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交流讲座材料

合集下载

教师践行陶行知演讲稿

教师践行陶行知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教育事业息息相关的话题——教师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提倡“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为我们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并将其融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概述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教育价值,使教育真正服务于生活。

2.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主张教育应该打破传统的学校围墙,将社会作为教育的场所,使学生在社会中学习,在社会中成长。

3. 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强调教学与做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提高。

4. 尊重学生。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必要性1. 响应国家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2. 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实践,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师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途径1. 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教师应深入学习陶行知的教育理论,了解其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奠定基础。

2. 创设生活化的教育环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将生活元素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陶行知主题演讲稿教师

陶行知主题演讲稿教师

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位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代表,他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就以“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做新时代优秀教师”为题,与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生活教育”、“社会改造”和“教学做合一”。

他认为,教育应从生活出发,以社会为中心,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要性1. 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在新时代,我们肩负着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促进教育公平。

陶行知先生提倡“平民教育”,关注弱势群体,强调教育的普及性。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有助于我们关注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践行这一理念,有助于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三、做新时代优秀教师的实践路径1. 热爱教育事业,坚定教育信念。

我们要牢记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初心,以饱满的热情投身教育事业。

2. 关注学生,关爱每一个生命。

我们要像陶行知先生一样,关注学生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3. 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做一名有知识、有智慧、有爱心的新时代教师。

4. 践行“生活教育”,关注社会需求。

我们要将教育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贡献力量。

5. 传承与创新,推动教育改革。

我们要继承和发扬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结合新时代的教育实际,勇于创新,为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陶行知“知行合一”发言稿

学习陶行知“知行合一”发言稿

学习陶行知“知行合一”发言稿“知行合一”源于明代理学家王阳明。

但陶行知先生认为:知与行不但要互相结合,行更应在知之前,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故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教育理念的结晶。

基于“知行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这么一个高度,让人为之震撼。

震撼于他的精辟和深刻,同时感叹教育家的前瞻性,这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吗?在学习新课程理念,开发校本课程、研究有效教学的今天。

我们再回头品味老先生的话,领悟其教育理念,整合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在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

贴切儿童实际需要、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环境更易儿童理解和接受。

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善于开启儿童感受生活、学习、探索的兴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不仅要给孩子知识,更要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

反思我们当前教育实际,过分单纯的以学生成绩评价学生和教师,而忽视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的紧密联系,重知识的传输而轻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所育之人与社会、与生活所脱离。

如何推进“知行合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结合总书记“立德树人”的德育目标和实际,切实抓好学生德育工作。

将德育工作实际化、生活化、社会化,而不是纸质化,图片化。

即“生活德育”,如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走出校门,开展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二、开发以劳动为载体的校本课程。

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着力开发生产劳动(如种田、种菜)课程;利用学校比邻村落的优势,开发社会公益劳动课程;面对农村留守儿童多的现状,开发生活技能培养课程,如开展洗衣、帮厨、打扫卫生等课程。

三、积极探索使学生向上生长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在身体、才智、德行、社会服务等诸多方面,每天都有长进,日日有变化,周周有发展。

陶行知先生毕其一生,为了心中的教育梦,默默耕耘,不断探索,矢志不渝,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一位“”人民教育家“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开辟精神和一位教育者的使命与担当。

幼儿教师演讲稿:学习陶行知

幼儿教师演讲稿:学习陶行知

幼儿教师演讲稿:学习陶行知尊敬的领导、亲爱的家长、可爱的孩子们:大家好!我是XX幼儿教师,在这里非常荣幸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对陶行知先生的学习心得。

陶行知先生是我非常敬佩和借鉴的一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和实践。

首先,我想谈谈陶行知的观点--“让孩子快乐地学习”。

陶行知认为,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形成基本习惯、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时期。

只有在快乐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够激发起探索和学习的热情。

因此,在我的教学中,我注重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尊重每个孩子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其次,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要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我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感知和探索,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真正理解“学习为了做人”。

最后,陶行知还提倡“爱与理解”。

他认为,在教育中,爱是最重要的,只有真心关爱每个孩子,才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

在我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和需求,用爱心和耐心去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潜能,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关爱和理解中茁壮成长。

亲爱的家长们,孩子们的幼儿教育是我们共同关心的事情。

在和陶行知先生的学习中,我坚信只有给予孩子们快乐、实践和爱与理解的教育,才能够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希望与家长们一起携手合作,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充满快乐、实践和爱与理解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快乐成长,健康发展。

