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合集下载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苏州园林—留园风景规划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系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名:**学号: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2011年11月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正文:(1)前言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

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中观——整个主城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苏州古城区,苏州工业区与苏州高新区,整个主城区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心”“两带”“两片”。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行业参考)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行业参考)

14
专业材料 15
门厅小院
专业材料
❖出曲廊步入门厅小院, 这里是走道中较为宽阔的 一个小院。经过收与放, 明与暗的变化, 与刚才走 过的狭长曲廊形成对比。门厅小院中配置假山树 木一二、绿树蔽日, 阳光下院内花阶上洒着斑斑 点点跳动着的光彩, 粉墙上嵌着苍劲有力的碑刻, 气氛和煦, 意趣深浓。
16
9
留园大门
专业材料
10
专业材料 11
专业材料
进入留园大门
❖ 进人留园大门, 这里是一 处比较宽敞的前厅, 原为 宅园的轿厅。因受住宅 两侧高墙所限, 难以采光, 故此,开辟了厅内天井, 形成进园后的第一个小 院, 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 要求, 又造成了空间的明 暗变化效果, 颇为独特. 效果甚佳。
❖ 30年代以后,留园渐见荒芜。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 复留园,并廷请了一批学识渊博的园林专家和技艺高超的古建工人。 经过半年的修整,一代名园重现光彩。90年代,又修复了盛家祠堂 和部分住宅,使原来宅、园相连的风貌进一步趋向完整。
❖ 留园为我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代表 清代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 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
LOGO
苏州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
组长: 组员: 汇报人:
专业材料
1
目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入口景观空间分析
3
总结
2
专业材料
专业材料
留园简介
❖ 留园在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 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僕寺少
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时人称东园,其时东园“宏丽轩举,前 楼后厅,皆可醉客”。瑞云峰“妍巧甲于江南”,由叠山大师 周时臣所堆之石屏,玲珑峭削“如一幅山水横披画”。今中部 池、池西假山下部的黄石叠石,似为当年遗物。 ❖ 泰时去世后,“东园”渐废,清代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年),园为吴县东山刘恕所得,在“东园”故址改建,经 修建于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始成,因多植白皮松、梧竹, 竹色清寒,波光澄碧,因园内竹色清寒,故更名“寒碧山庄”, 俗称“刘园”刘恕喜好法书名画,他将自己撰写的文章和古人 法帖勒石嵌砌在园中廊壁。后代园主多承袭此风,逐渐形成今 日留园多“书条石”的特色。刘恕爱石,治园时,他搜寻了十 二名峰移入园内,并撰文多篇,记寻石经过,抒仰石之情。嘉 庆七年(1802),著名画家王学浩绘《寒碧庄十二峰图》。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pt课件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ppt课件

水池东北有小岛,名“小蓬莱”,以桥通岸,沿桥置
石,逶迤直至水池东南角。如此,小蓬莱似主山之余 脉,延至水中,对整个画面起到平衡作用。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明瑟楼为单向卷棚歇 山顶的二层小楼,轻 盈灵动。其西为涵碧 山房,则为卷棚硬山 顶,方正硬朗。两座 建筑紧紧贴合在一起, 组成一座船厅,泊于 水边。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回过头来,与绿荫馆外满目风光对应的则是 “花步小筑”小景。 此景利用小天井北的大片粉墙,植爬山虎巨 藤一株,天竹一本,立石笋二三,则图画立 成。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2.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作为留园主景的山水景区,与 其他园林相比,最大特点也是 最成功之处在于环池建筑造型 的奇美精妙而又和谐自然,从 绿荫馆、明瑟楼、涵碧山房, 到远翠阁、清风池馆、西楼、 曲溪楼,无一不是经典之作。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留园入口正门,平淡无奇,谁也不会想到此 门内竟藏有如此美妙的一番天地。 前厅内光线幽暗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前厅内光线幽暗,前厅与门庭之间的天井内,两 盆怒放的三角梅,游人便觉园林似乎近在咫尺了。 此为“一放”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此左不 为墙料 “上, 一有门 收漏厅 ”窗右 。,手
涵碧山房
Part3 独特造景
•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精美绝伦的中部山水 •富丽堂皇的东部庭园 •清新淡雅的北部田园 •野趣横生的西部山林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1.别出心裁的入口障景
障景设计: 留园的入口却巧妙地利用建筑空间的收放开 合、光线的明暗变化、心理的由闹到静、漏 窗透景等手法,达到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 效果。
苏州园林分析留园
曲院回廊 佳晴喜雨快雪之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园林文学 《留园》 游览路线PPT幻灯片

