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论晁错的军事政论散文

论晁错的军事政论散文
键 词] 晁错
政论散文 军事 思想 与不穿 衣服相 同; 弓不 能射得 远 , 则与短兵器相 同 , 弓的质量不好 , 则与 没有 弓相同 ; 箭射 中了但 未能深入 , 则与没有箭 头相 同。这是 军队将领 不检 验兵器质 量而带来 的灾祸 , 这样 的部队不堪 一击 。所 以晁错论 及 到: 武器不 锋利 , 等于把 自己的士兵 送给 了敌 人 。士兵 送给 了敌人 , 就 也就 是把领兵 的指挥 官送 给了敌人 。指挥将 领未认真检查好 兵器的质 量, 就与敌开战 , 就等 于把 自己的君主送 给敌人 。君主不会选 择有才能 的将 领 , 就等于把 国家交 给了敌人 。这 四个 方面是用兵最需 注意之处 , 而武器精 良则是这 四个 的基础和前 提。 二、 建议徙 民实边 , 障军粮储 备 保 晁错在政 论散文 《 言兵事 疏》 中力 主主动 出击匈奴 , 鉴 于当时汉 但 朝的政治 、 经济 、 事等实 际情况 , 军 汉文帝没有 采纳晁错 的建议 。晁错 并 没有灰心 , 接着 上书政论散文《 守边劝农疏 》 复言募 民徙塞下》 建 和《 , 议 文帝徙 民实边 , 从而有效御制 匈奴侵边 。 徙 民实 边政策 在我 国历史 很长 , 在 战国初期楚 国的吴起 就首先 早 使用该 政策 。从吴 起到汉 高祖刘邦 都一直使 用徙 民实 边政策 , 他们都 带有强 制性 , 未曾起得显 著成效 。晁错提 出 了不 同于以前 的徙 民实 也 边政策 , 从而有利地保 障了军粮 储备。 晁错 分析 了秦 王朝南 北之戍与 王朝土崩 瓦解 的关 系 , 言及 当时生 产力水平不 高的情况下 , 单纯 的派兵戍守在边境是错误 的 , 必须放弃使 用大 量的 戍卒 屯边 的政 策 。晁错 接着指 出必 须放弃 单纯 的戍 边 的原 因, 奴是一个 游牧 民族 , 匈 他们 的衣 食不依 靠土地 , 正因此他 们容易扰 乱边境 。时来时去 , 去毫无 定时 , 就是“ 国之所以离南亩 ” 来 这 中 。这 样 不仅 破坏 了边境 人 民的生产和 生活 , 至还威胁到 边 民的生命 。 胡人 甚 “ 数处转 牧行 猎于塞下 , 当燕 代 , 或 或当上郡 、 北地 、 陇西 , 以候备 塞之卒 , 卒少则 人。陛下不救 , 则边 民绝望而有降敌之心 ; 之 , 救 少发则 不足 , 多 发, 远县才至 , 则胡 又已去 。聚 而不罢 , 为费甚大 ; 罢之 , 胡复入 。如 则 此连 年 , 中国贫苦 而 民不安 矣。 尽管 已派遣 了将吏戍守 边境 , 则 ” 可 还是 出现匈奴扰乱边疆 , 坏生产生活 , 破 威胁 生命。从远方调来 的戍守 边疆 的士兵 , 一年一换 , 他们不 了解匈 奴的特点 , 这样 的派兵戍边 之法 是错误 的 , 守不住边疆的 。 是 为了“ 屯戍之 事益省 , 使 输将 之费益寡 ” 改 变“ , 中国贫苦 而 民 不安” 的现状 以及增 强边疆防患能力 , 晁错提出了一 系列有 利的徙 民实 边策略 。晁 错建议 “ 选常居 者 , 家室 田作 , 以备 之” “ 且 , 为之高城 深堑 , 具蔺石 , 布渠答 , 复为一城其 内 , 间百 五十步 ” 在“ 害之处 , 城 , 要 通川之 道, 调立城邑 , 毋下 千家 ” 还要 为长期戍守在边疆 的人 民修建房屋 , , 置备农具 。只有 为徙 民戍边 的人 民做好物质 和安全 的准备 , 可 以招 方 募人 民到边疆去戍边抗匈。晁错建议“ 招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 ; 足 , 不 募 以丁奴婢 赎罪及输 奴婢欲 以拜 爵者 ; 足 , 不 乃募 民之 欲往者 ” 32 。I26 ]8 p 汉文帝采 纳 了晁错 募 民实边 的建议 , 这一建 议不仅充 实 了边 塞地 区的 人 口, 而且还提高 了边 民抗 匈能力 。 为 了使 塞下 之 民久居其处 , 避免秦时“ 并 发之不顺 , 行者深怨 , 有背 畔之心 ”1“ [2 的情 况发生 , 3 p 充分 发挥边 民抵御 匈奴 。晁错 主张 : 其一 , 为 徙 民实边 的人们 选择适 宜居住 , 泉水可饮用 , 土地 可耕 种 , 草木茂 盛的 地方 生活 。徙远 方 以实 广虚也 , “ 相其阴 阳之 和 , 其水泉之 昧 , 尝 审其 土 地之宜 , 观其草木之饶 。其 二 , ” 在政治上 、 经济上 、 生活上给予边 民优惠 待遇 。政治上 : 皆赐 高爵 , “ 复其 家” 经 济上 :予冬 夏衣 , 食 , 自给 ; “ 廪 能 而止 ” 生活上 :为筑室 , : “ 家有一堂二 内, 门户 之闭 , 置器物” “ 夫若妻 ,亡 者 , 官买予之 ” “ 县 ,为置医巫 , 以救疾病 , 以修 祭祀” p 8 . 2 其三 , . 2 8 寓兵于 民 , 加兵力抗 击匈 奴。 使 五家为伍 , 有长 ; 增 “ 伍 十长一里 , 里有假士 ; 四 里 一连 , 连有假五百 ; 十连一 邑 , 邑有假 侯 : 皆择 其邑之 贤材有护 , 习地 形 知民心者 。居则 习民于射法 , 一 出则教 民于应 敌 。故卒伍成 于内 , 则军 正 定于外。服习 以成 , 勿令迁徙 , 幼则 同游 , 长则共事 。夜 战声相知 , 则 足以相救 ; 昼战 目相见 , 则足以相识 ; 欢爱 之心 , 以相死 。如此而劝 以 足 厚赏, 威以重罚 , 则前死不还踵 矣。 ” 孙子 日:军 无辎重则亡 , “ 无粮食则亡 , 无委积则亡 ” 为 了有利 。 的抗击匈奴 , 解决粮 马等军需物质 , 提出“ 晁错 以粟为赏 罚” 实行 “ , 贵粟 之 道” 通过 “ , 入粟拜 爵” “ 、入粟 除罪 ” 养马复卒等多种途 径来增加粮食 、 和战马 。晁错还 建议 :使 天下( ) “ 人 入粟于 边 , 以受 爵免 罪 , 过三岁 , 不 塞下 之粟 必多 矣” 3 晁错 的 屯 田边 塞 的建议 , 军粮 能够 就地解 。1” ] p 使 决 。由于匈奴来 去不定 , 汉朝对抗 匈奴花 费甚大 , 让人 民贫 苦不安 , 且 实施 晁错 的徙 民实边 、 田边 塞 , 使 屯戍之事 益省 , 屯 “ 输将 之费益 寡 ” 。 从而 可以减轻 内地粮 食不 足 的压 力 , 无需 长途 也 ( 下转第 2 6页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秦汉文学章节练习及答案解析

