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的中间体
酚酮上下游

酚酮上下游引言酚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医药、染料、香料等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酚酮的生产与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上下游产品和工艺环节。
本文将对酚酮的上下游进行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酚酮产业链。
酚酮的概述酚酮,化学式为C6H5COR,其中R代表烷基或芳香基。
这种化合物由苯环和酮基团构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性质。
酚酮可通过酸催化或金属催化的过程中合成,常用的方法包括芳香酮化反应、β-二酮酸酯裂解等。
酚酮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以通过氧化、还原、酸性、碱性等反应进行进一步的转化和利用。
酚酮上游原料苯酚苯酚,化学式为C6H5OH,是制备酚酮最常用的原料之一。
苯酚可以通过苯的氧化或还原过程中合成,常用的方法包括氯化物或氧化器催化的过程。
苯酚是一种无色结晶固体,具有特殊的气味和腐蚀性。
在酚酮的生产过程中,苯酚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作为酚酮的前体或催化剂使用。
醇类醇类也是酚酮的重要上游原料。
常用的醇类包括乙醇、异丙醇等。
醇类可以通过碱性催化的醇化反应中合成,也可以通过酸催化的脱水反应得到。
醇类作为酚酮的前体,可以与酮基团进行反应,生成酚酮化合物。
酚酮的生产工艺酚酮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芳香酮化反应和β-二酮酸酯裂解两种方法。
芳香酮化反应芳香酮化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酚酮生产方法。
该方法以苯酚或其衍生物为原料,经过加氢、氧化、酸催化等一系列反应,将苯酚转化为酚酮。
芳香酮化反应的催化剂常用的有碳酸盐、氢氟酸、磷酸等。
β-二酮酸酯裂解β-二酮酸酯裂解是另一种常用的酚酮生产方法。
该方法以β-二酮酸酯为原料,通过酸性条件下的裂解反应,将β-二酮酸酯转化为酚酮。
这种方法适用于对酯基有较强需求的情况。
酚酮的应用领域医药酚酮在医药领域中应用广泛。
它可以作为药物分子的骨架,通过进一步的修饰和调整,合成出具有不同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酚酮化合物在抗菌、抗肿瘤、抗炎、解热等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理活性。
染料酚酮化合物可以作为染料的中间体,在染料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丁二酸的用途及生产工艺

丁二酸的用途及生产工艺丁二酸(Butanedioic Acid)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的别名有琥珀酸和丁酸。
丁二酸是一种无色结晶性固体,在水中溶解度较好。
1.化学品生产: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用于生产各种有机化合物,如丁二酸酐、丁二酸酯、聚丁二酸酯等。
丁二酸酐可用于制备染料、合成树脂和防腐剂等;丁二酸酯可用作塑料增塑剂、涂料和染料的中间体,还可用于制备润滑油、香料和胶粘剂等;聚丁二酸酯可制备高分子聚合物,如聚酯纤维和聚丁二酸丁二酯等。
2.食品和饮料:丁二酸可以用作食品和饮料的酸味剂。
它可以增加食品和饮料的酸度,提高口感和风味。
丁二酸广泛用于酸奶、果汁、饮料、糖果等食品中,同时也用作调味剂和咀嚼胶囊的成分。
3.医药领域:丁二酸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在医药领域有不少应用。
例如,丁二酸盐可以用作利尿剂和解痉剂;丁二酸酯可以用于制备抗生素和生物碱等药物。
4.皮革工业:丁二酸可以用作皮革染料的中间体,它能够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络合物,从而改变皮革的颜色和性质。
此外,丁二酸还可以用作皮革鞣剂,使皮革柔软、耐久。
5.纤维工业:丁二酸可以与乙二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聚酯纤维。
聚酯纤维具有良好的拉伸强度和耐磨损性能,广泛用于纺织和制衣工业。
生产丁二酸的主要工艺为通过氧化丁醇或正丁烷制备。
具体的生产工艺如下:1.氧化丁醇法:将丁醇与空气或氧气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氧化反应,生成丁醛,再经过脱水、氧化等步骤,最终生成丁二酸。
2.正丁烷氧化法:将正丁烷经过氧化反应,得到丁醛,再通过相应的反应步骤转化为丁二酸。
以上工艺主要依赖于氧化反应和相关的脱水、氧化、还原等反应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不同的工艺选择一般基于成本、能源消耗和产量等因素考虑。
综上所述,丁二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化工、食品、医药、皮革和纤维等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生产主要通过氧化丁醇或正丁烷制备,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染料的中间体范文

