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烈妇传
杨烈妇传

《杨烈妇传》知识点1.解释加横线的字: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不知所为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侃率之以乘城亟去有蜚箭集于侃之手力不足,死焉,职也。
贼气吞焉,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厥自兵兴项城为叛军困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杨氏当之矣赞曰凡人之情与古人不殊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则人谁肯固矣( ) 其必济( ) 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辨行列和于姊姒,于卑幼有慈爱虽古烈女,其何加焉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2、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君如逃,则谁守虽然,岁满则罢去B、府库皆其财也夺贼之财而食其食C、重赏以令死士有以弱弓射贼者D、与之千钱使侃与贼言曰3、下列句子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我)岁满则罢去B、(杨氏)使侃与贼言曰C、(你们)徒失利,无益也D、中其帅,(帅)坠马死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县令,寇至当守——您是县令,敌人来到应该守卫B、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的县城C、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项城的父老乡亲,坚持正义不被叛贼吓倒D、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如其死在城上,不是比死在家中还要好吗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杨氏深明大义的一组是①力不足,死焉,职也。
②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
③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④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
⑤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⑥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希烈的叛军要攻占项城县时,县令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服他应忠于职责,为国家利益而坚守。
B、杨氏对召来的吏人百姓讲话,激励他们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不做叛军之人。
C、李侃带领召集的几百人备战,杨氏亲自为他们做饭送饭,并让李侃向叛军讲话,表示准备战死决不投降。
杨烈妇传知识点总结

杨烈妇传知识点总结杨烈妇(1895年-2019年),江苏省南通市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革命活动家和妇女运动领袖。
她出生在一个小农家庭,自幼就受到父母的关照和教育。
在那个封建社会,女性没有地位,甚至不能上学读书。
但她的父母坚持让她接受教育,从小就对社会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反思。
她参加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之一,这个运动使得中国的许多青年人受到思想和政治的启发。
她也在该运动中加入了共产党,并成为了青年共产党员。
在机械学校开始教育生涯,并帮助工人组织罢工,发动学生游行示威。
1930年,她被选为南通红军妇女委员会主任。
她积极参加了地方农民运动,不断研究、总结工农群众建立农村革命政权的经验,提出“武装群众、保卫革命、完成剿匪、建立革命抗日根据地”的口号,组织妇女农民反封建、追求平等以及拥护共产党等丰功伟绩。
杨烈妇长期参与革命活动,为劳动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吁,并且关心工人阶级和妇女的权利。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她为党和人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杨烈妇的主要思想和贡献有:1. 妇女解放和平等:杨烈妇一直致力于妇女的解放和妇女的平等权利。
她主张妇女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她认为只有妇女有能力解放自己,不应依赖男性。
她在妇女解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了中国革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
2. 党建设和组织工作:杨烈妇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工作中起到了重要角色,她一直坚持革命原则和党内民主的发展。
她在历次党代会上都提出了许多中肯的建议,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农民工人利益维护: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杨烈妇一直为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呼吁,她是农民工人的优秀代言人。
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政策和建议,为农民工人业已开辟了美好的未来。
4. 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杨烈妇一直坚持坚定的革命信念,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她都一直信仰党和人民的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她逝世前一直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不息,为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和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杨烈妇传原文和翻译

杨烈妇传李翱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接着又将侵袭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开拔到达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lei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捆绑这里的男女,到陈州会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
寇至当守;他的妻子杨氏说:“您是县官。
作乱的人叛贼(进犯)到了,就应当守卫;力不足,死焉,职也。
(即使,哪怕)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
君如逃,则谁守?,”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lin皆其积也,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夺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杨氏言曰:“县令城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官吏、百姓是本地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皆泣,许之。
众人都流泪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乃徇曰:“以瓦石中zhong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shi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于是杨氏宣布说:“用砖瓦石块击中贼人的,奖赏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类击中敌人的,奖赏他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城。
于是得到了几百人,李侃带领他们登城防守。
语文读本《你的微笑》文言翻译

