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习作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习作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七单元  习作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激发学生对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2.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描写的是哪一处世界文化遗产,了解其突出的特点。

3.使学生学会收集、归类资料,并能够从中挑选出最典型的材料。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有没有同学参观过中国的某个世界文化遗产呢?你知道中国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吗?

长城、颐和园(北京)、天坛(北京)、故宫(北京)、敦煌莫高窟(甘肃)、秦始皇陵兵马俑(陕西)、九寨沟(四川)、泰山(山东)、黄山(安徽)……

二、启发思路。

怎样写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类的作文?

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这些遗产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怎样把这些世界文化遗产介绍给大家?可参考下面的介绍。

例如: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占地72万平方米,周围有10多米高的城墙和50多米宽的护城河。整个建筑群气势宏伟,层次分明,主体突出,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1.确定要写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哪一处。有目的地查阅相关资料,如搜集历史资料,了解基本现状。把资料来源记录下来。(板书:查阅资料)

2.这些令中国人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凝结着我们祖先的汗水和智慧。根据要介绍的内容分类整理资料。(板书:整理资料)

(1)引导学生先说出要描写的是哪一处文化遗产。

(2)这处遗产有什么突出特点?比如,外观、结构等。(此处可引用,或运用修辞手法。)

(3)历史上有何变化?(如修缮、毁灭等)

(4)归纳完这些细碎的信息之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两个相关故事。(注意:故事最好能够体现文化遗产的特点或由来等。)

3.撰写成文。将整理后的资料用自己的话写下来,也可以引用别人的话,但引用要注明资料来源。注意使用图片、表格等辅助形式,使介绍的内容更加生动、准确。(板书:撰写成文)

三、习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想想其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什么相关故事。

学生整理思路,列提纲。

2.教师以长城为例,从功能、建造、故事等角度展开介绍。

3.结构安排:如果选择两个故事来表现文化遗产的特点,可以写得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习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习作的重点在于介绍清楚中国的某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资料准确无误,能体现其特点,有相关历史故事,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点,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写出介绍世界文化遗产的文章,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与自豪感。

六、延伸。

将你的作文与同桌的交换,互评,看看你的介绍是否清楚通顺,再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修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查阅资料

整理资料

撰写成文

1.通过这次习作,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生学会自主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多问为什么,多研究探讨。

3.我发现学生对于国家的历史、文物等方面接触较少,对于古诗词的积累也很少,以后要重视这方面知识的积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 册教案 1.邓稼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先 __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 __成立五十周年之际, __、 __、__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 __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 拼音部分 1.易读错音 聒.噪(guō√tián)窠.臼(kē√cháo)心旷.神怡(kuàng√guǎng) 凛.冽(lǐn√bǐng)船桨.(jiǎng√jiāng)应接不暇.(jiǎxiá√) 树梢(shāo√shào)愈.合(yúyù√)木桩.(zuāng zhuāng√) 袅.娜(niǎo√liǎo)嫉.妒(jí√jì)瓷.器(cí√cì) 秋暝.(mín míng√)浣.女(huàn√wán)河畔.(pàn√bàn) 红晕.(yùn√yūn)规律.(lùlǜ√)纠.正(jiǎo jiū√) 2.一字多音 禁①jìn(禁止)②jīn(情不自禁)应①yìng(答应)②yīng(应该) 屏①bǐng(屏气凝神)②píng(屏风)悄①qiāo(静悄悄)②qiǎo(悄然) 泊①bó(停泊)②pō(血泊)更①gèng(更加)②gēng(更换) 晕①yùn(光晕)②yūn(晕船)朝①cháo(朝向)②zhāo(朝阳) 累①lèi(劳累)②lěi(累计)③léi(果实累累) 漂①piāo(漂浮)②piào(漂亮)③piǎo(漂白) 3.字音辨析: (1)“更”作副词,表示“更加,再”时读gèng,如更好;其他情况都读gēng。(2)“扫”用在“扫帚”一词中时读sào,其余情况都读sǎo。 (3)“累”在表示“连缀或捆”的时候读“léi”,如“果实累累”;在表示“疲乏,过劳”的意思时读“lèi”,如“劳累”。 字词部分 1.易写错的生字. 黎:注意右上部分不要多写一笔,写成“勿”。 晕:上下不要太分散,集中一些。 漆:右部上下紧凑,“氺”不要写成水。 幕:上下结构,注意字形紧凑。 愈:下部是“心”,不是四点底。 逸:半包围结构,里面是“兔”不是“免”。 抛:注意“力”要在“九”的半包围中,把字形写紧凑。 孙:左边“子”的最后一笔是(提)。 榆:右边是(俞),中间有一横。 塔:右下部分是(合),不要少写中间一横。 2. 生字组词 孙(子孙孙女)泊(停泊bó血泊pō)愁(愁苦忧愁)寺(寺庙寺院) 榆(榆树榆钱)畔(湖畔河畔)黎(黎明黎民)晕(yūn晕倒光晕yù n) 漆(漆黑油漆)幕(幕布帷幕)愈(愈发愈加)旷(旷工空旷) 怡(怡人怡然)逸(安逸飘逸)免(免除免去)桨(船桨划桨) 榕(榕树榕城)纠(纠正纠错)桩(树桩木桩)涨(涨潮涨价) 塔(白塔塔楼)梢(树梢发梢)暇(闲暇应接不暇)眉(眉毛燃眉之急) 抛(抛开抛却) 3.形近字组词 逸(安逸)桨(船桨)梢(树梢)涨(涨水)桩(树桩)纠(纠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答题模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词鉴赏大全 《竹里馆》王维 1、这首诗写了一种怎样的情景?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 2、这首诗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三四句写了什么? 一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三四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 3、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具体分析。 反衬。以弹琴长啸反衬竹林的寂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幽暗。 《春夜洛城闻笛》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思念家乡。

