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洛伊战争观后感讲解学习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首先,我被作品中丰富多样的角色所吸引。
特洛伊战争涉及的角色众多,各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从被诱惑入错的海伦,到君主阿伽门农,再到勇猛的阿喀琉斯以及聪明的奥德修斯等,他们个个都是丰满而深入的角色。
荷马将他们的内心作为故事的核心,深入描绘了他们的思想、欲望和矛盾。
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角色的人性和情感,也可以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特洛伊战争中的人物形象给予我另一种对战争的认识。
看似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较量,实则背后暗含着一轮无谓的血腥杀戮。
特洛伊战争的引发源自妲木斯之赏赐,经历了十年之久,最后只为了一口争议的恶龙。
整个战争过程中,双方都为了一种虚无的荣耀和力量而战,却无法看到背后战争的破坏和人间的灾难。
这让我深思战争的本质和意义。
特洛伊战争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作品中的角色几乎都是混合着善恶的,他们既有伟大和高尚的一面,也有自私和残忍的一面。
比如,阿喀琉斯是一个勇敢而威猛的战士,但他的虚荣心和自负使他冷酷无情。
同样,奥德修斯是一个聪明过人的统帅,但他的狡猾和欺骗让人难以信任。
这让我意识到人性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概念,无法完全划分为善恶二元对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阴暗面和美好的一面,我们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进行选择和坚持。
通过阅读《特洛伊战争》,我对战争的荒谬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整个特洛伊战争的起因和经过以及最终的结果都是如此不值吾命的。
人们为了一己私利而发动战争,为了一口争议的财宝而付出了巨大代价。
这让我反思现实世界中的许多战争,很多都是由于政治或经济的利益而引发的,而普通人民却成为无辜的牺牲品。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破坏是极其巨大的,但有时候这样的代价并不能让人们真正认识到战争的荒谬性,仍然会不断重复历史的错误。
《特洛伊战争》不仅是一部揭示人性和探讨战争的作品,它也是一部展现荣誉和勇气的史诗。
作品中的英雄们以他们的勇敢和牺牲精神给人们树立了榜样。
他们无论是在战场上的英勇战斗,还是在遭遇挫折和困境时的坚持,让人深受震撼。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

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第一篇:特洛伊之战观后感《特洛伊之木马屠城》之我的战神——阿基里斯细数从古至今,多少战争,到底是为什么而战?也许是为了权力,也许是为了荣誉,也或许是为了爱情。
那么特洛伊之战也难逃宿命。
特洛伊之战是具有历史烙印的既雄伟而又不失华美的传奇神话,是值得后人讴歌和叹诵的杰作。
傲慢、清高、目中无人、自负、自大,几乎所有的贬义词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但是他也有为了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而维护国家利益,他也有为了保护国民安全而奋不顾身的站出来独当一面,他也会为了名誉而战,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
他的影响气概足以掩盖他的种种缺陷,如此铮铮铁血男子汉也有柔情的一面,他也会为了给自己表弟报仇而找赫克托决一死战,他也会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揭下伪装的面具,他也会为了一个真正的对手的失去而痛苦流涕。
在百万人对决的战役中,阿基里斯仅用一剑就致比自己高一倍的敌人死地,便扭转了整个战事局面,避免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狂屠,挽救数百万人命于不幸。
之后他便隐居了,但是神又怎么会让如此英勇神威的英雄销声匿迹呢,又让他创造了只身带领队伍攻占特洛伊的传奇,终于让他成为雅典人民的依靠,尊奉他为战神,不死的神话。
也就在这场战争中阿基里斯俘获了自己心爱的女人—布里塞伊斯,他尊重自己所爱的人,不强迫她,不仅处处保护她的人身安全还保障她的人格尊严。