谢谢大家!。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书分享交流会材料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书分享交流会材料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书分享交流会材料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家和实践家,他的著作《生活即教育》是他对教育哲学的深入思考和实践总结的体现。

下面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读书分享交流会材料。

1. 书名:《生活即教育》作者:陶行知2. 书籍内容简介:本书是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理念的重要著作之一,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融入生活中,并以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3. 主要内容:-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思想: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紧密结合生活,使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得真实的经验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 生活教育的实施方式:陶行知提出了以教师为指导者,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来学习的方法。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 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陶行知倡导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认为学校应该找到学生的兴趣点,与学生共同探索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4. 作者简介:陶行知(1891-1946),江苏扬州人,中国著名教育家、哲学家和作家。

他是中国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5. 读后感分享:-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深刻地反思了传统教育的弊端,强调了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我觉得我们应该将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书中的案例和实践方法很具操作性,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引导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陶行知对中国教育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以上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读书分享交流会的材料,希望对您的活动有所帮助。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材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材料

学习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材料翁其松一、生活即教育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

“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

陶行知认为,人们在社会上生活不同,因而所受的教育也不同,“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过有目的的生活,便是受有目的的教育。

”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可见,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

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陶行知认为,“生活主义包含万状,凡人生一切所需皆属之”。

“生活”不是人们通常狭义的理解,而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生活”是包括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的总体,是人类一切实践活动的总称。

“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教育改造生活是指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的促进作用。

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陶行知认为:“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

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二、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谈陶行知的教育演讲稿范文500字

谈陶行知的教育演讲稿范文500字

谈陶行知的教育演讲稿范文500字爱就是一种教育,谁有爱心,谁就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教育无痕,教育有爱,“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教育事业的写照。

下面是我整理的谈陶行知的教育演讲稿,仅供参考。

谈陶行知的教育演讲稿篇一亲爱的老师、同学们:今年我认真学习了陶行知的“创造教育”理论,认识到: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我认识到:实施爱的教育,保护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础;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是为学生打开创新思维的源泉;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学习操练;实行“六大解放”,焕发学生活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操作要求。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为了学习,可以三月不知肉味,这足以见孔子的勤奋,可如果仅仅是勤奋,恐怕孔子就不会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

他的好学表现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谦虚;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

他的学习精神,不仅仅限我们常人的思维:这个是学问,那个不合适。

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

生活教育理论是是陶行知的基本教育理论,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它也是中国现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潮。

什么是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说:“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

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发言稿范文

陶行知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一次讲话。

在此,我想谈谈关于教育的问题,以及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如何践行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他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要贴近生活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将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陶行知先生强调,教育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我们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育,鼓励学生质疑、探索,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理念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真人”。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践行这一理念。

我们要教育学生诚实守信、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培养他们成为有道德、有品质、有担当的人。

四、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领域得到充分发展。

五、倡导终身学习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让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追求进步。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教育实践中。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谢谢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教育思想研讨交流讲座材料】
谈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启示
各位教育界的同行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有幸在一起来就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当代基础教育发展的启示进行研讨交流,我很高兴。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

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

毛泽东评价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诚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的道德修养与理想带给中国教育界的思考是无穷的,对于我国现今教育有着巨大启示。

一、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荟萃
1、生活教育:生活教育是陶先生全部理论的一个总概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是一个大概念,所谓“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

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

2、终身教育:“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出世便是启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这是最彻底的终身教育观。

3、手脑相长:所谓手脑相长,即手脑并用、手脑皆强。

从教育方面说就要培养手脑并用、手脑双敲的人。

要劳力者劳心,劳心者劳力,这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的问题。

4、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首先是由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传统教育思想有着本质的区别,它的时代精神以及创新精神对现今的教育改革有着重大启示。

我们应该吸收其教育理念和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加以改造利用。

我国现今的教育制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就中小学生的教育来说,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值得深刻研究的。

二、现今中小学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负担过重,近视人群越来越低龄化。

观察自己周围的中小学生,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问题:孩子们老是抱怨作业多;放学后缺少自由时间;寒暑假担心作业做不完;酒瓶盖越戴越厚;小学生中也不乏近视。

