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关系协调与仲裁三方协商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指由政府、雇主和工会组成的一种机制,旨在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个机制的目标是通过协商和合作解决劳动争议,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 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政府负责制定和执行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确保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政府还负责监督和管理劳动市场,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手段来促进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在劳动争议出现时,政府可以提供调解、仲裁和裁决等方式来解决争议。
2. 雇主的作用:雇主是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的一方,他们代表着企业或组织的利益。
雇主应该遵守相关劳动法律法规,提供合理的劳动条件和福利待遇,保护员工的权益。
雇主也应该与工会和政府进行协商和合作,解决劳动争议,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雇主还应该积极参与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利,提供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促进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3. 工会的作用:工会是代表劳动者利益的组织,在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工会的主要职责是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促进劳动条件和待遇的改善。
工会可以与雇主进行谈判和协商,代表劳动者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还可以为劳动者提供法律咨询、培训和教育等服务,提升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和能力。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的运作需要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调。
政府应该起到监督和调节的作用,确保雇主和工会的合法权益得到平衡和保护。
同时,雇主和工会也要相互尊重,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共同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是一种重要的机制,旨在通过政府、雇主和工会之间的合作与协商来解决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这个机制的运作需要政府的监督和调节,雇主和工会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
劳动关系管理课件:三方协商机制

引导案例:东南亚国家纷纷上调最低工资 外资企业称工资标准追赶中国
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政府调高企业员工工资标准的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本身处在快速发展当中。根据经济 学的规律,经济发展的时候会出现稍微通货膨胀的现象,物价也会一定程度走高,跟着民众就会发出要求涨工资的呼声。 而政府会根据民众的要求,考虑调涨工资。
有关三方性原则规定 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
议书
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出台国际劳工公约 和建议书来推动成员国建立三方机制。
20世纪60年代末一些国家兴起了劳资 双方“产业一级的对话”,80年代在欧 洲一体化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雇主 组织与工人组织之间的对话。国际劳 工组织进一步促进了三方协商机制的 形成,使工会和雇主参与涉及劳工的社 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2. 权利平等
权利平等是三方平等协商的基础和条件,也是三方协商机制的重要特征。在涉及劳动关系重大问题的协商过 程中, 各方的要求和目的会有很大的差距。为缩小这种差距,达成各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必须充分行使各方的 平等权利,任何一方都不能凌驾于他方之上,无权单独发号施令,指使、命令另一方。
3. 民主协商
国际劳工组织(ILO)自1919年成立伊始,即倡导将三方主义作为一 种促进各种社会主体利益和谐和争取公正合理的工作条件的手段。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政府(通常以劳动部门为代表)、雇主和工人之间, 就制定和实施经济与社会政策而进行的所有交往和活动。
由政府、雇主和工人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共同处理所 有涉及劳动关系的问题,如劳动立法、经济与社会政策的制定、就 业与劳动条件、工资水平、劳动标准、职业培训、社会保障、职 业安全与卫生、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对产业行为的规范与防范等。
1 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作制度。
简述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层次

简述三方协商机制的概念和层次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在解决冲突或达成共识的过程中,由第三方介入进行调解、协调和促进的一种机制。
它可以在各种层次和领域使用,包括国际关系、企业管理、劳动关系等。
在国际关系领域,三方协商机制常用于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冲突。
例如,联合国常常扮演第三方的角色,在国际纠纷中促进对话、协商和妥协,以维护和平与安全。
三方协商机制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调解人员的公正性、专业性和能力,以及各方的合作和诚意。
在企业管理中,三方协商机制常用于解决员工与雇主之间的劳动争议。
这种机制通常涉及员工代表、雇主代表和第三方中介,如劳动部门、仲裁机构或专业调解人。
通过协商、谈判和调解,三方可以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避免长期的法律诉讼和劳动关系紧张。
在社区发展中,三方协商机制可以用于解决土地、环境和资源利用等争议。
例如,当地政府、社区代表和开发商可以通过三方协商机制就土地使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进行对话和协商,以达成共识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方协商机制的层次包括国际层、国家层和社区层。
在国际层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以担任第三方角色,促进国家之间的对话和合作。
在国家层面,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专业调解人可以发挥第三方的作用,解决国内争议和冲突。
在社区
层面,地方政府、社区代表和专家可以通过三方协商机制解决社区发展问题。
总之,三方协商机制是一种解决冲突和达成共识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在各种层次和领域中使用,促进合作、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三方协商机制

12/20/2019
• (三)地方一级的协商 • 是指地方的协商 • 内容: • 1、地方的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和立法; • 2、地方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法规的制定。
12/20/2019
• (四)企业一级的协商 • 形式: • 1、企业的集体谈判 • 2、集体谈判之外的双方就企业内有关涉及劳资
表是全国一级的雇主组织,工人代表是全国一级 的工会组织 • 内容:1、有关参加国际劳工大会的事宜或履行 国家劳工公约或 国际劳工建议书的建议; • 2、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和立法; • 3、关于实施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法。
12/20/2019
• (二)产业一级的协商 • 是指国家一级产业的协商 • 内容:
外部条件:
1.从经济关系看,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从政治关系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政
治条件。 3.从社会关系看,劳资矛盾的激化和工人力量的增长和发
展为其提供了社会基础。
内部条件:
1.三方主体是独立的,三者的地位是平等的。 2.三方都要有协商合作的意愿。
12/20/2019
利益,不得有政治目的 • 6、雇主协会不得有反工会的活动 • 7、雇主协会负有协调劳资关系的法定职责
12/20/2019
• 我国,代表企业的主体有: • 1、多数地方以企业联合会或企业家协会为代表 • 2、县市以下的企业方代表,一般由外资企业、
私营企业、乡镇企业、个体企业、工商联等企业 协会推举代表,国有企业则以经贸部门为代表 • 3、少数省份由经贸部门为代表
