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

部编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小学优秀公开课

棵往高里拔。)
读准,把课
3.出示句子:“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
忙跑到田里,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 文读通;读
尽。”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一起 完后想一
来读读这句话。
想“揠苗助
4.指导将这段课文读通顺。(出示词语卡片:筋 长”的意
三、指 疲力尽)这个词语挺难读的,“筋”、“尽”都是前鼻 思。(学生
自 然 以感受到他的焦急。
长”的意思

①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有长高吗?(禾苗其实长 就是:把禾
高了,是因为他太焦急了,感受不到。)
苗一棵一
②所以课文中说禾苗“好象”一点也没有长高。 棵 往 高 里
看来他真是太急了。
拔,帮助它
七、引
五、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长高。)
导学
1.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了他的焦
他终于想
急”
四、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体会“焦急” 出了办法,
1.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 就急忙跑
“揠苗助长”?(因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一些, 到田里,从
所以他要“揠苗助长”。可多问几个学生,关注学生 中午一直
的语言质量。)
忙到太阳
2.课文中有一个词语直接写出了他的心急,能找 落山,弄得
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 文 , 理 解
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则”在这里是一个量 “ 揠 苗 助
二、初 词,表示条数。“二则”就是二条。)
长”的意思
读课
3.、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揠
文,理 揠苗助长)读课题。
苗助长”是
解“揠

二年级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二年级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6篇】二班级下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精选篇1一、说教材《揠苗助长》是人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希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这则寓言告知我们:不顾事物进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理解这则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对二班级同学来说是有肯定难度。

为此,须依据同学的认知心理特点,留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让他们在详细形象、生动好玩的情境中,感知语言情境,感受语言内容,感悟语言内涵,并让他们在形象的想象和制造中培育创新力量。

二、说目标基于这样的本文解读,考虑二班级同学认知特点,本文本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会认4个生字,会写4个字,理解“盼望、着急、筋疲力尽”等词语的意思。

随文识字,理解词语意思是重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读、说、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行急于求成。

这也是教学难点。

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位。

本课教学的难点是让同学抓住重点词语,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悟出寓意,潜移默化地从这个故事中吸取阅历教训,达到自我完善的教育效果。

三、说教法在教法上,总的概括就是方法引领,共性阅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着重引领同学学习寓言的方法,即讲故事、知道理、谈收获三环节来层层深化理解课文深刻寓意。

同时着重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借助插图、做动作来理解人物心理活动来读懂课文。

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当时的场景,理解人物特点。

让同学在对情节的感悟中,创设语言情境,读出理解,读出共性。

四、说学法教学是同学与老师的双边互动活动,我遵循“老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同学参加课堂学习的乐观性,然后利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来紧扣教学创设一系列的语言环境,使同学自主地思索、分析、争论,从而解决问题,使同学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同学既学到了学问,又提高了力量,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人教版

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和寓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与收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主旨。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资料图片。

4. 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学习难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量。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旨。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2. 教师出示相关题目,学生运用课文知识进行解答。

八、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揠苗助长现象?2. 学生举例说明,分析其原因和后果。

3. 教师总结,强调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九、课堂小结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课文寓意。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揠苗助长的典故及其含义。

2. 通过绘画作品表达对揠苗助长的理解。

3. 掌握简单的绘画技巧和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1. 研究揠苗助长的典故及其教义。

2. 创作能够表达对揠苗助长理解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铅笔、颜色铅笔、画笔、颜料、彩色纸等。

2. 绘画参考素材:相关的揠苗助长的图片或故事书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揠苗助长的图片或讲述揠苗助长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此话题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想象。

2. 讲解揠苗助长的典故及其含义(10分钟)简要讲解揠苗助长的故事,并引导学生理解揠苗助长的含义:急于求成,追求速成并忽略了事物自然发展的规律。

3. 绘画实践(30分钟)学生们使用铅笔、颜色铅笔或画笔等绘画工具在彩色纸上创作一幅表达对揠苗助长理解的绘画作品。

他们可以用画面来表现揠苗助长的故事情节、含义或自己的理解。

4. 作品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们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口头分享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感悟。

鼓励同学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5. 总结与延伸(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提醒学生在研究和生活中避免揠苗助长的行为,并鼓励他们勇于面对挑战,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努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和听取他们的分享,评价学生对于揠苗助长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六、拓展延伸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揠苗助长的理解和感悟,可以邀请一位艺术家或书法家来学校进行讲座或示范,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并创作相关作品。

七、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引入艺术创作元素,结合揠苗助长的故事和美术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绘画技巧的培养,以便更好地展示他们的理解和感悟。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

《揠苗助长》优秀教学设计【优秀6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篇一作者:邓丽琼转贴自:湖北沙市实验小学点击数:377《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三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焦急、巴望、筋疲力尽。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读懂词句,理解寓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寓言两则》。

