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十六章 肝硬化、肝癌与肝性脑病
肝硬化和肝癌ppt课件

① 假小叶形成 肝纤维化
→
肝细胞 索紊乱
压迫小叶下静脉(窦后) 中央静脉→
肝窦受压(窦性)
→ 门脉回流受阻
.
25
门脉高压症
窦性阻塞 窦后压迫
肝小叶
.
26
窦前性阻塞 肝动脉 ↓
小叶间动脉(营养血管,压力高) ↓ 异常吻合支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机能血管,压力低) ↓
门脉压↑
.
27
门门脉脉高高压压症症
早中期:体积正常或略增大 质地 稍硬
晚期:体积↓,重量↓,硬度↑
表面:小结节状或颗粒状 切 面 : 圆 或 类 圆 结 节 <1.0cm , 大 小
较一致;周围由灰白色条索状纤
维组织包绕
.
9
正常肝与硬化肝
.
10
.
11
.
12
.
13
2.镜下观
•
(1) 假小叶(Pseudolobule):
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广泛增生纤维组织
.
88
病例讨论
男性患者,72岁。主因“反复高热、寒战 ,怀疑伤寒”入院。治疗无效转北京治疗。
患者三个月来反复高热、咳喘,经消炎对 症治疗好转。两周前无诱因出现高热、精神差 、乏力,住院治疗。曾考虑伤寒、肺部感染, 但治疗效果不理想。辅助检查:B 超发现肝内 包块,怀疑肝血管瘤,转北京住院治疗。
既往史:患者 55年在北京友谊医院诊为急 性肝炎,后诊断为肝功能不全,预测生存5年 。40多年来以身体不佳. ,经常休息、治疗。89
.
46
.
47
(三)结局
早期:病变相对静止或减轻. 晚期:预后差,可合并
出血 感染 肝性脑病 肝癌
第十六章原发性肝癌PPT课件

病
(三)转移途径
理
1.肝内转移:肝内血行转移最早也最常。
2.肝外转移
血行转移:肝外血行转移以肺转移常见。
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
种植转移:种植于腹膜、膈、盆腔。
临床表现
早期缺乏典型症状, 有症状而就诊者多属中晚期。
临床表现
一、肝区疼痛:多呈持续性胀痛、钝痛。 癌结节破裂:突发剧烈腹痛,腹膜炎体征,
治
二、局部治疗
疗
1.经皮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PEI):适用于肿 瘤<3cm者,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2.射频消融术(RF):也可达到治疗性切除目的。
3.肝动脉栓塞化疗(TAE):
为中晚期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
靶向性好、创伤小、可重复、患者容易接受。
治
疗
TAE
治
三、肝移植。
疗
四、抗病毒治疗:HBV感染者在手术、局部治疗 或肝移植后均需坚持口服抗病毒治疗。
③有助于检出亚临床期复发与转移。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2.AFP诊断肝细胞癌的标准:
① AFP>400ug/L持续4周;
② AFP在200ug/L以上持续8周;
③ AFP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且不降。
3.其它阳性:生殖腺胚胎瘤、妊娠、肝炎、肝硬 化、少数转移性肿瘤。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内科学消化系统疾病
primary carsinoma of the liver
原发性肝癌
遵医附院消化科
目标要求
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 及鉴别诊断。
肝硬化与肝性脑病ppt课件

• 临床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 晚期常出现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自发性腹 膜炎、肝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 定义 • 病因 • 发病机理 • 病理
• 临床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并发症
• 实验室及其它辅助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正常肝脏
肉眼观 镜下观
肉眼观
• 后期肝硬化肝脏 体积缩小 • 质地变硬 • 表面呈颗粒状 • 边缘变薄 • 切面见结节弥漫 分布,结节周围 被灰白色纤维隔 包绕
• 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消瘦、精神不振、维生素代谢障碍 消化道症状: • 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 肠道菌群失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 吐 肝细胞进行性坏死:中重度黄疸 出血倾向与贫血: 肝功能减退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脾功能亢进:鼻出血、牙龈出血 营养缺乏、胃肠道出血:贫血 内分泌失调
内分泌失调 肝脏对雌激素灭活作用减弱→雌激素水平↑ → 抑制腺垂体功能→ 雄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水 平↓
肝掌、蜘蛛痣
男性:性欲减退、睾丸萎缩、 乳房发育 女性:阴毛脱落、月经失调、 不孕 皮肤色素沉着, 形成肝病面容
