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历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重点知识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重点知识⼀、隋唐阶段特征: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581年,杨坚(隋⽂帝)建⽴隋朝,定都长安;2、589年,隋灭陈,统⼀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
3、隋朝开凿的⼤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熟记P2,隋运河图)。
作⽤: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化交流4、隋朝因隋炀帝的暴政⽽亡5、618年,李渊(唐⾼祖)称帝,建⽴唐朝,定都长安。
6、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亡教训,虚⼼纳谏,善于⽤⼈,☆推⾏⾰新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严格考核官员,经济上,减轻百姓负担,重视发展经济,☆隋朝的富庶奠定了基础)7、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的⼥皇帝,她的统治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8、唐朝中期唐⽞宗(李隆基) 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9、三位皇帝共同措施:☆重视⼈才的培养和选择☆都减轻⼈民负担☆都重视⽣产10、科举制:☆隋炀帝设⽴进⼠科,正式创⽴了科举制☆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励⼠⼈报考☆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创⽴殿试和武举☆唐⽞宗规定科举杂⽂专考诗歌11、科举制选官标准是--才能,前朝选官制度看重--门第12、隋⽂帝贡献:建⽴隋朝,统⼀全国13、隋炀帝:开通⼤运河,创⽴科举制,暴政导致隋朝灭亡14、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帝王,☆他虚⼼纳谏,善于⽤⼈,☆推⾏⾰新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减轻⼈民负担,重视发展经济,☆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实⾏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称为“天可汗”,☆所以他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
但他晚年多有怠政。
15、唐朝经济繁荣,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等先进农具。
16、唐朝⼿⼯业发展,蜀锦,邢窑⽩瓷,越窑青瓷,唐三彩。
17、唐朝商业⼗分繁荣,⽔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些繁华的⼤都市。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隋朝的特点:589-618年(短暂而繁荣或繁盛一时)一、隋朝的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2、统一南北:589年灭陈统一全国3、隋朝的统一的意义:①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②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历史大趋势4、隋文帝时期(开皇之治)经济繁荣表现: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统治者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③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在位皇帝:隋炀帝开凿时间:605年二、大运河的开通中心:洛阳起止: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促进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评价:(1)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2、创立:(1)萌芽: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2)确立: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3、意义(影响):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官的主要制度。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暴政;(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2、结果: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建立:时间:公元618年;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
2、传位:公元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治国措施: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关于大运河的评价,自古以来褒贬不一。下列评价大运河的选项中,持完全否定态度
的是 ( A )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D.“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隋朝的灭亡 8.原因 (1)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他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 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 农民 起义。 9.起义:起义首先在 山东 地区爆发,随即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10.灭亡: 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随之灭亡。
课堂基础达标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隋的统一 1.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见下图)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 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 A )
A.杨坚 B.杨广
C.刘邦 D.刘秀
2.“到隋文帝末年,西京和各地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多的达到千万石,少的也不下数百
万石。”上述材料表明隋文帝末年 ( C )
知识点1
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点4
开通大运河
4.大运河
目的 开凿
规模
作用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从 605 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大运河以 洛阳 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 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知识点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时代

隋唐期间:繁华与开放的时代1、隋朝建立三要素及消亡时间和原因启示581 年、隋文帝杨坚、长安;618年、炀帝的暴政隋消亡的启示:关注民生,爱惜民力,以民为本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大运河的中心、自北向南起止地点、有哪几段组成连接了哪五大水系(三点四段五河)大运河开通的作用(意义、影响)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坚固统治;三点:洛阳(中心)、涿郡(北)、余杭(南);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3.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何作用或影响标志:隋炀帝创立进士科;作用(影响):( 1)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益(2)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3)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提升了官员的素质。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素来保持了1300 多年。
(也可记课堂总结的)4.唐代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国都唐太宗年号618年、李渊、长安、贞观5.贞观时出名宰相:敢于直言的是善于谋略的是敢于决断的是用人原则: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用人原则:唯才是举;知人善任;知人善任6.贞观期间的治国措施政治上:完满三省六部制,拟定法律,减省刑罚;用人上:完满科举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官吏观察经济上:减少人民负担,激励发展生产。
互市。
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安西都护府)。
7.武则节气统治措施及其贡献政治上:打击敌对官僚贵族用人上:发展科举制(殿试、武举)经济上:连续推行贞观以来减少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军事上:开拓坚固边疆(北庭都护府)贡献:承上启下(政启开元,治宏贞观)8.唐玄宗先期(开元年间)重用的贤相有治国措施姚崇、宋璟(1)重用贤能,姚崇宋璟。
(2)整顿吏治,裁汰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侧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代经济繁华的表现(1)农业方面:发明推行重要生产工具:曲辕犁(耕地);筒车(灌溉)(2)手工业:丝织(蜀锦);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南青北白),唐三彩(3)商业:国际多半会(长安),商业区(市)和居民区(坊)严格分开。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梳理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单元梳理一、单元课程结构1.单元地位隋唐时期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开始,至907年唐朝灭亡结束,主要涉及隋朝、唐朝及五代十国的历史。
隋唐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唐朝前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在制度建设、经济和文化发展、民族和睦,还是在对外交流方面,都有着辉煌的成就,影响深远。
2.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时代”,这一时期的突出特点是“繁荣与开放”,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交融、对外交往、社会习俗各方面都体现了繁荣和开放的特点。
唐朝的繁荣增强了唐朝政府的民族自信心,从而敢于开放也乐于开放;在开放过程中,各民族的优秀人才为唐政府所用,各民族的经济文化成果被唐朝所吸收借鉴,这些都促进了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
