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石》郭文娟

合集下载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丑石word教案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丑石word教案

《丑石》教学设计
形丑陨石

无用价值高

没人爱精神伟大
丑极美极
托物言志
附:导入材料
自学引导:
五丑石
一、本课的作者是:,代作家,作品有《》
《》等;本文选自《》。

二、诵读课文后你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哪些疑问和感悟?分别记录下来。

1、
2、
3、
4、
5、
三、感知文章内容:
1、丑石之“丑”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A外形:
B无用:
C没人爱:
2、丑石之“美”具体表现在哪些词句上:
A珍贵稀少:
B往日辉煌:
C伟大精神:
四、理解重点语句。

1、如何理解14段中“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2、品读第15段,找出丑石的伟大在文指什么?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谈谈自己的看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丑石》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3.运用情感教育法,以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4.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使学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2.情景模拟:设定一个场景,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体验丑石被误解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
3.生活情境: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身边的丑石,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内容,如:丑石为什么会被人们误解?它有什么特点让人们最终认可它?
2.启发学生思考美的多样性和客观性,如:什么是美?美的标准是什么?
3.通过对丑石的故事的感悟,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要学会尊重他人。
4.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挑战。
5.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一幅丑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引发学生对美的思考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性化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同时,我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美,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丑石》的内容,把握丑石被人们误解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到认可的原因。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丑石被人们误解的过程以及最终得到认可的原因。

涟水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 美与丑 1《丑石》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美与丑1丑石教

涟水县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2 美与丑 1《丑石》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美与丑1丑石教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课文第l—8自然段,说说地中海得名的原因?
2.“饶有兴味”是什么意思?
3.拉曼认为海水呈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4.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深人理解。
四、课堂小结
从男孩儿与妈妈的谈话中可以看到,他知道这个大海叫地中海后,还要知道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进而还想知道海水为什么是蓝的。他总能从已经知道的知识里产生新的问题,想了解到自己不知道的东西。这对母子的对话引起发拉曼的兴趣,并给孩子做出解释。
⑴自读第9自然段,了解瑞利的观点。
⑵拉曼是怎样发现“光散射效应”的?
①男孩儿的源源不断的“为什么"引起了拉曼的思考,他对自己向孩子的解释产生了怀疑(第10、11自然段)。
理解句子:“那个充满好奇心的稚童,那双求知的大眼睛,那些源源不断涌现出来的‘为什么’,使拉曼深感愧疚。作为一名科学家,他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男孩儿那种在‘已知’中追求‘未知’的好奇心,他的心不禁一震。"
拉曼是印度人,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亚洲科学家。拉曼还是一位教育家,他从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并将其中很多优秀人才输送到印度的许多重要岗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序号,勾画生字词语,自学生字。
2.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找出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4.小组交流自学情况.如果还有不懂的地方记下来。
理解句子:“失去好奇心是科学发现与发明的最大忌讳,即使是一个颇有作为的科学家,也会因此而变得闭目塞听,止步不前。”
②拉曼研究的经过和结果(第12自然段)。这一段是分三层来叙述的。
第一层:写拉曼否定了瑞利的解释,认为他的解释证据不足。
第二层:他经过深入研究证明出水分子对光线的散射使海水呈蓝色的原理。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丑石》2教学设计教案

【309教育网优选】小学语文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丑石》2教学设计教案

《丑石》本文通过描写一块长年累月埋没于污泥荒草中,不但不被村民们重视,反遭咒骂和唾弃,某一日被一位天文学家发现,终于成了无价之宝的石头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操守的探索思考。

抒发作者对那种不屈于误解、甘于寂寞生存的高尚情怀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表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句子含义,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2、理清作者思路,理清文章线索,品味富有哲理而又有表现力的语言,感悟作品的思想感情;3、分析文章主题,激励学生学习进取心,培养学生孜孜不倦的恒心,从而树立崇高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4、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文章重点语句的含义,感受并理解文章内容,明确作者的心情变化过程,赏析丑石的美与高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丑石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理解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万里应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丑石的美丑表现,领会文章的意蕴,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会生字,能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首歌中说:美丽的石头能唱一首美丽动听的歌,然而,我们今天要学习贾平凹的一篇题目为《丑石》的文章,看一看这世间万物中一块普通的、丑陋的石头,又会向我们讲述怎样一个故事,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二、作者介绍:原名贾平娃,1952年出生,陕西丹凤人。

