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综合实验(一)

合集下载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2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2

电子电工综合实验论文专题:裂相〔分相〕电路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小格子学号:指导老师:徐行健裂相(分相)电路摘要: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Mulitinism7,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

用如下理论依据:电容、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是90度,将这种元件和与之串联的电阻当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把单相交流源分裂成两相交流电源、三相电源。

同时本实验还研究了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的负载时电压、功率的变化。

得到如下结论:1.裂相后的电源接相等负载时两端的电压和负载值成正相关关系;2.接适当的负载,裂相后的电路负载消耗的功率将远大于电源消耗的功率;3.负载为感性时,两实验得到的曲线差异较小,反之,则较大。

关键词:分相两相三相负载功率阻性容性感性引言根据电路理论可知,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最容易改变交流电的相位,又因它们不消耗能量,可用作裂相电路的裂相元件。

所谓裂相,就是将适当的电容、电感与三相对称负载相配接,使三相负载从单相电源获得三相对称电压。

而生活和工作中一般没有三相动力电源,只有单相电源,如何利用单相电源为三相负载供电,就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正文1.实验材料与设置装备本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所有数据都通过在电路专用软件Multisim 7中模拟实验测得的;所有实验器材为〔均为理想器材〕实验原理:(1). 将单相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的电路结构设计把电源U1分裂成U1和U2输出电压,如下列图所示为RC桥式分相电压原理,可以把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电压源。

上图中输出电压U1和U2与US之比为Us U 1=2)11(11C wR + Us U 2=2)221(11C wR +对输入电压Us 而言,输出电压U1和U2与其的相位为: Φ1=-tg (wR1C1) Φ2=tg (221C wR )或 ctg φ2=wR2C2=-tg(φ2+90°) 假设 R1C1=R2C2=RC 必有 φ1-φ2=90°一般而言,φ1和φ2与角频率w 无关,但为使U1与U2数值相等,可令wR1C1=wR2C2=1则在确定R,C 数值时,可先确定C=10µF ,则根据上式可确定R=318.31Ω。

电路实验报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

电路实验报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

电路实验报告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1)电路实验报告实验内容: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压源和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2.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电路模型;3.实验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二、实验器材1.多用电表(万用表);2.电压源(或电流源);3.电阻箱等。

三、实验原理1.电压源的等效电路模型任何两个根据虚短、虚开的条件连接的电路均可互相变换。

电压源的输出端可以用一个等效的内阻代替。

因此在计算有负载电路的电压时,可用负载电路的电阻串联上电压源的内阻代替电压源进行电路计算。

2.电流源的等效电路模型任何两个根据虚短、虚开的条件连接的电路均可互相变换。

电流源的输出端可以用一个等效的并联电阻代替。

因此在计算有负载电路的电流时,可用负载电路的电阻并联上电流源的并联电阻代替电流源进行电路计算。

三、实验步骤1.利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源输出两端之间的电压U0,并记录下来。

2.用万用表测量电流源输出点的电流I0,并记录下来。

3.换上电阻负载后,再用万用表测量电压源输出两端之间的电压U,以及电流源输出点的电流I,记录下来,并计算出电阻负载的阻值R。

4.根据电压源的等效电路模型和虚短、虚开的条件,计算出电压源输出端的等效内阻r0。

5.计算使用等效内阻r0供电的电路与原电路中电压源的输出端短接所得到的电路,对于其他参数一致的情况下,两者产生的负载电压应该是一样的,并验证其成立。

6.根据电流源的等效电路模型和虚短、虚开的条件,计算出电流源负载端的等效并联电阻r0。

7.针对电流源的等效电路模型和虚短、虚开的条件,计算出电流源与负载电路并联所得到的等效电路,验证其正确。

四、实验结果1.测量得到电压源输出两端之间的电压U0为4.5V,电流源输出点的电流I0为0.6A,2.在负载电路中,记录到电压U=2.75V,电流I=0.117A,计算得负载电阻R=23.5Ω。

3.根据电压源的等效电路模型计算出等效内阻r0=6Ω,使用等效内阻r0供电的电路与原电路中电压源的输出端短接所得到电路的负载电压验证结果相同。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2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2