肝脏对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灭活下降→水钠潴 留
水肿和腹水
肝功能失代偿期
镜下观
• 假小叶形成 • 假小叶内肝 细胞排列紊 乱 • 细胞变性、 坏死、再生 • 小叶中央静 脉消失或偏 位
依据结节形态分为4类
• 小结节型:最常见,结节大小相似,直径 3~5mm,纤维隔细且均匀 • 大结节型:结节粗大,大小不均,直径1~3cm, 纤维隔宽窄不一 • 混合型:上述两型混合,也较常见 • 不完全分隔型:纤维隔显著,不完全分隔小叶, 再生结节不明显
肝硬化与肝性脑病ppt课件

并发症(1)
• 上消化道出血
– 最常见 – 由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脉高压性胃病引起
• 肝性脑病
– 最严重的并发症 – 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 感染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致病菌多为G-杆菌,表现为发热、腹 胀、腹痛、腹壁柔韧感、腹水迅速增多而顽固,腹 水化验介于渗出液与漏出液之间
• 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消瘦、精神不振、维生素代谢障碍 消化道症状: • 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门脉高压时胃肠道淤血、水肿、消化吸收障碍、 肠道菌群失调: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恶心呕 吐 肝细胞进行性坏死:中重度黄疸 出血倾向与贫血: 肝功能减退凝血酶原及其他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脾功能亢进:鼻出血、牙龈出血 营养缺乏、胃肠道出血:贫血 内分泌失调
并发症治疗
• 上消化道出血
– – – – – – 禁食、监护、补充血容量 药物:抑酸、垂体后叶素、生长抑素 三腔管 内镜下治疗 TIPS 外科手术
• 自发性腹膜炎
– 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 – 用药时间不少于2周
三腔二囊管
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并发症治疗
• 肝性脑病 • 肝肾综合征
– 控制诱发因素(消化道出血、感染等) – 严格控制输液量,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 提高循环血容量(白蛋白、右旋糖酐)、改善肾血 流,在扩容基础上利尿 –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 – 重在预防
干扰脑的能量代谢
病理
• 脑部常无明显的解剖异常 • 主要是脑水肿,是本病的继发性改变
临床表现
• 急性:见于暴发性肝炎所致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诱因
不明显,昏迷前无前驱症状,数周内昏迷直至死亡
护理专业病理生理学习题——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含答案)

第十六章肝功能不全【学习要求】♦掌握肝功能不全和肝功能障碍的概念。
♦掌握肝枯否细胞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关系。
♦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
♦掌握肝性脑病发病机制中的氨中毒学说、假性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不平衡学说和GABA 学说。
♦熟悉肝细胞损害所致代谢障碍的类型和机制。
♦熟悉肝性腹水的发生机制。
♦熟悉肝星形细胞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熟悉肝性脑病的影响因素。
♦了解肝窦内皮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与肝功能障碍的关系。
♦了解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
♦了解肝性脑病发生机制中的其他神经毒质的作用。
♦了解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了解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引起病毒性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是影响肝合成代谢,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转化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贮存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肝细胞影响肝灭活功能,损伤肝细胞肝实质细胞是指A.枯否细胞B.星形细胞C.肝细胞D.内皮细胞E.Pit细胞3.肝细胞损害导致的肝功能障碍不包括A.糖代谢障碍B.电解质代谢紊乱C.胆汁分泌障碍D.内毒素清除障碍E.激素灭活功能障碍4.枯否细胞功能障碍可导致A.生物转化功能障碍B.内毒素清除减少C.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D.穿孔素合成减少E.胶原合成障碍5.星形细胞活化后,产生的主要变化不包括A.失去脂肪滴B.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C.