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

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

《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单元《丑石》|北师大版 (共13张PPT)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单元《丑石》|北师大版 (共13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请齐声朗读(15自然段)
怎样理解“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1、事物丑到极处,没什么可相比的,这便 成了它独特的个性,这种个性也是一种美。
2、本文要说明什么是真正的美。丑石虽有 补天发热闪光的经历,却又默默无闻,不以外貌 取悦于人,不屈于误解与寂寞,这才是真正的美。
作者写丑石的故事,就是为了要赞丑石的不屈于 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精神,那么,作者为什么 在课文第一部分写丑石的“丑”呢?
请大家利用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这类人物的事 迹,并写下你对他们的一两点看法。
国际名模吕燕
2000年,在世界超级模特大赛中获得亚军。 先后签约多家国际模特经纪公司。
为法国多家著名时尚杂志拍摄封面;曾出席过诸多大牌 时装秀;为法国多种名牌产品担任代言人。
曾为中国多家顶级杂志拍摄封面及全版彩页,受邀上中国中央电视台多个 节目接受专访。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丑石word教学参考

北京课改版语文七下丑石word教学参考

丑石骨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錾子()掮石()浣纱()繁衍()翘望()陨石()向往()庇护()2.按照拼音写汉字。

遗hàn___ léng___角台jiē___ 细nì___ 坑wā___ zhòu___骂kē___破 diāo___刻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因为河滩并非甚远,随意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的强。

掮:⑵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繁衍:⑶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

翘望:4.文学常识填空。

《丑石》作者___,今世作家,作品有___、____《废都》等。

5.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丑石伟大在什么地方?点击思维1.注意“翘”是多音字,此处应读作什么?“浣”不要读成了“wán”,“庇”不要读成“p ì”。

2.注意“遗憾”不要误写为“遗撼”,“雕刻”不要写成了“碉刻”。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推测琢磨,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繁衍”这里指生长并逐渐增多。

4.贾平凹(1952~),陕西省丹凤县人,今世作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心迹》等。

5.初步感知内容,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所表现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丑石外形补过天无实用价值丑-———-———美发过热碍地面闪过光伟大不屈于误解、孤单的生存2.语言特色:《丑石》这篇文章文风质朴,语言平实,全然不带雕琢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且文笔流畅,思路清楚,涵意深刻,给人一种关于人生态度的启迪,确实是一篇可令人回味的散文。

3.把握重点:课文内容综述今世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先从正面——色彩、形状、无用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接着又从侧面——与汉白玉、大青石相较,荒草、绿苔、黑斑依附它繁衍滋长,连孩子们也讨厌它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

但是,有一天,一个天文学家突然发觉了这块石头,原来是一块“陨石”,“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发过光,咱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向往”。

第5课《丑石》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5课《丑石》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5课《丑石》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主干知识1.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錾子〔〕掮石〔〕浣纱〔〕繁育〔〕翘望〔〕陨石〔〕向往〔〕庇护〔〕2.依照拼音写汉字。

遗hàn___ léng___角台jiē___ 细nì___ 坑wā___ zhòu___骂kē___破diāo___刻3.讲明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因为河滩并不甚远,随便去掮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的强。

掮:⑵荒草便繁育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繁育:⑶就爬到其上,翘望天边。

翘望:4.文学常识填空。

«丑石»作者___,当代作家,作品有___、____«废都»等。

5.用文中的语句回答:丑石伟大在什么地点?点击思维1.注意〝翘〞是多音字,此处应读作什么?〝浣〞不要读成了〝wán〞,〝庇〞不要读成〝p ì〞。

2.注意〝遗憾〞不要误写为〝遗撼〞,〝雕刻〞不要写成了〝碉刻〞。

3.要结合词语所在文中的具体语境估量揣摩,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繁育〞那个地点指生长并逐步增多。

