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2)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2)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

初三历史专题复习(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知识点回顾】1、商朝青铜器的代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商朝出现了“甲骨文”,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3、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4、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提出“仁者爱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要求以德治国。

5. 老子是春秋时期道家学派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6、西汉时,人们已经发明了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了。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7、东汉末年;著《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8、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9、祖冲之:南北朝人;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10、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北宋毕昇发明了,先后传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传到波斯、欧洲,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2、战国时发明了指南工具——司南。

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

经过辗转传入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13、唐朝时中国人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中国的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对欧洲的火器制作与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14、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宋应星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和《农政全书》【自主复习】1、内容:2、时间:10分钟3、要求:(1)细读;(2)勾划、圈点和批注;(3)读后能独立完成后面的填空。

【拓展延伸】1.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

2.古代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原因。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民族交融【能力训练】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项发明,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史前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秩序Biblioteka 历史学习学派 代表简介
思想主张
百 墨家


鸣 法家
战国时期人, 墨子
墨家的创始人
战国末期人, 韩非 法家的集大成
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 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 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 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 民慑服。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
图片、影像史料 如新闻图片、照片、纪录片、影视资料等 史料
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史实的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 分类
文献(文字)史料 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杂 志、信件等
历史学习
①去图书馆或相关机构查阅档案、文字史料、图片史料等 ②参访当事人或目击者获得口述史料 获取途径 ③观看纪录片等影视资料 ④到当事人活动过的地方探访遗迹或获取实物资料 ⑤现场考古(或考古现场实迹复原) 认识 研究历史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了解历史,以相互佐证,这样更科学
【设问】概括材料所反映的两项内容。 【答案】确立县制;奖励耕织。
历史学习
3.【材料】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曾经说过:“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份爱心;从孟 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从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设问】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孔子的“爱心”、韩非的“冷眼”各体现在什么地 方。
四羊方尊
历史学习
利簋: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 周青铜器之一,出土于陕西临 潼,因其铭文中有“珷征商”字 代表 样,又称为“武王征商簋”。腹 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 纣的过程,有非常重要的史料 价值
利簋及铭文
历史学习
家国情怀
核心素养
1.商鞅变法的启示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初三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题目一:简答题(共20分)1. 革命初期的中国军事政治大事件有哪些?(5分)a. 南京政权的建立b. 清朝政权的覆灭c. 北洋政府的成立d. 辛亥革命的胜利2. 近代中国四大传媒革命有哪些?(5分)a. 电报的传入b. 印刷术的普及c. 电影的出现d. 广播的兴起题目二:史实分析题(共30分)1. 描述五四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影响(10分)起因:五四运动起因于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以及对列强在中国的不公平待遇。

经过:五四运动开始于北京的抗议活动,之后蔓延至全国范围。

学生们组织抗议游行、罢课等形式,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进行政治改革和民主化。

影响: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革命化的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觉醒和民主思潮的兴起。

五四运动后,爆发了一系列的爱国运动和左翼革命,对中国的民主化和国家独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2. 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10分)文化发展: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运动中,许多学生和知识分子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倡导新文化运动。

他们主张以科学、民主为基础,以自由、平等、人权为价值,推动了中国文化向现代化迈进。

影响:五四运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现代诗歌、新戏剧等,为中国文化变革打下了基础,并推动了新文学的发展。

思想解放、知识解放的倡导,为中国的思想界获得了空前的繁荣,为中国的现代文化奠定了基石。

题目三:论述题(共50分)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0分)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国共合作分别发生在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

这两次国共合作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伐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是为了推翻北洋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政权的革命合作。

国共两党共同组织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和中国农民运动,实现了工农合作,为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北伐战争中,国共合作的成功推翻了北洋政府,并建立了南京中央政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大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

历史初三总复习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古代中国政治家提出“天下为公”的思想?A. 孔子B. 孟子C. 墨子D. 荀子2. “大航海时代”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航海活动?A. 中国B. 英国C. 葡萄牙D. 法国3. 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军事领导地位?A. 南昌起义B. 五四运动C. 一二·九运动D. 三·一八事变4. 以下哪座城市是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地点?A. 洛杉矶B. 旧金山C. 高尔夫波特D. 布基尼环礁5. 以下哪个国家是六国联军的成员?A. 英国B. 德国C. 俄国D. 意大利二、判断题判断以下各题,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写上“√”,错误的写上“×”。

1. (×)《资治通鉴》是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作品。

2.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

3. (×)文艺复兴运动始于16世纪的欧洲。

4.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

5. (√)英国因其殖民地帝国的扩张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太平天国起义的背景和影响。

2. 什么是中国的“四大发明”?3. 简要介绍二战的起因和结果。

四、论述题请就以下主题进行论述:“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在论述中,可以从科举制度的起源、选拔官员的方式、科举制度对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影响等方面展开论述。

请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和写作能力来进行论述。

五、综合题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以下问题:近代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中国抵抗外国侵略遭遇重大失败?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中国发生了近代化改革?在回答问题时,请结合列强的侵略行动、中国政府的应对以及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分析外国侵略的原因,并说明中国近代化改革的推动力量。

这些题目涵盖了历史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以及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影响,通过回答这些问题来巩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回答时,请充分展开论述,给出合理的解释和事例来支持你的观点。

2020届初三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卷 (14)

2020届初三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卷 (14)

2020年届中考历史复习精编资料历史一轮复习综合能力检测卷考试范围:历史全册知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1.中国正史中第一次提到日本是在《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史书记载的是()A.当时日本国内小国林立B.日本是一个发达的国家C.日本人经朝鲜半岛来到中国D.大和政权统一了日本2.14﹣16世纪,西欧社会中出现了新的变化,在城市和农村,新的生产方式发展起来。