2、“暗”和“飞”用得好,说说它在文中的表达效果是什么? “暗”,写出吹笛人吹笛是毫不经意地吹,引起人们无限的感慨。 “飞”字写出出乎听众的意料,使无形的声音形象化。写出了笛音悠远、轻细的特点。 3、第二句中的“散”和“满”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散”字写出了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 “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第二句和第四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它们的表达效果又是什么? 第二句的艺术手法是夸张。它的表达效果是:极力渲染夜的静谧、笛声的悠扬动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第四句的艺术手法是反问。它的表达效果是:加强思乡的感情,有一唱三叹的美学效果。 5、前人评价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逢入京使》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2、“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 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4、“双袖龙钟泪不干”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夸张,表现了思念亲人之情,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铺垫。 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蕴含着怎样的情怀? 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的相思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七单元:作者笔下的人 一、课文理解 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1.小嘎子是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人。胖墩儿是个豪爽、随和的人。 《临死前的严监生》 1.文章选自清代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过动作描写及细节描写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极其吝啬的守财奴的形象。 2.严监生是个爱财如命的守财奴。 《“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文章选自清代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本文从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两个方面展示了王熙凤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及动作描写展示了一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喜欢使权弄势、炫耀特权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2.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 3.王熙凤是个泼辣张狂、口齿伶俐、善于阿谀奉承、见风使舵的人。 第23课:《刷子李》 1.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是个技艺高超、自信、心细如发的人。 2.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写出了师傅的超凡技艺和他的艺高胆大、自信、豪气千丈。 第24课:《金钱的魔力》 1.文章节选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本文刻画了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上的丑态,也刻画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图、世故圆滑、阿谀奉承、献媚讨好的丑态。 2.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钱取人、金钱至尚的丑态。 二、词语汇总 1、描写外貌的词语:文质彬彬仪表常常虎背熊腰身强力壮膀大腰粗 描写神态的词语: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垂头丧气目瞪口呆精神抖擞sǒu 描写动作的词语:健步如飞手疾眼快蹦来蹦去活蹦乱跳大摇大摆点头哈腰仰面朝天描写说话时神态的词语:低声细语巧舌如簧娓娓动听语重心长自言自语 2.多音字。 打量liáng 刻薄bó一模mú一样别bié住郎中zhōon 丧sāng服 力量liàng 薄báo酒模mó特别biè扭中zhòng风丧sàng命 分叉chà天衣无缝fèng 屏píng障 叉chā腰缝féng补敛liǎn声屏bǐng气 3.形近字。 钞(钞票)换(交换)瞟(瞟一眼)碗(饭碗)尤(尤其)偏(偏爱) 抄(抄写)唤(呼唤)漂(漂泊)宛(宛如)犹(犹豫)编(哄编) 炒(炒菜)焕(焕发)瓢(瓢泼)婉(婉转)忧(忧伤)编(编织) 吵(吵闹)挽(挽留)飘(飘荡)豌(豌豆)鱿(鱿鱼)篇(篇章) 挠(阻挠)摔(摔倒)郎(郎中)陷(陷阱)熔(熔岩)携(携带)敛(收敛) 浇(浇水)蟀(蟋蟀)朗(晴朗)馅(露馅)溶(溶解)镌(镌刻)剑(宝剑) 烧(烧饭)率(率领)浪(浪花)鹐(鹐架)容(容易) 4、词语搭配。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 孙权劝学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 竹里馆王维(唐)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汇总 一、字音字形 1.《邓稼先》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yǒu 可歌可泣kěgēkěqì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至死不懈zhìsǐbúxiè鞠躬尽瘁jūgōng jìn cuì 当之无愧dāng zhīwúkuì家喻户晓jiāyùhùxiǎo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lù妇孺皆知fùrújiēzhī 2.《说和做》 梳头shūtóu 抱歉bào qiàn 秩序zhìxù深宵shēn xiāo 伴侣bàn lǚ 小楷xiǎo kǎi 硕果shuòguǒ卓越zhuóyuè迭起diéqǐ澎湃péng pài 大无畏dàwúwèi 锲而不舍qièér bùshě目不窥园mùbùkuīyuán 沥尽心血lìjìn xīn xuè心不在焉xīn bùzài yān 慷慨淋漓kǎng kǎi lín lí 气冲斗牛qìchōng dǒu niú 3.《回忆鲁迅先生》 舀yǎo 揩kāi 碟dié捆kǔn 咳嗽késou 调羹tiáo gēng 绞肉jiǎo ròu 薪金xīn jīn 校对jiào duì草率cǎo shuài 洗澡xǐzǎo 悠然yōu rán 吩咐fēn fu 抹杀mǒshā 疙瘩gēda 深恶痛绝shēn wùtòng jué不以为然bùyíwéu rán 5.《黄河颂》 巅diān 劈pī气魄qìpò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liú 宛转wǎn zhuǎn 屏障píngzhàng 哺育bǔyù榜样bǎng yàng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6.《老山界》 攀谈pān tán峭壁qiào bì骨碌gū lu咀嚼jǔ jué呜咽wū yè 督促dū cù灌输guàn shū苛捐杂税kē juān zá shuì 酣然入梦hān rán rù mèng不可捉摸bù kě zhuō mō

