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周忠泽蒙仁宪

( 葡;系一_厶 1丽i9)

r

摘要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从北向南大致属于暖温带落叶阏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阀叶混交林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阏叶林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通过对华东地区自然地理成因、气候和土壤状况的介绍,从不同生境角度分析了华东地区原生植被类型、狄生植被类型和人工栽培植被类型。

关键词华东区植被覆盖

1 华东地区气候、土壤状况—一f ’

l I ,I

1.1 华东地区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区域的南界经安徽省风台、蚌埠到江苏省的蒋坝、盐城后至黄海之滨,包括整个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的北部。该区域主要为山东省,由于l临海,故气候为海洋性年平均温度为10~1 5℃,年平均降水量为600~900ram,年相对湿度达75 。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平原为无石灰性浅色草甸土,沿海地区有小面积的滨海盐渍土。

1.2 华东地区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32。~ 34。,包括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该地带气候总的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寒暑分明。年均温15~ 18"C,年降雨量750~ lO00mm,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黄褐壤。农业区多为水稻土,东部沿海一带有盐渍土。

1.3 华东地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23 ~ 32。,包括浙江省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全省,福建省的北部。该地带气候总的特征为温暖而湿润。年平均温度18~ l9℃,年降雨量l000~ 16001Tm'l,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红壤。

1.4 华东地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2 ~ 24。,仅包括福建省南部。气候总特征为河谷干热,山原暖湿夏长冬暖,雨量丰富。年均温l9~21℃,年降雨量1500~ 2000mm,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收稿日期:1995— 12— 20

_

第4期周忠泽等: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2 华东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2.1 原生性的植被类型

2.1.1 多水生境中的植被类型

芦苇沼泽是华东地区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沼泽植被类型·属于禾草沼泽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各湖泊、池沼、洼淀周围及河流两岸滩地芦苇有发达的地下根茎·形成单优势群落,高1.5~4米,盖度70 ~ 90~/,-,。常见的伴生种有:茭笋(zi “一伪r“)、水烛(Typha angustifolia)、狭叶甜茅(Gl~z rm slacutosa)、稗、水葱、蔗草(5choeno~ig r)、蓠草(Phataris arundinacea)、菌草(13eck~nniu rwd ,。r )、碎米莎草(Cype

iri“)、水蓼两栖蓼.此外.尚有水生植物苦草(~,'ullisneriu gqgan~e.)、水车前( 妇nwides)、孤尾藻(M3rio slicatum)、槐叶苹(Satvinia ncaaruO等。属禾草沼泽还有茭笋沼泽,生长在沿湖水域的浅水域中一通常在芦苇沼泽的外围c此外,分布的杂类草沼泽有香蒲沼泽、酸模叶蓼沼泽;莎草沼泽有苔草、灯心草沼泽水生植被该地区永生植被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型可分为沉水、浮水、挺水三个水毒植被亚型。

沉水水生植被有金鱼藻、黑藻、孤尾藻群落;菹草、苦草、茨藻群落;竹叶眼子菜群落;梅花藻群落。它们在水域内呈垂直分布,可以布满水底。分布在浅水或近水面的群落·有时伴生有浮水植被。

浮水水生植被有满江红、槐叶苹群落;浮萍、品藻群落;紫萍、浮萍群落;荇菜、水鳖群落;野菱、芡实群落;菱群落;萍蓬草、睡莲群落;大藻、风跟莲群落;水皮莲群落;眼子菜、浮叶眼子菜群落;空心莲子草群落。它们一般分布在水深3米以内的水域,有时伴生有沉水植物.很少同时也伴生有挺水植物。

挺水水生植被有莲群落,慈姑群落-节节菜群落,它们分布在沿岸水边深1.5米以内的水域,常伴生有浮水、沉水植物。

水生植被和沼泽植被在较大的深水池塘或湖泊内,都是有规律地呈带状分布一般来说,沿岸边为沼泽植被的芦苇群落和茭笋群落组成的挺水植物带;在茭笋群落内缘开始出现槐叶苹、满江红及浮萍等浮水植物,它们向湖心方向沿伸.形成浮水植物带;往往即在浮水植物带分布的范围内即开始有狐尾藻、眼于菜,金鱼藻及黑藻等沉水植物.~fqlsl湖心

方向延伸形成沉水植物带。

2.1.2 分布在平原、丘陵及低中山地区的植被类型

分布在暖温带的有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竹林

塑丝丛盐组成种类比较贫乏t主要有松属(Pinup)、柳杉属(Cryl~ r )及侧柏属(Platycludus)的一些种类。温性针叶林下灌木层常见有胡枝子属(如如 )、绣线菊属(sl~'ruea)、枸子属(Cotoneaster)、黄栌属(Cotinu~)、酸枣属(矗: )、荆条属(Vite~)等属的种类;草本层多系禾本科、豆科、苔草属( ●、蒿属(Artemisil1)。

董塑盐分布于山东省的平原、丘陵和低中山地区的落叶阔叶林有蒙古概林、短柄袍林、懈栎林、栓皮栎林,构成该地区中的主要植被类型,其次为赤杨林该群落成层

64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20卷

结构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以壳斗科中的落叶树种为主.其次为桦术科,榆科,槭树科,杨柳科和金缕梅科的部分属种,林下灌木层主要以豆科、蔷薇科和桦木科等属中的落叶种类组成。草本层主要以禾本科的野古草属(Arundinella)和大油芒属(s 如 g。 )、莎草科的苔草属、蔷薇科的委陵菜属(Pote,aillu)、菊科的蒿属(Artemi~ia)等的种类组成草本层冬季地上部分

全部枯死.有的以种子越冬。

竹林该地区有毛竹林和副竹林。

分布在亚热带的有: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暖性竹林。

温性针叶林油松(Pinus f曲出 rmis)林是温性针叶林中分布最广的植物群落.它的最南端为亚热带北部山地,再往南,它为马尾松(Pinu~masson ram)林所取代;华山松(“r )林是我国亚热带西部地区的山地针叶林.本种在安徽西南部的大别山区海拔900

~ 1400m一带为相近的大别山松( dabeslusnemis)所代替

黄山松(Pinus tai~nensis)是华东江南中山的特有种,由它组成的群落是我国东部亚热带中山地区的代表性群系之一。该群落结构简单.分层明显,一般具乔、灌、草三层乔木层以黄山松为主,lO00m以上山脊可形成纯林.在1 O00m左右土层深厚的山坡,常可同壳斗科一些树种形成松栎混交林。伴生树种有化香树、光皮桦、水青冈(bhgm"longipetiolata)、鹅耳枥、玉兰(Magnolia denu~a)等。灌木层种类较多.常见的有金银木、中华绣线菊、马银花(Rhododendron oz~um)、满山红( muriesii)、蜡瓣花(0r sinensis)、三桠乌药(Linderu obtmilo&)、华山矾、锦带花、伞八仙、野山楂、川榛( ,。 m m )、尖尾荼(Camellia cuspdata)等。林下草本层较稀疏.常见的有三脉叶马兰(Aater ageratoides)、白花败