园林文学 《留园》 游览路线PPT幻灯片
• 变化多端的空间处理 艺术,空间的高低、 虚实、明暗、收放等 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 令人回味无穷
• 丰富的石景,山势自 然,峰石奇秀
4
• 留园 虚拟游览图
5
留园造景手法及特征
• 入口处(欲扬先抑) • 中区(“前厅后山,隔池
相望”)
• 东区(湖石峰:“瘦”、
“漏”、“透”、“皱”)
• 其他各处(空间的高低、
28
2.西区:园的西区有南北向的土山,全园的最 高处即在这里。
山上建有小亭两座,可遥望虎丘、天平、 上方等山,山坡之上枫树成林,晚秋时节, 红叶一片,美丽惊人。
29
至乐亭
舒啸亭
30
再一直走,就到活泼泼地,走到这里 已快到出口了
从活泼泼地经别有天出来,又回到了31 中部的山水园,也就到了出口了。
部分内容摘多端的空间处理艺术空间的高低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段的运用恰到好处令人回味无穷丰富的石景山势自然峰石奇秀中区前厅后山隔池相望其他各处空间的高低虚实明暗收放等手法进了门厅是一个小天井小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采光通风和漏水往上可以看到天空的云朵飞翔的小鸟往下可以漏水
09级园林一班 唐婷
1
“林泉”指山林泉石,比喻隐居休息游 玩的地方;“耆”指年老的意思;“硕” 指有名望的人;“馆”是四通八达的地 方。连起来讲就是:这里是德高望重的 社会名流聚会的地方
25
浣云沼、冠云峰
馆内北为水池“浣云 沼”
再往北就是此区的主景—— 著名峰石“冠云峰”、该石 峰高5.6米,是苏州诸园中 最高的湖石峰,相传为宋代 花石纲遗物,外形有瘦、透、 皱、漏的特点。
• 主要景点标注和道路系统,串联游览路线
32
再回头看这园中山水,感觉到留园到处都给人一种古朴凝重的石文化感觉,这些 作品林林总总从具体到抽象。

苏州园林攻略

苏州园林攻略

苏州园林攻略苏州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美的设计和浓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如果你计划前往苏州游览园林,那么本攻略将为你提供一些有关苏州园林的参观建议和实用信息。

一、简介苏州园林是指苏州地区的古典园林群,包含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著名园林,于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园林以其精湛的园艺技艺和独特的空间布局而闻名,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二、参观建议1. 行程安排:苏州园林众多,最好提前规划好行程,以充分利用时间。

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限制,可以选择参观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其中几个园林。

同时,注意园林的开放时间,以免错过参观机会。

2.导游选择:苏州园林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建议在参观时选择有导游讲解的方式。

导游将向您解读园林的设计理念和背后的故事,使您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园林之美。

3. 优先景点:苏州园林各具特色,但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常被认为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

拙政园以其精致的景观和园林艺术成就而著名,留园则以其精美的建筑和富有诗意的湖景而闻名,网师园则以其精巧的岩石和流水景观而著称。

在有限的时间内,优先选择参观这些园林,可以体验到苏州园林的独特魅力。

三、实用信息1. 开放时间:苏州园林的开放时间一般为早上7点至晚上5点,但具体时间可能因季节和天气而有所不同,最好提前查询相关信息。

2. 门票价格:苏州园林的门票价格一般在30-100元之间,可根据个人需求选择购买单个园林的门票,或是购买联票享受多个园林的优惠。

3. 交通方式:苏州园林多分布在苏州市区,可以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如地铁或公交车。

