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简史

合集下载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简史中国古代风景园林起源于公元前1644年至公元前221年的秦朝时期。

当时的皇帝秦始皇为了表达自己的皇权,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园林作为皇家居所和陵墓。

这些园林以宏大的规模、雄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景观装饰而著名。

随着秦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一个动荡的时期,直到公元206年至220年的东汉时期,风景园林才得以恢复和发展。

东汉时期的园林多以山水为主题,以山峦、池塘、岛屿等自然景观来营造幽静的环境。

这些园林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而闻名,被视为艺术和文化的象征。

随着东汉朝的衰落,中国又陷入了混乱和割据的时期。

直到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唐朝时期,风景园林才再次得到重视和发展。

唐朝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美学和艺术性,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汴京市一带的府苑,以其华丽的建筑、精致的雕刻和优雅的花园而享有盛名。

进入宋朝时期(公元960年至1279年),中国风景园林达到了巅峰。

宋朝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注重自然和小品化,以山水景观为主题,突出自然的美和意境的表达。

在这个时期,许多著名的风景园林如杭州西湖、苏州园林等得以建造,并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到了明朝时期(公元1368年至1644年),风景园林进入了一个时期。

明朝时期的园林设计更加侧重于艺术和清雅的氛围,常常采用仿古的建筑和装饰风格。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京的明十三陵、承德避暑山庄等。

清朝时期(公元1644年至1912年)是中国风景园林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时期,园林设计更加注重大规模和宏伟的建筑。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北京的颐和园和山西的悬空寺。

近代以来,中国风景园林继续发展,并融入了现代建筑和设计的元素。

许多新的园林建筑如上海的外滩等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成为了城市的地标。

总结起来,中国风景园林发展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和演变,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设计风格和意境。

这些园林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彰显了中国人对自然美和人文精神的追求。

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

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

第一章风景园林概述在中国,风景园林可以说是一门既悠久又新兴的学科,我国曾创造了辉煌而又灿烂的古典园林,并被誉为世界古代园林的三大体系(西亚园林、欧洲园林、东方园林体系)中东方园林体系之代表。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风景园林学科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学科内涵与外延不断拓展,其名称也历经变更,如造园、园林、风景园林、园林绿化、观赏园艺、景园学、景观建筑(学)、景观学、景观设计学等,其专业内容与教学课程体系也因学校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诠释与设置。

第一节风景园林释义一、传统园林释义(一)中国传统园林释义在中国,“园林”作为合成词,最早见于汉·班彪《游居赋》:“……享鸟鱼之瑞命,瞻淇澳之园林,美绿竹之猗猗,望常山之峩峩,登北岳而高游……”其中,“瞻”有瞻仰和看、观、望等义,“棋”通琪,“澳”通奥,“淇澳”理解为美好、弯曲、奥深,这类含义的“园林”己具有完备的游赏与审美对象等特征。

而“园林”一词广泛出现则见之于西晋,如西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明朝计成撰写的世界第一部造园专著《园冶》中也曾用到“园林”一词,如“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在名词发展的历史上,在“园林”之后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等名词,但都是为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而已。

中国园林史上最早有记载的园林形式是悬圃(又称玄圃),其与“瑶池”被当作神话或传说在古代广为流传。

古籍《山海经》、《穆天子传》、《淮南子》等中有相关记载。

随着社会的发展,早期的园林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概括起来,中国早期的园林形式主要有圃、园、囿、苑、台、榭等几种形式。

1.圃和园圃的甲骨文是:曲、由、出,像田畦种植有苗生长之形。

园的象形字如左下所示,其表达的含义如右下文字,含义十分清晰:表示围墙、藩篱或墙垣,代表人工构筑物;表示地形的变化;为井、水面,代表水面;表示树木的枝杈。

圃一般都解释为种植蔬菜、瓜果、草木的场所,《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种菜曰圃”园是农业上栽培果蔬的场所,《说文解宇》曰:“园,所以树果也。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

国内风景园林发展简史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园林文化,而真正意义上的风景园林的发展则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