第二编秦汉文学1.【主观题】简述晁错散文《论贵粟疏》的主要写作特点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擅长分析,以事实为根据,准确地剖析时弊,通过对道理、人情的细致分析提炼结论.(2)排比铺叙,驰骋纵横,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2.【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作的艺术特色。

文字解析:(1)抒情述志,情感浓郁;(2)质朴平时;(3)作品的形制,基本与先秦楚辞相同。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3.【单选题】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C)A《论积贮疏》B《陈时政疏》C《论贵粟疏》D《谏营昌陵疏》文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晁错的代表作.载于《汉书》本传的《上书言兵事》、《守边劝农》,和于《汉书食货志上》的《论贵粟疏》,是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

考核考点:第二编奏汉文学->第一章奏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4.【主观题】简述贾谊骚体赋中《吊屈原赋》抒情述志的表现特点.文字解析(1)借凭吊屈原而发抒自己政途受挫,怀才不遇的幽愤;(2)抒写幽愤而后的豁达;(3)直抒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5.【主观题】简述晁错政论文的主要特色文字解析(1)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对策;(2)有纵横家之文气,排比铺叙。

考核考点: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6.【主观题】简述刘向《新序》、《说苑》的文学价值.文字解析(1)在刘向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两书都是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撰而成,寓涵劝诫教训之意,其中很多篇章类于后来的志人小说。

