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毅投资投资中联重科:最经典的投资案例

合集下载

私募股权(PE)基础知识-精校.pdf

私募股权(PE)基础知识-精校.pdf

投资金额: US$2.4B
Other Hi-tech, 1, 2.2%
Other, 4, 8.9%
Service, 8,
17.8%
3
22
Broad IT, 10, 22.2%
13
Other Hi-tech,
8.00 , 0.3% Other, 65.80 ,
Service, 223.12 ,
2.7%
[ 1]
一、相关概念、PE特点及分类
广义地讲,私募股权投资指对所有IPO之前及之后(指PIPE投 资)企业进行的股权或准股权直接投资,包括处于种子期、初 创期、扩张期、成熟期阶段的企业。
狭义地讲,私募股权仅指对具有大量和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 进行的股权投资。
在清科的报告中使用的是狭义上的私募股权投资,不包括创业 投资。
[ 27 ]
2 新法与私募股权投资相关的主要修订内容
增加了“有限合伙企业”的规定 增加了允许法人或其他组织作为合伙人的规定 明确了合伙企业所得税的征收原则 合伙企业的出资方式有了较大的扩充 合伙协议的效力 修订后的法律规定
[ 28 ]
3《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
新旧外资创投企业设立和登记规定比较
[ 12 ]
PE基金的运作模式
合伙制 (1)合伙制基金是国外主流模式,它以特殊的规则使得投资人和管理人
价值共同化 (2)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LP)只承担有限责任 (3)基金管理公司一般作为普通合伙人(GP)掌握管理和投资等各项决策
权,承担无限责任 (4)GP通常只出总认缴资本的1%-2% (5)盈利来源主要是基金管理费(2%左右)和高达20%的利润分红 (6)国内私募股权基金采取合伙制,目前商法和市场条件基本成熟

中联重科海外并购案例创新交易结构分析汇编

中联重科海外并购案例创新交易结构分析汇编

兼并收购:中联重科海外并购案例创新交易结构分析☆案例摘要2013年9月12日,CIFA公司在意大利SENAGO(塞纳戈)小镇的工厂隆重举行庆典,纪念CIFA成立85周年,以及中联重科并购CIFA5周年。

2008年,中联重科收购创建于1928年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巨头意大利CIFA公司。

这一收购被哈佛商学院选为MBA教学案例,在这笔交易中,多种结构化融资,以及既是卖方又是买方的创新交易方式均值得借鉴。

☆案例简介:并购CIFA,买方合计出资2.71亿欧元2008年6月20日,中联重科携手弘毅投资、高盛公司和曼达林基金收购混凝土机械制造商CIFA100%股权的细节公布。

根据买卖双方签订的《买卖协议》,为取得CIFA100%股权,中联重科和共同投资方合计出资2.71亿欧元,其中2.515亿欧元为支付给卖方的股权转让价款,0.195亿欧元为应支付的交易费用。

根据《买卖协议》,本次交易中CIFA全部股权作价3.755亿欧元,除上述由中联重科和共同投资方合计支付的 2.515亿欧元股权转让价款外,差额部分1.24亿欧元最终由CIFA自身长期负债解决。

中联重科及共同投资方对该笔借款不承担任何还款及担保责任。

为间接取得CIFA60%股权,根据中联重科与共同投资方签署的《共同投资协议》,本次交易中,中联重科需支付1.626亿欧元,除该笔资金支出外,在本次交易中,中联重科无需承担任何其他还款及担保责任。

☞机构介绍中联重科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2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能源工程、环境工程、交通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重大高新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公司的两大业务板块混凝土机械和起重机械均位居全球前两位。

公司注册资本77.06亿元,员工3万余人。

2012年,中联重科下属各经营单元实现收入过900亿元,利税过120亿元。

CIFACIFA公司总部设于意大利米兰附近塞纳哥,最早可以追溯到1928年,成立之初主要从事用于钢筋混凝土的钢制模具等产品的制造和销售,20世纪50年代CIFA将其业务拓展到混凝土搅拌车、混凝土泵车、搅拌机及混凝土运输设备,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意大利工程机械制造商。

