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合集下载

今冬进补,来年打虎

今冬进补,来年打虎

秋冬进补,来年打虎
我国古代有一句养生谚语“今冬进补,来年打虎”。

中华名族历经上千年的演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养生文化。

根据大自然变化,顺天而为,素有秋冬进补的习惯。

秋冬时节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亦被称为“补冬”。

秋冬进补,顺天而为
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是如此。

世间万物为了来年的生长,冬季都处于积蓄营养。

冬季处于冬眠状况,降低营养消耗,同时,贮藏营养于体内。

此外,冬季亦除去身体寒症最佳时期,增强体质。

冬季调养可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进补为什么首选高丽参?
我国古代四大医学经典著作之一《本草经》,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实中医药物学理论发展源头。

其中,记载:
“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人参历来为古代医家推崇
在古代养生之中占用重要地位
是贵族常用滋补佳品
高丽参味甘,微苦,性温,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
能很好地满足“益气助阳”的进补需求,
秋冬进补佳品
高丽参首选正韩一宫庄高丽参,是高丽参代表品牌,继承上古秘方,以传承高丽参文化为己任。

通过现代科技与古代技艺相结合,精选6年根高丽参,打造滋补佳品。

冬令进补正当时

冬令进补正当时
口 应璐瑶
编 者按 : 一年 四季春 夏属阳, 秋冬属 阴, 至属 阴中之 阴, 冬 阴寒最
盛 , 上 冰 封 雪 飘 , 风 凛 冽 , 损 人 体 阳 气 , 然 使 阴 更 盛 , 更 衰 , 体 抗 加 寒 易 妊 阳 人 病 能 力 降 低 , 病 最 易 复 发 , 病 情 加 剧 , 则 危 及 生 命 每 年 都 会 有 不 少 旧 且 甚 气 管 炎 、 喘 病 人 被 寒 风 “ ” 病 房 , 季 也 是 “ 风 ” “ 梗 ” 心 脑 血 管 哮 吹 进 冬 中 、心 等
致 人 体 的 “阴 阳 ” 衡 被 破 坏 。 中 平 医 讲 究 一 个 “阴 阳 平 衡 ”, 体 在 人 这 种 “阴 阳 平 衡 ” 况 下 可 以 做 到 状 不 生 病 , 就 是 中 医 所 说 的 “阴 平 也 阳秘 ” 佳境 界 。 最
鸡 ”。
利 尿 泻 热 泻 火 排 毒 的 作 用 , 而 从 保 持 了 人 体 的 “阴 阳 平 衡 ”, 但 不 减 少 了五 官 的疾 病 发 生 , 降低 也
处 于 头 面 , 于 “上 ” , 旦 “上 处 部 一
火 ” 要 首 当 其 冲 “ 殃 ” 就 遭 。
经 过 夏 秋 季 出汗 等 消 耗 , 到
了冬春 季 节 , 体 进 入 了“ 液 ” 人 阴 亏损 的“ 虚 ” 况 , 旦进 补 , 阴 状 一 大 多 是 些 “ 气 ” “ 阳 ” 类 的物 补 或 补 之 品 , 但 达 不 到 对 身 体 的 补 益 作 不 用 , 而 造成 身 体 的偏颇 偏 差 , 反 导
了全身疾 病 的发 生 。
冬 春季 节 首先 要适 当“ 脾 、 运 健 脾 ” 比 如 : 皮 、白 扁 豆 、 茯 , 陈 白

冬季进补的时间与方法

冬季进补的时间与方法

冬季进补的时间与方法 篇一:冬季进补吃什么 冬季进补的时间 冬季进补吃什么 冬季进补的时间 冬季进补吃什么 冬季进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冬令进补不可盲目, 应该遵循“虚啥补啥, 对症用药”的原则, 否则不但达不到进补的目的,还可能事与愿违。

一般来说,需要进补的人, 分为气虚、 血虚、 阴虚、 阳虚等几种类型, 因此最好至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自己是属于哪种体质。

下面给大家简述冬季进补的时间、进步吃什么好? 一、冬季进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冬令进补时间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

专 家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 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

