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健康教育.doc

合集下载

中医康复科健康教育

中医康复科健康教育

面瘫的健康教育处方1、用药:中药汤剂宜温服。

2、饮食:(1)饮食以清淡、高营养、多纤维食物为宜,忌食辛辣、肥甘、醇酒之品。

(2)肺热伤津者,多食新鲜水果。

(3)脾胃亏虚者,可食益气健脾之品。

3、运动:增强体质、适当锻炼,远离风寒。

4、生活起居: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外出时应戴口罩、帽子,避免直接吹风。

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可减少面瘫发生。

5、情志:关心患者,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慰疏导工作,使病人情绪稳定,以提高治疗效果。

劝导家属重视患者,经常探视,增强其治病信心。

6、定期复查:遵医嘱定期复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颈椎病(项痹)自我康复操准备姿势:两脚分开与见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两眼平视,均匀呼吸,站坐均可。

1、左顾右盼:头先向右转动,幅度宜大以自觉酸胀为好,30次。

2、前后点头:头先前在后,前俯时颈项尽量前伸拉长,30次。

3、旋肩舒颈:双手置两侧肩部,掌心向下,两臂先由后向前旋20-30次,再由前向后旋转20-30次。

4、要脱晃脑:头向左-前-右-后旋转5次,再反方向旋转5次。

5、头手相抗:双手交叉紧贴后颈部,用力顶头颈,头颈侧向后用力,互相抵抗5次。

6、双手托天:双手上举过头,掌心向上,仰视手背5秒钟。

7、拔项法:吸气时头顶向上伸展,下颌微收,双肩下沉,使颈部后方肌肉紧张用力,坚持3秒钟,然后呼气放松。

8、项臂争力:双手交叉,屈肘上举,用手掌抱颈项部,用力向前,同时头颈尽量用力向后伸,使两力相对抗,随着一呼一吸有节奏的进行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腰痹)保健操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中老年人腰痛的一常见原因,这种腰痛,轻者仅为腰背酸痛,重者则表现为腰直不起来,并伴下肢麻木、酸胀、疼痛等。

现介绍一套家庭自我保健操,由腰突引起的腰腿痛者不妨每天做1-2次。

1、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2、俯卧位,用双肘关节撑起坚持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6-8次。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
中医健康教育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死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2. 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即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

3. 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中医学认为健康是脏腑相关、阴阳平衡、形神合一的状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

4. 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学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包括内因和外因,分析疾病的基本方法及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5. 中医的诊治手段:中医独特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诊断方法和辨证原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以及中医药在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方面一些具有特色的方法,如针灸、推拿、拔罐、足浴、刮痧、膏方等。

6. 中医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包括顺应自然、阴阳平衡的理念和思想,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

常用的养生方法包括时令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中医书籍或咨询专业医师。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向公众传播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健康水平。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在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中医药基础知识1. 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药起源于中国古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2.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经络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基础。

3. 中医药的药物分类:中医药按照其性质和功效可分为草药、矿物药、动物药等不同类别,每一类药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4. 中医药的诊断方法:中医药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通过观察、听闻、询问和脉诊等手段来判断疾病的病因和病情。

二、中医药养生保健1. 中医药养生理论: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提倡“防病于未然”的养生观念。

2. 中医药养生方法:中医药养生方法包括饮食调理、按摩推拿、气功养生、草药调养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免疫力、调节情绪、延缓衰老等。

3. 中医药养生常识:中医药养生常识包括饮食禁忌、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人们正确地进行养生保健。

三、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1. 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通过草药、针灸、拔罐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2. 中医药治疗常见疾病:中医药在治疗感冒、消化不良、失眠、高血压等常见疾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可以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3. 中医药治疗案例:通过介绍一些中医药治疗案例,可以让公众更加了解中医药的疗效和应用范围。

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1. 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价值: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医药具有重要意义。

2. 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中医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介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传播和应用情况,可以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理解。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

