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合集之《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技巧》
动态规划算法难点详解及应用技巧介绍

动态规划算法难点详解及应用技巧介绍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是一种常用的算法思想,主要用于解决具有重叠子问题和最优子结构性质的问题。
在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时,动态规划算法可以将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并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难点以及应用技巧。
一、动态规划算法的难点1. 难点一:状态的定义在动态规划算法中,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状态。
状态是指问题在某一阶段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进行状态定义时,需要考虑到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
状态的定义直接影响到问题的子问题划分和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
2. 难点二: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动态规划算法是基于状态转移的思想,即通过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原始问题的最优解。
因此,建立合理的状态转移方程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关键。
在进行状态转移方程的建立时,需要考虑问题的最优子结构性质和状态之间的关系。
3. 难点三:边界条件的处理在动态规划算法中,边界条件是指问题的最简单情况,用于终止递归过程并给出递归基。
边界条件的处理需要考虑问题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正确的解。
二、动态规划算法的应用技巧1. 应用技巧一:最长递增子序列最长递增子序列是一类经典的动态规划问题。
其求解思路是通过定义状态和建立状态转移方程,找到问题的最优解。
在应用最长递增子序列问题时,可以使用一维数组来存储状态和记录中间结果,通过迭代计算来求解最优解。
2. 应用技巧二:背包问题背包问题是另一类常见的动态规划问题。
其求解思路是通过定义状态和建立状态转移方程,将问题转化为子问题的最优解。
在应用背包问题时,可以使用二维数组来存储状态和记录中间结果,通过迭代计算来求解最优解。
3. 应用技巧三: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是动态规划算法的经典应用之一。
其求解思路是通过定义状态和建立状态转移方程,利用动态规划的思想来求解最优解。
在应用最短路径问题时,可以使用二维数组来存储状态和记录中间结果,通过迭代计算来求解最优解。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路径优化技术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路径优化技术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常见的算法思想,其可以通过将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问题,并利用已求解子问题的结果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路径优化技术,即通过计算路径的各个子路径的最优解,找出一条最优路径,以实现路径优化的目的。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算法原理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该技术进行详细讲解。
一、基本概念路径优化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路径,使其更加高效的技术。
在路径优化中,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常见的技术,其可以将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子问题,并利用已经求解过的子问题的结果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
例如,在路径规划中,我们可以将路径划分为一系列子路径,并利用已知的最优子路径来求解更长的路径。
二、算法原理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将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并利用已知的问题结果来求解更大规模问题的算法。
其基本原理如下:1.定义状态:将问题状态划分为若干部分,并定义每个部分的状态值。
2.状态转移方程:将问题划分为若干子问题,并利用已知子问题的结果来求解更大规模的问题。
3.初始条件:确定初始条件,以保证算法顺利执行。
例如,当我们在寻找一条最短路径时,我们可以将路径划分为一系列子路径,并计算每个子路径的最短距离。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已求解的子路径距离,通过状态转移方程求解更长的路径最短距离。
最终,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路径的距离,找到一条最短路径。
三、实际应用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路径优化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际应用案例。
1.路径规划路径规划是一种为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和无人机等设备寻找最优路径的技术。