(二)三方性原则体现在国际劳工组织的议事规 则中:要求会员国尽可能派遣完整的由三方组 成的代表团参加会议
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介绍

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介绍劳动关系是指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矛盾斗争的关系。
为了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三方机制在当前的劳动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劳动关系中的三方机制,主要包括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之间的关系和协调。
一、劳动者劳动者是劳动关系中的一方,他们通过提供劳务来获得收入。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享有一系列权利,包括工资、福利、休假和工作安全等。
劳动者的权益受到劳动法律的保护,他们可以通过工会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工会是由劳动者组成的组织,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进行谈判和协商。
工会主要通过集体合同来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也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
工会在劳动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保护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
二、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劳动关系中的另一方,他们通过雇佣劳动者来获得劳务。
用人单位拥有雇佣和解雇劳动者的权利,同时也有责任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法律的规定,提供合理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确保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
另外,用人单位还应当与工会进行协商和谈判,签订集体合同。
集体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工会之间达成的协议,约定劳动者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责任。
通过集体合同,用人单位可以更好地了解劳动者的需求,加强与工会的沟通和合作,提高劳动关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政府是劳动关系中的第三方,主要负责制定和实施劳动法律法规,监督和管理劳动关系。
政府的职责包括保护劳动者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平衡和稳定,促进劳动市场的公平和有序运行。
政府通过制定劳动法律法规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义务。
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劳动保障机构和劳动仲裁机构,解决劳动关系中的争议和纠纷。
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可以有效地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发展。
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劳动者、用人单位和政府是劳动关系中的三个主要主体,通过他们之间的合作与协商,可以实现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浅析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2019年03月(上)法制博览法律经纬浅析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司徒乐乐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摘要: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对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其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需要进行完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完善中图分类号:D412.6;F24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7-0242-01作者简介:司徒乐乐,女,浙江宁波人,广州大学,2017级法律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法律(法学)。
一、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的概念在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代表组织组成。
其中,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政府以公平中立的态度,在协商机制中履行组织、引导、协调的职能,促使各方达成一致意见;工会代表职工,充分表达劳动者的意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企业代表组织则站在企业的角度,维护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
二、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问题(一)缺乏法律保障当前,关于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的规定只能散见于《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因此缺乏系统性,也不全面,难以在实践中应用。
而各省市颁布的涉及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的法律文件,一般以“办法”“意见”“规定”等形式出现,效力层次不高,实施效果不显著。
(二)三方主体地位不平等在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中,三方地位平等是保证三方协商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
只有三方平等,才有可能在协商后达成令三方都满意的、切实可行的协议或条款。
但在我国,劳动争议三方协调机制筹备、召集、主持都是由劳动行政部门负责,政府的主导性明显,造成三方地位失衡,长此以往,三方协商机制的积极作用无法发挥,也会失去其存在的意义。
(三)劳资双方代表性不强参加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的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作为劳动者和企业方的代表,应该全面充分地代表他们,在会议上发表意见,维护各自的利益。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
三方协调机制是指企业、劳动者和政府三方之间相互协调、协作、合作、携手发展,优化并稳固劳动关系环境,共同发展的管理模式。
一、三方协调机制的优势
1、有助于加快劳动力市场的调整,建立完善的劳动关系体系和长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促进企业内部协调,加强劳动关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合作精神。
3、帮助企业改善劳动关系,创造平等的互动环境,促进劳资双方的利益和议和。
4、推动职业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和改善来拓宽员工的就业门路,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二、三方协调机制的实施
1、劳动保护法的实施。
2、建立劳动集体协商、商议机制,构建平等、双向协商环境,消除劳资短视。
3、加强劳资双方利益有效衡表技术,通过可行性分析、选择和博弈论等技术加以协调。
4、建立和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有助于劳资双方之间的良性沟通。
5、建立连带效应调节机制,通过事前协商、法律干预以及媒体监督等方式,减少未来的劳资纠纷的风险。
6、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实现良性的劳资关系。
三、加强三方领域的协调合作
1、加强三方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改善劳资环境。
2、为劳动者提供有保障的福利待遇,解决就业、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使其能够得到更好的福利待遇。
3、建立相应的社会管理模式,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保护、社会权益保障和职业发展保障。
4、积极推动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合作,为劳动者开辟更多展示自
身才能的机会,实现良性的劳动发展。