收缩能力增强D.Ⅲ、Ⅳ型胶原合成增多E.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降低6.与肝纤维化有关的星形细胞改变是A.星形细胞增殖抑制B.星形细胞内蛋白合成抑制C.合成大量Ⅰ型胶原D.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抑制E.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表达抑制7.肝脏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时与出现小动脉扩张有关的是A.甲状腺激素灭活减少B.胰岛素灭活减少C.激素灭活减少D.抗利尿激素灭活减少E.醛固酮灭活减少8.肝性脑病是指严重肝病所继发的脑水肿严重肝病所继发的昏迷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精神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症状严重肝病所继发的神经精神综合征9.引起肝性脑病主要是由于皮质结构破坏下丘脑结构破坏大脑网状结构破坏上行激活系统结构破坏脑组织功能和代谢障碍血氨增高所致脑内神经递质的变化是A.谷氨酸增多B.乙酰胆碱增多C.谷氨酰胺减少D.γ-氨基丁酸增多E.儿茶酚胺增多氨进入脑内可引起A.α-酮戊二酸增多B.NADH增多C.谷氨酰胺增多D.乙酰辅酶A增多E.ATP产生增多12.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后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B.K+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C.Cl-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D.Na+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E.K+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13.γ-氨基丁酸发挥突触前抑制作用的机制是由于A.Na+ 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B.K+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C.Cl-由轴突内流向轴突外D.Na+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E.K+由轴突外流向轴突内14.肝性脑病时肾血管收缩是由于A.醛固酮活性不足B.缓激肽活性不足C.白三烯产生减少D.内皮素-1生成减少E.肾交感神经张力降低15.肝功能不全是指肝脏分泌功能障碍肝脏解毒功能障碍肝脏合成功能障碍肝脏各种细胞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肝脏代谢功能障碍16.肝功能障碍包括A.肝性腹水B.胆汁排泄障碍C.胆汁分泌障碍D.凝血功能障碍E.以上都是17.肝功能障碍时产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A.肝脏摄取胆红素障碍B.肝脏合成胆红素障碍C.肝脏酯化胆红素障碍D.肝脏运载胆红素障碍E.肝脏排泄胆红素障碍18.严重肝病时出现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原因是A.肠道吸收内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B.枯否细胞功能受抑制C.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内毒素吸收入血增多D.肠壁水肿使漏入肠腔内内毒素增多E.以上都是19.外源性肝性脑病的常见原因是A.病毒性暴发性肝炎B.门脉性肝硬变C.药物性肝炎D.伴有肝细胞坏死的中毒E.肝癌20.肝性脑病的神经精神症状有A.睡眠节律变化B.行为异常C.精神错乱D.昏迷E.以上均可出现21.肝性脑病时血氨增高的主要原因是A.谷氨酰胺合成障碍B.鸟氨酸循环障碍C.肠道细菌产生的尿素酶增多D.肠道细菌产生的氨基酸氧化酶增多E.γ-氨基丁酸合成障碍22.血氨升高引起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A.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及传导功能B.使乙酰胆碱产生过多C.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D.使脑干网状结构不能正常活动E.使去甲肾上腺素作用减弱23.肝性脑病常见的诱因是A.胃肠蠕动增强B.上消化道出血C.脂肪摄入增多D.糖类摄入增多E.肠道内细菌活动减弱24.中枢神经系统内的真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酪胺多巴胺苯乙醇胺羟苯乙醇胺25.肝性脑病的假性神经递质是指苯乙胺和酪胺多巴胺和苯乙醇胺苯乙胺和苯乙醇胺酪胺和羟苯乙醇胺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26.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毒性作用是干扰乙酰胆碱的功能干扰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功能干扰三羧酸循环干扰糖酵解干扰γ-氨基丁酸的功能27.