弘毅投资介绍:团队、基金规模、投资方向

弘毅投资介绍:团队、基金规模、投资方向

海南资本项目市场
管理基金规模
• 弘毅投资刚刚募集完成的美元基金和人民 币基金规模均为前一支同币种基金规模的 近两倍。弘毅四期美元基金成立于2008年 6月,募资规模13.98亿美元;弘毅一期人 民币基金成立于2008年6月,募资规模 50.26亿元。至此,弘毅投资所管理基金 总额已经超过450亿元人民币(合68亿美 元)。
海南资本项目市场
弘毅的业绩
•2011年弘毅业绩卓著:获得了5亿美元结汇额度的上海 QFLP试点资格,并成功投资石家庄鸿锐集团,在中国实现 QFLP投资第一单;其一期人民币投资的凤凰传媒在上海证 券交易所上市;其二期人民币投资的新华人寿,相继在香港 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以A+H 方式同步上市的保险公司。
弘毅基金募集40亿美元 弘毅基金募集 亿美元
2012年元月
海南资本项目市场
弘毅投资简介
弘毅投资全名为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联 想控股有限公司成员企业中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公司,主要投资于成 熟行业中的成型企业和新兴行业中的成长型企业,关注适合并购投资和改制 的国有企业,关注快速成长的民营企业。 弘毅投资是中国起步较早、参照国际PE公司惯例设立、业务聚焦在中 国本土规范运作的专业投资公司,弘毅投资团队对国际规范的基金组织管理 模式有丰富经验,对中国本土化的基金投资业务有深刻理解和成功实践。
海南资本项目市场
弘毅溯源
弘毅语出《论语—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也;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以居之;弘大刚 毅,然后能胜重任而远到。 弘:本意:宽广、旷远; 引申:立意高远、胸怀大局; 释义:非弘不能胜重; 毅:本意:强忍、刚毅; 引申:勤奋吃苦、身体力行; 释义:非毅无以致远。

弘毅投资中联重科传奇

弘毅投资中联重科传奇

弘毅投资中联重科传奇:增值40倍胜利大逃亡发布时间: 2011-9-27 10:44:00来源:中国经济周刊作者:曹昌多年之后,说起一两个典范案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定会想起,他与他的团队鏖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一役。

9月9日,中联重科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佳卓集团”)自2007年8月首次减持以来,累计减持比例达到公司A股总股本的5%。

今年以来,佳卓集团数度减持,半年累计套现5.7亿元。

减持之后,佳卓集团仍持有公司股份4.1亿股,占总股本6.53%。

佳卓集团为弘毅投资旗下控股子公司。

沽出中联重科部分股票,弘毅投资目前已经获取约40倍的增值,这也意味着,弘毅投资或将在中联重科国企改制一项中获利数十亿元。

而好戏可能还在后头。

近年,弘毅投资数度参与中联重科的变革,并分享它的成长。

作为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在赵令欢看来,中联重科会比联想控股另一成员企业——联想集团(下称“联想”,0992.HK)“飞得更高”。

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2005年被认为是中联重科发展的“分水岭”。

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职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

到2005年,公司保持了6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但与此同时,矛盾逐步显现: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员工积极性不高;一系列并购之后,产生了“诸侯经济”;国际化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中国科研院所的“样板”面临新考验。

其时,成立于2003年、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弘毅投资,也正在寻找中国私募市场里的“KKR”机会(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最终,弘毅投资一举击败包括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内的产业投资者和其他投行,成为中联重科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战略合作人。

08年并购案

08年并购案

08十大并购案1、中国铝业收购力拓12%的股份2008年2月1日,中国铝业公司对外宣布,其通过旗下Shining Prospect Pte. Ltd(下称SPPL)公司购买力拓(Rio Tinto plc)12%股份,交易总对价约140.5亿美元。

力拓是仅次于必和必拓公司的全球第二大矿业集团、世界第三大铁矿石供应商。

2007年11月初,必和必拓曾提议以3股换力拓1股进行并购。

但由于力拓董事会认为必和必拓的报价太低予以拒绝。

按照此前必和必拓提出的换股收购建议,对力拓的估价超过1400亿美元,此次中铝以140.5亿美元获得力拓12%股份,相对而言算是便宜的。

此外,中铝成为力拓股东之后,令必和必拓收购力拓成功前景更加充满不确定性。

SPPL注册于新加坡,由中铝全资拥有,美国铝业公司(下称美铝)对SPPL出资12亿美元,这笔出资通过可转换金融工具(Convertible instrument)来实现,美铝可选择将这笔资金变成在SPPL的持股。

