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与对策
2024年肉牛养殖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肉牛养殖业市场分析现状引言肉牛养殖业是农业领域中重要的生产与经济活动之一。
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对肉牛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本文将对当前肉牛养殖业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肉牛养殖业市场规模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肉牛养殖业市场规模正稳步增长。
2018年,全球肉牛养殖业市场规模达到X万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Y万美元。
这一规模的增长主要受到人口增长、消费结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市场竞争情况肉牛养殖业市场竞争激烈,主要体现在供应商数量与产品质量上。
全球范围内,存在着大量的肉牛养殖企业,其中一些企业具有规模化生产和技术优势,他们的产品质量较高且价格相对较低,占据了市场份额的较大部分。
此外,全球范围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也使得一些国际贸易壁垒对肉牛养殖业的竞争产生了一定的限制。
市场发展趋势1. 产业集中度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肉牛养殖业呈现出产业集中度提高的趋势。
大型肉牛养殖企业采用规模化生产和现代化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这些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
2.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发展技术创新对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的引入,提高了肉牛养殖效率和产品质量。
例如,遗传改良和营养改良技术的应用,使肉牛的生长速度更快,肉质更好。
同时,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引入,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3. 消费结构升级随着人口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肉牛产品的需求不再只是满足基本消费需求,而是注重产品的品质与健康属性。
这一变化导致市场对高品质肉牛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因此,肉牛养殖企业需要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的营养价值和安全性,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4. 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可持续发展变得更加重要。
肉牛养殖业对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日益引起关注。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肉牛养殖企业需要注重减少环境污染,推广高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推动生态养殖模式。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

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肉牛产业是畜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人们的肉食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肉牛的养殖和发展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具有积极的作用。
以下将对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具体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在我国,肉牛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牛养殖规模相对较小,生产效益也较低。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肉牛养殖面临的生命周期长、养殖成本高、市场调节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养殖户难以获得稳定的收益。
其次,肉牛品种多样性有限,品种改良缓慢,高品质种源供应不足,限制了肉牛产业的高效发展。
再次,肉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养殖模式单一,科技创新不足,影响了养殖效益和质量。
此外,肉牛养殖在一些地方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避免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首先,加强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的扶持力度。
鼓励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提高养殖户的人均收入。
其次,加强种源改良和品种培育,提高种牛的品质。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肉牛培育力度,提供高质量的种牛供农户选用。
再次,加强科技创新和传播,提高肉牛养殖的效益和质量。
推广适宜的养殖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引导农民增加附加值,提高养殖效益。
此外,加强养殖业的环境保护工作,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和更新力度,严格监督和管理养殖废弃物的处理,推广环保养殖模式和技术。
最后,加强市场调节和资源整合。
促进肉牛养殖与屠宰、加工、销售环节的协同发展,加强肉牛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市场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
