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中国网络社群经济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82页

2017年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报告82页

共享单车用户出行类应用使用行为变化趋势
关联度 35.0% 30.0 % 25.0 % 20.0 %
主流打车类App表 现
主流共享单车类App表现
使用率 80% 70 % 60 % 50 % 40 % 30 % 关联度 70.0% 60.0 % 50.0 % 40.0 % 30.0 % 20.0 % 10.0 % 0.0 % 使用率
位置描绘 人群描绘
省市 分布
层级 分布
性别 特征
年龄 特征
应用 特征
增量时代
职住 通勤
资源 配置
出行 习惯 生活 状态 社群 划分
存量时代
城市 风貌
人群 迁徙
2018/2/28
7Leabharlann 移动智能终端用户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度更高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移动智能终端用户TOP10省份占据了整体近六成用户。位居2017省市人均GDP 排名前列的北京、江苏 、浙 江、 广东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移动智能终端用户集中度更高,其智能终端用户占比要高于人口占比,人才吸附能力更强。
90 后应用类型偏好指数 TOP5
运动健身 图片摄影 阅读 健康医疗 智能硬件 173 163 163
20.2%
56.1% 20.2%
14
新的迁徙规律,可以被描摹
海南岛候鸟旅游人群迁徙情况
出发城市TOP 10
城市 北京市 哈尔滨市 成都市 上海市 西宁市 重庆市 广州市 长春市 郑州市 天津市 占比 7.6% 3.4% 2.8% 2.7% 2.4% 2.2% 2.1% 1.9% 1.9% 1.6%
2017移动智能终端用户省份占 比
广东
2017移动智能终端用户TOP 10省 份

《2016年中国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使用报告》

《2016年中国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使用报告》

《2016年中国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使用报告》解读报告的主要点- 社交网络的两重性: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改变了我们的互动方式和价值观。

- 代际差异:不同年龄段的人使用社交网络的方式和目的不一样。

- 社交网络对生活的影响:包括加强家庭关系、提供信息和知识、增加职业机会等。

老年人的网络社交生活报告发现,老年人用社交网络主要是和子女沟通,而且用了社交网络后,他们和子女的联系更频繁了,面对面交流也多了。

但老年人在网上找信息的能力有点弱,还有点担心网购的安全问题。

中年人的社交网络生活中年人用社交网络主要是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和同事、朋友的交流也多了。

他们用社交网络找工作、跳槽的机会也多了,但感觉社交网络对提升职位帮助不大。

年轻人的社交网络生活年轻人用社交网络更多的是为了娱乐,比如发表情包、抢红包。

他们也在社交网络上找到了很多共同兴趣的朋友,还用社交网络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文化。

社交网络的好处- 加强家庭联系:特别是对老年人来说,社交网络让他们和子女的联系更紧密了。

- 提供信息和知识:社交网络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新闻和信息,也学到了一些新东西。

- 增加职业机会:特别是对中年人来说,社交网络帮他们找到了新的工作机会。

社交网络的问题- 信息过载:社交网络上信息太多,有时候不知道该信哪个。

- 隐私问题:有时候我们的个人信息会被泄露。

- 网络诈骗:有些人在网上被骗,特别是老年人更容易遇到这种问题。

结语这份报告让我们看到了社交网络对我们生活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我们沟通的工具,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

虽然社交网络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我们也要小心它可能带来的问题。

希望这份报告能让你对社交网络有更深的理解。

---以上就是对《2016年中国人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使用报告》的通俗解读。

如果你对报告的某个部分特别感兴趣,或者有任何问题,欢迎随时提问哦!。

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

2017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一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7月)目录第一部分调查背景 (2)第二部分调查内容 (2)第三部分相关说明 (3)第四部分调查结果 (4)一、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的宏观概况 (4)二、网民行为意识调查结果 (11)(一)网民个人信息 (11)(二)网民对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 (13)(三)网民对互联网热点问题的回答 (16)三、中国分省互联网统计数据 (19)第五部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分析报告 (27)前言 (27)内容摘要 (28)一、中国互联网络宏观状况 (30)二、网民特征结构 (43)三、网民上网途径 (53)四、网民上网行为 (59)五、手机上网网民分析 (67)六、中国互联网发展差异分析 (72)七、非网民状况 (75)第六部分澳门互联网使用现状统计报告 (82)第七部分调查方法 (114)一、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方法 (114)二、澳门互联网研究计划调查方法 (117)第八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调查支持单位 (119)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7/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一部分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网民分布、上网计算机数、信息流量分布、域名注册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动态掌握互联网络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提供决策依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997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1998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决定于每年1月和7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