○ 点评: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企业对国际原材料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而一旦必和必拓成功并购力拓,“两拓”在原材料市场的定价权必然会进一步加强。

所以,中铝并购力拓完善了上游产业链,能够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实施一定的影响。

○ 上榜理由: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原材料定价的开始2、美的收购小天鹅美的电器协议收购国联集团持有的8767万股小天鹅A股股票事项已于2008年4月7日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完成了股权过户变更登记手续。

这意味着,收购事项所涉及的收购款项支付和股权过户手续均已完成。

上述收购事项完成后,美的电器直接持有小天鹅A股8767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24.01%,为小天鹅的第一大股东。

同时,美的电器还通过境外全资控股子公司Titoni Investments Development Ltd.持有小天鹅B股1800.0006万股,占小天鹅总股本的4.93%。

第十一讲创业融资专题:风险投资增值服务

第十一讲创业融资专题:风险投资增值服务

3i为小肥羊引进“头脑资源”,来自汉堡王前总裁 Nish Kankiwala、肯 德基香港运营公司总裁杨耀强 (Yuka Yeung)。作为行业领先的跨国企业的 管理人,他们均对小肥羊提出了切实的建议,甚至诸如餐桌如何摆放、如何
呈上菜单、如何迅速换桌布等类似细节的问题都囊括其中。这种行业的人脉
资源和国际成功经验,是3i作为国际领先投资公司的独特核心优势之一,也 是小肥羊最终将绣球抛给3i的重要原因,投资完成后,上述二人成为小肥羊 的独立董事。
2
朱敏投资连连科技
上世纪90年代,朱敏先生开始在 硅谷创业。先后创办Future Labs 公司(后以1300万美金出售)和 WebEx公司,并带领WebEx发展成为 全球实力最强的网络互动服务和网 络会议中心系统的服务供应商。在 硅谷创业获得巨大成功后,朱敏回 国涉足风险投资领域。先后带领 NEA团队和赛伯乐团队成功投资了 中芯国际、展讯科技、红孩子、连 连科技等一批自主创新型企业,在 投资后,朱敏先生将美国创业经验 手把手“传、帮、带”。
1
周鸿祎投资奇虎、讯雷
周鸿祎1998年创建3721公司; 2003年被yahoo收购。2004年周鸿 祎出任雅虎中国区总裁。2005年9 月1日周鸿祎先生以投资合伙人的 身份正式加盟IDGVC,帮助国内众 多的中小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机 会,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2006 年2月,周鸿祎成立天使投资基金, 并投资了奇虎360和讯雷等公司。
2.投资后对公司治理的要求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投资的基础 投资选择从注重企业技术和市场向注重企业的管理者的 能力和诚信转移 投资后的公司治理结构要求更加规范和完善 核心:
创业股东 投资者
共同到资本市场 去实现利益
被投资企业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案例分析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案例分析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案例分析2008年9月28日,中联重科联合弘毅投资、高盛、曼达林基金与CIFA在长沙正式签署收购协议,以2.71亿欧元的现金收购方式,正式完成了对CIFA股份的全额收购,其中中联重科控股60%。

这是当时中国企业在欧洲缔造的第二大收购,仅次于2006年1月蓝星集团以4亿欧元收购法国安迪苏集团。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后,混凝土机械产品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

不论从收购的时间上还是规模上都具有特殊性,所以这起收购备受关注。

以下先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和特点进行归纳,然后对并购双方的发展历程进行简要介绍,最后主要从中联重科的角度对并购的动因进行分析,由于其并购实施方式很特殊也很具有特殊,所以也对并购的实施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

1、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和特点近年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进程加快,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过后表现特别明显。

为了对后来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更好的指导,下面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简要归纳。

(1)并购的规模增长迅速。

2002年,我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额仅为2亿美元,2003年达到8.34亿美元,呈快速上升势头。

据拉斯汉姆全球咨询公司测算,2004年我国企业境外并购额达70亿美元。

尤其是自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多数海外企业还没有从经营困境中走出来,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其中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力军,在全球范围内寻找目标公司进行海外并购,这期间海外并购非常活跃,无论从数量还是从金额上并购规模都非常大。

2009年仅中国铝业集团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一项资金金额就达到195亿美元。

