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_王曙光
饲料除霉的方法多

饲料除霉的方法多
l、曝晒法:将发霉的颗粒或块状饲料薄薄地摊在干净的水泥或石灰地上。
经常翻动,在强烈的阳光下连晒2-3天。
2、焙炒法:将发霉的粒状、粉状饲料放入铁锅中,用微火进行焙炒约半小时左右即可除霉。
3、脱皮法:将发霉的饲料原料如玉米、豆类、麦类、稻谷等,用脱皮机将其皮脱掉,即可除去大部分霉菌。
4、石灰水浸泡法:将霉变饲料投入10%的纯净石灰水中浸泡3-4天。
再用清水反复漂洗后晾干即可。
5、食醋溶液浸泡法:将发霉的豆饼、花生饼、菜籽饼等饼类饲料破成碎块,放入1%的食醋溶液中浸泡12小时左右,再用清水冲洗两遍后晒干即可。
6、发酵中和法:将发霉的饲料加水搅拌均匀,使其水分含量在50%左右,然后堆在一起自然发酵24小时再加入2%的草木灰拌匀中和两小时,装入袋中,用清水冲洗,滤去草木灰,最后倒出加l倍的糠麸,在温室内发酵7小时即可。
对霉变严重的饲料一定扔掉,否则不仅危害畜禽,还会残留致癌物,对人体有害。
- 1 -。
青贮玉米新技术

青贮玉米新技术
青贮玉米是现代畜牧业中重要的饲料之一,但其制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酸败、霉变等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青贮玉米新技术。
一、风干法
风干法是将玉米棒散在凉爽干燥的地方进行干燥处理,待玉米棒还有一定湿度时进行打捆贮藏。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并且不会使玉米棒受到二次污染。
但是,该方法需要天然高温干燥,无法在潮湿的环境中使用。
二、发酵剂法
发酵剂法是在青贮玉米中加入特定的发酵剂,利用发酵的过程降低青贮玉米的酸度,提高其营养价值。
该方法能有效抑制酵母菌的繁殖,延长青贮玉米的保质期,并且能够提高牛、羊的饲料利用率。
三、氧吸附法
氧吸附法是在青贮玉米密封贮存器中引入一定量的氮气和氧吸附剂,使空气含氧量降低至2%以下,从而抑制青贮玉米的氧化反应,延长青贮玉米保鲜期。
该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大幅降低空气含氧量,维持青贮玉米质量稳定,并且不会与其他材料发生反应。
以上是三种比较常见的青贮玉米新技术,但具体使用方法需要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进行调整。
玉米病害防治

玉米病害防治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病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治方法和措施。
1. 种子消毒:在播种前,将玉米种子用适量的种子消毒剂进行浸泡,以杀灭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2. 合理轮作:玉米连作容易导致土壤中病原微生物的积累,因此要合理进行农作物轮作,减少玉米病害的传播和发生。
3. 深翻土壤:在玉米收获后,及时进行土壤深翻,将病原物质埋藏在深层土壤中,减少其影响。
同时,深翻可以改善土壤质地和通气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4. 病害监测:及时对玉米田进行病害监测,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和蔓延。
5. 强化田间管理:加强对玉米田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杂草,保持田间清洁,减少病原物质的滋生和传播。
注意避免玉米叶片间接接触,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
6.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玉米的抗病能力。
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植株的需要,科学施肥,提高玉米的养分摄取和利用效率。
7. 生物防治: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可以有效降低病菌的数量。
例如,可以引入拮抗菌对抗病原菌,或者利用寄生菌寄生于病原菌,减少病害的发生。
8. 合理使用化学药剂:在严重流行病情或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可以合理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在使用过程中需严格按照标签说明和农药使用技术规范,确保安全和环境友好。
