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精灵》语文教学教案
都市精灵初中语文教学教案

都市精灵初中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都市精灵》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都市精灵的种类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信息的方法,深入了解都市精灵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都市精灵》的内容,掌握文章主旨。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都市精灵的种类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涉及的都市精灵生活习性的理解。
(2)如何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生态保护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关注都市精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都市精灵的了解和看法。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都市精灵》,了解文章内容。
(2)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深入了解都市精灵的种类及其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围绕都市精灵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补充。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都市精灵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都市精灵》中的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都市精灵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悟。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态度,评价他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的意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引导学生进入都市精灵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年级都市精灵教案

八年级都市精灵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所表达的“都市精灵”的含义。
学习本文生动的描写和恰当的议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方法。
2、教学难点对“都市精灵”的深层含义的理解。
引导学生将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理解文章的内容。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点拨法: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除了人类,还有许多可爱的动物。
它们有的在公园里嬉戏,有的在街头巷尾穿梭,给我们的城市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与都市中的动物有关的文章——《都市精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作者围绕“都市精灵”写了哪些内容?(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文中提到了哪些都市的精灵?它们在这些城市中的生存状况如何?北京:过去有老鸹、燕子等,如今很少见。
昆明:有红嘴鸥,人与鸟和谐相处。
上海:有鸽子,能听到鸟儿的叫声。
2、作者为什么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鸟、鱼、兽等动物的生存状况反映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
一个城市如果能有多种多样的动物生存,说明这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较好,人们有保护自然、关爱动物的意识。
3、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愿望?情感:对某些城市中动物生存状况不佳的遗憾和忧虑,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城市的向往和赞美。
课文《都市精灵》教学教案

《都市精灵》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都市精灵》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途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素材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动植物,增强对生态环境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都市精灵》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
3. 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
4. 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素材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的阅读理解,关键词汇和句型的学习与运用。
小组讨论和思考,创意写作的训练。
2. 教学难点:对课文深层次含义的理解,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创意写作的技巧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动植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都市精灵》,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引导。
3. 词汇与句型: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训练。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5. 创意写作: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和素材进行创意写作,可以是故事、议论文等形式。
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估,通过回答问题和课堂参与度来进行。
2. 学生词汇和句型的掌握程度的评估,通过口语表达和写作来进行。
3. 学生小组讨论和创意写作的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写作作品来进行。
六、教学资源:1. 课文《都市精灵》的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 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练习材料。
4. 创意写作的参考素材和指导手册。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城市中的动植物,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
《都市精灵》教案

《都市精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都市精灵的概念,理解其在现代城市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通过学习都市精灵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都市精灵的定义与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都市精灵的概念,掌握其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关注都市精灵的生活环境。
2. 第二课时:都市精灵的习性与保护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都市精灵的习性,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生态保护付诸实践。
3. 第三课时:文学作品中都市精灵的形象教学重点:让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都市精灵的形象,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感悟都市精灵的魅力。
4. 第四课时:都市精灵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都市精灵与人类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悟都市精灵与人类的关系。
5. 第五课时:实践活动——探寻都市精灵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以致用,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都市精灵的相关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深入理解都市精灵的特点和习性。
3. 采用文学鉴赏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都市精灵的魅力,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评价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中的感悟,检验学生的文学素养。
4. 综合评价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都市精灵》相关章节。
2. 参考资料:关于都市精灵的科普书籍、文章、视频等。
《都市精灵》优秀课程教案

《都市精灵》优秀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各种精灵,培养他们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2.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城市中的精灵:鸟类、昆虫、植物等。
2.精灵的生活习性、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3.保护城市精灵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城市中的精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生态环境,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展示城市精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可爱的小生命。
2.精灵介绍(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城市精灵,介绍其特点、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2)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3.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城市精灵的生活现状,如鸟类栖息地减少、昆虫灭绝等。
(2)学生分析原因,提出保护城市精灵的方法。
4.实践活动(1)分组设计: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设计一个保护城市精灵的行动计划。
(2)实践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实践计划,教师点评并指导。
(2)教师提出保护城市精灵的倡议,引导学生关注城市生态环境。
五、作业1.观察身边的城市精灵,记录它们的生活习性,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学生对城市精灵的认识程度。
2.学生参与讨论、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3.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七、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认识城市中的精灵,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城市中的精灵呢?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A:“我知道麻雀,它们经常在公园里飞来飞去。
”教师:“很好,那麻雀为什么能在城市中生存下来呢?它们有哪些生活习惯?”学生B:“麻雀可能因为它们适应能力强,不挑食,所以能在城市中生存。
”教师:“对,麻雀的适应能力很强。
我们还能想到哪些精灵?它们又有怎样的特点?”通过这样的对话,学生可以更具体地了解不同精灵的特点。
《都市精灵》的教案范文