(2)并购的行业领域相对集中。

资源行业的海外并购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早期阶段就已经开始了。

尤其在金融危机爆发后,资源行业的并购行为异常多,2008一2010年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十大交易中,能源、矿产类行业的并购就占据了九成。

这主要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原材料价格大幅度的下降,而原材料的供给又制约着我国企业的发展,为了能及时收购价值被低估的资源型企业,我国企业加快在资源行业的扩张速度。

中联重科收购CIFA案例分析

中联重科收购CIFA案例分析

中联重科收购意大利CIFA公司分析一、中联重科并购战略中联重科目标是要成为大型跨国公司,需要对企业进展全球化改造。

其步骤需要在三个层面完成全球化改造:一是海外销售收入占总收入比例要超过50%;二是在全球建立制造基地;三是有效地利用全球资本进展扩张。

并购奠定了企业进一步并购根底。

在中联重科开展道路上,并购成为中联重科开展战略重要选择。

自2001年以来,中联重科先后收购了英国保时捷、湖南机床厂、中标实业环卫机械、浦沅集团汽车起重机、陕西新黄工土方机械、湖南车桥厂、意大利CIFA 等公司,经过一系列连环收购,特别是对意大利CIFA公司跨国并购后,中联重科销售收入不断上升,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中联重科并购战略遵循“六不收〞原那么,即不符合企业开展战略业务不收、被并购行业不好不收、目标企业根本状况不好不收、目标企业团队不好不收、不是同类项业务不收、不符合国家与股东利益不收。

二、中联重科跨国并购经历1. 并购阶段成功做法〔1〕引入机构投资者组成联合投资团队。

在中联重科对意大利CIFA公司并购中,中联邀请弘毅投资作为共同投资方一起收购CIFA ,后经弘毅投资精心搭建,组成了以中国企业中联重科为主要收购方,中国外乡PE公司弘毅投资、国际知名投行高盛以及意大利外乡金融机构曼达林基金为共同投资方联合投资团队。

共同投资方协助中联重科推动了整个交易进程,包括尽职调查、交易谈判、整合方案制定与执行、与政府监管机构沟通等。

弘毅投资作为共同投资方组织者,同时是中联重科第二大股东,其熟悉中联重科战略诉求,既有中国资源,又有海外实战能力;高盛集团那么代表着国际资本市场资源,具有丰富跨境交易经历;曼达林基金成立于2007 年,注册于卢森堡,基金发起人与主要投资人包括中国两家重要政策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国家进出口银行,以及意大利第二大银行圣保罗银行——其代表意大利外乡资源,熟悉被收购企业当地情况,了解意大利金融机构、政府、工会、法律、税收等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毅投资投资中联重科:最经典的投资案例多年之后,说起一两个典范案例,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联想控股”)成员企业——北京弘毅远方投资顾问有限公司(下称“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定会想起,他与他的团队鏖战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联重科”,000157.SZ,01157.HK)一役。

9月9日,中联重科发布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公司第二大股东佳卓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佳卓集团”)自2007年8月首次减持以来,累计减持比例达到公司A股总股本的5%。

今年以来,佳卓集团数度减持,半年累计套现5.7亿元。

减持之后,佳卓集团仍持有公司股份4.1亿股,占总股本6.53%。

佳卓集团为弘毅投资旗下控股子公司。

沽出中联重科部分股票,弘毅投资目前已经获取约40倍的增值,这也意味着,弘毅投资或将在中联重科国企改制一项中获利数十亿元。

而好戏可能还在后头。

近年,弘毅投资数度参与中联重科的变革,并分享它的成长。

作为联想控股的副总裁,在赵令欢看来,中联重科会比联想控股另一成员企业——联想集团(下称“联想”,0992.HK)“飞得更高”。

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2005年被认为是中联重科发展的“分水岭”。

1992年,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7名职工借款50万元创办了中联重科。

到2005年,公司保持了6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但与此同时,矛盾逐步显现: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员工积极性不高;一系列并购之后,产生了“诸侯经济”;国际化停留在“卖产品”的层面……中国科研院所的“样板”面临新考验。

其时,成立于2003年、专事股权投资及管理业务的弘毅投资,也正在寻找中国私募市场里的“KKR”机会(寻找初具规模但远非完美的目标企业,对其进行财务重组和价值提升,以期获得超额利润)。