本次为第19次调查。

该项工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发展洞察报告
2016到2017年,短视频用户数与消费量的大量增长,也带动了直播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短视频与直播作为平台内容的 两大载体,两者以网红账号为核心,呈现相互导流,共同发展的态势。而直播收入作为网红变现的重要一环,其可预期 的增长态势也为网红经济的持续火热进一步加码。
2014-2019年中国泛娱乐直播市场规模
• 网红粉丝男女比例TGI指数为1.17
三线城市 23.5%
来源:相关数据来自微博大数据统计 ©2017.6 iResearch Inc

来源:相关数据来自微博大数据统计 ©2017.6 iResearch Inc
一线城市 18.5%
二线城市 23.1%

网红作为MCN机构生产的消费品进入平台市场,成为平台商业化的最小单位元之一,并通过粉丝的积累和多手段引导 变现实现平台、MCN、化网红品牌的建立和网红生产链条的明确分工使得行业价值得到充分挖掘,用户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 足,行业发展在合作中进一步成熟。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7.6 iResearch Inc
2017年中国网红经济生产链条分析
硬件服务
数据监测及分析
人 才
电商型 MCN
服 务
泛内容型
MCN
网红培训
来源:艾瑞咨询研究院自主研究及绘制 ©2017.6 iResearch Inc
生产环节
网红矩阵 社会化营销
社交平台
直播平台
用 户
短视频 平台
······
消费环节

75.4%
13.6%
-2.5%
-16.4%
19.6%
-0.1%
26.5%
2.5%
21.4%
2016.5

2016-2017年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

2016-2017年农村网商发展研究报告

全国
西南财大和55所其他
高校的2500余位本 科、硕士和博士生
注:村庄指的是名称里含有“村委会”的地区,以及按照国家统计局城乡 划分代码定义的农村,该定义比统计局行政区域划分的农村范围广。
样本分布图
2013年 29个省(市、区) 262个市/区/县
1048个社区
28000户家庭 全国和省级代表性
8.8 万 9.3 万 148.0 万 5.9 万 89.1万 94.3 万
网商提高家庭平均收入2.05万元
提高家庭财富21.3万元
3.1 万
21.9 万 无网商 网商密度低 网商密度中 网商密度高
家庭财富
总收入
注:网商密度为当地网商数量占家庭数量的比重。有网商的村庄,按照网商密度从低到高排序,最低的33%的定义为网商密度低,最高的34%定义为 网商密度高,其余为网商密度中。 家庭财富用家庭净资产衡量。
经济状况
人口与就业特 征
家庭资产与负 债
公共服务设施
环境卫生
保险与保障
收入与支出
教育文化
社会保障
受访者主观感 受
农村网商发展向中西部辐射
64.5% 56.6%
有网商村庄比重 2015年:12% 2016年:17%
19.6% 3.0% 3.4%
8.1%
东部
中部
2015年 2016年
西部
有网商村庄占当地村庄的比重
2011年 25个省(市、区) 80个市/区/县 2015年
29个省(市、区)
363个市/区/县 1439个社区 约4万户家庭 全国、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代表性
160个社区
8400余户家庭 全国代表性

2017年Q2中国网络经济季度数据发布研究报告

2017年Q2中国网络经济季度数据发布研究报告

2017Q2中国网络经济市场营收结构
网购 广告 游戏
59.9% 18.1%
12.6% 9.4%
2017Q2网络经济 4709.5亿元
支付
注释:1.网络经济营收规模指基于经营互联网相关业务产生的企业收入规模之和,包括PC网络经济和移动网络经济;2.PC网络经济营收包含PC网购(剔除移动购物)、PC游戏(不含 移动游戏)、PC广告(剔除移动广告)及互联网支付(不含移动支付),不含其他如网络招聘、网络教育等;3.移动网络经济营收包含移动购物、移动游戏、移动广告及移动支付的 营收规模。 来源:综合企业财报及专家访谈,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 ©2017.9 iResearch Inc
网络经济规模达4709.5亿,移动 营收贡献率超七成
2017Q2
最新、最i n 的重磅行业分析、
研究报告,每日微信群内免费分享!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点击菜单“专业社群”,加入“I T 大佬”微信群,获取免费报告!
[报告仅用于分享学习使用,不做任何商业用途!]
2017Q2中国网络经济数据发布
互联网支付
196.9
55.6%Biblioteka 246.1移动支付
注释:1.网络经济营收规模指基于经营互联网相关业务产生的企业收入规模之和,包括PC网络经济和移动网络经济;2.PC网络经济营收包含PC网购(剔除移动购物)、PC游戏(不含 移动游戏)、PC广告(剔除移动广告)、互联网支付(不含移动支付)及PC其他(如网络招聘、在线视频非广告收入等,不含网络教育);3.移动网络经济营收包含移动购物、移动 游戏、移动营销、移动支付及移动增值的营收规模。 来源:综合企业财报及专家访谈,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 ©2017.9 iResearch Inc

