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翻译

合集下载

古诗翻译文言文

古诗翻译文言文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文言文翻译】《静夜思》译为文言文如下:夜静思故乡,独坐床前,月光如水,洒满地。

遥望天空,明月皎洁,似地上之霜。

抬头仰望,心中思绪万千,低头沉思,不禁想起远方的家乡。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此句描绘夜晚静谧之景,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如霜似雪,给人以清凉之感。

诗人仰望天空,月明星稀,疑心地上之霜,形象生动。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举头望明月,心中感慨万千,遥想故乡之明月,不禁低头沉思,回忆往昔。

诗人以明月为媒介,抒发了对故乡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夜晚静谧之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

月光、霜、明月等意象,交织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美好的遐想。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抒发了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思念的深切。

【译文注释】1. 夜静:夜晚静谧,指夜晚没有声响,环境安宁。

2. 独坐:独自一人坐着,形容诗人孤独无依的状态。

3. 月光如水:月光如同流水般清澈,形容月光柔和、明亮。

4. 霜:霜冻,指地面上的白色结晶,常在夜间形成。

5. 举头:抬头,表示仰望。

6. 明月:明亮的月亮,指月亮的光辉明亮。

7. 思故乡:思念故乡,指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译文赏析】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此诗以夜晚静谧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月光、霜、明月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诗人以朴素的语言,抒发了真挚的情感,使读者感受到故乡的温暖和思念的深切。

此诗寓意深刻,情感真挚,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佳作。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完整版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含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

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白话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似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快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赏析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

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

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

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

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白话译文: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

要问我怎能如此之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

东墙下采撷清菊时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

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

这之中隐含的人生的真理,想要说出却忘记了如何表达。

赏析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

‘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

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微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

古诗文翻译

古诗文翻译

古诗文翻译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注释】: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日影照射不到的地方,春天自然会到来。

苔藓虽如米粒般微小,但也要学那盛开的牡丹,迎着阳光盛放。

【赏析】:此诗为李白听到宫女谈论秋千之事后所作,诗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新颖之处,只是在写法上,用了反衬的手法,以小见大,从一个侧面描绘了当时长安的繁荣景象。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第一句写白天照不到的地方,本应是“青春”常驻之地,可这儿也春意盎然,原因就在于“白日”不肯“到”。

由此可见,“青春”常驻不仅不能排斥“白日”的存在,而且是需要“白日”的存在。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释】:曾经繁华鼎盛、歌舞升平的扬州城已经衰败不堪,卷起珠帘卖俏粉黛的都市繁华已一去不返了。

【译文】:繁华热闹的十里长街,如今的扬州是卷起珠帘也无人看顾。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任职湖州刺史时所作。

诗的前两句直陈扬州昔盛今衰的变化过程,追忆昔日扬州的繁华热闹;后两句议论,指出今日的冷落是因为昔日的繁华,诗的结尾处用一“如”字,说明虽然物是人非,但是扬州昔日的盛况依稀可见。

全诗色彩鲜明,描绘形象生动,对比强烈,用语夸张,感慨深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注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连的远方,碧绿的颜色,好像那永不褪色的绿松石,红艳的荷花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娇艳,散发出阵阵清香。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一个“碧”字用得逼真传神,不仅表现了莲叶和荷花给人的整体印象,而且表现了莲花给人的感觉。

荷花不仅给人视觉带来美感,嗅觉上也能使人感到清香,因此诗人说它“别样红”。

四十三年弃置身,八千里路云和月。

【注释】:客居安陆四十余年,自云:“长安南面,有轻薄子,年少初登第,辄傲人,人问其故,答曰:‘长安,三辅,天下富庶。

古诗文翻译

古诗文翻译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月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翻译:敌军似乌云压近,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夜色中,塞上泥土中鲜血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全)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原文及翻译(全)

初高中必备古诗文出师表诸葛亮《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原文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sè)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zhì)罚臧(zāng)否(pǐ),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费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补阙(quē)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zhǎng)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yòu )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sù)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上语文古诗文翻译

上语文古诗文翻译

上语文古诗文翻译第一篇:上语文古诗文翻译1。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2.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6.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xuān)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hái)来就菊花。

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qìng)音。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 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⑥。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树上杨花落尽,子规鸟儿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注释①、王昌龄:唐代诗人,天宝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②.、左迁:贬谪,降职。