正常人血浆中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的比值接近1~1.52~2.53~3.54~4.55~5.528.肝性脑病患者血液中芳香族氨基酸含量增多可使脑内的A γ-氨基丁酸增多B. 羟苯乙醇胺增多C. 乙酰胆碱增多D. 去甲肾上腺素增多E. 多巴胺增多29.肝性脑病时脑对神经毒质敏感性增高是由于缺氧应用镇静剂感染电解质紊乱以上都是30.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的主要机制是引起失血性休克经肠道细菌作用而产生氨脑组织缺血缺氧血液苯乙胺和酪胺增加破坏血脑屏障,假性神经递质入脑31.肝性脑病患者服用肠道抗生素的主要目的是防治胃肠道感染预防肝胆系统感染抑制肠道对氨的吸收防止腹水感染抑制肠道细菌而减少毒性物质的产生和吸收32.下列治疗肝性脑病的措施中哪一项不妥当输入谷氨酸钠给予碱性药物输入葡萄糖补充钾盐给予左旋多巴33.枯否细胞促进肝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中错误的是产生活性氧产生TNF释放组织因子清除内毒素产生IL-1,IL-6,IL-10等34.关于肝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肾交感神经张力增高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激肽系统激活的产物增多内皮素增多内毒素血症B型题氨与α-酮戊二酸结合生成谷氨酸氨与谷氨酸结合生成谷氨酰胺氨与瓜氨酸结合生成琥珀酸丙酮酸氧化脱羧乙酰辅酶A与胆碱生成乙酰胆碱1.使还原型辅酶I(NADH)消耗增多的反应是2.在氨的代谢中属于耗能过程的反应是A. 5-羟色胺B. 组胺C. 多巴胺D. 苯丙胺E. 去甲肾上腺素3.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4.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上述何种物质相似硫醇5-羟色胺苯乙醇胺苯乙胺吲哚和甲基吲哚5.色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6.能产生肝臭的物质是7.苯丙氨酸在肠道经细菌作用可产生肌肉组织胃肠道肾脏肝脏神经组织8.清除血中芳香族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9.清除血中支链氨基酸的主要器官组织是A.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结构正常B.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结构正常C.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肾小管坏死D.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坏死E.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正常,肾小管坏死10.肝性功能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11.肝性器质性肾功能衰竭的特点是A. 肝豆状核变性B . 阿米巴肝脓肿C.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D. 脂肪肝E. 肝吸虫病12.主要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13.主要由免疫性因素引起的肝脏疾病是肝枯否细胞肝星形细胞肝脏相关淋巴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细胞14.与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15.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关系密切的是X型题1.引起肝性腹水的全身性因素包括门脉高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淋巴循环障碍心房钠尿肽减少2.肝功能障碍时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钾血症B.低钠血症C.高磷血症D.高钙血症3.肝功能严重损害时激素代谢紊乱表现为A.雌激素增多B.胰岛素减少C.醛固酮增多D.抗利尿激素减少4.肝性脑病患者可以出现A.精神错乱B.嗜睡C.扑翼样震颤D.昏迷5.氨中毒使脑组织能量代谢产生障碍的机制是A.乙酰辅酶A生成不足B.α-酮戊二酸减少C.NADH消耗过多D.ATP消耗过多6.肝星形细胞被活化表现为A.脂肪滴增多B.表达平滑肌α肌动蛋白C.蛋白合成旺盛D.合成大量Ⅳ型胶原7.枯否细胞被激活,促进肝功能障碍的机制是A.产生活性氧增多B.产生大量TNFC.产生IL-10增多D.启动凝血系统8.关于GABA的叙述正确的是A.血中GABA主要由肠道细菌作用于肠内容物而产生B.GABA可在肝脏代谢C.GABA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D.GABA可产生突触前抑制作用9.血中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可引起脑内A.苯乙胺增多B.羟苯乙醇胺增多C.5-羟色胺增多D.苯乙醇胺增多二、名词解释1. hepatic insufficiency2. hepatic failure3. hepatic encephalopathy4. false neurotransmitter5. hepatorenal syndrome三、填空题1. 肝性腹水发生的局部因素是、、和。
肝硬化和肝癌ppt课件

.