下面将以1200字以上的篇幅介绍中国国内风景园林的发展简史。

古代园林文化古代中国的园林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

当时的皇帝、贵族和士人都喜欢修建园林来抒发情感、表达理想。

汉代著名的园林有长安汉阳宫和洛阳东园等。

隋唐时期,园林的发展取得了飞速的进展。

隋朝皇帝杨广修建了长安的大明宫,宫内园林景致优美,曲水流觞,成为当时的代表之一、而唐代则以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的发展为主,例如唐玄宗的凤翔御苑和李白的草堂诗意。

明清时期的风景园林明代是中国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明朝皇帝们兴建了许多园林,最有代表性的有北京的北海、恭王府和颐和园。

其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江南水乡风景和南方园林艺术于一体。

到了清代,风景园林的建设进入了鼎盛时期。

清代皇室修建了故宫和颐和园,并委托名匠建造了诸多私人园林。

苏州是明清时期风景园林建设的高峰之地,著名的园林有听雨轩、留园和拙政园等。

近代风景园林的发展近代的风景园林发展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自19世纪以来,中国开始引进西方风景园林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得中国的园林建设逐渐融入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元素。

在近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上海世博园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2024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海的世博园以其现代化的园林设计和景观建设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

此外,中国在近年来也大力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和园林景观建设。

许多城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园林绿化行动,例如北京的奥林匹克公园和上海的滨江绿地。

同时,中国还建设了许多现代化主题公园,如深圳的欢乐谷和广州的长隆野生动物园。

综上所述,中国的风景园林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从古代的园林文化到明清时期的全盛时期,再到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的风景园林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融入了国际化的元素。

今天的中国,风景园林已经成为众多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和欣赏自然之美的场所。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夏宫花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3.波 斯 传 统 & 天 堂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4.印度伊斯兰园林Fra bibliotekPPT文档演模板
•塔基玛哈尔陵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二)人文复兴时期
埃斯特庄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埃斯特庄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埃斯特庄园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意大利巴洛克花园加佐尼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6.英国自然风景园
17、18世纪,绘画与文学两种艺术中热衷自然的倾向影响英 国的造园,加之中国园林文化的影响,英国出现了自然风景园。 以起伏开阔的草地、 自然曲折的湖岸、 成片成丛自然生长 的树木为要素构成 了一种园林。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7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PPT文档演模板
凡 尔 赛 的 柱 廊 丛 林 园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2.奥姆斯特德
1854年,奥姆斯特德在纽约 市修建了360hm2的中央公园,传 播了城市公园的思想。
奥姆斯特德的公园“给予国 人休闲和居住的乐趣,这在以前 只有特权阶级才享受得到”。城 市公园的思想是崭新的,但园林 风格上仍然继承了英国风景园的 传统,也不回避几何式园林。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狮子庭Court of Lions
PPT文档演模板
西方的风景园林简史
柏树庭
PPT文档演模板

中西方风景园林史 (9)

中西方风景园林史 (9)

隋 唐 洛 阳 平 面 图
隋唐洛阳平面图
皇城 宫城
隋唐洛阳三市
103坊3市
唐长安与洛阳的规划影响到日本和高丽,日本的平 安京(京都)、平城京(奈良)的规划均模仿唐长安。
日本平安京
日本平城京
第三节 皇家园林
• 皇家园林集中建置在两京——长安、洛阳 • 主要有三种类别: • 大内御苑 • 行宫御苑 • 离宫御苑
中国园林史
主讲:唐学山教授
园林的全盛期——隋、唐
(589-960年)
第一节 总说
• 社会政治、经济状况: 历史上有“盛唐”之说,这时的农业
经济很发达,与东西方几十个国家有贸易往 来,达到了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
唐高宗朝疆域
吐蕃
靺鞨
新 罗
世界古代十大城市
地位
城市
一 隋大兴(唐长安)
二 北魏洛阳
大内御苑
• 大明宫:贞观八年
(公元634年)始建,至龙 朔三年(公元663年)新宫 建成;位于长安禁 苑东南之龙首原高 地上,居高临下, 府瞰全城。
含元殿复原图
含元殿,以龙首山为殿基,至今高出十米余,殿十一间, 前有75m长龙尾道,左有栖风阁,右有翔鸾阁,以曲尺形 廊相连,均立于高台之上。
大明宫麟德殿模型
• 从以上记述来看,西苑大体沿袭汉朝以来的“一池三山” 的宫苑模式,按人工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 来进行规划设计的,并以山水为园的主要脉络,特别是 龙鳞渠为全园的一条主要水系,贯通十六个苑中之园, 使每个庭院三面临水,因水而活,并跨飞桥,建逍遥亭, 丰富了园景。绿化布置不仅注意品种,而且隐映园林建 筑,隐露结合,是非常注意造园的意境,形成了环境优 美的园林建筑。每个庭院虽是供妃嫔居住,但与皇帝禁 宫有着明显的不同,对以后的唐代宫苑带来较大的影响。 它的建成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全 盛期的到来。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