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官。

③、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黔阳县,唐时甚僻。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④、杨花:柳絮。

⑤、子规:即杜鹃鸟,啼声哀婉凄切。

⑥、五溪: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

古诗文翻译

古诗文翻译

古诗文翻译
712 王皓晴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2.夜雨寄北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3.泊秦淮
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

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为亡国之恨黍离之悲,竟依然在对岸吟唱着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

4.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

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5.观书有感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

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浣溪沙
作一首词曲喝着一杯美酒。

想起去年同样的季节还是这种楼台和亭子。

天边西下的夕阳什么时候才又转回这里?花儿总要凋落是让人无可奈何的事。

那翩翩归来的燕子好像旧时的相识。

在弥漫花香的园中小路上,我独自地走来走去。

7.如梦令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古诗文言文翻译版

古诗文言文翻译版

山川之险,草木之盛,鸟兽之繁,鱼鳖之跃,皆所以养吾生者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己!故圣人之于生也,亦有所不得已也。

故贵耳而贱目,贵腹而贱心,贵德而贱功。

是以其出也,莫不先于利;其归也,莫不后于义。

是故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是以其处也,则安;其出也,则名。

译文:山川的险峻,草木的茂盛,鸟兽的繁多,鱼鳖的跳跃,这些都是用来养育我们的生命的。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实在是疲惫不堪!所以圣人对于生活,也有他们不得不这样做的无奈。

因此他们重视耳朵而轻视眼睛,重视腹部而轻视心灵,重视德行而轻视功名。

因此他们在外出时,总是首先考虑利益;在回归时,总是最后考虑道义。

所以仁者见到这样的道理就会思考,智者见到这样的道理就会行动。

因此他们在居处时,就能安心;在外出时,就能成名。

山川的壮丽,草木的繁茂,鸟兽的众多,鱼鳖的活跃,都是滋养我们生命的源泉。

然而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的探索却是无尽的。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逐无限的知识,实在是令人疲惫不堪。

因此,圣人对待生活,也有他们不得不如此的无奈。

他们重视听觉而轻视视觉,重视内在的修养而轻视外在的功名,重视道德的修养而轻视世俗的成就。

因此,他们在行动时,总是先考虑利益,而在归来时,总是最后考虑道义。

正因为如此,仁者看到这样的道理,会深思熟虑;智者看到这样的道理,会立即付诸行动。

因此,他们在居处时,能够安心自得;在外出时,能够声名远扬。

在这广袤的天地间,山川、草木、鸟兽、鱼鳖,它们各司其职,各展其美,共同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而我们,作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也应该学会珍惜生命,尊重自然,追求道德,坚守道义。

生命短暂,知识无尽,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里,努力追求知识,修养道德,实现人生的价值。

