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枕》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牛郎织女(一)-教案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一)》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会写“爹、嫂”等14 个字,会写“嫂子、床铺”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整体感知课文。

3.通过多媒体来理解和感知课文。

4.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5.体会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的感情,了解牛郎和织女认识的缘由。

6.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重点】1.认识和会写课文中的字、词。

2.感受牛郎、织女的勤劳和善良,体会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阅读、想象、交流,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提高对民间故事的欣赏水平,爱上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不难发现天上有一条银色的天河。

瞪大眼睛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闪亮的星星,这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动人传说。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课文《牛郎织女(一)》。

出示课题:牛郎织女(一)(齐读课题)二、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2.课文链接(1)七夕节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

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牛郎牛郎织女是流传在中国民间最优秀的爱情传说之一,那牛郎与织女纯朴的爱情,是人们对爱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而忠厚、勤奋的牛儿,又代表着人们对劳动的热爱和和平生活的期望。

(3)织女织女别名天孙、天仙娘娘,又与七仙女姊妹合称七星娘娘。

织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代表织女星的女神,编织云雾的女神,是纺织业者、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精品教案

牛郎织女(一)第1课时精品教案

《牛郎织女》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嫂、恳”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落”,会写“郎、爹”等14个生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牛郎和老牛是怎么相处的,他和织女是怎么认识的。

【教学难点】理清人物关系,把握故事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出示《乞巧》图片,引导学生背诵:乞巧[唐]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2.教师揭示:“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这两句诗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牛郎织女的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一)。

4.知识链接:“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

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5.介绍作者叶圣陶。

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

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牛郎织女(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认识“嫂、恳”等14个生字,会写“郎、爹”等10个字,会写“嫂子、剩饭”等13个词语。

2. 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能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3. 体会牛郎、织女和老牛之间的情感,感受民间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1. 认识生字,会写要求的汉字,理解并积累词语。

2. 把握故事主要情节,能够进行复述。

三、教学难点1. 体会故事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关系。

2. 感受民间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在讲解生字词的读音、写法和含义时,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如“嫂”字,讲解其是左右结构,左边女字旁表示和女性有关,右边“叟”的读音,以及在文中“嫂子”这个词的含义,让学生清晰准确地掌握字词知识。

对故事背景知识,如民间故事的特点等内容,也采用讲授法进行介绍,让学生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认知。

2. 问题引导法在分析课文情节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在讲到牛郎被哥嫂赶出家门时,问学生“如果你是牛郎,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促使学生站在人物角度去理解故事。

在探究人物关系时,提问“老牛对牛郎这么好,你觉得老牛为什么会这样做呢?”激发学生深入分析人物情感的原因。

3. 小组合作法安排小组合作复述故事主要情节的任务。

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补充、纠正,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故事的整体把握能力。

在探讨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时,让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分享各自的观点,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流传了很久很久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浩瀚的银河,银河的两边住着两颗闪亮的星星,一颗叫牵牛星,一颗叫织女星。

在人间,也有关于他们的动人传说,这个传说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牛郎织女(一)》。

(板书课题)2. 提问引导:同学们,你们之前听说过牛郎织女的故事吗?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部分吗?(请一两位同学简单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5分钟)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落 枕 教案

落 枕  教案

落枕教案一、课题落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落枕的主要症状,按摩的常规治疗步骤,能够运用手法进行熟练操作。

熟悉:病因病机。

了解:注意事项。

(二)过程与方法:强调教学和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师主导教学,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端正态度,热爱学习的情感,以及能够掌握知识并体现知识的价值,为学生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三、重点难点重点:落枕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难点:治疗操作。

重点难点突破: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解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针对性的讲解,正确的教学方法,启发式的思考,并多结合实际操作强化学习和记忆分别辅导。

学生则要求端正态度,认真听讲,积极主动,结合实练习等,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课型新授课五、教学方法1、前后联系2、实时强化3、分组教学4、师生互动交流5、实践练习6、启发思考六、教具教室七、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我八九岁时的一个晚上,在和小伙伴们玩耍时,突然觉得头不能动了,像是头和身体从脖子处断了一样,非常疼痛,一动也不敢动。

因为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很害怕。

后来慢慢好了。

问: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答:?我们现在知道了:颈部急性伤筋。

那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讲的内容:落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掌握住落枕的治疗方法。