世界风景园林发展史(实践篇)工业革命和城市化(18世纪中叶)以前,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造园时代:欧美国家在18世纪中叶以前手工业时期,只有供皇帝使用的猎苑(Hunting Park)(相当于中国周文王之囿)、皇家营苑、王子或贵族的城堡园林、贵族的别墅(Villa),园林、寺庙园林、富裕阶层...风景造园时期(Landscape Gardening)18世纪中叶,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接着出现了城市化,城市居民厌倦了那种精雕细刻、修剪整形、中轴对称、了无生趣...在工业革命与城市化以后,西方园林学科的发展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环境规划设计学院劳莱教授(Prof.M.Laurie)在其著作《An Intrnduetion To Land-scape Architecture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IFLA)与Landscape Architecture美国是世界上工业化发展最快的国家,早在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虽然是在纽约宣誓就职的,但他深感美国的特...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与Landscape Planning1986年3月,在美国哈佛大学设计研究生院举办的国际大地规划教育学术会议(World Conference。

n Education For Landscape Planning)明确阐述了关于Landscape Planning学科的含义:在欧洲工业革命以前,中国造园艺术的发展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以及"人与大地"关系的古典哲学是人类文化的典范国际大地规划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师联合会(IFLA)的第一任会长和终生名誉会长英国杰列科爵士(SirG.A Jellicoe)曾经在1985/861FLA年报发表论文《伊甸园的探索》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在国都中心建设大园林的国家全世界的文明古国,除了中国以外,从埃及、巴比伦、希腊、印度到罗马帝国,在城市中心,一般都是没有园林的...中国的杭州与西湖是全世界最早、最美的园林城市(Garden City)园林城市(Garden City)是令人类人居环境(ekistics)的最高理想。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历程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欧洲乃至全球著名的园林风景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创新的发展。

从最早期的中世纪花园到现代化的公园景观,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一直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本文将从不同历史时期展开介绍,探讨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

1. 中世纪花园时期在中世纪时期,英国的园林主要以修道院的院落花园和贵族庄园花园为主。

修道院的院落花园通常布局简单,以种植一些基本的蔬菜和草药为主,旨在提供食物和药材。

而贵族庄园花园则更加精致,布局精美,种植各种花草树木,体现了当时贵族社会的财富和地位。

2. 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园林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英国的园艺师开始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启发,借鉴了意大利花园的设计理念,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英国园林风格。

著名的庄园花园如汉普顿庄园、肯伯尔庄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3. 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时期是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发展的转折点。

随着工业的兴起和城市的发展,英国的自然景观遭遇了严重破坏和污染。

人们开始意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也向着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公园、植物园等新型园林设施相继建成,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4. 现代化时期进入20世纪以后,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进入了现代化时期。

园林设计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科技和艺术元素,打造出更加多样化和具有创意性的园林景观。

一些现代化的公园如伦敦的海德公园、伯明翰的考文特花园等,成为城市的新地标,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参观。

总结英国自然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变革的过程。

从中世纪花园时期到现代化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展现了英国园艺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相信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林将会继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园林之一。

风景园林史话

风景园林史话

风景园林史话一、古代建筑史话(一)古代风景园林的雏形——囿和台——宋代(公元960~11世纪)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文化背景及自然环境差异很大,因而在建造园林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策略。

北方多山水风景,多数是仿照自然环境建造的;南方山地少,水乡面积较大,也多模仿自然环境建造园林,如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