(2)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主要是继承了《左传》的写人笔法。

秦汉政论散文和汉代杂文

秦汉政论散文和汉代杂文

王符的《潜夫论》:
成书于东汉中期,也是一部愤世嫉俗之作,对 当时社会上各种丑恶现象及不合理的制度多有指斥, 切中时弊。 在议论政治得失时,往往采用正反对照和排比 的笔法,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仲长统的《昌言》。 王充、王符和仲长统,并称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书信散文
• 总的特点:书信体,抒情与议理结合。 • 发展流变:春秋时期,我国古人就开始用 书信的形式来表情达义。但此时所遗之书, 多为军国大事,只论事说理,个人感情不 多;战国时期,一些书信在叙事、议理中 已经含有较多的抒情成分 ;汉代,它们或 偏重抒情,其中有一些议理的成分,或偏 重议理,其中有一些抒情的成分。将抒情 与议理完满结合。
游记散文
• 马第伯,是东汉光武帝时人,他所写的 《封禅仪记》是现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游 记。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三十二年 (公元56年)封禅泰山,马第伯为先行官, 他在《封禅仪记》中详细记叙了封禅时的 种种准备工作。
logo
本次课题结束,谢谢
晁文立论精辟,说理透彻,逻辑严密,风格质 朴,但文采气势上稍逊于贾文。
《淮南子》
《盐铁论》
桓宽
王充
《论衡》
《潜夫论》
王符
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
西汉初政论散文取得很高成就,特点:
• (1)适合当时政治需要,目的在于巩固当 时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围绕“秦所以亡, 汉所以兴”的中心话题; • (2)社会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 作者有着强烈的时代感,文章感情充沛。 • (3)受战国学术风气的影响,重视修 饰渲染,有纵横家遗风。 • 总之,西汉政论散文继承先秦散文优 良传统,研究现实政治问题,文风纵横驰 骋,意气风发,颇有战国纵横家气息。
《论积贮疏》
• 论述主旨:发展农业,储存粮食,对治国安民具有 重大意义。 • 论述角度: 1、从对现实的分析,证明“积贮”的紧迫性。 2、从对现实规律的阐述,证明不“积贮”的危害性 。 3、从对具体措施的设想,证明“积贮”的可行性。 艺术特色:注重铺陈说理,行文流畅而有气势。

09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9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904-全国-中国古代文学史(一)总分:60.0一、单选题(共27题,27分)1分1. 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

A.鲁诗B.齐诗C.韩诗D.毛诗主知识点:2.0、《诗经》答案:D解析:汉代首先传授《诗经》的,有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分别称为鲁诗、齐诗、韩诗,毛诗。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1分2. 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主知识点:5.3.1、一、引经据典、以灾异论政:西汉中后期政论散文的主流新趋向答案:C解析:成帝初年始,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策叙录》。

它简要介绍了该书的编校、名称等情况之后,重点描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风云变化以及纵横家应运而生等历史情状。

1分3. 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A.屈原B.扬雄C.董仲舒D.蔡邕主知识点:7.2.2.3、艺术表现上有了新的变化答案:B解析:扬雄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诗人之赋丽以则”,他的大赋在构思、取材上确实是讲究规范的。

1分4. 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A.曹冲B.曹植C.曹操D.曹丕主知识点:9.1、第一节首开风气的曹操答案:C解析: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1分5. 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A.《咏史》诗B.《咏怀》诗C.游仙诗D.宫体诗主知识点:10.2.1、一、阮籍答案:B解析: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82首五言《咏怀》诗。

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又各具特点。

《咏怀》诗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

1分6. 《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主知识点:5.2、第二节贾谊、晁错与西汉初期散文答案:B解析:《过秦论》深刻分析秦亡原因,归结为“仁义不施”。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一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一及答案

