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
1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

欢迎共阅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一、概述计量标准是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者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处于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计量标准在使用前必须依照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准备,使计量标准符合规范的要求并通过考核。
下面主要介绍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的内容。
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果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时,应按照新的重复性结果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判断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被检定或校准对象的需要。
4.《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及填写说明(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申请考核单位原则上应当按照本参考格式填写。
如果本参考格式不适用,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单位可以自行设计《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格式,但是不应少于参考格式规定的内容。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记录》参考格式:的重复性试验记录953.核查标准的选择在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理:(1)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计量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来检定或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
但需画出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
(3)计量标准器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
如果存在合适的比较稳定的对应于该参数的实物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计量标准稳定性和重复性考核的方法探讨

计量标准稳定性和重复性考核的方法探讨摘要:计量标准考核是国家主管部门对计量标准测量能力的评定和利用该标准开展量值传递的资格的确认。
被考核的计量标准不仅要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还必须满足国家法制管理的有关要求。
关键词计量标准计量标准考核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引言:计量标准是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者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
它处于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中间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量值一旦失准,它所传递的其他计量标准或工作计量器具的量值都将失准,结果影响各个方面,严重的会影响到全国量值的一致性和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安全。
为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传递的一致性、准确性,为国民经济发展以及计量监督管理提供公正、准确的检定、校准数据或结果,国家对一些重要的计量标准实行考核制度。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在一组重复性测量条件下的测量精密度。
下面就考核工作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考核加以探讨。
1.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用计量特性在规定时间间隔内发生的变化量表示。
新建的计量标准一般应当经过半年以上的稳定性考核,证明其所复现的量值稳定可靠后,方可申请计量标准考核;已建计量标准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稳定性考核,并通过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数据比较,证明其计量特性的持续稳定。
有证标准物质有效期内,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当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
稳定性的考核应当根据计量标准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考核方法,方法有五种。
a、采用核查标准进行考核。
b、采用高等级的计量标准进行考核。
c、用控制图法进行考核。
d、采用计量检定规程或计量技术规范规定的方法进行考核。
e、采用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考核结果进行考核。
核查标准或核查装置是指用于日常验证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性能的装置。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在工业生产和贸易交易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稳定的计量标准可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促进贸易交易的公平和诚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应该包括对计量设备的稳定性考核。
计量设备是保证计量标准稳定的基础,如果计量设备本身不稳定,那么计量标准也就无法稳定。
因此,对计量设备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核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对计量设备的精度、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进行考核,以确保计量设备能够稳定地进行计量工作。
其次,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还应该包括对计量方法的稳定性考核。
计量方法是实现计量标准稳定的手段,如果计量方法不稳定,那么计量标准也就无法稳定。
因此,对计量方法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核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对计量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一致性等方面进行考核,以确保计量方法能够稳定地实现计量标准。
最后,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还应该包括对计量人员的稳定性考核。
计量人员是保证计量标准稳定的执行者,如果计量人员不稳定,那么计量标准也就无法稳定。
因此,对计量人员的稳定性进行全面的考核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这包括对计量人员的专业素养、操作规范、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考核,以确保计量人员能够稳定地执行计量标准。
综上所述,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涉及计量设备、计量方法和计量人员三个方面,需要全面、系统地进行考核。
只有确保计量设备稳定、计量方法稳定和计量人员稳定,才能够保证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从而促进产品质量的稳定、贸易交易的公平和诚信,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因此,对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进行考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计量标的稳定性的有关说明