染料的中间体范文1.苯胺类中间体苯胺是许多染料的重要中间体,它可以通过苯与氨反应得到。
苯胺在染料合成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通过氧化、取代等反应形成多种含氮芳香化合物,从而得到各种颜色的染料。
2.邻苯二胺类中间体邻苯二胺也是合成染料的重要中间体之一、它可以通过邻硝基苯的还原反应、邻硝基苯胺或邻氨基苯的取代反应等途径得到。
邻苯二胺基团的引入可以赋予染料良好的分散性和亲和性,从而增强染料的染色性能。
3.亚硝酸酯类中间体亚硝酸酯是一类较常见的染料中间体,它可以通过硝基取代反应得到。
亚硝酸酯在染料合成中可以发生多种反应,如裂解、缩合、取代等,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染料结构。
4.偶氮类中间体偶氮类中间体是合成偶氮染料的关键化合物。
它们通常是由两个苯胺或两个苯胺类化合物通过偶氮化反应得到的。
偶氮类染料具有鲜艳丰富的色彩,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等领域。
5.稳定化合物染料的稳定化合物是指通过对中间体进行取代、环化等反应得到的化合物,它们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光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能够增强染料的耐久性和色彩稳定性。
在合成染料的过程中,中间体的选择和合成方法的优化对染料的合成效率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染料的产率和质量,可以通过改进反应条件、优化催化剂体系、选择适当的溶剂等方法来实现。
综上所述,染料的中间体在染料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通过各种反应途径可以形成多种不同结构的染料,从而赋予染料不同的颜色、性能和稳定性。
中间体的选择和合成方法的优化对染料的合成效果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深入研究和开发染料中间体是提高染料合成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向。
酸铜中间体染料

酸铜中间体染料一、酸铜中间体染料简介酸铜中间体染料,顾名思义,是一种介于酸性和铜盐之间的染料。
它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皮革、造纸等行业。
酸铜中间体染料以其优异的染色性能、环保性能和成本优势,逐渐成为染料市场的一大热门产品。
二、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制备方法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用合适的原料:制备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酸性物质和铜盐作为原料。
酸性物质主要包括硫酸、硝酸等,铜盐主要包括硫酸铜、硝酸铜等。
2.反应:将酸性物质与铜盐混合,通过加热、搅拌等方法,使它们发生反应,生成酸铜中间体染料。
3.过滤、洗涤:反应完成后,需要对生成的酸铜中间体染料进行过滤和洗涤,以去除杂质和残留的酸性物质及铜盐。
4.干燥:将洗涤后的酸铜中间体染料进行干燥处理,通常采用烘干、晒干等方法。
5.粉碎、分级:干燥后的酸铜中间体染料需要进行粉碎和分级处理,以满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三、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应用领域酸铜中间体染料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纺织印染:用于棉、麻、丝、毛等纤维的染色和印花,具有良好的染色性能和色牢度。
2.皮革加工:用于皮革的染色和修饰,使皮革颜色鲜艳、丰满、耐磨。
3.造纸:用于纸张的染色和印刷,提高纸张的美观度和品质。
4.塑料、涂料:用于塑料、涂料的着色,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
四、酸铜中间体染料的优缺点优点:1.染色性能优良:酸铜中间体染料具有较好的上色力和色牢度,能满足各种染色要求。
2.环保性能好:与其他染料相比,酸铜中间体染料的环保性能较好,对环境污染较小。
3.成本较低:酸铜中间体染料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
缺点:1.对水质要求较高:酸铜中间体染料在生产过程中,废水处理难度较大,对水质有一定影响。
2.储存要求严格:酸铜中间体染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和毒性,储存时需注意安全。
五、我国酸铜中间体染料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1.现状:我国酸铜中间体染料产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产量逐年增长,但仍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乙二醛结构式

乙二醛结构式
分子式:C2H2O2结构简式HOC-CHO
乙二醛结构式如图:
乙二醛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H2O2,分子量为58.036。
外观为白色或灰白色结晶粉末(黄色棱状或不规则片状,冷却后变成白色),用作医药中间体、织物整理剂、染料及染料中间体。
乙二醛主要用于纺织工业,做纤维处理剂能增加棉花、尼龙等纤维的纺缩和防皱性,是耐久性压烫整理剂。
在日本这一用途占乙二醛总消量的80%。
