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论文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延续护理

• 临床护理 •367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延续护理高 佳(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大连 116031)【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延续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92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电话随访1年的延续护理。
1年后,分析对比两组在住院率、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
结果 观察组依从性以及健康知识掌握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住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延续护理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肝硬化;肝性脑;延续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9)27-0367-01肝硬化患者由于体内有害物质无法通过肝脏处理,通过体内循环,造成患者大脑功能絮乱,并发肝性脑病[1]。
给予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针对性护理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院给予观察组46例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92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抽签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
观察组患者男24例,女22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8.13±1.98)岁,酒精性肝硬化1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3例;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3例,年龄34~73岁,平均年龄(47.98±1.23)岁,酒精性肝硬化1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31例,丙型肝炎肝硬 化4例。
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2]。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出院是给予出院指导,要求患者定期返院随访。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主要措施为:1.2.1 制定延续护理方案。
成立延续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分阶段制定延续护理方案。
科研课题论文: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

66523 临床医学论文肝硬化患者的治疗与护理1.临床资料我院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共收治69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炎所致58例,酒精所致6例,药物所致3例,其他因素所致2例。
其中男62例,女7例,平均年龄50岁。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
总结69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愈、好转64例(82%),自动出院10例(13%),死亡4例(5%)。
通过对患者实施恰当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2.临床治疗2.1.支持治疗静脉输入高渗葡萄糖液以补充热量,输液中可加入维生素C、氯化钾等。
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病情较重者可输入白蛋白、新鲜血浆。
2.1.1肝炎活动期治疗可给予保肝、降酶、退黄等治疗:如肝泰乐、维生素C。
必要时静脉输液治疗,如促肝细胞生长素,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类制剂等。
2.1.2口服降低门脉压力的药物治疗心得安:应从小量开始,递增给药;硝酸酯类:如消心痛;钙通道阻滞剂:如心痛定,急症给药可舌下含服;补充B族维生素和消化酶:如维康福、达吉等。
2.1.3脾功能亢进的治疗可服用升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药物(如利血生、鲨肝醇、氨肽素等),必要时可行脾切除术或脾动脉栓塞术治疗。
2.1.4腹腔积液的治疗卧床休息,限制水、钠摄入;如双氢克尿噻,隔日或每周1~2次服用。
氨苯蝶啶,饭后服用。
主要使用安体舒通和速尿。
如利尿效果不明显,可逐渐加量。
利尿治疗以每天减轻体重不超过0.5公斤为宜,以免诱发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
腹水渐消退者,可将利尿剂逐渐减量。
2.2并发症的治疗2.2.1肝肾综合征的治疗肾功能的改善有赖于肝功能的好转,故治疗重在肝脏原发病的治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治疗。
控制输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扩容治疗选用右旋糖酐、白蛋白、血浆、全血及自身腹腔积液浓缩回输等,少用或不用盐水。
可与利尿剂及小剂量强心药联用。
151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

151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通过对我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51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评估、找出护理问题、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患者康复出院85例,好转39例,死亡27例。
