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瑰宝之膏药篇
揭开膏药的秘密

常识篇膏药在我国由来已久,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丹、汤之一。
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等著作中都有关于膏药的记载,《内经》中记载了一种猪脂膏之类的软膏,称之为“豕膏”,用于涂治腋部小溃疡。
唐、宋时期,医药大为兴盛,膏药的种类随之越来越多,治疗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的用于跌打损伤的止痛散淤,有的用于脓肿疖子的“抽脓拔毒”。
到清代,膏药已经发展成为普遍的民间医药,是常用的外治措施之一。
贴膏药治病,取材方便、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安全无痛苦,加之其治病范围广泛,易被人们所接受。
特别是常患颈、肩、腰、腿痛等慢性劳损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对膏药更是情有独钟。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遵循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药的功效、主治与归经的原则,充分调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
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
3种剂型,作用各有特色膏药种类繁多,综合古今膏剂,除去内服煎膏,外用贴膏大致分软膏、硬膏、敷膏三大类剂型。
软膏人们习惯称它为“药膏”或“油膏”,是用植物油、蜂蜡、凡士林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配上中药而制成。
软膏对皮肤具有保护、湿润、润滑作用。
有些膏药中的药物可透皮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
这种剂型特色突出,疗效肯定,患者乐意使用,一般的药店均有出售。
硬膏制作过程比较复杂,多由特殊工艺制作而成的近似固体的剂型。
使用时需加热软化后摊在干净的厚布、牛皮纸或熟制后的狗皮上,贴于患处或穴位。
此类硬膏药具有局部或全身的治疗作用,根据基质和制作工艺不同,有铅膏药、松香膏、橡皮膏、狗皮膏、巴布膏剂等。
敷药膏是将配制好的中药粉,用各种液体调成糊状或软膏状,摊在纱布上贴敷患处或一定的部位。
这类剂型制作较简单,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证调配使用。
黄塔骨伤膏药

黄塔骨伤膏药黄塔骨伤膏药历史 (1)黄塔骨伤膏药功效 (1)黄塔骨伤膏药的特色 (1)黄塔骨伤膏药适用人群 (2)如何辨别黄塔骨伤膏药 (2)黄塔骨伤膏药注意事项 (3)骨折患者的康复护理 (3)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黑膏药、膏药、骨伤膏药、接骨膏药,品牌也有很多,其中尤以黄塔骨伤膏药在河南地区最为有名。
这就免不了会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以次充好。
在这里,我就详细跟大家介绍一下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塔骨伤膏药,以及它的辨别方法。
黄塔骨伤膏药历史明医生牌黄塔骨伤膏药是中原明氏祖传骨科医院传统产品,在明氏16代家传秘方的基础上,结合几百年的骨病临床经验对不同类型的骨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经验总结,不断完善药物组合,最终研制出了更加科学,疗效更好的骨伤膏药。
经临床应用和数十万骨伤患者证明,黄塔骨伤膏药对各种骨折,陈旧性骨折,跌打损伤,关节软组织损伤治愈率可达98%,有效率为100%!黄塔骨伤膏药功效黄塔骨伤膏药都有哪些功效:其功效主要是接骨生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去腐生肌,祛风散寒。
