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合集下载

诸子百家名言

诸子百家名言

诸子百家名言诸子百家名言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名言吧,熟记名言有助我们增加知识储备,打造语言亮点。

那什么样的名言才算得上是经典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诸子百家名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诸子百家名言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石成金《传家宝·俗谚牧民》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5、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记·曲礼上》6、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李咸用《送人》7、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王守仁《改过》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0、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陆九渊《与傅全美》11、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

——李觏《易论第九》1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离娄上》1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14、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礼记·表记》15、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张载《经学理窟·学大原下》1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秦伯》17、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18、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李世民《赐萧瑀》1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20、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2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22、敏于事而慎于言。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诸子百家经典语录诸子百家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哲学和思想的多元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们的思想和见解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诸子百家经典语录。

1. 孟子: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孟子》孟子强调仁爱与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有道德和智慧的人应该追求仁爱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乐趣。

2. 荀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劝学》荀子主张人应该有坚强的意志和追求卓越的决心。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人们才能在历史中留下自己的足迹。

3. 墨子:兼爱非攻,普利天下。

——《墨子》墨子主张的兼爱非攻,即平等地关爱所有人,追求和平而不使用武力。

他认为,只有通过兼爱非攻,才能实现世界的和平与安宁。

4. 庄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庄子》庄子的这句著名语录强调了道的无形、无名和无限。

他认为,道是超越人类理解的,不能用言语来描述或命名。

5. 韩非子:得人者显,失人者隐。

——《韩非子》韩非子主张重视并善于运用人才。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衰取决于它能否吸引并留住有才能的人。

6. 墨子:非其鬼而祭之谓之盗墓,非其魂而丧之谓之伐。

——《墨子·鬼神篇》墨子反对大规模的战争和牺牲。

他认为,不应该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伤害他人或牺牲无辜的生命。

7.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他认为,无论是身边的三个人还是身处的环境,都能给我们带来学习的机会和启发。

8. 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道德经》老子主张政府应该保持简约而高效的原则。

他认为,管理一个大国就像烹调一样,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节奏。

9. 孙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孙子的这句经典语录强调了战争的重要性和战争的可控性。

他认为,国家应该重视军事,并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

10. 庄子: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诸子百家名言精选50则

诸子百家名言精选50则

诸子百家名言爱国1.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2.烈士之爱国也如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广譬》烈士:有抱负.有作为的人。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明志5.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7.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列传》持节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9.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郑燮(xiè)《题画•竹石》自强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1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12.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1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1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熹《答巩仲至》诚信15.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16.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1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18.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19.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改过20.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21.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22.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2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增广贤文》厚仁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2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孙丑上》君子最高得德行就是同别人一道行善。

2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贵和28.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2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墨子名言选粹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

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百家名句

诸子百家名句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权修》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国虽大,好战必亡。

——《司马法·仁本第一》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老子·第七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老子·第十七章》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第六十七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第七十三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第八十一章》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张而不弛,文武弗能;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孔子家语·卷七·观乡射第二十八》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孔子集语·劝学》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诵诗,与古人谋。

——《孔子集语·劝学》良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

——《孔子集语·臣术》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孙子兵法·计篇》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

——《孙子兵法·军形篇》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兼爱中》万事莫贵于义也。

——《墨子·贵义》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也,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

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诸子百家五十句名言1、立身以力学为先,力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2、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是为治。

——苏轼3、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5、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6、虽天才隽朗,而实须坟诰以广知。

——葛洪7、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

——葛洪8、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王符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11、不敢妄为些小事,只因曾读数行书。

——陶宗仪12、一日不书,百事荒芜。

——李诩13、交一个读书破万卷的邪士,不如交一个不识一字的端人。

——《格言联璧》14、读书不趁早,后来徒悔懊。

——《清诗铎趁早歌》15、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16、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17、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18、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

为何如此、因为他们只能读它一次。

——保罗19、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雪莱20、不要慨叹生活的痛苦!慨叹是弱者。

——高尔基21、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22、一个人几乎可以在任何他怀有无限热忱的事情上成功。

——查尔斯史考伯23、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

——朱舜水24、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颜之推25、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26、格天功业有本源,谁谓读书记名姓?——归庄27、读书何所求,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28、当以读书通世事。

