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
城市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以衢州市公园绿地为例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 系统 中重要 的组成
绿地 的植物配置上还存在不少 问题 。通过对衢州市主
部分 , 是 向公 众开放 , 具有一 定的游憩设施 , 供公 众游 览、 休 憩、 观赏 、 娱 乐的绿地 , 包括综合公园、 专 类公园 、 带状公 园、 街旁绿地等 。对美化城市面貌 、 改善环境生
现代园艺
2 0 1 5 年第 8 期
城 市 公 园 绿 地 的 植 物 配 置
— —
以衢州市公 园绿地为例
郑菊芬
( 浙江省衢州市园林 管理处 3 2 4 0 0 0 )
摘 要: 城市公 园绿地是城 市规 划中重要 的组成部 分, 也是 园林绿化 中的一大类型 , 是专供城市居民游览、 休憩 、 观 赏的绿地。衢州 作为 中小城 市, 植物配置就是通过 乔木 、 亚乔木、 灌木、 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的合 理搭 配, 用艺术的手法充分发挥 植物的形体、 线 条, 色彩等 自 然 美来配置植物景观。 关冀 词 : 公 园; 绿地 ; 植物配置; 浅析
4 . 1“ 以人为本” 的 思 想 为 导 向
3 . 2 . 2植物 配置的季相 变化 明显。 园林植 物的景色随季 节而有变化 , 可分区分段配置 , 使 每个分 区或地 段突出
一
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 ,在统一 中求变 化。在 重点地
衢 州市公园植物配置特色营造 中 ,不仅 要考虑到 美 的要素 , 更要充分考虑城市的主体一 人的需要 , 要 有“ 以人 为本” 思想基础 , 以人立 足点 , 从 人的方位去综 合 考虑 , 在此 同时 , 达到人与 自然的和谐。
导, 以再 现 自然 , 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为宗 旨, 以园林绿 化的系统性 、 生物发展的多样性 、 植物造景为主题 的可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目录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4篇) (1)1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3)1.1 园林景观设计 (4)1.2 中国古典园林 (4)1.3 植物在环境景观中的造景作用 (5)2 植物造景的概况 (5)2.1 植物造景的概念 (5)2.2 植物造景的意义 (6)3 植物造景的艺术原则 (6)3.1 色彩相宜的原则 (6)3.2 季相相宜的原则 (7)3.3 因景制宜的原则 (7)3.4 位置相宜的原则 (7)4 植物造景的设计形式 (7)4.1 列植 (8)4.2 群植 (8)5 结语 (8)2浅析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设计 (10)关键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生态要求 (10)1 植物景观与自然景观失调的原因 (10)1.1 种植规划设计的意识淡薄 (11)1.2 缺乏有实力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才 (11)1.3 种植设计模式化,景观缺乏特色 (11)2 做好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11)2.1 植物种类的选择原则 (11)2.2 确定景观种植方式的原则 (13)3 做好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 (13)3.1 树立园林植物景观的规划意识 (13)3.2 满足园林植物生长的生态要求 (14)3.3 考虑园林植物景观的艺术要求 (14)3.4 结合园林绿地的经济要求 (14)4 结束语 (15)3园林艺术的植物景观设计 (16)1植物景观设计概述 (16)2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6)2.1主体性原则 (16)2.2艺术性原则 (17)2.3生态性原则 (17)2.4文化性原则 (18)3园林艺术中的植物景观设计工作策略 (18)3.1根据园林分区功能,调整设计思路 (18)3.2根据植物特征,打破园林设计固有问题 (19)3.3引入园林全局景观设计思路 (19)4结语 (20)4园林植物配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1植物造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摘要:在所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植物造景也可以帮助园林构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必备条件。
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

植物造景在城市公园中的应用———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作者:彭佳佳来源:《现代园艺·下半月园林版》 2016年第2期彭佳佳(北方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北京100144)摘要:植物空间营造是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北京玉渊潭公园主要园路、重要节点等种植设计的主要部分进行阐述分析,从设计理念、树种选择到种植手法,总结植物配置手法对空间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风景园林;玉渊潭;公园;种植设计;绿地空间植物作为公园环境的主体,是园林四大要素之一,与地形、山石、建筑一起营造公园空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形成各式的景观环境。