最终,弘毅投资一举击败包括美国卡特彼勒公司在内的产业投资者和其他投行,成为中联重科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战略合作人。

根据双方2006年5月的协议及2008年底长沙建设机械研究院获准注销的公告显示:湖南省国资委及其他国有股东合计持有中联重科25.95%的股份;中联重科管理层合计持有12.56%的股份;弘毅投资及关联方持有14.50%的股份(在3.22亿元出资中,弘毅投资单方面出资共计2.22亿元)。

双方交易价格为中联重科2005年底净资产的3.41元/股,考虑到股权分置改革送出部分股份的因素,交易价格约为4.06元/股。

沸沸扬扬的中联重科改制,最终以联想控股参股的方式落下帷幕,它优化了中联重科的股权结构,解决了管理层持股的问题,激发了中联重科的活力。

在这轮主动变革中,中联重科确立了以“专业化、股份化、国际化”为方向的“裂变—聚变”发展战略,同时将原有管理方式“打碎了重捏”。

新的管理思想得到不断淬炼,使企业成功接下此前十余年高速发展的“接力棒”。

数据显示,2005年,中联重科总资产41.73亿元,营业收入32.79亿元,净利润总额也只有3.14亿元。

但到2011年上半年,中联重科总资产为750.88亿元,营业收入241.48亿元,净利润总额则达到了46.28亿元。

“下注”中联助推中联重科的改制,并非弘毅投资唯一手笔。

2007年底,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工程机械公司(Compagnia Italiana Forme Acciaio S.p.A,下称“CIFA”)的大股东面向全球出售其股份。

在此次竞标中,包括三一重工在内的数十家国际国内巨头参与。

2008年8月,中联重科及共同投资方最终从全球各路资本中脱颖而出,以2.71亿欧元收购了CIFA 100%的股权。

其中,中联重科以1.63亿欧元间接持有60%股权,余下部分为弘毅投资(18.04%)、高盛(12.92%)、曼达林基金(9.04%)三家共同投资方拥有。

按照约定,3年后,中联重科可以拿现金或公司股票方式换取共同投资方所持CIFA股份。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除自身出资外,弘毅投资至少在三个投资顾问环节为中联重科提供增值服务:以其整合国际资源的能力,为中联重科提供法律与路径依据;引进谙熟欧美市场的高盛为共同投资方;设定混凝土机械事业部为CIFA并购单元,尽可能让中联重科总部规避海外并购风险。

一年后,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至今阴霾未消。

不过,中联重科却在这场“聚变”过程中获得了能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

数据显示:2007年,收购CIFA之前,中联重科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只有35亿元;2010年,混凝土机械实现销售收入141亿元;2011年上半年,此项销售收入便达到111亿元,稳居全球混凝土机械“领头羊”地位。

2010年1月,中联重科对大吨位起重机产业化、全球融资租赁体系等十大项目定向增发,赵令欢再次下筹,认购额达9.84亿元。

通过向包括弘毅投资在内的9家特定投资者以18.7元/股的价格发行2.98亿股股票,中联重科首次再融资,共募集资金54.79亿元。

而弘毅投资2010年认购的这9.84亿元中联重科股份,目前市值约17亿元,账面浮盈高达70%。

2010年12月,中联重科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以14.98 港元/股发行 H 股 8.7亿股;2011 年1月,中联重科全额行使 1.3 亿股 H 股的超额配售权。

在中联重科发行募集的150亿港元中,高盛、新加坡淡马锡、香港新鸿基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兆基、索罗斯等悉数认购。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作为中联重科的股东,弘毅投资于台前幕后全程参与H股发行,而把新鸿基、高盛、淡马锡等PE投资者介绍给中联重科的“红娘”也正是弘毅投资。

弘毅投资要“胜利大逃亡”?多年连续斩获中国资本市场“最具成长性企业”称号的中联重科没有辜负赵令欢的期望。

作为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分红送股王”,中联重科A股上市11年共派现13次,累计派现金额29.21亿元,已是IPO时募集资金的4.8倍;送转股8次,累计送股和转增股本62.58亿股,股本扩张倍数为51.37倍。

二级市场上,公司复权后的每股股价由最低18.95元上涨至最高达到659.72元,目前仍维持在500元附近。

多家研究机构分析,2011年度,中联重科极大可能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利润超过100亿元。