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更加从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是东晋的一位大书法家。曾经在蕺山看见一个老妇人,拿着六角竹扇在卖。 王羲之在她卖的扇子上题字,每把各写五个字,老妇人起初有点生气。于是王羲之就 对老妇人说:“你只要说是王右军写的,凭此就可以卖到一百钱了。”于是老妇人按 照他的话做了,(果真)人人都争着买扇子。过了几天,老妇人又拿着扇子来找王羲 之,王羲之笑着没有回答。
伊犁城中没有井,都是从河中取水。一位佐领说:“戈壁上都堆积黄沙没有水,所 以草和树木不生长。如今城里有许多老树,如果它们的根须下面没有水,树怎么能存 活?”于是拔掉树木靠近树根处凿井,果然都得到了泉水,不过取水需要长绳罢了。 才了解古时称雍州土地厚实水很深,那是明白透彻不荒谬的。
陈万年是朝中的重臣,曾经有一次病了,把儿子陈咸叫到床前。告诫他做人的道理, 讲到半夜,陈咸打瞌睡,头碰到了屏风。陈万年很生气,想要拿棍子打他,训斥说: “你的父亲口口声声教你,你却打瞌睡,(你)不听我的话,这是为什么?”陈咸赶忙 跪下叩头道歉说:“您说的话的意思我都知道,主要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马屁。”陈万年 于是就不敢再说话。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人,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一幅戴嵩 画的牛,他尤其喜爱,经常随身携带着,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 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斗角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 巴应该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现在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真是荒谬啊!” 杜某笑了笑,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奴隶,织布应当去问 婢女。”确实是这样啊。
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读一遍,读过之后就 把它烧掉。继续抄写,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 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泡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 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打草稿,当着客人的 面挥笔就写,一会儿就写好了,因为这个原因在当时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坐在酒席上 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 错误,于是道:“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呀!”问的人又问: “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上,哪里没有呢?”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 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后果。
祖逖是东晋人,他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常常希望能够收复中原失地。后来他与 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两人交情很好,常常共被而眠。夜半时听到鸡鸣,祖 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于是起床练剑。渡江以后,他招 募勇士,铸造兵器,打算将胡人逐出中原。
从前安徽南部有一个农妇,在河边捡柴时,隐隐约约听到了鸟的叫声,好像在哀鸣, 仔细一看,是一只野鸭。农妇走近它,看见它的两只翅膀上血迹斑斑,怀疑是受伤了。 农妇捧着野鸭回家,治疗了十天,伤口痊愈,(野鸭)临去之时,频频向农妇点头, 好像是在感谢。大概过了一个多月,有数十只野鸭来到了农妇的园中栖息,并且每天 产很多的蛋,农妇不忍心拿到集市去卖,就孵化了它们,孵出的小鸭成群。到了第二 年,农妇家生活小康,大概是受伤的野鸭的报答。 闵子骞兄弟共二人,母亲死后,他们的父亲又娶了一个继母,继母又生了两个儿子。闵 子骞给他的父亲驾马,丢失了马的辔头,他的父亲握着他的手,发觉他的手很冷,穿 的衣服也很单薄。父亲回去后,把后母生的儿子叫来,握住他的手,手是温暖的,穿 的衣也很厚,就对妻子说:“我娶你的原因,是为了我的儿子,现在你欺骗我,让我的 儿子受冷,你走吧,不要再留在我家。”子骞上前说:“如果母亲留在我家,就只有 我一个儿子受寒;如果母亲离我们而去,四个儿子就都会受寒啊。”他的父亲一句话 也不说,沉默了好久,而他的后母也很后悔自己的做法。
贞观二年,京师大旱,蝗虫四起.唐太宗进入园子看粮食(损失情况),看到有蝗 虫(在禾苗上面),捉了几只蝗虫念念有辞道:“百姓把粮食当做身家性命,而你吃了它, 这是害了百姓。百姓有罪,那些罪过全部在我,你如果真的有灵的话,你就吃我的心 吧不要再降罪百姓了。”他将要吞下去。周围的人忙劝道:"恐怕吃了要生病的!不 能吃啊!"太宗说道:"我正希望它把给百姓的灾难移给我一个人!又怎么会因为害怕生 病而逃避?"(说完)马上就把它吞了。
范仲淹家里贫穷,他在南都学院读书时,每天做一锅粥,经过一个晚上的凝固后, 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折断几十根腌菜的茎吃。留守的儿子和他一起学习,留 守的儿子回家告诉他的父亲(范仲淹的事),他父亲就(让他的儿子)送给范仲淹一些 美味菜肴。但是范仲淹放在了一边,不久之后食物全腐烂了。留守的儿子(对范仲淹) 说:“家父听说你过得清淡贫苦,送来这些吃的,可你为什么不吃呢?”范仲淹说: “ 不是我不感谢你们的好意,而是因为我吃粥心里安定已久,现在突然享用丰盛的饭 菜,以后怎么能再安心的吃这粥呢?”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 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 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 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然后终 于发布法令。