综上所述,玉米病害防治需要综合管理措施,包括预防、监测、合理施肥和生物防治等方面,以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
浅谈沛县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

浅谈沛县玉米主要病害发生与防治技术沛县是江苏省重要的玉米种植区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各种玉米病害的威胁。
玉米病害会对玉米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降低经济效益。
本文就沛县玉米主要病害的发生及其防治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一、玉米霜霉病玉米霜霉病是沛县玉米主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导致玉米叶面出现黑色斑点,进而导致干枯和死亡。
霜霉病的发病主要取决于环境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叶面积和冠层结构,作物种植密度,作物品种和土壤类型等因素。
防治技术:1.合理用药。
在农药防治上,应根据病害的不同阶段和发生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和用药方法。
同时注意按照使用说明和剂量使用药剂,避免过量使用。
2.土壤调理。
根据土壤情况进行施肥、浇水、翻土等处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同时,注意荒土的连续利用问题,定期更换土壤。
3.作物栽培管理。
加强玉米种植管理:合理避免玉米间距太小和疏苗;间作时要选择玉米的优势品种;适时进行摘心和落花促进生长等。
二、玉米白粉病玉米白粉病也是沛县玉米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从6月底至7月初,玉米生长至亲叶和心叶两叶展开后,玉米中叶基部的叶面出现白色粉末状物。
白粉病轻微时不会对玉米产量造成太大影响,但重度感染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1.加强田间管理。
对于已经发生白粉病的玉米地区,应采取切断病株的行动,避免扩散;同时加强场地消毒,减少病原菌的存活机会。
2.科学施肥。
在玉米生长期间,加强肥料管理,适时施肥,以增加玉米叶面营养素的供应和保障其抵御病原菌。
3.选用抗病、适应力强的品种。
根据当地的玉米品种情况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提高其适应力,减少接种病原菌的机会。
三、玉米南方锈病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常见的霜霉病害,该病害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生。
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病环境主要是温湿度较高的气候,且土壤过于富含氮、磷等养分。
病害初期表现为叶子上会出现绿色断续带,而后转为橙黄色的条带,并出现小型锈斑,最后叶子变老,出现黑色的孔洞。
2.合理用药。
玉米脱霉的方法

玉米脱霉的方法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玉米脱霉就像是给玉米宝宝洗澡,把脏东西都洗掉一样。
一种方法呢,是挑拣。
就像我们挑水果一样,把不好的挑出去。
如果玉米有发霉的地方,我们可以把那些发霉的玉米粒一颗一颗地挑出来扔掉。
我和奶奶在乡下的时候,就会这样做。
奶奶把玉米从仓库里拿出来,放在大竹匾里,我们就坐在小板凳上,一颗一颗地看。
那些长了黑点点或者绿毛毛的玉米,就像生病了一样,我们就把它们挑出来,这样剩下的玉米就会好很多啦。
还有晒太阳的方法哦。
太阳公公的本领可大啦。
把玉米放在太阳底下晒,就像给玉米晒太阳浴一样。
霉菌啊,就不喜欢太阳公公的强光,它们会被晒跑的。
我家邻居伯伯把玉米都铺在院子里,让它们在太阳下待好多天呢。
玉米在太阳下晒得金黄金黄的,可漂亮啦。
而且晒过之后,那种发霉的味道也会淡很多。
用水洗也是个好办法。
就像我们洗手一样,把玉米也洗得干干净净。
不过要注意哦,洗过之后要把玉米晾干。
我和妈妈有一次看到有些玉米有点小霉点,妈妈就把玉米放在大盆子里,用清水洗。
洗的时候,水里会有一些小小的黑东西,那可能就是霉菌啦。
洗完之后,我们把玉米放在通风的地方,让风婆婆把它们吹干。
这样玉米就会清爽很多啦。