其中,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路径规划可以通过将路径划分为一系列子路径,并计算每个子路径的最优解来找到一条最优路径。
2. 视觉跟踪视觉跟踪是一种通过相机或雷达等传感器来跟踪物体运动的技术。
其中,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视觉跟踪可以通过将物体运动划分为一系列子运动,并利用已知子运动路径来求解更长的运动路径。
3. 编码系统编码系统可以是一种通过动态规划算法来压缩和解压数据的技术。
动态规划解决最优化问题的高效算法

动态规划解决最优化问题的高效算法动态规划是一种高效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算法。
它通过将问题划分为多个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整体问题的最优解。
本文将介绍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一、动态规划的原理动态规划的基本思想是将原问题拆解为多个子问题,然后通过递推公式求解子问题的最优解,最后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其核心是利用子问题的最优解来求解整体问题的最优解。
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分为三个步骤:1. 定义子问题:将原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并定义子问题的状态。
2. 确定递推关系:确定子问题之间的递推关系,即子问题之间的重叠性质。
3. 求解最优解:使用递推公式从子问题的最优解中求解原问题的最优解。
二、动态规划的应用动态规划广泛应用于最优化问题的求解,包括线性规划、背包问题、最长公共子序列等。
下面以背包问题为例,介绍动态规划的应用过程。
背包问题是指在给定容量的背包和一组具有重量和价值的物品中,选择物品放入背包,使得背包中物品的总价值最大化。
动态规划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解背包问题:1. 定义子问题:定义子问题的状态为背包容量和可选择的物品数量。
2. 确定递推关系:通过递推公式将子问题和原问题联系起来,递推公式为dp[i][j] = max(dp[i-1][j], dp[i-1][j-w[i]]+v[i]),其中dp[i][j]表示前i个物品在容量为j的背包中的最大价值,w[i]表示第i个物品的重量,v[i]表示第i个物品的价值。
3. 求解最优解:通过递推公式,计算dp[i][j]的值,最后得到背包问题的最大价值。
三、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势动态规划算法在解决最优化问题时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性:动态规划算法通过将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避免了重复计算,从而提高了求解效率。
2. 最优性:动态规划算法可以保证求解出的最优解是全局最优解。
3. 可行性:动态规划算法使用递推公式进行求解,因此可以确保求解过程是可行的。
综上所述,动态规划是一种高效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算法。
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与优化

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与优化动态规划算法是一种优化问题求解的算法,它的基本思想是将问题分解为更小的子问题,通过求解子问题得到原问题的最优解。
1. 原理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原理是“最优子结构”。
也就是说,一个问题的最优解可由其子问题的最优解推导出。
因此,动态规划算法可以通过求解子问题来推导出整个问题的最优解。
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子问题重叠性”。
也就是说,与分治算法不同,同样的子问题可能会被多次求解。
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动态规划算法可以用一个表格来存储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结果。
动态规划算法的基本流程为:(1) 定义状态:定义比较小的子问题,以便于求解原问题。
(2) 描述状态转移:将原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并制定状态转移方程。
(3) 边界条件:指定最小的问题的解。
(4) 递推计算:按照状态转移方程,通过已求解的子问题求解出当前问题的解。
2. 优化虽然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解决很多优化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它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时间复杂度。
由于动态规划算法需要存储已解决的子问题的结果,所以空间复杂度也可能很高。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动态规划算法可以进行一些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优化方法:(1) 状态压缩状态压缩是一种常见的空间优化方法。
当一个状态只与前一步的状态相关时,可以将状态的存储空间从二维降为一维。
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存储空间,提高空间效率。
(2) 记忆化搜索动态规划算法中的状态转移方程可能会重复计算同一个子问题。
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可以使用记忆化搜索,将子问题的结果保存在一个数组中,每次需要计算子问题时先判断结果是否已经被计算过,如果已经计算过,直接取结果,否则进行计算,并将结果保存在数组中。
