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合集下载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教案第一章:土的性质与分类1.1 教学目标了解土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掌握土的三相指标及土的密度、含水率和塑性指数的概念。

学会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理解土的工程特性及其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土壤的组成与结构土壤的物理性质:密度、含水率、塑性指数土壤的力学性质:抗剪强度、压缩性、渗透性土的分类与工程特性土工试验:密度试验、含水率试验、塑性指数试验1.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壤的性质、分类和工程特性。

实验教学:指导学生使用土工试验仪器进行土的物理性质试验。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理解土壤性质对地基基础的影响。

第二章:土力学基本理论2.1 教学目标掌握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包括剪切强度理论、压缩理论和小应变弹性理论。

学会运用土力学理论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应力、应变、应力路径剪切强度理论:抗剪强度、库仑定律、莫尔-库仑准则压缩理论:压缩性、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小应变弹性理论:弹性模量、泊松比、弹性应变2.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土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土壤的力学行为。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理论解决问题。

第三章:地基基础设计原理3.1 教学目标掌握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浅基础、深基础和地下工程的设计。

学会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的设计。

3.2 教学内容浅基础设计原理:承载力计算、基础尺寸确定、沉降计算深基础设计原理:桩基础、沉井基础、地下连续墙地下工程设计原理:隧道、地铁、地下室3.3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讲解地基基础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数值分析:运用数值方法分析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运用土力学和结构力学的知识进行地基基础设计。

第四章:地基承载力与稳定性分析掌握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包括极限平衡法、数值方法和实验方法。

学会运用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分析方法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

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指标1. 体积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3)或兆帕(MPa)表示。

体积重是土壤力学性质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影响土体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体积重的大小与土壤颗粒密度、含水量和孔隙度有关。

2.孔隙比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度。

孔隙比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孔隙连通性,对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等性质有重要影响。

孔隙比的大小与土壤颗粒颗粒的形态、大小和堆积密度等因素有关。

3.毛细吸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上升或下降所受到的作用力。

毛细吸力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土壤颗粒大小和水表面张力等因素有关。

毛细吸力对土壤水分运移和供水能力有着重要影响,也是评价土壤保水能力和透水性的重要指标。

4.剪切强度是指土壤在剪切应力作用下的抗剪能力。

剪切强度是土体抗剪破坏的重要参数,直接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土壤的剪切强度与土壤颗粒间的内聚力、黏聚力和有效应力等有关。

此外,还有一些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相关的指标,如孔隙水压力、压缩系数、孔隙率等。

5.孔隙水压力是指土壤孔隙中水分所受到的压力。

它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毛细吸力等因素有关。

孔隙水压力对土壤水分状态和土壤力学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6.压缩系数是指土壤在外力作用下体积变化与应力之间的关系。

压缩系数反映土壤的压缩性质,与土壤的固结和液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7.孔隙率是指土壤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值,即孔隙系数。

孔隙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和蓄水性能,也是评价土壤质地和透水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这些物理力学性质和指标是描述土体力学性质和水分运移特性的重要参数,对土壤科学研究、土壤工程设计和农田管理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

土壤物理知识点总结图解一、土壤颗粒性质1.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由砂、粉砂、壤土和粘土组成,颗粒大小依次减小。

2. 颗粒形态土壤颗粒的形态多种多样,有圆形、角形、片状等。

3. 颗粒结构土壤颗粒的结构有单粒结构、胶结结构、复合结构等。

二、土壤孔隙结构1. 孔隙分类土壤孔隙包括毛管孔隙、颗粒间隙和大孔隙。

2. 孔隙特征毛细管作用使土壤中的水分能上升,在土壤中形成一种特殊的溶液吸附现象,使土壤能保持一定量的水分。

3. 孔隙组成毛细管作用和颗粒结构使得土壤中有多样化的孔隙组成。

三、土壤水分运动1. 土壤中的水分形态土壤中的水分主要包括毛细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

2. 水分运动过程水分在土壤中的运动主要有渗流、毛细吸附运动和重力排水等。

四、土壤气体运动1. 土壤中的气体土壤中的气体主要包括氧气、二氧化碳、氮气等,它们对土壤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气体运动规律土壤中的气体运动与水分运动联系紧密,同时还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五、土壤热量传导1. 热量传导的方式土壤中的热量主要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传导等方式进行。

2. 土壤热力学性质土壤的热导率、热容量等热力学性质对热量传导具有重要的影响。

六、土壤质地与结构1.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主要指土壤中砂、粉砂和粘土的含量比例,它对土壤的肥力和透水性等具有重要影响。