植物造景离不开植物配置,科学的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因地制宜地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1]。
1 公园概况玉渊潭公园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东南角,公园水面辽阔,水源充沛,经过多年建园形成了绿树浓荫的外轮廓,充满自然趣味,人工雕琢不多[2]。
玉渊潭受纳官厅、密云两大水库的来水,是京城西侧难得的一个自然风景区。
公园分为西部樱花园、北部引水湖景区、南部中山岛、东面的留春园。
全园植被丰富,利用植物与其他景观素材创造了多变的空间特色。
2 总体布局玉渊潭公园设有4 个入口,中部为中心水域,公园内以西湖岸为一主线路,沿途分布各色景点。
充分利用其空间的分割,来达到创造不同的观赏感受。
各个空间之间彼此分离,又由湖岸线连接为一体,彼此交织,相互衔接。
3 植物种植设计3.1 公园门区种植设计玉渊潭公园门区共有4个,与周围环境相结合并展示园内精品,凸显入口特色。
南门与中华世纪坛相协调,门区内外形成相对开敞的空间,外广场中间铺设两段草坪,设石围合,视野开敞,两侧为草坪铺地,贴合人行道设置绿篱及花镜,远景种植高大乔木,在空间上遮挡周围景物,引导视线,花镜与秋色叶乔木颜色相衬,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东门入口比邻城市干道外,广场面积较小,主要为疏散人群,门区内侧较为狭长曲折,可以较好地隔离城市环境,银杏、金丝垂柳及樱花夹道,地被铺设蜿蜒曲折的花镜,创造了较为幽深宁静的景观环境。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践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实践摘要:风景园林是城市建设的一部分,做好配置工作十分重要。
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注重推广节能技术、低碳能源技术和环保技术,全面贯彻低碳理念,在设计的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制定方面,围绕城市园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断优化方案,突出特色,为城市园林建设项目提供优质设计。
本文就低碳理念在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应用实践引言近些年来,多项经济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同样也使得人口城市化速度加快,然而这样的发展局面,大多都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
因此,在风景园林景观的设计规划过程中,我国开始注重将低碳理念融入其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采用生态环保理念,提倡人们注意保护周围生态环境,能够缓解目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让人类进入低碳生活时代。
因此,应该加强低碳理念在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运用,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使人类能够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
1生态园林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原则1.1调和性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色彩植物,要注重色彩的调和,是指一种颜色中涵盖其他成分色彩的比例,有效融合为一体。
在风景园林色彩植物配置时,一般会采取较多的调和色,从而营造出雅致、和谐、平静的色彩美。
例如,在花卉配置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白色、黄色、紫色等不同花色的花卉相互栽植,形成浓淡相宜、生动和谐的视觉效果。
1.2空间布局原则空间布局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配置中,应该根据园林的整体规划和设计,合理布局植物群落,创造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空间效果。
空间布局不仅可以增加园林的观赏性,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空间感知和空间认知能力。
1.3功能性简约型生态园林的设计应注重功能性,满足人们对休闲、社交、运动等多种需求。
它提倡园林空间的多功能性,例如合理安排休闲区、散步道和活动场所,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探究

植物景观设计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探究摘要:当前我国经济水平在快速发展,国家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此基础上,城市化建设也被快速推动。