(3) 剪枝动态规划算法中可能存在一些无用的计算,通过一些剪枝技巧,可以在计算中跳过这些无用的步骤,从而减少计算量,提高效率。
以上是动态规划算法的原理与优化。
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不同的优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算法的效率。
量子计算的动态规划算法与优化技巧(九)

量子计算的动态规划算法与优化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领域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计算方式,即量子计算。
相比经典计算机,量子计算机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速度,这主要得益于其特殊的量子位结构和量子门操作。
在量子计算的发展中,动态规划算法和优化技巧被广泛应用,以充分发挥量子计算机的潜力,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在传统的计算机算法中,动态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算法设计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子问题,并利用子问题的解来推导出原问题的解。
同样,在量子计算中,动态规划算法也被引入,用于解决一些具有高复杂度的问题。
例如,量子动态规划算法可以用来求解最短路径问题、背包问题等。
通过将原问题转化为子问题,并利用量子门的特性来加速问题求解的过程,可以大幅度提高计算效率。
除了动态规划算法,优化技巧在量子计算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优化技巧可以帮助优化量子计算的过程,减少计算的开销,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量子模拟问题是量子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要求通过量子算法来模拟和预测量子系统的行为。
在量子模拟问题中,优化技巧可以被用来选择适当的量子模型,减小量子系统的规模,从而减少计算的资源消耗。
动态规划算法和优化技巧在量子计算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量子计算本身就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任务,需要对量子位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操作,因此,如何设计出有效且具有实用性的动态规划算法和优化技巧是一个难题。
其次,量子计算领域还处于不断发展和探索的阶段,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动态规划算法和优化技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量子计算环境。
在实践中,动态规划算法和优化技巧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例如,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规划的量子速度放大器算法,可以将普通的量子算法的速度提高到指数级。
这种算法在量子化学计算、优化问题求解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另外,研究人员还提出了一种基于优化技巧的量子优化算法,可以在有限的资源下求解最优化问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效率。
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技巧

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技巧福州第三中学毛子青[关键词] 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优化、状态[摘要]动态规划是信息学竞赛中一种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运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时时间效率的优化。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讨论了动态规划时间效率优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着给出了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决定因素,然后分别阐述了对各个决定因素的优化方法,最后总结全文。
[正文]一、引言动态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程序设计方法,在信息学竞赛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题,对于不少问题具有空间耗费大、时间效率高的特点,因此人们在研究动态规划解题时更多的注意空间复杂度的优化,运用各种技巧将空间需求控制在软硬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也有一部分问题在使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时,时间效率并不能满足要求,而且算法仍然存在优化的余地,这时,就需要考虑时间效率的优化。
本文讨论的是在确定使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动态规划解法的优化,以求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大的规模。
二、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分析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题,对于不少问题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关键在于它减少了“冗余”。