——倪元璐29、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30、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

——吴晗31、书,我的良师益友,它给我知识、力量,它指导我怎样去生活和斗争。

——吴运铎32、读书是我惟一的娱乐,我不把时间浪费于酒店、赌博或任何一种恶劣的游戏。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名言推荐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名言推荐

诸子百家最精华55句名言推荐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学术局面盛况空前、一派繁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诸子百家最精华的55句名言,一起来看看吧。

百家思想的名言55句儒家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2、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理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应该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所以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治病的好药通常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不快。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纷繁尘世,只有用清醒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就需要我们做事应当未雨绸缪,而不能临渴掘井。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犯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就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怎样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诸子百家,在各派思想的'碰撞中,会擦出什么火花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诸子百家名言警句大全,希望对你有帮助。

诸子百家名言警句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5)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0)朝闻道,夕死可矣。

(11)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2)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谓之“文”也。

(14)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1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16)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7)笃信好学,死守善道。

危邦不人,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1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9)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0)寝不尸,居不容。

(21)过犹不及。

(22)克己复礼,为仁。

(23)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2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25)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26)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27)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2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9)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0)刚、毅、木讷,近仁。

(31)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3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3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名言名句墨子名言选粹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伪诈)而立也。

君子以身戴(载)行者也。

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节俭则昌,淫佚则亡。

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力,形之所以奋也。

圆,一中同长也。

孟子闻过则喜,闻善则拜①。

出自《孟子·公丑上》。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孟子·公丑下》。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出自《孟子·离娄上》。

大人①者,不失其赤子之心②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①而已矣。

出自《孟子·告子上》。

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也。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闻数穷,不若守中。

天长,地久。

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芮(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而取此。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章;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龠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纆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知乎,大迷。

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

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

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热或吹,或强或挫,或培或堕。

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奢。

——以上《道经》不出于户,以知天下。

不窥于牖,以知天道。

其出弥远者,其知弥尠。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得善也。

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得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注其耳目焉,圣人皆咳之。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也哉?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

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

人多智能,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章,而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其政察察,其邦缺缺。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兼(廉)而不刿,直而不绁,光而不眺(耀)。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

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

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

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其安也易持,其未兆也易谋,其脆也易判,其微也易散。

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蔂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也。

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而败之。

故曰: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

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

故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皆乐推而弗厌也,不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夫言有宗,事有君。

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矣。

是以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民之不畏畏(威),则大畏(威)将至矣。

毋狎其所居,毋厌其所生。

夫唯弗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而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

故去彼而取此。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栝(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天之道,不单(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弗召而自来,单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天之道,犹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惟有道者乎?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弗居也。

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也,以其无以易之也。

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

是以圣人云:受邦之訽(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

正言若反。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右契而不以责于人。

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荀子名言(1)锲而不舍(《荀子·劝学》)(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1)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2)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天论》)(3)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荀子·劝学》)(4)道虽迩,不行不至。

事虽小,不为不成。

(《荀子·修身》)(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劝学》)(7)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8)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9)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爱国1.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

——《管子?牧民》2.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4.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礼记?儒行》明志1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1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15.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伯》16.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子?修身》17.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涉世家》持节24.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7.不降其志,不辱其身。

——《论语?微子》2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29.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自强39.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象》40.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第三十三章41.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宪问》42.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告子下》4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4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45.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荀子?修身》诚信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59.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知耻62.记己有耻。

——《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6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丑上》6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

——《孟子?离娄上》6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尽心上》66.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改过7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

——《周易?益?象》72.改过不吝。

——《尚书?仲虺(huǐ)之诰》7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伊训》7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7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厚仁85.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86.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yì)》87.仁者寿。

——《论语?雍也》88.仁者无敌。

——《孟子?梁惠王上》8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90.宽则得众。

——《论语?阳货》9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梁惠王上》92.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公丑上》9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9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荣辱》95.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

——《战国策?策》贵和99.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周易?系辞上》100.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隐公六年》101.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10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103.君子和而不流。

(流:盲从)——《礼记?中庸》10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10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丑下》106.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