在最近的一次股东大会上,中联重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纯新称:“几年前我将公司2015年的销售目标设定为过千亿,当时没有人相信。

现在看,不要等到2015年了,千亿的目标已经触手可及。

”对弘毅投资而言,中联重科的高速发展无异于一道“饕餮大餐”。

2006年,弘毅投资当初4.06元/股的价格、2.22亿元的出资额,经定点复权,近6个月抛售的中联重科股票每股在149元~191元之间,平均获利倍数超40倍,如按当前倍数在二级市场套现,弘毅投资或将在中联重科国企改制一项中获利数十亿元。

中联重科几乎成为联想控股的一台“提款机”。

“要筛选出一个比中联更优秀的企业很难。

”赵令欢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我个人认为,在全球化上,中联重科能够比联想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弘毅投资会否就此“胜利大逃亡”?对于外界传言,赵令欢颇不以为然:“按定位来说,我们是财务投资者,无退不入、有出有入太正常不过,这由资本的属性决定。

但我们更认为自己是中联重科的战略投资者,我们协助中联重科做了很多事,拿出了很多资源与其共享。

不管过去还是将来,只要詹总(詹纯新)想干什么,我们都会支持!”赵令欢我看重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中国经济周刊》:去年11月,美国新桥、TGP、GA三家私募第四次套现,已全部清空所持联想集团股权,你怎么看?赵令欢:外资股东是按计划退出的,作为财务投资者,他们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我还奇怪,他们比原定的计划退出得要迟。

《中国经济周刊》:对中联重科来说,弘毅投资是战略投资者还是财务投资者?赵令欢:按定位来说,我们是财务投资者,这由资本的逐利属性决定。

但我们更认为自己是战略投资者。

2005年的改制、2007年收购CIFA、2009年定向增发又拿出10个亿,我们总共投了中联重科近20个亿。

我们协助中联重科做了很多事情,很多的资源都拿出来与其共享,我的很多合作伙伴也是詹纯新的合作伙伴。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经济环境下,会悉数抛售中联重科的股票吗?赵令欢:不会。

我们是中联重科的战略投资者,放得更远。

只要詹纯新想干什么、想要怎么样,我们都会支持。

《中国经济周刊》:这么多的企业,当初怎么看上了中联重科?赵令欢:我投企业主要看三点:一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比如技术,不是简单的加工,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二是必须是国际化的企业,包括国际的市场与国际上有一席地位的技术;三是团队,要有理想与精神,要有责任感。

《中国经济周刊》:我们发现,中联重科与联想集团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比如企业文化,比如二者当初改制时股权配置的比例、结构都很相似。

中联重科是否在复制联想集团的模式或成功?赵令欢:中联重科是一个有独立思想和文化的企业,令我尊敬。

“思想构筑未来”的提出,令我十分震惊,据说这是詹纯新自己提出来的。

我们与中联重科的相似,可能更多原因都是国企,都脱胎于科研院所。

学院派的人理想化,追求完美与卓越。

我了解到的,中联重科也丧失过一些机会——技术上注重前瞻性,着眼整个行业,在共性与基础性研究上花了很大工夫,因此也失去了部分市场机会。

这是对的,这是贵族的气质。

学院派的人普遍都会继承这个传统。

《中国经济周刊》:外界认为,柳传志在把你做接班人在培养。

赵令欢:(笑)柳总的接班人很多。

比如杨元庆、朱立南等。

柳总爱才心切,培养人才的心情也很迫切。

中联重科也在培养第二梯队,有很多的“70后”,我认识的比如就有万钧、何文进、陈培亮。

《中国经济周刊》:联想控股里也有很历害的年轻人,如邱中伟,他操盘过很多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并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后被弘毅投资派到中联重科任董事。

我曾问邱中伟,柳总对他有多大影响,他说严格意义上,你对他的影响更大。

赵令欢:(笑)那小子。

他归我管,当然会受到一些影响。

他是一个有品行的人,专业也非常好。

《中国经济周刊》:中联重科收购CIFA后,外部遇到了一个不利的经济环境。

你有过担心吗?赵令欢:CIFA的表现已经超越我的预期。

“本土化”也做得很好。

我个人认为,在全球化上,中联重科正面临一个“冰球棍理论”时期,过了拐点后,它将会一往无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