做试题,没答案?上自考365,网校名师为你详细解答!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诗言志,歌永言”之语出自()A.《毛诗大序》B.《尚书·尧典》C.《吕氏春秋·古乐》D.《吴越春秋》2.汉代传授《诗经》的曾有四家,而后来独行于世的只有()A.鲁诗B.齐诗C.韩诗D.毛诗3.以“微言大义,暗寓褒贬”著称的史学著作是()A.《尚书》B.《逸周书》C.《春秋》D.《左氏春秋》4.产生于战国中期的诸子散文是()A.《老子》B.《荀子》C.《孟子》D.《韩非子》5.在诸子散文中,具有逻辑严密、质朴无华特点的是()A.《庄子》B.《墨子》C.《论语》D.《荀子》6.下列作品不是《九歌》中的是()..A.《思美人》B.《云中君》C.《湘君》D.《大司命》7.最早录载“至武帝定郊祀之礼,乃立乐府”的著作是()A.《后汉书》B.《乐府诗集》C.《文选》D.《汉书》8.下列作品属汉乐府民歌的是()A.《涉江采芙蓉》B.《上山采蘼芜》C.《陇头流水歌》D.《子夜四时歌》9.下列作品中,属于《古诗十九首》的是()A.《枯木期填海》B.《驱车上东门》C.《北方有佳人》D.《艳歌何尝行》10.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正式形成的典范作品是()A.枚乘《七发》B.王褒《洞箫赋》C.司马相如《子虚赋》D.贾谊《吊屈原赋》11.《李广苏建传》中对李陵、苏武描写最具特点的是()A.精细刻画B.照录史实C.简括生动D.点睛传神12.《过秦论》分析秦亡原因,归纳为()A.“恣行暴虐”B.“仁义不施”C.“举措太众”D.“刑罚太极”13.刘向受命校理群书,为一些典籍写了叙录,其中最著名的是()A.《管子叙录》B.《列子叙录》C.《战国策叙录》D.《说苑叙录》14.提出著名观点“辞人之赋丽以淫”的是()A.屈原B.扬雄C.董仲舒D.蔡邕15.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A.曹冲B.曹植C.曹操D.曹丕16.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五言()A.《咏史》诗B.《咏怀》诗C.游仙诗D.宫体诗17.太康诗歌在形式方面的特点是()A.豪放飘逸B.沉郁顿挫C.平淡自然D.缛旨星稠18.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A.左思B.刘琨C.潘岳D.张华19.永明体又称()A.近体诗B.古体诗C.新体诗D.骚体诗20.建安诗人曹植的著名赋作是()A.《洛神赋》B.《寡妇赋》C.《孔雀赋》D.《白鹤赋》21.太康诗人左思的著名赋作是()A.《三都赋》B.《二京赋》C.《两都赋》D.《西京赋》22.南朝骈文的优秀作品之一是()A.《与陈伯之书》B.《报孙会宗书》C.《与山巨源绝交书》D.《答李翊书》23.《博物志》属于()A.历史演义B.志人小说C.志怪小说D.公案小说24.陆机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是()A.《文赋》B.《诗品》C.《典论·论文》D.《文心雕龙》25.上官体的风格特征是()A.词义贞刚B.理胜其词C.清新自然D.绮错婉媚26.杜审言所属的作家群体是()A.吴中四士B.初唐四杰C.文章四友D.大历十才子27.杜甫的名作《登高》被后人评为()A.唐代七律的样板B.七律纯熟的标志C.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D.古今七言律第一28.顾况诗歌创作的特色是()A.具有低沉悲怆的情调B.带有明显的盛唐余韵C.注重捕捉瞬间感受中的诗意D.诗风通俗明快,真率自然29.白居易的著名诗作《长恨歌》、《琵琶行》属于()A.讽谕诗B.闲适诗C.感伤诗D.杂律诗30.下列诗歌属于许浑咏史诗的是()A.《石头城》、《咸阳城东楼》B.《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C.《赤壁》、《过华清宫绝句》D.《金陵怀古》、《咸阳城东楼》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略论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略论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特 色。
【 关键词 】 晁错 ; 论散 文 ; 政 艺术特 色 【 中图分类号 1 0. 【 17 2 6 文献标 识码 】 【 A 文章编号 】63 18 (090— 090 17—8320 )103— 2
鲁迅先生 在《 文学史纲要》 汉 中专章论及贾 谊 与晁错 , 谈到他们政论散文 的异 同 , 准确道 出了贾 谊 与晁 错文 风 的异 同 : 晁错性行 , 其初盖颇 同, 一从伏生受《 尚书》 一 , 从 张苍 受《 氏》 左 。错 请 削诸侯 , 更 定 法 令 ; 亦 且 谊 欲 改正朔 , 易服 色 ; 同被 功 臣贵 幸 所谮 毁 。 为 文 又
皆疏 直激 切 , 所 欲 言 ; 尽 司马 迁 亦云 : 贾法 , 将无 法 立 足 。此 见解 现 实 性 极 强 , 解 独 特 。 因 而 晁 错 得 到 汉 文 帝 的赏 识 , 见
“ 上善 之 , 于是拜 错为太子家令 , 以其辩得幸太子 ,
文 的 艺 术 特 色 给 予 很 高 的评 价 。本 文试 图 从 立 论
中指 出西 汉存在 的时弊 , 民未尽 归农 ” “ “ , 蓄积未 及” 人手 , 逐层 辨析 社 会 对农 民 的不 利 , 者 提 出重 作 农贵粟解 决时弊 的办法 。汉 文帝采 纳重农贵粟的 办 法 , 一 定 程 度 上 缓 和 了 当时 的社 会矛 盾 , 民 在 农 的生活有所改善 。接着又上 了《 奏勿收 田租》 由于 , 采 纳 人 粟 拜 爵等 办 法 , 家 粮 食 稍 微 有 一 点 儿 宽 国 余 。晁 错 根 据 边 塞 的 粮 食 可 以开 支 五 年 或一 年 以
… …
晁错关 于军事 的三篇政论散文是《 言兵事疏》 、 《 守边劝农疏 》 《 、复言募 民徙塞下》 这三篇政论散 ,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