———语文读本1———你的微笑———10、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
召穆公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
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
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
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
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
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
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
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
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
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11、赤壁之战《资治通鉴》当初,鲁肃听说刘表已死,(便)对孙权说:“荆州与我国邻接,地理形势险要、坚固,土地肥沃、广阔,人口繁多,生活富裕,如能占为已有,这是开创帝王之业的凭借。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原文及翻译

杨烈妇者李侃妻也原文及翻译一、原文:杨烈妇者,李侃妻也。
建中末,李希烈陷汴,谋袭陈州。
侃为项城令,希烈分兵数千略定诸县,侃以城小贼锐,欲去。
妇曰:“寇至当守,力不足,则死焉。
君而逃,尚谁守?”侃曰:“兵少财乏,若何?”妇曰:“县不守,则地,贼地也,仓廪府库皆其积也,百姓皆其战士也,于国家何有?请重赏募死士,尚可济。
”侃乃召吏民入廷中曰:“令诚若主也,然满岁则去,非如吏民生此土也,坟墓存焉,宜相与死守,忍失身北面奉贼乎?”众泣,许诺。
乃徇曰:“以瓦石击贼者,赏千钱;以刀矢杀贼者,万钱。
得数百人。
侃率以乘城,妇身自爨以享众。
报贼曰:“项城父老义不下贼,得吾城不足为威,宜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大笑。
侃中流矢,还家,妇责曰:“君不在,人谁肯固?死于外,犹愈于床也。
”侃遽登城。
会贼将中矢死,遂引去,县卒完。
诏迁侃太平令。
【注】(1)爨: cuàn,烧火做饭。
二、翻译:杨烈妇,是李侃的妻子。
建中末年,李希烈攻破汴州,企图袭击陈州。
李侃担任项城县令,李希烈分兵数千掠夺了各县,李侃因为城小而贼人来势凶猛,想要逃走,他的妻子说:“贼寇来了应当坚守,力量不足,就逃了。
您都逃走了,还有谁来守城?”李侃说:“兵员少,财物又贫乏,怎么办?”妻子说:“县城守不住,那么地方就是贼人的地方了,粮仓里储藏的都成了他们的粮食,府库的财物都成了他们的财产,百姓都成了他们的士兵,国家还有什么呢?请用重赏来招募不怕死的士兵,还有可能解救危难。
”李侃于是召集了官吏和百姓来到厅堂中说:“县令的确是你们的主管,但是年头满了就要离开,不像你们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祖上的坟墓在这里,(大家)应当一起拼死守城,怎么能忍心失去操守投降侍奉敌人呢?”众人都哭了,同意他的要求。
于是告诉大家说:“凡是用瓦片石块击中贼人的,赏一千钱;用刀箭杀死贼人的,赏一万钱。
”征募到数百人,李侃率领他们去守城,他妻子亲手烧火做饭给大家吃。
告诉贼人说:“项城父老从道义上是不会投降你们贼人的。
古诗杨烈妇传翻译赏析

古诗杨烈妇传翻译赏析文言文《杨烈妇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建中四年,李希烈陷汴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数千人抵项城县。
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会于陈州。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
其妻杨氏曰:“君,县令也。
寇至当守;力不足,死焉,职也。
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
吏人、百姓,邑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耶?”众皆泣,许之。
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侃率之以乘[7]城。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
使侃与贼言曰:“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有蜚箭集于侃之手,侃伤而归。
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城而下。
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
——其帅,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遂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
杨氏至兹犹存。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之所难。
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
其勇不能战,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
彼何人哉!若杨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人。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与古人不殊也。
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杨烈妇传__分析