宋徽宗赵佶特别喜欢修建楼阁,还在江南兴建多处行宫别院,将北方的“苑”扩展为园林,并广植奇花异草,使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享有盛名。

南宋李嵩所作《湖山清远图》便表现了这种江南的自然景色,园林由一系列的亭台、堂榭、水榭、假山、洞壑等组成,布局精巧,形成了一座极为复杂而又优美的小天地。

明代造园家计成,根据前人经验,总结出不少造园要领,将自然式园林推向高峰。

此后,我国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私家园林。

(二)从“苑”到“园”的变化——唐宋时期,我国园林的规模日趋完善。

宋朝时期,造园家对“苑”的改进最大。

有的皇帝十分喜爱游园赏景,以至于每年都要举行好几次大型的园林宴乐活动。

如当时被称为汴京三宝之一的苏轼,与其弟苏辙兄弟俩共同主持修建了定名为“丰乐”的苑囿。

元丰三年(1080年),皇帝召集全国知名园林工匠,在西郊营造一处以西湖为蓝本的新苑囿,工程于绍圣四年(1043年)开始,同年年底竣工。

名为“御园”,正式定名为“艮岳”。

由于艮岳的名气太大,在一段时间内,民间出现了艮岳为御园的说法。

明清时期,由于造园家们对园林功能性的追求,已有意识地去摆脱单纯赏景功能的束缚。

如王维在诗歌中常常提及登山临水的生活情趣,这正体现了园林的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相结合。

——北宋时期,随着对外交往的扩大,政府建造了多处皇家园林,包括圆明园、颐和园、避暑山庄等,但仍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游乐需求。

因此,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以比较灵活的布局,充分体现了“通达”和“可居”两大要点。

