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蒲柳人家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当代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北京人。
他幼年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3年出版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私访记》《山楂村的歌声》等;中篇小说集《鹧鸪天》《烟村四五家》《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其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创作背景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那充满了眷恋之情的运河两岸,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哺育过他、让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着垂柳的河岸,这河滩旁的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字词解释腌臜:脏;不干净。
荣膺:光荣地获得。
膺:承受,承当。
隐匿:隐藏、躲起来。
戏谑: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攀高枝儿:指跟社会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或结成亲戚。
妙手回春:称赞医生医术高明,一下子就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芒和刺扎在背上一样。
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
断壁残垣:残缺不全的墙壁。
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
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一脑门子官司:形容心中含着怒气,不满的情绪流露在脸上。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14):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
第二部分(15-35):主要介绍了何大学问的典型性格及其生活经历,塑造了他侠肝义胆、好说大话、爱讲排场的形象。
五、问题归纳1.“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这句话是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本题运用自然环境描写作用分析法。
这句话属于自然环境描写,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写天气炎热,为何满子被爷爷拴在立柱上的情节渲染氛围。
2. “何满子的奶奶,人人都管她叫一丈青大娘;……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第8课《蒲柳人家》(24张PPT)-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备课优选课件(统编版)

①给何满子做红兜肚; ②打北运河上的纤夫(大闹运河滩); ③为何满子做百家衣。 3.概括何大学问的三个生活片段。
①路遇文庙烧高香; ②请老秀才教何满子认字; ③赶马差点丧命。
合作探究
第①句是口语表达,充满乡土气息,也符合何大学问的身份;第②句是书 面语,适合比较郑重的叙述。文中两种语言风格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 诙谐的色彩。
3.在文中的三个人物中,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示例一:我最喜欢一丈青大娘。她拥有农家人多情重义、豪放开朗的个性。“一双大脚” 也是淳朴的农家人的特有象征,虽然大大咧咧,却有一颗善良的心,她用长满老茧的“妙 手”,为人们解决疑难杂症,成了真正的“布衣大夫”。她质朴踏实,开朗热情,是农家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示例二: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他年轻时闹过义和团,会要拳脚,要大刀, 打得一手好鞭花,人生阅历非常丰富,而且为朋友“两肋插刀”,也不缺乏同情心,所以 我最喜欢他。
示例三:我最喜欢的是何满子。他是个名副其实的野小子。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现在 我已寻觅不到的东西,那就是“童心》’。或许何满子调皮了一点儿,但他是快乐的、自 由的、不受约束的,他的童年没有留下遗憾。虽然他是个调皮的捣蛋鬼,但他有一颗善良 的心。他看见爷爷受了气,很沮丧,希望自己能使爷爷开心,可见他非常有孝心。我们都 应该向他学习。
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 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赞颂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 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板书设计
何满子:机灵顽皮、纯真稚气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十月》1980年第3期。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 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 妇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把望日莲 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 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头、吉老秤等为首 的父老乡亲一齐出现,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蒲柳人家》全篇共分12节,但这个主线故事只占2节的篇幅, 其余10节随意分杈,记述了运河边十来个乡间人物的逸闻趣事。 本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将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来表现。何大学问“斗大的字认不 得三筐”,在得了“何大学问”的外号后,却开始咬文嚼字, 穿起了长衫。这一矛盾写出了何大学问对于读书的渴求与尊重。
对人物的行为进行艺术性的夸张。 何大学问抽一个鞭花,“天津海河 边上都震耳朵”,以夸张的修辞手 法写出何大学问的勇猛。
小结 何大学问的形象
何满子盼救星
3 请模仿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名形式,为课文两大部分各拟一个
小标题。 【第一部分】 七十二变一丈青
见多识广老江湖
【第二部分】 个高脚大身体强健的一丈青大娘 慷慨豁达侠肝义胆的何大学问
感知形象
1.学第一部分——一丈青大闹运河滩
根据课后阅读提示第1段中对人物塑造技巧的归纳总结,朗读 课文第7段,以“写________,是通过________(描写方法)来 写一丈青大娘________的特点”的句式来批注。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导入新课
他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作家,13岁时 开始发表小说,15岁成名;是“荷花淀派” 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大家 喜爱。
他却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 像”;说自己是个“土著作家”,只能写 “土气”的作品。他就是刘绍棠。
第8课《蒲柳人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8《蒲柳人家》说课稿一、说教材《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冀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和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当地的一些故事,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授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对小说这一文体已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小说三大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读课文时,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体会语言特色。
对作品中的主要艺术形象,可由人物外号出发,把握其性格特点,体会艺术表现手法。
对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要引导学生加强诵读,精彩的语句、段落可摘抄和背诵。
为此,课前预习、引导和课后巩固拓展就更显必要。
三、说教学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中国优秀文章的独特魅力,培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体会文章特有的语言特色,分析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思维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小组讨论概括文章内容理解文章写作特点。
审美创造:品味小说中精彩的语言,培养鉴赏文章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文中刻画的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领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2.诵读、体会小说高妙的语言运用。
(二)教学难点理解小说所具有的民族作风和民族气派。
五、说教学方法1.诵读法小说语言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体会,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作背诵要求,使学生能深入领悟小说语言运用。
2.自主查找并赏析法3. 研讨探究法用于对人物性格和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