总之,肉牛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是多方面的,需要政府、企业和农户共同努力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创新、品种改良、环境保护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推动我国肉牛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肉牛养殖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肉类生产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人们对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肉牛养殖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本文将从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前景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肉牛养殖技术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肉牛饲养管理技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饲养管理技术是确保肉牛健康生长和高效生产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肉牛的饲养环境、饲养方式、饲养水平等方面的优化,可以大幅度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益。
目前,许多肉牛养殖场已经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模式,如定期做好饲料配比、定时定量喂养、合理管理牛群健康等,使肉牛养殖在管理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肉牛繁育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肉牛的繁育技术是提高肉牛产仔率和繁殖性能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人工授精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改良,肉牛的繁育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选育适应性强、肉质好的肉牛品种,并结合遗传改良和基因编辑等技术,可以提高肉牛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性能,进一步推动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
肉牛养殖的环保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突破。
肉牛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肉牛养殖场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养殖废弃物的处理利用、生态农业的推广应用等,使得肉牛养殖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肉类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这为肉牛养殖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机遇。
我国政府在农业领域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将进一步促进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
科技创新将推动肉牛养殖技术的进一步提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有望进一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和质量。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肉牛的肉质和生长速度,使肉牛养殖更加高效和经济。
肉牛养殖的绿色发展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绿色发展是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也是国家提出的发展要求。
养殖场要积极采取环保措施,如粪污资源化利用、节能减排等,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未来肉牛养殖市场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未来肉牛养殖市场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目录一、前言 (2)二、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 (2)三、技术创新与绿色养殖建议 (5)四、养殖品种结构及其市场影响 (7)五、近年来肉牛存栏量与产量的增长趋势 (10)六、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12)七、结语 (15)一、前言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领,实现从种植、饲养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整合,提升行业附加值。
这有助于提升肉牛养殖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应对进口牛肉的竞争压力。
东北地区如吉林、黑龙江等省份,也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区域。
这些地区气候适宜,饲料资源丰富,适合肉牛的规模化养殖。
近年来,东北地区的肉牛出栏量持续增长,满足了下游消费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
二、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预测(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与消费升级1、市场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牛肉的需求量持续增长。
在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推动了牛肉需求量的逐年增加。
特别是中高端牛肉市场,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者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市场需求更加旺盛。
2、消费升级与产品结构优化消费升级和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人们对于牛肉的品质和口感要求越来越高。
消费者对低脂、高蛋白、健康营养的牛肉产品更加青睐,推动了肉牛养殖行业向高品质、精细化方向发展。
同时,这也为养牛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特别是高端肉牛养殖国产化率的渗透空间较大。
(二)智能化、绿色化与规模化发展1、智能化养殖与数字化管理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智能化、自动化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在肉牛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提高了养殖效率和生产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