酱(Patrinia villosa)、野菊、前胡(Peucedcmwn dec Ⅲr )、大油芒、黄背草(Tkemeda mpJnica)、桔梗(Plaaycodon grandi r )及蕨(Pteridlum uquilinum)等藤本植物常见有菝葜(sduna)、爬山虎(Parthenocissu~tric~lidata)、葛蓖(Wtis “)等暖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在亚热带中山上通常分布在温性针叶林之下,构成典型垂直分布的关系。构成华东地区林下层建群层片中的裸子植物的落叶树种有水杉(Metusequo& glyptostroboides)、水松(Glyptostrobl~ pensilis):常绿树种有马尾松、杉木(Cunninglu~nia lanceotata)、柏木(Cupressus J~ebris)。

马尾松林是我国东南部湿润亚热带地区分布最广的森林群落.也是华东地区典型代表群系之一。马尾松森林的垂直分布于江南丘陵和浙闽山地300~ 800m的范围。马尾松在生境优越的地方多与阔叶树混生,常见的有栎属(Que~cus)、栗属(Custanea)、青冈属(C2x'lobatanopsis)、栲属(Cast~nopsis)、黄檀属

(1)Mbergia)、枫香属(Liqu~damber)、化香属(Ptatycar2~)、黄连木属

(Pist~'ia)、漆树属(Tosicodendron)等一些种类。木层常见的有樟

科、杜鹃花科、山茶科、金缕梅科、蔷薇科、冬青科,忍冬科、山矾科、虎耳草科;福建南部的有紫金牛科、茜草科、大戟科、桃金娘科、梧桐科、野牡丹科、五加科的种类草本层以禾草及蕨类植物为主。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它是亚热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该类型的群落组成复杂,季相变化明显,群落外貌色采丰富多样。群落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灌木及草本三个层次,有时还有苔藓活地被层乔木层又可分为2 3个亚层.最高的一层由落叶阔叶

第4期周忠泽等: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树组成,第二和第三亚层概为常绿阔叶树为主.其常绿阔叶树大多是耐寒的种类.常见的有苦槠、青冈、女贞、蚊母、冬青、日本珊瑚树及石楠。此类型的特点是上层主要建群种均为壳斗科树种,落叶的为栎属和水青冈属,常绿的是青冈属.栲属和石栎属( 砌“r )。此

外常见的落叶种类还有漆树科的盐肤木属,漆属及黄连木属.金缕梅科(m “出一)

的枫香属、蜡瓣花属( r咖 ),樟科的山胡椒属(Liml~ra)、山鸡椒属(L~tseu).胡桃科的

化香属,含羞草科(Mimosuceae)的台欢属(出 z “),安息香科的安息香属(Styr~).清风藤

科(Sabi~ceae)的泡花树属(Mefiosma),山荣萸科(Cornuce~)的灯台树属

(]3othr~cury2m).榆

科以及其它喜钙树种。较常见的常绿种类还有樟科的樟属(Cmnamomum)、润楠属(Machilu~")、楠木属(Phoebe)、新木姜子属(Neolit~eu)以及山胡椒属和山鸡椒属的常绿种类.

山茶科的木荷属(Schirnu)、山茶属(Camellia)、柃属(E )、红淡属(^出“廿“).交让木科

(Dalg',nil~ytlaceae)以及山矾科(S2.vnl:toca~vae)、冬青科、杜鹃科、蔷薇科、五加科等的常见种

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该类型是亚热带地区最典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主要由

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木兰科、金缕梅科和杜英科的常绿阔叶榭种组成。在丘陵和中山地

带常绿阔叶林中也经常混人一些亚热带扁平叶型的针叶树种。如粗榧属(Ce “ m )、白

豆杉(Pseudotaxua'cMemi)、罗汉松科(Pod~~-arp.ueae)等。此外.还混A有落叶阔叶树,主要有

茅粟、枫香、拟赤杨(Alniphytlum如rtunei)、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糙叶树(^ f船

aspera)、柿属(D:。抑。 )等植物灌木层结构紧密、盖度较大.种类复杂.常见的有杜鹃、山

胡椒、野茉莉(s 等属的一些植物。草本层有苔草、淡竹叶(Lopku~therurn)、麦冬、狗脊及

其他一些蕨类植物,有些是特别低矮而贴地生长的草本如蛇莓(m ^ “indica) 有时也

还有苔藓地被层和个体数量较少的根寄生植物和腐生植物层外植物有菝葜、香花崖豆藤

(Millettia dielsiana)、牛姆瓜(Holboeltia gr“枷以 )等,这类植物越向南分布越显著。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奉植被类型目前在本植被区中仅有块状星散分布漕i 成

种类主要有樟科、壳斗科和桃金娘科等的植物组成在200~ 500m的丘陵和谷地上.主要

有刺栲、乌来栲(fZastano1~'is uraianu)、厚壳桂、硬壳桂(cr “r ( ")、山杜英

(Elaeocarl~ sytvestris)、橄榄、黄杞、黄樟(Cinnamumum l~)rreclum)、自桂木(A∞““

^助 gy )和红桂木(A lingnanens~s)等在淘谷中常有由黄桐(E础 pe~rnum f

砌 )、山

龙眼、梭罗树(Reez~sia tomentosa)、鱼尾葵(Carw1.ochlanctra)、假苹婆(Ster~ulia f㈣eolatu)等

组成的“沟谷雨林”层片。林下灌木有柏拉木、罗伞树、走马胎(.~disia m f “)、雪下红

(Aw讹“)、狗骨柴(Trical2,z,sia dubia)、九节等由于光照不足,下草率并不发达.丽常以

蕨类为主,此外.还有野芭蕉、海芋、华山姜、钧毛草、板蓝、阔线柱苣苔(m 拍mchum

latifolium)等。林下藤本和附生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均比较多。层问附生植物也很多.常见有

高斑叶兰(Goodye~a l:rocera)、鹤顶兰和一些蕨类。

此外,在福建省东南部一些山地南坡沟谷常有沟谷雨林类型的片断;低平沟谷和沿海

台地上还有榕树、红鳞蒲桃(Syzygium hw )、黄杞、水石梓(s r — lalcrinum)等所组

成的类型;海岸植被为红树林。但目前该植被带内绝大部分地区的原生植被多遭破坏而形

成各种次生林和人工植被

竹林华东地区是我国竹林主要分布区,而分布在本地区亚热带常绿叶林区

66 安徽大学学报c自然科学皈) 第 O卷

的竹林主要为暖性竹林,其中毛竹林在所有竹林中是分布最广.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类竹