本文记述的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98年),地方军阀 (藩镇)李希烈作乱,“陷汴州”、“盗陈州”、“抵项城县”、 “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无恶不作。项城县危在旦夕。其时 县令李侃无能,“不知所为”。其妻杨氏力主抵抗,死守县城。 她亲自动员胥吏百姓,“以瓦石中贼者,与之千钱;以刀矢兵刃 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登城防守,杨氏亲自为之烧饭, “无长少皆均匀”。项城系小县,“无长戟劲弓、高城深沟之 固”,作乱之人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贼气吞焉,率其徒将超 城而下。”然而守城者众志成城,决死守之。也许是贼人命中注 定有此一败,守城者“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死。贼失 势,相与散走。项城之人无伤焉。”项城县得以保存。事后,刺 史上侃(李侃,项城县令,杨氏之夫)之功,得“诏迁”(得到 皇上提升)。杨氏“至兹犹存。”
陷:攻陷 盗:侵略 累,通“缧”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接着又将侵袭 状语后置句
于此
名作动
判断句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县官,叛 贼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你即使死在这 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您如果逃跑了,那么谁来守城?” 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么办?”
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矣,仓廪皆其积也,府 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 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济。” 杨氏说:“假如您不守城,县城就会被叛贼得到 ,粮仓 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食:给。。。吃 ( 音同四),名做动 判断句 被动句 里的粮食都成为他们积聚的了,库房里的财物都成为他们 的了,百姓都成为他们的士兵,俘虏,国家还有什么呢?夺 取贼寇的财物,吃(夺得的)他们的粮食,用优厚的奖赏 济:成功。 来使令不怕牺牲的勇士,看来一定会成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虽 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人也, 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之人 即使这样 状语后置句 耶?”众皆泣,许之。 于是他把官府中的差使、小吏和百姓召集到房厅里。 致死:冒死。 杨氏说:“县官当然是一城之主,虽然如此,任职的年 限满了就要离开,不像官吏百姓那样。官吏百姓是本地 人,祖先坟墓在这里,应该相互出力死守在这个县城, 怎能忍心丧失忠义品格而充当贼寇的人呢?”众人都流泪 答应了她拼死守城。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原文及翻译译文

