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带您认知海洋生物——全身都是刺的海胆
海胆

海胆海胆,别名刺锅子、海刺猬,体形呈圆球状,就像一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有人称它为“海底刺球”、“龙宫刺猬”。
世界上现存的海胆约有850多种,中国沿海约有100多种。
常见的如马粪海胆、大连紫海胆、心形海胆、刻肋海胆等。
1、食材简介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750多种海胆,我国已发现的海胆种类有150多种。
海胆体壳:每一白色带为一列管足的位置,而每一对白带则称之为步带海胆体壳:每一白色带为一列管足的位置,而每一对白带则称之为步带.2、食材照片3、主要营养成分海胆以其生殖腺供食,其生殖腺又称海胆卵、海胆籽、海胆黄、海胆膏,色橙黄,味鲜香,占海胆全重的8%~15%。
其生殖腺中所含有二十碳烯酸占总脂肪酸的30%以上,可预防心血管病。
海胆不仅是一种上等的海鲜美味,还是一种贵重的中药材。
中国很早就有海胆药用的记载,它的药用部位为全壳,壳呈石灰质,药材名叫“海胆”。
《本草原始》记载海胆有“治心痛”的功效,近代中医药认为“海胆性味咸平,《中药志》记载“软坚散结,化痰消肿。
治瘰疬痰核,积痰不化,胸胁胀病等症”。
海胆的外壳、海胆刺、海胆卵黄等,可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耳炎等;海胆卵的主要营养成分为卵磷脂、蛋白质、核黄素、硫胺素、脂肪酸等。
海胆卵所含的脂肪酸对预防某些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作用。
中医认为海胆卵味咸,性平,具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之功效。
海胆死后极易变质。
同时,海胆壳还可制成工艺品,有些厂家还开发海胆食品,把海胆制成冰鲜海胆、酒精海胆和海胆酱等。
此外,海胆提取物波乃利宁(Bonellinin)有抑制癌细胞生长作用。
4、中医食疗营养特性中医认为,海胆黄有强精、壮阳、益心、强骨、补血的功效。
我国民间将其视作海味中的上等补品,素有吃海胆黄滋补强身的说法,称其能提神解乏、增强精力,特别受到一些男人的青睐,有人将其誉为“海之精”。
棘皮动物的结构特点

棘皮动物的结构特点
棘皮动物是一类海洋生物,包括海星、海胆、海参等。
它们的身体结构独特,具有许多特殊的适应性结构,使它们能够在海洋环境中生存繁衍。
本文将按照类别介绍棘皮动物的结构特点。
一、海星
海星是棘皮动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它们的身体呈星形,由中央盘和五条臂组成。
海星的身体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刺,这些小刺可以用来保护自己,也可以用来捕食猎物。
海星的口位于中央盘的底部,周围有许多触手,可以用来捕捉食物。
海星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它们的胃可以翻转出口,将胃口朝向猎物,将胃内消化液倒入猎物体内,然后再将消化后的食物吸入胃中。
二、海胆
海胆的身体呈球形或扁球形,表面布满了许多尖刺。
海胆的嘴位于身体底部,周围有五条咀嚼器,可以用来咬碎食物。
海胆的内部有一个硬壳,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海胆的消化系统也非常特殊,它们的肛门和嘴巴是相通的,可以将消化后的食物从肛门排出。
三、海参
海参的身体呈长条形,表面布满了许多细小的管状结构。
海参的口位
于身体前端,周围有许多触手,可以用来捕捉食物。
海参的内部有一
个管状结构,可以将食物从口部传输到肛门处,然后排出体外。
总之,棘皮动物的身体结构非常独特,具有许多适应性结构,使它们
能够在海洋环境中生存繁衍。
每一类棘皮动物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特点,这些特点使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存。
带你认识海胆