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中医科健康宣教手册肛肠疾病的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发病病因:(1)人体生理解剖上的弱点:①血液回流阻力变大:肛门位于臀部正中线的会阴及尾骨之间,人直立位后心脏高于肛门直肠,该部的血液回流阻力和地心引力的影响容易造成局部瘀血。

②肛门直肠部静脉结构特殊,因肛门直肠部静脉没有静脉瓣,由下而上穿过直肠肌层而回流受压,血液回流瘀滞。

③肛腺与肛窦的因素:肛腺为肛窦组织内分泌物黏液的腺体,其分泌的液体通过肛窦管从肛窦部排出到直肠,肛窦开口朝上,大便时粪便由上而下,粪渣和细菌等容易滞留在肛窦内而引起感染,感染沿导管扩散引起肛腺发炎,形成脓(2)大便不规则:①大便干燥:干燥的粪块经肛门排出时,由于承受较强的挤压力,往往会使肛门直肠部淤血甚至裂伤皮肤而疼痛出血而引起肛门疾病。

(3)生活起居与肛肠病:如出差或旅行,改变原来规律,使大便间隔时间延长,造成大便干燥而引起肛门疾病或饮食影响,如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之品可使痔疮发作或劳动强度增加而诱发肛肠病或肛门部受寒冷潮湿或性生活过度,这些因素容易引起肛肠疾病。

(4)职业因素:一些久坐、久站或久蹲的职业,如银行职员、教师等因当人长期坐着或站着,尤其是坐位时肛门受臀部肌肉的压迫,再加腹压影响,使肛周血液循环受阻而患肛门疾病。

(5)其他因素:如妊娠妇女感染、痢疾、肠炎、寄生虫、肛门皮肤病等感染性疾病都可引起周围炎症和静脉内膜炎,使痔血管发生充血、扩张、瘀血而形成痔核。

3发病部位:发病部位特殊化,位于人体的肛肠部位。

4恢复时间相对较长:因为肛门部位每天都要经过大便刺激,且伤口又是开放性,不能达到无菌伤口。

【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准备:在术野范围内的皮肤准备、更换衣服,术晨灌肠:嘱患者侧卧位,灌肠后保留10 min后排便,后清洗肛门等待手术;术前饮食要求:术前晚进半流质饮食如稀饭、面条,手术前8 h禁食,术后6 h可进食但忌牛奶等产气食物,以避免术后肠道存积气体。

健康教育中医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基本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基本内容以下是 7 条关于健康教育中医基本内容:1. 中医常说要顺应自然,你知道这是啥意思不?就好比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咱得跟着季节来调整生活呀!夏天热了就别捂太多,冬天冷了就多穿点,这多简单呀!咱可不能逆天而行啊!比如夏天非要吃一堆火锅弄得自己燥热难耐,这可不好哦!顺应自然可是中医养生的重要理念呢。

2. 气血这个东西可重要啦!你想想,要是身体里气血不顺畅,那能舒服吗?就像水管里的水堵住了一样让人难受。

咱平时得注意保持气血通畅呀!多活动活动身体,别总坐着不动。

你看那些爱运动的人,是不是看起来都精神饱满的呀,这就是气血顺畅的表现呀!像经常生闷气就容易让气血不畅呢。

3. 阴阳平衡很关键啊!咱的身体就像一个天平,阴阳两边得保持平衡才行。

要是一边重了一边轻了,那不就出问题啦?你要是经常熬夜啥的,就容易打破这个平衡哦!就好像一边一直在加砝码,天平能不倒吗?平时咱得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能瞎折腾自己的身体呀,要不然后悔都来不及!4. 经络就像身体里的高速公路呀,得通畅才行!你要是经络不通,那不就跟高速堵了一样嘛。

