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和的修养

合集下载

形容温柔的四字成语

形容温柔的四字成语

形容温柔的四字成语
形容温柔的成语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柔情似水:形容温柔的情感如同泉水一般细腻柔和。

2.温文尔雅:形容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3.柔声细语:形容说话声音柔和,充满关爱和体贴。

4.柔情蜜意:形容情感细腻温柔,充满甜蜜和爱意。

5.温润如玉:形容性格温和,待人宽容,具有高尚的品质。

6.优柔寡断:形容性格不果断,缺乏决断力。

7.温文儒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8.柔情密意:形容男女之间情思缠绵,感情亲密。

9.柔枝嫩叶:形容植物枝叶柔软细嫩,富有生机。

10.温良恭俭: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谦逊,具有高尚的品德和修养。

这些成语都可以用来形容温柔的性格和情感,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成语进行表达。

用温和写一段话

用温和写一段话

用温和写一段话温和的力量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温和成为了一种宝贵的品质。

温和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力量。

它可以化解矛盾,缓解紧张,促进和谐。

温和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也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温和的力量体现在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方面面。

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工作场所,温和都是一种重要的品格。

当我们面对家人时,温和使我们能够理解和包容,化解争吵和冲突。

在学校里,温和使我们能够与同学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在工作中,温和使我们能够与同事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共同实现目标。

温和的力量还体现在我们对待挑战和困难的态度上。

面对挫折和失败,我们可以选择愤怒和抱怨,也可以选择温和和乐观。

温和使我们能够冷静思考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温和使我们能够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温和的力量还体现在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上。

在与他人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倾听和理解,不要轻易发表批评和指责。

温和使我们能够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温和也使我们能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

温和的力量还体现在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上。

我们要学会温和地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过分苛责和责怪自己。

温和使我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发挥自己的潜力。

温和也使我们能够关爱自己,照顾自己的身心健康,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温和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力量。

它不是软弱和妥协,而是一种智慧和勇气。

温和使我们能够在争论中保持冷静,寻求共识;在竞争中保持公平,尊重他人。

温和使我们能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

温和的力量是一种珍贵的品质。

它不仅可以影响我们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人的生活。

温和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一种人生智慧。

让我们用温和的力量,创造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根植于内心的修养一个人心平气和,做事妥帖,做人礼貌,这就是修养。

在古代,我们常以玉比君子。

说君子像玉石一样温润,光华内敛,不刺眼,不炫耀,谦和守下,不咄咄逼人,这就是修养。

古人读书最重要的一条是修身,只有修身之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现代人读书是学知识,只要分数高,啥都不重要。

所有现在很多人脾气暴躁,话没说两句就要粗言问候,情绪总比逻辑来得快,脾气总比涵养少的多。

这样的人读再多书,也不能算有文化。

二、无需提醒的自觉一个有文化的人,一定是一个自觉的人。

上车自觉排队,打饭自觉排队,见到老人自觉让座,别人输密码的时候自觉回避,口香糖吐在纸巾里,上厕所自觉靠近一步。

自觉是无需提醒的,一个人只有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为别人着想,才会有自觉的行为。

体谅老人身体不好,所以自觉让座。

密码是别人的隐私,所以自觉回避。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个人如果用心去关照别人,那大部分的礼貌其实都是不需提醒的自觉。

但是很多人就是不自觉。

因为他们无视别人的感受,忽略身边人的情绪。

这样的人往往给人留下霸道、飞扬跋扈的坏印象。

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在中国的公交车、地铁、高铁、飞机上,大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很容易就能判断一个人的素质是高是低。

高谈阔论的素质低,听歌外放的素质低,吃完零食一地垃圾的素质低。

说话、听歌、吃东西这是每个人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一旦影响了别人的自由,那你就是越界了。

在一个公共区域里,有素质的人说话都是低语交谈,以不影响别人为标准。

中国大学生宿舍为什么矛盾这样严重?甚至还时有给室友投毒的事情发生?就是因为个人的自由没有约束。

别人都睡了,你稀里哗啦洗衣服,别人都在安静写作业,你在宿舍唱歌,别人当然不高兴,宿舍矛盾就这样一点点积累起来了。

中国孩子现在都是独生子女,是小皇帝,小公主,做事唯我独尊,这样不出问题才怪。

四、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什么是善良,就是发自内心的让别人好。

温良恭俭让总结归纳

温良恭俭让总结归纳

温良恭俭让总结归纳温良恭俭让是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强调个人修养和为人处世的准则。