还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叫吸附剂。
这就像小魔法一样。
吸附剂可以把玉米里的霉菌吸走。
爸爸跟我说,有些工厂会用一种像小颗粒一样的吸附剂,把它们和玉米放在一起。
这些小颗粒就会把玉米里的坏东西抓住,就像小警察抓住小偷一样。
嘿,你们知道吗?我觉得这些方法就像给玉米的小卫士,让玉米可以健健康康的。
我们用这些方法把玉米的霉菌赶跑,玉米就可以用来做好吃的啦,像香香的玉米粥、甜甜的爆米花,再也不用担心霉菌来捣乱啦。
饲料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处理

饲料防霉及霉变饲料的处理1.饲料的防霉饲料的防霉是从根本上解决霉菌毒素产生的有效途径。
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原料水分,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不超过14%;大豆及其饼粕、麦类、次粉、糖麸类。
甘薯干、木薯干不超过13%;棉籽饼粕、菜籽饼粕、向日葵仁饼粕、亚麻仁饼粕、花生仁饼粕、鱼粉、骨粉及肉骨粉不超过12%。
其次,要保持饲料原料的新鲜程度。
再次,应控制饲料加工过程中的水分和温度,最好应用HACCP质量检测系统。
,由于霉菌更易在被破坏的或已加工的谷物上生长,所以这一过程显得尤为重要。
最后,可应用饲料防霉剂。
以丙酸及其盐类为主要成分的产品在抑制霉菌生长上是非常有效的,现在多采用由多种由机酸防霉剂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复合型防毒剂,以增加防霉效果。
除此以外。
美国农业部(USDA)的研究者们正在培育能够抵抗黄曲霉毒素的玉米新品种,但商业化向市场推广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2. 霉变饲料的处理与利用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
对于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2.1分离与混合法脱毒降低或消除霉菌污染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将被霉菌污染的籽实分离出来。
另一种办法是将已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用未污染饲料混合稀释。
用上述方法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力,当污染较普遍时,此种方法收效甚微。
2.2利用饲料吸附剂脱毒一些矿物质能够吸附并捕获霉菌毒素分子。
如硅酸铝盐、沸石、膨润土、活性炭、硅藻土等。
Jindal 等(1994)研究发现:在含有500μg/kg黄曲霉毒素B1的鸡饲料中添加 200mg/kg的活性炭,对于减少毒素的有害影响颇为有效。
此外,国外大量报道,添加水合铝硅酸钠钙(HSCAS)可显著减轻霉菌毒素的有害影响,但大量添加这类吸附剂会降低养分浓度。
2.3利用蛋氨酸脱毒肝脏能够净化被动物吸收的霉菌毒素,此净化的过程基于谷胱甘肽的的氧化还原反应,而蛋氨酸有利于谷胱甘肽的组成,因而额外添加蛋氨酸可以减少对动物生长和其他性能产生的不利作用。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1 . 3 霉料处理
从收摘到储存前,拣出霉变的玉米棒,
要 单独脱粒 ,洗干 净霉 迹后 ,单 独晒干 ,可 以作为斋禽 饲 料,但 人不 宜食 用 。对储 存过 程 中已有霉 变者应及 时
挑 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
红蛋 白的速度 比美蓝 快3 7 %,按5 mg / k g 体重制 成5 %的溶 液 ,静 脉注射 ,也 可作 肌 肉或腹 腔注射 。( 3 )按每 千克 体重用2 5 %一 5 0 %高渗葡 萄糖液 1 2 ml 、维生索C1 0  ̄ 2 0 mg 静
的屋檐房梁下阴千 。
绿饲 料一 旦发霉 、变质 、枯 萎就 不 能饲 喂。( 3 )改 熟食 生 喂,若要 熟喂 ,应大 火 煮熟 ,不要 闷益 在锅 里。 ( 4 ) 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 酸盐或化肥农药 。 5 治疗 根据猪 的具 体病 情 .采取 以下措施 :( 1 )特效 解毒 剂是美 蓝 ( 亚 甲蓝 ) ,按每 千克 体重 l  ̄ 2 mg  ̄ U 量计算 ,加 生理盐水或 葡萄糖 溶液 ,制成 1 %的溶 液静脉 注射 ;( 2 )
健康 、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1 霉 玉米 的防止措 施