可以试试中医的按摩呀、针灸呀这些方法来疏通经络呢。

就好比你累了一天,去按摩一下,哎呀,那叫一个舒服,经络也通了,多好!别小看了经络,它对你的健康可是很重要的哟!比如肩膀酸了,说不定就是经络不通啦。

5. 饮食可是中医很看重的一块呀!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可得注意喽!你总不能大鱼大肉天天吃,那不把身体搞坏啦?得合理搭配呀!好比吃菜就像给身体加油,不同的菜有不同的营养,得都来点儿。

你说要是老吃那些垃圾食品,身体能好吗?肯定不行呀!多吃点健康的食物才对呀。

6. 情志也会影响健康哦!高兴了就神清气爽,郁闷了就浑身不舒服,这很常见吧?咱得保持好心情呀!别为那些小事。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教知识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教知识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教知识
中医药健康教育宣教知识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药基本原理:讲解中医药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理论以及经络系统等基本理论,使人们了解中医药的独特思维方式和工作原理。

2. 中医药常见疾病预防与保健: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和中医药保健方法,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预防意识。

3. 中医药养生方法:介绍中医药中的养生理念和方法,如药膳、按摩、针灸、拔罐等,帮助人们提高身体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4. 中医药在特定人群中的应用:介绍中医药在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定人群中的应用注意事项和疗效,帮助人们合理地应用中医药来改善身体健康。

5. 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强调中西医结合的健康管理理念和方法,让人们了解中医药与西医相结合的优势,从而更好地管理和维护自己的健康。

6.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介绍中医药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发展现状,增加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尊重,促进其传承和发展。

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宣教知识的传播,可以提升人们对中医药
的认知和理解,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并将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为人们的健康提供综合性的治疗和保健方案。

(完整)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完整)健康教育中医药内容

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一、中医药基本知识(一)中医对生命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地生人的观念,了解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是自然的一种现象,生长壮老是生命的自然过程。

(二)中医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认识:介绍中医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了解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人与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是息息相应的整体观念;介绍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

(三)中医对健康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天人合一、脏腑合一、形神合一、阴阳平衡的健康观念;介绍中医学阴阳五行的哲学思想和方法;介绍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恬淡虚无,规避虚邪贼风的健康生活方式。

(四)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介绍中医学对疾病产生的原因和病理变化的认识;了解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精神情志、饮食因素、起居因素等导致疾病的因素;介绍病、证、症的关系及中医学分析疾病的方法。

(五)中医学的诊治手段:介绍中医学独特的望、闻、问、切(尤其是脉诊)诊断方法和辩证的原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中医的内治和外治方法。

二、养生保健的理念和方法(一)养生保健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介绍中医学的顺应自然、阴阳平衡、辩证施养的理念和思想;介绍养生保健的基本原则.(二)养生保健常用方法介绍中医学常用的养生方法,如体质养生、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饮食养生、运动养生、经穴养生等。

1.体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体质的认识和辨识体质的方法,了解(平和、阳虚、阴虚、气虚、血虚、痰湿、寒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等)不同体质的特征及其相应日常养生方法。

2.四季养生:介绍中医学按照春夏秋冬四时变化,采用的相应的养生方法.3、情志养生:介绍中医学对精神情志活动的认识,了解情志与脏腑的关系以及产生疾病的道理,介绍常用的心地善良、心胸开阔、心情快乐、心态平和、心宁神净等调摄情绪方法。

4、饮食养生:介绍中医学饮食养生的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饮食养生理念,采取适宜合理的饮食方式,尤其是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5、运动养生:介绍中医学对运动养生的认识,介绍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常用的运动养生方法。

2024年中医药健康教育方案

2024年中医药健康教育方案

2024年中医药健康教育方案一、背景介绍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综合医疗模式的需求,中医药在保健、治疗方面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为了普及中医药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健康素养,制定2023年中医药健康教育方案成为迫切的需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中医药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提升自我保健能力,推动中医药健康产业的健康发展。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育内容必须符合科学、严谨的中医药理论。