在古代,温良恭俭让被视为成熟、优秀的品质,被广泛传承和推崇。

本文将对温良恭俭让进行总结归纳,探讨其内涵、价值和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温和温和是指人们对待他人时要保持平和、友善的态度。

这种温和体现在对话交流中的语气、表情和态度的温暖。

无论面对谁,无论是喜欢的还是不喜欢的人,我们都应该以温和的心态去对待,让彼此感受到温暖和关爱。

温和的态度不仅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还能给予他人积极的影响,从而增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二、恭敬恭敬是指对他人的尊重和仰慕之情。

恭敬的态度表现在言行举止之中,如恭敬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对长辈或前辈客气有礼等。

恭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修养。

恭敬的态度能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提高人际关系的质量,同时也能帮助我们获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三、俭朴俭朴是指在消费和生活中追求节约和简朴的理念。

俭朴并不是要过分节约,而是在适度的基础上,减少无谓的浪费和奢华。

俭朴的生活方式能够增强个人的节约意识,保护环境资源,也能提高个人经济状况。

在现代社会,过度消费和肆意挥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俭朴的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让步让步是指在与他人相处时,适时让出自己的利益或权益。

在人际交往中,争吵和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通过适度的让步,可以化解矛盾,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让步并不等于放弃,而是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需求和意见,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让步能够培养个人的宽容和包容性格,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温良恭俭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层面,而且对整个社会,特别是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竞争激烈、利益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弘扬温良恭俭让的价值观,能够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同时,温良恭俭让也能促进个体的自我提升,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提升社会整体的素质和道德观念。

总之,温良恭俭让是一种古老而珍贵的品德准则,对人们的品质素养和为人处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文尔雅的特点

温文尔雅的特点

温文尔雅的特点温文尔雅,释义为:形容人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和修养,让人感受到一种从容和优雅。

下面我们详细探讨温文尔雅的特点。

一、温和的态度温文尔雅的人,其显著的特点是温和的态度。

他们总是表现出耐心、理解和宽容,不会轻易发怒或失去耐心。

无论面对何种情况,他们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性,用平和的方式解决问题。

这种温和的态度不仅让人感到舒适,也让人产生敬意。

二、文雅的举止温文尔雅的人举止文雅,他们言行举止得体,不会做出粗鲁或不得体的行为。

他们非常注重细节,无论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聚会中,都能展现出自己的风度和修养。

同时,他们也尊重他人的感受,能够顾及到周围人的需求和利益。

这种文雅的举止,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教养,也赢得了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三、高尚的品德温文尔雅的人拥有高尚的品德,他们诚实守信、正直善良、谦虚有礼。

他们深知品德的重要性,并始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

他们不仅对自己有高标准的要求,也会尽力影响周围的人向善。

这种高尚的品德,使得他们在社会中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四、深厚的文化底蕴温文尔雅的人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对文学、艺术、历史等领域有广泛的兴趣和了解。

他们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同时,他们也关注现代文化的发展,能够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内涵,也让他们的言谈举止更具魅力。

五、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温文尔雅的人拥有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他们不追求短暂的名利和浮华,而是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成长。

他们能够平静地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变化,始终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

同时,他们也懂得欣赏生活中的美好,能够发现并珍惜每一个小小的幸福和快乐。

这种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让他们在生活中更加优雅和从容。

总之,温文尔雅是一种内在的气质和修养,通过温和的态度、文雅的举止、高尚的品德、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拥有温文尔雅的特点的人不仅让人感到舒适和敬意,也能在社交场合中获得更多的尊重和信任。

万事皆由心,内心温和,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万事皆由心,内心温和,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

万事皆由心,内心温和,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心态决定人生的结局。

一个人的心态,会对人生产生不同的影响,在错综复杂的条件影响下,最后就会塑造你所看见的结局。

所以当自己的人生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去责怪外界的因素,要懂得从内心去寻找根源。