5、让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各自方能可持续发展,共同完成劳动关系管理的各项工作。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典型经验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典型经验1. 引言在现代劳动关系中,工会作为劳动者的代表组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三方机制,即工会、雇主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对于维护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典型经验。
2.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意义工会作为劳动者的组织,代表劳动者的利益,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具有以下意义:•保护劳动者权益:工会能够通过与雇主协商和谈判,争取更好的工资待遇、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维护劳动关系稳定:工会能够通过与雇主协商解决劳动争议,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工会作为劳动者代表,能够通过参与社会议题的讨论和提出建议,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劳动环境。
3.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工会组织建设工会组织建设是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基础。
一个强大的工会组织能够更好地代表劳动者的利益,与雇主和政府展开对话和协商。
工会组织建设包括招募会员、提供服务、培训干部等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机制。
3.2 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劳动争议解决是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
工会可以通过与雇主协商、调解和仲裁等方式解决劳动争议,避免劳资纠纷升级。
建立高效、公正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于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3.3 社会对话与协商机制社会对话与协商机制是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重要方式。
通过与雇主和政府展开对话和协商,工会能够在政策制定和劳动法律法规的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建立健全的社会对话与协商机制,能够促进各方的合作与共赢。
4. 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典型经验4.1 德国的社会合作模式德国的社会合作模式被认为是工会参与协调劳动关系的典型经验之一。
该模式强调工会、雇主和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协商,通过集体谈判和社会对话机制解决劳动争议和制定劳动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人事)关系协调与仲裁三方协商机制
三方协商机制建立的背景
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国际上解决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
三方机制是指国家(以政府为代表)、雇主(以雇主组织为代表)和工人(以工会为代表)就劳动关系为主的社会经济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进行相互协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
三方协商机制是指经常性的,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重大问题的一种协商制度。
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劳工首倡并积极推行的,1990年8 月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44号公约《三方协商促进履行国际劳动标准公约》,XX年10月27
日九届全国人大24次会议通过的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34条第二款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 这是我国首次在立法上对这一制度加以明确规定。
之后,各地加快了推动三方协商机制的步伐,XX 年3月,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总工会、成都企业联合会/ 成都企业家协会正式建立了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会议制度。
——(《工会法》第三章第34 条)
成都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第一次会议。
XX年3月27日,成都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举行了第一次会议。
会议由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召集并主持,成都市总工会和成都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讨论修改并通过了《成都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该制度确定成都市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由三方组成,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代表政府,成都市总工会代表职工,成都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代表企业。
三方按照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主体双方自主协调,政府依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目标,通过密切合作,共同就劳动关系中带有全局性、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协商研讨,充分发挥协调、咨询、研究和指导作用。
会议确定了三方参加协调会议的首席代表及代表名单,三方具体承办有关协调工作的工作机构。
会上,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首席代表、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张小江
副局长通报了近期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通报了成都市东郊工业区搬迁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分流安置及社会保险有关政策;通报了XX年全市劳动争议案件情况,并就其中涉及的重要问题作了详细说明。
成都市工会的首席代表、成都市总工会陆群副主席和成都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的首席代表、成都企业联合会/ 企业家协会刘树文秘书长就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及如何认真贯彻《劳动法》、《工会法》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三方讨论同意转发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劳社部发[ XX]17 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通知》(劳社部发[ XX]16 号)文件。
面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已进入高峰期,企业破产改制力度加大和东郊工业区企业大量搬迁改造等在劳动关系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方一致认为,应按照各自的职能互通情况,加强信息交流,统筹兼顾职工、企业和国家三者利益,尽最大努力确保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促进企业的发展。
当前对那些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要依据有关政策积极协助做好劳动关系的调整工作,帮助指导做好职工的分流安置。
要加快全面推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的步伐。
三方议定,下次会议由成都市总工会召集主持。
一次会议议定事项实施和结果。
会后,成都市总工会与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成都市经济委员会、成都企业联合会/ 成都企业家协会联合向各区(市)县下发了《关于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会议制度的通知》(成劳社发 [XX]21 号),要求各区(市)县结合实际,尽快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
在发文的同时,成都市总工会还积极深入金堂、青羊、金牛、武侯、郫县等11 个区县进行宣传,具体指导区(市)县三方协商机制的筹建工作。
在市企业家协会举办的首期“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培训班”上,成都市总工会三方代表到会为企业家们宣讲了《国际劳工三方公约》;为使《工会法》、《劳动法》得到贯彻执行,成都市总工会加大了对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力度,深入区县为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