虽然说近视产生一部分原因是电视、电脑的影响,但决不能否认不存在教育制度的问题。

2、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主动性,害怕考试。

自古以来似乎学生都是被逼着学习,很少真正是因为爱学习而上学。

中小学生对于学习、对于书本缺乏兴趣。

而考试总是老师和家长的法宝,一旦考不好就会遭到痛骂或者体罚,所以不管规模大小,考试都是学生最怕的难关。

3、无法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只会人云亦云。

我们总会见到这样的学生,能把课文倒背如流,能把原题做得一字不差,但一旦将问题加以转换或者付诸于实践,则寸步难行。

读死书成了当今学生的通病。

对于这些问题,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以及当今社会的一些著名的教育思想都有解决的途径。

三、教育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1、针对学生的负担过重以及近视问题,有如下的解决方法:
(1)、逐渐抛弃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我国推崇的教育方法,但是很少有学校真正做到了素质教育。

我认为素质教育想要一步到位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长远的过程,不必强求多管齐下。

首先可以在一些小方面加以改革。

比如说,先对学生作业进行减负。

教育部4日印发的《中小学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任课教师要按时下课,做到不拖堂,不利用各种方式变相占用学生课间休息时间,不随意多留课外作业。

减负所说的应该是减去不必要的,并没有太大意义的繁冗的作业。

具有同样作用的作业适量就可以了,而相反可以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作业。

然后可以在校园里多举办一些活动,比如歌咏比赛、文体节,可以适当地增加对这些方面的重视性。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充实的学习生活,而不是整天面对书本作业,也可以少受近视毒害。

(2)、推行生活教育
课堂上老师居高临下,课后学生一头扎进书本,这样的教育模式使得学生与
生活脱节,明明全天都在“学习”,但是没有收获。

反而近视度一直上升。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指明我们的教育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要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要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包括学习时间的选择、学习方法的选择以及学习内容的选择,鼓励学生依照自己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创新活动。

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解放。

(3)、家长应该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作业
很多的家长都希望学生的作业多,但事实上这不一定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周弘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对于家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家长应明确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中的位置。

多湖辉的实践教学法要求家长成为教育的实践者。

家长应该主动地采用有效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是将对孩子的教育寄托于繁冗的作业。

2、针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主动性,害怕考试的问题的解决办法:(1)、鼓励学生依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开展实践、探索活动。

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也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并不是说学生没有任何兴趣,通常情况下,只是被安排了太多的作业和任务,而且大多是自己缺少兴趣的方面。

所以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这样也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让老师和家长明确教育目的
学习不是受罪,它是为了充满希望的明天。

有了这样一种思想,学生才能发挥学习的自主性。

人人都爱学习。

不要用过高的目标要求学生,使其丧失学习兴趣。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如是说。

教育的目的是教学育人,培养人的质量规格。

而不是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件吃力困难的任务,因此缺乏积极性、自主性。

(3)、推行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让老师和家长赏识学生而且学生也要赏识自己。

在这样一种赏识的环境下就会有一种“最后一名也不丢人”的观念,考试的成绩实在不应该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

所以应该自我赏识,噢傲视和家长也应该学会赏识学生。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近日呼吁废除三好学生评选,老师和家长要做的更多的是鼓励孩子。

这样才能使学生不惧怕考试,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总结学习的工具。

3、针对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知识,成为书呆子的问题的解决方法:(1)、手脑相长:陶行知先生的手脑相长歌教会我们全面发展的人才必须手脑并
用,手脑皆强,只扎根于书本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运用到生活,知识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还原于实践。

只有手脑结合,才不至于与生活、实践脱节。

(2)、实现教、学、做合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自古以来的正确理念。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念要求老师从教书,到教学生,再到教学生学(更主动),用自己的知识联系起来,贯彻在实践中去。

“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启示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3)、学生应对自己学问能力切实了解: 蔡元培先生在《对学生的希望》中指出学生应随时留心遇事注意,都变为充实自己学问发展自己能力的材料。

这样才能发现自己知识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

书本上的知识只是一个系统的概括与经验的总结,而真正的运用还得由学生自己完成,也并不是说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就能对在这基础上有所变形的问题都能解决,所以,所为学生自己来说还是要留心生活,多多关注生活的各个方面。

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有很高的要求,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对我国现今的教育改革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教改需要创新精神,我们应该吸收各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继承发展。

衷心地希望各位同仁,一起努力,为当代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12年4月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