带你认识海胆海胆是一种棘皮动物,长着石灰质硬壳并披着硬刺。
形状有心形、半球形、盘形等,壳直径一般为6-10厘米,大者达30-40厘米。
大都生活在浅海岩礁底或石缝中,有背光和昼伏夜出习性,主要以海藻类和小动物为食。
海胆种类较多,据记载,全球共有海胆850多种,其中我国有100多种,主要经济食用品种有紫海胆、马粪海胆、刺冠海胆、光棘球海胆和心形海胆等。
海胆的营养与药用价值很高。
可食部分是它体腔内的生殖腺,统称海胆卵,又称海胆黄或海胆膏。
海胆卵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据分析,新鲜海胆卵蛋白质含量为15.8%、脂肪8.5%,制成海胆酱蛋白质含量则高达41%、脂肪32.7%。
还含粘多糖、磷脂、多种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海胆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且极易被人吸收,故海胆被视为营养珍品。
它还具有很高药用价值,性咸、平,具有清热消炎、软坚散结、健脾强肾、滋阴补阳及刺激食欲等功效。
海胆卵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良药。
由海胆卵制成的食品还有安神、补血和促进性功能的功效,而海胆提取物则能抑制癌细胞生长。
所以海胆是一种不可多得的食药兼优的海珍品。
除鲜食外,海胆还可加工成新鲜海胆、酒精海胆、盐渍海胆、蒸冻海胆、海胆罐头及海胆酱等多种食品,各种食品风味独特,颇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诸如日本、美国、德国、法国和香港等地的人都把海胆视为保健佳肴,故吃海胆卵逐渐成风,尤其日本人有嗜食的习惯,故每年均需大量进口食用。
由于海胆具有味道、营养、药用与滋补养生作用,故国内外市场需求看好,价格较贵且稳定。
而海胆可进行人工养殖,目前多个沿海城市已先后获得养殖成功,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各地可根据资源等条件,积极研究发展海胆养殖业。
海胆

地理分布 • 海胆生活在世界各海洋中,其中以印度洋和西太 平洋海域的种类最多。从浅水区到7000米的深水 中都有。它们都在水底或泥沙里栖息。 • 由于它们喜欢盐度高的海域,所以靠近江河入海 处和盐度低的海水中很少分布,或者根本没有分 布。 • 中国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沿岸,辽东半岛及山 东半岛的北部,向南至浙江、福建浅海以及舟山 群岛和台湾海峡。现已进行人工养殖。 • 卵可食用,日本以卵作为制作云丹(海胆卵酱) 的原料。
• 海胆的口器系咀嚼器官,长在口面(即腹面)的 中央位置,中央有5个白齿,而整个咀嚼的器官称 为“亚里士多德提灯”或“亚氏提灯”。这个名 称的由来是因亚里士多德对海胆在他的著作《动 物史》中的准确描述。 • 所有的种都有棘刺和棘钳,棘的功能是保持壳的 清洁、运动及挖掘沙泥等。海胆的棘有长有短, 有尖有钝,种类不同,棘的结构也不一样。 • 海胆一旦刺进皮肤,毒汁就会注入人体,细刺也 就断在皮肉中,使皮肤局部红肿疼痛。
• 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正 式学名为“海胆纲”,是一种无脊椎动物,生活 在海洋浅水区,是地球上最长寿的海洋生物之一。 其分2亚纲,22目,现生种850多种,分隶于225 个属。中国已知约100种,化石种约5000种。
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亚区。
外形特征 • 海胆体形呈圆球状,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 球,因而有“海中刺客”之称,渔民也常把它称 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 • 其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所包围,生物学 家称为硬壳。中空的石灰质壳由3000块小骨板形 成。内部器官包含在由许多石灰质骨板紧密愈合 构成的壳内。壳上布满了许多能动的棘。 • 壳板上每对管足孔相当于1个管足,多排管足排列 纵行,管足从壳上穿孔到达体表;其功能各有不 同,如摄取食物、感觉外界情况等。
科学:海洋生物自我保护

大班科学:
海洋动物的
自我保护
我有剌!
刺魨浑身长着坚硬的刺,是海洋中的小刺猬。
有危险时,它将自已的身体鼓起来,赶跑敌人
海胆全身都是长长的剌,可以保护自已。
我会躲!
小丑鱼躲在珊瑚丛中,敌人找不到。
螃蟹躲在岩洞里,敌人进不去。
我有电!
电鳐能发出电流,电击敌人,敌人不敢靠近它。
电鳗和电鳐一样,能放电,电击敌人。
跑得快!
旗鱼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公里,是海里的赛跑冠军,任何敌人都追不上它
剑鱼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是海里的赛跑亚军,敌人也追不上。
金枪鱼排名第三,是海里的赛跑季军。
海胆海洋中的棘皮动物主要用于食品和观赏产业

