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诗歌鉴赏之思想感情

3.绝句的前两句或律诗的前四句,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事件等,往往照应题目。抓住这类诗歌 的题目,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内容。如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照应题目,写登高所见。
一、常见诗歌题材及情感
2.托物言志诗
特征: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常见情感: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李贺《马诗》中的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的意思是:什么时候才能戴上华贵的笼头,在秋高气 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这是诗人以马自比来表达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常见情感: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如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 石上流”,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淌是动态,动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幽静的秋山晚景的喜 爱之情,寄寓了自己顺应天性、怡然自适之情。
②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羁鸟恋旧林,池 鱼思故渊”,运用比喻,强化了诗人厌倦黑暗官场,向往田园生活的情绪。
⑤对现实的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陆游的《临安春雨初霁》:“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 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 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慨叹。后面三联,无论 是夜不能寐而听春雨,天明听到叫卖杏花,还是铺开纸写字,晴日窗前品茶,抑或自我安慰 说“清明可到家”,都反映了诗人厌倦现实黑暗官场却又不得不客居京华的无奈之情。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优秀教案

诗歌鉴赏:思想与情感的区别一、思想与感情思想感情常常连用,但还是有区别的,思想就是形成感情的原因,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说感情必须要说明其原因,也就是思想。
比如诗中表现了诗人的愁苦,但是必须要说明,是什么造成的。
是远离故乡,是仕途不顺被贬谪,还是国家动荡忧国忧民。
这一点一定要区别写出来。
二、感情的分类(一)感情坐标系我们首先为感情建立一个坐标系,目的是能够更好地区分感情的种类,在描述的时候更加准确。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性质,一端是不愉快,另一端是愉快。
一个维度是情感的强度,一端是弱,另一端是强。
比如我们就可以将下列词在坐标系中标示出来。
恬淡、闲适、轻松、愉悦、欢乐、狂喜,把这些词连起来,就是在性质正半轴的一条线段,由弱到强。
建立这个坐标系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醒大家,在分析诗歌感情时,要先判断情感的性质,是悲是喜;再判断情感的强度,是强是弱;最后再确定具体描述情感的那个词。
这样,我们的描述才能称得上是比较准确的。
(二)确定感情1看题目、看注释、看正文1注意题目中的直接涉及喜怒哀乐的词,如《征人怨》《哀江头》《田园乐》《静夜思》。
2要特别注意注释的内容,考试时,试卷的空间极为宝贵,出题人不会写一句废话,有注释就一定会有用,如果我们的答案中和注释一点关系没有,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有问题的。
除了字词上的注释,关于作者作品的注释往往和思想感情有密切联系。
2看关键词:1找“感情词”:找诗词中“喜、笑、怨、泪、哭、怒、气”这样直接表达感情的字眼,或是“思、奠、悼、卧(表示一种闲适、超脱之情)”等描述与感情密切相关的行为的词。
2找“属性词”:苦词:孤、残、寒、苦、冷、霜、硬等这些触感寒冷、坚硬、粗糙的,味道苦涩的,气味不好的,视觉残破、破旧的词,我们称之为苦词,都是表达凄凉悲苦哀愁的感情的。
乐词:丽、细、小、柔、暖、轻、香、婀娜、婉转……这些词都是色彩艳丽的,体量轻小的,触感温暖细腻的,气味芬芳的,声音清脆悦耳的,味道香甜的。
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修订版)

②李商隐:唐代诗人,颇具才华,但受尽冷遇排斥,潦倒终身。 ③凤城:这里借指长安。
金圣叹称此诗“托流莺以见意也”。结合诗句内容谈谈你 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流莺的飘荡不自持 (步骤一) 对此诗情感的理解。 表现了诗人自身漂泊无依的境遇,抒发了诗人无法掌握自 己命运的感慨;(步骤二)/借流莺的徒自巧啭难遇佳期, 无人欣赏,(步骤一)抒写自己不为人赏识、怀才不遇的 精神苦闷。(步骤二)
【增分提示】 高考“情感把握”题,采点全,开掘深,特别 需要对诗句逐一仔细地研读,抓情语,因景悟情, 并联系诗人及其写作背景,方可得满分,阅读时千
万不可粗枝大叶。
满 江 红 抗金名将, 登黄鹤楼有感 收复失地 岳飞 痛心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 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 郊畿,风尘恶。 愤恨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 决心 黄鹤。
拐杖一:审标题
夜 归 周密 qióng chéng 夜深归客依筇① 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 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 ①筇:此指代竹杖。 事件 本诗蕴含了哪些情感? 时间 思乡
这首诗通过“夜归”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在 深夜以客的身份匆忙往家归,深夜归家,不顾 行路的艰辛,可以看出作者对家乡的急切思念 之情。
“萦牵”,比较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当然, 诗题“暮春”和“南宋”对理解感情也有一定的暗
示作用。这样,乡愁、伤春、自怜、羁旅之愁、难答问题。(4分)
枕上作
陆 游 一室幽幽梦不成,高城传漏过三更。 孤灯无焰穴鼠出,枯叶有声邻犬行。 壮日自期如孟博,残年但欲慕初平[注]。