人生的任何时候,出现了好或者不好的结果,根源都在内心。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在国学思想中一直强调的是修心的概念,就是通过改变自己的心境来改变思维,最后塑造人生。

道德经:万事皆由心,内心温和,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西汉时期有一个丞相叫丙吉,他有一个车夫喜欢喝酒,有一次喝醉了,不小心把他的马车都弄脏了。

别人就劝丙吉,把这个车夫换掉吧,好喝酒怎么能行呢?丙吉就说:“他只是喝了酒而已,如果我把他辞退了,他就没有工作了。

”刚好这个车夫的家乡是在边疆地区,经常有关于边疆的情况,有一次他打听到有匈奴侵犯边疆,车夫就对丞相说:“匈奴已经侵犯了边境地区,那里一些太守和长吏都已经老病缠身,不能打仗了,你最好提前准备一下,有个措施。

”丞相听了就觉得想法很对,立刻让有关人员统计了情况,对于边境官员做了充分的了解。

过了一段时间,汉宣帝就召集丙吉与御史大人,询问边境情况,这个时候御史大人不知道情况,回答不出来,皇帝大为生气,狠狠的责备了他。

而丙吉因为前一段时间就把边境的事情调查的清清楚楚,皇帝对他大加赞扬。

皇帝并不知道,丞相丙吉对于边境的情况了如指掌,是因为他的车夫的功劳。

但是,丞相当初如果因为车夫弄脏了自己的马车,就生气辞退了车夫,那么也不会有这一次的荣誉。

道德经:万事皆由心,内心温和,藏着人生最好的结局对于人生,内心温和就会塑造一个相对好的结果,那一些暴躁的心性,在无形之中就会损失了自己看不到的福气。

所以心性中的任何状态,都会在无形之中影响人生。

曾国藩就说:性格暴躁的人难以成事。

一个人因肝火旺盛常发脾气,那么这一段时间一定诸事难成,这都是心性给一个人带来的影响。

《菜根谭》中说: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干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修身养性的方法

修身养性的方法

修身养性的方法修身养性是一种涵养自身品德和心灵的修炼方法,其目的是通过自我调节和提升,达到心态平和、性情温和、身心健康的状态。

在这个快节奏、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修身养性对于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实用的方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修身养性。

首先,修身养性的方法之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作息规律、适度的运动都是我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部分。

通过均衡的饮食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来维持生物钟的正常运转,通过适度的运动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活力。

这些小小的改变都能够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修身养性的方法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态。

心态是人们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关键。

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压力。

保持乐观的心态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一环。

在面对困难时,我们可以学会积极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办法。

同时,也应该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状态,以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第三,修身养性的方法还包括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水平。

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能够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还能够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

此外,修身养性的方法还包括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是我们修身养性的重要方面。

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带给我们温暖和快乐,同时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

与他人的交往和沟通,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和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修身养性的方法还包括培养良好的心灵修养。

心灵修养是指通过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来实现自我完善和提升。

心灵修养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做一个有责任心、有爱心、有同理心的人。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

学习四敬畏心得体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四敬畏是一种属于温和的修养之道,一种尊重、敬畏之心的表现。

对于四敬畏的学习体会,我认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体会:敬重生命、敬畏自然、敬畏历史和敬畏未知。

首先,敬重生命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

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每一种生命都值得我们的敬重和尊重。

通过学习四敬畏,我深刻意识到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生存权,他们都有独特的价值。

我们应该学会保护生命、爱护生命、尊重生命。

尤其是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要尊重每个人的个人尊严和价值,不论他们的年龄、性别、种族、身份等等。

这样的尊重和敬畏心,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包容,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其次,敬畏自然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心态。

自然界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秩序。

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的力量和智慧,尊重自然的规律和秩序。

在自然面前,人类只能是小小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学会谦卑与顺从。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保护和爱护自然,不能滥砍滥伐,不能破坏自然环境。

我们要积极参与到环保事业中去,为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再次,敬畏历史是我们应该有的态度。

历史是一部人类的宝库,它记录着人类的过去和现在,是我们学习和进步的重要依据。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的智慧、成就和经验,学习到许多宝贵的东西。

我们要对历史保持一种敬畏心态,不能忘记历史、否认历史。

我们要学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能重复历史的错误。

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尊重历史,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最后,敬畏未知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心态。