林。毛竹林外貌整齐,结构单一.林冠起伏不大.成单层水平郁闭毛竹林中常有栲属、青冈

属、润楠属、檫树等常绿阔叶树和~些裸子植物混生林下灌木层种类不多.常见有白叶莓

(R幽“ intwminatm)、白马骨(Seriss.serlssaides】、锶木( “觇clu'nemis)、腐婢等。草本植物常

见为蕨类植物、苔草、过路黄(L2,~irnoz-hia chrtstimte)等。温性竹林除毛竹林外.还有分布于

长江流域的刚竹林、淡竹林、水竹林、苦竹林、斑竹林;分布于浙江省、江苏省的净竹林、胖

竹林;分布于浙江省和福建省的唐竹林。此外.还有分布在福建省的热性竹林,如粉单竹

林、麻竹林、青皮竹林。

2.1.3 分布在山地上的植被类型

山地植被的最显著的特征是随海拔高度的上升.更替着不同的植被带.这便是植被分

布的垂直地带性根据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取决于纬度地带性规律,华东地区的山地植被类

型分为两大类型:湿润暖温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和湿润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

位于山东省主要山脉上的湿润暖温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以落叶栎为主,或有油松、侧柏林) 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亚

高山灌丛、草甸等。华东地区的湿润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是:常绿阔叶林带(南亚热带

山地的基带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带) 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或山地常绿针阔叶混交

林带山顶常绿矮林或山顶常绿灌木草丛

在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有不少珍贵稀有的树种.如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mis)、喜树(Cam/tothec.avuminata)、金钱槭

(12tlteronia sirtem-is)、连香树

(&rfidi#,>lhan,“Ⅲi sinem'e)、七叶树(血“ c hi~wmix)、天师粟(A railsonii)、领春

木(Eultela础ivster~ )、钟萼木(Bretschneid'ru w )、杜仲(Eucommia~dmoides)等等

在中亚热带的北部山地常绿阔叶林中也经常混人一些亚热带扁平叶型的针叶林,如

香榧(Torreya grandT,~)金钱松(Pseudotarix kaempferi)、南方铁杉(Tsuga hurangshanen~is)、水杉

(Meta~equoia gly~ostroboides)等.也还有~些针叶型树、如柳杉、刺柏(Juniperu+" rmosugzu)

等。

2.2 次生植披和人工栽培植披

华东地区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要基地之一,历史悠久。由于人类长期经济活

动的影响,原生的自然植被已遭到巨大的破坏.面积日渐缩小,基本上仅残存在交通不便

的一些丘陵和中山地,其他低丘和盆地几乎都已为次生植被和人工栽培植被所占领。其中

除了有相当面积的荒山灌木草丛外,主要有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经济林和农田栽培

植被。

灌草丛山东省丘陵分布着一种落叶灌丛.优势种或建群种有榛、胡枝子、黄栌、蔷

薇、绣线菊。华东地区亚热带的丘陵、低山地区分布的灌丛有常绿的.有落叶的.有常绿和

落叶混交的,优势种有楗木(L opetalum chinense)、乌饭树(Vox-cinium 。acteatum)、映山红

(R.ho~dendron simsii)、岗松(Baeckea ute~cens)、山芝麻(Helicte~ angusti lia) 这些灌丛绝

大多数都是当地森林砍伐后形成的次生植被他们的种类组成同其前身各种森林有着密

切的关系

灌草丛也广泛分布于华东地区.群落的种类组成以,泛分布于亚热带的多年生禾本

第4期周忠掸等: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科植物为主,草丛中混生有比较显著的灌木种类.这些灌木种类多为当地森林林缘的成

分,如山东省境内的灌草丛,灌木层优势种以荆条和酸枣为主.草本层以黄背草占优势

人工栽培植被暖温带区域的人工栽培植被主要在山东省,其栽培植被以粮食作物

为主,主要有小麦、玉米、番薯.其次有稻、大豆、高粱、谷子等经济作物以烟草、花生、大

麻、棉花为重要。耕作制度是以冬小麦为主的二年j熟或一年两熟。水果主要产于山东省

的胶东半岛,苹果、梨最为著名,并有葡萄、桃、杏樱桃、柿、板栗、山楂等落叶果树

北亚热带区域的人工栽培植被,粮食作物以一年两熟的稻麦为主,双季稻在南部地区

比重大。主要油料作物为油菜经济作物有棉花、花生、烟草经济林以荼园、桑园、板栗、油

茶、杜仲、山茱萸、毛竹以及梨、枣、苹果、挑、杳等为多。

此外-在城市绿化点及村落、沟渠、道路的旁边.有很多种人工栽培的常绿、落叶阔叶

树,其中落叶阔叶树有梓树、樱花、垂柳、木瓜加拿大白杨、臭椿(Ailunthu.~alt r,simu)、刺槐、

桑(Morus“ )、构树(Brou3"sonetza p~pyri “)、鸟桕(Saw~ sebij~"rum)、重阳术(13isuhof,a

javanica)、楝(Melia azeek~raz'h) 泡桐、中国梧桐、悬铃木、香椿( M vinensis)等;常绿树有

日本珊瑚树、石楠(P/gatinia se~~ulna)、女贞(£ gⅫ? lut"iehtm)、桂花(()b rnanthu~ Ⅵs 叫、海

桐(Pittosl:orum tobla)、正木(Euon2anu~jap~nicm)、黄杨( Ⅱ "“ )、洋玉兰、蚊母

樟树等。

中亚热带区域的人工栽培植被,是一年三熟的双季稻小麦(或大麦、油菜、蚕豆、

绿肥)为主,部分地区为单季晚稻和小麦(或油菜、绿肥)一年两熟。

浙皖山丘植被区内经济林有杉木、毛竹、油桐、乌桕、山核桃、香榧、茶叶及枇杷、杨梅、

桃、李、杏、板栗、枣、柑桔等果树本区是茶叶的主要产区,有很多品种的茶驰名中外

浙南、闽中山植被区经济林有肉桂、儿茶( wiu 肪)、绿竹

(Sin~catutmz,oluT~umi)、桐

山竹(Sinoca&mm gigantem)、麻竹(Dendroca&mus m£加m )、青皮竹(&神Ⅱte~ih's)等人工

栽培的果树主要有柑桔类,如沙田柚、瓯柑以及大蕉(Ⅳ w l~rudisiaca c sapeemum)、枇

杷、橄榄等亚热带果树还有一些落叶果树,如桃、李、梨和板栗等

南亚热带区域的人工栽培植被为该区河谷平原上的农业植被,以双季稻为主.此外,

还普遍栽培甘蔗、本薯、花生、大豆等。在福建省中部和南部栽培的热带和亚热带经济作物

有波罗密(Artocarpz*止 )、油梨( Ⅲ m “)、番荔枝(Anona squ~mosu)、人心果

(Manilkar.一 m)、剑麻(^ sisahmu) 香蕉、风梨、荔枝、龙眼、橄榄、芒果闽南的文旦

柚天麻香蕉、乌叶荔枝、浦南的芦柑也是驰名品种。近年来.该地区引种了一些南方药用

植物,如砂仁(.4znomum 7,1tlosum)、肉桂(Cinnam6mum )、益智(Alp'nia )、诃子

(Gcrmitudia chebulu)、苏木(Cae~alpinia sappan)等部分地区已成功地种植了橡胶树、胡椒在

山地丘陵上普遍栽培有杉树、油桐、油茶、竹类。

3 华东地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华东地区植物区系中珍稀、濒危植物丰富,有很多是属於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植物资