——南宋时期,城市中心区发展成熟,风景园林的理论研究逐步兴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形成中日园林古典园林不同的原 因?
第三节 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
伊斯兰式园 古希腊罗马柱廊园 中世纪回廊园与城堡园 台地园与巴洛克式庄园 十七世纪法兰西园林 十九世纪英国风景式园 现代美国园
一、伊斯兰式园林
1.布局:规则式矩形布局;除圆形及圆弧线外, 园林中排斥其他曲线线型。 2.园路系统:以十字形河渠主路为中轴构成方格 网状园路系统 3.构图中心:十字主路交叉点的矩形水池。
四、台地园与巴洛克式庄园
(二)巴洛克式庄园
1.园林格局
⑴规则式布局
⑵豪华繁丽的园景装饰
2.造型特征
⑴喜用曲线线群,线脚细密
⑵多有幻想式洞窟造型
⑶随意修剪树木作新奇形状
⑷讲究水景造型—“水法”
巴洛克园林的水法(水魔术) 水风琴:喷水击打金属物作琴音 水剧场:多水姿、多声响的大型群雕喷泉 水扶梯:梯道两侧设多级叠瀑 水拱廊:路两侧水渠相对喷水作拱道状 惊奇喷泉:间歇性的喷泉 秘密喷泉:隐藏了喷水头的喷泉
1.时段:商代、春秋战国。 2.建筑形式: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3.园林形式:苑、囿。游猎、饮宴娱乐。
(二)发展历程——发展初期
1.时段:秦、汉、南北朝。 2.建筑形式:直坡屋面、直棂窗。 3.园林形式:宫苑、宅园、佛寺园。
(三)发展历程——发展中期
1.时段:唐、宋、元代。 2.建筑形式:弧形坡屋面、直棂窗、翼角起翘。 3.园林形式:宫苑(禁苑、大明宫、华清宫);写 意山水园(王维辋川别业、白居易庐山草堂);假 山园(如开封寿山艮岳);自然风景园(如杭州西 湖、大都太液池)
四、台地园与巴洛克式庄园
(一)意大利台地园(庭园建在面海的上坡上,改造山坡为 几层台地)
1.布局:⑴规则对称布局;⑵一条纵轴贯穿几层台地;⑶各 层台地布置成花园;⑷主体建筑在最高台地
2.景观:以方、圆形组合布置水池、喷泉、草坪和花坛 群;树木经过修剪整形。植物亦按规则式配植。
3.小品:有精美的梯道、石栏杆、平台、雕塑。由富于 变化的梯道、平台连系上下层台地
哲学认识论的差异: u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
异。 u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
人与人之间的和善联系 。西方哲学主张客观 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
实践观念的差异:
u 中国人基于一种整体本体的思考,理性趋于具体化,而西 方人趋于抽象化。
造景原则:“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二、园林论著《园冶》
2.卷二:栏杆(含栏杆图式) 。 3.卷三: ⑴门窗及图式; ⑵墙垣及图式; ⑶铺地及图式;
二、园林论著《园冶》
3.卷三: ⑷掇山:技巧及其理论。
“峭壁贵于直立,悬崖使其后坚”; 山石要“透漏生奇,玲珑安巧”; 假山要“有真为假,做假成真”。
⑸选石:列山石16种。 ⑹借景:远借、邻借、俯借、仰借、应时而借。
五、传统构景艺术的方式
1. 以人工造景为主,天然景观为辅。通过写意手法再现 自然山水,或是以人工点缀美化环境。大多数的私家 园林,如苏州留园、拙政园等,皇家园林的小园,如 颐和园的谐趣园等。
2. 以天然景观为主,人工景观为辅。在自然景观的基础 上,通过“屏俗收佳”的手法,剪辑、调度和点缀山 林环境,使景色更加集中,更加精炼。大多数的皇家 园林如颐和园和避暑山庄以及一些寺庙园林如灵隐寺, 四川乐山大佛寺等。
五、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别
从园林意境看,中国园林“崇文”,而日本园林“尚 武”。 从游览方式看,中日两国园林都有动观和静观。中国 园林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陈从周在《说园》中说 过,园有动观与静观之分,小园以静观为主,动观为 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日本真山水园以 动观为主,枯山水园林和茶庭则以静观为主,三者结 合的园林则动静结合。
(四)发展历程——发展盛期
1.时段:明、清代。 2.建筑形式:⑴多样化,楼堂亭榭廊馆等;⑵造型精 美,建筑装饰更多;⑶构成复杂庭园,建筑组合变化 3.园林形式:北方风格(气势宏大、造型厚重、装 饰华丽、色彩对比强);南方风格(精巧雅致、造 型轻灵、装饰素雅、色彩对比弱)
(五)发展历程——新兴期
1.时段:1949年以后。 2.建筑形式
u 整个历史潮流来看,中国人的实践观念是较重视具体性的, 注重如何在集体社会中进行人格修养来和社会意识相适应, 形成了讲究过程、境界、精神状态的修身养性的实用主义。 西方的实用主义是功利的,追求个人的功利,也认为个人 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体(社会)的功利是一致的。
⑵茶庭:以茶室为主体的庭园。有庭地、庭门、 水池、围篱;主要进行茶道活动。
3.寺庙庭:佛寺或神社;佛教寺庙与神道教神社。 4.离宫书院:在山林区、有池岛的自然风景宫苑。
三、日本式园林的布局
1.自然式布局;形式自由活泼。 日本园林的四 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
2.建筑仿唐式;寺庙、宫庭等重要建筑仿唐,建 筑造型空透,出檐深远,浅色木格子门窗。
3.山石池泉、岛屿瀑布最常见;岛屿和瀑布的形 式多种多样。
三、日本式园林的布局
4.多常绿树与红枫,少花木树;除樱花、杜鹃花 等少数花木外,一般不用花木和草花点缀园景。
5.喜作“掩映式”绿化;用乔灌木掩映建筑、瀑 布、假山和石灯等。
6.多汀步、石灯、小石佛、手水钵、小平桥。这 些景观物件构成了日式庭园的标志性小品。
⑴中西合璧建筑:砖混楼房,瓦屋面大屋顶 ⑵仿古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仿明清古建筑 ⑶现代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风格
(五)发展历程——新兴期
3.园林形式: ⑴古建园林、纪念性园林、古迹、寺庙园林等。 ⑵公园、风景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⑶交通、生产、防护绿地。生态保护绿地等。
(五)发展历程——新兴期
至南北朝起才逐渐扩大、普及到官僚、巨商及文人造园。
商周的“囿”
对自然美的认识 秦皇汉武的上林苑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明清两代的全盛時期
一、中国园林的发展历程
根据不同历史时期园林发展的特征,可以将中国园林 的历史发展过程分为起源期、发展初期、发展中期、 发展盛期和新兴期共五个阶段。
(一)发展历程——起源期
刺绣花坛
即模纹花坛