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电商占比超60%

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电商占比超60%

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电商占比超60%消息:6月11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经济报告》显示,去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4707亿元,同比增长28.5%。

其中,PC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6799.5亿元,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7907.4亿元;电商营收规模8946.2亿元,占比超过60%。

据了解,该报告从去年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概况以及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互联网金融和网络游戏方面进行了报告分析。

以下为报告中的重要观点:1、2016年中国网络经济营收规模达到14707亿元,同比增长28.5%;2、网络经济营收中,PC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6799.5亿元,移动网络经济营收规模为7907.4亿元,移动互联网产生的营收已全面超过PC端;3、网络经济营收中,电商营收规模8946.2亿元,占比超过60%,是推动网络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网络广告排名第二,占比接近20%,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网络游戏占比12.2%,第三方支付占比7.3%。

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概览分析2016年中国移动网民达到7.0亿人,在网民中的占比达95.1%2016年,网民和移动网民分别达到7.3亿人和7.0亿人,增速均放缓,其中,移动网民在网民中的占比已经达到95.1%。

受人群上网技能和文化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经历过多年快速增长后,网络普及过程中的人口红利已殆尽,网民和移动网民数量趋于稳定。

受二胎政策的逐步放开影响,伴随着新一代的长成,未来网民及移动网民数量还将出现新波峰。

终端使用行为差异明显,PC端重视频,移动端社交视频并重艾瑞监测数据显示,在线视频是PC端月度总浏览时间中占比最高的网络服务类别,与2016年3月相比, PC端月度使用时长TOP5服务类别中,在线视频和电子商务的月度使用时长占比上升。

对于手机端和Pad端来说,通讯聊天和视频服务分别是月度总有效使用时间中占比最高的APP服务类别;分别将其月度使用时长TOP5的服务类别与去年同期相比,视频服务和综合资讯在手机端的月度使用时长占比上升,游戏服务、电子阅读和综合资讯在Pad端的月度使用时长占比上升。

04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

04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
中国网络社群研究报告
2016年

中国网络社群基本概况 中国网络社群产业链发展现状 中国网络社群运营现状洞察 中国网络社群典型发展案例分析 中国网络社群服务平台分析 中国网络社群未来发展趋势
1 2 3 4 5
6
2
中国网络社群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及基本特征
社群是有共同爱好、需求的人组成的群体,有内容、有互动,由多种形式组成。社群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提升 了营销和服务的深度,建立起了高效的会员体系,增强了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归属感,为企业发展赋予新的驱动力。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概念及特征
微博、微信助力 多元社群有效运营 论坛、BBS等 网络社区兴起 天涯论坛、猫扑、 豆瓣兴趣小组等 网络社区的出现, 助力相同兴趣的 网民聚集,形成 网络社群2.0的 新形式。 博客、微博等为网民提 供了公共表达空间,为 社群内部成员间的互动 提供了更多可能。微信 作为即时通讯平台,提 高了网络社群的沟通效 率,二者共同推动网络 社群2.0时代的不断成 长。网络社群开始出现 网状结构,社群经济逐 渐形成。
群组
以具有共同的兴趣与目标为基本要素,成 员聚集形成群组形态.