繁荣与开放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二、单元知识梳理1.课标解析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这一单元的课标要求: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通过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知道“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知道唐朝灭亡后五代十国的局面。
新课标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把原属于古代科技的“大运河的开通”内容移了过来,突出了隋朝的历史地位,并通过隋朝统一和灭亡原因的补充,丰富了隋朝的学习内容。
盛唐时期的内容,整合了原实验稿中政治局面、民族关系、中外关系和文化等角度展开,以“盛唐社会气象”为主题,形成了对繁荣与开放社会的新的解释。
唐末政治是新增的内容,通过对安史之乱和唐朝灭亡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唐朝从建立和繁荣到灭亡,形成完整的认识。
2.知识梳理本单元共有五课:第1、2、5课在时间上是先后关系,隋朝的统一与发展为唐代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至开元年间唐朝国力达到顶峰,安史之乱结束了盛世景象。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材料二中的“理想局面”是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理想局面”? 理想局面:贞观之治。原因:唐太宗任用贤能、虚心纳谏;以农为本,重视农业生 产,休养生息;完善科举制度等。 (3)材料三中的“开元”是唐朝哪位皇帝的年号?他采取的哪些措施推动唐朝进 入鼎盛时期? 皇帝:唐玄宗。措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 修经籍等。
统治者
主要统治措施
唐朝兴盛的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统治者善于用人,重视教育;
原因
(3)轻徭薄赋,发展生产;(4)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
融洽;(5)加强对外贸易,促进经济繁荣
启示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统治者要勤政爱民, 心存百姓,重用人才,重视教育等
知识点三 唐朝时期的民族交往与对外交流
D.鉴真东渡
10.隋唐时期一度出现了繁荣的盛世局面。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文帝主要的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后,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使连续三百年的战争得以停止,全国安宁,南北民众获得休息,社会呈现空 前的繁荣。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唐太宗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广开言路,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采取了以 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 安定的局面;对外则大力平定外患,尊重少数民族风俗,稳固边疆,最终取得天下 大治的理想局面。 材料三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 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类别 对外 交流
人物 玄奘
史实 唐太宗时期前往天竺取经;口述成书 《大唐西域记》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知识点梳理(完整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
2、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3、隋统一后的措施?①、发展经济。
②、编订户籍。
③、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④、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隋朝措施的政治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盛世局面。
二、开通大运河:1、开通大运河时间、人物、目的: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开通大运河能够开通的原因:①、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
②、以天然河道为基础。
3、大运河的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4、大运河的长度和地位:全长2000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朝大运河的影响(积极、消极):积极影响: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消极影响:加重了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人民起义,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7、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三、开创科举取士的制度:1、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明清衰落,到1905年废除,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
4、科举制的影响: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
②、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③、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汇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统一的时间、意义?时间:581年 人物: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2、隋文帝的统治内容,意义?经济: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意义: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数量大幅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出现了“开皇之治”的局面。
)3、大运河开通的目的、人物、概况、评价?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隋炀帝概况: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二千七百多千米;三点:中心洛阳、北端涿郡、南端余杭;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评价:①(积极)是古代最长的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②(消极)劳民伤财,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4、科举制创立的时间、标志、影响(①②③④)?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影响:①政治上: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②教育上: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③文化上: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④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维持了1300多年。
5、隋朝灭亡的时间、原因?618年;灭亡直接原因:隋末农民起义;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618年 唐高祖李渊 长安2、唐太宗的治国措施?名臣有哪些?治国效果?①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名臣:魏征——“镜子”, 房玄龄、 杜如晦(房谋杜断)②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官吏政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课 隋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
⑶概况:①三点:
②四段:由北向南分别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③五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⑷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
⑸影响 |
3.科举制
⑵作用: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革,加强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官吏
选拔范围。
2)推动教育发展。
3)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1300多年。
4.
1.
2.
⑴ 名臣:镜子)
谋杜断)
⑵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广纳贤才
政治上:②制定法律,减省刑法
④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3) 贡献|措施的作用: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3.
女皇武则天
⑴统治措施:①
③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
⑵作用: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⑵措施:①政治:整顿吏治,裁减冗员;②经济:发展经济,改革税制;③文化: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的表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 )
⑴背景|原因:①唐玄宗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根本原因) ②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③节度使势力膨胀,中央和地方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⑵时间
:755年——763
(3)影响:①
2、黄巢起义
⑵结果:
3、五代十国:
⑴北方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吴、南唐、吴称“五代十国”。
⑵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3)影响:
总结
1.隋朝繁荣的史实:1)统一天下;2)经济繁荣;3)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2.唐朝繁荣与开放的史实:
1)经济繁荣的史实:①农业发达:改进曲辕犁、发明筒车 ②手工业发达: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珍品。
商业:长安是国际大都市。
2)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关系友好的史实):文成公主入吐蕃、唐太宗被尊为“天可
汗”
3)开放的社会风气
4)文化发达的史实: ①诗歌: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②书法:颜真卿和欧阳询
③绘画:阎立本和吴道子
5)对外友好活跃的史实: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游 6)治世、盛世局面: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开元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