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中国的地理特征及其人文和自然环境是什么

中国的地理特征及其人文和自然环境是什么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而多样的地理特征的国家,其境内包括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海洋等诸多自然景观。
这些地理特征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文化景观,成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一、地理特征1.地形中国地势南高北低,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世界高原的西部,并且主要的山脉都呈南北走向。
中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貌类型,如黄土高原、山地、盆地、平原等,使得中国的地理条件多样丰富。
其中,中国最著名的山川之一就是长江,它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排名第三的河流。
与长江齐名的还有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地之一。
中国还拥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河流,如珠江、松花江、黑龙江等。
2.自然环境中国有着多样的自然环境,包括热带雨林、草原、沙漠、湖泊等。
其中,中国的湖泊是世界闻名的,如昆明湖、太湖、洞庭湖等。
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条件非常严酷,特别是气候条件极其苛刻,因此在这里的生物多样性非常高,而生物体系也十分特殊。
3.人文环境中国千年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源于其独特的人文环境。
这里有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各种历史古迹随处可见,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知名景点。
此外,在中国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还有大量的寺庙、古筝悠扬的音乐、法味独特的美食等等,都展示了中国的多样文化。
二、地理特征影响下的文化变革中国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这与中国地理特征密不可分。
自然环境和地形等多方面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文化和社会习惯。
此外,邻国和外交也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以下是几种不同的文化影响:1. 自然环境造就了种类丰富的食物生活在山区的中国人非常善于利用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发掘出食物搭配的独特方法,制作出了各种有代表性的中国美食。
如四川的麻辣火锅、云南的过桥米线、陕西的肉夹馍、山东的烤肉串等。
2. 热带雨林环境造就了独特的语言和音乐在南方热带海滨地区,有许多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和音乐风格都非常特别。
地理教案:认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地理教案:认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认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一、引言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特征及其规律的科学,它分为物理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领域。
而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及其环境进行认识与理解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地理教学中的两个关键概念: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全面认识并理解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认识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是指没有经过人为改变的地球表层的各种生态系统,包括自然地理要素、自然地理条件和自然地理过程。
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然环境并认识其重要性。
1. 观察与描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周边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
学生们可以注意观察空气、水质、植被和动物等自然要素的特点,并进行描述。
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让学生对自然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特点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中总结归纳自然环境的特点。
学生们可以将观察到的自然要素特点进行分类整理,如气候、地形、植被和动物等。
通过整理特点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环境保护意识培养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现代工业、城市化和农业等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讨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们可以分组进行小研究,调查本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明白自然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的必要性。
三、认识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在地理环境中形成的各种现象和景观。
通过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环境并认识其重要性。
1. 人文景观观察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人文景观的观察活动,如城市、乡村、交通、建筑和人文地理标志性景观等。
学生们可以注意观察人文景观的特点,并进行描述和思考。
通过观察和描述的活动,让学生对人文环境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文化多样性分析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的影响。
我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政治)

关于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
• 1.加强古建筑保护。我国的古建筑包括“北京四
合院”、“徽州民居”、“陕北窑洞”、“闽西 土楼”、“广东雕楼”、“桂北民居”、“新疆 一颗印”等等,已经为数不多,故应倍加珍惜 2.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迹 保护和加强文物市场管理是相辅相承的,二者缺 一不可。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扼制文物流失和文 物贩子的不法行为,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 处。
人文环境的定义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 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 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 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 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人文生态环境现状
被酸雨破坏的红树林 水电站大坝前 的环境现状
黄河水被严重污染的河南三门峡河段
自然环境的定义
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 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 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 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 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
