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特点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即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对具体形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直观性、具象性、想象性,以及单一性、自我中心性等,家长可以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进行教育和引导,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1.直观性: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尚不能从复杂事物中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往往以所看到的事物或现象作为观点,直接得出结论。

2.具象性:幼儿年龄较小,思维具有具体形象化特点,对于具体化的事物或物品,幼儿能够表达各种看法和观点,但尚不能提炼总结,使之抽象化、形象化。

3.想象性: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可以将两种不同的具体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组合到一起,思维往往天马行空,相较于成人,避免思维定势、思维固化等问题。

4.单一性: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历较少,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也较为单一,不会从多个维度分析评判,多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非黑即白的观点。

5.自我中心性:幼儿大多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不会站在他人角度思考,所以带有较为强烈的自我中心化色彩,有一定的自私性、利己性。

2-4岁幼儿思维的特点

2-4岁幼儿思维的特点

2-4岁幼儿思维的特点2-4岁的幼儿在思维上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他们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为主。

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并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

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中,思维会表现出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拟人性幼儿会将所有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事物都看成跟自己一样是有思想有感情的。

例如桌子被自己碰到了,桌子很疼;树叶从树上落下来了,是因为它调皮,想下来玩等。

第二个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自我中心主义的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此不能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皮亚杰曾经用著名的“三山实验”来证明幼儿自我中心主义的倾向。

在三山实验中,把大小不同的三座山的模型放在桌子中央,四周各放一把椅子。

幼儿被带着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是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的模型。

散步之后,让幼儿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将三个玩具娃娃放在其他椅子上,然后问幼儿放在其他位置上的玩具娃娃看到的是什么。

实验结果显示,不到4岁的幼儿根本不懂得问题的意思。

4—6岁的幼儿不能区分他们自己和娃娃所看到的景色,不管观察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他们总是选择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景色。

能够区别不同观点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大约6岁时,这时幼儿表现出他们知道了区别所在,但是却不能指出来。

第三个特点是,思维不可逆性幼儿不能理解逻辑运算的不可逆性。

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a。

当你问一个幼儿:“你有哥哥吗?”幼儿回答说:“有。

”“他叫什么名字?”“淘淘。

”“淘淘有没有弟弟?”“没有。

”此外,在这一阶段幼儿在事物发生转变时,只注意知觉变化的最终状态,而不注意变化或转化的过程;这一阶段的幼儿也不能理解“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那么A等于C”这种类型的问题。

邓2020年7月28日星期二。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幼儿在认知和思维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和描述主要依靠具体形象的特点。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基于感官体验:幼儿的认知主要依赖于感官体验,他们通过观察、听觉、触觉等感官来获取信息。

他们往往通过观察和感受事物的外观、颜色、形状等具体特征来认识和描述事物。

2. 近似类比思维: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常常采用近似类比的思维方式。

他们会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对比,寻找相似之处并进行类比推理。

例如,幼儿可能会将一个陌生的动物比作猫或狗,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这个新的事物。

3. 特征关联思维:幼儿会将事物的各种特征进行关联,从而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他们往往通过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如形状、颜色、大小、材质等,来建立对事物的认知。

例如,幼儿可能会将红色、圆形、有四条腿的事物都归类为苹果。

4. 具体语言表达:幼儿在思维过程中,往往使用具体的、直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他们会用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外观、特征、功能等,而不是抽象的概念或抽象的词语。

例如,幼儿可能会用“大大的红花”来形容一朵鲜花。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幼儿在认识事物时主要依赖于感官体验,这是由于幼儿的感知能力发展尚未成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通过观察和感受事物的外部特征来进行。

幼儿的思维方式倾向于近似类比思维,这是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往往无法进行抽象的思维和推理,只能通过将新事物与已有的经验进行类比来理解和认识。

幼儿在认识事物时会将事物的各个特征进行关联,形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

这是因为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往往无法将事物的各个特征分开进行思考和分析,只能将这些特征进行整合和关联。

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更倾向于使用具体的、直观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

这是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还不够发达,他们往往无法使用抽象的概念和词语来进行表达,只能使用具体的词语来描述事物的外观、特征等。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的思维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思考问题时,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或形象来进行思维。

例如,幼儿在想象一个苹果时,会在脑海中浮现出一个具体的苹果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

2. 仍然具有一定的直观行动性:幼儿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会借助动作或行为来进行思维。

例如,幼儿在搭积木时,会边搭边思考如何保持平衡。

3. 抽象思维开始萌芽: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开始逐渐用抽象的方式思考问题。

例如,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大小关系、加减法等。

4. 自我中心化思维:幼儿在进行想象时,会把自己的主观想象附加于客观物体之上。

这是因为,幼儿对物和事的认知是由行为、感情等统合参与的。

5. 视觉外观性思维:幼儿往往借助于视觉,对外在形体进行观察,形成自己的想象。

如果外在的形体改变了,那么就会认为里面的内容也都改变了。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也被称为前数学,它对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幼儿思维的特点是:推理简单,以自我为中心,以感知动作为主,以具体形象为主,表面而不深入,以直观思维为主。