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城市建设的重点就会转移到城市地区本身的生态效益,这便加快了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发展速度。
但在现阶段,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在建设和设计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建设团队在选取植物品种时过于单一,园林建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只是一味地选择常见的植物进行设计,这会使园林景观的整体呈现大打折扣。
因此为了更好地维护所在地区的生态效益,设计团队必须正视问题,积极创新,优化植物景观的规划工作。
关键词:植物景观设计;风景园林;应用探究引言城市园林是基于对城市中建筑、街道、自然环境等要素的综合考虑,而设计出的公共绿地,其环境优美、功能丰富,可有效增加城市植被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舒适度。
植物作为生机与活力的象征,能够将大自然的灵动和韵律带到城市园林中,在城市园林的景观体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植物形态多样,其变化源自不同地域的气候差异,而城市气候条件与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的明显差异,使植物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其特有的运用手法。
因此,了解城市景观设计的需求,利用植物的不同习性和形态,加以艺术手法的表现,对增加城市园林的观赏性和体验感有重要的意义。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1.1持久性原则园林景观设计人员在响应国家低碳环保的发展号召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碳排放量能够持续减少,这样才能够持续保障我国稳定平衡的城市生态环境状态。
因此,当前园林景观设计部门需要遵循持久性的原则,使各种资源能够达到合理的配置效果,在资金成本的支出可以控制在正常的范围标准内的基础上,充分实现最大化降低碳排放量的效果。
与此同时,园林景观部门还需要派遣专门的维护人员定期对植物进行养护,确保植物能够茁壮成长,最大程度净化城市空气环境。
1.2生物多样性原则自然界的植物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只是在园林的设计中,设计师经常根据之前的模板来进行设计,所以导致各个园林之间的差异并不大,甚至有些雷同。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

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3篇)目录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1)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 (1)1引言 (1)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2)3植物配置方式 (5)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的应用 (7)1植物配置的含义和作用 (7)2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8)3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建议 (9)4结语 (10)3景观设计时如何进行植物配置 (11)1、植物的分类 (11)2、植物的美学功能 (11)3、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 (11)1、植物景观配置设计的基本流程 (12)2、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12)3、乔灌木的种植设计 (12)1、乔木 (12)2、灌木及藤本植物 (12)3、地被植物和竹类 (13)4、水生植物 (13)1绿化工程中植物的配置方案摘要: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园林绿化工程中如何搞好植物配置,从生态性原则、艺术性原则、目的性原则等方面考虑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以达到最佳自然生态效果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园林绿化;植物;配置1引言园林绿化工程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学,它讲究创造美、环境美、自然美,同时用艺术手法体现出自然效果,达到鸟语花香的境界。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植物配置是主体,是绿化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植物,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园林要素有机结合,使之既符合生物学特征又具有美学价值,发挥植物的多种功能,达到最佳综合效益。
园林植物配置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和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如山石、建筑小品等。
2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2.1生态性原则2.1.l注重适地适树首先强调植物分布的地带性,适地适树选择植物。