未来,智能化养殖和数字化管理将成为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在环保理念的推动下,肉牛养殖行业正逐步向绿色、低碳、循环的方向发展。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肉牛养殖技术是指众多农牧民在生产活动中采取各种技术方法来提高养殖牛的生长速度、健康度、品质和产量等。
当前,养殖业已成为大力推行“三农”政策的关键领域,肉牛养殖在其中占有较大比重。
同时,随着国内市场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肉牛养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也受到了追捧。
那么,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前景为何呢?一、发展现状1.技术手段不断升级肉牛养殖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生产技术手段得到不断升级,如改良饲料、注射疫苗、生产高品质青饲草、利用诱导分娩器等,使牛肉产量和产值得到了大幅增长。
2.养殖模式正在变革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农业的普及,以养殖大户为主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变革。
现代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养殖模式代替了传统的小散户养殖模式,提高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3.国内外交流广泛国内外交流不断扩大,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养殖技术人才。
通过多次国际学术交流,肉牛养殖技术得到了更新和提升,提高了国内养殖业的竞争力。
二、发展前景1.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市场对高品质肉类需求不断增长。
肉牛养殖业将在这种需求的推动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2.政策支持力度大在我国政策层面,养殖业得到越来越大的支持。
国家多次出台鼓励养殖业发展的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力度,为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土壤。
众多科技手段将不断涌现,如免疫技术、繁殖技术、饲养技术、环境控制技术等,所有这些技术的应用将使养殖业更加高效、规模化和现代化。
结语:肉牛养殖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是也需要产业链的多方面发展和完善。
同时,各级政府和企业也应该融入新的科技成果,在经营上注重动物健康以及养殖环境的卫生安全。
这样才能使肉牛养殖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也能满足越来越多人对肉制品的健康需求。
肉牛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环保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将引入更多的先进的环保技术应用于肉 牛养殖行业,如生物除臭、垃圾处理等,提高环保水平。
市场需求的变化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肉牛产品将逐渐细分市场,出现更多个性化的需求。未来需要 不断创新,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肉牛产品。
食品全问题的重视
促进经济发展
肉牛养殖业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直 接推动作用,能促进相关产业如
物流、零售等发展。
保护环境资源
肉牛养殖业采取更环保的生产方 式,加大环保投入,减少对环境
资源的污染。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资源利用不合理
在肉牛养殖业的发展过程中,资源利用不够合理,如土地、水源等 。如不能合理利用,将对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灵活可控,适应市场,提高农民收 入。
小型养殖场的优势
贴近市场,了解消费者需求,提高 农业多样性。
环境保护
01
加强环保治理
政府将会加强环保治理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推动养殖场加强
环保投入和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健康、安全的生产。
02 03
推广生态养殖
生态养殖是一种先进的养殖方式,通过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等方式,实现可持续生产。未来将逐渐推广生态养殖,提高肉牛养殖 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肉牛产品的质量安全将成为关注的焦点。未来将更加 注重肉牛产品的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推动行业加强质量管理和食品安全技术的创新。
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
随着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未来将更加注重肉牛的健康状况和健康消费理念的推广。这将 对肉牛养殖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加大投入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肉牛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一、国内肉牛生产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肉牛养殖在中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目前,中国肉牛养殖行业已经形成了以黄牛、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为主的品种体系。
同时,肉牛养殖区域也逐渐从传统的东北、西北地区扩展到了中部、东部和南部地区。
1. 养殖规模扩大:随着养殖技术的提升和政策的扶持,中国肉牛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大型肉牛养殖场逐渐崛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养殖效益也在不断提高。
2. 种畜结构优化:传统的肉牛品种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国肉牛品种,如夏洛莱牛、安格斯牛等,使我国肉牛种畜结构逐渐优化。
3. 饲养技术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肉牛养殖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现代化的养殖设备、科学的饲养管理和营养配方等,使得肉牛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都得到了提高。