自考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2016年4月真题及答案

2016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课程代码00538)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 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

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 第一部分为选择题。

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 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标准答案至公众号回复关键词“真题”自取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是A.尧 B.舜 C.禹 D.汤2.“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指《诗经》表现手法中的A.风 B.赋 C.比 D.兴3.《尚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A.编年史 B.国别史C.历史文集 D.占卜文献4.《春秋》的叙事特点是A.佶屈聱牙 B.微言大义C.铺排纵恣 D.明切犀利5.《庄子》的文风特点是A.冷峻峭拔 B.空灵飘乎C.质木无文 D.义正辞严6.以下带“兮”字的不同句式中,出于宋玉《九辩》的是A.归来兮!不可以托些 B.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C.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7.《吕氏春秋》在文学上的最大成就是A.记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B.创作了丰富的寓言故事C.文风质朴富于论辩色彩 D.深得先秦纵横家之风神8.在汉代被称作“为群儒首”的人是A.刘向 B.董仲舒C.东方朔 D.蔡邕9.东汉后期王符“志意蕴愤”的著作是A.《昌言》 B.《潜夫论》C.《论衡》 D.《盐铁论》10.《史记》“五体”中,作为全书纲领的是A.本纪 B.列传C.书 D.表11.贾谊《吊屈原赋》最显著的艺术特点是A.铺排摹绘 B.直抒胸臆C.借景抒情 D.咏物托志12.文人五言诗《同声歌》的作者是A.辛延年 B.秦嘉C.李延年 D.张衡13.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A.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B.迴车驾言迈,悠悠涉长道C.人生无几时,颠沛在其间 D.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14.汉乐府民歌《东门行》在句式上采用的是A.七言为主 B.五言为主C.四言为主 D.杂言为主15.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个文人诗歌创作高潮出现在A.建安时期 B.正始时期C.太康年间 D.永明年间16.下列诗句出自阮籍《咏怀》的是A.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B.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C.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 D.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17.现今存诗最多的西晋诗人是A.陆机 B.左思C.刘琨 D.潘岳18.谢灵运、鲍照属于A.正始诗人 B.建安七子C.元嘉诗人 D.北地三才19.吴歌《华山畿》主要抒写的是A.慕容垂及姚泓时战阵之事 B.对爱情的坚贞不渝C.辽阔广袤的草原风光 D.游牧生活和尚武精神20.千古传唱的《敕勒川》属于A.北朝民歌 B.南朝民歌C.宫体诗 D.歌行体21.下列各句,出自王粲《登楼赋》的是A.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B.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C.傲自足于一呕,寻风波以穷年D.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22.“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出自于A.《孔雀赋》 B.《洛神赋》C.《思旧赋》 D.《文赋》23.下列关于《水经注》的说法正确的是A.作者是南朝的郦道元B.有些篇章是优秀的山水散文C.其中有大量关于佛寺及市井、民俗的记载D.多方面反映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24.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A.《拾遗记》 B.《博物志》C.《幽明录》 D.《搜神记》25.薛道衡的诗《昔昔盐》的艺术特点是A.笔力苍劲 B.词气宏拔C.朴实爽俊 D.辞清句丽26.刘长卿写得最好的诗为A.五言诗 B.七言诗C.乐府诗 D.歌行体诗27.白居易的《秦中吟》十首属于A.讽谕诗 B.闲适诗C.伤感诗 D.杂体诗28.王建的诗歌创作中,成就最高的是A.乐府诗 B.格律诗C.山水诗 D.田园诗29.贾岛诗歌创作的特点是A.以咏史诗著称 B.以苦吟著称C.诗意朦胧 D.诗风清丽30.晚唐小品文的创作特征是A.宗经尚简 B.文以明道C.批判性强 D.娱乐性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 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一、两汉散文之政论散文