(2)可操作性原则:教育内容要具体、实用,方便公众掌握和应用。

(3)权威性原则:教育工作要结合行业权威专家的指导和认可。

(4)普及性原则:教育活动要覆盖多个社会层次,为公众提供普惠性服务。

(5)综合性原则:教育内容不仅包括中医药基础知识,还涵盖中药疗法、针灸、推拿等多个领域。

三、教育内容与方式1. 教育内容(1)中医药基础知识:包括中医基本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内容,帮助公众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基础。

(2)中医养生保健:介绍中医药的养生保健理念和方法,如中医食疗、气功、中药浴等,引导公众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常见疾病预防与治疗:针对常见疾病,介绍中医药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如感冒、高血压、糖尿病等,帮助公众更好地应对健康问题。

(4)中医药文化教育:介绍中医药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传统经典,培养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教育方式(1)线上教育: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站、APP等)提供中医药健康教育课程,包括视频讲座、在线问答、知识测试等方式,方便公众随时学习。

(2)线下培训:结合社区、学校、医院等场所,组织中医药健康讲座、体验活动,向公众普及中医药知识。

(3)媒体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微博等多种媒体形式,推广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

(4)合作交流:与相关行业机构、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中医药健康教育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科一般疾病健康教育腰椎病一.饮食指导1.饮食中注意补充钙镁维生素D以及维生素B族等。

如:豆类,小虾米,海带等。

2.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

如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少吃肉及脂肪高的食物,避免大便干燥,用力排便可加重病情。

3.应限制饮食,保持体重,避免过胖,引起腰椎受累。

4.忌烟酒,忌饮浓茶。

二.健康教育1.应卧硬板床休息。

2.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应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3.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和萎缩。

4.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5.挑抬重物时,要直腰挺胸注意重力平衡,起身要稳步子要协调。

三.康复指导1.俯卧于床上,双上肢向后背后伸,抬头挺胸使头胸双上肢离开床面,双腿伸直,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可交替进行,然后同时抬起双上肢后伸,尽量使腹部着床身体呈弓形如飞燕点水姿势。

2.仰卧双膝屈膝,双手抱头,使其尽量靠近头部。

3.去枕仰卧,用头,双肘,双足(与肩同宽)支撑将身体抬高离开床面,形成拱桥式。

四.预防1.保持腰椎的正确姿势。

坐姿时应选择高且有靠背的椅子,卧位应选择硬板床。

2.随时调节体位,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久站,久坐,避免长时间弯腰。

3.避免在腰椎侧弯及扭转时突然用力,不能避免时,先做热身运动,以增强脊柱负荷能力。

4.注意腰部保暖,避免受凉,肥胖者应当减肥,避免穿高跟鞋。

颈椎病一.饮食指导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忌暴饮暴食。

2.食物多样化,以谷类为主,注意营养,合理搭配,坚持每天吃点豆类,牛奶,鱼,蛋,瘦肉等。

3.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厚腻肥厚之品,忌生冷寒凉,辛辣刺激,禁烟酒刺激。

二.健康教育1.颈椎病急性发作期或初次发作的病人需适当卧床休息,病情严重的应卧床休息2至3周。

2.床不要太软,平卧时枕头高低适中,侧卧时枕头高度以颈部侧缘与上臂外缘间距为宜。

3.每天有意识的适当运动颈部2至3次,每次前屈后伸各3次,左右侧头各3次,用力轻柔,不可过猛。

三.预防1.避免损伤乘车时坐稳或站稳,避免紧急刹车时因惯性作用,损伤颈椎。

2.注意保暖气候寒冷可致颈部肌肉痉挛颈椎间盘压力增高,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出现椎动脉供血不足,注意气候变化增加衣物,注意颈部保暖。