源除木材、薪炭外,还有很多药用植物、芳香植物、观赏植物、蜜源植物、淀粉植物、油料和

纤维植物等丰富的资源。

由于开山修路、砍柴烧炭、过度伐木-林区的植物资源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相反

68 安徽大学学报1自然科学版) 第2n卷

却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重,生态环境恶化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

下几点建议:

(1)严格规章制度

面积开荒种植。

植物资源Et趋减少。有些地方.由于大面积刀耕火种,水土流失严

我们对华东地区山地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台理开发利用提出以儿

加强资源管理严禁乱砍滥伐.成片砍柴烧炭和在高山陡坡上大

(2)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重点保护古树、经济植物、药用植物和珍稀濒危植物,以保证

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的需要。

(3)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植物资源比较集中,未受到人为严重破坏且具有代表性的区

域划为自然保护区,不仅有助于教学、科研、资源植物的人工栽培和引种扩大·而且为减少

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使得植物资源得以永续利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中国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

[2 中国科学院《中国自然地理》编辑委员会.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北京科学出版社,l983

[3:钱啸虎等.安徽省大别山南坡太湖县植被调查报告.皖南大学学报.1965 [4] 安徽植被协作组.安徽植被.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 981

:j] 沈显生安徽大别山天堂寨山区植物区系初探.武汉植物学研究6(4):365—37c.1986

[6 蔡飞.安徽省太平县常绿阔叶林的初步研究(油印稿1.I 99l

[7- 宋永昌等.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的基本特征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第3期.1 980 [Sj 王海峒.江西常绿阔叶林的生态学特征.生态学报、8(3),1988

[9] 安树青、赵儒林.紫金山次生森林植被特征分析.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4 c11、]990

The General Condldons of Vegetation in Eastern China__

植被退化全方位浅谈

植被退化全方位浅谈 摘要:植被退化是生态系统退化的最典型外在特征但国家规定在计算森林覆盖率时,森林面积还包括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树占地面积以及四旁树木的覆盖面积。森林覆盖率,是反映森林资源和绿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人们不断对生存空间进行开拓,草地植被群落结构以及草地生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导致达日县部分天然草地受到了严重的退化。[1]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都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可知:现存的主要问题是草地“三化”(沙化、退化和盐碱化)严重,第一性生产力低下。其中表土和养分流失与生态系统退化是最基本、最突出的问题[2]当然,各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各有差异,所以各地的植被恢复治理方案也应该因地制宜。 关键词:植被退化现状修复 1. 中国植被现状 1.1 植被覆盖率现状 中国各省区市森林面积之和约238万平方公里,其覆盖率为25%,但中国植被覆盖率为70%,其中草地(包括草,灌木等低矮植被)覆盖率为45%,加上森林(成一定面积的高大树木)的25%,共有70%。 另外还有约15%的农业庄家覆盖率,另外还有5%左右的居住交通等用地,剩下的10%为没有植被覆盖的沙漠戈壁(8%)雪山(2%)。 1.2 植被退化现状 目前,广大区域的生态系统已经或正在遭受各种程度的人为干扰、破坏和不合理使用, 使大量生态系统不断退化、毁坏和功能发生转变。植被的消失和石间土壤的流失,使土壤肥力不断减退,动植物不能更好的生存。 根据对我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我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气候变化会引起植被生长状况、植被分布、植被的气候生产力等地表植被覆盖状况发生变化。已有的关于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气候持续变暖变干, 造成植被减少,草场压力增大,退化速度加快,而降水又是决定植被分布的地理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干旱也会使得各种植被类型分布发生变化,气候生产力下降。 2. 植被类型 2.1 树木类型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

2012 届经济学二学位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江西省萍乡市房地产业金融政策探析 学生姓名:卢小亮 所在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土地资源管理 学号: 20081119094 指导教师:达古拉

2012 年 3月 目录 摘要 (2) -、古城镇旅游 (2) 二、历史街区旅游 (4) 三、旅游发展的主导思路 (5) 1、保护性的发展 (7) 2、商业与文化协调互动 (8) 3、区域品牌的塑造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摘要:历史悠久的成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都旅游因资源得天独厚,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遗址、乡村旅游、古镇旅游等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以及良好的人居休闲环境,使成都旅游独具魅力,吸引着国内外广大游客的目光。近年来,成都市旅游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历史街区旅游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关键词:成都;古镇旅游;历史街区旅游;问题;对策 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旅游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为成都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遇。 一、古城镇旅游 四川素有中国“风景省”,无论是在自然、人文景观还是民俗风情,种类多、品种全、分布广泛,是中国拥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风景名胜最多的省区。特别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九寨沟、黄龙、都江堰——青城山、大熊猫、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等,具有垄断性、不可替代性和不可模仿性。在这些品种繁多的景点里,成都地区拥有里面众多的旅游资源,是当之无愧的旅游城市。成都的旅游资源丰富,处处是景点,引得国内外大量游客前来游玩。下面以成都古城镇旅游以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来浅讨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状况。

2020年高考模拟复习知识点试卷试题之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考点分布表及2017 年复习建议 一、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整体概况 纵览2019 到2016 五年全国卷试题 均没有多大变化; 从试卷结构按排角度 看, 从命题设计角度看,试题能够均匀分布各知识点,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 学目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从试题题量上看,题量安排科学,分值设计合理,难度适中,考点全面; 从考查形式上看,命题灵活多样,能够针对考生的实际,使每一位考生都能展示自己的真实水平。 、近五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卷各版块纵向分析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从2016 年到2019 年,论述类文本都是全国卷试题的必考内容,设置三道小题,均为客观题,每小题3 分,共9分。 选材一般是社会科学类文章或自然科学类文章,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等。注重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播,凸显其文化含量、人文价值、教化作用。选文一般在1000 字左右。从近五年考查的篇目看,社 会科学类文本占主导,自然科学类文本只是偶尔出现。 2017 年,全国I 卷是文艺论文,全国II 卷是史学论文; 2015 年和2016 年,全国I 卷是史学论文,全国II 卷是文艺论文; 2016 年全国III 卷兼顾文学与史学。 2017年、2015年的史学论文都与现实密切相关,如2017年论述古代食品安全监管问题,2015 年论述宋代的金融特点。 在考点安排上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概括文章内容成必考点。

从试题难度看,近几年的试题考查更灵活,要将各选 错误选项设置更加隐蔽,有一定难度,需项与原文进行认真分析比较。 (二)古代诗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植被遥感的现状与展望_英文_