乙二醛是明胶、动物胶、乳酪、聚乙烯醇和淀粉等不溶性粘合剂,乙二醛还用于皮革工业以及制作防水火柴。
乙二醛是有机合成的原料。
由乙醛和尿素、甲醛在碳酸钠存在下加热缩合得到2D-树脂,用作织物整理剂;乙二醛与甲醛、硫酸铵反应,环合成咪唑,而后合成咪唑类抗真菌药克霉唑、咪康唑等;乙二醛与邻苯二胺环合得到苯并吡嗪:它是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的中间体。
由乙二醛生产的羟基苯基乙酸已在日本工业生产,用作抗菌素和维生素A系列产品中间体。
乙二醛还用于黄连素盐酸盐和磺胺类药磺胺甲氧吡嗪的合成。
还用于除虫剂、除臭剂、
尸体防腐剂、砂型固化剂。
酸铜中间体染料

酸铜中间体染料1. 引言酸铜中间体染料是一类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油墨等领域的有机染料。
这些染料具有优异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在不同的纺织品上实现丰富多彩的颜色效果。
本文将介绍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基本原理、合成方法、应用领域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2. 基本原理酸铜中间体染料是一类酸性染料,其分子结构中含有酸性基团(如羧基、磺酸基等)。
这些酸性基团可以与纤维材料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化学键,从而实现染料的固定。
同时,酸铜中间体染料还具有较强的亲水性,能够与纤维表面的水分子发生氢键作用,提高染料的上染性能。
3. 合成方法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合成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3.1. 缩合反应缩合反应是一种常用的酸铜中间体染料合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酚类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时间短、产率高等优点。
3.2.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是合成酸铜中间体染料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氧化剂反应,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过氧化钠等。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3.3. 双氮化合物反应双氮化合物反应是一种新兴的酸铜中间体染料合成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芳香胺类化合物与双氮化合物反应,生成目标染料。
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
4. 应用领域酸铜中间体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刷、油墨等领域。
其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纺织酸铜中间体染料在纺织领域中被广泛用于染色。
其具有丰富的颜色效果、良好的染色性能和稳定性,能够实现各类纤维材料的染色需求。
4.2. 印刷酸铜中间体染料在印刷领域中常用于印刷油墨的配方中,能够实现印刷品的丰富色彩和良好的印刷效果。
4.3. 油墨酸铜中间体染料在油墨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其能够为油墨提供丰富的颜色选择,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褪色性能。
5. 发展趋势酸铜中间体染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染料,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具有广阔的前景。
邻甲苯胺

邻甲苯胺邻甲苯胺(C7H9),也叫做邻甲基苯胺或者邻氨基甲苯。
浅黄色易燃液体,暴露在空气和日光中变成红棕色。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和乙醚。
用作染料、农药、医药及有机合成中间体。
1、简介中文名称:邻甲苯胺英文名称:o-Toluidine别名名称:2-甲基苯胺 1-氨基-2-甲苯更多别名:2-Methylaniline o-Aminotoluene 2-Toluidine分子式:C7H9N分子量:107.152、性质与稳定性化学性质:与苯胺相似。
与酸生成盐。
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生成重氮化合物。
与醇、卤代烃、烯烃等反应,生成N-烷基化合物。
在芳核上能发生烷基化、卤化、磺化、硝化、亚硝化等反应,发生在氨基的邻位和对位。
与粉末状硫加热到200 ℃生成噻唑环。
在稀硫酸中用铬酸、二氧化锰氧化时,根据条件不同,生成对甲苯醌、2,2'-二甲基偶氮苯或邻硝基甲苯等。
用锂还原时得到2-甲基环己胺。
稳定性:稳定禁配物:强氧化剂、酸类、酰基氯、酸酐、氯仿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受热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氨3、合成方法3.1 由邻硝基甲苯还原而得。
还原反应可利用铁粉作还原剂,也可在铜催化剂存在下于260-280℃进行加氢反应制得邻甲苯胺。