57
.
58
坏死后性肝硬化
.
59
门脉性肝硬化与坏死后性肝硬化病变不同
门脉性
坏死 后性
结节
纤维 间隔
小、大小 较一致
大、大小 不一致
薄、均匀 宽、不一
肝细胞 变性坏死
轻
重
新生小 胆管
炎细胞
汇管区 集中
+
+
-
++
++
+
.
60
结局
坏死后性肝硬化因肝细胞坏死较严重, 病程较短,故肝功能障碍较门脉性肝硬化 重而且出现较早,但门脉高压较轻而且出 现较晚。此外,其癌变率也较高。
.
50
2. 病理变化 1)肉眼
小、轻、硬,表面结节大小不等, 直径在0.5-6cm ,肝变形 切面:结节由较宽大的纤维条索包绕
.
51
坏死性肝硬化
.
52
坏死后性肝硬化
.
53
.
54
.
55
2)光镜: ① 假小叶大小不等 ② 纤维间隔宽、且宽窄不一, 小胆管↑,炎细胞↑↑
.
56
坏死后性肝硬化(Masson染色)
① 假小叶形成 肝纤维化
→
肝细胞 索紊乱
压迫小叶下静脉(窦后) 中央静脉→
肝窦受压(窦性)
→ 门脉回流受阻
.
25
门脉高压症
窦性阻塞 窦后压迫
肝小叶
.
26
窦前性阻塞 肝动脉 ↓
小叶间动脉(营养血管,压力高) ↓ 异常吻合支
门静脉→小叶间静脉(机能血管,压力低) ↓
门脉压↑
.
27
外科护理学第十六章 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

1………○…………密…………封…………线…………内…………不…………要…………答…………题…………○专业系: 班级: 准考证号: 姓名:第十六章 肝、胆、胰疾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病人的护理(一)A1型题1.门静脉高压症常见的病因是 ★A 肝癌B 肝炎后肝硬化C 肝血管瘤D 门脉主干阻塞E 肝静脉阻塞 2.属于门静脉高压症表现特征的是A 蜘蛛痣B 黄疸C 肢体水肿D 肝掌E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3.不属于门静脉高压症手术适应症的是A 内痔形成B 急性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大出血C 脾大伴明显脾功能亢进D 反复的食管下段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 肝硬化所致的顽固性腹水 4.关于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正确的是 ★A 通过某些血管吻合,使门静脉血分流入肝静脉B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须立即行分流术C 分流术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可改善肝硬化D 门静脉血径直流人体循环,易致肝性脑病E 分流术后半卧位卧床2天 5.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手术前不妥的护理是A 卧床休息,控制咳嗽B 避免粗硬食物C 饮食温度不过热D 口服药片事先研成粉状E 术前常规放置胃管,动作轻柔 (二)A2型题6.病人男性,48岁。
突然呕血约800ml 。
既往有肝炎病史。
体检贫血貌,肝肋下未及,脾肋下2㎝.血红蛋白80g/L ,血白细胞3.0×/L ,血小板数60×/L 。
目前考虑最可能的情况是A 胃癌B 胃溃疡C 急性血性胃炎D 肝癌E 门静脉高压症7.病人女性,51岁。
突然呕吐鲜血约600 ml ,有肝炎病史4年,痔2年。
体检见病人嗜睡,巩膜黄疸可疑,肝、脾大,腹部叩及移动性浊音。
目前护理诊断/问题有“潜在并发症:体克”,最主要的相关因素应是A 腹水形成B 痔的出血C 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D 感染E 肝性脑病 8.病人男性,47岁。
呕血黑便2天。
有慢性肝炎病史10年。
体检一般情况尚好,肝、脾大,腹部可叩及移动性浊音。
《肝硬化及肝性脑病》病理课件

性 肝
大小结节混合型、不
硬 化
完全分割型。
三、病因和机制
1 病毒性肝炎(我国主要原因) 1 2
2 慢性酒精中毒(欧美国家)
3 毒物、药物中毒 4 其他:
3 4
病 变 形 成 过 程:
多种原因
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 网状纤维支架塌陷
肝细胞结节状再生 肝内纤维组织增生
连接、分割、包绕
反复交错进行
假小叶
明
强 德
博
弘 学
能
医
患者,女,47岁。慢性乙肝病史20年,肝功能反复异常。乏力、纳 差2个月,腹胀、少尿半月。体格检查:消瘦,神志清楚,肝病面容,
肝 硬 化 巩膜黄染,肝掌(+),左侧面部和颈部有数个蜘蛛痣,腹部明显膨隆,
脐周可见静脉曲张,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余无异常。 初步诊断:肝硬化(腹水) 问题: 你会解释该患者出现上述体征的原因吗?
2.二期(昏迷前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 为失常为主。