若对时间和出行更加自由,也可以选择出租车或预约专车服务。

4. 参观注意事项:在参观苏州园林时,请注意保护园林环境,不乱丢垃圾、不随意触摸花草树木。

遵守园林内相关规定,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参观体验。

五、总结苏州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游览苏州园林时,提前规划好行程,选择合适的景点和交通方式,尽可能多地了解和体验苏州园林的美妙。

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及局部空间安排

苏州古典园林整体布局及局部空间安排

古典园林
苏州古典园林
--古典园林概况
苏州古典园林
园林位置:江苏省苏州市 园林概况:苏州古典园林,简称苏州园林,是世界 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 之一。苏州古典园林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 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苏州古典园林至今保存完好并开放的有,始建于宋 代的沧浪亭、网师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 园、艺圃,清代的留园、耦园、怡园、曲园、听枫 园等。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因 其精美卓绝的造园艺术和个性鲜明的艺术特点于97 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拙政园远香堂内用落地明罩的手法,东西两窗关闭,南北走向开启,形成框景
局部空间安排
拙政园一圆形石门,形成框景
局部空间安排
借景:借景方式大致地可以分为直接借景和间接借景。直接借景可分为近
借、远借、仰借、俯借、和因时因地而借等多种方式近借是指相邻空间景物的 借取。巧妙地组合于园内,使景深增加、层次丰富,形成有限的空间、无限的 景色,使园内、园外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局部连廊
局部空间安排
对景
苏州古典园林通常在重要的观赏点有 意识地组织景物,形成各种对景,随着曲 折的平面,步移景异,依次展开。这种对 景以道路、廊的前进方向和进门、转折等 变换空间处以及门窗框内所看到的前景最 为引人注意。所以沿着这些方向构成对景 最为常见。当然,对景是相对的,园内的 建筑物既是观赏点,又是被观赏对象,因 此,往往互为对景,形成错综复杂的交叉 对象。
对景:拙政园回廊一角
局部空间安排
敞景
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于限制,视线 开阔,成一览无遗的景象,称为敞景。敞景 能给人以视线舒展、豁然开朗的感受,景深 层次明晰,景域辽阔,易于激发人的情感, 容易获得景观整体形象特征。这种视觉处理 方式在苏州古典园林较少单独使用,一般是 为达到一种视觉的强烈对比而与其它方式如 框景、漏景等手法结合使用。