梁丘据对晏子说:“我到死(恐怕)也赶不上先生啊!”晏子说:“我听说, 努力去做的人一定可以成功,不倦前行的人一定可以达到目的地。我并没有比别人 特殊的才能,只是经常做个不停,行个不止。您怎么会赶不上(我)呢?”
班超家境贫穷,他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 他停下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 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 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 士的志向呢!”后来班超出使西域,终于立功被封侯.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要许多马和骡子随行,用来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 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 中的客店打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什么值得留意的, 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 店打开书仔细认真地查看。
从前有一位老农在耕地,看见一条受了伤的蛇躺在那里。有一条蛇,衔来一棵草放 在伤蛇的伤口上。经过一天的时间,伤蛇跑了。老农拾取那棵草其余的叶子给人治伤 口,全都灵验。本来不知道这种草的名字,于是用“蛇衔草”当草名了。《抱朴子》 说:“蛇衔能把已经断了的手指接得和原先一样。”说的就是这回事。
王充小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与母亲相依为命,因孝顺在乡里被称赞。后来到京城, 在太学求学,扶风人班彪做了他的老师。王充喜欢广泛地阅读书籍却不死记硬背。由 于家里穷,没有书可读,他常在洛阳的书铺上游走,看人家卖的书,看过一次后就能 记住并背诵,时间长了就广泛地通晓了众多流派的著作。
明朝有一位叫陆庐峰的人,在京城等待朝廷任用。他曾经在集市上遇到一块上好的砚 台,价格有争议没有定。到了府邸后,让仆人前往,用二十两银子把砚台买回来。仆人拿 着砚台回来了,陆庐峰觉得它不像原来的砚台而感到惊讶。仆人坚持说就是这个砚台。陆 庐峰说:“先前的砚台有个‘八哥眼’,为什么现在没有了?”仆人回答说:“我嫌弃它 有一点凸,路上正好遇见石工,幸亏有剩余的银两,叫他打磨一下使它平整了。”陆庐峰 十分惋惜。原因是这个砚台好的地方就在八哥眼。
孔子路过泰山旁边,见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用手扶着车的扶手侧耳 听。他让子路前去询问:“听您的哭声,真像是一再遇上忧伤的事。”妇女于是说道: “是的。以前我公公被老虎咬死了,我的丈夫也被咬死了,如今我儿子又死于虎口。” 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回答说:“这里没有苛政。”孔子对子路说: “你要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没人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一天, 他走进马厩,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被陈尧 咨卖给商人了。陈尧咨是陈谏议的儿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说:“你是朝中重臣,家 里人还不能管住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你这是把祸害转嫁给别人啊!”陈谏议 赶紧命人去追商人牵回马,并把买马的钱退给商人。他告诫仆人把那匹马养到老死。 (因此)当时的人们称赞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欧阳修四岁时就失去了父亲,家境贫穷,没有钱供他上学。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 画,用这个方法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 书可读,他就到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还没抄完,就已经能背诵下 来了。以至于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于学习。他从小起所写的诗歌文章,就像大人 写的一样有文采。
赵良,是河北人。漂泊在江湖上,疾恶如仇。一天,路过谢庄,听到哭声,就快步 进入茅草屋里,看见一个女孩蓬头垢面 ,看起来非常悲伤。赵良问她怎么了,才得知她 是被某村两个恶少欺负侮辱,痛不欲生。赵良愤怒地控制不住,径直到了那个村庄,找 到了两个恶少,责问他们:“你们为什么欺凌没有过错的女孩?”一个恶少虎视眈眈地 说:“关你什么事?”赵良瞪大眼睛骂道:"你不是人,是只禽兽。”还没等恶少拔出剑 来,赵良锋利的刀刃已经插进了他的心脏,立刻倒地了。另一个恶少跪地求饶。赵良割 下恶少的耳朵以警戒众人,并警告他不能再为非作歹了!
顾荣在洛阳的时候,一次应邀赴宴,发现上菜的人有想吃烤肉的神情, 就把自 己那一份让给了他。同座的人都笑话顾荣,说:“他是仆人,怎么能给他吃呢?” 顾荣说:“哪有成天端着烤肉而不知道它的味道的人呢?”后来战乱四起,顾荣渡 长江南流,每逢遇到危急,常常有一个人在身边护卫自己。顾荣便问他为什么这样, 原来就是得到烤肉的那个人。
田登担任一个郡的太守,以别人说到他的名字而愤怒,违者必定受到鞭打, 于是整个郡的百姓都把“灯”叫做“火”。正碰上元宵节张挂彩灯,官吏在集 市上张贴告示,说:“本郡依照惯例放火三天。”所以有人说:“只许州官放 火,不许百姓点灯。”就源于此。
欧阳询曾经出行,看见一块古碑,是晋代的著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停下马 观赏石碑,过了很长时间才离开。他骑马走了几百步后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欣 赏,等到感到疲乏了,就铺开皮衣坐下来观赏,于是还在石碑前住宿,三天后才离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