黄塔骨伤膏药的特色1、明医生牌黄塔骨伤膏药具有400余年的历史,据考证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可谓是中华膏药之鼻祖,堪称膏药大王;2、历代明氏医生临床经验骨病配方,由于历代均以骨病患者为治疗对象,因此针对不同的骨病如骨伤、骨折、跌打损伤及颈肩腰腿疼为标准,在家传秘方的基础上历经数百年研制而成,精选50余味名贵中草药成分,遵循传统古法炮制(香油浸药——熬制——成膏),纯手工秘制而成;3、药材地道、配方科学,遵循古方古法熬制,历代以来一直采用药膏+药粉相结合使用的方法,因此药性十足、药效强劲、疗效稳定;4、明医生牌黄塔骨伤膏药有大中小三个尺寸,分别适合不同的骨病部位,最大载药量70g每付,可连续使用7-10天,持续给药,效果更强劲;5、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骨伤膏药。
黄塔骨伤膏药适用人群1、骨折术后内固定患者,外用本接骨膏药能促进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2、各种陈旧性骨折及骨折长期不愈合;3、各种软组织损伤、跌打损伤;4、椎间盘突出症、椎体滑脱、颈椎病等骨病。
汉年堂膏药按古法复原,受万人推崇

如今,汉年堂品牌重新回归,专家们按照张氏特制膏方,最大 程度地按照古法复原此膏方,终于顺利推出两款“汉年堂-老黑 膏”系列产品,汉年堂老黑膏医用冷敷贴,以及通络贴产品, 适用于人体颈椎、肩周、关节、跌打损伤等部位的疼痛与不适, 能够促进患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得到舒缓,具有康复保健的作 用。
中医药方是传统中医文化的智慧结晶。汉年堂经典膏方一上市, 便受到广大患者朋友的一致好评,这也代表着人们依旧对民族 医药文化的信任,传统药膏的发展之路也会越来越好。
山东康特莱健康产业是一家专注于民族医药文化传承工作的企业, 在收集整理民间验方之时,发现了汉年堂这个散落民间的传统医 药品牌。该企业组织各地专家,研究查阅各类文献,以及在张氏 后人的协助下,终于把张氏治骨膏贴成功按古法复原。后来又在 康特莱公司的努力下,终于将汉年堂这个民族品牌的注册商标从 一香港公司名下抢购过来。经典医药品牌的回归,受到市场及广 大患者的欢迎。
汉年堂膏药按古法复原,受万人推崇
膏药作为中医学上的外敷药物,在中华上 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存在了很长的一段时 间。膏药,是中药五大剂型(丸、散、膏、 丹、汤)之一,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 它能够对部分骨病患者起到一定的止痛疗 效。
自西医发展以来,现代对膏药的重视程度 逐渐减弱。人们对于市场中膏药之类的产 品,关注度不是很高,它在市场的占有率 非常小。这其实不利于我国传统膏方的传 承与发展。膏药独特的外敷疗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是中华医药学中的瑰宝。如此 传统的医药文化,绝对不允许被遗忘。
虽说传统膏药在市场的占有率小,但是还是有部分中老年人对此 十分青睐。相较于手术、打针、吃药,人们更容易接受膏药贴的 方便、无痛和安全,尤其是常年患有颈肩腰腿足跟痛的中老年人。 汉年堂历史悠久,膏方经典。相传在清时,张氏中医熬制的经典 膏方备受人们关注。据当地
篇名膏药的使用方法

3、打开防潮袋
膏药外面的封装用的是防潮袋,打开前是完全密封的,这样膏药的药效得以更好的保持。
4、揭去膏药面上塑料模(或纸)
2、黑膏药文字图片:“黑膏药的特点”
1.疗效显著,见效迅速。膏药疗法施于局部,局部组织内的药物显著高于血液中的药物,因此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迅速,局部用药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用药,非常适合不便服药者或不愿服药者使用。
2.适应症广、使用方便、无需住院,只须了解常用膏药的作用、适应症、适用人群、是否为药品、绝非保健品冒充药品、禁忌症等,病人就可以根据疾病及相关症状买药,按贴敷方法和要求自行治疗。
篇名:附桂紫金膏的贴法时长:
场景(VIDEO)
音效(AUD,促吸收”
1)用药前:患处清理干净,用花椒水或者取鲜姜片清洗患处或疼痛部位(周围的皮肤一同清洗),最后晾干。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贴药之前做一下抗过敏处理,二是让药物可以迅速吸收。
我们的膏药经过现代技术改良后,这种带背效的膏药用药时只要迅速揭去膏药表面离形纸
5、图像部分:将膏药贴上
将膏药贴于儿童脐部,未满月的儿童,贴于脐上即可
6、出现文字:小儿暖脐膏的揭法
出现揭下来的画面
“注意!安全无害,自然脱落”