苏州园林留园

苏州园林留园
构图设计步骤及理念
如图为手绘苏州园林整体图,全园用建筑来 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
留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主要建筑有涵碧山房、明 瑟楼、远翠阁曲溪楼、清风池馆等处。留园内建筑的 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 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智慧。以建筑 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
设计特点
• 留园的设计主要是以山、池、树、石为主,亭、台、楼、 阁为辅,通过景物 当人们走进苏州园林,会感到每个空间 序列,虚虚实实,层层布局。内部空间通过门、窗、廊达 到互相流通,并以虚实明暗做对比。外部空间则用山、石、 树、池,进行有限的划分,组织大小不同的空间,并由亭、 廊等建筑物穿插组合,相互流通,构成各种不同环境,从 而使景观丰富多彩。
:则为俯视全园景色最佳处,并有长廊与各处相
通。建筑物将园划分为几部分,各建筑物设有多种门窗,每扇窗户各 不相同,可沟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内观看室外景物时,能将以山水 花木构成的各种画面一览无余,视野空间大为拓宽。
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 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 胜,园的东部有著名的佳 晴喜雨快雪之厅、林泉耆 硕之馆、还我读书处、冠 云台、冠云楼等十数处斋、 轩,院内池后立有三座石 峰,居中者为名石冠云峰, 两旁为瑞云,岫云两峰;
设计研究方向:
• • • • • 从总体布局; 地形利用; 建筑布局; 植物配置; 景观小品;
总体布局 :
留园的总体布局是园林 紧邻于邸宅后,呈前宅 后院的形式。它分为西、 东、中三区,三区各具 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 中区以山、水兼长,东 区则以建筑取胜。留园 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为 假山小亭,林木交映。
中部: 以水景见长,是全园的 精华所在,碧波荡漾。 景区建筑沿园的四个周 边排列,则使人处于园 内可以同时环顾四个周 边的建筑。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完整版)中式园林--留园分析
留园
汇报人:张志浩 汇报时间:未知
目 录
1 留园简介 2 留园的空间布局 3 留园的建筑 4 留园假山的成因与现状 5 窗的应用
留园简介
探访留园的前世今生
留园的由来
留园最早由明代太仆寺少卿徐泰建造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那是名为东园。后经几代主人改 建、增建,名称也从“东园”、“西园”、改为“寒碧庄”直至现在的“留园”。留园位于江南古 城苏州阊门外留园路338号,以园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留园占地面积23300平方米,为中国大型古典私家园林,代表清代 风格,园以建筑艺术精湛著称,厅堂宏敞华丽,庭院富有变化,太湖石以冠云峰为最,有“不出城 郭而获山林之趣”。其建筑空间处理精湛,造园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构成了有节奏有韵律的园林 空间体系,成为世界闻名的建筑空间艺术处理的范例。现园分四部分,东部以建筑为主,中部为山 水花园,西部是土石相间的大假山,北部则是田园风光。1961年,留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 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包括留园在内的苏州古典园林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濠濮亭
跨水而筑,按有明式砖栏,亭前水边置有一峰名“印月”, 峰石中的涡孔倒影池中印有的一轮明月,在此不管月半中秋, 有无明月当空,均能赏月,娱目谴兴。这种借景手法亦为他 园少见,别匠具心
曲溪楼
曲溪楼矮屋二重,长十余米,因只有半间,进深仅三米左右, 但入楼后并无穿行过道之感。楼内窗框门洞形成了一幅幅美 妙的框景。
留园的空间布局
游览路线的规划
留园的空间布局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 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 厅堂华丽,庭院精美,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北部环境僻静,山 溪曲流,树木葱茏,颇有山林野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城市规划系风景名胜区规划论文*名:**学号: ***********班级: 08城建城规(2)班指导教师:***2011年11月风景名胜区调研报告——苏州留园摘要:本文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切入,对苏州2009—2020年的旅游总体规划进行阐述,标示出所要叙述的留园在未来城市旅游发展建设中所处的区位特色与发展轴线向读者展示留园在苏州古城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目标,同时从风景区规划的角度流线式介绍留园的各个景观节点的特色,及站在园林规划的视角粗略分析留园造园中的两个空间处理手法,最后是作者将对苏州园林的感悟与思考。

关键词:苏州旅游总体规划留园简介建筑角度入口处理正文:(1)前言调研背景:建筑与规划学院十月二十八日组织大四城市规划专业学生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规划实习,实习地点为苏州和上海,在苏州我们一行人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苏州的古典园林,苏州博物馆等景点。

十月二十四上午我们来到苏州古典园林之一的留园,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造诣。

调研的目的和意义:这次调研的目的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现场地段的感知,我们看到苏州留园的,感受到新老建筑思潮在这么一个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老城的交流与碰撞,学习如何在继承古典风格,传承古典艺术的同时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

(2)调研基本情况的介绍以下为整个调研报告的叙述结构: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中所处的地域位置2.苏州留园的游览流线以及主要景观节点介绍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选出两点)1.留园在苏州城旅游总体规划所处的地域位置宏观——整个城市“一核一带三区”的旅游发展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为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其中“一核”为主城旅游发展的极核,“一带”为沿江休闲旅游带,“三区”分别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区,环太湖休闲度假区,水箱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

中观——整个主城区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苏州古城区,苏州工业区与苏州高新区,整个主城区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心”“两带”“两片”。