(完整版)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一.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1.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2. 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3. 同情人民地疾苦4. 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1. 建功立业的渴望2. 保家卫国的决心3. 报国无门的悲伤4. 山河沦丧的痛苦5.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6.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1. 羁旅思乡之情2. 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3. 边塞思乡之情4. 闺中怀人之情●长亭送别 1. 依依不舍的留念 2. 情深意长的勉励 3. 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1.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2. 昔盛今衰的感慨3. 借古讽今的情怀4. 青春易逝的感伤5. 仕途失意的苦闷6. 告慰平生的喜悦二.六种答题模式:(一)分析意境型:1. 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2. 答题步骤:① 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 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 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3. 答题示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时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①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
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的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滩上静睡不动。
② 这是一幅明净炫丽的图景。
③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二)分析技巧型:1. 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2. 答题步骤:① 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 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 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思想感情的方法

读懂一首诗词,必须从整体上抓住诗词内容的六个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景、何情(何理)。
当然,把握一首诗词的思想感情,不仅要准确分析字面信息、隐喻用典,还要把握字面背后隐含的信息,知人论世等。
一、抓住诗题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二、抓住关键词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由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三、抓住题材类型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如山水田园诗、咏物诗、咏史诗、边塞诗、送别诗、写景诗、闺怨诗、羁旅诗等。
不同类型的诗歌具有特定的内容和不同的表现方式,如山水田园诗的宁静闲适、恬淡快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咏物诗的借物抒怀、托物言志,咏史诗的吊古伤今、借古讽今,边塞诗的建功立业、奋勇报国、厌战思乡,送别诗的离情别恨、深情厚谊、劝勉激励,爱情诗的绵绵思念、款款深情,闺怨诗的思远怀人、控诉战争,羁旅诗的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念亲思乡等。
因此,能够辨明诗的类别,了解同一类别诗词的“共性”,无疑对解读诗歌内涵、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大有帮助。
当然,即便是同一类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上是有差别的,这就需要结合诗意来确定。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两首诗都是送别诗,前者是悲苦伤感的离别,后者是满怀激情的送行,诗作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态度明显不同。
四、抓住典型意象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第1单元 单元考点链接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1.鉴赏诗歌思想感情需“八入手” (1)从诗歌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 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2)从诗歌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 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5)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古人写诗歌,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 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歌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 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这里属于用典抒情,首先要理