结论:加强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综合护理干预,能降低病死率,减少病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标签:肝硬化;肝性脑病;护理肝性脑病又称肝昏迷,是肝硬化代偿常见的病发症,是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症,以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会危及生命。
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甚为重要。
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151例肝硬化并肝性脑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制定周密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了151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男126例,女25例,年龄17——88岁,平均51岁,治愈85例,好转39例,死亡27例。
2 . 护理2.1病情观察2.1.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密切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瞳孔的变化,判断有无消化道出血、感染、低血糖等诱发并加重肝性脑病的因素,及时发现报告医生处理。
2.1.2肝性脑病的早期症状:患者的性格、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如患者本来内向,沉默寡言,突然变得多言、爱笑、乱语。
睡眠时间颠倒、表情淡漠和欣快。
定时、定向力、计算能力减退,可通过一些简单的交谈或计算了解患者的反应情况,精神失常(如器泣、咕叫、违拗),反应迟钝,嗜睡,双手引出扑翼样震颤。
及早发现肝性脑病的前期征兆及早治疗,阻止病情加重,减少死亡率。
2.1.3肝昏迷:应观察各种反射是否存在,以判断昏迷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浅昏迷时肌张力及腱反射亢进,深昏迷时各种反射消失,肌张力降低,瞳孔散大,可有抽搐。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作者:仇琍娜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0-01【摘要】我科共收治病因引起的我科从2001年——2010年共收治各种肝硬化356例,合并肝性脑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5岁,平均44岁。
69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满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健康教育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如不及时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对于降低发病和病死率甚为重要。
一护理体会1 祛除诱因:1)忌暴饮暴食,高蛋白饮食:6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4例因食大量蛋白食物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20.2%经积极处理后好转。
开始数日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每天20g以后每隔3—5天增加10g/d,短期内不超过40—60g/d,最好以植物蛋白为宜;嘱患者饮食规律,少量多餐,忌烟酒。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食物残渣久留于肠道中增加了氨、毒素和其他有害胺类物质的产生和吸收,诱发肝性脑病。
给予导泻或灌肠,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
口服乳果糖,每天三次,每次15ml,保持每日2—3次大便;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减少氨的吸收。
如无乳果糖时,可用乳糖,因我国大部分人中小肠中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能在小肠中分解,到达大肠后也可起到类似乳果糖的作用,饮用牛奶引起腹泻的更为适用。
对于昏迷不能经口的患者,可进行灌肠,可给予乳果糖灌肠,生理盐水50ml加乳果糖50ml保留灌肠,每日二次,插入深度为25cm-[1];亦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忌用肥皂水灌肠,因碱性溶液灌肠时,肠腔内ph值呈碱性,有利于NH4+--NH3而弥散经肠黏膜至脑组织,使昏迷加重。
浅谈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浅谈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王爱萍【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护理方法,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17例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性脑病的19例病例从护理学角度,按病情观察、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肠道护理、安全护理、对症护理、出院指导七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19例患者中出现1例死亡,2例转院治疗,余16例全部好转出院.结论:对发生肝性脑病或可能有倾向的肝硬化患者,加强预见性护理,去除引起肝性脑病发生的诱因,加强基础和生活护理,可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25)022【总页数】2页(P2814-2815)【关键词】护理学;肝硬化;肝性脑病【作者】王爱萍【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门诊护理部,22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5肝性脑病是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失调或障碍所导致的以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有肝功能失调或障碍的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在排除其他大脑疾病后,就可诊断为肝性脑病[1]。
本病属祖国医学“神昏”、“昏蒙”、“谵妄”等范畴。
现将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对肝硬化并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肝硬化217例,发生肝性脑病19例,病因为病毒性肝炎11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血吸虫病1例,不明者2例。