Pres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s of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Juhan Ross (T artu Obse r va tory,EE2444Tor a vere,T artu,Estonia) During the recent decades a new discipline of biogeophysics remote sensing of vegetation has been born.T his w as stimulated by the need to describe in more detail the energy and m ass ex chang e betw een the g round surface and atmosphere in the mathemat-i cal models of the global and reg ional climate,by the need to have rapid inform ation about biological productiv ity and yield of the vegetation over the large areas and probably to most extent by m ilitary needs, connected w ith rocket piloting.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emote sensing has based on: i)The existence of Earth s satellites,originally constructed for military and astronom ical needs. ii)The availability of the powerful enoug h com-puter technolog y for recording,data processing and analysis. iii)The possibility to use the radiative transfer theory originally elaborated for astrophysics, atmospheric physics and neutron transport in nuclear reactors. T he main problem of remote sensing of the veg e-tation might be formulated as follow s:measuring from satellites or airplane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in optical,therm al and microw ave spectral regions reflected from vegetation and the solv ing the inversion problem to obtain information for classification, distribution,functioning and productiv 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vegetation over the w hole Earth surface. Reflected from veg etation electromag netic radi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following factors: i)Conditions of illumination above the veg eta-tion. ii)The disturbing influence of the atmosphere in propagation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iii)T he properties of the vegetation and soil in scattering of the radiation. iv)The architecture of the w hole canopy as w ell as individual plants. There ex ist different fundamental and practical difficulties which limit the solving of the m ain prob-lem. 1)Within a certain type of vegetation the varia-tion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is great within pix els variations m ay ex ceed variations between pix els.T he main reason of these variations is the semiregular structure and inhomogeneity of vegetation itself. These v ariations are sm aller for cultural vegetation and greater for natural one, e.g.for forests and shrubs. 2)Nonflat relief of the g round surface changing the conditions of illum ination. 3)The existence of the cloud cover in the Earth atmosphere drastically limiting the possible time for remote sensing in optical and thermal spectral reg ions. 4)Lack of detailed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3D distribu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atmosphere resulting in erroneous atmospheric correction. 5)Different technical errors,connected w ith sensor calibration and stability,w ith reg istration,da-ta processing,etc. Due to these difficulties the inverse problem having the measuring data of the reflected radiation about some certain type of vegetation to determine the optical and architectural parameters of this vegetation must be m athematically treated as incorrect inverse 第1卷增刊1997年 5月 遥 感 学 报 JOURNAL OF REM OTE SENSING V ol.1,Suppl. M ay, 1997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 一、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特征与阶段评价 经过新中国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在改革中萌动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呈现出逐年加快发展态势。2000年全市文化部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产出为1.33亿元,实现利润960.3万元。2001年总产出增加到1.57亿元,实现利润1793.9万元。2002年总产出为1.80亿元,实现利润855.7万元。2003年总产出为2.1亿元,实现利润3249.7万元。到200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65.81亿元,占全市地方生产总值3.0%。2000年以来的5年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呈现逐年加快的趋势。全市有文化产业活动单位5391个,个体经营户18967个,其中行政事业性单位538个。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5.21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人数2.6 %,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1.82万人,占文化产业从业人员12%。 (一)成都文化产业现状特征 成都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在产业规模、发展形态、体制环境、市场基础等方面均已形成良好的条件,呈现出以下基本特征。 1.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形成。2004年国家统计局提出了我国文化产业分类,按照这个分类,成都已经具备文化产业各行业类别,基本形成了文化产业圈层体系,并在所有文化产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具备较完备的产业样态,储备了加快发展的后劲和条件。 2.文化优势产业逐渐崛起。政府支持,市场培育,成都文化产业逐渐形成了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形成了几个在全国有地位的文化产业集团,打拼出了一批在全国较有影响的文化企业和文化品牌。 3.文化产业多元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多年来政府投资文化事业单一格局已被打破。2004年,成都市出台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产业的实施意见,加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允许民间资本投资文化领域,文化仅靠政府投入的传统格局已经被打破。 4.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和文化基地建设迈出可喜步伐。一街之距的《四川日报》为主的四川报业集团和《成都日报》为核心的成都报业集团,构成成都的报业文化区。在《中国西部印务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的基础上,以锦江区为中心,建设集创意设计、印刷加工、物流配送及印刷人才培养为一体的“西部印务产业基地”,正在成为西部印刷工业发展的核心区域。成都市政府制定了数字娱乐产业“两个中心、四个一百工程”的发展规划,拟在3—5年内初步培育和完善我市数字娱乐产业链,把成都打造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成为世界数字娱乐企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地。 5.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成都曾是全国举办“中国电视节”的两座城市(上海和成都)之一,每两年一次的“中国四川电视节”,是中国电视界和世界电视界盛大的交流盛会。民间文学艺术形式、地方风味饮食、民间工艺品和民俗文化活动种类繁多,都江堰每年的放水节、中国成都国际熊猫节、每年春节的庙会等,她们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不仅为成都市民津津乐道,而且吸引了大量海内外游人。成都既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又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文化年”,共开展大型

英美概况括考前知识点总结

英国概况 1,英国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2,地理位置:Great Britain is the largest island of the British Isles, the largest island in Europe and the eighth-largest island in the world. It lies to the northwest of Continental Europe, with Ireland to the west, and makes up the largest part of the territory of the state known as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t is surrounded by over 1,000[citation needed] smaller islands and islets. 或者回答British mainland western Europe from Great Britain and Ireland, north-east and many nearby islands, She east by the North Sea, the Atlantic Ocean to the west, up to the North Atlantic off Iceland, Yugoslavia and the European continent, separated only by a strip of water, the English Channel 3, 英国首都:London 4,组成部分:England, Scotland, Wales and Northern Ireland 5,民族:England Welsh、Scotch、Irish 6, 英国国旗:the Union Flag英国国歌:God Save The Queen 天佑女7,三次外族入侵:ⅠRoman Conquest;43AD, the roman empire

5.2.2.3植被现状调查

5.2.2.3 植被现状调查 (1)沿线主要植被类型 现场调查可知,项目沿线植被以农田栽培植物、人工防护林和森林植被为主,详见表5-2-1。 表5-2-1 沿线主要植被类型 序号地形地貌现状概述涉及线路位置建设方式植被类型群落名称 1 山岭重丘多为森林植被K42~K49 新建 森林植被 落叶松林、 针阔混交林 2 K49~K5 3 改扩建 3 K53~K69 新建 4 平原微丘地势开阔,主要为人工防护林和 小面积农田。 K69~K74 改扩建 森林植被 栽培植被 人工防护 林、农田 5 平原微丘地势开阔,主要为小面积连片农 田,作物以玉米、大豆等为主。 K74~K99+203 改扩建栽培植被农田 (2)植被现状样方调查 项目组于2017年5月在沿线300m范围内及1处取弃土场对典型植物群落样地进行了样方调查,样地选择结合拟建公路选线及沿线典型植被类型“表5-2-1”,共调查了10个样方。 ①调查方法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中相关要求,植被现状调查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现场调查以不同的草原植被群落类型为单元,在拟建公路占地及生态评价范围内布设样方,调查各植物物种种类、株(丛)数、高度、多度、盖度等群落特征及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和珍稀野生植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位置。 ②布点原则 a 尽量在拟建公路穿越和接近公路穿越的地方设置样点,并考虑全线路布点的均匀性。 b 所选取的样点植被为评价范围分布比较普遍的类型。 c 样点的设置避免对同一种植被进行频率较高的重复性设点,特别重要的区域内植被变化较大的情况进行增加设点。 d 尽量避免非取样误差,尽量避免选择路边易到之处,保证两人以上进行观察记录,消除主观因素。