3
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多方助力推动中国网络社群发展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发展环境分析 中国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逐步成熟 基础设施与多元化的移动终端和应用 服务,使社群功能得到延伸,社群价 值得到放大。 年轻一代中国人成为网民主力军 且消费能力更强 相对于生于50、60、70年代的 “上一代”中国人,80年代后出 生的“年轻一代” 已成为中国网 民主力军且其消费能力比上一代 消费能力更强。
2015Q4 2016Q1 同比增长率(%)
来源: 综合企业财报及专家访谈,根据艾瑞统计模型核算,仅供参考。 ©2016.8 iResearch In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托规模效应争取直接利益; 商业化运作。
2016年中国社群经济的现状
2016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超过7亿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近年来,运营商对于4G的大力投入,WiFi热点覆盖的不断完 善、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不断完善,给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 的条件,手机网民规模逐步扩大,为网络社群经济提供用户基础。
2016-2017年中国网络社群经济 研究报告
1
2
社群经济的基本定义、特征与分类
2016年中国社群经济的现状
3
目录
2016年中国社群经济的商业模式
4 5
中国社群经济典型案例分析
中国社群经济未来发展趋势
社群经济的基本定义
特征与分类
网络社群发展进程
广义的网络社群是指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而实现的用户基于网络平台的聚合与交流。互联网的出现是网络社群产生
亿元,中国网络社群数量将超过300万,网络社群用户将超2.7亿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网络
社群用户数量占中国手机网民比例接近40%,网络社群发展仍处于初期扩张阶段。头部网络社群商业 化模式尚未成熟,同时,大量中尾部社群在优化运营质量、提升商业价值方面尚有巨大空间。
超300 万
2016年中国 网络社群数量
超2.7 亿
2016年中国 网络社群用户规模
超3000 亿
2016年中国 网络社群经济市场规模
微信群、QQ群是网络社群成员常用沟通平台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网络社群活跃分布平台排名前五分别为:微信群、QQ群、
微信公众号、自建网站APP与微博。通讯聊天与实时资讯类平台最受欢迎,自建APP也受到网络社群越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网络社群运营过程中,53.6%的运营者认为“用户积
极性不高”问题最为重要,43.5%运营者认为“用户忠诚度低”阻碍社群进一步发展,此外,缺少外部合
作资源、运营体系化不够等问题也较为突出。提高用户粘性并且寻求优质资源是社群运营的关键。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运营痛点分布
的基础,网络交往平台的更迭、社群成员需求变化、新的商业模式,三者共同推动网络社群发展,可以大致分为
三个阶段。
1.0社交
2.0社区
3.0社群
以熟人社交为主; 以QQ群为代表的社交平台; 现实交往的延伸; 信息传递、情感交流。
以陌生人社交为主; 社区类平台如贴吧、豆瓣的 出现和发展; 基于共同兴趣的内容交流; 工具性更强。
2014Q1-2016Q2中国手机网民规模
7.2 7 6.8 6.6 3.0%
2.5% 2.3%
2.5%
2.2%
2.0% 1.8% 1.8% 1.6% 1.6% 6.9 1.6% 1.5% 7.012
1.0%
2.0%
6.4
6.2 6 5.8 5.6 5.4 5.2 2014Q1 2014Q2 2014Q3 2014Q4 2015Q1
来越多的关注。
2016年中国网络社群活跃平台分布
0.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微信群 QQ群 微信公众号 自建网站APP 微博 其他 13.1% 10.9% 21.1%
45.3%
5.2%
4.4%
提高用户粘性、寻求优质资源是网络社群运营关键
忠诚的 社群参与者
成员 类型
领导型
组织互动 活动,管理社群
社群成功运
逗留时间长, 逐步离开社群
社群的分类
社群分类
以社群内容、组织基础 作为维度,可将社群细 分为多种类型。 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 随着社群逐步发展,社 群类别可能会产生变化。 其次,社群分类并非完 产 品 社 群 知 识 型 社 群 兴 趣 类 社 群 行 业 垂 直 社 群 机 构 社 群 粉 丝 社 群 性 别 社 群 地 域 社 群
社群 (信任感)
制度化
基于一定的制度 来维持社群保持 良好氛围。
UGC
用户生产内容既是 社群得以形成的基 础,也是社群持续 运转的要素。
社群发展过程与成员结构
社群发展过程
通过内容吸引用户
社群成员结构
新手型
新邀用户, 向积极参与努力
Stage1
潜水型
外围松散的用户
Stage2
筛选用户, 形成社群
常客型
社群内容
组织基础
全割裂的,尤其是内容
和组织基础之间,多是
相互交叉,这也完善并
推动了社群的多样性。
社群围绕信息、 产品、知识 提供服务,内容 类型直接影 响社群文化与价值观的形成。
成员具有职业、性别、地域等 某种共同特征,社群情感是维 持社群的重要纽带。
社群与社交的区别
社群
以群体结构展开;强调群体意志; 有领袖或组织者;强网络效应; 强调群体的规范。
5.9
6.05
6.19
6.33
6.45
6.57
6.68
6.79
0.5%
0.0% 2015Q2 2015Q3 2015Q4 2016Q1 2016Q2
手机网民用户规模(亿人)
增长率(%)
2016年中国社群规模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 预计到2016年底,中国网络社群经济市场规模将超3000
缺乏核心社群领袖 商业转化效率低 运营缺乏体系 缺少外部合作资源 用户忠诚度低 用户互动积极性不高
0.0% 10.0% 20.0% 30.0% 40.0% 50.0%
29.4% 30.9% 33.7% 38.6% 43.5% 53.6%
60.0%
社交
以个人结构展开;强调个人意志; 无领袖或组织者;弱网络效应; 不存在群体规范。
社区经济与社群经济的区别
用户: 信息、人脉;
商家: 社区的规模效应; 较容易定位营销对象。
社区:B2C
基于内容和影响力的变现 (如大V)。
商家:
社群的规模效应;
营销对象更为精准; 社群内信任度影响转化率。
用户:
社群:C2B
微信群、QQ群、自建APP等; 基于信任感; 某一共同点; 连接一切; 通过标签聚合用户; 更加精细化。
社群的基本要素
人和内容是网络社群形成发展并产生商业价值的两个要素,社群长期健康发展的核心是信任感。
共同点
以成员间有共同 的兴趣爱好来凝 聚起社群。
自组织
社群成员自我组织, 自我运转,不依赖 于某个领袖,这种 自组织特点有赖于 其人群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