诱因为电解质酸碱失衡6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饮食不当4例,使用镇静剂1例,其他4例。
按肝性脑病分期标准:Ⅰ期(前驱期)5例,Ⅱ期(昏迷前期)9例,Ⅲ期(昏睡期)3例,Ⅳ期(昏迷期)2例。
2 护理措施2.1 病情观察肝性脑病的观察及预见性护理中最重要的是寻找并清除诱因[2],要密切注意患者有无肝性脑病的早期表现,如性格行为的改变,有无欣快、冷漠或激动,是否有言语不清、计算力下降、扑翼样震颤、睡眠障碍等表现,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相关生化指标,为早期判断出肝性脑病的发生提供依据,及早做出积极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疗效临床研究论文

护理干预对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对 6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脑病患者采取心理指导、饮食管理、用药监管、病情观察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住院最短15d,最长68d。
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给予患者及时有效地护理指导。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积极寻找诱因并及时排除可有效阻止he的发展。
例如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后可发展成he,积极止血、纠正贫血、清除肠道积血等有利于控制肝性脑病;积极控制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消除便秘、改善肾功能等亦为控制he 所必需的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指导、饮食干预、药物监控、加强基础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1.3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意识逐渐转清、能够正确回答问题;有效:昏迷程度转轻;无效:昏迷程度无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以显效与有效之和计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统计过程中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2 结果见表 1.经统计,χ2=6.325,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
3 护理干预3.1 病情观察指标观察指标主要包括生命体征变化、实验室理化检查、具体进食情况、24小时出入量、药物使用情况等,分别做好护理记录,还应密切注意观察肝性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如:性格行为变化、精神错乱、表情是否淡漠或者行为狂躁,睡眠规律变化、扑翼样震颤等,以便及时了解、发现及处理。
3.2 加强患者本人及他人的安全防护我们发现,临床中部分肝性脑病患者,因行为错乱、狂躁可能随时出现自伤或伤害他人行为。
因此,护理人员及陪护者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及时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说明患者目前病情十分严重,要求家属进行24 小时陪护,以免发生意外情况,如摔伤、坠床、误服药物或者药物包装袋等情况。
肝性脑病临床护理论文

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
方法:对72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70例患者治愈,2例死亡。
结论:护士要熟练掌握发病机理,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加强病情观察,这是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肝性脑病护理肝性脑病(he)是严重肝功能障碍和(或)门体静脉分流引起的以机体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综合征[1]。
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2]。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肝功能的减退可能是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环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两者互为影响[3]。
我科于2009年9月~2012年9月共收治72例he患者,现降护理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72例患者中男49例,女24例;年龄46~74岁,平均55.4岁;乙型肝炎性肝硬化65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胆汁淤积性肝硬化2例,肝癌晚期3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第10版《实用内科学》he的诊断标准。
2 护理2.1监护室护理严格做好护理记录,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一般病人要置尿管,保留开放,记录每2小时尿量,24小时出入平衡;每日按常规做好晨晚间护理及呼吸治疗,4个小时翻身使病人卧位舒适,严防褥疮;凡有ecg,心导管,上呼吸机,气管切开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常规护理;所有表格书写要清晰,描写正确,登记及时;保持各管道通畅,静脉输液按每小时入量均匀输入,凡用药物必须遵照医嘱,特殊药物剂量,浓度要精确计算,必须经过另一人核对;交接班要认真无误。
2.2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护士要熟练掌握根据患者意识程度,神经系统的表现和脑电图的改变,判断患者处于哪一期:临床一般分为四期:前驱期(i期)、昏迷前期(ii期)、昏睡期(iii期)、昏迷期(iv期)。
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前驱症状,如有无欣快事抑郁、言语不清、健忘、行为异常、嗜睡、扑翼样震颤等。
2.3 he诱因的治疗与护理2.3.1上消化道出血一旦发生出血立即配合医师给予有效的止血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开放静脉通道。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的临床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