2020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完整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背诵篇目 4、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lù)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8、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2、卖油翁 原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艄(shāo) 祷(dǎo) 毡(zhān) 犊(dú) 膘(biāo) 驰(chí) 爵(jué) 噜(lū) 吆(yāo) 哞(mōu) 眺(tiào) 熠(yì) 遐(xiá) 黏(nián)滥(làn) 淤(yū) 湛(zhàn)(2)难写的字“艇”:右部是“廷”,不要写成“延”。 “翘”:左上部是“”,不要写成“戈”。“祷”:左部是“礻”,不要写成“衤”。“铃”:右部是“令”,不要写成“今”。“踢”:右下部是“勿”,不要写成“匆”。“罐”:右下部“隹”有四横。 (3)多音字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小艇纵横船艄翘起垫子窗帘祷告雇定簇拥哗笑码头仪态尊严远眺骏马飞驰辽阔绵羊板凳吆喝铃铛一罐恢复牲畜操纵自如手忙脚乱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成千上万成群结队思绪激荡 (2)近义词 闻名~著名交叉~交错轻快~轻松耸立~矗立操作~控制平稳~安稳庄严~庄重簇拥~蜂拥沉寂~静寂专注~专心思考~思索端庄~庄重赞许~赞赏悠然自得~泰然自若微弱~微小成千上万~千千万万放射~喷射耀眼~夺目开阔~宽阔雄浑~雄壮神秘~诡秘神奇~奇妙风采~风韵珍宝~瑰宝贵重~宝贵情趣~趣味豪迈~豪放遐想~遐思锋利~锐利 (3)反义词 轻快?沉重灵活?呆板耸立?倒塌倒退?前进弯曲?笔直散开?聚集静寂?喧闹手忙脚乱?从容不迫赞许?责怪舒缓?急促漆黑?明亮严肃?亲切端庄?轻浮微弱?强烈成群结队?形单影只开阔?狭窄贵重?低贱白昼?黑夜豪迈?狭隘锋利?滞钝延长?缩短肥沃?贫瘠 (4)词语归类 ①量词 一座座石桥一片哗笑一条条运河一个人影一片寂静一罐牛奶一抹晚霞几座灯塔一幅画卷一种幽思一把刀刃一条延长线 ②修饰词 新鲜的空气告别的声音高大的石头古老的桥梁碧绿色的低地深深的野草白色的绵羊金色的晚霞沉睡的牲畜漆黑的夜晚微弱的光芒无边的遐想金色的田野耀眼的色调神秘的风采精湛的技术金色的夕阳神奇的境界熠熠发光的珍宝辽阔无垠的原野平稳地穿过安闲地欣赏磨得很平 ③动词