电工电子综合实验1--裂相电路仿真实验报告格-2电子电工综合实验论文专题:裂相(分相)电路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小格子学号:指导老师:徐行健裂相(分相)电路摘要:本实验通过仿真软件Mulitinism7 ,研究如何将一个单相的交流分裂成多相交流电源的问题。

用如下理论依据:电容、电感元件两端的电压和电流相位差是90 度,将这种元件和与之串联的电阻当作电源,这样就可以把单相交流源分裂成两相交流电源、三相电源。

同时本实验还研究了裂相后的电源接不同的负载时电压、功率的变化。

得到如下结论:1.裂相后的电源接相等负载时两端的电压和负载值成正相关关系;2.接适当的负载,裂相后的电路负载消耗的功率将远大于电源消耗的功率;3.负载为感性时,两实验得到的曲线差别较小,反之,则较大。

关键词:分相两相三相负载功率阻性容性感性引言根据电路理论可知,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最容易改变交流电的相位,又因它们不消耗能量,可用裂相(分相)电路研究设计作裂相电路的裂相元件。

所谓裂相,就是将适当的电容、电感与三相对称负载相配接,使三相负载从单相电源获得三相对称电压。

而生活和工作中一般没有三相动力电源,只有单相电源,如何利用单相电源为三相负载供电,就成了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了。

正文1.实验材料与设置装备本实验是理想状态下的实验,所有数据都通过在电路专用软件Multisim 7中模拟实验测得的;所有实验器材为(均为理想器材)实验原理:(1).将单相电源分裂成两相电源的电路结构设计把电源U1分裂成U1和U2输出电压,如下图所示为RC桥式分相电压原理,可以把输入电压分成两个有效值相等,相位相差90度的两个电压源。

上图中输出电压U1和U2与US之比为对输入电压Us 而言,输出电压U1和U2 与其的相位为:①仁-tg (wR1C1) ① 2=tg (WR2C2)或 ctg $ 2=wR2C2=-tg( $ 2+90° ) 若 R1C 仁R2C2=RC 必有 $ 1-$ 2=90° —般而言,$ 1和$ 2与角频率w 无关, 但为使U1与U2数值相等,可令wR1C 仁 wR2C2=1则在确定R,C 数值时,可先确定C=10^F ,则根据上式可确定 R=318.31Q 。

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

电路研究性实验报告

湖南XX学院电路设计研究型报告题目:电路综合实验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xxxx班学生组员:郭x(组长)、黄x、余x指导老师:厉x日期:2014年6月13日电路课程研究性实验实验报告成员表现评估:黄X:优秀余X:优秀郭X:优秀(一)实验内容一、R、L、C元件参数的测量1.用电压、电流表判别黑匣子元件性质。

2. 用交流电压、电流表及功率表分别测量R、L、C元件交流参数,讨论实验误差引起的原因。

二、正弦电源下电路稳态特性的研究1.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在正弦电源下响应的电压、电流波形。

2.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伏安关系曲线。

3.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RLC元件串联的在正弦电压情况下感性、容性和电阻性响应的电压、电流波形。

实验员:黄X 余X 郭X报告及其记录:郭X(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示波器观察和分析RC,RL,RLC的电路的响应2 通过电路方波响应波形的观察,判别元件性质3 学会用电压、电流表判别黑匣子元件性质。

4 学习用三表法测量交流电路的参数及其误差分析5 了解RLC元件在正弦电压情况下的电压电流波形6.学习正确选用交流仪器和设备7.掌握功率表、调压器的使用8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自主完成实验,提高科学素养,增加实验动手能力,提高积极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通过这次实验,增强了自信心,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实验,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给今后的工作中带来大的帮助和借鉴。

(三):实验原理一、R、L、C元件参数的测量1. 调压器提供实验电压,电压表监测元件电压,电流表监测元件电流,在被测元件两端并接一只适当容量的试验电容器,若电流表读数增大则被测元件为容性;反之为感性。

实验操作如【1——1】图接线实验结果据图将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记录到表-1中由表格数据可知电路并入一个电容器后电流表的示数变小,故被测元件为感性。