他会为了她与国王刀刃相见,他也会被自己爱的女人骂得垂头丧气,甚至放下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兵器。
他爱她的为了和平无所畏惧的精神,他爱她的为了尊严和自由不断抗拒的顽强的品质,他爱她的纯洁,他爱她的勇敢。
阿基里斯由于不甘心赫克托误杀自己表弟而愤怒不已,全然不顾任何的反对和奉劝,执意同赫克托决一死战。
只身一人在特洛伊城下歇斯底里的向赫克托宣战。
两个英雄的交锋,且不说在城楼上观看的赫克托的家人和和他的臣民是多么的撕心裂肺,连在战场之外,隔着几百年之后旁观的我都如此的心力焦悴。
最终略胜一筹的阿基里斯击败了干烈的赫克托,两个英雄用英雄的方式决断了一场战争。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第一篇: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读后感《荷马史诗》里完全没有涉及“和平”这个话题,但是用我们21世纪人的价值观去读这部巨作的时候,我们完全有权利引入“和平”这个话题,因为,一部作品当它诞生了之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
而且,经典之所以会是经典,就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人们都能够在里面找到当代需要的东西。
《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改编,重要角色的性格也是跟史诗里的基本一致,唯独有一样不同,那就是观念,里面的角色拥有了一些21世纪人的观念,例如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
里面的人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反思为何而战。
“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这是在古希腊时期的赫克托尔不可能会说出的话,这段话是说给21世纪的我们听的,这段话也只对于我们有意义。
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在太阳神殿里的对话更是直接地反映出现代观念,反映现代人的反思——“你为何而来?”“这场战争将流传千古。
”“千百年后我们早化成白骨⋯⋯你把战争当作游戏,你知道有多少妻子将失去丈夫吗?”显然,赫克托尔的问题是现代人才会问的,也许,编剧问的对象并不是阿基琉斯,他问的对象也是某一些现代人。
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显得有意义。
“你来特洛伊想得到什么?你要的不是斯巴达王后。
”“男人都要些什么,我只想要更多。
⋯⋯“你以为阿伽门农会关心他弟弟,他是为权利而战,不是爱情。
”⋯⋯“人是可怕的动物,我教你如何杀人,却没教你为何而战。
”⋯⋯“我不杀你,你会杀更多的人。
“⋯⋯所有的这些问题、对话都不是古希腊人会想的、会说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不仅想到了战争双方首领为何而战,还想到了在战争中、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却又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士兵究竟为何而战——“士兵为了素为谋面的国王而战,奉命行事,为国捐躯。
”“士兵必须服从命令。
”“别为了一个愚蠢的国王赔上自己的性命。
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特洛伊之战是一场很著名的战争,电影特洛伊当然也是一部宏篇巨制。
电影特洛伊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阿基留斯从不想参战到为名誉而战再到弃战,而后不得不战,直至最后因战而死,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却也是悲剧的一生,虽然名留千古,完成了自己对名誉的追求,但最终没能明白和平才是人类最高的荣誉,为了爱情却与自己理想的生活擦肩而过,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当然,电影中展现的美也引发了深刻思考。
一.英雄之美:阿基留斯和赫克托尔是当时的两大英人物,一个为了名留千古而战无不胜,一个为了国家安定而战无不惧。
阿基留斯的英雄主义是个人的,赫克托尔是特洛伊人民的英雄,是无私的,是一种更为大度的英雄。
但无论作为什么英雄,他们都是英雄,拥有着常人不能拥有的实力、勇敢和坚强。
阿基留斯身材健壮,性格桀骜,才能出众,展现出一种男性特有的阳刚之美,他的死让人扼腕叹息,;赫克托尔信念坚定,无畏无惧,热爱国家和妻小,将男性的柔美与阳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死让人唏嘘不已。