教科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色光六》教案

教科版语文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七色光六》教 案 教学内容: 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六项内容。包括:片段赏析、扩句与缩句练习、古诗积累、名人事迹介绍、综合性学习等。“语文七色光”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能力训练、而是精选了能够打好学生语文底子的基础性知识、可再生性知识,使学生形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设计理念: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讲究教学方法,注意举一反三。 教学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爱国华侨陈嘉庚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的事迹,从中受到教育。 4、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教学重 点: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积累古诗,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合作完成家乡状况调查,以实际行动热爱家乡。 第 1 页

教学手段:阅读积累法、交流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语文七色光学习。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明确目标。 2、合作探究1 学习内容:体会句子写作特点的训练 学习要求:练习本单元中学到的品评词句的方法,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3、展示评价。 4、合作探究2 学习内容:句式改写学习要求:先朗读句子,尝试独立改写。学习方法:小组交流这个问题。 5、展示评价。 6、合作探究3。 学习内容:日积月累 学习要求:自读领悟 第 2 页

学习方法:读一读议一议背一背考一考 7、展示评价。 8、合作探究4。学习内容:知识窗学习要求:读一读谈一谈体会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 9、展示评价。 三、课堂小结同学们,本节课你有何收获?请说一说。 四、课后作业家乡状况调查如:地域面积、人口、民族、家乡名人等板书设计: 语文七色光六 缩写句子扩写句子谁在做什么根据问题提示扩写句子 第 3 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汇总【必背篇 目】 十三首古诗词(5+8) 古代诗歌五首 1.《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tì)下! 2.《望岳》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liǎo)。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4.《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u)门。 5.《己(jǐ)亥(hài)杂诗(其五)》龚(gōng)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xiá),吟(yín)鞭东指即(jí)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外古诗词诵读八首 6.《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huáng)里,弹琴复长啸(xiào)。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sàn)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zh?)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逢入京使》岑(c?n)参(shē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晚春》韩愈(yù)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fēi)。 杨花榆(yú)荚(jiá)无才思,惟解(jiě)漫天作雪飞。 10.《泊(b?)秦淮》杜牧 烟笼(lǒng)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y?u)唱后庭花。 11.《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zhú)臣,贾生才调(diào)更(gang)无伦(lún)。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2.《过松源晨炊(chuī)漆(qī)公店(其五)》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biàn)无难,赚(zhuàn)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13.《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六篇文言文 14.《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dāng)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qīng)治经为博士邪(y?)!但当涉(sha)猎(lia),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guā)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拜蒙母,结友而别。 15.《木兰诗》《乐府诗集》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tiě),可汗(ka hán)大点兵,军书十二卷(juàn),卷(juàn)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w ai)市鞍(ān)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jùn)马,西市买鞍(ān)鞯(jiān),南市买辔(pai)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jiān jiān)。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yān)山胡骑(jì)鸣啾啾(jiū jiū)。 万里赴戎(r?ng)机,关山度若飞。朔(shu?)气传金柝(tu?),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jiàn)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xūn)十二转(zhuǎn),赏赐百千强(qiáng)。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huán)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xiāng)扶将(jiāng);阿姊(zǐ)闻妹来,当户理红妆(zhuāng);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hu? hu?)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zhu ?)我旧时裳(cháng)。当窗理云鬓(bìn),对镜帖(tiē)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ji ē)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shu?),雌(cí)兔眼迷离;双兔傍(bàng)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卖油翁》欧阳修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jīn)。尝射于家圃(pǔ),有卖油翁释(shì)担(dàn)而立,睨(nì)之久而不去。见(jiàn)其发(fā)矢(shǐ)十中(zh?ng)八九,但微颔(hàn)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dàn)手熟尔。”康肃忿(fan)然曰:“尔(ěr)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zhu?)油知之。”乃取一葫芦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找出文中的直接赞美邓稼先的语句,探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 的特点。3.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 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2.探 究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两个古诗文小段。2体会课文语言平实、感情真 挚的特点。 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预习生字、生词。 2.布置学生广泛搜集邓稼先的故事。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迁。伟 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 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不过,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 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两弹元勋”邓稼