二、国外肉牛生产现状1. 美国: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牛生产国之一,其以安格斯、赛尔达和黑安格斯等品种为主。
美国肉牛养殖业以大型养殖场为主,养殖效益较高。
2. 巴西: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出口国之一,其肉牛养殖业以草饲为主。
巴西的肉牛养殖业在土地资源丰富的条件下,养殖规模和出口量都居于世界前列。
3.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国家,其以赛尔达、安格斯和夏洛莱等品种为主。
澳大利亚的肉牛养殖业在科学管理和饲养技术方面拥有较高水平。
三、国内外肉牛生产发展趋势1. 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人们对肉类需求的不断增长,肉牛养殖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特别是在中国,肉牛养殖业将逐渐从传统的农村向城市周边地区发展。
2. 种畜结构优化:引进国外优良肉牛品种,优化国内种畜结构,提高养殖效益和肉质品质。
同时,加强本土肉牛品种的改良和培育,提高适应性和产肉性能。
3.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营养配方等方面的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牛品质。
4. 环境友好型养殖:注重环保和动物福利,推动肉牛养殖向生态友好型发展。
肉牛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肉牛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是肉食大国,而肉牛产业也是其中的一环。
肉牛养殖在中国已有上百年历史,近年来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但是,随着经济、环保、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肉牛养殖产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肉牛养殖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现状1.市场需求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肉牛市场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中国肉类消费量比较高,且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消费者需求多元化,肉牛市场需求量还会进一步增加。
目前,几乎所有肉牛产品在中国市场上都有一个不错的销售市场,且价格仍在增加。
2.经济环境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同时,政府也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来支持农业发展。
在经济支持和政策的激励下,肉牛养殖发展前景广阔。
3.肉牛品种目前,中国境内的肉牛品种主要有西门塔尔、荷斯坦、安格斯和巴西草原等。
而在肉牛品种方面,西门塔尔是我国肉牛养殖的主流品种,肉质鲜美,快速生长,市场上也较为普遍且价格相对较高。
4.养殖场大小肉牛养殖场的规模通常是根据当地的耕地数量和当地政府的批准情况而来。
目前,中国的肉牛养殖一般处于小规模和中型规模之间。
较大的规模一般很难在城市附近操作,但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实现经济效益。
5.资源利用肉牛养殖的资源利用策略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养殖场往往会使用道地土壤,并保留自然原生态。
农民还会自己种植一些有机食品来为肉牛提供食物。
二、未来趋势1.养殖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应当考虑增加规模、使肉牛养殖产业更为现代化、便于操作和规范化。
大规模养殖场可节约成本,实现大规模生产,更大程度充分利用生产力。
2.环境保护养殖业产生了很多水和土的污染,为了达到更高效、更绿色的生产,就需要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环保治理力度,减少农用化学品的使用,达到绿色、健康、安全的方面。
3.肉牛品种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肉牛品种需求的变化及其市场的变化,追求更适合中国市场需求、更鲜美、更优质的品种将成为发展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我国尚无专门化的肉牛品种。目前生产牛肉多用地方良种黄牛,或其和国外引进的肉牛品种(如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南德温、西门塔尔和皮埃蒙特等)进行杂交以后所生的杂种牛。
5.从1993年英国发现“疯牛病”以来,世界牛肉库存量减少约6%,主要是欧美一些国家由于不时的发现一些新的病例而相互停止贸易,结果导致牛的存栏量和产肉量也跟着减少。例如,欧盟15个国家近5年以来牛的存栏数减少了55万头,减少量为0.7%;而出栏数比5年前减少了1%。由于牛肉供货量的减少,近年来,牛肉零售价也在不断的攀升之中。
二、国内肉牛业的发展动态
2004年,我国各类牛的总存栏量为1.084亿头,其中水牛2276万头,占21%,牦牛205万头,占1.9%,良种和改良奶牛1000万头,占9.2%,剩余7359万头,占67.9%,系地方良种黄牛和一部分肉改杂种牛。当年牛肉总产532.0万吨,人均占有量4.09千克,牛肉在整个肉类中的比例为8.5%,极大低于猪肉的平均占有量和猪肉在肉类中所占的比例。每头屠宰牛的平均胴体重约为136千克,每头存栏牛平均产肉49千克。
2004年,我国出口牛肉3.920万吨,占当年牛肉总产量的0.74%,占世界牛肉总出口量的0.52%。进口牛肉9.854万吨,占当年牛肉产量的1.85%,人均进口牛肉数量仅为0.08千克。
我国肉牛业的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肉牛业的发展速度很快。特别自90年代实施秸秆养牛的方针以后,肉牛业的发展更如雨后春笋。我国牛肉的总产量已从80年代的第4位跃居第3位。1985年全国牛肉产量只有46.7万吨,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2.7%,人均占有牛肉只有0.53千克。但到了90年代后期,牛肉总产量突破500万吨,1998年达到505.4万吨,比1985年增加11倍。人均占有量超过4千克,比1985年增加了7.5倍。
5.我国牛肉的对外贸易量,特别是出口量特别小,而且近年来还有下降趋势。这与进口国所设置的“技术壁垒”有关,但也提醒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无公害”或“绿色”食品的标准和要求,规范我国肉牛养殖,切实保证消费者的卫生和健康,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6.“农工综合体”、“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以及“贸工农”相结合的肉牛发展途径已在我国初步形成,有待继续完善和发展。
当前世界肉牛业的发展特点是:
1.肉牛品种大型化,牛的早熟性和生长速度不断得到提高。例如,现代的大型肉牛品种夏洛来、利木赞、皮埃蒙特和南德温等,生长至15月龄,体重可达400~450千克以上,最高日增重有超过2.0千克的;平均宰前日增重可达1.5~2.0千克。