一、两汉散文之政论散文

2、东汉政论散文
②仲长统
仲长统之文或针对图谶迷 信、或针对社会风尚、或 针对外戚宦官,批判锋芒 几乎遍及社会现实的各个 方面,表现出士人与政权 的疏离、国家意识的淡薄 和个人意识的强化。风格 上,言辞锋利,骈俪色彩 很浓,具有工丽整齐的特 色。
2、东汉政论散文
东汉时期的政论散文创作继承了西汉散文的 传统,又独具特色,直接开启了魏晋南北朝 文学。 东汉政论文以王符的《潜夫论》、仲长统的 《昌言》、崔瑗的《政论》等著作为代表。
2、东汉政论散文
这些作品: 在内容上,以理性精神,对社会黑暗现象和 官方统治思想的尖锐批判,形成了批判性政 论散文。 在风格上,作者继承了西汉散文一直发展着 的骈偶化传统,文章更为整齐工丽。
1、两汉散文之西汉政论散文
(3)晁错
在夹叙夹议过程中,作者还有意插入抒情之笔。如写 农夫之苦时,作者以同情的语调写出:“有卖田宅, 鬻子孙以偿责者矣”;写奸商害农时作者又道:“此 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这里不仅 夹叙夹议,而且抒发了自己的爱憎感情,具有一定的 感染力量。 作者还多用对比手法。如古今对比,五谷与金玉对比, 农民与商人对比,车骑法与入粟拜爵的主张对比,等 等。通过对比来论证问题,能够找出差异,突出利弊 和优劣,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3)晁错
②《论贵粟疏》赏析 西汉建国初期,汉高祖刘邦由于采取了罢兵归家、 抑制商人、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朝末年 因连年战争而遭到严重破坏的农业生产逐渐得以 恢复。文帝即位后继续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重视农桑,促进了农业的繁荣和商业的发展。但 由此也产生了因商业发展而导致谷贱伤农,大地 主、大商人对农民兼并侵夺加剧,大批农民流离 失所,阶级矛盾日趋激化的社会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虹, 周
珍, 黄桂香
(西昌学院, 四川 西昌 615013)
要】 晁错政论散文被称为 “西汉鸿文” , 这充分说明在艺术特色上有很高的价值。而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是通 过其思想内容表现出来的, 本文试图从立论上谈其深识幽显见解透辟艺术特色, 从表达方式上谈其陈情委婉态度恭谦的艺术
鲁迅先生在 《汉文学史纲要》 中专章论及贾谊 与晁错, 谈到他们政论散文的异同, 准确道出了贾 谊与晁错文风的异同: 晁错性行, 其初盖颇同, 一从伏生受 《尚书》 , 一 从张苍受 《左氏》 。错请削诸侯, 且更定法令; 谊亦 欲改正朔, 易服色; 又同被功臣贵幸所谮毁。为文 皆疏直激切, 尽所欲言; 司马迁亦云: “ 贾生晁错明 申商。 ” 惟谊尤有文采, 而沉实则稍逊, 如其 《治安 策》 , 《过秦论》 , 与晁错之 《贤良对策》 , 《言兵事疏》 , 《守边劝农疏》 , 皆为西汉鸿文, 沾溉后人, 其泽甚 远; 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 则可见贾生之言, 乃 颇疏阔, 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1]p38 鲁迅先生认为晁错的政论散文的风格疏直激 切, 沉实深识, 其政论散文被称赞为 “西汉鸿文” , 能 “ 沾溉后人” , “其泽甚远” 。鲁迅先生对晁错政论散 文的艺术特色给予很高的评价。本文试图从立论 和表达方式来分析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下转 52 页)
· 52 ·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2]钱钟书.管锥编(卷四)[M].中华书局,1999:1436. [3]张玉兴.清代东北流人诗选注[M].辽沈书社,1988:118. [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二十一)[M].上海三联书店,1988:175. [5]程郁缀编著.徐灿词新释辑评[M].中国书店,2003:36.
A Study of Xu Can's Lovesick Ci Poems
YANG Ze-qin
(Lanzhou Industry College, Lanzhou, Gansu 730050)