4.贾平凹〔1952~〕,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散文集«月迹»、«爱的踪迹»、«心迹»等。

5.初步感知内容,从文章题目入手,整体把握文章所表现的要紧内容。

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丑石外形补过天无有用价值丑-———-———美发过热碍地面闪过光伟大不屈于误解、孤寂的生存2.语言特色:«丑石»这篇文章文风纯朴,语言平实,全然不带雕刻的痕迹,带有一种乡村的自然风味,且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涵意深刻,给人一种关于人一辈子态度的启发,确实是一篇可令人回味的散文。

3.把握重点:课文内容综述当代作家贾平凹写的散文«丑石»,先从正面——色彩、形状、无用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接着又从侧面——与汉白玉、大青石相比,荒草、绿苔、黑斑依附它繁育滋生,连小孩们也厌恶它等方面极写丑石之〝丑〞。

丑石》阅读附答案

丑石》阅读附答案

丑石》阅读附答案我常常感到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看起来像一头牛。

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也没有人去理会它。

只有在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碍地面了,多时把它搬走吧。

”伯父家盖房时,想用它来垒山墙,但是它太不规则,没有棱角,也没有平面。

用工具破开它吧,又懒得花那么大的力气。

因为河滩并不远,随便去拿一块回来,哪一块也比它强。

房子盖好了,铺了台阶,伯父也没有看上它。

有一年,来了一个石匠,为我家洗一台石磨,奶奶又说:“用这块丑石吧,省得从远处搬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光滑,可以用来浣纱捶布。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XXX没有庇护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锈上了绿苔、黑斑。

我们这些孩子,也讨厌它,曾经想要搬走它,但是力气不足。

虽然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但是我们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

稍稍能安慰我们的,是在那石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凹,雨天就盛满了水。

常常雨过三天了,地上已经干燥,那XXX 还在,鸡儿便去那里喝水。

每到十五的夜晚,我们盼着满月出来,就爬到石头上,翘望天边。

奶奶总是要骂我们,害怕我们摔下来。

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

人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了。

终于有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

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被吸引了。

他再也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

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

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它曾经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