正如民间早就有 "夏 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

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二、冬季进补的药膳食材 1、八珍(当归、地黄、枸杞、芍药、白术、茯苓、大枣、甘草); 2、四味(当归、芍药、川芎、地黄)(莲子、芡实、山药、茯苓); 3、单方(人参,当归,田七,杜仲)。

三、冬季进补要分地区 分虚实 也就是说,少食生冷,但也不宜躁热,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膳食 为宜,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乌鸡、鲫鱼,多饮豆浆、牛 奶,多吃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各异,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属冬令,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 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如牛、羊、狗肉等; 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 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 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 如鸡、 鸭、 鱼类;地处高原山区,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为宜。

除此之外,还要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体质)有虚实寒 热之辩,本着人体生长规律,中医养生原则,少年重养,中年重调,老年重保,耋耄重延。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谈膏方

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谈膏方

第5天“冬令进补,来年打虎”谈膏方中医认为冬季是一年四季中进补的最好季节。

冬季气候严寒,自然界的动植物均处于收藏蛰伏的状态。

人也同样顺应着自然界的变化,进入冬藏季节,正如《内经》所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

”又说:“冬三月者为封藏。

”也就是说,一到冬三月,正是养精蓄锐的大好时期。

冬令一般从24节气中立冬日开始。

整个冬天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

从立冬至立春前一段时间,或者“冬三月”即农历10、11、12月,是进补较好时段。

期间又以冬至前后半月为最佳时段,因冬至日是全年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是人体阳气最少阴寒最甚的一天。

冬至前后半月是全年阴气最盛阳气虚衰的时段。

冬令进补,是指“立冬”后到“立春”时段即冬季进食补品,以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减轻慢性病症状的养生保健的措施。

冬季人的皮肤肌腠比较致密,汗出较少,摄人的营养物质也容易贮藏起来,气血流动趋于缓慢,处于“冬藏”状态,此时进补,有利于把精华物质储存在体内。

在冬令季节里,人的食欲比较旺盛,所以这时进补正是最好的时节,冬至以后尤为相宜。

俗话说“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是很有道理的。

冬令进补能预防疾病的发生,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

《内经》说:“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即在冬令进补,能使“精气”储存于体内,到春天就不会患病。

反之,如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会“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这体现中医预防为主的思想。

现代研究发现,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思维敏捷。

在中医理论中,膏方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

由于其具有药物浓度高,体积小,药性稳定容易贮存,便于长期服用等优点,历来颇受医家和患者的青睐。

膏方是利用自然规律和人体生理特点,根据各人的体质、病情,结合辨证施治而拟定的膏滋药处方。

膏方所说的“进补”是指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调节或改善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

冬季进补

冬季进补
含化:将人参切为极细薄片,每日分数次放入口中,缓缓咽下 。
炖服。取人参4-6克,切薄片后,或单独或与冰糖加适量水炖开,饮汤食参。
也可做成药膳。
常用传统补品的服法 (二) 鹿茸
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等各种雄鹿尚未骨化的幼角。 功效:补督脉,助肾阳,生精髓,强筋骨。
鹿茸历来是名贵滋补品,能增强免疫力,抗疾病抗衰老,老年
治疗肺虚久咳,咽干口渴,虚热烦倦。
人参的适用对象
人参适用于身体虚弱者、呼吸气短者、走路气急者、盗汗肢冷者、咽干舌燥
者、神疲乏力者、失眠多梦者、食欲不佳者 。
红参适用于畏寒怕冷、手脚不暖、头昏体倦、四肢乏力、关节酸软、气血不
和、年老体衰和妇女贫血等;
西洋参适宜人体肝火旺、口腔生热疮、阴虚阳亢、便于尿赤等患者,可补阴
补”。因为各种具有温和滋补功效的食
物能很好地被身体吸收,不会产生副作 用。而用药材来调理身体,不仅会加重 肠胃负担,不能完全消化吸收其药用功 效,而且药材中的一定毒性还可能伤 身,反而起不到补益滋养的作用。
OUT
养气蔬果IN 秋冬时节正适合养气,就是对于
身体的某些虚弱症状进行相应的调
理,包括补养脾气、肺气、心气、肾
做极容易加重胃肠道负担,或者出现体内
糖代谢紊乱。尤其是很多水果,如香蕉、 荔枝等空腹食用时,因为有大量的果胶、
OUT
空腹、大量食用
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
酸发生化学作用,凝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 物,从而使胃胀痛。
核桃——核桃仁中的脂肪主要是亚麻油酸,能在干燥的秋冬滋润肌 肤、乌黑头发。核桃还有润肠、补肾、温肺定喘功效,对肾虚、尿频、 咳嗽等症都有疗效。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和E,可帮助抗氧化,能健脑、 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 补益药材OUT 秋季养生重在“食补”,而非“药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冬令进补,来春打虎
,则反 丧 其生 。 释 义 : 这 句 话 出 自 前
蜀 ・ 光 庭 《 德 真 经 广 圣 杜 道
释 义 :有 些 人 之 所 以 不能 活 至 天 年 ,而 中途被 伤 害 或 夭折 ,是 何
原 因呢 ? 这 是 因 为其 生 活 的条 件 太
优 裕 了。 这 句 话 出 自西 汉 ・刘 安
经典养 生

