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翻译方法
古诗贾岛推敲翻译赏析

古诗贾岛推敲翻译赏析文言文《贾岛推敲》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时韩退之权京兆尹,车骑方出,岛不觉行至第三节,尚为手势未已。
俄为左右拥止尹前。
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
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
”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贾岛:唐朝诗人岛初赴举京师:贾岛当初到京城去考进士赴举:参加科举考试京师:京城(长安)得句:想出诗句,一般指一句或两句又欲”推“字:又想用”推“字。
炼之未定:用心琢磨,反复锤炼,决定不下来吟哦:吟咏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做出推和敲的姿势来韩愈吏部权京兆:礼部侍郎韩愈代理京兆尹左右拥至尹前:随从人员(拿下贾岛)带到韩愈跟前讶:对……感到惊讶具对:全部详细回答云云:如此炼:锤炼,申引为反复思考俄:不久立马良久:让马站住很久留连:舍不得离开权:代理……职务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队的第三节尚:还,仍然已:停止俄:不久,指时间短神游象外: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神:精神游,离开象,眼前事物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车骑:车马辔:驭马的缰绳,这里指马布衣之交:普通老百姓之间的交往。
布衣:平民,百姓引手:伸手遂:于是就至:到某地【翻译】贾岛初次在京城里参加科举考试。
一天他在驴背上想到了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复思考没有定下来,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不停做着推和敲的动作,围观的人对此感到惊讶。
当时韩愈临时代理京城的地方长官,他正带车马出巡,贾岛不知不觉,直走到(韩愈仪仗队的)第三节,还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势。
于是一下子就被(韩愈)左右的侍从拥到韩愈的面前。
贾岛详细地回答了他在酝酿的诗句/b/19648,用“推”字还是用“敲”字没有确定,精神离开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汉语古籍英译方法汉语古籍的英文翻译是学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汉语古籍英译方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方法之一,它是指将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目标语言,不加任何修改和解释。
这种方法适用于译者对原文语言和文化有深刻了解,目标语言的读者也能够理解原文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直译法缺点是容易产生语义错误和语言不通顺的问题。
直译法只适用于单词或短语的情况,对于整个句子或段落的翻译,应该采用其他方法。
二、词汇替换法词汇替换法是指将原文中的单词或短语替换成目标语言的对应词汇或短语。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句子或段落。
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中国古籍中的一些词汇在英语中没有与之对应的单词,需要通过其他翻译方法来解决。
中国古诗中常用“桃花”、“杏花”等花卉作为诗歌的意象,如果直接翻译成英语,就无法表达出中国诗歌中的意境。
可以使用其他翻译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三、提炼归纳法这种翻译方法是针对整个句子或段落进行的,通过提取和归纳句子或段落的主旨和中心思想,并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这种方法需要对原文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在这种翻译方法中,需要把握原文表达的情感、意境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文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全人类都应该是兄弟,彼此友爱,没有国界的限制。
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将这句话提取出主旨和核心思想,并用目标语言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使读者更好的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四、情景描述法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描述林黛玉和贾宝玉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情感和文化含义。
如果要将这个故事翻译成英语,需要通过情景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原文所表达的文化含义和情感。
汉语古籍英译不仅需要对语言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还需要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以上介绍的翻译方法是翻译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但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目标语言读者的背景和文化差异进行选择。
古诗翻译知识点总结

古诗翻译知识点总结一、翻译原则1.忠实原文翻译应忠实于原文,力求原文的意义和情感在译文中得到最完整的体现。
在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诗的韵律、格律和修辞特色,使译文尽可能接近原作的格调和风采。
2.重视意蕴翻译不仅要注重文字的翻译,更要重视其中的意蕴,因为古诗大多是以寥寥数语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蕴,翻译要力求准确传达原诗的意思和情感。
3.语言表达翻译不仅要忠实于原文,更要考虑到译文的语言表达方式,使诗歌能够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展现出其美感和魅力。
4.文化转换古诗翻译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转换,译者需要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原诗中的文化内涵,以便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意义。
二、翻译技巧1.注重音韵古诗的韵律和格律是其重要特征之一,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音韵特点,如平仄、押韵等,使译文在音乐上和原作相近。
2.选词准确在翻译时要选择准确恰当的词语,使译文与原文在语义和修辞方面尽可能保持一致,要注重选词的美感和韵味。
3.翻译意境古诗以意境为重要特点,翻译时要将原诗的意境与情感尽可能地表现出来,使译文具有相似的意境感染力。
4.转换文化符号古诗中常常包含大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译者需要对文化符号进行恰当的转换和说明,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原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5.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古诗中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译者需要灵活运用修辞手法,以使译文更加生动有趣。
三、常见问题1.意译与直译古诗翻译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意译的地方,译者需要权衡原诗的意思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适当的意译,使译文能够更好地传达原诗的情感和意境。
2.平衡忠实与通顺在翻译古诗时,需要权衡忠实于原诗的原则和译文的通顺性,以达到平衡的最佳效果。
3.文化差异古诗翻译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译者需要了解原诗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转换成目标语言能够理解的表达方式。
四、翻译实践1.多读多练熟悉原诗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是译者的基本功,多读原诗,多练习翻译,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古文翻译包括文言文和古诗词翻译,古文翻译是对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试卷上,加大了文言文的主观题。
所以,“掌握课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理解词句含义”的特别重要。
如何做好文言文的翻译呢?准确、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力求做到文笔优美、生动、富有表现力是文言文翻译的标准。
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总结下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古文翻译的八种方法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一、加。
即加字法。
在单音节词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一) 单音节变双音节。
如:1、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项脊轩志》)译文:前面开辟了四个窗子,障壁围着院子(或“绕着院子砌上围墙”)。
2、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译文:独自一个人欣赏音乐快乐,同别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一种更快乐呢?(二) 同形异义词取古义。
如:(1)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2)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4)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久已疲。
(《赤壁之战》)上述四例中,(!)“妻子”,今义指男子的配偶,即爱人(女方);古义为妻子和儿女。
(2)“绝境”,今义指没有出路的境地;古义为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3)“宣言”,今义是表示政见的公告或声明;古义指公开扬言。
(4)“不过”,今义为转折连词,古义是不超过的意思。
二、减。
对于“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
翻译时,要将“陪衬意”去掉。
如:(1)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指南录后序》)(2)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3) 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孔雀东南飞》)(4) 备盗之出入也。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幽篁(huáng):幽深的竹林。
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深林:指“幽篁”。
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
古代一些超逸之士常用来抒发感情。
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
【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2】《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释】(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
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
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皆言《折杨柳》曲也。
”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3】《逢入京使》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解】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
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
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赏析】本诗写游客邂逅京使,托他捎带口信回家的情境。
诗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信手写去,不事雕琢,亲切不味,真挚感人。
古诗答苏迈书翻译赏析