《都市精灵》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都市精灵》的主题和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动植物生存状况。
教学内容:1. 介绍《都市精灵》的主题和背景。
2. 讨论城市中的动植物生存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让学生谈谈对城市中动植物的印象。
2. 介绍《都市精灵》的主题和背景。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中的动植物生存状况。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都市精灵》主题的理解。
2. 评估学生对城市中动植物生存问题的关注程度。
第二章:都市中的精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的常见动植物。
2. 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中的常见动植物。
2. 讨论城市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找出常见的动植物。
2. 介绍城市中的常见动植物。
3. 讨论城市生态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城市中常见动植物的了解。
2. 评估学生对城市生态环境对动植物影响的认识。
第三章:精灵的生存挑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中动植物的生存挑战。
2. 培养学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城市中动植物的生存挑战。
2. 讨论如何保护城市中的动植物。
教学步骤:1. 让学生观察城市中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2. 介绍城市中动植物的生存挑战。
3. 讨论如何保护城市中的动植物。
4.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城市中动植物生存挑战的了解。
2. 评估学生对保护城市中动植物的意识。
第四章:精灵的保护行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保护城市中动植物的方法和意义。
2. 培养学生参与保护行动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保护城市中动植物的方法和意义。
2. 讨论学生如何参与保护行动。
教学步骤:1. 让学生了解保护城市中动植物的方法和意义。
2. 讨论学生如何参与保护行动。
都市精灵初中语文教学教案