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关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一.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 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 一规划,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 环境保护一体化。 二.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做到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 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 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

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人文环境包括文化、语言、宗教、历史等因素,而自然条件则指的是地理、气候、生态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给各地区带来了独特的风景和风土人情,还对人们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的影响。
一、人文环境的差异1. 文化差异各地区的文化差异是由历史、地理、宗教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东方文化强调和谐、尊重和忍耐,而西方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和竞争。
这些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了社会的组织形式、教育方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 语言差异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语言差异直接影响人们的交流和相互理解。
例如,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在中国及其周边国家和地区有广泛的影响力。
而英语则成为了国际交流和商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3. 宗教差异宗教信仰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东亚地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和儒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而中东地区主要信仰伊斯兰教,强调个人对于上帝的虔诚和顺从。
二、自然条件的差异1. 地理差异地球上的各个地区拥有不同的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海洋等。
这些地理差异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发展。
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人们往往从事农耕或畜牧业;而沿海地区则依靠渔业、航运或者旅游业为生。
2. 气候差异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和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直接影响到农业、工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水果;而温带地区则适宜种植小麦和蔬菜。
3. 生态差异地球上的不同地区拥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物种组成。
这些生态差异直接影响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雨林资源,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而另一些地区的干旱气候则导致了荒漠化和物种减少。
三、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互动关系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气候、地理条件等,而人文环境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历史遗迹等。
这两个环境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它提供了我们所需的空气、水、食物和资源等。
没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将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
例如,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水源对于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而丰富的土地和丰产的农作物则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供应。
此外,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等,也是我们工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另外,自然环境还给予我们美丽的自然风光,包括雄伟的山脉、壮丽的河流、多样的植被和丰富的动物资源等。
这些自然景观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观赏价值。
在自然环境中,我们可以享受大自然的恩惠,感受到它带给我们的平静与宁静。
二、人文环境的意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创造的文化、习俗和历史遗迹等。
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
人类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是我们人文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文化活动和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舞蹈等,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
习俗和传统则代表了一个民族的特点和传统价值观。
历史遗迹是人文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见证了一个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程。
例如,古代的宫殿、古老的建筑和遗址等都是人文环境中的珍贵财富。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窗口,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保护和传承。
人文环境还包括了社会道德和价值观念的传承。
这些价值观念指导着一个社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可以提升人们的素质和品质,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联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优美的自然环境为人们的文化和创作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很多文学作品、艺术作品都受到自然环境的启发和影响。
例如,大自然中的景色和生物为文学家和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使得他们的作品更加生动和丰富。
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介绍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 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 东部的平原,从北部 的沙漠到南部的热带 雨林,呈现出鲜明的 地理特征。主要地形 包括山地、高原、盆 地、平原和丘陵。这 些地形地貌孕育了丰 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
自然环境
2. 气候特征
自然环境
中国跨越五个气候带 :寒温带、温带、亚 热带、热带和青藏高 原气候区。这使得中 国的气候多样,既有 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又有热带雨林的湿 热气候。多样的气候 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 自然资源
3 PART
结语
1
中国的自然人文环境是丰富多样和充满魅力的
2
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智慧
3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其自然人文环境还将 继续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20XX
中国自然人文 环境介绍
-
目录
CONTENTS
1
自然环境
2
人文环境
3
结语
2
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介绍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
文化的国宝
下面将从自然环境和人文 环境两个方面来介绍中国
的魅力
1 PART
1. 地形地貌
自然环境