解典故表达的内容,然后结合全诗理解诗人用在此处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注 释④来看,善钓的任公子如今也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这里诗人 自比任公子,以任公子的无须垂钓,暗指自己的满腹才华无用武之地。因为, 当今是大唐盛世,国君贤能,天下统一,国力强大,世无巨寇。作者运用这个 典故,表达了对盛唐一统天下的丰功伟绩的赞扬,也暗含自己作为盛世才子无 用武之地的淡淡惆怅之情。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解答诗歌思想感情类题目“三步骤” 第一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第三步,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感情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 活动的动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1.这首诗歌通过写……,表现了作者……的情感。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的画面,营造了一种……的氛围,从而表达了 作者……的情感。 3.这首诗歌的语言特点是……,如……,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4.这首诗歌的第×联(或某个字),意思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 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课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幽州新岁作 张说yuè 去岁荆南梅似雪,今年蓟北雪如梅 共知人事何常定,且喜年华去复来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
16.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
遥遥西向长安日,愿上南山寿一杯 ①通过去岁今年同期所见
去年在荆南时,梅花盛开如雪 ,暗示了诗人仕途遭遇,
一样;今年到了蓟北,漫天的 含蓄地表达了冷暖寒暑、
雪花又如盛开的梅花一般。 苦辣辛酸的感触。
昨南今北,多令人叹息人事的变化 ②对人事的变化不定的叹 无定;只有时光去了又复来,不失 息,对时序的周而复始,
常度,才使人感到高兴。
不失常度而感到欣慰;
耳听守卫边镇士兵的歌声通宵不绝 ③身在边镇,心在京城
,遥望京城的烛火彻夜不息大放光 ,表达了诗人希望重新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情感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
忧国伤时
杜甫《春望》、文天祥《过 反映国家离乱山河沦丧
零丁洋》
同情人民的疾苦
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杜甫《兵车行》
情感 大类
具体情感
经典诗歌
建功立业的渴望
陆游《书愤》
答案 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 的悲哀。
(2) 此 情 可 待 成 追 忆 , 只 是 当 时 已 惘 然。 答:﹍﹍﹍﹍﹍﹍﹍﹍﹍﹍﹍﹍﹍﹍ ﹍﹍﹍﹍﹍﹍﹍﹍﹍﹍﹍﹍
答案 对美好年华的思念(或表达真 挚浓烈而又幽约深曲、难以排遣的 心绪)。
(3) 凭 谁 问 : 廉 颇 老 矣 , 尚 能饭否? 答 : ﹍﹍﹍﹍﹍﹍﹍﹍﹍ ﹍﹍﹍﹍﹍﹍﹍﹍﹍﹍﹍ ﹍﹍﹍﹍﹍﹍
《三步复习方案》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讲义)-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9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考点讲义一、考点解读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包括概括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在历史的发展变革中,辩证地认识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主题、思想以及感情的积极意义和历史局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此考点以概括分析类考题和综合其它考点考查较多,即使真正涉及评价类试题也大多集中在诗歌的内容、抒发的思想感情等方面。
二、知识储备情感概述(一)古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怀1.理想道路古代文人的理想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即仕途失意,壮志难酬,怀才不遇;“达”即仕途通达,建立功业,功成名就。
文人墨客往往在仕途的顺与不顺之中身不由己,也在“儒”与“道”两大思想流派中的一次次碰撞中完成自我选择和自我救赎。
古人云“文章憎命达”,作为诗人,大多难以“功成名就”,因此他们在理想道路的选择上往往有三种:其一,愤世嫉俗,愤懑郁结,忧国忧民,如屈原、杜甫,这些诗人往往信奉儒家;其二,无奈退隐,悠然闲适,乐情山水,如陶渊明、孟浩然,这些诗人更倾向于道家;其三,忧愤难平,心有不甘,饱受煎熬,这些诗人多信奉儒家、道家、佛家思想,如王维、苏轼。
古往今来的很多文人墨客,往往在功业未成的无奈痛苦中和坚守自身的执着不屈中,寻找平衡点。
2.悲喜缘由欢喜愉快的缘由主要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一年四季的独特感受;隐逸生活自由、闲适;政治得意,功成名就;历经战乱后暂得安宁,亲友团聚,回归故乡;国家太平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悲伤愤怒的缘由主要是:仕途失意,郁郁不得志;人生短暂,逝者如斯;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羁旅异乡,孤独寂寞;人生无常,伤春悲秋;彼此思念,不得相见;依依惜别,离愁别绪,忧心友人境况;昔盛今衰,王朝更替;抒怀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批判统治者昏庸等。
(二)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六类情感1.离愁别绪:多在送别诗中出现,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如柳永的《雨霖铃》;表达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2.思乡怀人:诗人或诗歌中主人公多客居他乡或在渡口、舟中、驿站、边塞、闺中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 显情感
塞外杂咏
((清清)林林则则徐徐①①
作者 推情感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
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林时则代徐大:臣禁朝烟见英天雄子所执的狭
林则徐:坚决禁烟抗英的民族英雄
长的手板。
虎门硝烟
③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标题 显情感