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它是太丑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流程
预设教案
电教屏示
实践修改
(一)
导入新课激学趣
1、谈话导入:石头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可有这么一块石头,它在有些人眼中其丑无比,但在天文学家的眼中却美到极致,这是怎样一块石头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板题、读题,简介作者。
出1、正确认读词语。
遗憾陨石细腻
2、学习本文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体会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描写事物的好处。
教学流程
预设教案
电教屏示
实践修改
(一)
导入新课激学趣
1、谈话导入:丑石真丑吗?“我”对它的看法有什么变化?我们继续来学习。
2、板书课题
(二)
自主学习悟新知
【体会丑石之丑】
学习第1-5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1-5自然段,用“———”勾画出形象描写丑石外观极丑的句子,写上读书批注。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繁衍翘望庇覆
捶布錾破浣纱
掮东西黑黝黝
2、正确、流利地读通课文。(重点读好1---5自然段和13、15自然段)
3、结合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理解下面的词语:
庇覆、世俗、遗憾、嫌弃、
翘望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后,知道在作者眼中门前的那块石头是()。在天文学家眼中那块石头是()。
2、根据顺序理清文章层次。
出示自学提示(第3、4屏)
5、学生评价自己和小组同学的表现。
出示习题检测(第7、8屏)
(六)
拓展延伸质新疑
1、尝试简评丑石的品格。
2、引导学生就本课内容的理解或作者的作品、或生活中的美丑谈谈自己产生的新疑问。
板书设计
丑石
丑外表
美内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石之美,理解课文所揭示的道理,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1、指名填空展示
2、理清思路。
【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抓住每一部分的关键词,概括段意,语言要简练。】
出示第5、6屏
(五)
尝试应用谈收获
1、给加点字注音
捶布浣纱翘望妨碍
庇覆盛满枝蔓翘首
2、形近字区别:摊—滩—瘫斑—班
3、反义词
细腻()咒骂()
仰望()伟大()
4、作者对丑石的情感变换经历了四个阶段,文中能体现这种情感变化的四个词语是、、、。
出示第8、9、10屏
板书设计
丑石
丑无一用处-----讨厌它
美非同凡响的陨石----盛赞先抑后扬
课后反思:
2、丑石的无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第四自然段是写丑石的“丑”还是“美”?
【体会丑石之美】
学习第7-15自然段
4、轻声读第7自然段,从哪些地方看出丑石的不平凡?说一说。
5、找出天文学家说的话,读一读,写读书批注。
6、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自己的理解,体会我对丑石的敬佩之情。
【学习写法】
1、将7-15自然段和1-5自然段对比读,思考: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第一部分写丑石的“丑”呢?
指导写字:“覆”“嫌”【相机指导】
(三)
合作学习解疑难
1、对子检查读,完成1、2项学习活动。
2、对子抽查部分段落的朗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小组交流词语的意思。
1、对子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对子交流课文提纲,并说说理由。
教学流程
预设教案
电教屏示
实践修改
(四)
聚焦展示显智慧
1、展示1、2。
2、指名讲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小组讨论交流。
(四)
聚焦展示显智慧
1、说说丑石的“丑”体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感情朗读去感受作者对丑石的厌恶之情.
2、说说从哪些角度描写丑石的丑。
4、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丑石的不平凡,并读出自己的理解。
5、抓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理解。
6、谈理解,感情朗读。
1、对比读,体会先抑后扬写法的好处。(既吸引人,又能取得强烈的效果。)
2、指名展示
出示第3、5、7屏。
教学流程
预设教案
电教屏示
实践修改
(五)
尝试应用谈收获
1、小练笔:
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赞扬一种事物或者一个人。(仙人掌、蚂蚁、飞蛾、同学等)
2、欣赏片段:茨威格笔下的《列夫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找出“抑”和“扬”的部分。
3、再欣赏杨朔的《荔枝蜜》的开头和结尾,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先抑后扬”的写法。
在写法上,作者采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将人们对丑石的前后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托出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鉴赏散文的能力还不是很强,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明确所托之物和要言之志,还要做到在朗读课文时通过停顿的长短、读音的轻重、语速的快慢和语调的抑扬来传达内心感受。
教学目标
4、出示仙人掌、飞蛾、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A、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
B、它们有哪些值得赞扬的精神呢?
5、请你运用“先抑后扬”的写法写一个事物或者一个人。
出示第7屏
(六)
拓展延伸质新疑
1、学习《丑石》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围绕“美”与“丑”话题展开】
2、你还想知道什么?【可就相关作品,及作者质疑,还可围绕现实生活中的美丑质疑。如“托物言志”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讨论:这样“先抑后扬”的写法有什么好处呢?
出示自学提示第2、4屏
出示自学提示第6屏
(三)
合作学习解疑难
1、交流勾画的词句和批注。对子检查读,读出感情。
2、3和对子说一说从哪些角度描写丑石的丑。
4、5、交流画出的句子,说出自己的读书理解。
6、组内互读、互查。
1、对比读1-5自然段,体会先抑后扬写法的好处。
课题:丑石
课型:(新授)主备人:郭文娟审核人:曹亚萍
教材简析
《丑石》通过发现一块丑石其实是陨石的前前后后发生的故事,告诉我们:真美,大美可能深藏于大丑之内,不能完全用世俗的、浅陋的眼光去评判事物的美和丑。
这篇散文语言直白、朴实,没有在结构上刻意求新,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平平淡淡地将一块石头的遭遇娓娓道来。
1、独立识字、学词,认会8个字,写会11个字。理解“庇覆、世俗、遗憾、嫌弃”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丑石之丑,提高对美与丑的认识。
3、了解作者先抑后扬的写法,学习本文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体会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描写事物的好处。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方法描写事物的好处。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从不同侧面描写丑石之丑的方法。
课时分配
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设计教案,制作课件,搜集有关贾平凹的资料。
学生:预习课文
其它:搜集有关丑石的图片及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会8个字,写会11个字。
2、理解“庇覆、世俗、遗憾、嫌弃、翘望”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