所谓“冗余”,就是指不必要的计算或重复计算部分,算法的冗余程度是决定算法效率的关键。
动态规划在将问题规模不断缩小的同时,记录已经求解过的子问题的解,充分利用求解结果,避免了反复求解同一子问题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冗余。
但是,动态规划求解问题时,仍然存在冗余。
它主要包括:求解无用的子问题,对结果无意义的引用等等。
下面给出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决定因素:时间复杂度=状态总数*每个状态转移的状态数*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1]下文就将分别讨论对这三个因素的优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三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矛盾而统一的。
有时,实现了某个因素的优化,另外两个因素也随之得到了优化;有时,实现某个因素的优化却要以增大另一因素为代价。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时,坚持“全局观”,实现三者的平衡。
浅析动态规划的技巧和窍门

{
sm[[=u i 】]n [D; u ij sm[1D+ 啪 i 】 ]] - ]
) ) } }
ma =O x ;
的数字 ,求出到该数的路径的最大值。我们最后求出的第 n 的最大值中求出最大的即可。 行
附上代 码 ( 语 言 ) c :
#n l d <sd o1 icu e ti .> l
i m[ 0[2] n s 1 ] 0; tu 2 1 sa f %dI ) cn ” I ; , &n
fri ; = ; + 0( i ni ) :1 < + {
f ( 1< i + oj = ) r= I j + { saf %d, nm[【) cn( . u ij; ” t & ]] ) ) sr[]1 n m[]1; un 1[] u 1[] = fr = ; - ; + o( 2i ni ) i < + { fr= . =I+ o0 1< i+ ) j j {
it i( n n) ma
{
fr= ; = ; + 0( 1< ni ) i i + {
i sm[l] ma ) f u n[> x ( i { ma = u n [ ; x sm[]] i
i ima; nn , x t,, j
it u 1 0[2 ] n m[2 ]10 ; n
一
) } pit ” ” x; r f %d , ) n( ma
rt r : e u n0
} 其次,第二类动态规划算法 。这类动态规划算法往往 不像第一种那么直接往后递推就可以了。这类 问题往往要 借 助 于前 面求 解过 的子 问题 ,而 且不 一定 是 刚刚求 解过 的
这 道题 很 明显 要用 动态规 划 算法求 解 。假 设我们 要求 第 i 行的最大值 ,怎么求呢?可能有的人会找每一行最大 的数 ,但 这样 是行 不通 的 ,因为 我们 要找 到一 条路 径 ,也 就 是上 一 行 与 下 一 行 选 的数 必须 不 能 隔数 字 。那 怎 么 办 呢 ?我 们如 果要 找第 i 的最大 值 ,可 以从 第 i 行来 找 。 行 . 1 对于第 i 行的每一个数字, 通过选第 i 行中符合题 目要求 . 1
动态规划的优化

火 车 票
由于n最大可以为 由于 最大可以为10000,如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出解,算法的时 最大可以为 ,如果要在规定时间内出解, 间复杂度必须严格控制在n^2以内,这就使我们想到了动态规划. 以内, 间复杂度必须严格控制在 以内 这就使我们想到了动态规划. 表示从起点站( 的最少费用. 表示某一站 表示某一站J与 设f[I]表示从起点站(站A)到站 的最少费用.X表示某一站 与 表示从起点站 )到站I的最少费用 的间距离. 站I的间距离. 的间距离 F[I] = min{f[j] + cost(I,j)} (a <= j < I) c1 (0<X<=L1) Cost(I, j) = c2 (L1<X<=L2) c3 (L2<X<=L3) ∞ (L3<X) 边界: 边界:f[a] = 0 该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n),时间复杂度为 该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 ,时间复杂度为O(n^2).当 . n=10000时,程序的运行速度就很慢了,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出 时 程序的运行速度就很慢了, 看来优化算法是必要的. 解,看来优化算法是必要的.
状态表示为: m[i,j],1≤i≤j≤n,表示合并d[i..j]所得到 的最小得分,则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 件为: m[i,j]=0 i=j j m[i, j ] = min{m[i, k 1] + m[k , j ] + ∑ d [l ]} i<j i<,j]=∑ d [l ] l =i '] 当函数w[i,j]满足w[i, j ] + w[i' , j ' ] ≤ w[i ' , j ] + w[i, j时, 称w满足四边形不等式. 当函数w[i,j]满足w[i',j]≤w[i,j'] , i ≤ i' ≤ j ≤ j ' 时称w关于区间包含关系单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态规划算法的优化技巧福州第三中学毛子青[关键词] 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优化、状态[摘要]动态规划是信息学竞赛中一种常用的程序设计方法,本文着重讨论了运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时时间效率的优化。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讨论了动态规划时间效率优化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接着给出了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决定因素,然后分别阐述了对各个决定因素的优化方法,最后总结全文[正文]一、引言动态规划是一种重要的程序设计方法,在信息学竞赛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题,对于不少问题具有空间耗费大、时间效率高的特点,因此人们在研究动态规划解题时更多的注意空间复杂度的优化,运用各种技巧将空间需求控制在软硬件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