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 忆性散文《邓稼先》。 (一)、背景说明。 1.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 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 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 “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2.关于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1945年 抗战胜利时,邓稼先从西南联大毕业,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 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为他学 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 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1950年8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同年10月,邓稼先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此后的八年间,他实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3.关于杨振宁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理论和 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日积月累

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日积月累 语文七色光一:质朴纯真淳朴善良以诚相待宽容大度朴实无华襟怀坦白忠厚老实助人为乐 真诚是忘我而远离功利的。因此,我们可以把真诚理解 成是我们生命中长驻的一份净化内心的美好情感。真诚 不一定给我们带来圆满,但可以保全我们心灵的圣洁 和崇高。 ———邓浩 语文七色光二:我们去看海(第一节)作者:金波 走啊,一起走,我们去看海, 海风已吹进我们的心中, 耳边已响起潮声澎湃。 走啊,去看海,海是我们的梦, 海的胸怀如此的宽大, 海的家园如此的富足。 海是我们的另一个家, 看见海,就像走进了宝。库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跳跃, 歌声笑声溅起鲜亮的花朵, 我们在海的怀抱里欢笑。 潮起潮落都有动听的歌, 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 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语文七色光三: 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 ——贝多芬(德国) 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为挽救民 社会危机服务。———洗星海 一切美好的艺术都是来自人类的精神,不需要任何

外表虚饰。 ———邓肯(美国) 语文七色光四:只有破坏旧的腐朽的东西,才能建设新的健全的东西。 ———毛泽东 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 实事求是。———邓小平 语文七色光五: 因祸得福削足适履一分为二乐极生悲否极泰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语文七色光六: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夏:黄梅时节雨蒙蒙,青草池塘处处蛙。(赵世秀《有 约》) 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 夕》) 冬: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语文七色光七: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能够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拿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 ————马克思(德国)科学只把最高的恩典赐给专心致志地献身于科学的 人。 ———费尔巴哈(德国)

(完整word版)部编本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古诗文

七年级下册 目录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2、木兰诗 3、卖油翁(欧阳修) 4、陋室铭(刘禹锡) 5、爱莲说(周敦颐) 6、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7、望岳(杜甫) 8、登飞来峰(王安石) 9、游山西村(陆游) 10、己亥杂诗(龚自珍) 11、河中石兽(纪昀) 12、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王维)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晚春(韩愈) 泊秦淮(杜牧) 贾生(李商隐)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约客(赵师秀)

1、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第七单元试卷附答案

语文第七单元试卷 姓名______ 分数______(时间:90分钟> 一、在正确的字下面画“-----”<6分) 骨髓(suí s uǐ> 剔透(tītì> 脊梁 zhuàn( > 磨mó( > mò( > 3dcZuoO213 四、辨字组词<8分) 侵( > 岖( > 魂( > 斩( >3dcZuoO213 浸( > 躯( > 瑰( > 折( >3dcZuoO213 五、选词填空<6分) 注视凝视俯视 1、我们一口气登上了山顶,( >山下了辽阔的大地,顿觉得心旷神怡。 2、人们深情地( >着天安门城楼,久久不愿离去。