两位英雄拥有常人无法驾驭的实力,他们的死亡从分表现出战争的无情及恐怖。
二.红颜之美:电影中出现了三位女人:海伦、帕里塞伊斯、安德洛玛克。
海伦的美貌倾国倾城,是当时著名的美女,她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爱情引起了这场战争,虽然有后悔过自己引起了杀戮,但是没有办法挽回,她的美只停留在外表,并没有深入到精神。
帕里塞伊斯是公主也是神的仆人——女祭司,她的美很简单,美得单纯,不论外表还是内心都澄澈如水,让人心旷神怡。
安德洛玛克,英雄赫克托尔的妻子,她的深情与绝望最让人难忘,她想阻止丈夫与阿基留斯决战,但她的丈夫不是属于她一个人的,他还有他的国家,他的子民,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丈夫上战场,当她看到丈夫战况不利将永远地离她而去时,却再也看不下去了,她掩面而泣,揪心痛哭,她的美感人至深,动人心扉。
她所展现的是一种大美,一种由里及外的美,她的成熟、无私、真挚都让人能很具体的触碰到她实实在在的美。
我眼中的英雄——看电影《特洛伊战争》有感

我眼中的英雄——看电影《特洛伊战争》有感(外二篇)向二勇赫克托尔倒下了,倒在了阿喀琉斯的剑下……——题记电影《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伊利昂纪》改编而成的。
主要剧情是:由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了希腊最美丽的女人海伦,所以希腊联军便开始大举进攻特洛伊。
在双方交战的过程中,希腊统帅阿伽门农无理抢走了阿喀琉斯的女战俘,这让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的阿喀琉斯非常愤怒,因此阿喀琉斯就拒绝再参战。
少了阿喀琉斯的希腊联军,如一盘散沙,节节败退。
阿伽门农纵然百般道歉,阿喀琉斯也不肯和解。
最后阿喀琉斯的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因冒充阿喀琉斯而被赫克托尔杀了,才又重新激起了阿喀琉斯的斗志……阿喀琉斯是希腊人理想的英雄典型,在他身上闪耀着尚武的英雄主义精神。
他,英勇善战,百战百胜,为部队忘我奋战,一出战,特洛伊人就吓得“目瞪口呆”;他,追求财富,极端重视个人尊严和荣誉,为个人荣誉和利益所受的损失,不肯和解,从而造成了希腊联军的严重伤亡;他,残酷无情,为了给战友报仇,“像恶魔一般”杀死赫克托尔,并且用车拉着赫克托尔的尸体绕着战友的坟墓转三圈……然而,我们也应看到,阿喀琉斯也有不畏权势、宽厚仁慈、珍视友谊的一面。
当赫克托尔的父亲———白发苍苍的特洛伊老王拉着他的手,求他归还尸体时,他慨然应允。
而赫克托尔,作为特洛伊城的主将,他预感到特洛伊注定要毁灭,对妻儿将要面临的悲惨命运感到难过,心情沉重,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悲哀,毅然负起保卫家园的责任。
他因杀死假阿喀琉斯而心怀愧疚,但他决不向强者低头;他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苟延残喘地活着……他的形象有着强烈的悲剧色彩。
一个美丽的故事从前,有个寂寞的女孩非常渴望爱。
一天,她走在丛林中,发现两只快要饿死的小鸟。
她把它们带回家,放入一个小笼子。
经她悉心照料,鸟儿一天天强壮起来。
每天早晨,鸟儿都要用美妙的歌声向她表示问候。
女孩不由得爱上了这两只小鸟。
一天,女孩敞开了鸟笼的小门。
那只较大较壮的鸟儿飞出了鸟笼。
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

特洛伊战争电影观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电影,它于2004年上映。
这部电影由沙奇斯·科恩执导,布拉德·皮特、埃里克·巴纳和奥兰多·布鲁姆等众多优秀演员参演。
电影以史诗般的布景和复杂的剧情而著称,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电影以古希腊的特洛伊战争为背景,讲述了特洛伊王国与史上最伟大的希腊英雄之一阿喀琉斯之间的斗争。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带领特洛伊军队绑架了斯巴达王后海伦,这引发了一场希腊与特洛伊之间的惨烈战争。
阿喀琉斯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出色的战士之一,他和特洛伊王室关系紧密的霍克托尔王子赫克托尔之间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关系。
电影在视觉上令人印象深刻。
导演通过细腻的摄影技巧和精心设计的布景,再现了古代特洛伊王国的壮丽景象。
巨大的城市墙、完美复制的古代战士盔甲和精心重建的战场场景,都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特洛伊的宏伟与严肃。