Z2. R L C 元件交流参数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电路实验报告一(伏安特性的测量)

电路实验报告一(伏安特性的测量)

U
I
U
I
锗二极管
I
硅二极管
稳压管
0.4
0.20.60.81
-5
-10
图1-1 线性电阻的图1-2白炽灯泡的图1-3 二极管、稳压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伏安特性曲线
图1-4理想电压源的输出特性曲线图1-5实际电压源的输出特性
图1-6 伏-安特性实验线路
实验电路图






mA
V
200Ω
+
-
实验步骤
1、测量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

按图1-6接线,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从小到大),分别测出电阻R的电流和电压。

2、测量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

将电阻去掉,接入白炽灯泡,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注意:白炽灯泡的最大电压值),分别测出白炽灯泡的电流和电压。

3、测量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将白炽灯泡去掉,接入二极管(注意二极管的导通方向),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注意:锗二极管导通电压0.4V,硅二极管导通电压0.7V),分别测出二极管的电流和电压。

4、测量稳压管的伏-安特性。

将二极管去掉,接入稳压管(注意稳压管的方向),调节直流稳压电源的输出(注意:稳压管最大稳压电压),分别测出稳压管的电流和电压。

(选做)
二、数据分析处理(参照实验教材“实验报告”要求分析处理)
误差分析:误差主要是万用表的内阻
三.思考题(参照实验教材“思考题”要求回答问题)。

(2023)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

(2023)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

(2023)两级放大电路实验报告(一)实验报告:(2023)两级放大电路实验目的•了解两级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及其特性;•掌握两级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和测量方法。

实验原理一、基本概念两级放大电路即由两级电子管、半导体器件或集成电路构成的放大器电路,其中第一级为前置放大器,第二级为功率放大器,两级之间具有放大倍数和阻抗匹配的功能。

二、两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两级放大电路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输入信号 --> 前置放大器 --> 输出信号 --> 功率放大器 --> 输出信号三、放大倍数计算两级放大电路的总放大倍数等于前置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功率放大器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Af = Af1 * Af2其中,Af为总放大倍数,Af1为前置放大器放大倍数,Af2为功率放大器放大倍数。

四、阻抗匹配两级放大电路中,前置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之间需要进行阻抗匹配,以保证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实验步骤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注意接线正确;2.使用万用表检查各电路元件的正常工作;3.对电路进行初步调节,调整前置放大器、功率放大器的偏置点;4.测量并记录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频率响应曲线;5.测量输出信号的失真率及谐波失真度;6.分析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论。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两级放大电路的总放大倍数为100倍,频率响应曲线为20Hz~20kHz,失真率为5%,谐波失真度在-30dB以下,实验数据较为理想。

实验结论两级放大电路在信号传输时具有以下特点:•可以提高信号的幅度、电平和功率;•可以进行阻抗匹配,确保信号传输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调节偏置点、增益等参数,对信号进行精细调节。

综上所述,两级放大电路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处理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实验注意事项1.电路连接时应注意各电路元件的极性以及焊接是否牢固;2.电源电压和电流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以免损坏电路;3.仪器设备操作时要规范使用,注意安全操作;4.实验数据采集时应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电路(一)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一)实验教学大纲

电路(一)实验教学大纲一、制定本大纲的依据根据电类各专业(自动化工程、电气自动化工程、检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培养计划和电路(一)课程教学大纲制定本实验教学大纲。

二、本实验课程的具体安排实验项目的设置及学时分配三、本实验课在该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电路(一)实验是电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学科基础实验范畴。

作为与相关教学内容配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应在电路(一)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开设。

学生应具有大学物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积分变换的基础知识。

四、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与标准学生通过实验应能够熟练掌握信号源、电源、示波器、电压表和电流表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电路的接线和排错方法,加深对电路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实验。

五、讲授实验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术知识实验一常用实验仪器使用1.实验的基本内容(1)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各主要开关和旋钮的作用。

(2)用示波器测量给定信号的幅值和频率及两个同频率电压信号的相位差角。

2.实验的基本要求(1)要求学生熟悉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2)会使用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测量信号的幅度和周期,以及两个同频率信号的相位差。