3.三期(昏睡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4.四期(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
轻 微 性 格 、 行 为 改 变
睡 眠 障 碍 、 行 为 失 常
扑 翼 样 震 颤
昏 睡 、 精 神 错 乱
肝性昏迷
小结
肝硬化
概念:
病因:我国最常见的病因是
五、病理与临床联系
增生的纤维组织 假小叶
小叶下静脉
小叶中央静脉 受压 肝血窦
门静脉 回流受阻
肝动脉与门静脉间 形成异常吻合
动脉血 流入门静脉
门静脉高压
巩 固:
门 静 脉 属 之
胸腹壁静脉 腹壁上静脉
腹壁下静脉 腹壁浅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2 of 17
第 5 题: “蛇皮状”改变常用于描述门静脉高压症时 A.脐周静脉异常曲张 B.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C.腹壁静脉曲张 D.门脉高压性胃病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门静脉高压症时门体侧支循环开放,其中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显著和最重要。胃镜下,可见胃 黏膜淤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状”改变,称门脉高压性胃病,最佳答案为D,而 不是B。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在我国,以病毒性肝硬化最常见,约占60% ~80%。在欧美,以慢性酒精中毒最常见。
第 3 题: 肝硬化时形成纤维化的主要细胞是 A.肝细胞 B.毛细胆管细胞 C.肝星状细胞 D. Ito细胞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正常肝的纤维组织形成和降解保持平衡,如形成增多而降解减少可导致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 是形成肝纤维化的主要细胞,在肝受到剌激而激活时,细胞因子生成增加,细胞外基质和胶原合 成增多。 此外,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也有合成胶原的功能。肝纤维化时胶原含量可增加4 ~7 倍。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酒精性肝硬化的致病原因是嗜酒,因此首选的治疗措施当然是戒酒。
第 14 题: 关于肝硬化腹水利尿剂使用原则,错误的是 A.剂量不宜过大 B.以体重每天减轻1kg为宜 C.可导致高钾血症 D.可导致低钾血症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肝硬化腹水的利尿治疗,一般以每天体重减轻0.3 ~0.5kg(无水肿者)或0.8 ~lkg(有下肢水肿者)为 宜。B错,ACD均正确。
第 6 题: 对肝硬化门静脉髙压症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脾大 B.肝肿大 C.腹水 D.脐周静脉水母状改变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脐静脉重新开放,通过腹壁静脉进入腔静脉,而形成腹壁静脉曲张,严 重者脐周静脉突起呈“水母状”(病理学称“海蛇头”现象),具有诊断价值。ABC均是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正确答案】:A 【试题解析】:
乙型、丙型和丁型病毒性肝炎可直接演变为肝硬化,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不发展为肝硬化。
第 9 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体征是
2020/4/12
Page 3 of 17
A.肝掌 B.蜘蛛痣 C.黄疸 D.腹水、下肢水肿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肝硬化失代偿时,由于肝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增高,在面部、颈、上 胸、肩背和上肢等部位出现蜘蛛痣和毛细血管扩张;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有红斑,称肝掌。肝功 能减退 时可出现黄疸。腹水伴或不伴下肢水肿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第 7 题: 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 A.腹痛腹胀 B.上消化道出血 C.肝脏肿大 D.腹水
【正确答案】:D 【试题解析】:
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7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有腹水。
第 8 题: 不发展为肝硬化的病毒性肝炎类型是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乙型病毒性肝炎 C.丙型病毒性肝炎 D. 丁型病毒性肝炎
第 15 题: 关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错误的是 A.低盐饮食 B.高热量饮食 C.联合使用利尿剂 D.反复大量放腹水
第 10 题: 肝硬化时肝肺综合征的三联征是指 A.肝硬化、肺衰竭和低氧血症 B.肝硬化、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C.严重肝病、低氧血症和肺内血管扩张 D.严重肝病、低氧血症和肺血管痉挛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肝肺综合征是指严重肝病、肺内血管扩张和低氧血症/肺泡-动脉氧梯度增加的三联征。发病的 关 键是肺内血管扩张,特别是肺内前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扩张,肺内动静脉分流,造成通气/血流比 例失 调。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
2020/4/12
Page 4 of 17
性粒细胞偏高,因此为渗出液,据此可推论该患者为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腹膜炎。
第 13 题: 患者男性,60岁。嗜酒,每天饮白酒400g 20年。近期感肝区隐痛、腹胀乏力,诊断为酒精性肝硬化。其首选的治 疗措施是 A.戒酒 B.护肝治疗 C.利尿剂 D.输注白蛋白
Page 1 of 17
16
第 1 题: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 A.药物性肝硬化 B.营养不良性肝硬化 C.病因不明的肝硬化 D.无明显临床症状的肝硬化
【正确答案】:C 【试题解析】:
隐源性肝硬化是指病因不明的肝硬化,约占肝硬化的5%?10%。
第 2 题: 我国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是 A.慢性酒精中毒 B.病毒性肝炎 C.营养不良 D.血吸虫病
第 12 题: 患者,男,50岁,乙型肝炎肝硬化病史20年。近期感腹胀、腹部隐痛。腹部B超提示液性暗区。腹穿抽液检査:白 细胞600 × 106/L,中性粒细胞0.70,腹水未见癌细胞。本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A.肝硬化腹水 B.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腹膜炎 C.结核性腹膜炎 D.门静脉高压症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第 4 题: 关于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不正确的是 A.假小叶形成是特征性病理改变 B.晚期肝体积肿大 C.肝包膜增厚 D.小结节性肝硬化最常见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肝硬化早期肝肿大,晚期由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导致肝体积明显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 (B错)。其他各项均正确。
2020/4/12
第 11 题: 诊断肝硬化门静脉髙压最可靠的指标是 A.腹壁靜脉曲张 B.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C.腹水 D.痔静脉扩张
【正确答案】:B 【试题解析】:
门静脉高压可导致门-体侧支循环开放,表现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和痔静脉扩张, 其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为诊断门静脉髙压最可靠的指标。腹水形成是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共 同作用的结果。
①本例患者有乙肝病史20年,容易由“肝炎—肝硬化—肝癌”转化,因此本例重点考虑肝硬化腹 水,即在A、B中寻找正确答案。①本试题中,只涉及腹水方面的临床症状,不可能凭此诊断为门 静脉 高压症,因此可排除答案D。结核性腹膜炎更是与本题所述相去甚远!①我们知道,肝硬化 一般是漏出性腹水,炎症一般是渗出性腹水。本例腹水白细胞600 × 106/L( >500 × 106/L),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