世界是广阔而神秘的,很多事物和现象都超出了我们的认知和想象。

面对未知,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不能自负和狂傲,而应该保持一种敬畏之心。

我们要虚心学习、不断探索,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理性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不要被迷信和偏见所左右。

我们要用敬畏的心态去面对未知,用智慧去解答未知,不断地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和的修养作者:朱光潜著;刘广,五潇琳编选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出版时间:2008-8-1版次:1页数:334字数:5100 印刷时间:2008-8-1开本:32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801868688包装:平装内容简介失去的光艳不能弥补,积聚的灰尘却还可以拭去,“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在对心性的擦拭过程中,我们不能也无法让他人代替,只能“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用朱光潜先生的话说,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三、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谈立志》)这此身、此时、此地的“三此主义”,涵盖精准、寓意幽深,正是朱光潜修身治学精神的体现,是他一生遵循的风标。

作者简介朱光潜,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

中国美学家。

1925年出国留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并翻译了《歌德谈话录》、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克罗齐《美学原理》等。

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入选2010年度十大好书榜首、唯一年度推荐作品)作者:江平口述,陈夏红整理出版社:法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9-1版次:1页数:497字数:446000 印刷时间:2010-9-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511808578包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不仅忠实记录了江平八十年的沉浮与枯荣,也涉及其亲历的众多历史事件;不仅是江平治学历程的全记录,更是中国法治进程的缩影。

江平先生的八十年,不仅仅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人生阅历,更锻造出一种只向真理低头、绝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出版者一百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建立现代中国进行了艰辛的努力。

作为法学家和教育家的江平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

他在这本口述历史中,为我们娓娓道来地讲述了自己如何从一个心怀天真理想的革命青年,在苦难煎熬中思索和磨练,最终成为一位“只向真理低头”和为“法治天下”和“宪政民主”高声呐喊的“公共知识分子”的故事。

每一个向往富裕、民主、文明中国的中国人,都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关于中国现代史的生动知识和人应当怎样生活的人生教益。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显示全部信息作者简介江平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批准的有突出贡献、享受政府津贴的专家。

曾当选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曾担任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等职;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日本青山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中国民法、罗马法、公司法等课程,并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等殊荣。

现仍然担任着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国际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比较法研究会会长等职务。

阳光心态(作者吴维库最新力作)作者:吴维库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5-1版次:1页数:186字数:印刷时间:2006-5-1开本:纸张:胶版纸印次:I S B N:9787111188476包装:平装内容简介阳光心态是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一种心智模式。

作者应用现实生活中的大量案例,和读者分享了有关阳光心态的一些主要思想:事情是中性的,操之在我,重在过程,活在当下,向下比较;砖块理论,谷底原理,创造环境,情感独立,情商树等。

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亲和,帮助读者缔造自我内心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团队和谐。

作者简介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副教授,清华大学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

1994年起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任教。

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修公司战略及领导学,在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管理研究中心研修组织行为学与研究方法。

吴博士经常受邀为企业及高校演讲,他的“情商与影力”、“阳光心态”讲座受到大家广泛的欢迎。

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作者:(美)格里德尔著,单正平译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5-1版次:1页数:357字数:313000 印刷时间:2010-5-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563398553包装:平装内容简介写作这本书的初衷,是为了引起、满足普通读者的兴趣,他们希望分享一种具有吸引力但又陌生的历史经验中的某些东西。

虽然我竭尽所知,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述全景式的现代中国历史,但我希望,即使那些不同意我的解释观点的人,或者反对我评论某个人或问题的观点的人,会同意这是一个写给广大读者的故事。

不应该把中国现代史仅仅看成是我们所理解的“现代世界”背景中的一个外来的碎片,而应看作一种历史经验。

这个经验提供的重要的洞察方式,能使一些人们熟悉的观念和期望,在这个史无前例的全球化时代变得新鲜而且彼此关联,从而成为属于我们所有人的东西。

作者简介格里德尔(J.B.Grieder),中文名贾祖麟,哈佛大学博士,美国著名中国研究学者费正清和史华慈的学生,布朗大学历史系教授(现已退休)。

专长研究中国知识分子史,主要著作有《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及《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等。