Abstract: XU Can, well known as a woman Ci poet betwee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y, was spoken highly of by people living in the Qing dynasty and looked up to as LI Qing-zhao. Based on the related study, this paper focuses on studying her works to understand the profound meaning of her works and her typical artistic style. Her works were full of sadness and lovesickness, which showed that the art characteristic of her works was sentimental. Key words: XU Can; Lovesick Ci Poem; Sentiment
收稿日期: 2008-11-04 作者简介: 周 虹 (1978- ) , 女, 四川冕宁人, 硕士, 助教, 主要从事文献与参考咨询研究。
· 40 ·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第 21 卷
[3]p2242 奴” , “ 必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 要实在可行得 多, 正如鲁迅所说 “不能与晁错之深识为伦比矣” 。 在 《贤良对策》 中, 晁错用引古喻今的方法回答 了汉文帝的提问, “ 明于国家大体” , “ 通于人事终 始” , “ 直言极谏” , “ 吏之不平, 政之不宣, 民之不 宁” 。强调皇帝要亲理政事, 要 “本于人情” , 要敢于 任用贤者, 要坚决抵抗匈奴的侵扰。字里行间流露 出对江山社稷的担忧与关心, 因而提出切实可行的 办法, 希望最高统治者能够采纳。 西汉初期除了匈奴外患以外, 还有诸侯王之内 忧。汉朝建立后, 实行西周的分封制, 大封同姓宗 族为王, 到汉文帝时, 他们的羽翼渐丰满, 野心日益 暴露。晁错作为有为的政治家早就看到这一现象, 针对这一社会现实, 向汉景帝上书 《说景帝削藩 书》 。文章尖锐地指出: “ 今削之亦反, 不削亦反。 削之, 其反亟, 祸小; 不削之, 其反迟, 祸大。 ” 晁错指 出, 诸侯王谋反是迟早之事, 建议尽早拔除毒瘤。 由此可以看出, 晁错的政论散文是从现实社会 出发, 言论深切时弊, 不尚空论。所论问题一针见 血, 见解透辟。正如刘勰在 《文心雕龙 · 奏启》 中指 出: “若夫贾谊之务农, 晁错之兵事, 匡衡之定郊, 王 吉之观礼, 温舒之缓狱, 谷水之谏仙, 理既切至, 辞 [4]p252 亦通畅, 可谓识大体矣。 ” 刘熙载则称 “晁家令、 赵营平皆深于筹策之文……晁取切于时, 不必其高 [5]p11 也” 。
注释及参考文献: [1]鲁迅.汉文学史纲要[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3. [2]刘知几.史通通释[M].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3]班固.汉书[M].中华书局, 1983.
都是非常难的, 因此在谏说时一定要讲究方法, 谏 说时要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 仔细观察, 我们会发现晁错的每篇政论散文都 具有这样的特点。 “ 人主所以尊显功名扬于万世之 [3]p2277 后者, 以知术数也。 ” 皇太子不知术数, 而要具备 此能力, 必须知 “治其众” “ ,听言受事” “ ,安利万民” , [3]p2277 “忠孝事上” , “此四者, 臣窃为皇太子急之” 。 皇 太子应该懂得治理国家的方法。在文章的第二部 分, 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表现得更加突出。首先以 “臣之愚, 诚以为不然” 开始, 接着连用了三个 “窃” , 以 “唯陛下裁察” 收尾。 “愚” 是自谦词; “窃” , 是谦指 自己的意见; “ 唯陛下裁察” , 是说这些意见仅供陛 下考虑决定, 主动权在皇帝身上, 充分尊重皇帝。 在 《言兵事疏》 中, 晁错以 “臣闻” 、 “ 窃闻” 、 “ 臣又 闻” 、 “ 臣又闻” 的形式写出汉朝自建立以来不能战 胜匈奴的原因, 分析了战略形势, 指出要以己之长 攻敌之短。在文章的结尾处写到: “臣错愚陋, 昧死 上狂言, 唯陛下财择。 ” 晁错借用古语 “狂夫之言, 而 明主择焉” , 把自己比喻为狂妄者, 见识浅陋, 希望 陛下对他所提意见加以考虑抉择。 《守边劝农疏》 以 “臣闻秦时北攻胡貊, 筑塞河上, 南攻杨粤, 置戍卒 [3]p2283 焉” , 单纯地戍卒是不行的, 必须采取募民屯恳 守边, 才能有效抵御匈奴。 《复言募民徙塞下》 也是 采取 “臣闻” 、 “臣又闻” 、 “臣窃” 、 “愚臣无识, 唯陛下 财察” 的形式, 态度非常恭谦。 《贤良对策》 中也多处 运用了 “臣窃闻” 、 “ 愚臣窃” 、 “ 臣闻” 来引领陈述自 己对国家社稷的见解, 而结尾极其恭谦, “昧死上狂 惑草茅之愚, 臣言唯陛下财择” 。 