h 国民间历来有冬令进补 习
卜广 惯。所谓 “ _ 三九补一冬,
来年 无病痛 ” , “ 令进 补 , 冬
来 春 打 虎 ” ,这 些 俗 语 是 千 百
年 来 我 国 劳 动 人 民养 生 与 防 病 的 经验 总结 。
补 ,来春打 虎
。 蒋冬 儿
冬 令一般 从2 节 气中立 冬 4
日开 始 。 整 个 冬 天 包 括 立 冬 、 小 雪 、 大 雪 、冬 至 、小 寒 、 大 寒6 个节 气 。从 立 冬 至立 春 前 一 段 时 间 ,或 者 “ 三 月 ” 即 农 冬 历 1 、 1 、 1 月 ,是 进 补 较 好 0 1 2 时 段 。 期 间又 以 冬 至 前 后 半 月 为 最 佳 时 段 ,因 冬 至 日是 全 年 白天 最 短 ,夜 晚 最 长 的一 天 , 是 人 体 阳 气 最 少 阴 寒 最 甚 的 一 天 。冬 至 前 后 半 月 是 全 年 阴 气 最盛 阳气 虚衰 的 时段 。 冬 季寒 风凛 冽 ,大地 冰封 , 草木 枯萎 ,昆虫蛰伏 ,整个大 自
快乐养生 2 1. 中) 3 0 01 2( 1
不易很快从尿液和汗液中散失。
而 且 ,冬季 是人们 休养 生 息的 时
期 ,体力消耗较少 ,冬令进补 ,
则 易于 积蓄 能量且 发挥 较大 的功

秋冬季养生(经典)

秋冬季养生(经典)

秋冬季养生中医认为,秋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

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

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秋冬季气候特点第一是燥二是冷,人们总感觉嗓子发干、口腔溃疡、皮肤发干,好像各种身体问题都出现了,但是其实你知道吗?冬季其实是养生的最佳季节哦。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

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

这对改善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更能显示出药物所不能替代的效果。

一、秋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

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

秋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维生素(维生素食品)和易于消化(消化食品)的食物。

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大蒜食品)、萝卜、黄花菜等蔬菜(蔬菜食品);羊肉、狗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水果食品)。

1、尽可能吃滋阴润燥的食品比如梨,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对于中老年(老年食品)胃寒的人群,吃梨有两个方法,一冰糖梨,也就是把梨洗干净,中间清干净里边放三到五块冰糖,放到锅里蒸熟,它具有滋阴、润燥的作用,可以去秋冬带来的不舒服。

秋冬季皮肤变薄,皮脂腺分泌的物质减少,所以皮肤发干、发痒,吃冰糖梨可以改善。

第二个偏方花椒梨,有些朋友冬季很容易咳嗽,把梨从中间切开,把一些花椒粒撒在梨上,放到蒸锅里,水开了以后再蒸十分钟,这时候把花椒去掉吃梨。

连吃一周左右,你的咳嗽会得到治疗,甚至还会痊愈。

所以说冬季吃的水果第一是梨。

2、少瓜多果少吃瓜类尤其西瓜、黄瓜,因为它们偏凉性。

你吃瓜比较多就容易出现腹泻,吃水果,除了吃梨以外,苹果也是非常健康(健康食品)的水果,它是平性的。

从中医说食品有那么几系列,分别是热性、温性、凉性、寒性、平性。

冬季保健养阴护阳是根本 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冬季保健养阴护阳是根本 早睡晚起养精蓄锐