特洛伊王宫的宫殿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宫殿大门上的装饰品如同艺术品一般令人赞叹。
此外,电影还通过实景拍摄展示了海战的壮丽景象,激起了观众的无限想象。
剧情构架严密,节奏紧凑。
电影以史诗般的方式展示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让观众感受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壮丽。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明确的目标,使整个剧情紧凑而富有张力。
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是一个具备吸引力的人物,他的决定引发了整场战争。
与此同时,阿喀琉斯作为特洛伊战争中的中坚力量,以其非凡的战斗技巧和无畏的勇气获得了观众的喜爱。
赫克托尔王子是特洛伊战争中最复杂的角色之一,他既是特洛伊的英雄,又是特洛伊王室的儿子,他的命运令人动容。
电影的另一个亮点是优秀的演员表演。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喀琉斯将这个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给观众。
他勇敢而冷酷的表现让人印象深刻,他的战斗场面令人叹为观止。
埃里克·巴纳饰演的赫克托尔王子是电影中最感人的角色之一。
他的形象展现了一个真正热爱家人并为国家而战的男人。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

特洛伊战争读后感《特洛伊战争》是一部描写古希腊神话中特洛伊城战争的史诗作品,作者是荷马。
这部作品以其宏大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人物塑造而闻名于世。
读完这部史诗,我深受启发,对于人性、命运和战争的深层次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首先,史诗中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有许多英雄人物,如阿喀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他们的形象塑造得非常丰满,每个人物都有其独特的性格特点和命运轨迹。
例如,阿喀琉斯勇猛无比,但也因为自尊心太强而导致了自己的悲剧;赫克托尔则是一个忠诚的战士和家庭人,最终在战争中不幸牺牲。
这些人物形象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自己的命运和选择。
其次,史诗中对于命运的探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特洛伊战争中,许多人物都被命运所左右,他们的命运轨迹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例如,阿喀琉斯的命运就被注定了他将在战争中英勇牺牲;赫克托尔则是被命运推向了悲剧的深渊。
在史诗中,命运被描绘成一种无法逃避的力量,它超越了个人的意志和努力,成为了人类生活中不可抗拒的力量。
这让我深刻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最后,史诗中对于战争的描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洛伊战争是古希腊神话中最为著名的战争之一,它充满了血与火、荣耀与悲剧。
在史诗中,战争被描绘成一种残酷而无情的力量,它摧毁了无数的生命,也摧毁了无数的家庭和国家。
这让我深刻反思了战争的可怕和毁灭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总之,《特洛伊战争》是一部充满了史诗气质和深刻思想的作品,它让我对人性、命运和战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阅读这部史诗,我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也更加珍惜和平与和谐。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眼前的一切,也珍惜和平与和谐,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

第一篇:特洛伊观后感
我看到的特洛伊电影改编自希腊神话,其中最大的一个故事是关于特洛伊城和特洛伊战争。
这部电影再现了一个巨大的历史过程,从开始的勃朗宁战争,到特洛伊城墙被攻破。
这部电影整体而言都非常有趣又不失真实感,让我对古老的希腊神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特洛伊战争中,我看到了各方阵营的斗争,例如赫拉克勒斯的诱惑、宙斯的介入、奥林波斯的参与、普罗米修斯的反击等等,使我受益良多。