《奏勿收田租》 中虽 只用了一个 “窃” 字, 但整篇文章读起来, 让人感受 到晁错十分关心国家社稷, 言辞之中透露出情系人 民的态度, 表达上充满感情, 态度恭谦。晁错首先 赞扬皇帝采用入粟塞下所带来的好处, 接着恭谦地 发表自己的见解, 认为边防军队的粮食用不着从全 国调运, 而采用边食以自用, 建议 “勿收农民租” , 这 样就会 “民不困乏, 天下安宁” 、 “民大富乐” 。 《论贵粟疏》 和 《说景帝削藩书》 这两篇文章中虽 无明显的表示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之辞, 但从全文来 看, 无不透露出这一信息。晁错委婉地道出了统治 者应该重视农业和削除藩王的权力, 这是他心中所 忧的, 不是为自己, 而是为国家, 为江山社稷着想。
二 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
陈情委婉, 态度恭谦 , 这是从陈述风格来讲 的。奏议体散文所陈奏的对象是掌握着生杀大权 的至高无上的皇帝, 稍有不慎, 便会给自己带来杀 身之祸。奏议者本人要把所奏之事把握准确, 既要 明了法律国政, 博通古今, 使说理合于典范, 文辞合 于法度, 提出对国事有益的意见, 还要了解陈奏的 对象, 即皇帝的处境、 情绪、 性格、 爱憎, 选择合适的 角度, 合适的话题陈情议事, 行文要作精心安排, 既 不能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 也不能突兀冲撞。既得 立论切要, 又要生动感人。这就必须陈情委婉, 态 度恭谦。洪迈在 《谏说之难》 一则中指出: “ 韩非作 《说难》 , 而死于说难。盖谏说之难, 自古以然。至 于知其所欲说, 迎而拒之, 然卒至于言听而计行者, [6]p165 又为难而可喜者也。 ” 自古以来臣下对君主进谏
第 21 卷第 1 期 第 1 期年 3 月 2009
西昌学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21, NO.1 Mar., 2009
略论晁错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摘 特色。 【关键词】 晁错; 政论散文; 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I20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883 (2009) 01-0039-02
果不懂治理国家的方法, 将无法立足。此见解现实 性极强, 见解独特。因而晁错得到汉文帝的赏识, “上善之, 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 [3]p2278 太子家号 ‘智囊’ ” 。 《论贵粟疏》 这篇政论散文切中实弊, 对农业生 产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汉初战乱破坏了生产, 粮 食奇缺, 问题十分严峻。汉文帝时, 为了防御匈奴 人, 在边塞大量陈兵。不仅需要大量的粮食, 而且 运粮的费用也成为一个严重的负担。晁错在该文 中指出西汉存在的时弊, “ 民未尽归农” , “ 蓄积未 及” 入手, 逐层辨析社会对农民的不利, 作者提出重 农贵粟解决时弊的办法。汉文帝采纳重农贵粟的 办法,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农民 的生活有所改善。接着又上了 《奏勿收田租》 , 由于 采纳入粟拜爵等办法, 国家粮食稍微有一点儿宽 余。晁错根据边塞的粮食可以开支五年或一年以 上的实际情况, 建议不要收取农民的租税, 这样可 以让人民生活得更好。汉文帝在十二年减了一半 租税, 十三年全免租税。 晁错关于军事的三篇政论散文是 《言兵事疏》 、 《守边劝农疏》 、 《复言募民徙塞下》 , 这三篇政论散 文堪称 “深识” 之作。 《言兵事疏》 分析 “匈奴之长技 三, 中国之长技五” , 提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守边 劝农疏》 提出于 “要害之处” , “ 设立城邑” , 厚其利 禄, 使民父子相保。功效自与戍卒不同。这并不是 因为守边之民比屯戍之卒有更高的觉悟, 其所以能 够 “邑里相救助, 赴胡不避死” 者, “ 非以德上也, 欲 全亲戚而利其财也” 。[3]p2286 这些话立论犀利, 洞悉人 性。在 《复言募民徙塞下》 中, 晁错认为要切实做好 移民的生活、 生产等方面的安置工作, 使 “民乐其处 而有长居之心” , 并把这些移民组织起来, 寓兵于 民, 建设巩固边防。晁错的见解非常透辟, 措施亦 切实可行, 比贾谊的 “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