海胆海洋中的棘皮动物主要用于食品和观赏产业海胆是一种生长在海洋中的棘皮动物,常被人们用于食品和观赏产业。
海胆的身体外表呈现出圆球状,表面上覆盖着许多针状的刺,这些刺是海胆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除了具有观赏价值之外,海胆还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行业,尤其在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被当做一道美味的海鲜食材。
本文将探讨海胆在食品和观赏产业中的主要应用。
一、海胆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海胆的鲜味和独特的口感使其成为许多人喜爱的海鲜之一。
它可以生吃或加工成多种美食。
在日本,海胆被广泛用于制作寿司,尤其是著名的海胆寿司,被誉为寿司界的珍品。
海胆的鲜美和细腻的口感与其他食材相得益彰,成为一道引人垂涎的佳肴。
此外,海胆还可以用来制作海胆酱或者作为调味料,增添食物的鲜味。
海胆酱常用于增加意面、寿司或海鲜配料的味道,赋予菜品更多层次的口感和风味。
因此,海胆不仅在寿司店和海鲜餐厅中备受欢迎,也在许多高级餐馆中被用来创作独特的菜肴。
二、海胆在观赏产业中的应用除了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海胆也以其独特的外观在观赏产业中受到重视。
许多人将海胆放在海洋水族箱中,以其鲜艳的外表增添水族箱的美感。
海胆的刺和动态的姿态在水中摇摆,为观赏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视觉享受。
此外,一些珍稀品种的海胆也成为海洋公园和水族馆中的明星动物。
这些应用场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观赏的乐趣,也提高了人们对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
三、对海胆资源的保护与管理虽然海胆在食品和观赏产业中的需求大幅增加,但同时也对海胆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过度的捕捞和非法捕捞导致海胆种群的减少。
为了保护和管理海胆资源,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相关政策和措施。
一些国家设立了特定的海域,用于保护和监管海胆种群的繁殖和生长。
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了解海胆的繁殖周期和生态习性,制定合理的捕捞政策和配额。
此外,加强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助于维持海胆种群的稳定和增长。
结论海胆作为一种棘皮动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观赏产业。
中国海洋棘皮动物

当你在海边的岩礁、海藻间漫步的时候,你可以见到一些海滨动物,如海星、海胆、海参等。
这些动物的身体表面都长有许多长短不一的棘状突起,所以这些动物又叫作棘皮动物。
棘皮动物的身体构造比较有意思,都呈辐射对称,主要是五辐射对称。
棘皮动物全部为海产,在陆地和淡水中绝对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到目前为止,在中国海共记录到棘皮动物约600种。
下面介绍一下海星、海胆、海参。
分身有术的海星海星是棘皮动物门的一纲,下分海燕和海盘车两科,不过人们都俗称其为海星或“星鱼”。
海星与海参、海胆同属棘皮动物。
它们通常有五个腕但也有四六个,有的多达40个腕,在这些腕下侧并排长有4 列密密的管足。
用管足既能捕获猎物,又能让自己攀附岩礁,大个的海星有好几千管足。
海星的嘴在其身体下侧中部,可与海星爬过的物体表面直接接触。
海星的体型大小不一,小到2.5厘米、大到90厘米,体色也不尽相同,几乎每只都有差别,最多的颜色有桔黄色、红色、紫色、黄色和青色等。
海星主要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浅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它对我们并不陌生。
然而,我们对它的生态却了解甚少。
海星看上去不像是动物,而且从其外观和缓慢的动作来看,很难想象出,海星竟是一种贪婪的食肉动物,它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进化还起着非同凡响的重要作用。
这也就是它为何在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原因。
捕食人们一般都会认为鲨鱼是海洋中凶残的食肉动物。
而有谁能想到栖息于海底沙地或礁石上,平时一动不动的海星,却也是食肉动物呢!不过实际上就是这样。
由于海星的活动不能像鲨鱼那般灵活、迅猛,故而,它的主要捕食对象是一些行动较迟缓的海洋动物,如贝类、海胆、螃蟹和海葵等。
它捕食时常采取缓慢迂徊的策略,慢慢接近猎物,用腕上的管足捉住猎物并将整个身体包住它,将胃袋从口中吐出、利用消化酶让猎获物在其体外溶解并被其吸收。
我们已知海星是海洋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的捕食起着保持生物群平衡的作用,如在美国西海岸有一种文棘海星时常捕食密密麻麻地依附于礁石上的海虹(谈菜)。
海胆——精选推荐