3.不良姿势长时间坐位伏案工作或学习可致颈部肌肉痉挛,易发生退行性病变,适当抬头活动数次。

避免久坐,卧位看电视,看书,高枕,坐位睡觉等。

慢性胃炎一.饮食指导A.溃疡病饮食原则1.少量多餐,每天5-6餐,注意定时定量,避免过饥过饱。

选用易消化,营养价值高及保护胃的食物。

2.宜用蒸煮熬等烹调方法的食物,忌用煎炸的食物。

3.忌用粗纤维多,硬而不消化的食物。

避免过甜,过酸,过冷,过热及辛辣的食物。

B.浅表性胃炎饮食原则1.少量多餐,每日5-6餐,可增加无糖牛奶,苏打饼干,多碱馒头。

2.忌食煎炸,生拌食物,宜食可抑制胃酸分泌的食物(奶油,黄油等)。

3.忌食粗纤维多的蔬菜,咖啡浓茶浓酒酸辣芥末及过甜的食物。

C.萎缩性胃炎饮食原则1.少量多餐,每日5-6餐,选择易消化的食物。

可适当增加醋调味并助消化。

2.进食含优质蛋白质及铁丰富的食物。

进食新鲜绿叶蔬菜,如番茄油菜菠菜胡萝卜等。

进食肉汁及浓肉汤有助于胃液分泌。

3.限制含碱多的面条馒头奶油黄油等能中和胃酸分泌的食物。

二.健康宣教1.每日晨起睡前进食前后刷牙或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可增加食欲。

2.保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注意饮食温度适宜卫生和营养。

3.避免服用大量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去痛片等药物。

4.保持愉悦的心情,急性发作的时候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请勿紧张,病情缓解后,可适当锻炼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注意保暖。

面神经炎一.饮食指导1.宜吃营养神经的食物:如鸡蛋花生瘦肉鱼莲子豆类等。

2.宜吃活血的食物:如茄子黑木耳洋葱红枣桃仁山药等。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核果类米面五谷瘦肉牛奶蛋类等。

4.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花椒生姜生蒜韭菜等。

5.忌吃油腻的食物:如肥肉猪油羊油。

6.忌吃兴奋交感神经的食物:如咖啡浓茶。

二.健康宣教1.做好眼部护理遵医嘱给患侧眼睛局部用抗生素眼药水,避免干燥和污染,也可使用专用眼罩,外出戴墨镜保护,防止灰尘进入,并且能修饰形象。

2.嘱病人多休息不要使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避免感冒。

3.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水温50-60度,每天3-4次,每次15-20分钟以改善血液循环。

4.局部按摩对镜用手紧贴患侧面肌做环形按摩,每天三次,每次15-2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做鼓腮扬眉漏齿吹口哨等动作。

三.预防1.注意锻炼身体,提高抵抗力,预防感冒。

2.注意休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各种精神刺激和过度疲劳。

3.合理膳食,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类食物,保持机体足够的能量供给,增强抵抗力。