2. 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可分为状结构、团粒结构、板状结构等,不同的土壤结构对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等有重要影响。

七、土壤物理性质与植物生长1. 土壤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含氧量等物理性质对植物生长有着直接的影响。

2. 土壤改良通过改良土壤的物理性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促进植物生长。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对土壤物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在实际的土壤改良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也希望通过图解和详细解释,能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6.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土壤学6.1
粒级(粒径毫米) 全土样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腐殖质(克/千克) 29.5 0 4.3 14.8 53.7 64.2 密度(克/厘米 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一.土壤孔隙数量
土壤比重测定方法:比重瓶法 注意!测定 比重用扰动 土
表 4-1 石 英 土壤中常见组分的密度 (克/厘米 3) 赤铁矿 磁铁矿 三水铝石 高岭石 蒙皂石 伊利石 4.90~5.30 5.03~5.18 2.30~2.40 2.61~2.68 2.53~2.74 2.60~2.90 2.60~2.68 2.54~2.57 2.62~2.76 2.77~2.88 2.70~3.10 2.85~3.57 3.15~3.90 3.60~4.10 腐殖质 1.40~1.80
Specific gravity (Gs) is a property of the mineral or rock material forming soil grains. It is defined as
Method of measurement For fine soils a 50 ml density bottle may be used; for coarse soils a 500 ml or 1000 ml jar. The jar is weighed empty (M1). A quantity of dry soil is placed in the jar and the jar weighed (M2). The jar is filled with water, air removed by stirring, and weighed again (M3). The jar is emptied, cleaned and refilled with water - and weighed again (M4).

土壤学作业整理

土壤学作业整理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核心名词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四面体八面体同晶替换2:1型1:1型粘粒矿物2.思考题(1)什么叫做矿物?分析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2)试比较高岭石、蒙脱石和伊利石在晶架构造上有何不同?(3)试比较高岭石组矿物与蒙脱石组矿物在性质上的差异以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第二章土壤有机质(一)基本概念1. 土壤有机质2.土壤腐殖质3. 矿化作用4. 腐殖化作用7. 腐殖化系数8. C/N 9. 腐殖酸10. 褐腐酸11. 黄腐酸12. 激发效应( 二)问答题1. 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2. 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认为最有效是哪种?3. 叙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和作用?4. 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地高?为什么?5.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什么?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哪一种?为什么?(三)判断题1、土壤有机质是化学中已有的有机化合物( )2、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是受微生物控制的一系列生化反应( )3、C/N高会抑制有机质的分解( )4、HA的酸性比FA强,分子量比FA高,稳定性比FA高( )5、一般南方土壤有机质的HA/FA<1,而北方﹥1( )6、一般随着土壤熟化度的提高,HA/FA也提高( )7、土壤施用的有机肥越多,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的也越高( )8.有机质的转化是先矿化后腐殖化,两个过程是矛盾对立的( )9、土壤微生物主要分解碳水化合物,不分解腐殖质( )10、土壤有机质在土壤中是完全独立存在的( )第三章土壤生物一、名词土壤生物土壤微生物菌根根际R/S比土壤酶竞争关系互生关系共生关系拮抗关系捕食关系寄生关系二、思考题1、土壤中主要有哪些生物?请举例说明。

2、蚯蚓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3、微生物在土壤肥力上的重要性是什么?第四章土壤水、空气和热量1. 与大气组成相比,土壤空气有哪些特点?2. 简述土壤空气更新的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土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土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

土力学第四版习题答案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分类1. 土的颗粒大小分布曲线如何绘制?- 通过筛分法或沉降法,测量不同粒径的土颗粒所占的比例,然后绘制颗粒大小分布曲线。

2. 如何确定土的密实度?- 通过土的干密度和最大干密度以及最小干密度,计算土的相对密实度。

3. 土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根据颗粒大小、塑性指数和液限等指标,按照统一土壤分类系统(USCS)进行分类。

第二章:土的力学性质1.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怎样的?- 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非线性的,通常通过三轴试验或直剪试验获得。

2. 土的强度参数如何确定?- 通过土的三轴压缩试验,确定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

3. 土的压缩性如何影响地基沉降?- 土的压缩性越大,地基沉降量越大,反之亦然。

第三章:土的渗透性1. 什么是达西定律?- 达西定律描述了土中水流的速度与水力梯度成正比的关系。

2. 如何计算土的渗透系数?- 通过渗透试验,测量土样在一定水力梯度下的流速,计算渗透系数。

3. 土的渗透性对边坡稳定性有何影响?- 土的渗透性增加可能导致边坡内部水压力增加,降低边坡的稳定性。

第四章:土的剪切强度1. 什么是摩尔圆?- 摩尔圆是一种图解方法,用于表示土的应力状态和剪切强度。

2. 土的剪切强度如何影响基础设计?- 土的剪切强度决定了基础的承载能力,是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