3. 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 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以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此外,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 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中国的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初中地理教案我国的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初中地理教案我国的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3.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兴趣。
教学重点:1.明确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概念。
2.分析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基本特点。
3.理解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分析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投影仪、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Step 1 自由探究(10分钟)通过图片展示我国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引发学生对我国地理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自由讨论:你们对我国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什么了解?Step 2 讲解概念(10分钟)向学生介绍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概念。
地理自然环境指的是地球的自然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
人文环境指的是人类活动和文化创造在地理自然背景下的综合体现,包括人口分布、城市规模、交通网络、建筑风格、文化遗产等。
Step 3 分析特点(20分钟)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我国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基本特点:地理自然环境特点:我国地大物博,地形复杂多样,气候类型丰富,植被资源丰富,水资源分布不均衡。
人文环境特点:人口众多,人口密度东高西低,城镇化程度快速提高,交通网络不断完善,建筑风格多样,文化遗产丰富。
Step 4 分析相互作用(20分钟)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我国地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1.地理自然环境与人口分布: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气候适宜、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
2.地理自然环境与城市规模:地形条件和交通便利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如山区城市规模较小,平原地区和沿海城市规模较大。
3.地理自然环境与交通网络:交通网络建设受地形和气候条件限制,如高山和河流给交通建设带来困难,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网络较发达。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初中地理教案: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一、引言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复杂多变的人文环境。
了解和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于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进一步探索地球。
二、自然环境2.1 大气层大气层是将地球包围在外部的气体层,由于其特殊性质,使得地球上出现了丰富多样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会学习大气层的组成、结构以及其中重要的气候因素,并了解不同气候对人类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2.2 水资源水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重要资源,而它也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且最关键的资源之一。
本章节将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过程、各种水资源类型以及水资源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保护并合理利用水资源的重要性。
2.3 土地利用土地是我们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却是有限的。
在这个章节中,学生将会学习不同土地类型和利用方式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了解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同时,借助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三、人文环境3.1 人口与城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与城市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章节将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国家和社区层面上的人口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并深入探讨城市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3.2 文化多样性世界上存在众多种族、语言和宗教玻等各种形式的文化差异。
本章节将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待环境资源和事物的态度以及其产生原因。
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差异,激发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四、跨学科整合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通过跨学科整合,学生将在实践中理解这种相互作用,并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本章节将涉及到地理、生物、社会等多个学科知识内容,以此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2
9
西 班 牙
1.4 1
发展中国家:
面积占世界60%,人口占世界80%,总体上是 资源丰富、位置重要、人口众多、潜力重大。尤 其是石油、热带经济作物即稀有矿物资源非常丰 富。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6年所有发展中国家 的人均收入为1650美元。分配不均,大体分成四 类:
1、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 2、中等收入的新工业化国家 3、经济正在转型(正腾飞)国家 4、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三)河流与湖泊
❖航行功能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 亚马逊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伦斯河等。
❖灌溉功能
主要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中国黄河上的青铜峡、刘家峡、 三门峡水利工程及长江上的丹江口和江都水利工程,埃 及的阿斯旺水利工程,巴基斯坦在印度河上修建的曼格 拉大坝工程,乌兹别克斯坦修建的土库曼大运河工程, 美国的田纳西河水利枢纽工程等。
第二节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国家
❖全世界有208个国家和地区。非洲54个,亚洲48 个,欧洲44个,北美洲37个,大洋洲24个,南美 洲13个。
❖1、超级大国——美国 ❖2、发达国家: ❖3、发展中国家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为改变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 为维护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正在进行斗争,从而 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格局产生着影响。
(二)人口增长过快
表2-3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00 30 60 75 87 99
人
5.
10 20 30 40 50 60
口
45
数
量
/
亿
所
15 13 30 15 12 12
Continue
人口增长很不平衡:
a、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 1980年–1985年,0.64%; 1988年,0.5%; 从2000年的12亿,50年后预计维持为12亿,其中德国、日 本、俄罗斯人口下降。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差异的原因:
发展中 国家
发达 国家
曾受侵略剥 削,大量资 源被掠夺
经济基础差, 产生品种单 一
掌握高技术, 购买廉价原 材料
制造技术 含量高的 工业产品
技术落后, 产品附加值 低,资金不 足
销往世界各 地,获取高 额利润
生产效率不 高,社会经 济相对落后
经济发展水 平高
Continue
2、各种类型国家对世界经济贸易格局的影响
(1)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由于在政治、经济、军 事上占绝对优势,他们仍然利用自己垄断地位力图 维持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谋取单方面利益。
表现在: a、利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发达国 家的条约和协议,如有反对轻者制裁,重者军事干 涉。 b、通过贷款附加种种政治和经济条件以达到干涉 其内政和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Continue
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03年占世界人口63%的贫 穷国家已达67个。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和占全球 国民生产总值的6%,生活在绝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 高达17亿。全球最穷的十国为;
1、卢旺达 2、埃塞俄比亚 3、刚果 4、塞拉利昂 5、布隆迪
6、几内亚比绍 7、尼日尔 8、厄立特里亚 9、尼泊尔 10、莫桑比克
(二)气候
❖热带: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 热带季风
❖亚热带:亚热带地中海式、亚热带季风 ❖温带:温带海洋、温带季风、温带大陆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
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对农业的影响 ❖对农作物品质的影响 ❖对居民消费习惯的影响 ❖灾害性气候,如水、旱、风 ❖对外贸商品包装、储存、运输 ❖可以成为一种旅游资源
丘陵 不平
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盆地
特征:四周高,中间相对低平
世界主要地形的分布
青藏高原
阿特拉斯山脉
太平洋 台湾岛
刚果盆地 菲律宾群岛
亚马孙平原 巴西高原
地形类型
平原 高原 山地 丘陵
地形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主要
海拔 高 低
特
征
地面起伏
共同点
较低,一般小 于200米
较高
较高,多在 500米以上
Continue
c、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某些条款,对内加强 立法,加强管理贸易。对外推行贸易自由化, 使其产品顺利打入发展中国家市场。 d、积极组建地区性组织,对内实行一体化, 对外实行贸易保护。 e、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行单边主义,对自 己有利的就实行,不利的就拒绝。
Continue
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争取主动权,采取 一致的行动,打破国际垄断资本对世界市场和 价格的垄断,从而保证其原料和初级产品的价 格取得重要成果。
❖陆地地形:
平原、高原、山脉、
丘陵、盆地
❖海底地形:
大陆架、大陆湖、大陆坡、 海沟、洋底
一、陆地地形
地形:指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平原和高原的特点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平原
地面起伏小 平原海拔较低(200米以下)
高原
高原海拔较高,边缘较陡峻
山地和丘陵的特点
对比
相同点
不同点
山地
地面崎岖 海拔500米以上,坡度陡,沟谷深
(3)地理位置的优劣影响经济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4)海陆位置的不同直接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对贸易
中心城市的形成有加速和延缓作用。 (5)政治地理位置更直接影响对外贸易。
(二)疆域
是指一个国家领土面积的 大小及相邻的海陆状况。
二、地形与气候
(一)地形
❖地形是指地表形态的总称,分为陆地地形 和海底地形两部分。
Continue
(2)发展中国家在新形势下,加强合作,对加速发展 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应变能力以迎接全球化和自由化 的挑战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发展中国家在平等、团结、 互补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使其经济融于世 界经济。 应采取的措施: a、在国内采取经济保护,并对外国企业进行监督、 限制、大力发展自己的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国自然 资源行使主权。
目前的主要组织:万隆亚非会议、不结盟运 动、七十七国集团、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 、 非洲统一组织、中部非洲经济共同体、中美 洲民主共同体、南方共同体(又称南方共同 市场) 、石油输出国组织等。
Continue
3、二战以来,“和平与发展”为世界的潮流 特征:“地区经济一体化”(Local Economy Integration)和
Exporting Countries)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二、居民
❖目前全世界人 口有65亿
❖(一)人口分布 不均
根据世界银行公布2008年全球80%的国民 生产总值集中在14%的世界人口中,其中主 要是北美、欧洲和日本。世界富有国家的人 均收入平均约为35000美元。
2008年世界GDP前八强
国 家
美
日
中
德
英
法
国
本
国
国
国
国
意 大 利
GDP
(
万 13
5
3
3
2
2
亿 美
.
元
9
.
.
.
.
. 2.
2
3
2
5
5
0
)
8
9
7
8
一、国家
1、分类
(一)按政治地位和作用可分成: a、第一世界--美国-----经贸超级
型大国 b、第二世界--发达国家---经贸发达
型国家 c、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经贸发展型
国家 (二)按经济制度可把世界分成:a、计划经 济国家 b、市场经济国家 c、转轨经济国家
一、国家
(三)按综合国力划分可把世界分成: a、超级大国 b、发达国家 c、发展中国家
(三)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2005年数字,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已达50%, 其中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均在73%以上,发展 中国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32%。超过1000 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已有20座。
(四)人口老龄化加快
劳动力的年龄结构老化; 劳动力短缺; 社会保障负担加重。
世界大城市人口发展趋势(单位:百万)
LOGO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
第一节 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
一、地理位置与疆域 (一)位置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
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由于划分的标准不同, 可分为经纬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 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
❖经纬位置:是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座标点 表示的位置,又称数理位置,这是地理位置最精确 的位置。
❖经济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 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位置:是指一个国家与其相邻的其他国家 之间的空间关系。
(二)疆域
❖是指一个国家领土面积的大小及相邻的海陆状况。
影响
(1)各地经纬位置不同必须注意其商品流向,才能有利 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会使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产业 结构和布局发生改变,从而影响国际贸易。
❖从海陆位置上看,世界2/3的人口集中在距海 岸线500公里以内的地区;
世界人口的分布
❖从海拔高度来看,世界上80%的人口集中在海 拔500米以下的低地平原地区,其中在海拔200 米以下的占55%,在海拔200-500米的占25%。
❖总之,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状况是集中在北半 球中纬度地区、沿海和低地平原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