工业品邻甲苯胺的含量(总氨基物含量)在99%以上,加氢还原法每吨产品消耗邻硝基甲苯1300kg、氢气940m3。
3.2 其制备方法是由邻硝基甲苯经催化加氢还原制得。
由于加氢催化剂的不同,反应条件各异,如用铜催化剂,反应温度260℃,也可用镍催化剂。
精制方法:按照制造方法不同,含有间甲苯胺、对甲苯胺、硝基甲苯等杂质。
特别是对甲苯胺含量较多,并含有微量的水分。
精制方法和苯胺类似,但用蒸馏的方法难以将其他的甲苯胺分离。
因此首先将粗制邻甲苯胺蒸馏两次,再溶解于四倍体积的乙醚中,加入等当量的草酸乙醚溶液。
将生成的对甲苯胺草酸盐过滤除去,滤液蒸去乙醚后滤出生成的邻甲苯胺草酸盐。
用含有草酸的水重结晶5次,再用碳酸钠溶液处理。
4-氨基苯甲酸别名

4-氨基苯甲酸别名4-氨基苯甲酸,又称对氨基苯甲酸,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其化学式为C7H7NO2,分子量为137.14。
它是白色结晶粉末,可溶于水和醇类溶剂。
这种化合物在医药和染料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4-氨基苯甲酸在医药领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烧和关节炎等症状。
4-氨基苯甲酸可以通过抑制体内炎症介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和发热反应。
此外,它还可以作为某些药物的中间体,用于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等。
4-氨基苯甲酸在染料工业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它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可以通过与其他化合物反应合成各种颜料。
这些颜料广泛应用于织物染色、油墨、塑料、涂料等领域。
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和配比,可以制备出不同颜色和性质的染料。
4-氨基苯甲酸还可以用作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的成分。
它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护肤品、洗发水和牙膏等产品中。
通过将4-氨基苯甲酸与其他活性成分结合,可以增强产品的功效和稳定性。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4-氨基苯甲酸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
对于对此化合物过敏的人群,接触4-氨基苯甲酸可能导致皮肤红肿、瘙痒和刺激等症状。
因此,在使用含有4-氨基苯甲酸的产品时,应注意个人过敏史,并遵循使用说明。
4-氨基苯甲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在医药领域中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发热,也可以作为药物中间体合成抗生素和抗癌药物。
在染料工业中,它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用于制备各种颜料。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具有抗氧化和抗菌作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可能存在对该化合物的过敏反应。
因此,在使用相关产品时,应注意个人过敏史,遵循使用说明,以免引发不良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a NO2 H+
第三章 染料的中间体
主要内容
§3.1 染料中间体合成的基本单元反应 §3.2 苯系中间体的合成 §3.3 萘系中间体的合成 §3.4 蒽醌系中间体的合成 §3.5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染料合成过程: 染料分子中必须具有大π共轭体系,一般染料分子都具
有芳香环结构。染料合成的原料主要是苯、萘、蒽等芳 烃化合物,有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比较复杂, 但尚未具有染料特性的芳香族化合物,然后在再进一步 转变为染料。 ➢染料中间体:是合成过程中,原料与染料之间的中间产 物。
S3O Na NaOH 27℃ 0
ONa H+
OH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2) 卤化物的水解 芳香族的卤化物很稳定,需要在催化剂以及高温高压的
条件下进行。
Cl
ONa
Cu催化剂
+ NaOH
高温高压
+NaCl +H2O
当卤素原子的邻对位有强吸电子基时,水解反应比较容
易进行。
Cl
NO 2 N a2CO3
一些;当连有吸电子基时,必须在发烟硫酸等剧烈条件
下磺化。
H3C
硫酸煮沸 H3C
O2N
SO3H
发烟硫酸 ~105℃ O2N
SO3H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二、取代基的转换——引入羟基和氨基 1、引入羟基和氨基的目的 A、改变染料的色调:羟基和氨基中的氧原子或氮原子中
带有孤对电子,都是供电子基团,直接连接在染料分 子的发色体系中形成p—π共轭,能引起较强烈的深色效 应。
δ- X + Z-
Z + X-
在芳环中引入吸电子基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3、氨基的引入 ⑴硝基还原: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的还原是制备芳香胺的主