3. 土的剪切强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土的剪切强度与土的类型、密实度、含水量等因素有关。

第五章:土的压缩性与固结1. 固结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固结理论描述了土在荷载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体积减小的过程。

2. 如何计算土的固结沉降?- 通过固结理论,结合土的压缩性指标和排水条件,计算土的固结沉降量。

3. 固结过程对土工结构有何影响?- 固结过程可能导致土工结构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第六章:土的应力路径和强度准则1. 什么是应力路径?- 应力路径是土体在加载过程中应力状态的变化轨迹。

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土壤结构与力学性质

2、当量孔径与土壤空隙的类型
土壤孔隙的大小、形状均不规则,无法按其真实孔径来研究。 土壤学中所说的孔隙直径是指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相当的孔径 (当量孔径)。当量孔径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为:
d=3/h
式中 d—孔隙的当量孔径,mm;h—土壤水吸力,100Pa;当量孔径与土 壤水吸力呈反比,孔隙越小,土壤水吸力越大。 (1)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 0.002 mm的孔隙(土壤水吸力>1.5×105 Pa),根 毛和微生物不能进入此孔隙。 (2)毛管孔隙:当量孔径为0.02~0.002 mm的孔隙(土壤水吸力1.5×105 Pa1.5×104 Pa), 植物细根、原生动物和真菌不能进入毛管孔隙中,但根毛和细 菌可在其中生活。
(二)土壤粒级( soil particles )
按土粒大小,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石砾: 1mm 砂粒: 1~0.05mm 粉粒: 0.05~0.002mm 粘粒: 0.002mm 物理性砂粒:粒径在1~0.01 mm之间的土粒。 物理性粘粒:粒径<0.01 mm的土粒。
1、当量粒径与理想土壤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 :土粒在水中沉降速度因其形状而异,而形状又 很不一致,近百年来都是采用与土粒沉降速度相同的球体土粒的直径或半 径为其粒径,称为当量粒径。 2 斯托克斯定律 2 ( s w ) gr V 9
第二节 土壤质地
一、土壤机械组成
各粒级土粒在土壤中的相 对比例(质量百分数)称为土壤
机械组成(或土壤颗粒组成)。
由土壤机械组成确定土壤 质地。
二、土壤质地类型
(一)土壤质地(soil texture)的概念 按照土壤中不同粒级土粒的相对比例(土壤机械组成的差异)把土壤分成若干 组合,每一组合即为一种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对土壤性状如养分含量、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性以及耕作性状等 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阐明土壤肥力时,土壤质地是首先考虑的因素之一。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

《土壤学》课程笔记第一章:什么是土壤?1.1 土壤的重要性与功能土壤不仅是地球表面的一个物理层,它还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性和功能:- 生命支持系统: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为植物提供必需的养分、水分和栖息地,从而支撑着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

- 水循环的关键参与者:土壤是大气降水的主要接收者,通过渗透、蒸发和径流等过程参与水循环,维持水文平衡。

- 养分循环的枢纽:土壤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核心,包括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这些元素是所有生命体必需的。

- 环境净化器:土壤具有过滤、吸附、降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能力,有助于保护地下水和地表水质量。

- 土壤保持文化遗产:土壤记录了地球历史和人类活动的信息,是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2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土壤的特性直接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方式:-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和特性不同,这决定了当地的植被类型、农作物种植模式和农业生产效率。

- 文化影响:土壤条件影响人类居住模式、饮食习惯和传统技艺,如稻田文化、葡萄种植文化等。

- 经济发展:土壤资源丰富与否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如农业、矿业和旅游业等。

1.3 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学内容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复杂混合体,具有以下特点:- 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包括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和温度等。

- 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涉及pH值、养分含量、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等。

- 生物性质:土壤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栖息地之一,包括微生物、昆虫、植物根系等。

土壤学内容主要包括:- 土壤的形成与演变:研究土壤如何从母质经过生物、气候和时间的作用形成,以及土壤剖面的发育过程。

- 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形态、性质和发生特性,将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研究土壤的物理结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动对土壤功能的影响。