特洛伊战争的结果也让我意识到,战争的背后总是有着有的技术、精神、策略和意志的考量,而不仅仅是纯粹的斗争。
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完美的艺术作品。
它让我感受到希腊神话里每一个角色所代表的精神与力量,以及电影里蕴含的历史记忆,这部电影带给了我很多深刻的思考。
在我看来,特洛伊电影作为一部古典的历史影片,将希腊神话的故事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带来了一次具有深度思考的雅俗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特洛伊战争,是一场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开始,以木马计为结尾的十年攻城战。
战争的双方分别是以阿伽门农及阿克琉斯为代表的希腊军和以帕里斯及赫克托尔为代表的特洛伊城。
同时,在希腊神话中,这也是一场神的战争。
这是一场异常绚烂的战争,其中值得人们深思熟虑的地方实在是数不胜数,因此造就了如荷马史诗这般恢弘的经典之作。
在此,我想就这场战争谈几点个人看法。
首先是对这场战争所谓的导火索,海伦和帕里斯。
据说他们两人是真心相爱的,因此这场战争也被称为为爱发动的战争。
我并不想对他们两的爱情做出任何评价,因为相较于这之后发生的种种,他们的爱情只能说太微不足道了。
电影里,帕里斯跟他的哥哥说,他要为爱而战。
赫克托尔反问他:“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
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
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
”个人觉得这段话完美的揭示了海伦和帕里斯的狭隘与无知。
他们以爱为名,却带给了无数人血与泪。
他们觉得自己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实际上却是因着自己的欲望给别人带来了他们本不应承受的灾难。
尤其是帕里斯,他自私,懦弱,甚至连决斗中的勇气都不够。
因着他,父兄受难,国家受难,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一个王子该有的担当。
虽然说,帕里斯和海伦的私奔并不是这场战争真正的起因,然而身为导火索,他们两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较于他们两自私的爱情,另两段爱情更加真挚美好。
其一是安德洛玛克和赫克托尔这一队恩爱的夫妻,他们间感情深远。
而且他们之间除了爱情,还参杂着信任,恩惠,每次赫克托走上战场前,都会望一眼安德洛玛克,而后者也很清楚,丈夫的每次出征都可能有去无回,虽然很担心,很
害怕,但是却不能阻止他,而是选择站在他背后默默的祈祷。
他们的爱情是最平凡而又真实的。
另一段是阿基里斯与帕里塞伊丝,他们原本是两类对立的人,一个勇猛,所向披靡,喜欢想要战争追求自己渴望的荣誉,一个纯净,平和,善良,渴望和平,及其痛恨战争,但是战争让他们两个之间产生了爱情。
有人认为阿克琉斯为了布里塞伊丝的爱情而死是可笑的。
而在我眼里,阿基里斯这样做,并非毫无来由。
首先,阿克琉斯之所以会喜欢上帕里塞伊丝,是因为她身上有他所没有的纯净,虔诚,阿克琉斯遇到了帕里塞伊丝,就好像一头浑身是血的野兽站在一个出生的婴儿跟前。
我个人非常喜欢阿克琉斯临死时对帕里塞伊丝说的一句话:“You gave me peace.”(“你让我的心平静”)。
戎马一生的阿克琉斯,最终,在一个信仰阿波罗的女孩身上找到了他想要的平和,这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神的暗示。
因此,与其说阿克琉斯是爱上了帕里塞伊丝,不如说是他爱上了她身上的平和,抛弃了一切爱恨情仇,回归到生命最原始的平静。
阿克琉斯最后不惜付出自己的生命去拯救帕里塞伊丝,也是在拯救他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纯净。
同理,帕里塞伊丝之所以会爱上阿基里斯,也是因为他拥有自己所没有的的野性,不羁,他对神所表露的不敬······这些都是她从未见识过的,她很快就明白了阿克琉斯并非自己想象中的杀人机器,而是看到了他冷酷野蛮的外表下迷茫而痛苦的心。
这一段感情绝非是有些人所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希腊滥情版”,这是两种极端的人生观的碰撞,这种相遇,已经超过了爱情本身。
然后是对赫克托尔与阿克琉斯,特洛伊战争中最熠熠生辉却难逃命运的两颗星辰。
他们都是典型的古希腊英雄,这场战争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是属于他们两个人的。
阿克琉斯为追寻荣耀而来,他是一个单纯的战士,追求胜
利,渴望流芳百世。