3、他经常呆呆地站在江边,( >对岸的小塔,仿佛又沉浸在往事之中。 勉励奖励激励 4、雷锋精神( >我们奋勇向前。 5、这次运动会,学校( >我们一幅球拍。 6、詹天佑经常( >工作人员,工作必须精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六、把词语补充完整<9分) 不< )不< ) < )生< )义再< )再 < ) 前< )后< ) < )钉< )铁 < )< )壮志 七、指出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8分) 1、天空中闪着快活地眨着眼睛的星星< ) 2、会场上乱作一团,像热水开了锅。< ) 3、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我们难道忍心用枪来打这些 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吗?< ) 4、教室里静极了,连根针落在地上也能听得见。< ) 八、按要求完成句子<12分) 1、把句子补充完整。 <1)、圆明园的毁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cZuoO213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七色光练习题

七色光一 一、练: 1、区别形近字并组词,选择两组词语各写一个句子。 缘()椽()崇()祟()拄()柱() 脱()悦()皱()雏() 喘()湍() 2、下面的词语,哪些是表现神态的,哪些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在括号里标出。再写出几个这样的词语. 笑逐颜开() 心悦诚服() 忐忑不安() 心烦意乱() 嫣然一笑() 怒气冲冲() ()()()() ()() ()()()()()() 二、有关美好品质的词语和格言。 质()纯() 以()相待 宽()大()淳朴( ) 再写四个: ()()()() 格言: 三、知识窗:赤子,指()。赤子之心,形容()。“赤子之心”出自于(),“孟子曰:()”意思是有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字组成成语,然后把所填的字按一定的顺序,写在横线上的括号里,就是一句名言。 ()才实学()心诚意()貌双全实事求()()杰地灵()龙活虎()瞻远瞩物( )价廉()才兼

备 ()()()()()()最()()() 五、的、地、得练习 1、太阳()脸变()更红了,它轻轻()走向西山()背后,把灿烂()霞光流在遥远()天边。 2、有()像大冬瓜那样傻傻()横着,有()像花儿美美()开着。

七色光二 一、练: 1、改错别字。 搏大()狡滑() 磨厉()园圈()神密()兰色()鱼船()仿拂()浩翰() 2、把下面两组词语中意思相反的用线连起来。 博大胸怀惊涛骇浪 筋疲力尽半途而废 坚持不懈心胸狭窄 风平浪静精力充沛 浓厚繁华 粗糙淡薄 萧条粗壮 纤细细腻 二、日积月累:与大海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成语:()()()() 诗句(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海洋的颜色:人们一般认为海水是()的,其实海水是()的。之所以有美丽的颜色,是()的结果。我们还知道海水的颜色还有()()……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当今的能源主要是()()()。 (2)21世纪的主要新能源有__,特点是________;有____,特点是_____;有_,特点是_____;还有_五、本学期你一定积累了许多四字词语,请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教案

第七单元教材内容概说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围绕“作家笔下的人”这一专题,安排了3篇课文,其中一篇讲读课文由3个片段组成。这3篇课文向我们展示了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此外,本组教材紧紧围绕专题还安排了“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等内容,也就是说,本组教材以“人”为主,形成了“读人、说人、写人”的这样富有特色的一组教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人物特点。 3、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特点的方法,并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四、教学措施及手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读写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来学习本组教材。 2、注意整合和提升,注重将学生已有的关于“写人”的读写经验与本组教材的学习有机结合,提高阅读和写作这方面文章的能力。 3、对人物形象的感受不应是几条干巴巴的结论,要以课文对人物描写的语言文字为依据,从人和事件的具体材料出发,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在对人物有充分感性的、形象的认识后,再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和评价。对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也应如此。如,侧重从人物的语言上来刻画人物,首先应该充分理解人物对话的内容,并从这些语言材料中得出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人物的对话来描写人物的。

22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摘录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了解《小兵张嘎》、《儒林外史》、《红楼梦》的故事梗概。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一、紧扣主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板书:小嘎子。你认识吗?你觉得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朗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反复读。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三、精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感受人物形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2.读例句,初步体会烘托、渲染的表达特点。 3.朗读并背诵《乡村四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一)教师导入,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 1.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部分的“仿写”,请同学们看看在学习目标中哪些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静态美、动态美) 2.启发学生思考:从学习目标中,可以看出我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什么? 预设:体会景物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试着写一写。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请同学们在本单元的课文中各找出几句有关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语句。 2.小组交流阅读体会,再全班汇报。 预设: (1)动态美:在《牧场之国》中,如“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人们的活动融入祥和、静寂的景象中。 (2)静态美:《威尼斯的小艇》中的“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写出了威尼斯的静态美。 虽然不是直接写人,但能从中感受到人们的活动:如,“有的牛背上盖着防