- 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探讨土壤如何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以及如何通过施肥等手段提高土壤肥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土粒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
表6-2 两种代表性土壤各粒级的化学组成
粒级(mm)
SiO2
化学组成(占干重%) Al2O3 Fe2O3 TiO2 MnO CaO MgO
K2O
Na2O
P2O5
0.1~0.01 89.90 3.90 0.94 0.51 0.06 0.61 0.35 2.21 0.81 0.04
土壤容重的用处:
①计算土下式计算:
孔隙度=1-
容重 密度
②计算工程土方量
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
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定额
2、浸水容重:反应浸水条件下土壤结构状态和淀实程 度的指标。
测定方法:磨细的风干土样称重后,放入盛水的大量 筒中,浸泡分散,搅拌,静置,待土粒下沉到筒底,记 下沉淀容积;另取一份风干土样测定含水量,由此计算 筒内土样的干质量,再由公式计算浸水容重:

孔隙体积 土粒体积 孔隙体积
100
%
(2)“理想土壤”的总孔度
图6-2 理想土壤的最松(左)和最紧(右)排列
方体排列的孔度为47.46%(左) 三斜六面体排列的孔度为24.51%(右)
(3)土壤总孔度的变化范围
砂 土 30-45% 壤 土 40-50% 粘 土 45-60% 泥炭土 >80% 结构良好的壤土和粘土的孔度高达55-65%, 甚至在70%以上。
粗粒部分:过筛分级,如0.5-1.0mm。 细粒部分: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把土粒看做光滑的实心圆球, 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 理想土壤:由光滑实心圆球各级土粒堆积的土壤
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尤其是对片状粘粒来说),但在土壤学、 土工学研究及应用中这种圆球堆积的“理想土壤”沿用已久
1.17
2.13 41.2 23.6 17.6 0.06 0.28
<0.001 2.80 0.97
0.46
18.70 71.2 47.7
23.4 0.25
3.64
不同粒级土粒的基本特征
A 石砾和砂粒(>0.05 mm) (1)颗粒大,所含矿物为原生矿物。 (2)含石砾和砂粒较多的土壤疏松多孔,通气透水好,排
水通畅,胀缩性小。 (3)比表面积小,无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耕性好。 (4)吸水保肥能力弱,养分易随水流失,升温快,养分易转化。
B 粘粒(<0.002 mm或<0.001 mm ) (1)颗粒细小,属胶体范围,矿物成分主要为次生矿物。 (2)通气透水性弱,排水不畅,易造成土壤积水和内涝。 (3)比表面大,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均强,耕性不良
腐殖质
4.90~5.30 5.03~5.18 2.30~2.40 2.61~2.68 2.53~2.74 2.60~2.90
1.40~1.80
注意
多数土壤的密度为2.6~2.7g/cm3,在机械分析中计算各级土 粒的沉降速率时,往往采用“常用密度值”即
常用土壤密度值:
2.65g/cm3。
在同一土壤中,不同大小土粒的腐殖质含量和矿物组成不同, 因而其密度也不同。
表表64--41 土土壤壤中中常常见组见分的组密分度 (的克/密厘米度3)
石英 正长石 斜长石 白云母 黑云母 角闪石 辉石 纤铁矿
2.60~2.68 2.54~2.57 2.62~2.76 2.77~2.88 2.70~3.10 2.85~3.57 3.15~3.90 3.60~4.10
赤铁矿 磁铁矿 三水铝石 高岭石 蒙皂石 伊利石
土壤含水率(容积%)=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容重
3)气相率
孔隙度 1-固相率 1-密 容度 重 气相率=孔隙度-容积含水率
4)土壤三相比 三相比=固相率:容积含水率:气相率
适宜的土壤三相比为: 固相率50%左右, 容积含水率25-30%, 气相率15-25%。
2、土壤孔隙度(土壤孔度)
2、土粒的大小分级——粒级
粒级(粒组):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和性质上的差 异,将矿物质土粒划分为若干粒径等级,每一等级 就叫一个粒级。
组内粒径大小、成分及性质基本相近 而组间则有明显的差异
这种粒径划分就是矿质土粒的分级
表6-1 常见的土壤粒级制 (P109 )
当量粒径 (毫米) 3-2 2-1 1-0.5 0.5-0.25 0.25-0.2 0.2-0.1 0.1-0.05
全土
85.10 5.96 2.46 0.53 0.12 0.92 0.68 2.38 0.75 0.11
0.1~0.01 88.12 5.75 1.29 0.45 0.04 0.74 0.29 1.99 1.21 0.02
0.01~0.005 82.17 7.96 2.73 1.00 0.02 0.94 1.19 2.31 1.84 0.12 黑 钙 0.005~0.001 67.37 17.16 7.51 1.38 0.03 0.75 1.77 3.04 1.38 0.23 土
微团粒
团聚体
(二)土壤粒级(粒组)
土壤粒级:土粒的大小差别很大,为了便于研 究不同大小颗粒的特性,人们将一系列大小不 同的土粒,区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 组)。
1、当量粒径与理想土壤
• 土壤中的颗粒的形状各异; •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理想土壤的概念来自土壤机械分析
(颗粒分析)时采用的假设和方法。 • 当量粒径(有效粒径)
(二)土壤容重
1、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 体(包括土粒和孔隙)的质量或重量(克/厘米3或吨/米 3),曾称土壤假比重。
土壤容重总是小于土壤密度,两者的质量均以 105-110℃下烘干土计。
土壤容重值多介于1.0-1.5克/厘米3范围内, 夯实的土壤容重则可高达1.8-2.0克/厘米3


