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合集下载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

中国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这为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自然资源提供了广阔的基础。

中国的人文地理包括历史名城、文化景观以及人文遗产等,而自然地理则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和珊瑚礁等。

本文将介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并探讨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一、人文地理1. 历史名城中国拥有众多历史名城,如北京、上海、南京等。

这些城市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并且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历史名城以其古老的建筑、传统艺术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2. 文化景观中国的文化景观包括长城、故宫、兵马俑等。

这些景点代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也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景观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自豪感的体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

3. 人文遗产中国的人文遗产丰富多样,包括丝绸之路、孔庙、峨眉山等。

这些遗产记录了中国历史的传承和发展,展示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人文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维护中国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认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自然地理1. 山脉中国拥有众多壮丽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长白山、华山等。

这些山脉为中国赋予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和自然探险者。

山脉也为中国的水资源提供了重要支持,是蓄水和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区域。

2. 河流与湖泊中国的大江大河众多,如长江、黄河、松花江等。

这些河流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水资源,并且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同时,中国的湖泊如鄱阳湖、洞庭湖等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湖泊不仅提供了水源,还是众多珍稀生物的栖息地。

3. 草原与珊瑚礁中国的草原分布广泛,如内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草原等。

这些草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中国南海的珊瑚礁也是世界知名的自然景观,其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

三、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相互关系及对中国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中国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化和环境特点。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

中国四大区域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比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根据地理特征和人文特点,通常被划分为四个主要区域: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

以下是对这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比较。

一、自然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包括华北、东北和黄淮海平原等,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平原和高原,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2、南方地区:包括华东、华南和岭南等地区,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和平原,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宁夏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区,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盆地,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

4、青藏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等地区,气候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地形多为高原和山地,植被以高山草甸和高寒荒漠为主。

二、人文地理比较1、北方地区:历史上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

同时,北方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

南方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海派文化、岭南文化和侨乡文化等。

3、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维吾尔族、回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丝路文化、伊斯兰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等。

4、青藏地区:青藏地区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藏族、羌族等民族。

该地区的文化特色包括藏传佛教文化、唐卡艺术等。

中国四大区域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都各具特色。

北方地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政治地位而著称;南方地区以其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而闻名;西北地区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理景观而引人注目;青藏地区以其神秘的高原山地文化和少数民族风情而令人向往。

这些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共同构成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和地理多样性。

中国,这个拥有着悠久历史和广阔地域的国家,其自然地理景观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令人惊叹。

我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政治)

我国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政治)

关于我国人文生态环境保护
• 1.加强古建筑保护。我国的古建筑包括“北京四
合院”、“徽州民居”、“陕北窑洞”、“闽西 土楼”、“广东雕楼”、“桂北民居”、“新疆 一颗印”等等,已经为数不多,故应倍加珍惜 2. 加强文物保护和文物市场管理。加强文物古迹 保护和加强文物市场管理是相辅相承的,二者缺 一不可。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扼制文物流失和文 物贩子的不法行为,使文物保护工作真正落到实 处。
人文环境的定义
人文环境可以定义为一定社会系统内外 文化变量的函数,文化变量包括共同体的 态度、观念、信仰系统、认知环境等。人 文环境是社会本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 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
人文生态环境现状
被酸雨破坏的红树林 水电站大坝前 的环境现状
黄河水被严重污染的河南三门峡河段
自然环境的定义
自然环境就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 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自然环境不等于 自然界,只是自然界的一个特殊部分,是 指那些直接和间接影响人类社会的那些自 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生态环境现状
2008年我国南方地区的雪灾
被洪水冲毁的房屋
关于我国自然生态环境保护
一.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应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 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统 一规划,把城乡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城乡 环境保护一体化。 二.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合理开发。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 护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经济发展必须遵循自然 规律,做到近期与长远统一、局部与全局兼顾,绝不允许以牺牲生态环 境为代价,换取眼前和局部的经济利益。 三.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使用谁付费制度。要明确生 态环境保护的权、责、利,充分运用法律等手段保护生态环境。 四.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是通过生态环境保护,遏制生态环境破坏, 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科学利用,实现自然生态 系统良性循环;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确保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

地理教案: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的国家。

它拥有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还有悠久灿烂的人文历史。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点。

一、自然地理特点1. 地势与地形:中国地势起伏不平,东部沿海平坦,西部高山连绵。

中国境内分布着大片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祁连山脉、昆仑山等。

同时,中国还拥有亚洲最长的河流——长江和黄河,这些河流对中国经济和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气候类型:由于国土面积广阔,在中国可以找到各种气候类型。