揭小儿暖脐膏的时候要迅速揭下来,然后用膏药带几下,残留的药就会去掉,小儿暖脐膏由于是贴在小儿脐部的,如果有药在肚脐里也不要紧,因为我们的药是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安全放心产品,久经验证,即使留在小孩身上或肚脐里也不会对小孩有任何伤害,家长切记不要因为觉得黑黑的看着不干净、不美观就用东西抠,或者非要想办法把它弄出来。如果在药膏在里面的话过几天药效发挥完全了,会自然脱落,有一点痕迹也没关系,洗两次澡自己就没了,千万不要刻意去想尽一切办法非要把它弄出来,因为小孩子肚脐是不能抠的,有点在里面也没关系,只是视觉上不美观,对小孩是有益无害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膏药填写范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膏药填写范文您知道黑膏药吗?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今天我就来给您唠唠咱这非物质文化遗产黑膏药。
一、黑膏药的历史渊源。
这黑膏药啊,那可有年头了。
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中医,从很久很久以前就开始在中医的大舞台上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据说,早在古代,咱们的老祖宗们就开始捣鼓这黑膏药了。
那时候医疗条件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但是老祖宗们聪明啊,他们通过不断地尝试各种草药,摸索出了黑膏药的配方。
您想啊,古代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难免会受伤。
这黑膏药就像是战场上的“医疗兵”,能够快速地缓解伤痛。
它伴随着咱们中国人的历史一路走来,经过了无数代人的传承和改进,才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
二、独特的制作工艺。
1. 药材选取。
制作黑膏药的第一步,那就是选药材。
这可讲究得很呢,就像大厨做菜选食材一样,必须得是最地道、最优质的。
比如说,有的黑膏药里需要用到的是深山老林里采来的草药,那些草药在自然环境里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药效那才叫一个好。
像什么防风啊,它得是那种长得壮壮的,根须发达的,这样的防风在黑膏药里才能发挥出它祛风解表的功效。
还有像当归,要挑那种色泽红润、气味浓郁的,这才是好当归,在黑膏药里能养血活血。
2. 炮制过程。
选好了药材,接下来就是炮制。
这炮制就像是一场魔法秀,普通的药材经过炮制之后就像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比如说有的药材需要经过炒制,小火慢炒,炒到刚刚好的程度,就像给它做了个“桑拿”,让它的药性更温和、更有效。
还有些药材需要用酒来炮制,酒就像一个小助手,能把药材里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提取出来。
3. 熬制环节。
这熬制黑膏药可是个技术活。
把炮制好的药材放到锅里,加上香油或者其他的油,然后就开始小火慢慢地熬。
这个过程就像熬汤一样,但是比熬汤可难多了。
熬的时候得一直盯着,不停地搅拌,就怕糊锅了。
这一熬啊,就得好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材的精华就慢慢都融入到油里了。
等到熬到一定程度,就像变魔术一样,锅里的东西变得浓稠起来,颜色也越来越深,最后就变成了黑乎乎、黏糊糊的黑膏药。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膏药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膏药,那么膏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
最近食用中药方剂的人开始越来越多,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膏药,那么膏药的功效作用呢?如果不清楚的话,就来看一看下面这篇文章吧。
【处方】柏子油1斤(用文武火熬至黑色,再入铅粉8两,熬至滴水成珠,取起,入后药末),轻粉3钱,象皮3钱,乳香4钱,没药4钱(2味去油)。
【制法】上为末,入煎油内。
【功能主治】裙边疮及久烂者。
【用法用量】纸摊贴。
【摘录】《医部全录》卷二一四引叶心仰方
【处方】当归半两,官桂半两,川乌半两,香白芷半两,草乌半两,玄参半两,大黄半两,干地黄半两,赤芍药半两,桃枝21寸,柳枝21寸,红丹半斤,白胶香半斤,蜡2两半,密陀僧1两半。