方法:我科收治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24例患者经过抢救护理,20例病情好转,4例死亡。
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脑病是肝病的终末期,临床死亡率高,护士要加强病情观察,施行预见性、精心全面的护理,是肝性脑病救治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肝硬化失代偿期;肝性脑病;护理各种严重肝脏疾病导致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称为肝性脑病(HE),可表现为人格改变、行为失常、智力障碍及扑翼样震颤、意识障碍、昏迷等,98%的肝性脑病患者有明确的诱因及先兆症状[1]。
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肝功能的减退可能是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循环分流居于次要地位,但两者互为影响[2]。
清除HE的诱因和潜在危险因素,做好预见性护理,可减少或避免肝性脑病的发生[3]。
我科于2014年10月~2015年12月共收治2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昏迷患者,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24例患者中男16例,女8例;年龄48~82岁,平均64.5岁;乙肝肝硬化19例、丙肝肝硬化4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
2护理2.1常规监护护理监测病人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严格做好护理记录。
留置尿管患者,每2小时记录尿量,24小时出入平衡。
凡有心电血氧监护仪、呼吸机或气管切开等特殊监护时,要按各常规护理。
交接班要认真无误。
2.2肝昏迷各期的病情观察和护理2.2.1前驱期:有细微的性格和行为异常,如不言不语或多言多语;平时稳重突然幼稚轻率,衣帽不整,随地吐痰,大小便,脱衣服等;反应和回答问题尚正确,但有时吐字不清,动作缓慢等。
对有这些症状的患者立即做3个检查。
(1)计算力检测;(2)定向力检测;3)有无扑翼样震颤。
如闻及呼出的气体有肝臭味,常提示肝性脑病的先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0-01
【摘要】我科共收治病因引起的我科从2001年——2010年共收治各种肝硬化356例,合并肝性脑病69例,其中男49例,女20例,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25岁,平均44岁。
69例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积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取得满足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健康教育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失代偿常见的并发症,是以严重肝病引起的以物质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
由于长时间肝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障碍,引起严重的思维障碍,多数肝性脑病患者均有性格改变,情绪反常和行为错乱等表现,如不及时行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常会危及生命,因此做好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观察护理对于降低发病和病死率甚为重要。
一护理体会
1 祛除诱因:1)忌暴饮暴食,高蛋白饮食:6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14例因食大量蛋白食物发生肝性脑病,发生率20.2%经积极处理后好转。
开始数日禁食蛋白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神志清楚后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每天20g以后每隔3—5天增加10g/d,短期内不超过40—60g/d,最好以植物蛋白为宜;嘱患者饮食规律,少量多餐,忌烟酒。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食物残渣久留于肠道中增加了氨、毒素和其他有害胺类物质的产生和吸收,诱发肝性脑病。
给予导泻或灌肠,清除肠内积食、积血或其他含氮物质。
口服乳果糖,每天三次,每次15ml,保持每日2—3次大便;乳果糖在结肠中被细菌分解成乳酸和醋酸,减少氨的吸收。
如无乳果糖时,可用乳糖,因我国大部分人中小肠中缺乏乳糖酶,乳糖不能在小肠中分解,到达大肠后也可起到类似乳果糖的作用,饮用牛奶引起腹泻的更为适用。
对于昏迷不能经口的患者,可进行灌肠,可给予乳果糖灌肠,生理盐水50ml加乳果糖50ml保留灌肠,每日二次,插入深度为25cm-30cm [1];亦可用生理盐水或弱酸性溶液,忌用肥皂水灌肠,因碱性溶液灌肠时,肠腔内ph值呈碱性,有利于nh4+--nh3而弥散经肠黏膜至脑组织,使昏迷加重。
由于右半结肠是产氨最多的部分,灌肠时患者先采用取臀高位,然后右侧卧位,灌肠结束后右侧卧位保持1—2小时[2]。
69例肝硬化患者中有6例由便秘引起,发生率8.6%,处理后均好转。
3)具体记录出入量,保持酸碱平衡:肝硬化患者由于饮食种类的限制,静脉输葡萄糖,以及长期服用利尿剂或排放大量腹水等,都可造成低血钾发生碱中毒,故可诱发肝性脑病。
一次放腹水量过多或利尿速度过快,可致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肾功能不全,尿素排出减少,血氨升高,促使肝性脑病发生。
记录24小时出入量,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69例中有21例因长期使用利尿剂后电解质失衡而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率30.4%。
4)预防和及时处理消化道出血,及时发现出血性休克,脑水肿及肝肾综合征:肝硬化患者由于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最易发生消化道出血;每100ml血相当于15g~20g蛋白质,故可使肠道产氨及其他有害物质数量增加,加之出血后可引起低血压。
低血压可增加脑细胞对这些有害物质的敏感性。
另外,出血可引起肾功能不良,则尿素排出量减少,肠道产氨量增多,回吸收量增加,血氨升高,诱发肝性脑病,因此肝硬化患者避免食较硬带棱角的食物,口服药要研碎服用,胃内有积血时要及时吸出,必要时使用胃肠减压。
输血时要用鲜血,有出血倾向要注重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大便要及时送检。