关于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的有关说明《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起草工作组倪育才丁跃清邓芸珊苗瑜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计量标准的主要计量特性之一,它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也就是说,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表示计量标准所提供的标准量值的长期漂移的度量。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定,计量标准的稳定性用经过规定的时间间隔后计量标准提供的量值所发生的变化来表示,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与所考虑的时间段的长短有关。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组成,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
同时,在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稳定的测量对象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如果测量对象选择不当,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还可能会远大于计量标准自身的稳定性,因此,稳定性测量的前提是必须存在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稳定的被测对象。
当计量标准不存在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时,是不可能进行稳定性考核的,因此,《规范》规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进行稳定性考核。
可以说,稳定性考核的关键是必须存在量值稳定的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被测对象。
为避免核查标准的性能发生变化,核查标准应该不作他用。
一、用于稳定性考核的核查标准的选择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给出的测量仪器的定义是“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而实物量具的定义是“使用时以固定形态复现或提供给定量的一个或多个已知值的器具”。
由此可见,所有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的器具都属于测量仪器,而实物量具是测量仪器中特定的一类。
其特点是它们本身能提供一个或多个标准量值,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不能发生变化。
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实物量具所提供的标准量值一般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则不然,首先它们本身并不提供标准量值,实际上这类测量仪器的示值都是用实物量具通过校准得到的。
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一些探讨

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的一些探讨介绍了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中核查标准的选择要求和注意事项。
标签:计量标准;稳定性;核查标准1 引言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对每一个计量工作者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熟悉的概念,在新建和已建计量标准中都要经常使用到,但在实践过程中,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并不统一,导致在考核过程中对这项要求也不尽相同。
2 概念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计量标准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稳定性是指用该计量标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测量稳定的被测对象时,计量标准提供的量值所发生的变化来表示。
计量标准通常由计量标准器和配套设备组成,因此,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应包括计量标准器的稳定性和配套设备的稳定性。
3 核查标准的选择由于在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入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该影响尽可能小,必须选择一量值稳定的核查标准作为测量对象。
如果测量对象选择不当,被测对象对稳定性的影响可能会远大于计量标准自身的稳定性,因此进行稳定性考核的前提是必须具备量值稳定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测量对象。
如果不存在合适的核查标准是无法进行稳定性考核的。
上述几句话非常重要,它是我们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的关键前提条件。
为避免核查标准的性能发生变化,核查标准平时应该不作他用。
关于核查标准的选择,由于实物量具特点是它们本身能提供一个或多个标准量值,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其形态是固定不变的,因此,实物量具所提供的标准量值一般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则不然,首先它们本身并不提供量值,此外在使用过程中这类仪器的形态一般会发生变化,这决定了它们的稳定性一般不如实物量具。
由于计量标准种类繁多,因此,无法对核查标准的选择作统一的规定。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以下几种情况处理:(1)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
可以选择一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

计量标准稳定性考核
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是为了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评价计量装置是否可以稳定地进行测量。
稳定性是指计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其度量结果是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并不随时间或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较大变化。
稳定性考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是长期稳定性考核。
长期稳定性考核是通过在一段时间内对计量装置进行连续测量,观察其测量结果是否保持在一定范围内而确定的。
在长期稳定性考核过程中,需要注意环境条件的控制,避免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对计量装置的影响。
其次是短期稳定性考核。
短期稳定性考核是对计量装置进行连续测量一段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其测量结果是否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较小。
短期稳定性考核可以有效评估计量装置在较短时间内的稳定性,对快速测量、实时控制等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
再次是特殊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
特殊条件下的稳定性考核是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对计量装置进行测量,观察其测量结果是否在特殊条件下有较小的变化。
特殊条件可以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因素,也可以包括外部干扰、电源变化等其他因素。
最后是误差变化的评估。
误差变化的评估是通过对计量装置进行测量,观察其测量结果与已知真值之间的误差变化情况。
通过对误差的定量分析,可以对计量装置的稳定性进行评估。
稳定性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保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确保计量装置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持续稳定地提供准确的测量结果。
通过稳定性考核,可以对计量装置的性能进行评估,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计量装置的可靠性和精度。
同时,稳定性考核也是对计量装置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保证计量装置的质量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计量标准测量稳定性考核实施细则