【制法】上用清油10两,先将当归、桃柳枝等10味入油内煎,以黑为度,去滓,滤净油,慢火再煎,徐徐却入红丹,用长柳枝频频搅匀,药将成,入白胶香,次入蜡,又次入密陀僧,将药滴入水中成珠为度,出药,坐水中1日夜,出火毒可用。
【功能主治】发背疮。
【摘录】《医方类聚》卷一七七引《经验良方》
【处方】凤仙花(连根花叶,晒干)4两,苍耳叶(嫩头)4两,血余3两,鹿角屑(生刮)2两,络石2两,虎骨2两,百部2两,茜
生活常识分享。
膏药相关资料知识分享

瞬安康膏:来源:师傅传授,历史秘方主治:扭伤、各种关节炎、肩周炎、腰间盘突出、骨科疑难痛症、骨癌止疼等。
疗效:10—15分钟止痛,当日肿消,患者扶拐来,放下拐走,让人扶背着来,自己走回,如是运动员可立即参赛。
故名"瞬安康"药方:底药:木炭20榆树皮30屋龙尾10当归3茜草3防风3荆芥3桑枝3三叶各15(杨树叶.柳树叶.桑树叶)混合粉:冰片1樟脑15土虫2红花2川断3煅自然铜3炙乳香1牛角粉5植物油食醋黄酒方法:用植物油、食醋、黄酒各等分将底药调成糊状,将混合粉撒在上面外贴患处,2天换药一次。
一种治腰椎间盘突出的好膏药膏药组成:生地,苍术,枳壳,五加皮,莪术,桃仁,山奈,当归,川乌,陈皮,乌药,三棱,大黄,首乌,草乌,柴胡,防风,牙皂,刘寄奴,川芎,官桂,羌活,威灵仙,赤芍,天南星,香附,荆芥,白芷,海风藤,藁苯,续断,高良姜,独活,麻黄,甘松,连翘,肉桂,附子,木香,血余,茴香乳香,没药,细辛各9克.狗胫骨一对,最好要后腿的.麝香,冰片,樟脑,阿魏各9克.做为细料,临用时下或膏药去完火毒后下.纯香油4斤,黄丹按油熬好后1:0.5的比例下.常规黑膏药熬法.这是我从一部老书上找的自己又加了几味药,试了几次,效果显著.临用时加点云南白药粉,疗效更好.为止皮肤过敏可适当加点扑尔片研碎.大家可以试一试,好了给点掌声,我好再接再厉.这可是我的家底.黑膏药的制作工艺本工艺系将油、丹按一定比例制成基质,再将粗药料用煮法提取、浓缩为稠膏或用油炸提取制作成药油,细料及需保持生药药性的药物压成细粉,摊膏时将稠膏和细粉以法兑入加热熔化(去尽水气)的基质中,搅匀去尽水气后摊膏。
“煮法提取制作工艺”保持了药物的全成份,减少了药材有效成份在高温熬炼时的分解损失,降低成本,制作方便;耐高温的药物可以使用油炸法提取,以下的所有方剂均已注明了提取方法。
1、基质的制备一、准备工作:1、工具:煤气炉一个、铁锅4个(一个炼油,一个下丹,一个过滤用,一个炒丹)、60目铁筛一个(过滤用)、防火盖一个(宜铁质)、搅拌棍一条(宜用鲜的的桑木、槐木、竹子,长约1.2—1.5米)、水池或大水盆一个、小水盆一个。
流传百年的特效膏药

流传百年的特效膏药总有那么些学派,自创立开始,便代代传承至今,譬如顾氏伤科,始于清初的顾士圣,传承有序,久负盛名,是著名的伤科流派。
顾氏伤科在不断的传承与发展中,积累了很多特色诊疗技术与特色药,也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招牌,今天,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顾氏伤科的特效膏药吧!顾氏膏药是治伤招牌药。
其膏药肉(基质)为顾氏活血清凉膏,配方为:纯麻油、铅粉或广丹(收敛药肉可用)、天花粉、干地黄、玄参、大黄、川黄柏、木鳖子、蓖麻子、地骨皮、全当归、血余各等分。
麻油与药物总重量之比为4∶1。
制法:先将药物浸入麻油中3~7天,夏浸3天,冬浸7天,春秋浸5天,宜秋季熬煎;然后上火熬煎,待药物黄焦后滤渣;而后上猛火将麻油药汁熬至滴水成珠,加入铅粉或广丹,油量与铅丹之比为5∶4。
视膏药肉老嫩而调节剂量。
收膏后,将松软药肉倒入准备好的缸钵井水中,待用。
煎制的膏药肉最好放入水中,冬天放入雪水中,以除火毒。
配置各类伤膏的药物如下:乳没散,制乳香、炙没药等量组成;灵柰散,山柰∶五灵脂∶甘粉=2∶1∶1;南夏散:生南星、生半夏、狼毒、生川乌、生草乌等量组成;丁香散,公丁香、桂丁香以3∶2组成;二活散,羌活、独活等量组成;木香散,广木香、青木香以3∶2组成。
肉桂粉、血竭粉、公丁香粉、化龙骨粉、如意金黄散、麝香等,视病情选用。
各类伤膏配制方法如下。
损伤膏:以基质的百分比配制用药,乳没散8%,灵柰散8%,南夏散10%,丁香散8%,肉桂粉6%,膏药肉60%。
基质熔化后,调入上述粉剂,摊于全棉布上。
敷贴时加入血竭粉1~2克,视受伤范围而定。
公丁香粉亦视受伤范围加入1~2克。
若胸背、腹部损伤,则在损伤膏调制过程中再加入木香散适量。
接骨膏:在损伤膏的基础上加入化龙骨粉适量,瘀肿严重时调入金黄散,加重南夏散。
敷贴时,要加适量血竭粉、公丁香粉、化龙骨粉于膏上。
骨折中后期可加入麝香适量,以通经道,调脉络,促进气血化生,加速骨折愈合,避免后患。