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

以前,我们也学过几篇,谁能说出它们的名字?1、下面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揠苗助长》,看它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板书课题,齐读。

3、释题:理解助、长、揠。

4、听故事。

二、初步感知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把字音读准,不要多字少字;(2)边读边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检查初读情况,认读生字。

3、请四个同学分别朗读,其它同学思考三个问题,在书上划下有关词句。

(1)那个人为什么帮助禾苗长高?(2)他是怎样帮助禾苗长高的?(3)帮助长高的结果怎样?三、学习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回答第一个问题。

(2)理解:巴望。

(3)思考:为什么那个人觉得禾苗好象一点儿也没有长高?(4)还有哪个词能看出他非常着急?(5)指导朗读,体会那个人着急、渴望的心情。

2、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回答第二个问题。

(2)理解:筋疲力尽。

(3)指导朗读,体会他高兴的心情。

3、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回答第三个问题。

(2)禾苗为什么没和长高,反而都枯死了?(3)教师演示。

四、总结全文,揭示寓意。

1、指名学生表演,再现课文。

2、揭示寓意:《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规律办,否则就要把事情弄糟。

3、指名学生举出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

4、看板书,指导背诵。

板书:揠苗助长巴望长得快些--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禾苗都枯死了湖北沙市实验小学邓丽琼(XX年荆州市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揠苗助长优质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意思,会写四个字。

《揠苗助长》优秀教案

《揠苗助长》优秀教案

《揠苗助长》优秀教案•相关推荐《揠苗助长》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揠苗助长》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揠苗助长》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理解词语。

2.理解寓言含义,回答课后问题。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题,以旧引新。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什么是寓言呢?在二年级我们学过哪些寓言?这节课老师再给你们讲一个寓言故事,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13课寓言二则的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

1.读了课题你们想到了什么?2.带着问题我们来看看《揠苗助长》的录相(进入网站)过渡: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的?3.点击课文自学。

自学要求:①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②理解文中的词语,可以同桌互相讨论。

1.游戏:勇敢者闯关,小老师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2.完成课堂练习。

填空:古时候有个人,巴望做法结果3.指导朗读①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朗读。

②指名朗读,问:你为什么这样读呢?③指名读全文,评议,全班齐读全文。

三)讨论读了这则寓言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进入校园网)四)理解寓意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的事情呢?今后该怎么做?五)表演寓言,锻炼能力六)课外延伸1.你还知道什么寓言?2.欣赏寓言,说说明白了什么道理?《揠苗助长》优秀教案篇2一、导入1、今天,我们要学讲一则寓言故事,我们不仅要学会,还要会讲。

什么是寓言呢?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写法)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你们是如何预习的?通过预习你读懂了什么?相机板书:巴望焦急激动伤心二、猜猜看既然你们都读了不少寓言故事,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谁愿意接受挑战?愿意接受挑战的请起立。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案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案

《揠苗助长》公开课教案揠苗助长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揠苗助长”的意义和故事背景,了解干预和耐心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责任心,以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教授“揠苗助长”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正确对待问题。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用理性和客观的视角看待问题,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农田中的小苗和一位农民,引起学生对“揠苗助长”话题的兴趣。

(2)导入问题: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揠苗助长”这个词的理解和认识。

2. 学习内容(1)呈现故事: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展示《揠苗助长》的故事,讲述故事背景、主要人物和情节发展。

(2)分析故事: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中的人物行为和后果,并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3)讨论问题: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如下问题:为什么农民要揠苗助长?他们的行为有何后果?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事物的发展?3. 拓展活动(1)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份关于“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小报或宣传海报,并在课堂上展示和分享。

(2)展示与评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评价。

4. 归纳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们对“揠苗助长”有了怎样的认识?你们在小组活动中学到了哪些东西?(2)给予肯定和鼓励,强调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实践。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揠苗助长”这个词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白了干预和耐心的重要性。

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充分展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并且通过互动和评价,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共4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共4篇)

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揠苗助长教学设计《揠苗助长》教学设计万年县第二小学:柴海莲设计理念《揠苗助长》是一则传统寓言。

它展现了一个急于求成而揠苗助长的可笑而又滑稽的农夫形象,让学生明白做事不能操之过急,违反规律的道理。

通过这个短小有趣的故事,让学生明白深刻的道理,对于二年级形象思维仍占主体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我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展开寓言情景的体验,并通过朗读,讨论进入情境,悟到寓意。

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个体,也关注了全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阅读思维活动,都得到学习需求的满足,都获得阅读活动的收获,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1.会认五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难点:能通过学习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

教学设计:一、读题解题,理大意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揠苗助长》,(板书:揠苗助长)读课题。

2.学习生字“揠”,猜“揠”的意思,理解课题。

通过昨天的预习,谁能来猜一猜,“揠”的意思呢?(板书:拔)理解课题的意思。

3.读文。

抓住重点字词(急拔死),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对概括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二、品读“着急”,感受“急”这个种田人到底有多着急呢?就让我们回到故事的开头,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学生自由读,找出句子。