常绿树在哈尔滨公共绿化建设中的应用

常绿树在哈尔滨公共绿化建设中的应用简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植物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常绿树种在城市绿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但是如何能够更好的应用常绿树,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美化功能、生态功能、以及文化、经济功能仍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选择哈尔滨市常绿树的种类和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公共绿地绿化应用中的树木种类、配置形式的调查,得出哈尔滨市绿化建设中常绿树应用的现状,着重从常绿树在整体景观效果中的地位和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分析,在总结不足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建议。
本文强调指出常绿树的选择应在适应自然条件的同时与城市的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考虑周围环境的需要,结合科学的养护管理,呼唤全民动员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关键字:常绿树哈尔滨植物应用哈尔滨是一座景色秀丽、别具风韵的东北城市,由于地理条件所致,城市绿地中常绿树种较少。
为了使哈尔滨市冬季亦绿意浓浓,生机盎然,增加常绿树种及绿化栽植树的数量显得尤为重要。
但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对东北地区常绿树木的应用现状还缺少系统的研究调查。
因此本论文从哈尔滨市自然条件出发,选择一批能适应本地区气候特点,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改善城市面貌,并能满足各种功能需要的常绿树木,并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来充分发挥和利用哈尔滨市常绿树木的优化配置,提高园林绿地的观赏效果和使用价值,使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真正发挥其在绿地中的生态、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多种效益。
希望本论文的完成,能为哈尔滨市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目标的实现有所贡献,同时也相信哈尔滨市的常绿树木以其苍劲的雄魂、常青的风格、抗逆的气质在未来的绿化建设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在哈尔滨市区,对公共绿地形式分别进行实地调查,其中包括街道绿地、休闲绿地、等。
地点的选择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调查内容包括常绿树的名称、数量、所占比例等,并用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
在调查过程中,注意绿化树种不同层次、不同的季相变化,掌握调查地绿化树种的配置方式,常绿树种在整个绿地景观效果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并用数码相机进行实地拍摄。
植物造景在中国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中的应用及差异

植物的选择常用比拟,寓意。
中国古典园林
配置手法
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为 形成丰富多彩而又不失统一的效果, 园 林布局多采用分区的办法, 在植物选择 时, 全园应有一二种植物作为基调植物 ,使之广泛分布于整个园林之中, 同时 还应视不同分区, 选择各自的主调植物 , 以造成不同分区的不同风景主题。
利用园林植物创造空间
现代园林
景观用途
园林中地形的高低起伏, 往往使人 产生新奇感, 同时也增强了空间的变 化。 利用植物则能强调地形的高低 起伏, 地形较高处种植高大的乔灌木, 能加强高耸的感觉, 种于凹处使地形 平缓。 园林中有时要强调地形的起 伏变化, 常采用挖土堆山的方法, 此举 要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 若 能用植物来弥补地形变化的不足, 则 可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从整体上因地制宜的 进行植物造景
现代园林
孤植
造景方式 对植
列植
绿篱 林植 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从整体上因地制宜的 进行植物造景
树群种植
垂直种植 草坪种植
花坛
现代园林
景观用途
园林空间是包括时间在内的四维空 间, 这个空间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相应 地发生变化的, 这主要表现在植物的季 相演变方面 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 把不同花期的 植物搭配种植, 使得同一地点的某一时 期, 产生某种特有景观, 给人不同的感受 。 而植物与山水、 建筑的配合, 也因植 物的季相变化而表现出不同的画面效果 。
1、唐代,街道绿化配置丰富 2、运用植物营造园林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
宋元清初