消瘀清凉膏:组成为基质(膏药肉)50%,乳没散8%,南夏散12%,灵柰散8%,血竭粉6%,如意金黄散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瑰宝之膏药篇铂晨生物膏药为祖国医学四大剂型丸、散、膏、丹之一,系指药材、食用植物油与红丹(铅丹)或官粉(铅粉)炼制成膏料,摊涂于裱褙材料上制成的供皮肤贴敷的外用制剂。
不仅能治疗外科疾患,对全身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因疗效确切、价廉、方便,历来受到劳动人民的重视和广泛应用。
1、膏药的历史沿革膏药的应用早在《内经》中就已有了记载,如‘灵枢>中有“发于腋下,赤坚者日米疽,砭之,涂以豕膏”,所谓豕膏便是猪脂。
1962年在甘肃武威县汉滩坡发掘的简牍,其内有治疗“百病膏药方”和“妇人膏药方”;东汉张仲景在其名著《伤寒杂病论》中有“膏摩勿令九窍闭塞”;葛洪的《肘后方》、西晋的《崔化方》、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王涛的《外台秘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以及《和剂局方》、《外科经验全书》等均有猪脂膏和黑膏药的论述。
从其记载来看,猪脂膏这一类膏药在南北朝时期已经盛行。
而黑膏药的出现与黄丹有着密切的联系。
《神龙本草经》中已有黄丹的记载,称之为铅丹。
西晋的<崔化方》中有关乌膏的记载,按其制作方法来说当是黑膏药无疑,这是黑膏药的最早记载。
唐初黑膏药已经应用,但用的很少.宋朝黑膏药逐渐取代油膏获得广泛应用,并由不完全发展到完全,药味也逐渐增多。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对膏药的方剂、用法等记载颇详。
清朝则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一一吴师机的《理瀹骈文》,书中几乎把一切能见闻的病都用膏药治疗;而且在原著中详细的论述了膏药的治病原理,指出了膏药的应用方法和配制方法。
民国时期由于中医所受的摧残.膏药未见论著论述。
解放后,1962年王光清编著出版的《中国膏药学》一书,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详载传统黑膏药的分类、制法、功效等。
各论列举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常用膏药,记录其主治、组成、制法、用法等,于1981年修订再版。
2、传统膏药的分类外用膏药在历史上分类很多,到目前没有一统一分类方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只将膏药简单分为黑膏药和白膏药。
明朱棣《普济方》,列举各种治疗外科痈疽疮疖、金创折疡膏药,初步显示出分类轮廓。
清徐大椿《医学源流论》里将薄贴(古代膏药称谓薄贴)分为治表治里两类。
而膏药专著《理瀹骈文》一书,不言膏药分类,却以三焦、五脏、六腑、经络为主,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纲,汗、吐、下、和、温、清、消、补为法来辨证论治。
但根据其用药,基本上可分为寒凉膏和温热膏。
而解放后轻工业部所编《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则根据膏药基质成分的不同将膏药分为黑膏药、自膏药、油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
贾维诚所编《膏药方集》分膏药处方为外科、内科、妇科、小儿科四类。
《中国膏药学》一书根据膏药的临床应用分为痈疽、疔疮、瘰疬、皮肤、臁疮、外伤、关节风湿、烧烫伤、冻疮、生肌收敛、眼耳鼻喉等以及其他杂症各章,亦无完整分类。
但综上可以看出膏药分类可从其功用、基质成分、温热性来分,亦可从其所用被衬物分为布膏药、纸膏药、狗皮膏药等。
3、膏药的制备3.1熬制前的准备包括准备器材和药品,由于传统膏药都是手工作坊制作,所以制作器材简单,包括称量工具、粉碎过滤筛选工具、搅拌器燃料炉灶等。
药品主要有油料、黄丹、药物,油料可用胡麻油、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和桐油,其中香油最好;黄丹又名东丹、漳丹、红丹、铅丹等,其化学成分主要是四氧化三铅(Pb304),含量要求在95%以上;药物分群药和细料,按照处方配合要求,依法炮制备用。
3.2制各操作过程:一张成型膏药要经过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收膏、去”火毒”、摊涂等过程。
1.药料提取。