(3)按照实验报告表的要求,由学生总结用示波器测量信号电压、频率和两同频率信号相位差的步骤和方法。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示波器一台;信号发生器一台;电阻、电容实验箱一个。

实验二戴维宁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验证1.实验的基本内容(1)掌握戴维宁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内容,设计并联接实验电路。

(2)验证戴维宁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实验的基本要求(1)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戴维宁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要求学生能够使用万用表进行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的测量。

(3)学会正确使用电压源。

(4)学会正确地进行电路的连线和实验完毕的拆线方法。

3.实验的基本仪器设备和耗材稳压电源一台;万用表一只;电流表(250mA)一只;实验箱一个 [电阻(均为2W):100Ω(两个)、51Ω(一个)滑动变阻器:100Ω/2W(一个)] 。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参考模板

福州大学集成电路应用实验一-参考模板

《集成电路应用》课程实验实验一 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年级: 2015级姓名:张桢学号:指导老师:许志猛实验一4053门电路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当前广泛使用的74/HC/HCT系列CMOS集成电路、包括门电路、反相器、施密特触发器与非门等电路在振荡、整形、逻辑等方向的应用。

2.掌握4053的逻辑功能,并学会如何用4053设计门电路。

3.掌握多谐振荡器的设计原理,设计和实现一个多谐振荡器,学会选取和计算元件参数。

二、元件和仪器: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2.万用表3.示波器4.电阻、电容三、实验原理:1.CD4053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CD4053是三2通道数字控制模拟开关,有三个独立的数字控制输入端A、B、C和INH输入,具有低导通阻抗和低的截止漏电流。

幅值为4.5~20V的数字信号可控制峰-峰值至20V的数字信号。

CD4053的管脚图和功能表如下所示4053引脚图CD4053真值表根据CD4053的逻辑功能,可以由CD4053由4053电路构成如下图所示8种逻辑门(反相器与非门或非门、反相器、三态门、RS 触发器、——RS 触发器、异或门等)。

输入状态 接通通道])2)(()(ln[T DD T DD T DD T V V V V V V V RC T -+--=2.多谐振荡器的设计非门作为一个开关倒相器件,可用以构成各种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

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容器的充放电,当输入电压达到与非门的阈值电压VT 时,门的输出状态即发生变化。

因此,电路输出的脉冲波形参数直接取决于电路中阻容元件的数值。

可以利用反相器设计出如下图所示的多谐振荡器这样的多谐振荡器输出的信号周期计算公式为:当R S ≈2R 时,若:VT=0.5VDD ,对于HC 和HCU 型器件,有T ≈2.2RC对于HCT 型器件,有T ≈2.4RC 四、实验内容:1. 验证CD4053的逻辑功能,用4053设计门电路,并验证其逻辑功能:(1)根据实验原理设计如下的反相器电路图:(2)在面包板上连接电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综合实验(1) 实验指导书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张秦艳蒋兰周慧玲2010-12-1绪 论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配合《模拟电子技术》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分为基础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基本实验技能,通过运用课程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培养学生电路设计和综合实践能力。

二、实验安排绪论 1学时主要内容:课程简介、实验安排、成绩评定、实验报告要求、电子实验测量与误差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与使用 1学时主要内容: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熟悉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调整方法和相关参数的方法;仪器使用考核。

实验二、含源一端口网络 2学时主要内容:验证戴维南定理,测定线性有源一端口网络的外特性和戴维南等效电路的外特性。

实验三、频率特性 2学时主要内容:研究RC电路的频率特性,初步了解文氏电路和双T网络。

实验四、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2学时主要内容: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及其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学习测量放大电路Q点,A V,r i,r o的方法,了解共射极电路特性;学习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

实验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2学时主要内容:研究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掌握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的测试方法。

实验六、集成电路RC正弦波振荡电路 2学时主要内容:掌握RC正弦波振荡电路的构成及工作原理;熟悉正弦波振荡电路的调整、测试方法;观察RC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学习振荡频率的测定方法。