潮的毛毡”“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中有关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的语句,并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4.追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阅读中,体会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能使我们更好地感受景物独特的魅力。 二、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第1小题 1.(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导学生读例句。 2.体会句子的表达方法。 句子一:这句话运用了动态描写,写出小艇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句子二:这句话运用了静态描写,写出了车船过后,荷兰静谧、安详的情景。 3.指导学生仿写句子。 (1)同桌之间互相讨论,课本三个情景中选择一个情景仿照例句说一说。 (2)指名学生分享成果。 (3)课件出示范例:放学后的校园 叮铃铃……教室的音箱中放出欢快的音乐,同学们随之手舞足蹈起来,老师见状,也不好拖堂,匆匆布置下作业便离开了教室。只见同学们飞快地收拾书包,拉链声,欢笑声,说话声,不绝于耳。灯一盏盏地灭了,门一扇扇地关了,嘈杂的校园顿时安静了,在暮色中沉静下来。3.仿照下列例句,写一个动态描写的句子。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课文要点

第七单元要点 21 古诗词三首 1.本课有两首古诗和一首词,它们都对景物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有山雨过后的山居秋景,有夜半难眠的客船夜景,有行军营帐的边塞雪景,这些风景都与诗人的情感融为一体。 2.《山居秋瞑》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3、诗的大意是: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4、首联上句中的“新”字,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下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下句的“晚来秋”,呼应了诗题,表现出山居秋瞑独有的特色。 颔联写景,描绘了一幅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图画。 两句一静一动,描绘出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5.颈联描写人的活动,由“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可见渔舟顺流而下,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6.尾联两句,由写景转为抒情:由于山间景物如此清新美好,令人流连忘返,所以诗人流露出长久隐居于此地的心愿,即使春去花落,也不会为之改变。 7.“明月松间照”的静态场景;“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动态场景。 7、《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 8、诗的大意是: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诗人看着这些景象,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人睡。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9、前两句中,“月落”写所见,“乌啼”写所闻,用乌鸦的啼叫衬托月夜的静谧;后两句写诗人所听,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10、夜半“乌啼”和“钟声”感受夜的宁静;通过“霜满天”感受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描写,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描写。 12、《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帝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词。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 13、词的大意是: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14、词的上阕记述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两个“一”字,概括了行军路上跋涉过的千山万水,写出了行军的艰辛;“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夜深千帐灯”点明了军帐之多,说明队伍庞大,写出了军队的阵势。 15、下阕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一更,雪一更”写风雪不止,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风一更,雪一更”,要强调不是风刮了整整一更,雪下了整整一更,而是指风吹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风雪交加,天气恶劣。 22 四季之美 1、课文按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作者用细致的笔触描写出不同时间、不同景物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 2、本文作者感受细腻、选材视角独特,字里行间蕴含着独特的韵味。 从时间上说,作者选择了“黎明”“早晨”“夜晚”和“黄昏”四个时间段,即使“黄昏”,作者也分为“夕阳斜照”和“夕阳西沉”两个时间点,这些细微的时间差别,凸显了作者感受的细腻。 从景致上说,对于明亮的月夜,作者只用“固然也很美”一笔带过,着重描写了漆黑漆黑的暗夜和蒙蒙细雨的夜晚中的萤火虫,表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在写秋天的黄昏时,除选取归鸦和大雁外,还选取了风声、虫鸣,这些细微的景致,营造出独特的韵味。对于冬天的早晨,作者仅用“当然美”三个字概括了“落雪的早晨”,详细描写了“铺满白霜”或“无雪无霜”的早晨手捧火盆穿过走廊的场景,白霜与燃烧的炭火,两者一静一动,一白一红,韵味独特。 从结构上来说,四个自然段都用“……最美是……”的句式开头,齐齐整整,后文描写则或长或短,错落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