但是,也有一部分问题在使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时,时间效率并不能满足要求,而且算法仍然存在优化的余地,这时,就需要考虑时间效率的优化。
本文讨论的是在确定使用动态规划思想解题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动态规划解法的优化,以求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使其能够适用于更大的规模。
二、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分析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题,对于不少问题之所以具有较高的时间效率,关键在于它减少了“冗余”。
所谓“冗余”,就是指不必要的计算或重复计算部分,算法的冗余程度是决定算法效率的关键。
动态规划在将问题规模不断缩小的同时,记录已经求解过的子问题的解,充分利用求解结果,避免了反复求解同一子问题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冗余。
但是,动态规划求解问题时,仍然存在冗余。
它主要包括:求解无用的子问题,对结果无意义的引用等等。
下面给出动态规划时间复杂度的决定因素:时间复杂度=状态总数*每个状态转移的状态数*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1]下文就将分别讨论对这三个因素的优化。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三者之间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矛盾而统一的。
有时,实现了某个因素的优化,另外两个因素也随之得到了优化;有时,实现某个因素的优化却要以增大另一因素为代价。
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优化时,坚持“全局观”,实现三者的平衡。
三、动态规划时间效率的优化3.1 减少状态总数我们知道,动态规划的求解过程实际上就是计算所有状态值的过程,因此状态的规模直接影响到算法的时间效率。
所以,减少状态总数是动态规划优化的重要部分,本节将讨论减少状态总数的一些方法。
1、改进状态表示状态的规模与状态表示的方法密切相关,通过改进状态表示减小状态总数是应用较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例一、Raucous Rockers 演唱组(USACO`96)[问题描述]现有n首由Raucous Rockers 演唱组录制的珍贵的歌曲,计划从中选择一些歌曲来发行m张唱片,每张唱片至多包含t分钟的音乐,唱片中的歌曲不能重叠。
按下面的标准进行选择:(1)这组唱片中的歌曲必须按照它们创作的顺序排序;(2)包含歌曲的总数尽可能多。
输入n,m,t,和n首歌曲的长度,它们按照创作顺序排序,没有一首歌超出一张唱片的长度,而且不可能将所有歌曲的放在唱片中。
输出所能包含的最多的歌曲数目。
(1≤n, m, t≤20)[算法分析]本题要求唱片中的歌曲必须按照它们创作顺序排序,这就满足了动态规划的无后效性要求,启发我们采用动态规划进行解题。
分析可知,该问题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即:设最优录制方案中第i首歌录制的位置是从第j张唱片的第k分钟开始的,那么前j-1张唱片和第j张唱片的前k-1分钟是前1..i-1首歌的最优录制方案,也就是说,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子问题的最优解。
设n首歌曲按照写作顺序排序后的长度为long[1..n],则动态规划的状态表示描述为:g[i, j, k],0≤i≤n,0≤j≤m,0≤k<t,表示前i首歌曲,用j张唱片另加k分钟来录制,最多可以录制的歌曲数目,则问题的最优解为g[n,m,0]。
由于歌曲i有发行和不发行两种情况,而且还要分另加的k分钟是否能录制歌曲i。
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当k≥long[i],i≥1时:g[i, j, k]=max{g[i-1,j,k-long[i]],g[i-1,j,k]}当k<long[i],i≥1时:g[i, j, k]=max{g[i-1,j-1,t-long[i]],g[i-1,j,k]}规划的边界条件为:当0≤k<t时:g[0,0,k]=0;我们来分析上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上述算法的状态总数为O(n*m*t),每个状态转移的状态数为O(1),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为O(1),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m*t)。
由于n,m,t均不超过20,所以可以满足要求。
[算法优化]当数据规模较大时,上述算法就无法满足要求,我们来考虑通过改进状态表示提高算法的时间效率。
本题的最优目标是用给定长度的若干张唱片录制尽可能多的歌曲,这实际上等价于在录制给定数量的歌曲时尽可能少地使用唱片。
所谓“尽可能少地使用唱片”,就是指使用的完整的唱片数尽可能少,或是在使用的完整的唱片数相同的情况下,另加的分钟数尽可能少。
分析可知,在这样的最优目标之下,该问题同样具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即:设D在前i首歌中选取j首歌录制的最少唱片使用方案,那么若其中选取了第i首歌,则D-{i}是在前i-1首歌中选取j-1首歌录制的最少唱片使用方案,否则D前i-1首歌中选取j首歌录制的最少唱片使用方案,同样,问题的最优解包含了子问题的最优解。