成都商业市场商圈环境系列研究分析

成都商业市场商圈环境系列研究分析 一、成都商业概况 成都为西南三省一市的中心城市和商业核心,商业辐射功能遍及整个西南地区;三大 核心零售商圈和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外沿点状商圈的逐渐形成,标志着成都的商业体系逐渐形成,大商业城市的雏形基本构成;核心商业区,业态以百货零售为主。目前, 春熙路、盐市口需求旺盛,几乎满租,骡马市商业在复活之中,区域商业区业态以大型超市为主,作为成都最为成熟的核心区域,大量的人气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基本动力,商业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众多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的形成,使成都商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格局。区 域商圈和社区商圈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和社区居住人口,是对三大传统零售商圈的必要补充;但随着二环路以外几个大型商业项目的开业,城市外沿逐渐形成了几个点状分布的大型区域商圈,这些商圈规模较大,商业功能完备,辐射面很大,是核心商圈最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主要商圈分布 ●三大核心商圈 即春熙路、盐市口和骡马市三大零售商圈 ●区域商圈 双楠、城南、会展、西大街、建设路、光华等商圈为目前比较成熟的区域商圈 城市向东向南的发展,使城东副中心和城南副中心将产生未来的区域商圈 成都三大核心商圈

成都新商圈概况 ●金沙-光华商圈:该商圈位于青羊区,以三环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覆盖了青羊区二环以外的整个地带。东区东起二环路、西临三环路、南接清水河、北至金牛界。商圈内着力打造四大片区,即:光华村片区、贝森-新文化宫片区、金沙三角片区和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这些商业区域沿街不会规划商铺,而是打造集商、住、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群落。其中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重点将金阳路打造成餐饮一条街,发展远古部落式、原始风情式的餐饮娱乐等;在清溪东路及同盛路两侧小街,引导改造建设酒店、商务楼,拓展同盛路餐饮一条街的产业纵深。 ●另外,还将沿光华大道、日月大道重点发展组团式的大型商业卖场、购物中心;沿青羊大道重点引入品牌餐饮、娱乐连锁店,提升档次和规模;在光华村片区将大力发展大型卖场和商务楼宇经济;贝森-新文化宫片区建立大型影院、书城;金沙三角片区重点建设以万瑞微型CBD为核心的甲级写字楼群;在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面向金沙旅游客源,突出发展旅游服务、餐饮住宿和娱乐休闲等行业。 ●红牌楼商圈:商圈位于武侯区“一带六轴七片”(“一带”即川藏公路商贸带;“六轴”为人民南路中心轴、一环路科技文化轴、二环路综合发展轴、草金路综合发展轴、武侯大道综合发展轴、三环路综合发展轴;“七片”指一个科技文化片区、三个居住片区、三个综合片区的核心。随着滕王阁地产、成都置信、蓝光、武海等多家实力开发商相继入驻该片区后, 川威-劲力、富临集团、新希望实业、长城集团、谢菲联置业等知名开发商也纷纷抢驻该区域。红牌楼区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增加15万余人口,大量增加的人口必将拉动住宅以及消费需求。 ●红牌楼商圈侧重于将城市空间还给居住者,行人不会被车流干扰,享受户外生活会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内容,这是国际上最为流行的“BLOCK街区”概念。商圈将发挥潜在优势,打造区级商业核心;结合武侯特有文化底蕴,创造成都休闲中心;注重城市空间利用,打造城市开敞中心;借助武侯区城南社交的大舞台,营造人气聚集核心;利用舒适宜人的环境,打造独具吸引力的磁心。BLOCK街区具备一站式消费的便捷,将成为集时尚百货卖场、大型连锁超市、五星级电影院、时尚娱乐不夜城、商业步行一条街、甲级商业写字楼和高档公寓等综合形态为一体的新城市中心。 ●建设路商圈:商圈以建设路为轴线,延伸至二环路外周边,横向则扩展至新鸿路、建设南路一带,通过片区资源优势的整合,这里成为了成华区的金融、商务、行政、信息咨询、零售业和娱乐中心。建设路最大的商业卖场SM广场首先发挥聚集人气的作用。同时国

英国概况复习考试知识点

I. Important facts to know about the UK. 1. Britain does not share land border with any other countries except the Republic of Ireland(爱尔兰). 2. The climate of Britain is a mild and temperate one. 3. The most important river in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Thames River. The largest /longest is the Severn River. 4. The famous Speaker’s Corner is an area inside Hyde Park, London, where speakers address the public, especially on Sundays. 5. The Houses Parliament are in the City of Westminster. 6. The Westminster Abbey is the place where almost all English kings and queens have been crowned. 7. The Whitehall is where many British government offices are located. 8.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London residence for the King or Queen. 9. No.10 Downing Street in London is 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British Prime Minister. 10. Londo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Kingdom, is situated on the Thames River near its mouth. 11. The West End of London is resided by richer people than the East End. 12. The British Museum is the oldest and largest of all the museums and galleries in the UK. 13. Wembley Stadium is the site of the FA Cup Final, while Wimbledon is the site of the international Lawn Tennis championship. 14. The “tube” in London is the oldest and longest underground railway in the world. 15. The British state is made up of England, Wales, Scotland and Northern Ireland. 16. London Tower, first built as a fortress for the royal family, was later used as a prison for the King’s or Queen’s political enemies. 17. Big Ben is a famous clock in London. 18. There is no longer serious “smog” in London nowadays. 19. The UK is one of the most densely populat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 20. In Britain only less than 2% of the population are farmers but they manage about 70% of the land area. 21. It was the Anglo-Saxons who brought the English language into England. 22. The immigrants coming to Britain are mainly from the West Indies, India and Pakistan. 23. The “upper class”, living off the ownership of land or capital are fairly constant at around 2%. 24. A skilled worker, however much he /she earns, is one of the working /lower class. 25. People who do unskilled office-work are also likely to be described as lower (middle) class. 26. John Bull is the nickname of Britain. 27. The UK has experienced relative economic decline since World War II. 28. Margret Thatcher is the first and only female Prime Minister in British history. 29. The average household size in the UK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30. The Teddy Boys was the first cult that emerged in the UK in the 1950s among the working class youth. 31. The Hippies were from the middle class families in late 1960s. 32. Punks appeared in the 1970s. 33. The rave culture was popular among the middle and working class in the 1990s. 34. The youngest age that a person can get married in Britain is 16. 35. At the age of 18, people can get legally married without parental consent in the UK.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周忠泽蒙仁宪 ( 葡;系一_厶 1丽i9) r 摘要华东地区六省一市从北向南大致属于暖温带落叶阏叶林区域、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阀叶混交林地带、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阏叶林地带、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通过对华东地区自然地理成因、气候和土壤状况的介绍,从不同生境角度分析了华东地区原生植被类型、狄生植被类型和人工栽培植被类型。 关键词华东区植被覆盖 1 华东地区气候、土壤状况—一f ’ l I ,I 1.1 华东地区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区域的南界经安徽省风台、蚌埠到江苏省的蒋坝、盐城后至黄海之滨,包括整个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的北部。该区域主要为山东省,由于l临海,故气候为海洋性年平均温度为10~1 5℃,年平均降水量为600~900ram,年相对湿度达75 。土壤主要为棕色森林土,平原为无石灰性浅色草甸土,沿海地区有小面积的滨海盐渍土。 1.2 华东地区的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32。~ 34。,包括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中部。该地带气候总的特征为温暖湿润、四季寒暑分明。年均温15~ 18"C,年降雨量750~ lO00mm,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主要为黄棕壤和黄褐壤。农业区多为水稻土,东部沿海一带有盐渍土。 1.3 华东地区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23 ~ 32。,包括浙江省江苏省南部,安徽省南部,江西全省,福建省的北部。该地带气候总的特征为温暖而湿润。年平均温度18~ l9℃,年降雨量l000~ 16001Tm'l,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主要为黄壤和红壤。 1.4 华东地区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的气候、土壤状况 该地带位于北纬2 ~ 24。,仅包括福建省南部。气候总特征为河谷干热,山原暖湿夏长冬暖,雨量丰富。年均温l9~21℃,年降雨量1500~ 2000mm,年相对湿度80 ,土壤为砖红壤性红壤。 收稿日期:1995— 12— 20 ■ _ 第4期周忠泽等:华东地区植被概况 2 华东地区的主要植被类型 2.1 原生性的植被类型