2.交流句子。

出示句子(一):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边去看。

(1)巴望:十分的渴望(2)天天:每天情景创设:太阳晒得火辣辣的时候,他去看了吗?刮风下雨的时候,他去看了吗?十分繁忙的时候,他去看了吗?是啊,昨天今天明天,每天都去看,就是——(手点住天天)天天去看,他是多么着急啊,谁能把他着急的样子读出来,自己先试试。

感情朗读指导。

出示句子(二):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师引读——可是一天,——生读后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揠苗助长》公开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提出疑问,在组内收集处理问题;2.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并读好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明白:做事要尊重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教学重点:
1.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
2.理解《揠苗助长》所包含的寓意
教学难点:
明白了解寓言这种体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点
教法学法:
发现法、谈话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大家喜欢读书么?都读过什么书?
2.大家读过寓言么?知道什么是寓言么?
3.解释:寓言就是一个短小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板书“寓言两则”
提醒注意:“寓”的’后三笔,理解“寓”的意思,“则”指量词
二、初读课文
1.齐读正音
2.自读质疑
自由朗读课文并将对课文及字词的疑问列举出来。

3.小结
教师将疑问进行小结:原因、经过、结果。

三、精读感悟
1.课题
揠苗:拔苗。

助长:帮助生长。

(集体交流)
板书:方法(揠苗)、目的(助长)
2.学习第1自然段
(1)找出农夫要揠苗助长的原因。

(2)理解“巴望”一词,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

(3)交流。

动作:天天……看
神态:焦急
感觉: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
指导朗读第一段
(4)过渡:正因为农夫巴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点,所以他才干了拔苗助长的蠢事。

2.学习第2、3自然段
(1)理解“终于”一词。

采访:如果你是农夫你会想出什么办法来帮助禾苗生长?(浇水施肥这些方法太慢了,农夫等不急)
(2)理解“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十分劳累。

从哪些语言读出“筋疲力尽”来:一课一棵、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
出示麦田图片,让学生体会农夫“工作”的强度和劳累程度
(3)理解“兴致勃勃”
兴致勃勃:形容兴趣很浓厚,情绪很高的样子
回顾农夫心理:巴望——焦急——急忙——欣慰
抓住“兴致勃勃”体会农夫自以为得计的可笑心理。

指导学生朗读好农夫说话的语气。

3.学习第4段
理解“纳闷”:因为疑惑而发闷。

板书:结果、枯死。

四、揭示寓意
你如果是这个农夫的儿子会对父亲说什么?
你如果是农夫的夫人会对夫君说什么?
你如果是村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会对这个农夫说什么?
农夫错在哪里?(原因、方法、目的)
师总结:要按事物发展的规律办事,不要急于求成。

五、拓展延伸
阅读守株待兔,这位农夫犯得错误是什么呢?
不劳而获,不知变通。

(由原因、方法、目的、结果相联系)
六、演一演
小组合作:每组演一个自然段,学生点评教师指导。

教学反思:
寓言故事是在故事中蕴涵了深刻的道理的,要求学生在读故事时,不仅要读动懂故事内容,而且要悟出其中的道理,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理解、运用这些道理。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本内容发生的转变,因为生字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重心作用已经退化了,而“寓言”这种文学体裁又是第一次接触,想让学生明白小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就要留大量的时间给学生引导理解,并且我认为因为寓言这种体裁篇幅短小,并不适合将朗读放为重点,所以每段安排的朗读指导并不多,主要将大量的时间用于了迁移和拓展。

本课主要存在问题如下:
1.因为是以第一课时的形式进行,所以对学生的初读指导不到位,虽然之前进行了预习,但是对预习的检测也不够有效;
2.整堂课依然还是之前的老模式,以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位主,没有将课堂
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取自发思考学习,有一些问题可以在引导中由学生之口说出来,但是我竟然脱口而出替代了学生的表达,这让我很后。

毕竟这是一节公开课,对于一些模式我还是有些顾虑,希望今后在平时的课堂上我可以大胆尝试;
3.对于课后的口语交际拓展部分,魏老师有些不是很赞同,她觉得也许是因为我缺少生活经验,给予学生的引导不是很恰当,应该反应人物最真实的内心,不应将这个环节定位为口语交际的训练,只是作为一个情景想象比较好,更能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自己;
4.课后的拓展部分,教师的引导有些生硬,没有体现出学生思维的碰撞,留下的时间如果还多,让学生再读一遍课文更能让学生回顾巩固本课所学;
5.教师素质不够强,教学语言的语速有些快,这是我一贯的缺点,我希望自己能够改正,语言的激情和感染力不够,声音不够洪亮,这是我这次失常的地方,我对自己也不满意。

每一次公开课都是让我吸取经验,改进的机会,希望自己在教学上能够加快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