要途径。例如:
NO2 Fe + H+
NH2
➢ 上述反应也可以应用催化加氢的方法进行
NO2 +3H2 Cu
225
NH2 +2 H2O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 Cl2 FeCl 3
Cl + HCl
O NH2
HCl +NaClo
+Br2
O NH2 Br
O
O Br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2、硝化反应:在染料中间体的合成中,硝化反应非常重 要。除了作为发色团外,还可以通过还原反应转变为芳 香胺。
➢ 硝化反应的硝化剂常用混酸(硝酸与硫酸的混合物)。 由于是亲电取代反应,若在芳环上引入邻对位定位基, 芳环活化,可以在低温、稀酸条件下进行;如果引入间 位定位基,则需要在较高温度和较浓混酸中进行。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1、卤化反应:染料分子中引入-Cl、-Br可使色泽明亮、鲜 艳;引入-F 可以提高耐光牢度。
➢ 在染料中间体的合成中,卤化反应以在芳环上引入氯原 子为主。
➢ 因溴原子比氯活泼,因此常用于蒽醌中间体的溴化反应。 苯和蒽醌的卤化反应常用氯气或溴水直接进行,催化剂 可以采用FeCl3或HCl加氧化剂(如NaClO)
➢ 对于多硝基化合物,采用强烈程度不同的还原剂,可以 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当还原剂较强烈时,全部还原为
氨基;所用还原剂较弱时,可以得到一个氨基的化合物。
NO2
NH2
Fe + H+ NO2
NO2 NH4HS
NO2
NH2 NO2
NH2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 在强碱性溶液中,硝基还原可生成双分子还原产物。硝 基苯在烧碱溶液中,用锌粉还原为氢化偶氮苯(对称二 苯肼),然后在盐酸介质中重排为联苯胺。
HNO3(30%)+H2SO4(58%)
NHCOCH3 30
O2N
b
NHCOCH3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3、磺化反应:在染料分子中磺酸基一般是直接连接在芳 环上的,磺酸基除了给予染料水溶性和与纤维形成离子
键外,也可以转变为羟基、氨基以及其他基团。
➢ 磺化反应的磺化剂有浓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和氯 磺酸等。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取代基时,磺化条件可以低
NO2
NO2
+ 2NH3 170 ℃
+ NH4Cl
Cl
NH2
卤化物的氨解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4、羟基的引入 (1) 磺酸基的碱熔 (2) 芳磺酸在高温下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共熔时,磺
酸基转变成羟基,生成酚类的过程称为碱熔。磺酸基 碱熔法制酚,设备简单,产率较高。缺点是生产工序 多,操作麻烦,难以实现自动化,容易产生副反应。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3.1 中间体合成的基本单元反应
一、引入硝基、磺酸基和卤原子 1、引入硝基、磺酸基和卤原子的目的 A、改变染料的色调和染色性能 B、转变成其他基团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N2O H N2H
SO 3H N aO H OH
C l 水 解 OH
C l 氨 解 NH 2
C、进一步合成其他中间体:通过氨基和羟基可以合成其 他中间体,尤其是杂环中间体。氨基还可以通过重氮化 偶合反应合成偶氮染料。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2、反应机理 ➢在芳环中一般不能直接引入氨基、羟基,需要通过其他
基团转变得到。转化的方法以亲核取代反应为主。亲核 取代反应的反应机理如下:带负电荷的离子向芳核进攻, 完成官能团转换。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2、反应机理
δ-
A
+ A+
A +H+
+H
➢ 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大都为亲电取代反应,一般带正电荷
的亲电试剂(卤化剂、硝化剂、磺化剂)进攻电子云密
度较高的芳核,取代芳环上的氢原子。
➢ 亲电试剂:
硝化试剂:混酸(浓硫酸+浓硝酸);(NO2+) 磺化试剂:浓硫酸、发烟硫酸;(SO3H+) 卤化试剂:卤素+FeCl3、AlCl3等。(Cl+)
NaOH+Zn NO2
NH NH
HCl H2N
NH2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⑵氨解反应 A、磺酸基的氨解
O
O
SO3Na + 2NH3 180 ℃
NH2
O
O
磺酸基氨解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B、卤化物的氨解: ➢ 由于芳环上的卤素原子与芳环的共轭体系形成了p—π
共轭,所以芳环上的卤素原子非常稳定,难以直接转变 为氨基或羟基,然而如果在芳环上同时接有强吸电子基 ,则有利于亲核取代反应的进行。
b
第三章 染料中间体
B、改善染色性能:氨基和羟基是可以形成氢键的基团, 它们既是供氢基团,又是受氢基团,接在染料分子上可 以与纤维中的可以形成氢键的基团以氢键结合;由于氨 基和羟基的杂原子均含有孤对电子,还可以与金属离子 中的空轨道形成配位键,形成络合结构,氢键和络合结 构都能提高染料与纤维之间的亲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