1 . 1 及时 晾晒 收摘回来 的玉米应 尽快剥 壳、脱粒 ,及
解猪 体 ,因死亡 快 ,内脏 多无显 著 变化 ,主要 特征 是血 液呈紫 黑 色 ,酱 油状 ,不 易凝 固 ,胃底 、幽 门部和 十二 指肠 黏膜充 血 、出血 ,气 管及 支气 管有血 液样 泡沫 ,肺 有 出血或气肿 。 4 预防 ( 1 )青绿饲 料要鲜 喂 ,不 能堆码放 置 ,要 采用摊开
霉 菌毒索 还可 能通过 食物链 传递 给人 ,从而 影响人体健 康 ,造 成 更 大 的 危害 。 因此 ,充 分认 识 霉变 玉 米 的危 害 ,制订和 实施 其行之 有效 的 防制措施 。对 于保护人畜
防止饲料原料--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防止玉米霉变的几种措施
玉米的霉变过程一般是在粮温逐渐升高时,粮粒表面发生湿润现象。
因此玉米要安全储藏的关键是提高入库质量,降低水分,注意储存方法,防湿防潮。
玉米防止霉变的方法:
1、玉米收购时从感观上看,颗粒均匀、饱满,亮度足,无杂质水份要控制在14%以下。
2、干燥防潮:根据玉米的储藏特性,适合低温、干燥储藏。
将符合标准的玉米装入有内衬的塑料袋,尽量装满并扎紧袋口,此后因为玉米本身的呼吸作用,消耗了袋中的氧,霉菌的生长便会受到抑制,裸粒存储易发霉、生虫。
3、玉米霉变一般是入仓水分高或是在储藏期间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局部水分增加(如表层结露、地层墙壁处返潮等)而造成的。
因此,玉米的储放位置极为重要,将密封好的干燥玉米堆码在垫起的离地面30公分的储存架上,同时也与墙壁保持30公分的距离,趁低温晴天入仓密闭储藏。
4、还有一种储存方法是仓罐储存,即将仓罐内壁充分消毒,烘干后将烘干玉米放入仓罐内,注意离罐顶40-60公分,放上干燥棉,盖上封盖,注意定时倒仓,以免发生霉变。
5、清除杂质:杂质也是影响玉米储藏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玉米在入仓前要放风过筛,清除玉米中的杂质。
6、防霉防虫:玉米在储藏期间,要勤检查,做好防霉防虫工作。
当玉米仓内产生甜味时,要及时翻仓或进行晾晒。
对已感染害虫的玉米可进行过筛处理。
7、定期检验:品管部定期检验库存玉米,以便对发生霉变的玉米原料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改善措施,追究仓管管理责任。
该措施请恒泰、京丰俩分公司饲料加工厂参照执行,苦战十天,调整仓库堆码结构,做好防湿、防潮、防霉、防虫害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第9期(总第200期) 经验交流 91
白失去携带氧的能力,造成全身各组织器官缺氧,当30%的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时,即出现临诊症状。
(2)亚硝酸盐可使病畜末梢血管扩张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外周循环衰竭。
(3)亚硝酸盐与消化道或血液中某些胺形成亚硝胺或者亚硝酸胺,具有致癌性。
2 发病原因
(1)猪饲喂了大量的白菜、蔓菁、瓜叶、罗卜叶等含硝酸盐较多的青绿饲料,特别是施用氮肥充足的植物,含硝酸盐更高,在调制饲喂过程中方法不对,如小火闷煮,或者霉烂变质等,硝酸盐均可因混杂于饲料中反硝化细菌的作用而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进入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就会发生中毒。
(2)亚硝酸盐还可以在体内形成,猪在一般情况下,硝酸盐在肠胃中转化为亚硝酸盐的能力较弱,但当猪的胃肠道机能紊乱(肠道寄生虫、胃酸浓度降低等)可使胃肠道的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此时猪采食了大量含硝酸盐的饲料,就可使亚硝酸盐在肠道内大量产生并吸收而引起中毒。
3 症状
(1)亚硝酸盐毒中毒的猪,潜伏期的长短随摄入量的多少而不同,短则5~15min 或突然死亡,一般为1~3h ,个别情况可长达20h 。
(2)病猪常在饲喂后呈现突然不安、流涎 、腹痛、腹泻、呕吐、肌肉震颤、步态摇晃、结膜苍白或发绀,呼吸困难、全身痉挛等症状。
(3)剖解猪体,因死亡快,内脏多无显著变化,主要特征是血液呈紫黑色,酱油状,不易凝固,胃底、幽门部和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气管及支气管有血液样泡沫,肺有出血或气肿。
4 预防
(1)青绿饲料要鲜喂,不能堆码放置,要采用摊开敞放,同时不要单纯喂给含硝酸盐较多的饲料。