“新的生产方式”是指什么()A.工场手工业方式B.自然科学技术C.大规模农场方式D.资本主义性质生产方式3.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订《凡尔登条约》三分查理曼帝国,其中不包括A.西班牙B.法兰西C.德意志D.意大利4.(2019·福建初三期中)如果要从网上查找古代阿拉伯的历史信息,下列不适合作为关键词的是A.太阳历B.《天方夜谭》C.清真寺D.阿拉伯数字5.(2018·广东初三期末)“左图右史”道出了图与史的关系。

以下描述能与下图中图示互相参补印证的历史研宄主题是A.人类文明的开端B.古代世界的战争C.亚洲的封建社会D.古代的科技成就6.(2019·江苏中考真题)中华民族经过抗日战争洗礼,凤凰涅繁,浴火重生。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重大转折点。

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基础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国共首次合作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D.全民族团结抗战7.(2019·四川中考真题)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了国民政府的首府,在持续6个星期内屠杀了我中国同胞30多万人。

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增强民族凝聚力。

2014年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南京大屠杀8.(2019·广东中考模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造成歌中人流亡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和会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辽沈战役9.(2019·江苏初二期末)1936年12月25日,《盛京时报》挑唆南京政府武力解决事变,叫嚣“包围陕西”“玉石俱焚”。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中考复习试题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中考复习试题

初三历史鸦片战争中考复习试题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即将到来的历史考试之前,往往要去做好怎么样的复习工作呢?让我们来做一份试卷怎么样?下面是整理的2017 年初三历史鸦片战争中考复习试题,希望对你有用。

2017 年初三历史鸦片战争中考复习试题选择题我国当代一位著名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读成历史。

”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 鸦片战争的耻辱B.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C. 侵华日军的暴行D. 沙皇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禁毒工作事关民族兴衰存亡,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月”从 6 月 3 日开始,是为了纪念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的近代英雄人物( )A. 魏源B. 林则徐C. 关天培D. 陈化成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 鸦片战争B. 五四运动C.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辛亥革命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 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

此材料说明艾尔曼( )A. 否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B. 认为太平天国导致了清朝的灭亡C. 抹杀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D. 颂扬太平天国是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纵观历史,中国近代遭受的第一次来自海上的侵略战争是由谁发动的( )A. 美国B. 俄国C. 英国D. 法国对中国人而言,19 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

在这个世纪中,最先强迫中国签订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A. 领土主权B. 司法主权C. 关税自主权D. 内河航运权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人教版初三历史山西省中考专题复习 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重大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
列宁新经济政策、苏联(赫、 戈)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性质
中外
改革
社会性质根本性变化
商鞅变法、大化改新、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 治维新、戈尔巴乔夫 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洋 务运动、戊戌变法、 改革开放、新经济 政策、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夫改革
2
国运---改革走向
工业潮流的追赶者----俄国和日本
买。
体现
性质
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转折点,使俄国进入资 是日本历史重大转折点,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
本主义社会;但也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主义的道路;保留了封建残余,走上对外侵略
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有什么异同点?
(背景、目的、性质、内容、影响)
对比改革
相同点 1.背景: 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都面临内忧外患。 2.性质: 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3.影响: 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4.局限性: 改革都不彻底。
不同点
1. 背景中资本主义发展所受的阻碍不同,俄国是农奴制,日本是幕府 统治,且面临民族危机。 2. 内容不同:俄国是废除农奴制,日本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多方面。 3. 目的不同:俄国旨在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沙皇的统治,而日本是 为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中考例题:
(2015年山西中考)12.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日本明治维新
的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
----《大国崛起》
材料三:《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
日时数,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了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禁止雇佣童工。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江苏初三初中历史中考模拟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下列主张属于“孔子的智慧”的是()A.“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道之以德,齐之以礼”C.顺应自然,“无为而治”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据蒙文通先生考证,唐朝农作物平均亩产约1.5石,而宋代平均亩产约2石,比唐代高约30%……而且农产品种类也有明显增多的迹象。

宋朝较唐朝农业更发达的原因不包括()A.宋朝政府注重农作物的推广种植和引进B.宋朝人口数破1亿,劳动力有增加C.宋朝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工具的改进D.宋朝社会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苦3.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

下列选项不能够印证古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巩固”历史发展线索的是()A.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B.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入藏,密切汉藏交往C.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促进南洋经济发展D.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4.《复兴之路》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表述:“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国耻。

”材料中的“国耻”指的是()A.鸦片战争失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B.甲午战争失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C.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辛丑条约》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城5.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

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6.某电视剧中有这样的场景:“1934年12月2日,红34师阵地淹没在敌人的炮火中……师长陈树湘率全师殊死鏖战4天5夜,终于保证红军主力全部过了湘江,但全师却从6000多人锐减到不足1000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初三中考历史复习题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契丹的兴起:
(1)时间:10世纪初
(2)人物: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
(3)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西夏的建立:
(1)时间:11世纪前期
(2)人物: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
(3)都城:在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3.北宋的建立:
(1)时间:960年
(2)人物: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5.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6.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2.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南宋时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

棉花的种植,由
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茶树的栽培主要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3.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

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
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6.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7.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9.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

2.北宋的肉食中以羊肉为多;南宋多吃鱼肉。

宋代时,北方以面
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3.宋代缺马,人们多用牛车,也有驴车。

达官贵人乘轿出行。

那时交通比较发达,“邸店如云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

5.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