2.在肉牛生产上多采用经济杂交的办法,充分利用杂交所具有的杂种优势,以提高生长速度和饲料报酬率。例如,加拿大利用若干个肉牛品种进行二元、三元杂交,轮回杂交和终端轮回杂交,公牛和非种用母牛肥育作肉牛屠宰,种用杂种母牛被用于培育“复合型肉牛”品种。西欧和大洋洲一些国家,将荷斯坦奶牛用肉用品种公牛配种,所生杂种后代,肥育后屠宰肉用。
3.集约化和工厂化肉,美国北科罗拉多州有一个芒佛尔特肉牛公司,年肥育肉牛40~50万头,产值达3亿多美元,是美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肉牛公司。除了饲养肉牛以外,还进行屠宰、加工和销售,真正做到了“公司+养牛户”,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格局。
4.近年来,随着环保工作的深入和“有机农业发展模式”的出台,一些国家已经提出“可持续肉牛生产”的口号。其核心内容: 以充分、有效、持续的利用天然草场为出发点; 通过划区轮牧、建设草库仑,发展人工草场等,使天然草场的利用更加优化,减少对于粮食和贮备牧草的依赖性; 维持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 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卫生的“有机”(或绿色)牛肉; 长期保持生态环境的健康和稳定。
在这里选择合适的肉牛品种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认为,以优良的国内黄牛品种为基础,一手抓本品种向肉用方向的选育提高;另一手抓选择和引进外来品种的经济杂交,充分利用杂交优势,提高地方良种黄牛的肉用性能。
2.作好我国肉牛生产的市场定位,逐步推广“可持续肉牛生产”模式,增加牛肉的出口量。
1)鉴于当前牛肉出口多被发达国家所垄断,而我国又不具备生产高档牛肉的条件,所以必须从低档市场寻找出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优势的。 我国出口牛肉的价格比较低廉,仅相当于世界冷冻牛肉平均出口价的58%,可以选择性的和一些需要中低档牛肉的国家进行贸易。 对于我国所生产的整块胴体按部位进行分割,低中选优,进行销售,如里脊肉、腰肉、大腿肉等。
3.除少数牧区以外,我国肉牛的主要生产方式为“秸秆+精料”。例如,中原肉牛带的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都是发展秸秆养牛业,对架子牛和老残牛进行短期肥育。而高档的小牛肉和犊牛肉由于市场和饲养方式的限制,至今没有发展起来。至于“可持续肉牛生产技术”,至今还没有进入议事日程。
4.由于受国民生活习惯及购买力的限制,我国牛肉的市场售价一直不到位(即,1斤牛肉=2斤猪肉=4斤鸡肉),饲养肉牛的比较经济效益一直偏低。
讲授、讨论、分析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内容
学生活动内容
用时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六、教后感
导入
展示国内外养牛业的概况,引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文本,讨论归纳本节课学习任务:
1.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
2.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对策
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共同完成任务
牛肉在世界肉类的总交易量中位居榜首,约为41%(相当于911万头活牛);其次为鸡肉(29%)、猪肉(18%)和羊肉(6%)。但是,出口量和进口量占当年生产量的百分比均以发达国家居高(分别为19.22%和17.51%),而发展中国家极低(相应为1.87%和0.39%)。发达国家的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76.19%,人均进口牛肉3.98千克;发展中国家对应两个数字分别为:6.83%和0.02千克。
三、发展我国肉牛业的对策
1.适应国内外肉牛业的发展需要,加快我国黄牛向肉用牛方向改良步伐。
一些研究者认为,牛是一种“两极动物”——即,穷也穷不过牛,富也富不过牛。具体说,牛既可以消耗天然草地的劣质牧草去生产牛肉,也可以消耗大量的粮食,搭配少量牧草去生产牛肉。前者的生产成本低、肉质差;后者的生产成本高,肉质优,但投资大。结合我国的特点,必须以第一种生产方式为主,适当配合第二种生产方式。
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
课题
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与对策
学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
2.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对策
教
材
分
析
教学
重点
1.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
2.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对策
教学
难点
1.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动态
2.了解国内外肉牛养殖业发展对策
教学方法
一、世界肉牛业发展动态
2011年,全世界牛的总存栏量为13.7亿头,出栏肉牛2.79亿头,出栏率20.4%。当年牛肉总产量为5788.3万吨,人均占有9.30千克。牛肉次于猪肉(约占28%)而居第二位。每头屠宰牛的酮体重为207.5千克。每头存栏牛的平均产肉量为42.2千克。
世界牛肉产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总产1243.8万吨,人均42.74千克,牛存栏9670万头)、巴西(相应为:713.6万吨、40.49千克和1.76亿头)和中国(相应为:532.0万吨、4.09千克和1.06亿头)。人均占有量最多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250.8千克)、阿根廷(71.09)、美国(42.74千克)和加拿大(41.25千克)。
4.注意科学饲养,千方百计地挖掘便宜的饲草、饲料资源,按照肉牛的营养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
5.严格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生产规范从事肉牛生产,为出口创汇创造条件。
6.搞好科普工作,向饲养户讲解肉牛生产知识,不断提高饲养肉牛的技术水平。
用PPT出示:
学生听讲认真,思考问题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2)逐渐推广“可持续肉牛生产模式”。在我国退耕还林(草)发展至适当时期,要逐步开放开然草场,实现“定畜量、混合放;设小区、建库仑;贮冬草,不过牧;收草种,人工播;增效益,保生态;肉质好,牛羊壮;牧民富,食者健”的目标。
3.引导和提倡“公司+基地+农户”的肉牛生产模式,建立经济上紧密结合的“贸工农”联合体,使分散的小农生产方式被“结合”成一个大的经济实体,抵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学生口答
认真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
认真做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