即用油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根据处方要求经称量后油煎药物,其中硬壳、枝根等先下,果类次之。
然后加热熬制,’待药料熬成“外焦内黄”时去药渣存油。
但有些药物不可油煎,如可溶性或挥发性的药材乳香、没药、冰片、樟脑等可先研成细粉,等膏熬成,摊涂前加入已熔化的膏药中混匀;贵重药材,如麝香等可研成细粉,待膏药摊涂后掺布于表面。
·2.炼油。
炼油的实质是使油在高温条件下氧化、聚合、增稠,适合制膏要求,炼油温度与时间都会影响黑膏药的粘度和硬度。
常规炼油要达油烟由青烟变白并带有清香药味、见药油滴水成的程度。
3.下丹收膏。
即将铅丹粉末下至油中并搅拌成膏的过程。
下丹方式一般分为火上下丹和离火下丹,但均有不足之处。
目前多采用“湿法低温下丹法”。
该法丹油接触面积大,反应均匀完全,制成的黑膏药质量稳定。
4.去“火毒”。
油丹化合制成的膏药若直接应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发疱、溃疡。
这种刺激反应俗称“火毒”。
所谓“火毒”。
很可能是在高温时氧化及分解生成的具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低级脂肪酸铅盐等。
其中一部分能溶解于水,化学稳定性差,或有挥发性,故在水洗、水浸或长期放于阴凉处可除去。
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去火毒方法有水浸法、喷水法、喷水浸渍法、炸水法等。
5.摊涂。
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在水浴上熔融,加入细料药物,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的膏药,摊于纸或布等裱背材料上,折合包装,置阴凉处贮藏备用。
4、临床应用膏药在应用过程中,宋代以前,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疮疖等外科疾患。
明代李时珍述及膏药可贴风湿诸病:汪机谓太乙膏可贴肺痈已破,足证宋元以后膏药已不仅只用于外科治疗: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中说:“膏可统治百病”.其道理在于“药不止走一经治一症”,“用药百病一方,月统一合,故其数广而多”,说明膏药可以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各科.今天临床来看也是如此,对多种急、慢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一般膏药包括膏与药两部分,膏的部分比较简单,成分比较固定,药的部分比较复杂。
膏药中膏的部分主要由油、丹组成,称为膏药基质,两者在临床上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油滋润皮肤使丹药不干,更有解毒杀虫保持药效持久的作用,丹可杀虫解热,坠痰祛积,拔毒去瘀,长肉生肌等功能。
膏药处方用药是根据一般中药归经原则,运用药物互相协调为用的效能,组成多味药物的复方,以发挥药物的良好效果.一般用药数广而多,形成大的复方,以适用复杂的病理变化.由于膏药多用于肌表薄贴,所以一般都取气味具厚的药物,并加以引药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
因此可透入皮肤产生消炎,止痛,去腐,生肌,收敛,活血化瘀,通经走络,开窍透骨,祛风散寒。
膏药的贴用部位一般分为两种,一是治疗痈疖疗疮,肿疡,溃疡等疾病时多贴在患病部位,二是治疗经络等疾病时,一般多以人体经络穴位为贴用部位。
贴于体表的膏药刺激神经末梢,通过反射,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达到消肿、消炎的作用。
同时药物在穴位处通过皮肤渗透达皮下组织,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从而发挥较强的药理作用,对创伤,皮肤疾病,粘膜病变的治疗,均有防腐消炎止痛等局部作用.此外,有些刺激性强的药物,强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可以调节肌体功能促进抗体形成,提高人体免疫力.同时,药物穿通皮肤及黏膜后,经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可产生全身性药物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5、研究进展从现代研究的角度来说,黑膏药属于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TTS)范畴。