幼儿思维特点的具体表现(1)推理简单。

在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简单的。

他认识某一件事情,所采用的推理是一种特殊的方式,如他看到一个人躺在床上,大人告诉他:这个人有病啦!他在脑子里便留下了病人的印象。

当他再看到一个健康人躺在床上睡觉时,他便会认为这个人也是有了病。

如果告诉他,这个人不是有病而是在睡觉,他以后也许又会把病人当做是人在睡觉,这是因为这时幼儿的记忆力还不很强。

这种推理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快就会发展并变得复杂起来。

但是3岁以前,幼儿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作为父母,只能随时注意诱导,尽快使简单、原始的思维方式,变得复杂起来。

(2)以自我为中心。

4岁以后的幼儿,随着语言的流畅,词汇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明显增强,思维也变得复杂起来。

这时幼儿表现出来的思维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为中心,还不能分辨出自然现象的动物、植物及人类之间有什么区别,有时会认为树木、花草也会讲话,小狗、小猫也会有自己的语言。

如,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幼儿自言自语地对小动物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就是这种认识的表现。

这时候的小儿,对周围事物都是拿自身来衡量的,认为他自己会讲话,别的东西也应当会讲话。

上述两种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有些幼儿表现得明显一些,有的则不明显,如果不留心观察,可能还没有被发现就进入了新的阶段。

(3)以感知动作为主。

幼儿到5岁以后,6岁以前,思维方式就变成了以感知动作为主了。

这时的儿童都有一个特点:爱玩泥。

只要一看到一点水,他们就围在一起,挖小沟,修成弯弯曲曲的小水渠,让水从中流过;或者模仿着修房子,捏泥人,有时会做得形象逼真。

他们没有图案,也没有人具体指导,全凭自己的想象。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幼儿在思考和理解事物时,主要通过感观和具体的形象进行思维和表达的一种思维方式。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注重感知和感觉。

幼儿通过感知和感觉事物的具体形象,如颜色、形状、大小、纹理等,来进行思维和表达。

他们更注重事物的外在特征,而不太关注事物的内在本质或抽象概念。

比如,当幼儿看到一个红色的苹果,他们会直观地认为这是一个红色的水果,而不会去思考苹果的种类或营养价值。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偏向具体细节。

幼儿在思考和表达时,更注重事物的具体细节和特征。

他们会关注事物的大小、形状、颜色、数量等具体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来认识和描述事物。

比如,当幼儿看到一只狗时,他们会注意狗的毛色、尾巴的形状、耳朵的大小等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来描述这只狗。

第三,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容易受到感觉和直觉的影响。

幼儿在思考和表达时,更容易受到自己的感觉和直觉的影响。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直觉来判断和表达事物,而不太注重逻辑推理或抽象思维。

比如,当幼儿看到一只黑色的猫时,他们会认为这是一只吓人的猫,因为黑色让他们感到恐惧。

第四,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缺乏抽象和推理能力。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他们在思考和表达时缺乏抽象和推理能力。

他们往往只能根据自己的感官经验和具体形象来认识和描述事物,而难以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

比如,当幼儿看到一个盖着毯子的桌子时,他们可能会认为桌子变成了毯子,而不会意识到桌子只是被盖住了。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支持和发展。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支持和发展。

他们需要亲身参与和体验事物,通过触摸、观察、听取等感官活动来认识和理解事物。

比如,幼儿在学习动物时,可以通过触摸动物的皮毛、听取动物的声音等方式来加深对动物的认识。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注重感知和感觉、偏向具体细节、受到感觉和直觉的影响、缺乏抽象和推理能力,以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支持和发展。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简述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及其派生特点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幼儿通过感观信息对事物进行认知和思维活动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思维内容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象,幼儿在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感受、感知、观察、感觉和表象等形象思维的方式来认知周围的环境。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如下:1.感官强烈:幼儿模糊的概念主要来自于感官的刺激,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听觉等感官经验来认识事物,因此对周围环境的感官敏感特别强烈。

2.前后思维分离:幼儿的思维不能很好地将事物区分开来,对于时间的概念也没有很强的掌握,他们不会考虑过去和未来的事情,只关注眼前的具体情况。

3.逻辑性不强: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发展到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阶段,他们的思维过程很难按照一定的规律和逻辑性来进行整理和连接。

4.难以抽象思维:幼儿在认识和思维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感知和表象的方式来进行的,对于抽象概念和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派生特点如下:1.想象力丰富:由于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依赖于感官刺激,他们对于事物的想象能力非常丰富,能够通过形象思维构建出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