冬季保健"养阴护阳"是根本 "早睡晚起"养精蓄锐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往往预示着此后冬季就要正式来临了。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容易湿邪入体。

因此,冬季尤其应该注重养生,并且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

冬季养生应重防寒保暖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

立冬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的季节,万物活动趋向休止,并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准备。

但是,对于没有冬眠的人类而言,如何抵御寒冬、养阴护阳无疑是关乎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而防寒保暖也理所当然成为冬季保健的头等大事。

据此,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特别是阳虚的人,因为这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邪侵袭,此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

中医理论认为,“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如果冬天过分受凉,冬寒进入体内,到春天就会患温病,也即是以发热为特征的外感急性病,如流感等。

由于阳虚体质的人更容易受湿邪困扰,因而阳虚体质的人在冬天做身体按摩时,要减少背部按摩的时间,最好使用红外线烤灯温暖背部。

中医认为,腹为阴,背为阳,背部裸露和按摩容易扰动阳气而导致阳气外越。

相反,应该重视阴经的保健,可以在位于胸腹部正中线的任脉上拔罐或艾灸,因为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经气的作用。

进补保健品秋冬最适宜在如今人们日益注重保健养生的时代,选择保健品不失为增强机体免疫力、增进健康的一种方式。

对此,中医认为,秋冬季节由于阳气易散,难于敛阴护阳,是进补的最佳时节,在民间就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在一年四季中,冬季可谓人体进补的最佳时期,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由于“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选择在冬天进补可以抵御冬天的严寒以补充元气。

据了解,保健品共分为两类,一类是营养素补充剂,比如维生素A、B、C等和矿物质钙、镁、锌等;另一类是功能性食品,如抗疲劳、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等功能,如冬虫夏草、人参、灵芝孢子油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认为,冬季是进补的最佳季节
按照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此时由于气候寒冷,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要求较高,而且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对较强,适当进补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把滋补品中的有效成分储存在体内,为明年开春乃至全年的健康打下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便源于此。

当然,补是一方面,养同样重要。

特别是对一些有慢性病的人,养中防病防中重养,显得尤其重要。

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

冬令进补不是说每个人到了冬天都一定要进补。

年轻体壮无病之人,对寒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不必进补。

如果进补不当,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

因为药物入胃全靠胃肠的消化吸收,只有胃肠功能正常,才能发挥补药的应有效应。

对于这类病人,可先服用些党参、白术、茯苓、苡仁、扁豆、陈皮之类调理胃肠的药物,使胃肠功能正常.再由少至多地进服补药。

这样机体才能较好地消化吸收。

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

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其它还有药酒、药粥等,均可根据各自的体质情况选用。

至于药补,常用的补益中药有:属补气类的,如人参、黄芪、党参、白术等,适用于气虚不足,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脾虚泄泻之人;属养阴补血类的,如生地、阿胶、当归、枸杞等,适用于面白无华,头晕心悸,口唇苍白,血红蛋白偏低,妇女月经量少等症状之人。

鹿茸也是冬令的常用补品,适用于平素阳虚怕冷,四肢不温,腰酸多尿等人服用。

但需注意的是,补药也不是随便可用的,当视气虚、血虚、阳虚、阴虚而分别选用针对性的补益药。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如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强心、生津止渴、安神等功效,气虚病人多见体力衰弱,四肢无力,精神疲乏,心慌气短,或年老体弱,或工作过度劳累后周身无力,或慢性病引起的头晕无力等症,均可服用。

能够补益元气,增加食欲,促使体力恢复。

又如阿胶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对血虚的人尤为适宜。

虚啥补啥,各人都应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用,也可去医院请中医师确诊属于那一类虚证,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