成都市农贸市场开发状况研究解读

一.成都市农贸市场的发展现状 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现状概述 随着成都市旧城改造的脚步加快,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大力推 进农贸市场的配建工程建设。二环路内的占道菜市将有计划的全 部拆除,并按“拆一建一”的大致要求,在未来3年内,二环路 内将修建80至100个永久性农贸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除 目前已经修建起来的包括大棚市场在内的79个,另外还需要修 建50至60个永久性正规市场(不包括大棚市场)。成都将掀起 一场农贸市场建设“革命”,这些农贸市场大都处于黄金口岸内。农贸市场正经历着三个转变:地点——从室外到室内的迁徙;形态——从简陋到精致的蜕变;经营管理者——从街道办事处到民 营企业的交接。 成都市农贸市场投资形成四大模式 模式一:农贸市场+住宅。如郭家桥市场。开发商在开发住 宅时,将其一、二层建成了农贸市场。农贸市场作为住宅和周边 居民的生活配套产品,预计经营10年左右就可收回成本。 模式二:农贸市场+专卖店。如建设路综合市场。开发商将底楼 设置了268个菜市摊位,二楼由苏宁电器租赁经营,对逛菜市的 人流进行了“二次使用”,使整个市场人气更旺。 模式三:综合商场。大学路市场就将采用这种模式。除农贸市场

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主体外,临街还设置了一排面积从10~50平方米的综合性营业商店。 模式四:休闲中心。如规划中的九里堤市场。地下停车场+农贸 市场+超市+休闲娱乐中心。这也是本项目农贸市场最有可能的 发展模式。 农贸市场的营运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BOT模式,由政府委托开发商开发或者改建,政府拥 有产权,开发商拥有一定年限的使用权。这种方式下,开发商将 手中的使用权转卖出来。如金家坝室内地下农贸市场、玉林综合 市场、大学路菜市、小天综合市场等。 另一种是产权式,将农贸市场等配套作为土地拍卖中规划的条件,使菜市完全和其他的商业地产一样,产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 合一,如清江农贸市场。 二.成都市农贸市场发展趋势 农贸市场超市化趋势 所谓农贸市场超市化,是指通过政府政策的鼓励支持,引导 大型流通企业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不适应经济发展、城市 建设和居民消费要求的原城市农贸市场,按照超市的经营业态、经营理念对城市农贸市场进行生鲜超市化改造,使其成为经营主 体组织化、经营产品标准化、经营方式超市化及服务规范化,以

边坡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趋势

边坡植被恢复研究现状与趋势 高速公路的建设有力地促进了沿线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至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 1万多km[1]。然而在建设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填筑路堤,不可避免地导致原生植被损毁、山体大面积裸露,大量弃土弃渣侵占耕地、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2,3]。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高速公路边坡面积每年以2-3亿m2的速度迅速增长,在长江中、下游,因公路建设每年新增水土流失5000万t,仅四川省因公路建设每年新增水土流失2678万t[4]。因此,恢复和重建边坡及路旁的生态植被不仅是高速公路工程本身安全的需要,而且对于美化沿线景观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高速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对边坡的防护主要从工程安全角度考虑,通常采用如浆砌块石、干切片石、喷护混凝土等单纯的工程防护措施[2],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和谐性和自然美,产生一系列的环境和工程问题。随着高速公路飞速发展和生物技术突飞猛进,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对公路景观的要求逐渐提高,公路边坡防护观念正在逐渐改变,边坡生态恢复工程也相继发展了起来。有关研究机构相继开展了公路绿化理论、技术、施工工艺和工程设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5-8]。公路工程部门也在许多高速公路的建设中进行了绿化工程的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9-11]。但就总体而言,我国对边坡绿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处于起步阶段。 据报道,在未来二三十年我国高速公路将建成4万多km[12],每建设1 km高速公路,形成的裸露坡面面积可达5-7万m2[13],为植被恢复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因此,为了弥补目前科研的不足,探索边坡植被恢复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我国高速公路生态型绿色通道的建设,边坡植被恢复的科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介绍了了边坡植被恢复的概念、原则、难点;总结了国内外边坡植被恢复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我国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本文还明确研究趋势和热点问题,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1 边坡植被恢复的概念及恢复原则 1.1 边坡植被恢复的概念 边坡植被恢复,以恢复生态学、水土保持学、草坪学等为指导,包含了土木工程学、岩石学、土壤学、生态学、植物学、材料学等多学科的内容,是融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14],属于生态恢复学的范畴,国外有Biotechnique,Soil bioengineering,Vegetation或

成都及郫县商业概况153119252分析

成都商业市场概况分析2011-2 一、成都商业概况 成都为西南三省一市的中心城市和商业核心,商业辐射功能遍及整个西南地区;三大核心零售商圈和各种专业市场的繁荣以及城市外沿点状商圈的逐渐形成,标志着成都的商业体系逐渐形成,大商业城市的雏形基本构成;核心商业区,业态以百货零售为主。目前,春熙路、盐市口需求旺盛,几乎满租,骡马市商业在复活之中,区域商业区业态以大型超市为主,作为成都最为成熟的核心区域,大量的人气为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基本动力,商业的需求也非常的旺盛;众多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的形成,使成都商业进入多元化发展格局。区域商圈和社区商圈主要服务于所在区域和社区居住人口,是对三大传统零售商圈的必要补充;但随着二环路以外几个大型商业项目的开业,城市外沿逐渐形成了几个点状分布的大型区域商圈,这些商圈规模较大,商业功能完备,辐射面很大,是核心商圈最有效的补充和完善; 主要商圈分布 ●三大核心商圈