(二)解题落枕的“落”,发音为lào。

意为“错失”。

落枕又称“失枕”,是指急性颈项部肌肉痉挛,强直,酸胀,疼痛,转颈失灵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

轻者3~5天自愈,重者疼痛严重,并向头及上肢放射,迁延数周,并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内容与步骤1、病因病机问全体同学:回顾过去讲得肩周炎的三大病因病机(2)睡卧当风,外感风寒,经脉拘急——→不松则痛;(3)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此时请一位同学(刁庆松)回答。

这是伤筋病症中最常见的三大病因病机,也是基础病因病机。

2.2落枕

2.2落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 “十三五”规划教材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
中西医结合骨伤学 第十章 颈肩臂痛
李义凯(南方医科大学)
第二节 落枕
教学大纲: 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
、治疗方法、预后与康复。 重点难点:落枕的诊断和治疗。
定义
落枕(stiff neck)是颈部肌肉因睡眠姿势 不良或感受风寒而引起紧张、痉挛,产生颈 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的一种疾患,又称失 枕。
治疗
1.手法治疗:主要是一般的软组织放松类手 法,手法可选用一指禅推、按、揉、摇、拿 等。局部放松后可作适当的扳法或颈部拔伸 、牵引。
2.针刺选穴:针灸治疗可选用落枕、后溪, 配绝骨、昆仑、大椎、风池、阿是穴等。
治疗
3.中药治疗。根据常见症状,本病可分为两 型:瘀滞型用独活寄生汤加,风寒型以桂 枝汤或葛根汤加减。
临床表现
3.仰头、点头及转头等颈部活动受限,向患 侧活动功能障碍尤为明显,甚者疼痛牵及头 部,上背部及上臂部。
4.患处痉挛的肌肉明显压痛。如有外伤史者 ,可拍摄颈椎X线片以排除骨、脱位及颈椎 病。
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根据发病年龄、季节、病史、体征和体查, 以及X片一般都能作出诊断。
▪ 落枕要与颈椎小关节紊乱症、颈椎半脱位相 鉴别,一般通过X片可以排除。
4.物理治疗可选用电疗、磁疗、热敷、超 声波等,以局部透热,缓解肌肉痉挛。
预后与康复
睡眠枕头高、低适宜,勿过高,亦不要过低。 天冷时颈部宜保暖,避免外感风寒之邪。 平时注意头颈部的适当锻炼。
预防保健
17
预防保健
18
预防保健
19
特点:成睡姿不当 如体虚过劳,睡眠枕头过高或过低,躺卧姿

落枕、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参考课件.

落枕、背肌筋膜炎、腰肌劳损参考课件.

一、教学内容1. 落枕的病因及临床表现2. 背肌筋膜炎的病因、症状及诊断3. 腰肌劳损的病因、症状及诊断4. 三种病症的治疗原则及方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落枕、背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提出合理治疗建议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的预防和康复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落枕、背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的病因和诊断。

教学重点:三种病症的症状、治疗原则及康复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模型、挂图、实物展示。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病例分析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落枕患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病因及治疗措施。

2. 讲解:详细讲解落枕、背肌筋膜炎和腰肌劳损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病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治疗建议。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分析病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落枕病因:睡姿不当、颈部受凉等症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热敷、按摩、药物等2. 背肌筋膜炎病因:长期劳累、肌肉紧张等症状:背部疼痛、肌肉紧张等诊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治疗:休息、按摩、药物等3. 腰肌劳损病因:长期负重、腰部受伤等症状: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治疗:休息、物理治疗、药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落枕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2)分析一个背肌筋膜炎的病例,并提出治疗建议。

(3)谈谈你对腰肌劳损的认识及其预防措施。

2. 答案:(1)落枕病因:睡姿不当、颈部受凉等;症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治疗方法:热敷、按摩、药物等。

(2)病例分析:患者,男,35岁,长期从事电脑工作,近期出现背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诊断:背肌筋膜炎。

治疗建议:休息、按摩、药物等。

(3)腰肌劳损的认识:长期负重、腰部受伤等导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推荐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

推荐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

推荐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五章“骨骼与肌肉系统”的第三节“颈椎的结构与功能”,结合当前流行的生活保健话题,特以“颈椎病与落枕”为主题进行深入讲解。

详细内容涉及颈椎的解剖结构、功能、常见疾病及其预防措施,特别是颈椎病和落枕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及日常保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理解颈椎病和落枕的成因及危害。