粗粉粒

中粉粒

细粉粒

粘 粘 粗粘粒
粒 粒 细粘粒
胶质粘粒
苏联制
美国农部制 (1951) 石砾
极粗砂粒 粗砂粒 中砂粒 细砂粒
极细砂粒
粉粒
粘粒
美国制
国际制 (1930) 石砾 粗砂粒
细砂粒
粉粒
粘粒
土壤颗粒分级:(mm)
直径 国际制 美国制
石砾
>2
>2
砂粒 2-0.02 2-0.05
粉粒 0.02-0.002 0.05-0.002
单粒和复粒
固相骨架中的矿质土粒可以单个地存在,称为
单粒,在质地轻而缺少有机质的土壤中,单粒在
数目上占优势。 在质地粘重及有机质含量较多的土壤中,许多
单粒相互聚集成复粒。
通常所说的土粒,均指矿质土粒中的单粒
Ca2+ 土粒 腐

土粒

土粒
Fe2+ 土粒
土粒 腐 殖 质
土粒 Fe3+
Al3+
单个土粒
第六章 土壤结构和力学性质
教学目标
•了解土壤的颗粒大小与性质 •掌握土壤质地类别与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 •了解土壤的三相组成与计算方法 •理解土壤是一个复杂的多相体系 •了解土壤结构体的种类及其重要性 •掌握土壤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了解土壤力学性质和土壤耕性
第一节 土壤颗粒
一、土壤粒级
粒级(粒径毫米) 全土样
0.10~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一种森林土壤表层各级土粒的密度
腐殖质(克/千克) 29.5 0 4.3 14.8 53.7 64.2
密度(克/厘米 3) 2.62 2.66 2.66 2.62 2.59 2.59
单位土壤容积内孔隙所占的百分 数。
孔隙度=1-固相率 =液相率+气相率
孔隙比= 孔隙容积 土粒容积
(二)土壤孔性
土壤孔隙性质(简称孔性)指土壤孔隙总量及大、小 孔隙分布状况;是指能够反映土壤孔隙总容积的大小, 孔隙的搭配及孔隙在各土层中的分布状况等的综合特 性。
孔性好坏取决于土壤质地、松紧度、有机质含量和结 构等。
灰 0.01~0.005 82.63 8.13 2.39 0.97 0.06 0.95 1.94 2.77 1.45 0.14 色 森 0.005~0.001 76.75 11.32 3.95 1.34 0.04 1.00 1.05 3.32 1.30 0.25 林 土 <0.001 58.03 23.40 10.19 0.73 0.17 0.44 2.40 3.15 0.24 0.46
0.25~0.05 2.68 1.46
1.25
0.59



0.03
0.05~0.01 2.69 1.30
1.31
0.14



-0.04
0.01~0.005 2.68 1.20
1.49
0.20



-0.06
0.005~0.002 2.87 1.22
1.37
0.65



-0.04 0.12
0.002~0.001 2.76 1.10
,干时结块龟裂,湿时泥泞。 (4)粘粒本身养料丰富,吸水保肥能力强,潜在养分储量
多,但土温较低,养分不易转化。
C 粉粒(0.05 mm~0.002 mm) 颗粒大小及其性质位于砂粒和粘粒之间。
二、土壤密度和容重
(一)土壤密度
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容积)的质量(实用上 多以重量代替,克/厘米3)称为土壤密度。
土壤孔性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一是土壤孔隙总量(总孔度); 二是大小孔隙分配(分级孔度); 三是“土体构造”即上下土层的孔隙分布、连通问题。
1、土壤孔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