古诗答苏迈书翻译赏析
文言文《答苏迈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辱书勤恳千万,观所自道从学就仕,而知病之所在。
窃窥公学问之意甚美,顾既在官,则难得师友,又少读书之光阴,然人生竟何时得自在,饱闲散耶?“三人行,必有我师”,此居一州一县求师之法。
读书光阴,亦取诸鞍乘之间耳。
【注释】1答苏迈书:这是北宋著名文学家黄庭坚给苏迈的回信摘录。
苏迈是苏轼的长子。
2辱书勤恳千万:意为你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
3自道:自己所说。
4顾:只是。
5就仕:做官6鞍乘:马上车内【翻译】您在来信中恳切地说了许多求学的感受,看了(您)自己所说的从师学习和做官(的事),就知道(您的)弊病的所在之处了。
(我)体察了您学习询问的用意非常美好,只是自身已经在官府,便难以得到老师和朋友,阅读书籍的时间又少,然而人的一生又什么时候能够自由自在,有充分的闲适散淡呢?“三人同行,肯定会有我的老师”,这是担任州官或县官的拜求老师的方法。
阅读书籍的时间,也是从骑马乘车(出行)的时间中抽取的罢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

九年级上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原文译文及翻译方法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001 岳阳楼记宋·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002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如何学会翻译古代诗歌

如何学会翻译古代诗歌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
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分类教材典例阐释:名词活用作动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孔雀东南飞》)“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意为“贫贱之家”。
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绿”。
春风又使江南岸的树木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能照着我回家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李商隐《晚晴》)“重”,意为“以……为重”。
苍天有意怜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名词用作状语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意为“像灰一样”;“烟”,意为“像烟一样”。
曹操的水军像灰一样飞散,像烟一样消亡。
6.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解释其含义。
(1)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4)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答案(1)“暗”原是形容词,句中活用为使动词,即“使……显得一片昏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要使译文准确无误,忠实原文意思, 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 译出 来。达:就是要通顺畅达,要使译文符合 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 没有语病。 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 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 作风格。
精品课件
(三)坚持四个步骤 审:看清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 如省略、倒装、活用等。
【例题】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翻译】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 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 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精品课件
3补:
文言文中省略句多,翻译时须将 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 语意 明了。
【例题】 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 “雪屋”名之。
【翻译】(茅屋)建成以后,又恰逢天 下起了大雪,(徐孟祥)于是就用“雪 屋”来 给它命名。
古诗词句子翻译题目 作答方法
精品课件
(一) 考纲解读
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能力层级要 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本考 点实质上 是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 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和“理 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等基础能力 的综合考察。因 此,抽象出来的考点为:实词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虚词(《考试大纲》 上的18个 虚词)、特殊句式(省略句、被动 句、倒装句、判断句、固定句式)、特殊用法 (通假字、 偏义复词、词类活用)。
【例题】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 民业,文力争乃止
【翻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賜的田地, 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 让精这品课件 件事停止下来。
2换:
将原文中单音节同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用 现代词汇替代古代词汇。将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表 达方式换成现代汉语句式(判断、被动句式)。
句式的调整,特別是倒装句(主谓 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 构后置 等),翻译时,一定要按照现 代汉语的结构进行调整,使译文符合 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例题】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 故道此?
【翻译】(走这条路线)非常直接又不费力 气,不需要多天就可以到达中京,为什么要 走老路?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4删:
对于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 翻译时应删 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 虚设成分等。
【例题】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 征予为之记。
【翻译】跟徐孟祥结交的官宦都写诗来赞 叹雪屋,并请求我为它作记。
精品课件
5调:
切:以词为单位把句子切开,然后用下面介 绍的几种方法逐一加以解释。
连:再把解释好的词义按照现代的汉语习惯连 缀成一个语义通畅的句子。
誊:翻译完毕,带回原文,仔细检查,誊上卷 子;要注意字迹工整,笔画清晰,不写错别字。
精品课件
五种翻译方法:
留、换、补、删、调
精品课件
1.留:
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 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 人 名、器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保 留原句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结构形式,不 随意变换词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