由于传统方法制作的黑膏药在药物成分提取、基质选用、制作工艺及评价手段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膏药进行再研究。
药物提取方面,张建宝等人均发现川乌药炸至100℃ (药材不变色)及200℃ (外表棕黄内部不变色时,药油样品中还不能检出生物碱当炸料至300℃时(外枯内焦黄)及350℃(内外枯黑)时,药油祥舳中能明显检出生物碱,说明药材炸料至“外枯内焦黄”时其成分才能提取出来,提示传统工艺中将药材炸至“外枯内焦黄”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张利华等利用乙醇单独提取有效成分,将一定比例的中草药(除可溶性、挥发性药材)浸于95%乙醇中放置24小时后加热回馏2小时,冷却滤过.回收乙醇至浸膏状。
过滤后的药渣加蒸馏水煎煮2次,分别为l、0.5小时,合并煎煮液,浓缩成浸膏与乙醇浸膏合并备用。
基质研究方面,对植物油的选择国内学者进行了研究,陈馥馨等研究认为芝麻油熬膏质量最好,花生、葵花子等油熬膏质量与之接近,芥子、棉子、菜油了等熬膏不甚理想,可考虑配伍应用。
为了寻找不含铅离子的基质,国内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王凯良等用高分子原料聚氯己烯加增塑剂做成类似橡胶的弹性体,再加粘性剂、软化剂、填料等制成新基质以代替传统黑膏药基质,使黑膏药向现代化TTS制剂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周德和等用氧化锌代替密陀僧下丹,得到在30—37℃能软化的基质,这种基质避免了铅的大量吸收,且未发现局部刺激作用,粘贴及揭扯性良好。
制作工艺上,因传统黑膏药的生产工艺劳动强度大,所产生烟对人体极为有害,故国内学者对黑膏药的制剂新工艺进行了探讨。
赵洪武等对如意金黄散黑膏药进行了现代制备工艺研究,采用低温醇渗渌法提取药料,引入复方高分子基质和促渗透剂氮酮,通过黑膏药性能、定性定量、透皮吸收和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表明改进制备工艺后的如意金黄散黑膏药各方面均比传统黑膏药为优,应用安全,无副作用,是老剂型、新方法的有机结合,为发展黑膏药制备工艺提供了有益的偿试。
费炳红探讨了黑膏药简易生产工艺的改进及快速去。
火毒”的方法。
方法是先提取含挥发油药物中的挥发油成分,将药渣与不含挥发油的中药材同煎1次后制成流浸膏备用,再放入麻油中榨取非极性有效成分,同时加热桐油,合并麻油、桐油,加热下丹,呈膏块状后浸泡于50%的酒精中1d,捞出后水浴加热溶化与流浸膏、挥发油合并,搅匀滩涂。
结果发现所得产品柔韧合适,疗效可靠,对皮肤无刺激性。
质量评价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规定是“乌黑发亮,油润细腻,老嫩适度,摊涂均匀,无红斑,无飞边缺口,加温后能粘贴于皮肤上,且不移动。
”并规定了黑膏药的重量差异限度,而对含膏量、含药量、基质粘度、软硬度、贴用面积及铅离子含量缺乏定量的客观指标,对黑膏药的贴用时间也未作定量规定。
杨桦等将黑膏药经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以络合滴定法测定铅含量,利用两法测定同一样品的铅含量差异是否显著来判断黑膏药质量,较经验鉴别更为准确精密,应用本方法可以测定成品或半成品黑膏药的铅含量,可以作为考察黑膏药铅丹用量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6、中国膏药的未来美国药学界认为在今后10-15年,现有药物的1/3将可以采用透皮吸收,销售额将达数百亿美元。
TTS制剂的研究已经成为第三代药物制剂开发研究中心之一。
黑膏药近1600年的发展历史实践证明,其在为人类治疗疾病方面有过突出的疗效,目前在国内和国外华人中仍有极高的信誉,但由于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及适应中成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用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对黑膏药进行改革已是当务之急。
然而我们看到,目前极少有人对这方面开展较为深入的研究,从已有的研究论文来看,重复劳动多,工艺改进少,仍然停留在传统制作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