即使在母亲告知他将有的命运之后,他依然选择了荣耀,从这一点来说,他是一个当之无愧的人生赢家,因为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他抓住了自己认为重要的。
诚然,如每一个天之骄子一般,他有着致命的性格缺陷: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冲动易怒,这些也令他丧失了许多,留下了无穷的遗憾。
相较之下,赫克托尔则更加温和。
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深爱着自己的国家,他有着身为王子的责任,有着身为战士的天性,他就像特洛伊的城墙一样,坚定不移地守护着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
他的内心应该是厌恶战争的。
他本该会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这样两个人在战场上相遇了,一个为着荣誉而战,一个为着守护而战。
他们两人的战斗成了这场战争在历史书写的激昂一笔。
之后,赫克托尔落败,阿克琉斯因着愤怒甚至拒绝让这个他本该惺惺相惜之人安息;最后,在特洛伊城墙,阿克琉斯没有死在一场光明正大的决斗中,而因帕里斯的暗箭而亡。
他们两个都是这场战争浓墨重彩的悲伤。
对于其他人,不得不提到的就是阿伽门农、帕里赛伊丝和特洛伊老国王。
阿伽门农,可以说是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同时也是这场战争本质的操纵者。
他是一个典型的权利爱好者,渴求土地与财富,饱含统治者的傲然。
他无法容忍阿克琉斯在士兵心目中的神圣,无法容忍阿克琉斯的傲慢,甚至想方设法的压制阿克琉斯,他似乎是这场战争的头号反派。
帕里赛伊丝,是这场战争受害者的代表,她美丽,善良,勇敢,带给阿克琉斯一生征战都未有过的平静,然而这个卫神的圣女却不得不遭受战争带来的迫害,正如同那些本与这战争无关的普通人。
特洛伊老国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赫克托尔死后,独自一人在深夜前往阿克琉斯的营帐乞求自己儿子的安歇。
其实在之前,希腊联军即将到来之时,他对帕里斯说这次要为爱而战,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慈爱的老父亲。
即
使知道没有太大的胜算,即使明白儿子其实犯下了大错,却依旧鼓励儿子,与儿子并肩作战。
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然而,他真的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不管是一开始,还是后来的木马计,他都没能做出一个好的君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再来说说这场战争本身。
战争的本质,无外乎权利与财富的争夺。
这场以爱为名的战争也不免难逃俗套。
阿伽门农以海伦为借口,联合亚细亚各君主进攻特洛伊城,事实上,不过是觊觎特洛伊的土地与财富,渴求更多的财富而已。
阿克琉斯曾经问他的表弟,你为何而战,是啊,为何而战?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可能甚至从没见过自己的君主,却要因为那个素未谋面之人的一个命令赌上自己的性命投入战斗。
更悲哀的是,这场战斗可能并不是为着保护自己的国土,保护自己的家人,而是在异国他乡去屠戮他人的家人,侵占他人的国土,这一切,也不过是为了高高在上的那几个人的私欲罢了。
雨果曾经说,治人者的过错不是治于人者的罪过。
然而,千千万万的治于人者却不得不因着少数几个治人者的一声两声命令或身首异处或横行不义。
对于这种悲哀,实难言明。
除了为何而战,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特洛伊战争》都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何而活?“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生下许多小孩,儿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人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你去特洛伊,你将无法再回来,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阿克琉斯最终选择了为荣耀而死,他无悔!这些体现的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人生观。
人生观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意如何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