4.远离风扇空调,乘车洗澡喝酒后注意不要让风直吹面部。

骨性关节炎一.饮食指导1.宜吃营养丰富的食物。

如瘦肉鱼奶。

2.饮食宜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水果。

3.在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关节红肿灼热时,不宜进食辛辣刺激之物。

4.久病脾胃虚寒者,少食生冷瓜果及虾蟹竹笋之类的食物。

二.健康教育1.尽量减少关节的负重和大幅度活动,避免长久站立跪位蹲位爬楼梯及不良姿势等。

2.下肢关节病变时,可用拐杖或手杖,以减轻关节负担。

3.发作期应遵医嘱服用消炎镇痛药,尽量饭后服用,关节局部可用湿热敷。

4.病变的关节应用护套保护。

5.注意天气变化,避免潮湿受冷。

三.预防1.注意保暖2.避免过度劳累,尽量不要做膝关节的下蹲运动,如上下楼梯,盘腿坐等,对于病变的关节用护膝来保护。

3.过于肥胖者应减轻体重,避免穿高跟鞋。

4.平时多吃含钙高的食品(如奶制品各类豆制品海产品深色蔬菜等),多晒太阳,以防止骨质疏松发生。

带状疱疹一.饮食指导1.以素菜为主,多吃高纤维食品。

2.忌食辛辣温热食物,忌烟酒。

3.慎食肥甘油腻制品,如肥肉及甘甜之品4.慎食酸涩收敛之品,如豌豆,菠菜等。

二.健康教育1.多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勤换衣裤,衣着宽大透气,以免挤压摩擦疱疹,尽量不要用手抓挠挤压疱疹。

3.多饮水,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三.预防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而致病。

2.要增减衣物注意保暖,天气变化无常容易让人体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3.平时多运动,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高血压一.饮食指导1.控制热量摄入,少吃高热量食物。

2.低脂低胆固醇食物摄入,尽量控制动物性脂肪,动物耐脏的摄入,多吃优质蛋白食物,可食鱼豆制品等。

3.多吃素食及新鲜的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中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氧化胆固醇。

二.健康教育1.限制烟酒。

烟中的尼古丁可刺激心脏,导致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

酒精可诱发酒精性肝硬化,并加快动脉硬化。

2.节制饮食,控制体重。

定时定量进餐,不过饥过饱,暴饮暴食,营养搭配合理,不挑食不偏食。

3.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同时进行适当的活动。

4.调整好心态,保持心情愉悦,不急不躁。

5.发病期间卧床休息,防跌倒。

遵医嘱用药,定时监测血压变化。

糖尿病一.饮食指导1.避免甜食摄入:避免进食糖及含糖食物,此类食物吸收快易导致血糖升高。

2.减少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因为高血脂及高胆固醇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

3.适量进食高纤维食物。

4.每天摄入优质蛋白,不主张只吃素,如瘦肉豆制品等5.每天可进食部分新鲜蔬菜,血糖控制好的可进食少量水果。

二.健康教育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知识,提高遵医行为。

2.引导患者生活规律,戒烟酒,避免过度劳累,维持情绪稳定。

3.指导患者自我照顾,包括降糖药的服用和不良反应的观察,胰岛素注射,低血糖反应预防,足部护理及血糖监测。

4.向患者交待,外出时携带识别卡,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及时处理。

5.交待患者定期复查及体检,告知患者若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特殊不适,及时就医。

中风后遗症一.饮食指导1.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必须满足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总热能的需要。

2.为增加胃肠蠕动,食物不可过于精细,要适当进食含纤维高的食品,以预防便秘发生。

3.忌浓茶、酒类、咖啡和辛辣刺激性食物。

4.多饮水、多食半流质食物。

饮食要注意清淡、合理搭配、营养丰富。

主食以大米、面粉、小麦、玉米等为主;多吃豆制品及瓜果蔬菜,如芹菜、菠菜、白菜、萝卜、黄瓜、茭白、莲藕、橘子等;蛋白质以鱼类为最佳,如黑鱼、黄鱼、鲫鱼等;少吃猪、牛肉等畜肉及其内脏;少吃盐、糖及辛辣刺激之品。

二.健康教育1.生活起居有序,保持睡眠充足,避免过劳,适当休息。

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

3.早晨起来后应卧床几分钟后再起床,不要醒后立即坐起。

4.生活中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激,不要突然回头或深低头。

5.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锻炼,加强肢体活动功能。

三.预防1.预防中风,就要把中风的危险因素尽可能降到最低。

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

2.注意中风的先兆征象:一部分病人在中风发作前常有血压升高波动,手脚麻木无力等先兆,发现后要尽早采取措施施加以控制。

3.有效的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当病人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先兆时,应让其安静休息,并积极治疗,防止其发展为脑血栓。

4、注意气象因素影响:季节与气候变化会使高血压病人情绪不定血压波动,诱发中发,在这种时候更要防备中风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