实验七、综合电路设计 4学时主要内容:设计一放大器,放大器电压增益>=60dB、输入正弦信号电压有效值<10m V,电压增益可手动调节。

三、成绩评定考核采取闭卷、提交实验报告设计和展示设计电路的方式;课程总成绩评定:仪器考核(10%)+实验(70%)+实验报告(20%)。

成绩采用百分制。

四、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步骤及数据记录4.实验结果分析5.思考题答案五、电子测量与误差1.误差的种类(1)系统误差(有规律误差)指在一定的条件下误差的数值是恒定的或按某种已知函数规律变化的误差。

引起误差的原因有以下几种:a.仪器误差:即仪表零件位置安装不正确,刻度不精确,出厂前没有校准等,是仪表固有的误差。

b.使用误差:在使用中,由于安装、调节、布置、使用不当所产生的误差。

例应水平放置的按垂直放置,接线太长,接地不当,未按阻抗匹配连接,没有按操作规程预热、校准和测量产生的误差。

c.方法误差:测量方法不完善或依据的理论不严密而产生的误差。

如间接测量时所用的公式是近似计算公式。

d.影响误差:测量中仪器受外界的温度、湿度、气压、电磁场、震动、声音、光照、放射性的影响产生的误差。

e.人身误差:人的感觉和运动器官不完善产生的误差。

如某些借助于人耳、眼来判断结果的测量以及需要人工调节的测量工作,将产生人身误差。

(2)随机误差(偶然误差)这种误差的数值和符号均不一定,出现的时间和变化规律也不清楚,它是在重复测量的情况下发生的。

使用同种方法和设备多次测量,结果总有差别。

但多次测量的结果结合起来是有规律的。

此误差符合统计规律。

在有随机误差因素的条件下,可重复多次测量,最后取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它更近似于实际值。

(3)粗大误差测量结果明显偏离实际值时所对应的误差。

如测量方法不当,电源突然跳动,仪器中某元件打火,读数错误等,明显的歪曲了测量结果。

2. 误差表示法(1) 绝对误差被测量的测量值X 与被测量的实际值A (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A X −=Δ其中,Δ 的正负以A 为参考决定。

(2)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测量真值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误差B a ,即:绝对误差与测量真值的误差大小绝对误差与测量真值之比的百分数称为相对误差B a ,即:%100AB a ×=Δ相对误差表示被测量的准确度,例:V1=5V , △V1=0.1V , Βa1=2% V2=50V , △V2=0.1V , Βa2=0.2%可见两个被测电压的绝对误差相同,但相对误差不同,所测得的电压值V2比V1准确。

3. 测量的准确度、精密度及精确度(1) 准确度:指被测量的测量值与真值接近的相对程度。

%100A×=Δβ其中:Δ绝对误差;A :被测量的真值;β:准确度(相对误差)影响准确度的因素是系统误差。

如在电路测量中,电路的连接方式、仪表等级、依据的理论都影响测量的准确度。

要想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必须在克服系统误差上下功夫。

(2) 精密度:指多次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程度,反映了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精密度高表示测量系统抗干扰能力强,精密度用来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

例如用两块表分别三次测量真值为10V 的电压, 第一块表测量值分别为8.95V 、8.951V 和8.949V ,第二块表测量值分别为9.90V 、9.85V 、 9.95V 。

从测量数值上看第一块表的结果比真值的差异均比第二块表大,但三次结果之间的差异小,所以第一块表的精密度比第二块高。

(3) 精确度:精密度和准确度总称为精确度。

通常说某台仪器精确度高,就是指它既精密又准确。

但精密度和准确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精密度高不等于准确度高。

4. 电工仪表的准确度(1)以仪表的满度相对误差βm 表示仪表的准确度。

仪表的满度相对误差是仪表各指示值中最大绝对误差△m 与仪表满度值A m 之比的百分数:βm=△m/A m×100%国际规定仪表的准确度等级共分为七级,分别是:0.1,0.2,0.5,1.0,1.5,2.5,5.0。