北方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旱,冬季寒冷干燥;南方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3. 自然灾害:中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环喜马拉雅造山带两个活动构造区之间,地震、洪涝、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

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戈壁灌区的所在地,干旱和沙尘暴也是中国面临的重要自然灾害。

二、人文地理特点1. 历史悠久: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古国,中国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文化。

从夏至今,中国历朝历代都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等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

2. 多民族聚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现存有56个民族。

汉族是绝大多数,同时还有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其他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保留并发展各自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以及传统节日等文化特色。

3. 人口众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约14亿人口分布在广袤土地上。

这对于资源分配、环境保护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巨大挑战。

4.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拥有东、中、西三个地理区域。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中部地区虽然资源较为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西部地区则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

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稳定。

总结: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文化特点的国家,在地理上具有独特之处。

中国的地理与环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

中国的地理与环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

中国的地理与环境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中国是一个地理环境多样性极高的国家,拥有广阔的自然地理和丰富的人文地理资源。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互作用,以及如何影响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

一、地貌与人文发展中国的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丘陵、盆地、河流和湖泊等。

这些地貌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长江流域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长江也为交通运输和产业发展提供了便利,促进了沿江地区的经济繁荣。

同时,中国的高山地区和河流流域也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比如,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藏族人民特有的信仰体系和文化习俗,如藏传佛教和藏族舞蹈。

黄河流域的干旱气候和河流决口等地理特点,促使当地居民形成勤劳、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气候变化与农业发展中国的气候多样,从北纬53度的东北地区到北纬18度的海南岛,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差异明显。

气候对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北方地区的寒冷冬季和干燥的气候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农民多依靠畜牧业为生。

南方地区温暖湿润的气候则适宜稻米、茶叶等作物的种植。

然而,近年来气候变化给中国的农业带来了许多挑战。

气候变暖导致了水资源供应的不稳定和自然灾害(如洪水和干旱)的增加。

这些变化对农作物的种植和粮食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中国政府通过投入大量的资源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和农业调控,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三、地理环境与城市化发展中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国家之一。

地理环境在城市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方面,中国的沿海地区和河流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城市发展区域。

这些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人口和投资。

另一方面,中国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

大规模的城市化需要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等挑战。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运输 方式
人口
陆路、陆路、 水路、航空运 航空 输,线 交织 路单一 成网 少多
经济 落后 发达
要点突破二 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特点
北方地区地理位置
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包括东 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的全部或大部,甘、宁的东南部和苏皖的北部,东临渤 海和黄海。
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青藏地区
自然地理特征
以高原 山地为 主,平 均海拔 4000米。
——高、寒
地形
气候
高原山 地气候
河流与湖泊
①大江大河发源地; (三江源、中华水 塔)②高原湖泊星 罗棋布。(咸水湖)
高寒牧区
三大牲畜
藏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区域 地理位 置
自然条件 地形 气候
人文环境(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资源
高原、山地为主
气候
降水丰富,气候湿润, 水资源相对丰富
降水少,气候干旱,水 资源相对短缺
土壤
比较肥沃
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
资源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环境
工业污染严重
水土流失和沙漠化严重
西部:高原、盆地、山 地为主
畜牧业发达
东部:平原、丘陵
种植业发达,以种 植小麦、水稻为主
(2)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人文环境方面的差 异
项目
东部
西部
生产方式
种植业
牧业
人口
稠密,文化素质较高 稀疏,文化素质较低
城市
交通、通信、 教育、技术
人才、资金
众多 相对发达先进
丰富
稀疏 相对落后 相对短缺
市场
广阔繁荣
相对狭窄
经济发展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中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