2. 培养学生预防和处理颈椎疾病的能力,增强健康意识。

3. 提高学生对生活保健知识的应用,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颈椎病的成因、症状及治疗方法;落枕的成因、症状及预防。

教学重点:颈椎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颈椎病和落枕的预防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颈椎模型、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颈椎病和落枕案例,引发学生对颈椎健康的关注。

2. 新课导入:讲解颈椎的解剖结构,引导学生了解颈椎的重要性。

3. 讲解:阐述颈椎的生理功能,分析颈椎病和落枕的成因、症状及危害。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预防颈椎病和落枕的经验,讨论有效的保健方法。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颈椎的解剖结构2. 颈椎的生理功能3. 颈椎病和落枕的成因、症状及危害4. 颈椎病和落枕的预防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颈椎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分析颈椎病和落枕的成因、症状及危害。

(3)列举至少三种预防颈椎病和落枕的有效方法。

2. 答案:(1)颈椎由七块颈椎骨组成,具有支撑头部、保护脊髓、参与颈部活动等功能。

(2)颈椎病成因:长期保持不良姿势、颈部受伤等;症状:颈部疼痛、头晕、手臂麻木等。

落枕成因:睡眠姿势不当、颈部受凉等;症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等。

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

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

课件颈椎病落枕幻灯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体生理学》第四章第三节“颈椎病的成因与防治”,详细内容涉及颈椎的解剖结构、颈椎病的定义、分类、成因,以及落枕与颈椎病的关系,重点讲解如何通过科学方法预防和缓解颈椎病及落枕症状。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颈椎的解剖结构,掌握颈椎病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2. 学习预防和缓解颈椎病及落枕症状的有效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颈椎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

重点:颈椎的解剖结构,颈椎病与落枕的关系,以及如何预防和缓解颈椎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颈椎模型、幻灯片、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颈椎模型,让学生观察颈椎的解剖结构,引发兴趣。

2. 知识讲解:a. 介绍颈椎的解剖结构,解释颈椎病和落枕的关系。

b. 讲解颈椎病的定义、分类、成因。

c. 分析预防和缓解颈椎病的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或家人朋友患颈椎病的经历,讨论预防和缓解方法。

4. 例题讲解:通过幻灯片展示典型例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答。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颈椎的解剖结构2. 颈椎病的定义、分类、成因3. 颈椎病与落枕的关系4. 预防和缓解颈椎病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颈椎病的定义、分类及成因。

b. 列举三种预防和缓解颈椎病的方法,并说明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颈椎病的成因和防治方法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颈椎病防治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详细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颈椎解剖结构的特点,如何导致颈椎病的发生;颈椎病的分类,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何特点;颈椎病的成因,包括不良生活习惯、职业因素、外伤等;预防颈椎病的方法,如保持正确的坐姿、进行颈部锻炼、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等;缓解颈椎病的方法,如颈部按摩、热敷、药物治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伤科按摩学》教案落枕《伤科按摩学》第三章脊柱部伤筋第一节颈部伤筋课题二:落枕【课前说明】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授课的内容是《全国盲人按摩中等专业统编教材》——《伤科按摩学》中的第三章、第一节------《落枕》一课。

《伤科按摩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一个临床科目,理论性与实操性极强。

教材主要分为伤筋和脱位两大部分。

“落枕”一课是伤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为脊柱部其他伤筋病变的学习打下了不可忽视的基础。

我施教对象是中专二年级学生,他们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初步形成,不仅能积极活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而且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认识、探索学习、搜集资料、讨论交流等。

但由于视力障碍的特殊性给他们造成动手能力差、形象思维不完善等。

另外,学生文化基础层次不齐,致使他们接受程度、理解能力、思维方式不统一。

根据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精准的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按摩治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自主探究、散点知识整合等方法来进行新课改下的自主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会如何探究新知,找问题、寻思路、活方法、解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到按摩医生的伟大,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按摩治疗。

难点:病因病理。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备、相关知识链接、新知自主探究三部分进行。

课后预期达到:用五多教学法来补偿他们因视力缺陷带来的学习障碍,即多聆听、多感知、多交流、多动手、多实践;利用三级教学法减小因基础不同或年龄悬殊所造成学习能力的差距。