海胆[1]海胆是棘皮动物门分类下的其中一个纲,其正式学名是海胆纲(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猪般的动物”),是一种无脊椎动物,又名“海刺蝟”。
海胆生活在海洋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从潮间带至数千公尺的深海底都可发现其踪迹。
全世界现存约有1000种海胆,化石700种以上。
海胆是生物科学史上最早被使用的模式生物,它的卵子和胚胎对早期发育生物学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文名海胆拉丁学名Echinoidea界动物界纲海胆纲别称刺锅子、海刺猬形态体呈球形、半球形、心形或盘形外文名Sea urchin分布区域分布中心在印度-马来亚区门棘皮动物门目不全口总目中文学名海胆纲目录1外形特征2品种分类3生活习性活动范围摄食排泄防御系统运动能力气体交换感应外界分布区域4起源进化5生长繁殖6种群现状7医学价值8食用方法如何处理海胆的刺9词条图册1 外形特征海胆体形呈圆球状,就像一个个带刺的紫色仙人球,因而有“海中刺客”之称,渔民也常把它称为“海底树球”、“龙宫刺猬”。
其身体由一个球形或盘形的胆壳所包围,生物学家称为硬壳。
中空的石灰质壳由3000块小骨板形成。
海胆内部器官包含在由许多石灰质骨板紧密愈合构成的壳内。
壳上布满了许多能动的棘。
壳板上每对管足孔相当于1个管足,多排管足排列纵行,管足从壳上穿孔到达体表;其功能各有不同,如摄取食物、感觉外界情况等。
海胆的口器系咀嚼器官,长在口面(即腹面)的中央位置,中央有5个白齿,而整个咀嚼的器官称为“亚里士多德提灯”或“亚氏提灯”。
这个名称的由来是因亚里士多德对海胆在他的著作《动物史》中的准确描述。
海胆的口器食物是由口器上升到食道,食道再绕着亚氏提灯的外围向上升,进入胃部。
海胆的胃呈管状,称为管状胃,缘着硬克的内壁向上升,接驳着反口面的肠子。
经过肠子的吸收後,通往直肠把排泄物经肛门排出。
规则(辐射对称)的海胆呈球形,肛门在向上隆起的反口面(口面的另一面,即背面)中央了;不规则(两侧对称)的海胆体扁,口偏离中心,肛门与口在同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胆的体型多为圆球形,身体表面长满了棘刺。
死去的海胆只留下一个石灰质的空壳,可以看到扇形的胆壳上有明显的五道辐射痕迹。
海胆浑身是刺,有的种类的棘刺上还有毒腺。
海胆运动时只能靠调整棘刺慢慢移动位置。
所以,海胆的活动范围很小,只能在洞穴附近觅食。
■ 千姿百态的海胆
海胆由于种类不同,它们的菜单也有本质的不同。
有些海胆是真正的素食者,它们以各种海藻为食;有些种类的海胆食性复杂,从各种原生动物到低等的珊瑚和海葵都可以作为食物;有的海胆是食腐性动物;还有些海胆是纯粹的肉食性动物,它们主要以珊瑚礁上缓慢爬行的小动物为食。
海胆多数栖息在浅水的礁石间。
少数种类的海胆生活在珊瑚砂中。
不同种类的海胆体形差异很大。
体形较大的海胆一般是小型海胆的10倍多。
小型海胆的直径一般在2厘米左右;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的脊背壶海胆的直径长达16厘米,但是它的棘刺又细又短,御敌能力很弱。
因此,它只有穴居在珊瑚砂中,有时藏身于石块下或者珊瑚礁的缝隙中。
棘刺最长的海胆是刺冠海胆,壳的直径约为8厘米,而棘刺却长达26厘米。
海胆是棘皮动物家族中的另一成员,它长着一个圆圆的石灰质硬壳,全身武装着硬刺。
对居住在海底的“居民”来说,它是难以侵犯的,没有哪个莽撞的家伙敢去碰它。
在我国南方,大都在春末夏初开始捕捞海胆;北方的大连紫海胆
则是在夏秋两季采集。
这时的海胆里面包着一腔橙黄色的卵,卵在硬壳里排列得像个五角星。
海胆的卵是一种特殊风味的佳肴,光棘球海胆、紫海胆的卵块是名贵的海珍品。
在我国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如龙口、蓬莱、威海、长岛等地用海胆卵制成的“海胆酱”行销中外。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海胆都可以吃,有不少种类是有毒的。
这些海胆看上去要比无毒的海胆漂亮得多。
例如,生长在南海珊瑚礁间的环刺海胆,它的粗刺上有黑白条纹,细刺为黄色。
幼小的环刺海胆的刺上有白色、绿色的彩带,闪闪发光,在细刺的尖端生长着一个倒钩,它一旦刺进皮肤,毒汁就会注入人体,细刺也就断在皮肉中,使皮肤局部红肿疼痛,有的甚至出现心跳加快、全身痉挛等中毒症状。
海胆是营养极其丰富的海珍品之一,含有大量的蛋氨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用其性腺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鲜海胆黄、海胆酱不仅味道非常鲜美,还可美容,深受香港、日本等国内外客户的欢迎。
其壳入中药可医治颈淋巴结核、积痰不化、胸肋胀痛、胃及肠道溃疡、甲沟炎等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