作者 推情感
情感显性Biblioteka 者推情感知人论世 1.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2.诗人不同,精神各异 3.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杜甫:遭逢乱世,忧国忧民 陆游:家国多难,爱国情怀
标题 显情感
塞外杂咏 (清)林则徐①
作者 推情感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注寥释。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点消情。感
笑: (拟人)乐观旷达
思想感情: 明情感 析感情(+手法)
本诗表达了诗人被贬谪赴新疆的孤独寂寞,乐观
旷达却又有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伤感以及高洁的品
质。
明情感
①第一、二句高耸壮美的天山导“我”西行,并
与“我”这寂寥之人为伴,天山的雄伟壮丽反衬出诗
人的孤独寂寞,其中“琼瑶”又象征了诗人高洁的品
质。
②第三句写眼前的山灵似乎面对自己含笑,运用
塞外杂咏 (清)林则徐①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 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 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 伊犁途中。②笏(hù):封建时代大臣朝 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③琼瑶:美 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标题 显情感
塞塞外外杂杂咏咏
鉴赏中国古典诗歌的
思想感情
语文核心素养框架结构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语文学科的“本分”
应用能力 审美能力 探究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
审美教育的任务
文化传承与理解
提升文化意识和理解
古 显性:情感明显,直接从字面 典 上就可以把握其情感倾向。
诗
歌 隐性:情感含蓄隐晦,需要揣 情 摩分析,才能领悟其感情。 感
了拟人的手法,将天山人格化,突出了诗人乐观旷达
的情绪。
析感情(+手法)
③第四句表面上写晴天满山头的积雪难以消除,
实指满头白发与天山上的积雪一样不易消除。 ,一
语双关,表达了诗人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伤感。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
显 情感 隐
性
性
意象
读懂
一试身手
孤独
独独秀秀峰峰①①
袁枚枚②②
奇秀
来龙去脉③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④。
思想感情
塞外杂咏
被谪贬
(清)林则徐①
塞外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
谪天戍山伊:犁。雄这伟首壮七丽绝作于(赴反戍衬新)疆孤伊独犁寂途寞中。
琼瑶②:笏:洁封白建晶时莹代大臣(朝象见征天)子高所洁执品的质狭长 的手板。
晴雪③:琼洁瑶白:美玉(,双比关喻)天白山发上的积年壮雪华志。消难逝酬
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
青青山山尚尚且且直直如如弦弦,,人人生生孤孤立立何何伤伤⑤焉⑤焉。。
无正他【峰直注相】对①,独故秀名峰。:②位袁于枚桂由林于市为中人心正为,直人以,平正地直孤拔,
厌恶官场倾轧,40岁时便辞官不做,六十五岁以后,
游遍名山大川。 ③来龙去脉:旧时堪舆(风水先生)
真题演练
标题 显情感
作者 推情感
情感显性
情语 明情感
注释 点情感
隐性:翻开心扉的密码
意象 寓情感
寻陆鸿渐不遇 (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注]①带郭:靠近外城。 高洁
读懂意象,即读懂作者的心!
意象寓情感
塞外杂咏 (清)林则徐①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 谪天戍山伊:犁。雄这伟首壮七丽绝作于(赴反戍衬新)疆孤伊独犁寂途寞中。 琼瑶②:笏:洁封白建晶时莹代大臣(朝象见征天)子高所洁执品的质狭长 的手板。 晴雪③:琼洁瑶白:美玉(,双比关喻)天白山发上的积年壮雪华志。消难逝酬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①
残灯无焰影幢幢②,震惊→悲痛, 此夕闻君谪九江。 担忧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①元稹和白居易有很深的友谊。这
首诗就是元稹在通州听到白居易被贬的消息时
写的。②幢(chuáng)幢:晃动的样子。
凄凉黯淡 → 悲凉与凄苦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
显 情感 隐
性
性
意象
读懂
(清)林则徐①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 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 伊犁途中。②笏(hù):封建时代大臣朝 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③琼瑶:美 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标题 白居易《南浦别》 依依惜别 显情感 杜甫《春夜喜雨》 无限喜悦
[注[注]①] 林①则林徐则因徐领因导禁领烟导运禁动烟而运被动革而职, 谪被戍革伊职犁,。谪这戍首伊七绝犁作。于这赴首戍七新绝疆作伊于犁途赴中。 戍新②疆笏伊:犁封途建中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
长的手板。
③琼贬瑶谪:之美意玉、,羁比旅喻情天怀山、上漂的泊积之雪感。、 思乡念亲的离别之情……
标题 显情感
作者 推情感
注释 点情感
情感显性 明明白白 我的心
情语 明情感
塞外杂咏 (清)林则徐①
寂寞孤独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③,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
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
②笏:封建时代大臣乐朝观见旷天达子所执的狭 长的手板。
③琼瑶:美玉,比喻天山上的积雪。
以山势为龙不,因以孤山独势而起伤伏感连绵,为积龙极脉乐。观④南斗:星
宿名,在南天。 ⑤伤:妨碍。
本诗最后两句的思想感情:
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秉性正直,
不因孤独而伤感,积极乐观、向上进
取之情。
明情感
②青山尚且可以矗立如琴弦,人
生孤立无援又有何妨碍。 析情感
③通过直抒胸臆,表达诗人的情
感。
点手法
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