鼓励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研讨交流,以感悟小说的独特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那些侠肝义胆、疾恶如仇的英雄人物总是那样令人印象深刻。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课件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文体知识
有一类小说,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 被称为“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中,粗犷的阳刚之气与纤细的阴柔之美同在,愚昧 与文明的冲突,在中国乡土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个越来越 突出的主题。至于乡土文学的作家,如沈从文,自命为“乡下 人”,刘绍棠,自称为“土著”。
字词积累
◆生难字
内容解读
原文为两节: 第一节写何满子的奶奶一丈青大娘(开头到“一
点也没有写字的兴致”); 第二节写何满子的爷爷何大学问(“何满子的爷
爷,官讳已不可考”到完)。
内容精讲 找出文中描写三个主要人物的部分,并作分析。
何满子
内容精讲
年龄:六岁 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 儿。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
作者简介
刘绍棠(1936—1997),通县(今北京 通州区)人,作家。“荷花淀派”代表之一。 其作品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 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代表作品有《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 《京门脸子》等。
写作背景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 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得首届全 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中人物众多,但主要情节并不复杂,是 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大量的乡土风俗成为这部作 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作品的乡土气息 ,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性格特点
天真可爱
内容精讲
不穿大红兜肚 上学不安分 心疼爷爷,想哄爷爷开心。 记性好,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 过目不忘。
性格特点
机灵顽皮
内容精讲
藏在芦苇中跟奶奶捉迷藏。 被拴在葡萄架立柱上,觉得失去了自 由,委屈又憋闷。
第8课《蒲柳人家》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8课《蒲柳人家》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单元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一、学习目标●了解小说的写作背景,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重点●了解小说的艺术手法,品味小说的语言。
重点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一】作者简介刘绍棠(1936—1997),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
他年少成才,被誉为“神童作家”。
1952年发表小说《青枝绿叶》,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其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山楂村的歌声》《私访记》,中篇小说集《鹧鸪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烟村四五家》,长篇小说《春草》《地火》《狼烟》《京门脸子》《豆棚瓜架雨如丝》等。
他的作品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背景资料刘绍棠从被放逐的精神荒原上归来,便回到了他一直眷恋着的运河两岸。
这魂牵梦萦的故乡的热土,这抚育过他难忘的童年的乡亲,这长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的运河滩,这铺满了翠藤碧叶的瓜田,这蓬蒿茂草、蒲柳小屋,无处不牵动着他的种种思绪、缕缕诗情,于是《蒲柳人家》诞生了。
【三】文体知识乡土文学乡土文学的出现源于鲁迅的《故乡》。
20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了所谓的“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作家们目击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童年和故乡的回忆,用隐含着乡愁的笔触,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显示了鲜明的地方特色,从总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可贵的民族化的追求,开创了现代文学史上堪称一大创作潮流的风气。
代表作有彭家煌的《怂恿》、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台静农的《地之子》等。
【四】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鞍(ān):放在牲口背上驮运东西或供人骑坐的器具,多用皮革或木头加棉垫制成。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课件(共42张PPT)

解题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
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获首届全国优 秀中篇小说奖。全篇共12节,课文节选 的是前两节。
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 树木,也用以比喻低贱。这里以蒲柳人 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内容简介
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 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可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 另有打算。半路又杀出巡警麻雷子,勾结杜四,要 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并要以“抗日”的罪名 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 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 面,挫败麻、杜阴谋,檎、莲顺利完婚。
自然环境描写。作用是渲染当时家 里紧张的气氛,表现人物内心的恼怒, 增强故事的悬念。
文本解读
2.第1段从全文来看是什么叙述顺序?有什么作 用?
倒叙。作用是把最后发生的事情或 结局提到文章的开头,设置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本解读
3.一丈青大娘性格鲜明,课文第6~10段主要采用 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 (1)精读第6段。
①洗三摆小宴。 ②满月摆大宴。 ③亲缝百家衣。 ④打造长命锁。
文本解读
(3)精读第9-10段。 ②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结构上: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
内容上:写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 爱,自然引出下文她与儿媳妇的矛盾。
文本解读
(3)精读第9-10段。 ③赏析下面句子并进行仿写。
课后作业 1.补充作业第8课。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 眼珠子,命根子。
作者运用一系列的比喻,以活灵活 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形象生动地表明 了何满子在奶奶心目中的地位。凸显了 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 简洁,充满乡土气息。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侠肝义胆 仗义疏财 慷慨豁达 爱打抱不平 讲义气 虚荣心强
小说在塑造脾气火爆、正直公道的一丈青大娘 和扶危济困、爱戴高帽的何大学问这两位传奇 人物形象时,使用了丰富的人物塑造技巧。
3.何满子是个怎样的形象?这一人物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天真可爱、机灵顽皮
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作 者通过这样一个机灵顽皮、充满稚 气的孩子的眼睛,串起整个故事。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
这篇小说以六岁小孩何满子为线索展开情 节,透过一幅幅风俗画,赞颂了那些淳厚 朴实的劳动人民,他们热诚正直的感情以 及那种肝胆相照、扶危济困、赤诚相见的 美好品格和高尚情操。
品读语言
1.自读课后阅读提示第2段,说说本篇小说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试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句加以体会。
第二单元
8 蒲柳人家(节选)
导入新课
他是别人口中的“神童”作家,13岁时 开始发表小说,15岁成名;是“荷花淀派” 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独特受到大家 喜爱。
他却自称作品是“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 像”;说自己是个“土著作家”,只能写 “土气”的作品。他就是刘绍棠。
蒲 柳 人 家
今天就一起学习他的小说《蒲柳人家》节选部分,看看他塑造了 怎样的人物形象,他所说的“土气”又是怎样的一种风格。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 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 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 分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 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则写出了一丈青大娘这 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