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政治)
中国文化生息繁衍的地理环境

中国文化生息繁衍的地理环境地理一般分为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人文地理和历史地理五种。
自然地理只有有了人类的活动之后,才会开始自然的人化。
本节四个内容:一、中国文化产生的自然和历史地理环境1、中国的历史地理环境中华民族生息的地理环境十分独特,由此也孕育了独特的中国文化。
首先来看一看华夏祖先的发祥地黄河中下游(即通常所说的古代中原)一带和海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图片中国中原地形图):这里六面环山,地势险峻(图片秦岭和华山全景、华山1、华山2、华山苍龙岭、华山长空栈道、华山下棋亭),唯一的一个缺口河西走廊被人为的长城所阻隔。
在晋代以前,“中国”指的就是这一地区。
在古代,这一带湿润多雨,肥沃的泾渭冲积平原地带正好可以关起门来搞农业生产。
具有千余年帝都史的古代长安城就坐落在这个天然包围圈里的泾渭冲积平原上。
秦始皇统一六国,又征服百越,增设闽中、南海、桂林、象郡四郡,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南至今越南北部和两广,西至陇山、川西和云贵高原,东到大海,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本规模。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降汉,标志着控制漠北广大领域的匈奴已成为汉朝藩属。
张骞通使西域,设西域都护府,西部疆域扩展到今天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又争取乌桓(今天辽宁一带)归汉,设立乌桓校尉;还开发西南夷,闽、粤、黔、滇都设置了郡县。
此后,中国历代王朝的疆域虽然时有盈缩(唐宋元明清的版图比现在要大得多,图片唐朝前期形势图),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大,不断巩固。
元代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国版图。
明代时,经郑成功收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至清朝时,除了鸦片战争后被俄帝国攫取的北部和西北部大片领土外,今天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确定。
2、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图片中国地形图)中国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地域辽阔,地势地形复杂,古今地貌稳中有变,气候南北差异明显,四周天然障碍大,环境恶劣。
(1)四周环境:周边四至,东面是浩瀚大洋,北面是漫漫戈壁沙漠,西面是雪山高原,南面是崇山峻岭。
中国的地理特征及其人文和自然环境是什么

中国的地理特征及其人文和自然环境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而多样的地理特征的国家,其境内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海洋等诸多自然景观。
这些地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成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一、地理特征1.地形中国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世界高原的西部,并且主要的山脉都呈南北走向。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貌类型,如黄土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使得中国的地理条件多样丰富。
其中,中国最著名的山川之一就是长江,它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河流。
与长江齐名的还有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中国还拥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如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
2.自然环境中国有着多样的自然环境,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湖泊等。
其中,中国的湖泊是世界闻名的,如昆明湖、太湖、洞庭湖等。
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条件非常严酷,特别是气候条件极其苛刻,因此在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而生物体系也十分特殊。
3.人文环境中国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
这里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各种历史古迹随处可见,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知名景点。
此外,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寺庙、古筝悠扬的音乐、法味独特的美食等等,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文化。
二、地理特征影响下的文化变革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与中国地理特征密不可分。
自然环境和地形等多方面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和社会习惯。
此外,邻国和外交也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下是几种不同的文化影响:1. 自然环境造就了种类丰富的食物生活在山区的中国人非常善于利用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发掘出食物搭配的独特方法,制作出了各种有代表性的中国美食。
如四川的麻辣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陕西的肉夹馍、山东的烤肉串等。
2. 热带雨林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语言和音乐在南方热带海滨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和音乐风格都非常特别。
小学四年级社会中国的地理与人文

小学四年级社会中国的地理与人文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伟大国家。
它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与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
中国的地理和人文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重点探讨小学四年级阶段的中国地理与人文。
一、地理1. 地理位置中国地处东亚,东临太平洋,邻近14个国家。
它的地理位置使得中国成为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2. 国土面积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的国家,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公里。
这片广阔的国土包含了众多地形和地貌特征,如高山、平原、河流和湖泊等。
3. 地形特征中国的地形多样,包括高山、丘陵、平原、台地等。
其著名的山脉有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秦岭、黄山等。
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面积的平原地带,如华北平原、长江平原等。
4. 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多样,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寒温带气候等。
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条件对农业、资源和人居环境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人文1.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拥有超过14亿的人口。
人口众多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市场需求,同时也面临着资源和环境压力。
2. 文化多样性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
中国人民以勤劳、智慧和创造力而闻名于世。
中国文化包括语言、风俗习惯、传统艺术、文学和哲学等。
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也造就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3. 历史古迹中国有许多历史古迹和世界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古迹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学者前来探访。
4. 饮食文化中国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其丰富多样和独特口味而闻名。
中国菜系包括四大菜系:川菜、鲁菜、粤菜和闽菜,以及各地方特色小吃和美食,如北京烤鸭、上海小笼包等。
5. 传统节日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是中国人民世代相传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人们展示传统风俗和家庭团聚的时刻。
通过对中国地理与人文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个伟大的国家。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