改进的状态表示描述为:g[i, j]=(a, b),0≤i≤n,0≤j≤i,0≤a≤m,0≤b≤t,表示在前i首歌曲中选取j 首录制所需的最少唱片为:a张唱片另加b分钟。
由于第i首歌分为发行和不发行两种情况,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状态转移方程和边界条件:g[i, j]=min{g[i-1,j],g[i-1,j-1]+long[i]}其中(a, b)+long[i]=(a’, b’)的计算方法为:当long[i]≤t-b时:a’=a; b’=b+long[i];当long[i]>t-b时:a’=a+1; b’=long[i];规划的边界条件:g[i,0]=(0,0) 0≤i≤n这样题目所求的最大值是:ans=max{k| g[n, k]≤(m-1,t)}改进后的算法,状态总数为O(n2),每个状态转移的状态数为O(1),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为O(1),所以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值得注意的是,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也由改进前的O(m*n*t)降至优化后的O(n2)。
(程序及优化前后的运行结果比较见附件)通过对本题的优化,我们认识到:应用不同的状态表示方法设计出的动态规划算法的性能也迥然不同。
改进状态表示可以减少状态总数,进而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在降低算法的时间复杂度的同时,也降低了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因此,减少状态总数在动态规划的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选择适当的规划方向动态规划方法的实现中,规划方向的选择主要有两种:顺推和逆推。
在有些情况下,选取不同的规划方向,程序的时间效率也有所不同。
一般地,若初始状态确定,目标状态不确定,则应考虑采用顺推,反之,若目标状态确定,而初始状态不确定,就应该考虑采用逆推。
那么,若是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都已确定,一般情况下顺推和逆推都可以选用,但是,能否考虑选用双向规划呢?双向搜索的方法已为大家所熟知,它的主要思想是:在状态空间十分庞大,而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又都已确定的情况下,由于扩展的状态量是指数级增长的,于是为了减少状态的规模,分别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两个方向进行扩展,并在两者的交汇处得到问题的解。
上述优化思想能否也应用到动态规划之中呢?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例二、Divide (Merc`2000)[问题描述]有价值分别为1..6的大理石各a[1..6]块,现要将它们分成两部分,使得两部分价值和相等,问是否可以实现。
其中大理石的总数不超过20000。
(英文试题详见附件)[算法分析]令S=∑(i*a[i]),若S为奇数,则不可能实现,否则令Mid=S/2,则问题转化为能否从给定的大理石中选取部分大理石,使其价值和为Mid。
这实际上是母函数问题,用动态规划求解也是等价的。
m[i, j],0≤i≤6,0≤j≤Mid,表示能否从价值为1..i的大理石中选出部分大理石,使其价值和为j,若能,则用true表示,否则用false表示。
则状态转移方程为:m[i, j]=m[i, j] OR m[i-1,j-i*k] (0≤k≤a[i])规划的边界条件为:m[i,0]=true;0≤i≤6若m[i, Mid]=true,0≤i≤6,则可以实现题目要求,否则不可能实现。
我们来分析上述算法的时间性能,上述算法中每个状态可能转移的状态数为a[i],每次状态转移的时间为O(1),而状态总数是所有值为true的状态的总数,实际上就是母函数中项的数目。
[算法优化]实践发现:本题在i较小时,由于可选取的大理石的价值品种单一,数量也较少,因此值为true的状态也较少,但随着i的增大,大理石价值品种和数量的增多,值为true的状态也急剧增多,使得规划过程的速度减慢,影响了算法的时间效率。
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我们关心的仅是能否得到价值和为Mid的值为true的状态,那么,我们能否从两个方向分别进行规划,分别求出从价值为1..3的大理石中选出部分大理石所能获得的所有价值和,和从价值为4..6的大理石中选出部分大理石所能获得的所有价值和。
最后通过判断两者中是否存在和为Mid的价值和,由此,可以得出问题的解。
状态转移方程改进为:当i≤3时:m[i, j]=m[i, j] OR m[i-1,j-i*k] (1≤k≤a[i])当i>3时:m[i, j]=m[i, j] OR m[i+1,j-i*k] (1≤k≤a[i])规划的边界条件为:m[i,0]=true;0≤i≤7这样,若存在k,使得m[3,k]=true, m[4,Mid-k]=true,则可以实现题目要求,否则无法实现。
(程序及优化前后的运行结果比较见附件)从上图可以看出双向动态规划与单向动态规划在计算的状态总数上的差异。
回顾本题的优化过程可以发现:本题的实际背景与双向搜索的背景十分相似,同样有庞大的状态空间,有确定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状态量都迅速增长,而且可以实现交汇的判断。
因此,由本题的优化过程,我们认识到,双向扩展以减少状态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搜索,同样适用于动态规划。
这种在不同解题方法中,寻找共通的属性,从而借用相同的优化思想,可以使我们不断创造出新的方法。
3.2 减少每个状态转移的状态数在使用动态规划方法解题时,对当前状态的计算都是进行一些决策并引用相应的已经计算过的状态,这个过程称为“状态转移”。
因此,每个状态可能做出的决策数,也就是每个状态可能转移的状态数是决定动态规划算法时间复杂度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