(2)青绿饲料一旦发霉、变质、枯萎就不能饲喂。
(3)改熟食生喂,若要熟喂,应大火煮熟,不要闷盖在锅里。
(4)接近收割的青饲料不能再施用硝酸盐或化肥农药。
5 治疗
根据猪的具体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特效解毒剂是美蓝(亚甲蓝),按每千克体重1~2mg 剂量计算,加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制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2)甲苯胺蓝治疗高铁血红蛋白症较美蓝更好,还原变性血红蛋白的速度比美蓝快37%,按5mg/kg 体重制成5%的溶液,静脉注射,也可作肌肉或腹腔注射。
(3)按每千克体重用25%~50%高渗葡萄糖液12ml 、维生素C10~20mg 静脉注射。
(4)症状较轻的猪,投服适量糖水,结合耳尖和断尾放血。
6 体会
猪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容易辨别,病因较清楚,只要早发现早治疗,一般都能治愈。
笔者在午街铺镇兽医站执门诊6年来,遇到的亚硝酸盐中毒病例134例,采用上述方法治疗后,治愈122例,治愈率达91.05%。
(收稿日期:2013–07–05)
防止玉米发霉及霉玉米脱霉措施
王曙光 许海军
(山东省烟台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264001)
中图分类号:S816.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3)09-0091-02 我国玉米发霉现象较为严重,发霉玉米不仅严重降低了饲料营养价值,同时所产生的很多异味损害了饲料的适口性,并且产生对畜禽有毒有害的代谢产物,导致急、慢性中毒,严重影响着畜禽的生长发育、生产、繁殖性能以及成活率。
此外,残留于畜禽肌肉、内脏中的霉菌毒素还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从而影响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
因此,充分认识霉变玉米的危害,制订和实施其行之有效的防制措施,对于保护人畜健康、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霉玉米的防止措施
1.1 及时晾晒 收摘回来的玉米应尽快剥壳、脱粒,及时晾干水分。
若来不及脱粒时,可先晒干玉米棒,以后再陆续脱粒。
脱粒时应注意不要损伤玉米粒,因破损玉米粒易生虫发霉。
遇阴雨天无法晾晒时,玉米不宜脱粒堆放,应将玉米棒摆放在通风的地方,并经常翻动,以散去湿热,待天晴时立即取出暴晒。
实在无法晾晒的玉米,也可把玉米苞衣卷起来系好,悬挂在通风、不漏雨的屋檐房梁下阴干。
1.2 晒干储藏 玉米要晒干晒透方可装袋、装柜或装缸储藏,晒干后的玉米经剔出霉粒后,可趁热拌入5%~10%的石灰粉,装柜(缸),然后密封储存。
饲料库要选择干燥通风的地方,做到清洁防潮,定期打扫。
1.3 霉料处理 从收摘到储存前,拣出霉变的玉米棒,要单独脱粒,洗干净霉迹后,单独晒干,可以作为畜禽饲料,但人不宜食用。
对储存过程中已有霉变者应及时挑出,以防止霉菌扩散。
2 霉玉米的脱霉措施
2.1 晾晒法 将霉变的玉米置于阳光下晾晒,主要利用太阳光线的不同波长所具有的特性来达到去毒目的,经一段时间后,放通风于燥处保存。
2.2 清水浸洗法 将霉变的玉米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
山东畜牧兽医 2013年第34卷
92 搅拌、静置、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放在通风处晾干;或是将玉米磨碎,然后加3~4倍的水,搅拌、静置、浸泡30min 左右,然后换水,如此反复,直到浸泡的水变成无色为止。
2.3 石灰水浸泡法 将石灰粉碎成细度在120目的粉状,然后加入清水,配成浓渡0.8%~1.2%的石灰水。
将霉变玉米磨成颗粒,和石灰水按1:2比例混合,搅拌1~5min ,静置2~4h ,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晾干即可。
2.4 生物学方法 利用乳酸杆菌进行发酵,在酶催化作用下,使黄曲霉毒素B1转变为毒性较小的黄曲霉毒素B2,用这种方法处理饲料,不仅可降低饲料中的毒素,还可改善饲料的适口性。
2.5 药物去毒法 在饲料中添加脱霉制剂。
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的脱霉制剂如霉可脱等对黄曲霉毒素等有特异性超强吸附作用,不会吸附维生素、氨基酸和其他营养物质,脱霉效率高,同时还具有防霉和矿物营养作用,是保卫饲料安全的最佳选择。