在宋朝出现了以花木为主的园林, 如天王花园子、 归仁园、 李氏仁丰园 。 《洛阳名园记》 中记载归仁园: “归 仁其坊名也, 园盖尽些一坊多有建置 园林的,其中又以位于西湖北岸的大承 天护圣寺景观最美。 清代晚中期园林,因建筑物增多, 花木不可能密集种植,因此改为同种植 物少数植株进行丛植 其在庭园中还运用盆花以弥补永久 性灌木景观缺乏变化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造景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摘要:公共绿地是园林中的一大类型,是专供城市居民游览、休憩、观赏的绿地,具有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是体现一个城市园林水平、艺术水平的窗口,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和文化生活、精神文明的标志。
通过植物造景把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材料,用艺术的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制造植物景观。
关键词:绿地植物造景应用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受人文地域,地理条件,气候,文化特点,经济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形式的公共绿地设计,但归纳起来,一个好的城市公共绿地,内容丰富,景观优美,使人游之留连忘返。
公共绿地的艺术水平主要是由景观来体现。
植物造景就是运用艺术手法将树木、花草组合起来,通过植物的姿态、色彩、季相来展现一种自然美和人工美,使人观后赏心悦目,得到美的感受。
公共绿地的植物造景是由造景植物构成的。
造景植物也称观赏植物,其形态、枝叶、花果、色彩无不散发着诱人的美感。
在公共绿地景观中,唯有植物造景是由有生命的活体所组成的景观,不但具有美感效应的观赏作用,而且具有改善环境的生态效益的作用,是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基础。
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1.2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1.2.3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以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1.2.4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1.2.5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比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更具规模效应。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公共绿地中,除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得到统一外,还要注意选择植物应以当地乡土植物为主,也可采用引种驯化成功的外地优良植物种类,或能够创造满足所要求生态条件的外地植物。
另外,就是注意根据公共绿地的功能分区来选择植物并使用不同的配置方法。
1.4种植的密度和搭配树木种植的密度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绿化功能的发挥,从长远考虑,应根据成年树木树冠大小来决定种植距离。
在树木配置上,还应兼顾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的搭配。
在植物配置上还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
如纪念性公园常绿树比例就可多些。
树木种植搭配时还要注意和谐,要渐次过渡,避免生硬。
在公共绿地中则要综合考虑植物的形,叶,色,声等因素。
种植设计要考虑保留、利用原有树木,尤其是名贵古树,可在原有树木基础上搭配植物种植。
2园林植物的分类园林植物指在园林中作为观赏、组景、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植物。
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一般说,我们将木本园林植物称为园林树木,而将草本的园林植物称为花卉。
就其本身而言是指有形态、色彩、生长规律的生命活体就是园林植物。
在实际应用中,综合了植物的生长类型的分类法则、应用法则,把园林植物作为景观材料依其外部形态分成了乔木、灌木、竹类、草本花卉、藤本植物、草坪以及地被6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植物构成了不同的空间、结构形式,这种空间形式或是单体的,或是群体的,组成了园林中丰富多彩的景观空间。
众所周知,我国素有“园林之母”的美称,这与我国丰富的园林植物,多样化的植物造型手法是分不开的。
3园林植物在公共绿地中的应用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3.1乔灌木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直立,枝叶繁茂,分枝点高,寿命长的特点,是公共绿地植物造景的骨干材料。
因高度常细分为小乔木(高度5—10m),中乔木(高度10—20m),大乔木(高度20m以上)三类。
乔木分为常绿乔木和落叶乔木两大类。
其景观功能都是作为植物空间的划分、围合、屏障、装饰、引导以及美化作用。
小乔木高度适中,最接近人体的仰视适角。
中乔木具有包容中小型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围合功能。
大乔木多应用多在特殊环境之下。