如:β=±1.0% 的仪表为1.0级表。

m(2)测量时如何选择仪表测量的结果是否准确不仅取决于仪表的等级,还与其量程有关。

不同等级的仪表由于量程不同,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选用仪表的原则:(1)满足测量准确度的要求;(2)考虑经济效益,能用低级仪表做的实验,就不用高级仪表。

在同等级仪表中量程小的测量结果准确。

选用指针式仪表时,测量值应大于仪表量程的1/2以上。

实验一 常用电子仪器原理与使用一、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等常用电子仪器的原理和主要技术指标; 2.熟悉示波器和函数信号发生器的正确调整方法和相关参数的方法。

二、设备及材料实验设备:(1)数字万用表 1块 (2)信号发生器 1台 (4)示波器 1台(5)模拟电路实验台 1台(6)直流稳压电源 1个(7)面包板 1块实验材料:(1)电阻:不同阻值三种以上 (2)电容:不同容值三种以上(3)二极管: 2个三、常用电子仪器使用方法 1.信号发生器图1 信号发生器面板图函数信号发生器按需要输出正弦波、方波、三角波3种信号波形。

输出电压最大可达峰-峰值20V。

通过输出衰减开关和输出幅度调节旋钮,可使输出电压在毫伏级到伏级范围内连续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输出信号频率可以通过频率分挡开关进行调节。

函数信号发生器作为信号源,它的输出端不允许短路。

2.示波器图2 示波器面板图图3 示波器屏幕显示内容图4示波器屏幕显示内容示意图四、常用电子仪器使用要求1.数字万用表通过数字万用表实验应使学生熟练掌握如下测量方法:(1) 测量各种电阻、电容值。

(2) 测量二极管及判断电路是否连通。

(3) 测量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

(4) 正确选用不同量档。

注:直流电压、电流和交流电压、电流取自模拟电路实验台。

测量交流电压、电流时,测量出的应为有效值。

表1-1电阻(R) 电容(C)电压(v~)电压(v )电流(I)二极管(v)标称测量标称测量标称测量标称测量标称测量标称测量0.6-0.80.6-0.80.6-0.82.信号发生器(1) 了解信号发生器的作用和常用开关、按键和旋钮的功能。

(2)掌握如何选择信号波形、调整信号的频率和波形。

(3)能够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所要求的信号波形、频率及幅值。

注:信号发生器实验应和示波器实验结合进行。

3.示波器(1)了解示波器的作用和常用开关按键及旋钮的功能。

(2)对以下开关和旋钮应熟练掌握:扫描速度选择开关(TIME/div),垂直偏转灵敏度选择开关(VOLT/div),通道及显示方式选择开关(Ch1/Ch2、ALT CHOP),触发源选择开关(SOURCE),触发电平调节开关(LEVEL),水平和垂直位移旋钮(POSITION)。

(3)能够利用示波器本身的校准信号对示波器进行检查和校准。

(4)能够进行单通道和双通道信号的观测。

(5) 能够准确测出给定信号的频率和幅值,并按照表1-2记录示波器上显示的图形和数据。

表1-2频率(KHz) 电压(V) 信号 波形信号源 显示 示波器显示万用表有效值示波器峰峰值示波器内部校准信号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五、考试、实验报告为了强化实验效果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仪表的使用方法,为后继的实验课程打好仪表使用的良好基础,要求在学生完成实验时进行出题考核,当场完成。