你在为谁工作作者:陈凯元著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3-1版次:3页数:163字数:75000 印刷时间:2005-1-1开本:纸张:胶版纸印次:I S B N:9787111158714包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提出了每一位员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人生问题,并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刻细致的解答。

它有助于员工解除困惑,调整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

如果每一位员工都能从内心深处承认并接受“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也在为自己工作”这样一个朴素的理念,责任、忠诚、敬业将不再是空洞的口号。

在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将心态回归到零:把自己放空,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一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体验,一扇通往成功的机会之门。

千万不要视工作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结果做得心不甘情不愿,于公于私都没有裨益。

本书更多地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是提升企业凝聚力、建立企业文化的完美指导手册和员工培训读本。

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作者:龚育知,逄先知,石仲泉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9-7-1版次:2页数:240字数:193000 印刷时间:2009-7-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9I S B N:9787108031013包装:平装内容简介本书是记述毛泽东读书生活的文章荟萃。

朴素的叙述,依依的深情,浮现出一代伟人孜孜不倦的读书侧影,也昭示人们:毛泽东所取得的一切成就,是和他投身变革社会的革命实践、和她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分不开的。

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周国平-安静的位置作者:周国平著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4-1版次:1页数:300字数:187000 印刷时间:2009-4-1开本:大32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564012830包装:精装内容简介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但属于每一个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

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老子说:“不失其所者久。

”一个人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

作者简介周国平,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1945年生于上海。

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

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等,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

放下。

爱(素黑心疗系列)(素黑情感咨询、爱情疗伤实用指南)作者:素黑著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7-1版次:1页数:325字数:202000 印刷时间:2007-7-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内容简介执迷、盲目、贪恋、任性、绝望……女人借最易错认与最难放下的“爱”这个字,让情欲悲欢走向失控的边缘。

她们或许是你也是我。

52个真实的治疗案例,素黑超凡智慧的观照,教你读懂她们,看破我执。

本书为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素黑在大陆首度推出的“素黑心疗系列”第一本,针对女人在两性情感中出现的执迷、盲目、贪恋、任性、绝望等各种心理问题,进行智慧透彻的观照和深层解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作者将两性情感中常见的种种典型困局剖解得淋漓尽致,引导读者直面自己的心理症结,寻求自我疗愈和心灵的健康成长。

本书得益于作者扎实的心疗学背景和丰富的个案治疗经验,是一部关于两性情感心理咨询的精彩实用指南。

作者简介素黑,香港著名心性治疗师、作家、心灵启迪者。

香港中文大学文化研究硕士,心疗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

历年在多所大学做客座讲师,并应香港、大陆及马来西亚多家商业、传媒及教育机构邀请作公开演讲,开办专业情绪及心性治疗课程,亦担任商业教育机构情绪教育顾问工作。

素黑目前为国内《女友》《城市画报》《嘉人》《Shape》《都市主妇》《MISS格调》《希望》《时尚健康》等女性杂志撰写专栏及特稿,也是首位应新浪网站伊人风采频道邀请,担当特约专家主持并开设个人专栏的香港作家,亦应著名传媒主持杨澜《天下女人》网上杂志邀请,成为首位香港特约专家。

其在新浪网开设的博客,曾荣获私人日记博客二级大奖。

已在香港出版著作有《这样爱,很好》、《绝望女人档案》、《两个人两个世界》、《一个人不要怕》、《两个人的孤独》等,并著有心灵成长寻爱小说《出走年代》。

立观察:中国十年之真问题--最强有力的媒体主编论说中国财经大趋势作者:胡舒立著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1-1版次:1页数:330字数:359000 印刷时间:2010-1-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印次:1I S B N:9787306036025包装:平装内容简介中国的法律体系如何逐步健全;金融改革如何能走得更远;重大民生问题如何妥善解决;行政性调控如何淡出,市场化调控如何跟进;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想要什么样的世界,世界想要什么样的中国……复活风云激荡的过往事件,重现载沉载浮的财经人物,总结中国十余年来在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所取得的重大进步,激发人们继续前行的勇气……作者简介胡舒立,女,1953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2009年11月辞去《财经》杂志主编,就任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担任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