如;我市园博园公园门前种植的大面积的棕榈科植物大王椰子树阵,在远处观看非常壮观。
还有大型乔木还可以在各大公园,广场,政府机关,大型小区,道路倆旁等进行种植,气势雄伟空间划分非常明显。
灌木具有体形低矮,主干不明显,枝条成丛生状或分枝点较低,开花或叶色美丽等特点。
灌木也有常绿和落叶之分,常见的有:小叶黄杨、大叶黄杨、小叶女贞、扶桑、黄刺玫、枸骨、金叶女贞、紫薇等。
在公共绿地当中,灌木是非常重要的植物材料,多与乔木配置成为树木景观;也可以叶球形式单独孤植或经过整形修剪,造型别具一格,使人耳目一新;第三,片植形成各种色带,丰富城市景观;第四,作绿篱、绿墙等,既可围合空间,还可在一些场合用作迷园的布置乔木的种植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孤植孤植是指乔木的孤立种植类型。
此树又称孤立树,有时在特定的条件下,也可以是两株到三株,紧密栽植,组成一个单元。
但必须是同一树种,株距不超过1.5米,远看起来和单株栽植的效果相同。
孤立树下不得配置灌木。
孤立树的主要功能是构图艺术上的需要,作为局部空旷地段的主景,当然同时也可以蔽荫。
孤立树作为主景是用以反映自然界个体植株充分生长发育的景观,外观上要挺拔繁茂,雄伟壮观。
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
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二)对植对植是指用两株树按照一定的轴线关系作相互对称或均衡的种植方式,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入口,同时结合蔽荫、休息,在空间构图上是做为配置用的。
在规则式种植中,利用同一树种、同一规格的树木依主体景物的中轴线作对称布置,两树的连线与轴线垂直并被轴线等分。
规则式种植,一般采用树冠整齐的树种。
在自然式种植中,对植是不对称的,但左右是均衡的。
自然式园林的进口两旁、桥头、蹬道石阶的两旁、河道的进口两边、闭锁空间的进口、建筑物的门口,都需要有自然式的进口栽植和诱导栽植。
自然式对植是以主体景物中轴线为支点取得均衡关系,分布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必须是同一树种,但大小和姿态必须不同,动势要向中轴线集中,与中轴线的垂直距离,大树要近,小树在远,两树栽植点连成直线,不得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
一般乔木距建筑物墙面要5米以上,小乔木和灌木可适当减少(距离至少2米以上)。
(三)行列栽植行列栽植是指乔灌木按一定的株行距成排的种植,或在行内株距有变化。
行列栽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
行列栽植是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应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
在自然式绿地中也可布置比较整形的局部。
行列栽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
行列栽植多用于建筑、道路、地下管线较多的地段。
行列栽植与道路配合,可起夹景效果。
行列栽植宜选用树冠体形比较整齐的树种,如圆形、卵圆形、倒卵形、塔形、圆柱形等,而不选枝叶稀疏、树冠不整齐的树种。
行距取决于树种的特点、苗木规格和园林主要用途,如景观、活动场所等。
一般乔木采用3-8米,灌木为1-5米。
栽植的形式有两种:等行等距、等行不等距。
(四)丛植丛植通常是由二株到十几株乔木或乔灌木组合种植而成的种植类型。
配置树丛的地面,可以是自然植被或是草地、草花地,也可以配置山石或台地。
树丛是园林绿地中重点布置的一种种植类型,它以反映树木群体美的综合形象为主,但这种群体美的形象又是通过个体之间的组合来体现的,彼此之间有统一的联系又有各自的变化,互相对比、互相衬托。
选择作为组成树丛的单株树木条件与孤植树相似,必须挑选在蔽荫、树姿、色彩、芳香等方面有特殊价值的树木。
树丛可以分为单纯树丛及混交树丛两类。
蔽荫的树丛最好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一般不用灌木或少用灌木配植,通常以树冠开展的高大乔木为宜。
而作为构图艺术上主景、诱导、配景用的树丛,则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
树丛作为主景时,宜用针阔叶混植的树丛,观赏效果特别好,可配置在大草坪中央、水边、河旁、岛上或土丘山岗上,作为主景的焦点。
(五)群植组成群植的单株树木数量一般在20-30株以上。
树群所表现的,主要为群体美,树群也像孤立树和树丛一样,是构图上的主景之一。
因此树群应该布置在有足够距离的开朗场地上,如靠近林缘的大草坪、宽广的林中空地、水中的小岛屿、宽广水面的水滨、小山山坡上、土丘上等。
树群主要立面的前方,至少在树群高度的四倍、树群宽度的一倍半距离上,要留出空地,以便游人欣赏。
.厂树群可以分为单纯树群和混交树群两类。
单纯树群由一种树木组成,可以应用宿根性花卉作为地被植物。
树群的主要形式是混交树种。
混交树种群分为五个部分,即乔木层、亚乔木层、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及多年生草本植被。
其中每一层都要显露出来,其显露的部分应该是该植物观赏特征突出的部分。
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树冠的姿态要特别丰富,使整个树群的天际线富于变化,亚乔木层选用的树种,最好开花繁茂,或是有美丽的叶色,灌木应以花木为主,草本覆盖植物应以多年生野生性花卉为主,树群下的土面不能暴露。
树群组合的基本原则,高度采光的乔木层应该分布在中央,亚乔木在四周,大灌木、小灌木在外缘。
树群内植物的栽植距离要有疏密变化,要构成不等边三角形,切忌成行、行排、成带地栽植,常绿、落叶、观叶、观花的树木应用复层混交及小块混交与点状混交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