(2) 你认为东西部地区应该如何发挥各自优势 , 表二 :西部的矿产储量占全国储量的比例 加强合作和交流 , 实现共同发展 ? 矿种 天然气 锰矿 煤炭 铅矿 锌矿 钾矿 鳞矿
西部储量(%) 57.6 67.3 61.2 56.3 64.5 99.6 58.5
⑴结合图表,说说东西部分别有哪些优势? 东部:经济较发达,高等教育发达; 西部:面积广阔,资源丰富。
黄河入海口
1
B A
2
E C D
宁夏平原 地上悬河 龙羊峡大坝
3
4
5
虎跳峡
长江入海口
各拉丹东雪峰
1
A
2
C
B
3
D
F E
宜昌
湖口
武汉港
都江堰
三峡工程
4
5 5
6
长江、黄河的治理
(1)长江的治理 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防洪 长江流域易发洪涝灾害的原因(自然+人为) (七社P56+九社P46) ①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流域内若普降 暴雨,会发生特大洪水。 ②中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加剧。 ③人们不合理占用河道,围湖造田,使湖泊、河流 行洪能力大大降低。 治理措施; ①兴建水库②中上游禁止滥伐森林,做好水土保持 工作③疏浚河道④加固江防大堤⑤退耕还湖
我国东西部自然、人文环境特征对比表
方面 地形 气候
资源 人口 城市 交通 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地区
平原、丘陵为主 较为湿润 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西部地区
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干旱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
人口密集,人才多
城市众多 交通发达 相对较发达
人口稀疏,人才缺乏
城市较少 交通落后 相对落后

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介绍

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介绍

中国地形复杂多样, 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 东部的平原,从北部 的沙漠到南部的热带 雨林,呈现出鲜明的 地理特征。主要地形 包括山地、高原、盆 地、平原和丘陵。这 些地形地貌孕育了丰 富的生态系统和生物 多样性
自然环境
2. 气候特征
自然环境
中国跨越五个气候带 :寒温带、温带、亚 热带、热带和青藏高 原气候区。这使得中 国的气候多样,既有 四季分明的温带气候 ,又有热带雨林的湿 热气候。多样的气候 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 自然资源
3 PART
结语
1
中国的自然人文环境是丰富多样和充满魅力的
2
无论是壮丽的自然景观,还是深厚的文化底蕴,
都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智慧
3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进步,其自然人文环境还将 继续展现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
清新简约风
十分感谢大家观看
演示文稿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大部分时间,它们都是在为观众服务。演示文稿 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可以是演示,演讲,报告等。
20XX
中国自然人文 环境介绍
-
目录
CONTENTS
1
自然环境
2
人文环境
3
结语
2
中国自然人文环境介绍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是 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
文化的国宝
下面将从自然环境和人文 环境两个方面来介绍中国
的魅力
1 PART
1. 地形地貌
自然环境
3. 自然资源
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 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 以及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如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此外,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 矿产资源。这些资源为中国的发 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
一、选择题
读《新疆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地的地形区名称与气候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B.准噶尔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C.准噶尔盆地终年炎热干燥
D.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少雨
2.关于新疆的地理位置描述正确的是()。

A.小部分位于高纬度
B.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C.一小部分位于热带
D.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
3.下列四条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称的是()。

A B C D
经过40多年与W国的谈判,继香港、澳门回归后,我国又一片领土,黑瞎子岛(一半)在2008年已回归。

回答4—5题
4.W国是我国最大的陆上临国。

据此推断W国是()。

A.朝鲜B.蒙古C.俄罗斯D.阿富汗
5.对于W国气候特征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经常下雨,冬季比较干燥B.全年降水较多,比较潮湿
C.全年都很寒冷,积雪不会融化D.冬天很冷,夏天较热,全年降水较少6.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

究其根源,是大量泥沙入河,并在下游河道沉积。

所以,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B.修建蓄洪、分洪工程
C.在上中游修建水库D.在下游加固堤坝
7.长江、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她们共同流经的省级行政区是()。

A.青海、四川 B.西藏、青海
C.西藏、四川 D.四川、湖北
8.与我国内蒙古牧区相比,澳大利亚牧场的显著特点是()。

A.牧场规模小
B.机械化程度低
C.采取定居方式
D.采取游牧方式9.2008年5月1日.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大桥所跨越的海域属于()。

A.黄海 B.南海 C.渤海 D.东海
读右下图,回答10—12题。

10.图中①②③④四点附近河段中,
水能丰富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③和④
11.其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A.支流较多,含沙量大
B.降水丰富,且多暴雨
C.河道宽阔,河水流速大
D.多峡谷,地势落差大
12.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的名称,错误
..的是()。

A.太行山 B.阴山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
13.我国东西部在自然条件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与东部相比,西部自然条件的优势是()。

A.水资源丰富 B.平原面积广大 C.气候温暖湿润 D.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14.下列哪句话是描绘太湖流域水乡城镇特色的?()
A.“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
C.“一日过四季,十里不同天” D.“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15. 有关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1月0°C等温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③热带和亚热带的界线④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线
⑤温带和亚热带的界线⑥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
A、①②⑤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④⑤⑥
16.下列气候类型中,对我市影响最大的(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高山气候
D、季风气候
17.利用季风规律是我国古代航海技术高度发展的标志之一。