即一级定位实操法、二级笔记强化法、三级重点延伸法;我用自编的“口”字派按摩治疗歌诀解决了重点知识难理解、难记忆的问题。

从而达到各层次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精。

好,下面请随我一起走进课堂。

【教学内容】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落枕》的全部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精准的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按摩治疗,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我采用引导探究、自主探究、散点知识整合等方法来进行新课改下的自主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模式下学会如何探究新知,找问题、寻思路、活方法、解答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感到按摩医生的伟大,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摩治疗难点:按摩操作步骤【教学准备】教学资料、手法布、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课前预备首先,以“口”字派颈部保健操双手擦颈、回头望月、与项争力、大鹏展翅、力托千金、旋肩松颈、仰俯攀足、震足醒脑进行课前准备。

目的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并为按摩治疗手法操作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相关知识链接一、概述导入播放视频进行导入,引出课题——《落枕》。

(此处以加强学生落枕概念:落枕又称失枕,是由于睡眠姿势不良或睡眠时当风受凉而引起颈部酸痛,肌肉痉挛、强直,以致颈部功能障碍的一种疾患。

)二、相关知识链接老师:同学们在课下已经对落枕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学生:?……首先,我们来解决一下生理解剖方面的困难。

(此处依次采用1、学生质疑学生解答,先在小组内,有困难再向他组求解;2、教师引导,学生自解,当学生们都无解时,老师给以适当方法的引导。

)可能出现的问题:(形象思维概念、三维立体概念)1、各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2、肩胛提肌的体表投影;(不是重点肌肉,被忽视)3、颈部正常的生理活动形式和范围;4、颈肩部的体表标志;教师根据学生质疑情况灵活采用:讲解描述法、图片信息法、实体触摸法、实践操作法等进行解惑答疑。

学生明了后,为使学生在探究新知前打好基础,增加视障生的形象思维和整体观念,我课件给出相关生理解剖图,同时通过教师的整合引导、综合提问来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巩固已知内容。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加他们自主探究新知的渴求欲。

教师进行1、颈部的活动形式有哪些?颈部动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前屈、后仰、侧屈、旋转、环转;速度慢、幅度循序渐进、方法精准稳健)2、颈部生理活动范围各是多少度?一个学生叙述,所有学生演示。

(前屈50°、后仰35°、侧屈45°、旋转60°~80°、环转360°)3、斜方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于枕外隆凸、项韧带及全部胸椎棘突和棘上韧带,止于锁骨的肩峰端及肩胛骨的肩峰和肩胛冈。

一侧收缩可使头屈向同侧,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4、肩胛提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于上4个颈椎的横突,止于肩胛骨的内侧角及其脊柱缘的上部。

收缩时可使头屈向同侧或后侧。

)5、胸锁乳突肌的起止点及作用?(起自胸骨柄的前角和锁骨的胸骨端,肌束斜向后上,止于乳突。

单侧收缩使头屈向同侧,面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时,可使头向前倾。

)在以上第3至第5问题回答过程中,让所有学生小组内相互指出和示范各肌肉的起止点和作用。

教师巡视,以作及时纠错。

第三部分:新知自主探究第一环节:引导探究病因病理帮:让学生回顾伤筋病变的常见病因病理,以引发学生对落枕病因病理的思考:(1)年老体虚,气血不足,血不荣筋——→不荣则痛;(2)起居不慎,受风当寒,经脉拘急——→不松则痛;(3)慢性劳损,外力损伤,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扶:让学生小组讨论、记录:通过以内容来探索落枕的主要病因病理。

后总结汇报,教师根据情况作补充。

(1)睡眠姿势不良——枕头过高或过低—→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处于紧张状态—→痉挛疼痛(2)外感风寒湿——睡卧当风,外感风寒,经脉拘急——→不松则痛;(3)颈部扭伤——追逐打闹,搬抬重物,急性肌肉扭伤,气滞血瘀,经络不通——→不通则痛。

放:在合作探究具体病因时,学生自己根据相关资料推理出最佳的睡枕和睡觉姿势:根据学生讨论情况,教师作小结:仰卧承托力,头枕一拳高,侧枕拳两指,身弓肩宽高。

软硬大小度,中低两边高。

成年人枕头的长度50~70cm之间,宽度不少于30cm,高度15~20cm。

思考题:人的最佳睡眠姿势的机理是什么?——维持生理弯曲。

通过以上层层递进的引导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落枕的病因病理以及延伸内容。

以加深和巩固本节课难点知识,在扶、和放的过程中学生能运用二级笔记强化法进行记录。

第二环节:小组讨论自主探究临床表现此环节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从而达到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说出伤病临床表现的三方面……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病史、症状、检查,让学生分组探究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