即春熙路、盐市口和骡马市三大零售商圈 ●区域商圈 双楠、城南、会展、西大街、建设路、光华等商圈为目前比较成熟的区域商圈 城市向东向南的发展,使城东副中心和城南副中心将产生未来的区域商圈 成都三大核心商圈 成都新商圈概况 ●金沙-光华商圈:该商圈位于青羊区,以三环为界分为东、西两区,覆盖了青羊区二环以外的整个地带。东区东起二环路、西临三环路、南接清水河、北至金牛界。商圈内着力打造四大片区,即:光华村片区、贝森-新文化宫片区、金沙三角片区和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这些商业区域沿街不会规划商铺,而是打造集商、住、餐饮于一体的大型商业中心群落。其中金沙遗址-同盛路片区重点将金阳路打造成餐饮一条街,发展远古部落式、原始风情式的餐饮娱乐等;在清溪东路及同盛路两侧小街,引导改造建设酒店、商务楼,拓展同盛路餐饮一条街的产业纵深。 ●另外,还将沿光华大道、日月大道重点发展组团式的大型商业卖场、购物中心;沿青羊大道重点引入品牌餐饮、娱乐连锁店,提升档次和规模;在光华村片区将大力发展大型卖场和商务楼宇经济;贝森-新文化宫片区建立大型影院、书城;金沙三角片区重点建设以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训练检测: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含答案)

考点30世界地理概况 (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9·安徽皖东名校联盟联考)下图为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和某季节的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考向地形特征]该经线及附近的地形特征是() A.以高原、盆地为主B.山高谷深,崎岖不平 C.东西高,中部低D.北部多火山、地震 答案 A 解析20°E经线和赤道交会处为刚果盆地,故图中是非洲大陆沿20°E经线的地形剖面图,结合剖面线,地形主要是高原和盆地;高原上相对高度较小,地形较平坦;南北高,中部低;北部主要是撒哈拉沙漠,火山、地震少。 2.[考向气候分布]甲、乙、丙三地中() A.甲和乙都为热带草原气候 B.乙和丙都是热带沙漠气候 C.乙和丙都是热带草原气候 D.甲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 D 解析结合图中纬度的分布可知:甲地为地中海气候,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 3.[考向气候特征]此季节() A.甲地高温少雨B.乙地草木枯黄 C.丙地森林茂盛D.丁海区台风频繁 答案 B

解析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相对向北移,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甲地温和多雨;乙地为干季,草木枯黄;丙地炎热干燥,黄沙漫漫;丁地为地中海,夏季没有台风。 (2018·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模拟)读沿23.5°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4~5题。 4.[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 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 答案 A 解析读图,图示经度向东减小,是西经;结合纬度可知,图示地区只能位于南美洲。大陆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5.[考向世界的海陆分布]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A.落基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大分水岭D.安第斯山脉 答案 D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南美洲,是安第斯山脉。落基山脉位于北美洲,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洲,大分水岭位于澳大利亚。 (2018·河南林州一中调研)读世界部分经纬网图,完成6~7题。 6.[考向世界的居民]图中四地所在大洲,“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入地区的是()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一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一2015,31(6):796-801JournalofEcologyandRuralEnvironment 中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现状评价 周大庆,夏一欣,张昊楠,钱者东,王一智,蒋明康①一(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南京一210042) 摘要:基于1458个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资料二总体规划和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通过建立自然植被就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自然植被的就地保护现状,查明了保护空缺三根据评价指标体系,将我国自然植被就地保护水平划分为有效保护二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二较少保护二保护状况不明二未受保护和不予评价7个等级三评价结果显示,全国583种自然植被类型中,不予评价的有4种三受评的579种中,522种已经受到不同程度保护三有效保护的自然植被有58种,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9%;较好保护二一般保护和较少保护的自然植被分别有154二110和200种,分别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26 4%二18 9%和34 3%三另外,我国自然植被的保护空缺包括保护状况不明和未受保护的植被类型,分别有38和19种,两者合计占全国自然植被类型总数的9 8%三总体来说,我国绝大部分自然植被已得到就地保护,但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于存在保护空缺的植被类型,亟须加强调查研究以确定其位置二范围和保护价值等,并通过进一步完善保护区网络将其纳入自然保护体系内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群系;生态系统;保护空缺;就地保护 中图分类号:X36一一文献标志码:A一一文章编号:1673-4831(2015)06-0796-06DOI:10.11934/j.issn.1673-4831.2015.06.002 EvaluationoftheStatusQuoof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ZHOUDa?qing,XIAXin,ZHANGHao?nan,QIANZhe?dong,WANGZhi,JIANGMing?kang(NanjingInstituteofEnvironmentalSciences,MinistryofEnviron?mentalProtection,Nanjing210042,China) Abstract:Basedonthedataoffieldsurveysof1458naturereserves,generalplanningandrelatedopenlypublishedliter?ature,an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evaluationindexsystemwasestablished;statusquoofthein?situconserva?tionwasanalyzed;gapsintheprotectionofnaturalvegetationweredetermined.Inlinewiththeevaluationindexsystem,thein?situnaturalvegetationconservationinChinawasdividedinto7levels,thatis, EffectivelyProtected , WellPro?tected , ModeratelyProtected , LessProtected , StatusUnknown , NotProtected ,and NotEvaluated .Amongthe583types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4werenotevaluatedand579wereevaluated.Amongthe579,522wereprotectedtovaryingextent.Amongthe522typesofvegetation,58weresortedinto EffectivelyProtected ,154into WellProtected ,110into ModeratelyProtected ,and200into LessProtected ,accountingfor9 9%,26 4%,18 9%and34 3%,respectively,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Besides,gapsstillexistedinconservationofnaturalvegetationinChina,referringtothetwotypes,i.e., StatusUnknown and NotProtected ,which,together,accountedfor9 8%ofthetotaltypesofvegetationinChina.Generallyspeaking,mostofthenaturalvegetationhavebeenputunderin?situprotectioninChina,buttheconservationneedstobefurtherintensified.Regardingtotheprotectiongaps,itissuggestedthatmorestudiesshouldbedonetodeterminetheirlocations,areasandconservationvalues,andfur?thertoconsummatethenaturereservenetworksoastotimelyincludethoseinthegapintothenaturereservenetworkofChina. Keywords:naturereserve;formations;ecosystem;protectiongaps;in?situconservation 收稿日期:2015-09-10 基金项目:环境保护部专项(HBSY0915);全国生态环境十年变化遥感调查与评估(STSN-7)①通信作者E?mail:jmk@nies.org 一一植被是自然界各类生态系统和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植被开展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3-18三‘中国植被“依据植被的种类组成二外貌结构二生态地理特征和动态特征等特点,将我国的自然植被划分为29个植被型,583个群系[1]157-697三我国自然植被受到诸多威胁,除自然和气候等原因以外,不断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自然植被产生了深刻影响三因此,加强对自然植被的保护极为迫切三 由于植被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等特点,建立各种类型的保护地是植被保护的唯一途径三其中,建立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自然植被保护的最主要途径三截至2014年底,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