“一心”指的是以古城区为中心的四个旅游发展区,“两带”分别是大运河旅游带和胥江旅游带,“两片”指的是金鸡湖—独墅湖和荷塘月色旅游带。

微观——古城的“一心”包含了古城水巷深度体验区,观前街传统商业休区,山塘—闾门传统工艺创意区,城南特殊娱乐休闲区,结合历史文化保护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规划建设若干旅游片区,承担观光游览、休闲游憩、服务等多重功能。

我要调研的留园就位于苏州中心古城区的山塘—闾门工艺创意区旁,承担了观光游览,休闲游憩的功能。

2.留园的游览线路与主要景观节点介绍留园占地30余亩,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该园综合了江南造园艺术,并以建筑结构见长,善于运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组组层次丰富,错落相连的,有节奏、有色彩、有对比的空间体系。

全园用建筑来划分空间,可分中、东、西、北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水见长,池水明洁清幽,峰峦环抱,古木参天;东部以建筑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胜;西部环境僻静,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颇有乡村田园风味。

留园的建筑在苏州园林中,不但数量多,分布也较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间处理之巧妙,皆为诸园所莫及。

每一个建筑物在其景区都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从全局来看,没有丝毫零乱之感,给人有一个连续、整体的概念。

留园整体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

是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留园游览流线)主要景点:涵碧山房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

建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名。

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俞樾《留园记》中“凉台燠馆”即是指此。

(涵碧山房)(小蓬莱)小蓬莱《史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

”此处在水池当中,故借以为名。

二面曲桥相连,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

此处有黄石,刻有“小蓬莱”三字,系解放后新题。

盛氏时园中亦有小蓬莱者,据考证系指今西部土山。

留园三宝——冠云峰留园内的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相传这块奇石还是宋末年花石纲中的遗物。

北宋末年,虽然北面战事吃紧,金兵压境,但宋徽宗却在东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延福宫”、“万寿山”。

他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奇花异石,夸口要搜罗天下珍品于宫廷之中。

徽宗祟宁四年特地在苏州设立了苏杭应奉局,专门负责搜罗名花奇石。

苏杭应奉局的主管叫朱缅,此人最善巴结上峰,自当上了此官后,有采办“花石纲”的大权在手,于是放开手脚,拼命在民间收刮。

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听到并看中,立刻派兵、上门抢夺,谁敢反抗,即以对皇帝“大不恭‘治罪。

有时为了搬树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围墙甚至房子,当时朱缅从民间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终于激起了方腊农民起义,当时方腊起义军的一个口号就是杀”朱缅“,与方腊起义军相呼应,苏州地区也爆发了以石生为首的,农民起义。

不久,北宋政权由于国库空虚、民不聊生终于为金所灭,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虏。

冠云峰就是未来得及运的花石纲的遗物。

留园三宝——大理石座屏大理石座屏名“雨后静观山”,“风前闲看月”像一幅天然山水画,明月、清风、飞瀑集中于一块石面,取自云南点苍山。

(大理石座屏)留园三宝——鱼化石留园的五峰仙馆内保存有一件号称“留园三宝”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画“鱼化石”。

只见一面大理石立屏立于墙边,石表面中间部分隐隐约约群山环抱,悬壁重叠,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飞悬,上部流云婀娜,正中上方,一轮白白的圆斑,就像一轮太阳或者一轮明月,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画,这块直径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产于云南点苍山山中,厚度也仅有15毫米,真奇怪这么大尺寸的一块大理石是如何完好无损从相距千里之外的云南运到这个江南苏州的,真是一个谜。

(鱼化石)3.留园景观设计技法介绍(特别指出两点)(1)留园平面的建筑视线分析留园内的楼阁建筑由于是靠边界布置,因此,在这些楼阁上观景就带有方向性而并非是全方位观景,明瑟楼主要朝东北开放,在此方向的60o水平视角(∠M1MM 1′=60o)的视野恰好以曲溪楼、远萃阁为限,近取中部园区东边诸景,远收东部园区全部主要建筑景观,涵碧山房主要朝北开放,楼内60o水平视角(∠H1HH1′=60o)的视野以远翠阁、闻木樨香轩为限,观赏中部山水景色。