69例中有28例消化道大出血而诱发肝性脑病,发生率40.6%,有13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好转。
二隔离患者
避免发生感染的机会一切感染均可使基础代谢率升高,甚至引起负氮平衡。
分解代谢增强,增多内生性氮的含量和氨的合成,而且感染可使组织耗氧量增加,肝、脑、肾等实质器官轻易受损,肝硬化患者一旦感染很易发生肝性脑病[3]。
将患者尽可能于单间病房,尽量减少外来人员的探视,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时需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
定时通风换气,做好空气消毒,保持空气清洁。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口腔、皮肤、泌尿道的护理。
三加强安全防护
部分肝性脑病患者出现性格异常、行为错乱致使出现自伤和伤害他
人行为。
我们观察的69例肝性脑病出现自伤行为和伤害他人行为的23例,发生率33%。
护理人员应消除病房不安全因素,如:水果刀、热水瓶等。
将患者安排到安全的床位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昼夜陪护患者。
患者出现狂躁,医护人员不能用责备的口气说话,要说服劝导,必要时用约束带。
同时,与家属进行病情和危险性等方面的沟通,让家属做好充分的心理预备,并向家属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配合治疗护理,防止家属利用迷信活动而耽误病情治疗。
昏迷病人宜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阻塞呼吸道,应保持呼吸道通畅。
四正确采集标本及时送化验
化验血氨,现采急送。
并密切与检验科保持联系,根据急查结果,随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
五吸氧
每日更换鼻导管,做好湿化瓶的消毒。
六调整饮食结构
1 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降低血氨水平:肝硬化患者在口服铵盐、尿素等含氮物质或进食大量蛋白质,血氨水平升高并可发生肝性脑病的症状,与之对应的脑电图。
资料表明:80%肝性脑病患者有血氨升高,这些均说明氨代谢障碍与肝性脑病有密切关系。
每日供给热量1500~2000卡路里和足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c、k,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
不宜用维生素b6,因其影响多巴胺进入脑组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递质[4]。
轻型:天天
限制在40g~60g蛋白质;较重型:严格限制在20g/d蛋白质;深昏迷者:初期禁食蛋白质,病情恢复则酌量增加,神志清楚后逐渐增加蛋白质至40g/d~60g/[5]。
2 选择植物蛋白质,植物蛋白质含蛋氨酸、芳香族氨基酸较少,含支链氨基酸多。
另外,植物蛋白质含非吸收性纤维,被肠菌酵解有利于氨排泄,有利于通便。
3 静滴支链氨基酸,改善支/芳比例。
当肝功能受损时,血浆芳香族氨基酸水平明显升高,芳香族氨基酸与支链氨基酸由同一载体转运而通过血脑屏障,在通过血脑屏障时发生竞争,因过多的芳香族氨基酸进入脑内,使脑内假性神经递质增多并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发生肝性脑病。
4 避免使用能够加重肝性脑病和损伤肝脏的药物。
在狂躁期避免使用兴奋神经的药物。
肝功能不全时,肝脏解毒功能差,药物半衰期长,大脑敏感度增加,多不能耐受麻醉、安眠药镇静药物[6]。
七心理护理
本组病例有3例因强烈精神刺激而发病,因此,应注重病人情绪稳定,多与病人谈心,开导病人,解除其顾虑,使其处于最佳心理状态。
八健康教育
加强饮食护理,忌暴饮暴食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及其他不良嗜好和生活习惯。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蛋白质饮食与肝硬化及肝性脑病发生之
间的关系,使患者根据病情和自己的消化能力自觉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的量;多食植物蛋白,少食动物蛋白;对不能自我节制的患者除耐心的教育外,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嘱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平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一旦有诱发因素存在,及时就诊;指导家属学会观察病人的思维过程,性格行为,睡眠等方面的改变,确保及时发现,及早治疗。
讨论
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病情不尽相同,应根据患者具体状况,心理、社会状况,结合治疗护理中病情变化及辅助检查,综合分析做出准确的护理诊断,针对性地制定护理计划,使患者早日得到良好的预后。
肝硬化患者病程长,需要长期而恰当的护理。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健康教育,定期随访。
参考文献
[1]李天艳.保留灌肠肛管插入深度的讨论[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28.
[2]王俊平.肝性脑病患者的早期观察和护理[j].中华实用中西杂志,2oo4,4(17):93.
[3]陶亚军.肝性脑病56例临床分析[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43
[4]彭志红.肝性脑病的护理体会[j]. 中华医学丛刊,2004,4(10):90.
[5]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440
[6]郭赏.肝性脑病诱发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5,19:266
作者单位:430064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
(上接第180页)
5.2 尽量减少化疗药对环境的污染。
5.3 切实加强对接触抗癌药护士的工作科学规范化管理,除加强接触抗癌药护士的自我防护知识的教育,进行专职培训,实行常规性防护知识考核外,还要制定护士接触抗癌药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措施。
5.4 每年定期为接触抗癌药护士进行体检,合理安排休假,护士怀孕和哺乳期可考虑暂时脱离接触抗癌药物的环境。
肿瘤专科护士在防治肿瘤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必要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化疗药对护士身体的损伤。
作者单位:756000 宁夏固原市人民医院信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