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人文环境包括文化、语言、宗教、历史等因素,而自然条件则指的是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给各地区带来了独特的风景和风土人情,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的影响。
一、人文环境的差异1. 文化差异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是由历史、地理、宗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和谐、尊重和忍耐,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组织形式、教育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 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直接影响人们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例如,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
而英语则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 宗教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东亚地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强调个人对于上帝的虔诚和顺从。
二、自然条件的差异1. 地理差异地球上的各个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海洋等。
这些地理差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人们往往从事农耕或畜牧业;而沿海地区则依靠渔业、航运或者旅游业为生。
2. 气候差异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到农业、工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水果;而温带地区则适宜种植小麦和蔬菜。
3. 生态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组成。
这些生态差异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雨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干旱气候则导致了荒漠化和物种减少。
三、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互动关系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运输 方式
人口
陆路、陆路、 水路、航空运 航空 输,线 交织 路单一 成网 少多
经济 落后 发达
要点突破二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特点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东 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和苏皖的北部,东临渤 海和黄海。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青藏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以高原 山地为 主,平 均海拔 4000米。
——高、寒
地形
气候
高原山 地气候
河流与湖泊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 (三江源、中华水 塔)②高原湖泊星 罗棋布。(咸水湖)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区域 地理位 置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资源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水资源相对丰富
降水少,气候干旱,水 资源相对短缺
土壤
比较肥沃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
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环境
工业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西部:高原、盆地、山 地为主
畜牧业发达
东部:平原、丘陵
种植业发达,以种 植小麦、水稻为主
(2)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人文环境方面的差 异
项目
东部
西部
生产方式
种植业
牧业
人口
稠密,文化素质较高 稀疏,文化素质较低
城市
交通、通信、 教育、技术
人才、资金
众多 相对发达先进
丰富
稀疏 相对落后 相对短缺
市场
广阔繁荣
相对狭窄
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 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 表二 :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 加强合作和交流 , 实现共同发展 ? 矿种 天然气 锰矿 煤炭 铅矿 锌矿 钾矿 鳞矿
西部储量(%) 57.6 67.3 61.2 56.3 64.5 99.6 58.5
⑴结合图表,说说东西部分别有哪些优势? 东部:经济较发达,高等教育发达; 西部: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黄河入海口
1
B A
2
E C D
宁夏平原 地上悬河 龙羊峡大坝
3
4
5
虎跳峡
长江入海口
各拉丹东雪峰
1
A
2
C
B
3
D
F E
宜昌
湖口
武汉港
都江堰
三峡工程
4
5 5
6
长江、黄河的治理
(1)长江的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 长江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人为) (七社P56+九社P46) 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流域内若普降 暴雨,会发生特大洪水。 ②中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③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湖泊、河流 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治理措施; ①兴建水库②中上游禁止滥伐森林,做好水土保持 工作③疏浚河道④加固江防大堤⑤退耕还湖
我国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对比表
方面 地形 气候
资源 人口 城市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较为湿润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西部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干旱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人才多
城市众多 交通发达 相对较发达
人口稀疏,人才缺乏
城市较少 交通落后 相对落后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气候、地理条件等,而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历史遗迹等。
这两个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食物和资源等。
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
例如,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水源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丰富的土地和丰产的农作物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应。
此外,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等,也是我们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自然环境还给予我们美丽的自然风光,包括雄伟的山脉、壮丽的河流、多样的植被和丰富的动物资源等。
这些自然景观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观赏价值。
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平静与宁静。
二、人文环境的意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习俗和历史遗迹等。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我们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习俗和传统则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历史遗迹是人文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例如,古代的宫殿、古老的建筑和遗址等都是人文环境中的珍贵财富。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窗口,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人文环境还包括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这些价值观念指导着一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和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的文化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很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和影响。
例如,大自然中的景色和生物为文学家和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
• 1.加强古建筑保护。我国的古建筑包括“北京四
合院”、“徽州民居”、“陕北窑洞”、“闽西 土楼”、“广东雕楼”、“桂北民居”、“新疆 一颗印”等等,已经为数不多,故应倍加珍惜 2.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迹 保护和加强文物市场管理是相辅相承的,二者缺 一不可。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扼制文物流失和文 物贩子的不法行为,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 处。
人文环境的定义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 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 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 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 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人文生态环境现状
被酸雨破坏的红树林 水电站大坝前 的环境现状
黄河水被严重污染的河南三门峡河段
自然环境的定义
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 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 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 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 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
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关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一.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 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 一规划,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 环境保护一体化。 二.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做到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 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 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谢谢观看
•
•
3. 加强名胜古迹和古建筑周围环境保护。首先 是严禁破坏性建设再起。如工厂烟囱与古塔和塔 式建筑与古塔、古建筑比高低、比大小等现象不 能再有了。对一些不复存在的名胜古迹,可以选 择其中知名度高影响面广者进行复建。如武汉 “黄鹤楼”屡建屡毁。现在建在蛇山上的“黄鹤 楼”就是解放后新建的,与过去的所有“黄鹤楼” 在高度、体量上都不相同,但人们承认它.这个 经验可以借鉴。在古建筑和名胜古迹附近随意开 山采石,随意砍伐山林、古树名木等现象同样不 能再发生了。今后在古建筑和名胜古迹附近,建 设仿古商业街—定要从严控制,不能再让它泛滥 成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