间隔花坛 草坪与花坛互相间隔

西பைடு நூலகம்
区划花坛
以矮绿篱作区划线


英国花坛 修剪出各种花式的草坪
水花坛 在水中,被水环绕的花坛
柑桔花坛 即花坛群外围栽植柑桔
六、十九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
1.布局:自然式,不用直线,不用规则形状,
多用自由曲线构图。 2.景观:森林草地、庄园牧场、河湖田园。 3.植物配置:自然聚散状,树木不整形。
思考题:
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对世界的影响?
第二节 日本古代园林
日本古代园林的造园思想和园林艺术理论与中国园林艺 术 一脉相承,同属于东方 造园体系,在园林布局 上都偏重于自然山水园林 和自然式建筑庭园形式。
风景如画的日本园林
一、日本园林风格
1. 以其清纯、自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2. 小巧而精致,枯寂而玄妙,抽象而深邃。 3.景观偏于静态; 4.追求风景如画的效果; 5.有“阴郁朦胧”的特色。
4.发展特点: ⑴绿地有大发展; ⑵园林类型多样化; ⑶绿地系统受重视; ⑷以植物为主造园; ⑸“生态园林”新目标。
二、园林论著《园冶》
1.卷一:
⑴《兴造论》 因借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因地制宜:是借景根本原则, “宜亭斯亭,宜榭斯榭” 藏露结合: “俗则屏之,嘉则收之”
⑵《园说》
相地 要“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立基 “定厅堂为主”,“高阜可培,低方可挖” 屋宇 介绍建筑类别、结构及建造特点 装折 介绍庭院建筑装修形式与做法
日本 二、日本古园林形式古代
园林






宫 书




山水 枯 露茶佛神离书
石石
山 水

寺社
庭庭 庭 地庭庭庭宫院
1.筑山庭:
⑴山石庭:以山石、旱地为主。 ⑵水石庭:以山石、水面为主。 ⑶枯山水庭:以砂石代水面的山水庭园,
且以山石为礁岛海山。(如京都龙安寺方丈庭)
2.平庭:
⑴露水地:湿地植物景;表现原野风致的平坦庭 地。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 力求神似。 “一峰山太华千寻,一勺水江湖万里”的 神似境界。
2. 诗情画意。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具有景尽意在的特 点,即意味无穷,留有回味,令人遐想,使人流连。
3. 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揉。中国园林建筑类型丰富,有 殿、堂、厅、馆、轩、榭、亭、台、楼、阁、廊、桥 等,以及它们的各种组合形式,与山水、树木有机结 合,谐调一致,互相映衬,互相渗透,互相借取。
七、现代美国园林
1.布局:多种布局形式;自然、规则、混合式布局。 2.园林类型:
⑴国家公园:相当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
胜区; 和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但面积更为广大。
⑵城市公园:全开放,包括各种公园、动植物园
等。
⑶住区庭园:居民的私家庭园;附属于私人住宅。
第四节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国古典园林按照使用者的不同划分为皇家园 林、私家园林以及其他类园林这三大类别。而 西方古典园林因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有古代、 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 美学思想的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十分鲜 明。
第一章 风景园林简史
在世界范围内,建筑艺术和造园艺术的起源 中心有三个,并因此而形成了古今世界上的三大 造园艺术传统。这就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造 园传统、以古巴比伦和波斯为中心的伊斯兰造园 传统和以古希腊罗马为中心的西方造园传统。
第一节 中国园林
古籍《穆天子传》中记载着神话“瑶池”和“悬圃” 。 中国园林的出现与游猎、观天象、种植有关。 • 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种植园、圃(民间 “绿地”)。 • 由围猎到山林圈定游猎范围,产生粗放的自然山林苑囿。 • 观天象,而堆土筑台,产生以台为主体的台囿或台苑。 整个封建社会里,中国园林都以皇帝、王公贵族所造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