在北印度洋上,受热带季风的
影响,夏季吹西南季风,海水按逆时针方向流动,冬季则相反。

郑和下西洋时,正是巧妙地把握了这一规律,因此每次出航郑和总是选择的季节应在 ( )
A.春季 B .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地图的种类很多,下面同学需要选择的最合适地图依次别是( )
①准备到郊外的山地进行越野活动②想知道巴以冲突的具体地方在哪里
③想乘车去市区的博物馆参观
A.交通图、世界地图、地形图B.地形图、交通图、世界地图
C.交通图、地形图、世界地图 D.地形图、世界地图、交通图
2008年9月25日,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武汉某报社派记者小王前往进行现场采访。

回答19~23题。

19.在位于酒泉市南郊的酒泉火车站下车后,小王必须到市区内的发射中心驻酒泉市办事处办理采访准入手续,但他不熟悉交通路线。

此时,他应该选用()。

A.酒泉市政区图
B.酒泉市地形图
C.酒泉市交通图
D.酒泉市降水量分布图
20.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生长着一种象征“酒泉航天人”艰苦创业精神的植物——骆驼刺。

它青青的枝干,没有叶子,在末梢形成了刺。

它的根长长地、深深地扎在地里。

它的根须长长的、细细的向各个方向延伸。

据此可推断,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属于()。

A.沙漠干旱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温带湿润气候
D.高山寒带地区
21.通过这次采访,小王发现甘肃与家乡湖北有很多不同。

这种“不同”表现为()。

①甘肃多山地,家乡多湖泊②甘肃地势低平,家乡地形崎岖
③甘肃高寒干旱,家乡温暖湿润④甘肃人喜面食,家乡人爱米饭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22.天上“神舟”翱翔,海上“远望”紧追。

当晚21时40分,远望2号
测量船在波推浪涌的南太平洋任务海域(如右图)终于用电波与神州七号
飞船“牵手”了。

此时,远望2号测量船所在位置最接近()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3.采访中,小王发现甘肃有三张“名片”:一碗面——兰州拉面、一个
洞——莫高窟、一本书——《读者》杂志。

在前两张“名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自然因素是()。

A. 地势和地形
B. 气温和降水
C.湖泊和河流
D. 经济和社会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地势特征明显,地形复杂多样,区域自然景观各不相同。

回答24~28题。

24.如下图,我国国土东西长5000多千米,跨经度60度,这就造成了()。

25. 2008年11月10日,我国中央政府与达赖喇嘛私人代表进行了第九次商谈。

“达赖”是哪个民族特别信仰的宗教的代表人物?()。

A.哈萨克族B.壮族C.藏族D.土家族
26.在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区中,跨越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且相邻省区最多的是()。

27.对下图中①-④地形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黄土高原
B.②为东北平原
C.③为青藏高原
D.④为塔里木盆地
28.黄河发源地所属的地域文化区(图中④)的传统服饰
是掉袖藏袍,与此相适应的气候特点是()
A.雨热同期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昼夜温差大
29.下列四位同学对家乡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30.【区域特色和同一家】
材料一:根据水分和热量等自然地理因素.可以将我国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1)读图一:
A代表(填省级行政区名称)。

B代表(填山脉名称),
C代表
(填河流名称),两者共同构成了我国南北
地理分界线。

2)图二为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其中第幅图(填序号)符合我国
南方某地区的气候特征。

31.【追根溯源】
2008年暑假临近,小明报名参加浙江中国青年旅行
社赴西藏的旅游团,并为此查询相关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西藏地区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夏季以凉爽为主,但昼夜温差大;天气变化复杂,往往山前山后景色各异,有十里不同天之称。

降水分布受季风影响分布极不均。

(1)小明看到的西藏是什么气候类型?降水分布受季风影响分布极不均。

怎么理解?
(2)网上说去西藏的游客将会看到了与2008年北京奥运有关的动物,是什么动物?还会看到西藏特有的什么植物?
32.【重走丝绸之路】:读古丝绸之路图和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站,古丝绸之路出发地,它在今天的省。

(2)第二站,渡过河,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它的方位在出发地的方,这里再也感受不到季风了,因为这里地处非季风区。

(3)第三站,继续前行,穿过茫茫沙漠,一路感受类型的气候,葱岭到了,这里就是中国的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再过去就是世界最大洲洲的腹地了,而一路南下则能到达世界四大洋之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