西楼、曲溪楼主要向中部园区西南、西北开放,自西楼以60o水平视角(∠S1SS 1′=60o)望西南方,避开曲溪楼的遮挡,恰恰相反好能近观濠濮涧、小蓬莱,远望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以60o水平视角(∠S2SS2′=60o)望西北,恰好收进小蓬莱及西北岸山景,曲溪楼的西南、西北方向观景视觉控制特点与西楼的相同。

自西楼60o水平视角东看(∠S3SS3′=60o),视角以还我读书轩与鹤所为界,收进东部园区主要景观。

远翠阁位于中部园区东北角上,自远翠税以60o水平视角(∠Y1YY1′=60o)望东南方,视野恰好以西楼、涵碧山房为限,将清风池馆、西楼、曲溪楼、古木交柯、绿荫、明瑟楼、涵碧山房、濠濮亭、小蓬莱尽收眼底,视觉西移至明瑟楼,60o水平视角的视野(∠Y2YY2′=60o)恰好收进水池西北岸假山石、小蓬莱、涵碧山房和明瑟楼。

自冠云楼南望,60o水平视角(∠G1GG1′=60o)观园中东北部建筑园景,视野西移,60o水平视角(∠G2GG2′=60o)视野恰以留园大门、中部园区西北角为限,尽收中部园区景色及东部五峰仙馆。

(2)留园入口空间赏析从留园入口至山池、客厅、书斋区,必须经过狭长、封闭、曲折、忽现忽放、忽明忽暗,建筑空间变化无穷的50m长的走道,在此,有意识地使有人的视野受到极大的压缩和极度的收束,再经过几次收与放的对比,当游客逐渐进入园中主要空间时,便能令人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平庸无奇的走道,由于充分的运用了空间大小的变化,空间方向逐渐变换以及空间虚实、光线明暗的对比,打破了两侧为高墙限制所造成的沉闷单调感,虽进行走道中时,令人兴趣盎然,游兴递增,这种变单调。

闭塞为丰富多变的处理手法,是很匠心的,在姑苏园林中亦不多见。

进入留园大门,这里是一处比较宽敞的前厅,原为宅院的轿厅,因受住宅高墙所限,难以采光,故开辟了厅内天井,形成进园后第一个小院,既解决了前厅采光的要求,又造成了空间的明暗变化效果。

沿着小院右侧曲廊向前行进,可以看到狭长多变的曲廊转折处,一左一右地透出光亮的二个咫尺露天小空间,处理得十分自然巧妙。

期间植以翠竹,以粉墙映衬,在阳光之下显得很有生气。

出曲廊步入门厅小院,这里是走到较为宽敞的一个庭院,经过收与放,明与暗的变化,与刚才走过的狭长曲廊形成对比,门厅小院中配置假山树木一二,绿树蔽日。

绕过门厅小院后的过道,在多变又重叠的窄廊尽端最后一个天井小院便是“古木交柯”小院,是入院的交通枢纽,小院形成了一个相互吻合的完整而又生气的幽静院落。

留园的入口,虽然曲折,封闭狭长,但运用了大小、疏密、开合闭启、明暗及方向的变化等多种对比手法,顺势曲折,构成丰富多变的空间组合,手法巧妙,使通常认为处理的狭长通道,具有了生气和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同时又借用了空间变化的艺术处理手法,引导人们循善特定的方向路线。

(3)调研分析①苏州作为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城市旅游总体规划在从东南亚范围,全国范围,区域范围内的规划目标的详实和高远,同时作为一座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所焕发的现代气息。

②苏州留园注重山水写意,平面布局自由流畅。

水体绿化及亭台楼阁坐落其中,布局精巧细致,疏密有致,出其不意。

③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技法的高超,与现代功能分区,发展轴线的不同,中国古典规划思想的深邃与匠心独运,为我们以后对于现代规划思想的认识多一重发展和学习的模式。

(4)注释1.(2009—2020)年苏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规院2.《苏州园林入口技法》...........................1994《华中建筑》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4.《百度百科》注:以上图片大部分为作者拍摄和部分来自百度百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