2.观察力敏锐:幼儿通过感官反馈获得周围环境的信息,对于细节和变化的观察能力比较敏锐,能够准确地捕捉到环境中的各种信息。

3.感受力强烈:幼儿在具体形象思维的过程中会对不同的感觉和情绪产生较强的反应,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感受能力比较敏感,喜怒哀乐表现明显。

4.知识的积累:幼儿通过具体形象思维来获取知识,对于他们来说,知识的积累主要是通过经验的积累和感觉的认知来实现的。

总结起来,幼儿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其特点是思维内容依赖于具体物质形象。

通过感官经验、感官刺激和感知能力,幼儿能够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和认知,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强烈的感受力和知识的积累来进行思维活动。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和派生特点在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教师要注意掌握幼儿思维培养的几个维度,科学运用教学策略实现幼儿思维的健康成长。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有哪些,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幼儿思维的具体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

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词抽象,幼儿比较难掌握。

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比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碗放到柜子里。

”初入园的幼儿全部没有反应。

老师说:“李红,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

在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个泛指的词,没有具体指出哪个小朋友,而每个孩子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

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又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几个苹果呢?”,但是不会回答:“3+3等于几?”的问题,家长感到奇怪,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

为什么幼儿能回答前者而不能回答后者呢?原来,幼儿并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答问题的。

他所以能够正确解答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头脑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题只是抽象的数概念。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一)直觉行动思维在幼儿期继续发展婴儿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他们的思维与直接感知和直接活动是分不开的,是在玩摆实物或玩具的活动过程中发展的。

他们边活动边思维。

不是想好再做,而是边想边做,在做的过程中想。

因此,婴儿的活动停止或转移,思维活动也就停止或转移。

幼儿初期的思维是直觉行动的。

当幼儿动手玩实物或玩具时,才进行思维。

三岁儿童的思维离不开手的点数,是随着具体事物的实际操作展开的。

(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幼儿期在直觉行动思维的基础上,具体形象思维开始发展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
(2009-06-30 08:42:02)
具体性:幼儿的思维内容是具体的。

他们能够掌握代表实际东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

比如“家具”这个词比“桌子”、“椅子”等词抽象,幼儿比较难掌握。

在生活中,抽象的语言也常常使幼儿难以理解。

比如老师说:“喝完水的小朋友把碗放到柜子里。

”初入园的幼儿全部没有反应。

老师说:“李红,把碗放到柜子里去吧!”李红才懂得了老师的意思。

在这里“喝完水的小朋友”是个泛指的词,没有具体指出哪个小朋友,而每个孩子的名字才是具体的。

幼儿思维的形象性,表现在幼儿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

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

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又如,一个幼儿能够正确回答“这里有六个苹果,我们两个人分,两个人要一样多,那么每个人应该得几个苹果呢?”,但是不会回答:“3+3等于几?”的问题,家长感到奇怪,前者属于除法题,后者是加法。

为什么幼儿能回答前者而不能回答后者呢?原来,幼儿并不是通过算术公式来解答问题的。

他所以能够正确解答第一个问题,是因为这个问题在他头脑中形成了直观的形象,而后一题只是抽象的数概念。

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还有一系列派生的特点。

如:
1.经验性幼儿的思维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的。

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给埋在土里的小鸡浇水的行动。

幼儿会拒绝“假设情景”下的推理。

2.拟人性幼儿往往把动物或一些物体当作人。

他们把自己的行动经验和思维感情加到小动物或小玩具身上,和它们交谈。

幼儿常常问“冬天来了,春天去哪里了?”“月亮飞的高,还是星星飞的高?”也正是为此,幼儿特别喜欢童话故事。

3.表面性幼儿思维只是根据接触到的表面现象进行。

因此,幼儿的思维往往只是反映根据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反映事物的本质联系。

比如,幼儿听妈妈说:“看那个女孩子长得多甜!”他问:“妈妈你舔过她吗?”。

还有幼儿难以理解“反话”。

4.片面性由于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幼儿的思维常常是片面的。

他们不善于全面地看问题。

幼儿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思维的片面性在守恒实验中表现尤为明显。

5.固定性思维的具体性使幼儿缺乏灵活性。

幼儿比较难掌握相对性概念,比如幼儿很难回答“小华比小贝高,小东比小贝矮,谁最高?谁最矮?”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比如两个小朋友在抢一个玩具,成人拿出一个同样的玩具,让他们各玩一个,幼儿往往一时转不过来,谁都要原来那一个。

6.近视性思维的具体性还表现在幼儿只能考虑到事物眼前的关系,而不会更好地思考事物的后果,例如一个男孩摔破了头,被缝了针后认为自己“更象汽车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