老师不仅参与学生讨论,而且要对学困生进行重点辅导,以使其尽可能的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

之后各组汇报临床表现的内容,并运用三级教材扩展法进行此内容知识的扩展延伸。

1、颈部疼痛?——压痛←—肌肉痉挛(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肩胛提肌各自的特定部位在哪里?)2、颈椎活动受限?——颈——点头、仰头、旋转、侧屈。

(肌肉的损伤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望诊重点——颈项僵硬,呈现直颈或偏斜第三环节:整合探究按摩治疗和注意事项一、在探究按摩治疗时,我采取学生质疑学生回答,让学生将治疗原则(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施术部位(颈、肩、项背部)、主要穴位(风府、风池、风门、肩中俞、天宗、肩井、缺盆、扭伤、落枕)、主要手法(推、揉、滚、拿、牵引、回旋等)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如何将这些散点知识运用到落枕的临床治疗。

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一定的指导,以达到及时纠错的目的。

二、在寻找按摩治疗思路时学生将散点知识进行整合,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就会有清晰的治疗脉络,最后教师适时做补充。

1、舒筋通络的方法?——推揉滚拿颈肩法2、解痉止痛的方法?——按揉捏拿腧穴法3、功能恢复手法?——扣颈抱肘拔伸法、牵提回旋颈部法4、疼痛剧烈时应先做什么?——解痉止痛→舒筋通络→功能恢复→结束法5、遇到颈椎位置异常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功能恢复→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结束法6、一般情况下,你认为按摩手法应如何进行?——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功能恢复→结束法三、然后以一般性落枕为题让学生进行操作。

理论指导实践,将学生分成三组,每组由优秀学生当组长,组织学生探究手法治疗步骤。

在手法操作过程中教师进行手法变式延伸,我以教材扩展法,从一般性损伤延伸至疼痛剧烈且有棘突偏歪的手法治疗步骤,重视手法操作的精准性,使临床治疗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教师在保证多数学生操作正确的同时实施一级定位实操法对学困生进行辅导,体会与亲传并用,使其学会重点、难点内容。

五、最后教师将自编的“口”字派技法治疗歌诀传授给学生:推揉理滚梳顺先,点穴解痉捏拿肩,牵颈回旋整复位,搓摇擦后效可堪。

学生通过口诀轻松地记住了踝关节扭伤按摩治疗步骤。

(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师生互动、理论与实操结合、变式延伸、歌诀小结的方式来完成的。

)六、经验交流并讨论注意事项由大家自由讨论完成。

教师提供小材料:附1:配穴经验:主穴:凤池、完骨、颈肩(肩胛骨内缘近下角处)、颈根(斜方肌前缘与颈和肩形成的夹角中的凹陷)、缺盆、天井、落枕穴等;配穴:仰俯困难加列缺、后溪;旋转困难加悬钟、液门;太阳选后溪和阳辅,少阳选中渚和悬钟,阳明选三间和解溪。

附2:热敷法:米醋300~500ml,将棉纱布浸醋敷于患处,外用60℃~70℃的热水袋加热即可。

附3:外用;消痛贴膏,。

附4:拔罐疗法:先在颈、肩、背部找出二三个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用三棱针点刺,然后拔火罐,待出血少许即起罐。

附5:内服药:葛根、赤芍各12g 麻黄6g 桂枝10g 甘草4g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服第四环节:总结布置作业:一、总结……二、作业:为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按摩手法,并在临床中能灵活应对落枕各种不同情形下的治疗,课下让学生临床实践。

【教学评价】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在本科的学习中,我采用了五多教学法来补偿他们因视力缺陷带来的学习障碍,即多交流、多聆听、多感知、多动手、多实践。

如多处的讨论汇报、描述讲解、手法实操等;利用三级教学法减小因基础不同或年龄悬殊所造成学习能力的差距。

即一级定位实操法、二级笔记强化法、三级教材扩展法。

如学困生的定向辅导、讨论时做笔录及两处的知识延伸;我用自编的“口”字派按摩治疗歌诀解决了重点知识难理解、难记忆的问题。

从而使各层次的学生均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