都市精灵初中语文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章节,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语言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都市精灵的兴趣和关注,提高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都市精灵》,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词汇学习: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如“都市精灵”、“生态环境”等。
3. 语言表达:学生通过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写作关于都市精灵的短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词汇和短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都市精灵的概念和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 词汇学习:教师讲解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
4. 语言表达:学生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练习写作关于都市精灵的短文,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学生回答课文相关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都市精灵》的文本材料。
2. 词汇表:列出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供学生学习和参考。
3. 写作模板:提供一种写作模板,帮助学生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都市精灵的概念和背景,阅读课文。
2. 第2周:学习课文中的新词汇和短语,进行阅读理解练习。
3. 第3周:模仿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九、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词汇和短语。
《都市精灵》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都市精灵》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都市精灵》教案教学设计1《都市精灵》是一本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说,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小说以都市奇幻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平凡的男孩成为了强大魔法师的历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结交了众多的魔法师和精灵,通过多次的冒险和挑战,最终成为了一个拥有丰富经验和强大力量的人物。
对于这个主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一个针对初中阶段学生的《都市精灵》教案进行教学。
本教案的教学目标:1.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发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入环节教师可以请学生们回忆一下自己平时所喜欢的小说类型和作品。
引导学生们谈论自己与自己所喜欢小说的理由。
这一步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自由谈论自己的想法和对于阅读的理解之一。
2. 阅读小说要求学生阅读《都市精灵》小说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阅读,阅读内容包括本章节的主要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等信息。
在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几道选择题或不定项选择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
3. 分析小说在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以就学生读过的小说的情节、人物之间的关系、主题等方面进行解说和分析。
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小说的理解并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探讨小说的深层次含义和文化底蕴。
4. 小组讨论在分析之后,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表达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看法,开阔他们的思维视野。
小组讨论可以设计相关的主题,比如人物性格、环境描写等等。
让学生们开放性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并进行讨论。
5. 创作练习在讨论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作练习来帮助学生加深对于小说的理解并引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力。
比如,让学生创作一个自己的城市灵魂,为这个城市塑造一个全新的故事背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6. 总结和作业在完成所有的教学环节之后。
教师可以对学生所完成的阅读、分析、讨论以及创作进行结果整理和总结。
最后,布置相关的小作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一步的进行创意创新或者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加深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市精灵》语文教学教案
《都市精灵》语文教学教案
本文是八下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题是“人与环境”,“用心感受品质生活,用爱共建和谐环境”——《都市精灵》是一篇融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随笔。
文章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展开联想,着力描述若干个大都市中人与动物精灵同生共处的景象,主旨鲜明地提出了都市中人应当与鸟、鱼、兽共处的观点,表达了优化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
文章语言韵味悠长,讲究形象生动和情理兼美,具有鲜明的语言特色。
细细品味,在认识社会、体味人生、提高修养等方面给人启迪。
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单元主题是培养学生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和人文情怀。
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写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时激情满怀,写动物在人的“霸道”中退却时满腔感伤,进而领悟作者所传达的深意: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人类应与之友好相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文章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2、品味本文富有感情的语言,明确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善心、爱心、尊重和保护自然界
的生灵,使之与人类友好共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感知,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抓住了苏州园林特征,突出这个特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自然、热爱环境的意识。
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文章通过对比来表现主题的写法。
2、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3、理解作者爱护动物,并希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的感情。
教学难点
生动的描写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教学方法:
欣赏感知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检查预习:
栖()息黄鹂()鹈鹕()
硕()大老鸹()围剿()
肆()无忌惮()抿()
二、导入新棵:
播放《我是一只小小鸟》歌曲导入
三、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题目中“精灵”原来指什么文中又指的是什么
2、文中主要写了哪几个都市展现了哪些可爱的精灵?
四、交流互动:
1、现在这些小精灵们走进我们的课堂,要说说它们的遭遇呢!请从小动物的角度,用“我是一只,我来自,我”作为开头,转换课文语言,并适当加以联想和想像进行描述。
例:我是一只小松鼠,我来自中国的北京,我居住的地方喧闹、繁华、车水马龙,稍不留神,那些快快速行驶的车就会要了我的.命,我生活得可不容易呢?
2、这四处的“小精灵”中,为什么北京的“小精灵”特别不幸呢?
北京的小精灵之所以不幸,是由于北京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是人们忽视了与自然和谐相处,小动物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数量也自然越来越少。
3、课文写了北京城动物的现实状况,为什么还要写国内外其它城市的动物,而且着墨较多呢?
作者以羡慕、佩服、向往的感情,写了昆明、上海、美国的旧金山等城市,人们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景,和北京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
褒贬分明,为下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铺垫。
4、作者为什么说“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
”
城市里人、鸟、鱼、兽应该和谐相处,同在蓝天下,同饮一江水,但是人类如果过于霸道,那么鸟、鱼、兽就会退避三舍,就会灭绝。
因此作者这么认为。
5、倒是“与狼共舞”这个漂亮而荒诞的词组现具有现代意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与狼共舞”其实是与鸟、鱼、兽共存的代称,似乎荒诞而寓有深意。
说它“漂亮”是因为它浪漫而富有想像力;说它“荒诞”是因为不可思议而具有危险性。
6、欣赏画面,说说怎样才能使我们的都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呢。
明确:
要让城市拥有可爱的动物,就必须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与动物友好相处,应该做到:
不随便倒垃圾和排污;
保护珍稀动物,禁止猎杀;
禁止滥捕滥涝;
设立保护区;
与动物在同一地带友好相处;
加强宣传教育。
…….
五、延伸拓展:
1、请你为保护都市精灵拟一两句公益广告语。
2、教师启发学生:“在我们身边,在校园中,在自己的村子里,你有没有见到课文中提到的‘精灵’呢它们生活在哪里
它们的数量有什么变化人们与它们的关系怎样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呢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结合你的感受,写一篇文章。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能力。
六、自主小结:
分析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设疑:本文以“都市精灵”为题,有什么含义吗?通过学生的思考,使其明确: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问题,是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一个问题。
即使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自然界的其他生灵也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使之与人类友好相处。
本文题为“都市精灵”,传达的正是这样一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