1.目的
计量标准测量稳定性考核规范化
2.实用范围
计量标准测量稳定性工作的实施
3.依据文件
JJF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及有关规范要求
4.计量标准的测量稳定性考核
4.1选一稳定性好的被测对象.
4.2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
4.3用该计量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测量,取其算数平均值y.
4.4共观测m组(m≥4)
4.5取m组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大值之差,作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
稳定性.
4.6计量标准的稳定性小于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K=2)或最大允许误差的
绝对值
4.7计量标准应有历年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

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一、概述计量标准是准确度低于计量基准,用于检定或校准其他计量标准或者工作计量器具的计量器具,它处于国家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的中间环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计量标准在使用前必须依照JJF1033《计量标准考核规范》的要求,进行各项技术准备,使计量标准符合规范的要求并通过考核。
下面主要介绍计量标准的重复性、稳定性考核的内容。
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1.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计量标准的重复性即在相同测量条件下,重复测量同一被测量,计量标准提供相近示值的能力。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用测量结果的分散性来定量表示,即用单次测量结果y i 的实验标准差s(y i)来表示。
计量标准的重复性通常是检定或校准结果的一个不确定度来源。
新建计量标准应当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数据;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测得的重复性应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
在计量标准考核中,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是指在重复性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测量程序、人员、仪器、环境等方面)下用该计量标准测量一常规的被测对象时,所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为保证在尽量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量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重复性测量。
2.重复性的试验方法在重复性条件下,用计量标准对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对象进行n次独立重复测量,若得到的测量结果为y i (i = 1,2,…,n),则其重复性s(y i)为()()112--=∑=nyyy snii i式中:y—n次测量结果的算术平均值;n—重复测量次数,n应尽可能大,一般应不少于10次。
重复性试验结果也会受被测对象不稳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时,选择的测量对象应为常规的被检定或被校准计量器具,而不是本身重复性和稳定性都是最佳的被检定或被校准计量器具,这样评定得到的不确定度可以用于大多数的检定或校准结果。
3.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考核对于新建计量标准,只要按照要求进行重复性试验,并提供试验的重复性数据即可;对于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不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则重复性符合要求;如果重复性试验结果大于新建计量标准时的重复性时,应按照新的重复性结果重新进行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并判断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被检定或校准对象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计量标准稳定性的考核方法
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请问:n次是多少次?另外,稳定性考核记录中,试验人员要一个还是两个人员签名?
n按照相应专业的检定规程上要求的测量次数就行,n一般取10,不小于6次,一个人就可以了
(1)对于新建计量标准,每隔一段时间(大于一个月),用该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该组的测量结果。
共观测m组(m≥ 4)。
取m个测量结果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作为新建计量标准在该时间段内的稳定性。
(2)对于已建计量标准,每年用被考核的计量标准对核查标准进行一组n次的重复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以相邻两年的测量结果之差作为该时间段内计量标准的稳定性。
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即不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如加修正值使用,则测得的稳定性应小于该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U,k=2或U95)。
在计量标准稳定性的测量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人被测对象对稳定性测量的影响,为使这一影响尽可能地小,必须选择一稳定的测量对象来作为稳定性测量的核查标准。
核查标准的选择大体上可以按下述几种情况分别处理:
l)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是实物量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一性能比较稳定的实物量具作为核查标准。
2)计量标准仅由实物量具组成,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实物量具通常可以直接用来检定或校准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并且实物量具的稳定性通常远优于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必进行稳定性考核。
但需画出计量标准器所提供的标准量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即计量标准器稳定性曲线图。
(3)计量标准器和被检定或被校准的对象均为非实物量具的测量仪器如果存在合
适的比较稳定的对应于该参数的实物量具,可以用它作为核查标准来进行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如果对于该被测参数来说,不存在可以作为核查标准的实物量具,可以不作稳定性考核。
文章来自:/mod_article-article_content-article_id-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