用以检验学生仪表使用的熟练程度。

本实验的考题10道。

学生完成实验后要求写实验报告,内容要求除了实验内容和过程外,还应包括实验的体会和收获。

附录:示波器按键说明部位序号 英文名 中文名 操作 功能POWER 电源开关 按下 按下后接通220V50Hz 市电 INTEN亮度旋转旋转为扫迹亮度调节READOUT文字显示旋转旋转为调节屏幕上显示文字的亮度FOCUS 聚焦 旋转 调节扫迹和显示文字的清晰程度 ① 电 源及 屏 幕TRACE ROTATETION扫迹偏转用专用 改锥调节 扫迹不水平时,调节水平基准CAL 校准信号 连接电缆 输出1kHz 0.6V 方波校准信号 ②校准 信号 ⊥ 校准接地 连接电缆 校准信号接地端 CH1/CH2 输入接口 连接电缆 观测信号输入通道 EXT 外触发接口 连接电缆 外触发信号输入通道 POSITION 垂直位移 旋转 调节垂直位移CH1,CH2通道1,2 按下输入通道开关.开启时屏幕最下行显示相应通道标记;关闭时则不显示 VOLTS/DIV VARLABLEY 轴灵敏度 调节及微调旋抟,按下调节通道l,2的Y 轴灵敏度,屏幕最下行显示相应通道的电压/分度因子值;按下再旋转,为灵敏度微调,此时屏幕显示值为非校准值DC/AC 直流/交流 按下 直流时信号直接输入,屏幕上显示为电压/分度值后单位为V;交流时信号通过电容输入,电压单位显示为v~GND 输入接地 按下 按下后相应通道输入端接地,输入信号与Y 轴放大器断开,屏幕上相应通道电压/分度值后显示⊥ADD 相加 按下 按下后屏幕上显示出Y1+Y2波形.同时屏幕下方通道2前显示+号,即+2③ 垂 直 部 分INV 反相 按下 按下后Y2波形反相,屏幕显示为2:↓,若ADD 也按下,屏幕示出Y1-Y2波形POSITION 水平位移 旋转 调节水平位移FINE位移微调按下按下FINE 指示灯亮,旋转POSITION,可作水平位移微调TIME/DIV A VARIABLE时间分度的 调节和微调旋转/按下旋转时选择A 扫描速度,按下后再旋转则为微调,扫描时伺分度显示在屏幕左上角(s,ms,us).微调时时间前显示>号MAG×l0 扫速放大 按下 按下后.扫描速度放大10倍,波形左右扩展,屏幕右下方显示MAC④ 水 平 部 分ALT CHOP显示模式 按下 多通道时选择显示模式,选CHOP 灯亮 A A 扫描显示 按下 显示A 扫描波形,屏幕上方第一行显示A ⑤ 水平 显示X-YX-Y 显示按下按下后,CH1信号加到X 轴(水平轴), CH1,CH2或ADD 信号加到Y 轴(垂直轴),用于观测李沙育图或磁滞回线等TRIG LEVEL READY TRIG'D 触发电平 触发准备 触发指示 旋转 亮/灭 亮/灭 调节触发电平,使波形稳定,触发电平值显示在屏幕上方中间偏右位置 READY 亮时处于触发准备状态 触发时TRIG'D 灯亮,可使波形稳定 SLOPE 触发沿选择 按下 选择触发沿,上升显示十.下降沿显示一SOURCE触发源选择按下选择触发信号来源(CH1,CH2,EXT 或 LINE).LINE 为以电源输入作为触发源,触发源类型显示在屏幕上方触发沿符号后COUPL 触发耦合 按下 切换触发耦合模式(AC ,DC .HF-R ,LF-R) ⑥ 触 发 部 分TV视频触发 按下 切换视频触发(ODD ,EVEN .BOTH ,TV)AUTO 自动模式 按下 NORM正常模式 按下 按下后均为连续扫描状态,相应指示灯亮.AUTO 适于50Hz 以上信号,NORM 适用于低频信号⑦ 扫 描 模 式 SGL/RST 单次模式 按下 按下选择单次扫描状态,处于等待状态.READY 灯亮,触发后灯灭 FUNCTION COARSE 功能开关旋转/按压设置延迟时间,光标位置,释抑等,旋转进行微调,按下或连续按下旋钮可进行粗调ΔV·Δt·OFF 测量选择 按下 进行测量对象的选择,选择ΔV 或Δt ,同时屏幕下方显示相应ΔV 值或Δt 及1/Δt 值TCK/C2 光标线选择 按下 选择调整的光标线,屏幕将显示所选光标线符号,光标线边沿也有亮点指示⑧ 功 能 键 及 光 标HOLDOFF 释抑 按下 调节释抑时间(扫描暂停)重点使用说明如下:(1)寻找扫描光迹:将示波器Y轴显示方式置“Yl’’或“Y2’’,输入耦合方式置“GN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