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重点词语(1)净:消散尽净。
(2)任意东西:东西: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3)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胜过箭)。
甚:胜过。
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4)负势竞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5)好鸟相鸣:好,美丽的。
(6)嘤(yīng)嘤成韵:韵,和谐的声音。
(7)蝉则千转(zhuàn)不穷: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
穷,穷尽。
(8)无绝:就是“不绝”。
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绝:停止。
(9)望峰息心: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10)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
窥:看。
(11)横柯上蔽: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
蔽:遮蔽。
(12)疏条交映:交:相互。
交映,互相遮掩。
二、课文翻译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乘着船顺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3、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富阳到桐庐有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4、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
5、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
6、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7、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8、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高山)凭着(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竞赛向高处和远处发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
9、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10、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蝉在长久不断地叫,从不停止;猿猴也在不停地哀鸣。
1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
出身贫寒,善诗文。
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称为“吴均体”。
一些写景小诗也颇著名,如《山中杂诗》,诗中有画,自成一格,颇具刚健清新的特色。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二、三行对译【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注释】净,消散。
共色,共同的颜色。
从,跟,随。
东西,向东或向西。
【译文】风完全停了,烟雾完全消散了。
天空和群山都是共同的颜色。
(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飘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原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注释】缥碧,青白色。
湍,急流的水。
甚,胜过。
奔,奔驰的骏马。
【译文】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一望到底。
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大浪像奔驰的骏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注释】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轩邈,比高远。
指,向上。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
凭借山势争着向上,互相仿佛都在争着向高处或远处伸展。
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成千上百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注释】激,冲击。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
韵,和谐的声音。
穷,停止。
绝,停止。
【译文】泉水冲击石头,发出清越的水声;美丽的鸟儿互相鸣叫,形成和谐动听的声音。
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持续不断地叫着。
【原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戾,至,到达。
息,平息。
经纶,治理、筹划。
世务,国家大事。
反,同“返”,返回。
蔽,遮蔽。
犹,还。
昏,昏暗。
疏条,稀疏的枝条。
交映,交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必备知识点

表现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
01.表现手法:动静结合
认识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设道家的飘 渺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 种写景手法。在这种手法的运用中,独出心裁, “每着一字”,而使“境界全出”。作为动静结合 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 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 “动”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 舟”“喧”为声,“动”为动,“归”为动作), 形成意境和形象、动作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 合的写景手法,与衬托,拟人又不可截然分开。
早行 【宋】陈与义 露侵驼褐③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①阑干:这里指横斜的样子。②偏知:才知。③驼褐:用兽毛制成的上衣。
两首诗的最后两句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作分析。
答案:《月夜》通过描写虫声初起,穿过窗纱传进屋内的情境,衬托出春夜的恬静, 《早行》写诗人睡意朦胧中经过静寂的小桥,稻田深处传来草虫的鸣叫声,静中有 动,寂中有声,衬托出清晨的寂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 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 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杜甫《漫成一首》,“沙 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 的巧妙结合。
代表作品
作品有《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与顾章 书》、《续齐谐记》等。
人物评价
梁武帝曾有“吴均不均,何逊不逊”的批评。(见《南史》卷 三十三《何逊传》)
与朱元思书 知识点整理

引言概述:朱元思是中国明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他的著作《朱子治家格言》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与朱元思书是一本记录了朱元思与他的学生之间书信往来的书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与朱元思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和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朱元思的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正文内容:一、朱元思的治家思想1. 传统家庭观念的重要性- 朱元思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石。
- 他提倡家庭和睦、孝顺父母,并关注家族传承。
- 强调人们应该尊重家庭伦理和家族价值观。
2. 个人修养及品德塑造- 朱元思注重个人修养,认为只有修养自己才能治理好家庭。
- 他提倡个人坚守道德准则,注重品德塑造。
- 通过锤炼自己的品德,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并对家庭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朱元思的教育思想1. 以德育为主- 朱元思主张以德育为主,认为人的德性是最重要的。
- 他提倡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培养品德来培养人才。
-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责任感。
2.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朱元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语言、数学、文学、历史等方面。
- 他认为学生应该掌握广泛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
- 通过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可以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朱元思对社会伦理的思考1. 社会秩序与家庭伦理的关系- 朱元思认为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 他主张家庭伦理的健康和积极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 强调人们应该履行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2. 君臣关系与道德原则- 朱元思对君臣关系有独特的理解和思考。
- 他主张君臣之间应该建立在道德原则上的关系,强调忠诚和责任意识。
- 他认为君主应该以德治国、为人民谋福祉,而臣子则应该忠诚职守、尽力贡献。
四、朱元思的人生哲学1. 追求道德的人生价值- 朱元思认为追求道德是人生的最高追求。
- 他强调人生的价值在于追求道德、实践道德。
- 通过追求道德,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价值。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归纳一、文学常识1. 作者- 吴均(469 - 520),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
他的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
文辞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2. 出处二、重点字词1. 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中“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
- “窥谷忘反”中“反”通“返”,返回。
2. 古今异义- 许-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左右。
例如“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 奔- 古义:飞奔的马。
如“猛浪若奔”。
- 今义:奔跑。
- 经纶- 古义:筹划、治理。
“经纶世务者”。
- 今义:比喻政治才能。
- 戾- 古义:至、到达。
“鸢飞戾天者”。
- 今义:罪过,乖张。
3. 一词多义- 绝- ①“天下独绝”:独一无二。
-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 上- ①“负势竞上”:向上(用作动词)。
- ②“横柯上蔽”:在上面(用作状语)。
- 直- ①“直视无碍”:一直。
- ②“争高直指”:笔直。
4. 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散净。
- 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 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 负势竞上:上,名词作动词,向上生长。
- 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往远处伸展。
三、特殊句式1. 省略句- “(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四、文章主旨- 本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富春江上的山光水色,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五、重点语句翻译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 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
2.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3.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高,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