使用时,将其直接添加到饲料中混匀即可,饲料添加1~1.5kg/t ,对畜禽无任何残留,安全性好,可长期使用。
饲料添加蛋氨酸或保持蛋氨酸适度的过量,可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
(收稿日期:2013–06–28)
一例兔魏氏梭菌病的诊治
徐永明
(山东省临朐县柳山畜牧兽医管理站 262610)
中图分类号:S858.29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3)09-0092-02 一养殖户饲养兔子800只,自从引进后第2天就开始发病,出现拉稀、拒食等症状,随后相继死亡100多只,于是前来就诊,笔者现将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
养兔户主诉:1周前从集市上分3次购进兔苗800只,在大棚内实行笼养,全部用兔专用颗粒料饲喂,一开始有的兔子出现食欲不振、拉稀等症状,当时该户认为是换料等应激因素引起的,于是在饲料中加入了磺胺二甲嘧啶与碳酸氢钠(溶解后喷入饲料中)等药物进行治疗,随后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有的兔子出现了死亡,3d 共死亡100多只。
2 临床症状
病兔表现精神沉郁、排黑褐色水样粪便,伴发出浓厚的腥臭气味,有的粪便污染了整个臀部和后腿,摇晃患兔的躯体发出明显的泼水音;死亡的几只病兔表现眼球下陷,脱水严重,身体后部被多量粪便严重污染。
3 病理变化
解剖几只病死兔,病理变化为:胃内积有食物并充满气体,胃底部分黏膜脱落,有出血和溃疡;空肠、回肠充满胶冻样的液体和少量气体,肠壁薄而透明,盲肠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水肿;肝肿、脆,呈现土黄色;脾肿大,呈深褐色;胆囊肿大,胆汁充盈;膀胱内积有茶水样的尿液;肺充血、淤血。
4 实验室诊断
取中肠内容物做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大量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取肝脏划线接种血平板,厌氧培养24h ,可见典型双重血圈的菌落。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综合确诊为兔魏氏梭菌病。
5 治疗措施
5.1 隔离消毒 立即做好病兔的隔离和环境消毒工作,用0.1%的聚维酮碘喷洒兔舍及周围,然后用石灰粉铺垫兔舍地面,1次/d 。
5.2 血清治疗 因为本病发病急,病程短,出现腹泻时应尽早用抗血清治疗,2ml/kg 体重,同时配合金头孢(注射用头孢噻呋钠)等药物疗效比较理想。
5.3 药物预防 未发病兔用5%氟哌酸喷雾拌入料中饲喂,2次/d ,连用3d 。
5.4 疫苗接种 对未发病的健康兔群用A 型魏氏梭菌氢氧化铝灭活苗紧急预防接种。
经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的治疗,病情基本得到了有效控制,共死亡286只,1周后基本痊愈。
6 预防措施
(1)搞好兔场的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卫生工作,减少疫病的诱发应急因素;防止饲喂过多的谷物饲料和含蛋白质过多的饲料。
(2)认真搞好兔场的疫苗预防接种工作,有条件和有病史的兔场可用A 型魏氏梭菌灭活苗免疫接种,成年兔2ml ,青年兔1.5ml ,间隔1周后再加强免疫1次,免疫期可达6个月。
断乳兔应立即接种疫苗。
7 小结
(1)兔魏氏梭菌病又叫魏氏梭菌性肠炎,是由魏氏梭菌毒素引起的一种中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急性腹泻,排出腥臭、带血、呈胶冻样或黑褐色的粪便,发病率、死亡率高达90%~100%,病理变化主要在消化道,所以本病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
(2)本病以1~3月龄仔兔发病率最高;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因为冬春季节青饲料减少,谷类饲料较多,从而引起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失调及厌氧状态,使魏氏梭菌得以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本病的暴发。
(3)该户引进的兔苗是从各散养户购买的,防疫、饲养管理、环境卫生等各方面都比较差,养殖户大多用饲草饲喂,甚至有的户还采用在平地上饲喂等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