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二、理解性默写1、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3、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4、写富春江水清澈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5、写江流气势磅礴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写听觉感受的: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无绝。
7、写山“奇”的句子: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三、问答1.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答: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2.文章情景交融,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答: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3.“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答:“鸢飞戾天者”与“经纶世务者”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本文的总领句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两句赞叹了富春江的美景,它在结构上总领下文,内容上表达了对富春江山水的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本文的主旨句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缥碧、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
6、写出从视觉方面描写景物和从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
视觉方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听觉方面:“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7.赏析句子(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通过视觉、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的方法,表现水的清澈、湍急、凶猛的特点。
(2)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通过仰视和拟人化手法,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为动态美,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使它们显得生龙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引言概述:朱元思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朱元思书是一本记录了朱元思与他的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正文内容:一、朱元思的治家思想1. 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朱元思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 他提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并关注家族传承。
- 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
2. 个人修养及品德塑造- 朱元思注重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修养自己才能治理好家庭。
- 他提倡个人坚守道德准则,注重品德塑造。
- 通过锤炼自己的品德,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对家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朱元思的教育思想1. 以德育为主- 朱元思主张以德育为主,认为人的德性是最重要的。
-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培养品德来培养人才。
-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元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数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朱元思对社会伦理的思考1.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朱元思认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 他主张家庭伦理的健康和积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强调人们应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君臣关系与道德原则- 朱元思对君臣关系有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他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在道德原则上的关系,强调忠诚和责任意识。
-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祉,而臣子则应该忠诚职守、尽力贡献。
四、朱元思的人生哲学1. 追求道德的人生价值- 朱元思认为追求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他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实践道德。
- 通过追求道德,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一、作家与作品1.。
2.3.二、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2.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一百许里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四、一词多义绝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上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直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百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
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无直视无碍(副词,没有)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五、词类活用负势竞上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互相轩邈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任意东西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风烟俱净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横柯上蔽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猛浪若奔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望峰息心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六、特殊句式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倒装句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七、翻译下列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水中的游鱼和水底细小的石子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猛的波浪好像飞奔的马。
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响声泠泠,清脆悦耳;美丽的鸟儿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俱:全,都。
净:消散,散尽。
共色:同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从:跟,随。
3、任意东西任:任凭。
意:随意。
东西:向东或向西。
4、一百许里。
许:左右。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急湍:湍急的江流。
甚箭:即“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超过。
猛浪:凶猛的巨浪。
若:好像。
奔:飞奔的马6、皆生寒树。
皆:都。
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冷之意的树。
7、负势竞上负:凭借8、互相轩邈轩:高。
邈:远。
这里都是形容词作动词,向高处远处伸展。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激:冲击。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作:发出。
10、好鸟相鸣好鸟:美丽的鸟。
相鸣:相互鸣叫。
11、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1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戾:至,到达。
息:使……平息1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经纶:筹划,治理。
窥:看。
反:通“返”,返回15、横柯上蔽柯:树木的枝干二、解释下列多义词。
1.绝:天下独绝极2.上:负势竞上向上3.直:直视无碍一直猿则百叫无绝停横柯上蔽在上边争高直指笔直三、翻译。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可以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
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一直看到底,毫无障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绿而密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争着爬得更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千百座山峰。
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的发出声响;美丽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停的啼着。
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那些忙于)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以其清丽的笔触、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归纳。
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
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诗文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风格清新挺拔,有“吴均体”之称。
2、文体这是一篇骈体文,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蝉则千转不穷”中的“转”通“啭”,鸟鸣声。
(2)“窥谷忘反”中的“反”通“返”,返回。
2、一词多义(1)绝:天下独绝(绝妙)猿则百叫无绝(停止)(2)上: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3)直:直视无碍(一直)争高直指(笔直)3、古今异义(1)许古义:左右。
例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奔古义:指飞奔的马。
例句:猛浪若奔。
今义:奔跑。
(3)经纶古义:筹划、治理。
例句:经纶世务者。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4、词类活用(1)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2)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3)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4)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和远处伸展)(5)望峰息心(息:使动用法,使……平息)(6)横柯上蔽(上:名词作状语,在上面)三、重点句子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大概一百多里,奇异的山,灵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到,毫无障碍。
5、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和学案答案

第 21 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一、《与朱元思书》的作者是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要点词语1、俱净:全、都,消失的树。
形容树密而绿“转”通“啭”,鸟喊声2、从:顺,随14、负:依靠 15 、竞:争着23、鸢:一种凶狠的鸟3、任意:听任,听任16、争高:争相竞高23、戾:至。
24 、息:停息4、共色:同样的颜色17、轩:高,这里做动词用,25、经纶:筹备5、自:从6、至:到26、反:通“返”,返回向高处伸展。
7、许:来,表示约数27、柯:树木的枝干18、邈:远,这里做动词用,8、独绝:唯一无二韵:和睦悦耳的声音向远处伸展9、缥碧:青白色19、激石:冲击岩石穷:穷尽绝:隔离10、甚箭:比箭还快20、作:发出11、若奔:像飞驰的马21、相鸣:相互和鸣12、皆:都22、千转:千,表示多。
13、寒树:令人看了有寒意三、译文1 段: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整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
(我坐船)跟着江流飘扬,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道上),奇山异水,唯一无二。
2段: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见水底。
水底的游鱼和渺小的石子能够直接看究竟,毫无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惊天动地像飞驰的马。
3段:江两岸的高峰上,全都生长着葱翠的树,显出一派寒意。
山峦依靠(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忧如都在争着相互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挺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无数山岳。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作声响;漂亮的鸟儿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睦悦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不断地啼着。
全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岳,就会停息热中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恋恋不舍。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盖着,即便在白日,也像傍晚时那样惨淡;稀少的枝条相互掩映,有时能见到阳光。
四、问答题1、第一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最后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远景着笔,作静态描绘;再写“从流漂荡,任意东西”不单写出了江流委宛 ,随山形而变,更表现了作者沉醉于美景的悠闲自得之感,是动向描绘;最后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归纳了一百余里旅行途中所见之美,领起全篇。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四、阅读理解: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知识点精要梳理
《与朱元思书》(不含翻译和重点解词)
1.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全文的总写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3)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表现山生机勃勃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5)表达退隐避世、爱慕自然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异”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急、山之高峻、山之险,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趣。
4.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
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写山的“奇”:高峻、连绵。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写水的“异”:清澈、湍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来。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6、“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应怎样理解?
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极力攀高的人,他们看到这山峰后,也平息自己那热衷功名利禄的心。
经纶,就是筹划,治理。
筹划世俗事物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
这是作者的感慨。
这句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诱人的力量,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