《与朱元思书》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解题:“与”,给。
“朱元思”,人名。
“书”,信。
文题意为吴均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小品文。
2、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二、古文知识1、重点注释①风烟:风尘;烟雾。
②共色:一样的颜色③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
从,顺、随。
④一百许里:许,指约数,译为“左右”⑤独绝:独一无二。
⑥缥碧:青白色。
⑦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
形容江流清澈见底。
⑧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⑨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⑩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⑾泉水激石:激,冲击。
⑿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⒀相鸣:互相和鸣。
⒁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⒂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⒃无绝:不绝。
⒄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
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鸢,一种凶猛的鸟。
戾,至。
⒅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⒆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
⒇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21)、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22)、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3)、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2、通假字①转,通“啭”,鸟鸣声。
②窥谷忘反:反,通“返”3一词多义绝①猿则百叫无绝:绝,穷尽,断绝。
②天下独绝:绝,独一无二。
百①一百许里:百,指一百。
②猿则百叫无绝:百,极言其多。
4、古今异义窥:古义:看,观察,侦探。
例句:窥谷忘反。
今义: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穷:古义:穷尽。
例句:蝉则千转不穷。
今义:贫穷。
5、词类活用①风烟俱净:净,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消散,散净。
②任意东西名词活用为动词。
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③猛浪若奔:奔,动词活用为名词,指飞奔的马。
④负势竞上: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⑤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作品: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
解题:“与”:给予。
“书”:信。
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1.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四、阅读理解: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12课《与朱元思书》知识汇总

《与朱元思书》知识汇总团的不少丑闻。
他因此受到了武帝免其职焚其稿的迫害。
后奉诏撰写《通史》,上起三皇,下迄齐代,未成身死。
善诗文。
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q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书信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也可以写景,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也可以谈论文学,谈论政治等。
骈体文骈体文,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作骈体文。
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
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
为了追求形式美,骈体文还讲究辞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
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
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
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响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
吴均一生的仕途不如意,因而,他只能通过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他曾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表明自己辞官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因此,这篇文章也不单纯是写景,而是寓情于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寄情于山水,向往自然的志趣;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世间追求利禄之徒的讽刺之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整理
一、文学常识
发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含蓄地流露出热爱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二、原文
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2,天山共色3。
从4流飘荡,任意东西5。
自6富阳至7桐庐,一百许8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9。
水皆10缥碧11,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12,直视无碍13。
急湍14甚箭15,猛浪若16奔17。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18。
负势竞上19,互相轩邈20;争高直指21,千百成峰22。
泉水激23石,泠泠作响24;好25鸟相鸣26,嘤嘤成韵27。
蝉则千转不穷28,猿则百叫无绝29。
鸢飞戾天30者,望峰息心31;经纶世务32者,窥谷忘反33。
横柯上蔽34,在昼犹昏35;疏条交映36,有时见37日38。
重点字词:
1. 书:古代的一种文体。
2. 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
风烟,烟雾。
俱,全,都。
净,消散尽净。
3. 共色:一样的颜色。
共,一样。
4. 从:顺,随。
5. 东西:向东,向西。
6. 自:从。
7. 至:到。
8. 许:上下,左右。
9. 独绝:独一无二。
独,绝,极点,绝妙。
10. 皆:全,都。
11. 缥碧:青白色。
12. 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 直视无碍: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 急湍:湍急的江流。
15.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甚,胜过,超过。
16. 若:好像。
17. 奔:飞奔的马。
18. 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形容树密而绿。
19. 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负,凭借。
竞,争着。
上,向上。
20. 轩邈: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21.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22. 千百成峰:形成无数山峰。
23. 激:冲击,拍打。
24. 泠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
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 好:美丽的。
26. 相鸣:互相和鸣。
27. 嘤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28. 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
千转:长久不断地叫。
转,通“啭”鸟叫声。
这里指蝉鸣。
穷,穷尽。
29. 绝:绝,停止。
30. 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
戾,至。
31. 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32.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
经纶,筹划、治理。
世务,政务。
33.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窥,看。
反,通“返”,返回。
34.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
柯,树木的枝干。
上,在上面。
蔽,遮蔽。
35. 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
昼,白天。
犹,好像。
36.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疏条,稀疏的小枝。
交映,互相遮掩。
交,相互。
37. 见:看见。
38. 日:太阳,阳光。
三、重点语句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明确: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散尽了,天空和远山呈现出一样的颜色。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明确: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明确: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4、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明确: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