《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原文及翻译译文《《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原文及翻译译文《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原文:许允妇是阮卫尉女,德如妹,奇丑。
交礼竟,允无复入,家人深以为忧。
会允有客至,妇令婢视之,还答曰:“是桓郎。
”桓郎者,桓范也。
妇云:“无忧,桓必劝入。
”桓果语许云:“阮家既嫁丑女与卿,故当有意,卿宜查之。
”许便回入内,既见妇,即欲出。
妇料其此出无复入理,便捉裾停之。
许因谓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
然士有百行,君有几?”许云:“皆备。
”妇曰:“夫百行以德为首。
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允有惭色,遂相敬重。
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遗虎贲收之。
即行,其妇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夺,难以情求。
”既至,帝核问之,允对曰:“‘举尔所知’,臣之乡人,臣所知也。
陛下检校,为称职与不?如不称职,臣受其罪。
”既检校,皆官得其人,于是乃释。
允衣服败坏,诏赐新衣。
初允被收,举家号哭。
唯允妇自若,云:“勿忧,寻还。
”作粟粥待。
顷之,允至。
许允为晋景王所诛,门生走入告其妇。
妇正在机中,神色不变,曰:“早知尔耳!”门人欲藏其儿,妇曰:“无豫诸儿事。
”后徙居墓所,景王遣钟会看之,若才流及父,当收。
儿以咨母,母曰:“汝等虽佳,才具不多,率胸怀与语,便无所忧;不须极哀,会止便止;又可少问朝事。
”儿从之。
会反,以状对,卒免。
(选自《世说新语》)译文:许允的妻子是阮卫尉的女儿,阮德如的妹妹,相貌无比丑陋。
举行交拜礼后,许允就不想再进去,家里人为此忧心如焚。
这时,正好许允来了客人。
新娘叫丫环去看客人是谁,丫环回来回答说:“是桓公子。
”所说的桓公子,就是桓范。
新娘说:“不用担心,桓范一定会劝他回到洞房来。
”桓果然对许允说:“阮家把相貌最丑的女儿嫁给你,必然有其用意,你应当仔细观察她。
”许允于是重新回到洞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 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 率其徒将超城而下。有以弱弓射贼者,中其帅,坠马 其帅, 贼失势, 死。——其帅,希烈之婿也。——贼失势,遂相与散走。 其帅 希烈之婿也。 贼失势 遂相与散走。 项城之人无伤焉。 项城之人无伤焉。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刺史上侃之功,诏迁绛州太平县令。杨氏至兹犹存。 项城是小县城,没有长戟劲弩这样的精良武器,也没有高 城深沟这样的坚固城防。叛军气焰嚣张,企图一举吞灭项 城于是那些首领们率领他们的士兵企图越墙而下。这时, 守城的差吏和百姓中有人用普通的弓箭射击敌人,还射中 了叛军统帅,使他坠马而死——这个统帅是李希烈的女婿。 叛军失势,于是都逃散了。项城的人没有一个伤亡的。 刺史把李侃守城的功劳上报给了朝廷,朝
课前检测
重点字词
驻扎 1、项王军壁垓下 项王军壁 超过 力拔山兮气盖 2、力拔山兮气盖世 养育 通‘尔’,你 而幼孩, 3、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遗憾 吾遗恨 4、吾遗恨也 近来 5、比得软脚病 或许 推究 抑本其成败之迹 6、抑本其成败之迹 7、以榷其利 谋利 谋求, 谋求,谋取 人莫敢干 8、人莫敢干以私 几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 9、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勉励 10、 10、勖尔植 地位, 地位,位次 11、曹利用恶曾班 11、曹利用恶曾班已上 12、 12、愿稽旧制 考查 13、部使者檄 发文告 13、部使者檄刚抚定 14、闾里之侠皆 之侠皆宗 14、闾里之侠皆宗之 乡里 尊奉 功勋 15、世有勋阀 15、世有勋阀
廷下诏提升李侃为绛州太平县县令。杨氏现在还在人世。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 妇人女子之德,奉父母舅姑尽恭顺,和于娣姒,于卑幼有慈爱, 舅姑尽恭顺 娣姒 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 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 而能不失其贞者,则贤矣。辨行列,明攻守勇烈之道,此公卿大臣 之所难。 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 之所难。厥自兵兴,朝廷宠旌守御之臣。凭坚城深池之险,储蓄山 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 积,货财自若,冠胄服甲负弓矢而驰者,不知几人。其勇不能战, 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 其智不能守,其忠不能死,弃其城而走者,有矣。彼何人哉!若杨 氏者,妇人也。孔子曰: 仁者必有勇。 杨氏当之矣。 氏者,妇人也。孔子曰:“仁者必有勇。”杨氏当之矣。 妇人女子的美德,在于侍奉父母公婆,竭尽恭敬孝顺,和妯娌关系 和睦,对弱小的孩子有慈爱之心,并且能不失贞节,这样的人就是 贤女了。懂得行军布阵的战术,明白进攻防守、勇武刚烈的道理, 这是公卿大臣们都难以做到的。自从那(国家)兵祸产生以来,朝 廷就注重表彰那些防御之臣,他们凭借坚固深池的险要,储存的东 西堆积如山,物资财富像原来一样丰足充裕,戴盔披甲背着弓箭来 回奔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他们自称勇士却不能守城,自称有才 智却不能守城,自称忠心却不能效死,弃城逃跑的人,有啊,那是 些什么人啊,像杨氏,只是个妇女啊,孔子说:“有仁德的人必然 勇敢,杨氏当得起这句话了。”
李翱(772~836),字习之,唐赵州人。唐德宗贞元12年(796年)认识韩愈, 结为至友。贞元14年(798年)中进士。历任国史馆修撰、考功员外郎、庐州 刺史、终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户部尚书。李翱与韩愈相交29年,又娶韩愈的 侄女为妻,文章受其影响,而吸收了韩文较为平易近人的部份,文章平正达畅, 曾被清人列入唐宋十大家。 《杨烈妇传》文字平实,叙事紧凑,形象鲜明。 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它记述了一位县令的妻子,在叛军兵临城下,举县不 知所措之时,挺身而出,发动胥吏百姓进行抵抗。以弱胜强,击退叛军,保住 了城池。作者曾在《答皇甫湜书》中自信地写到:“仆文虽不足以希左丘明、 司马子长,足下视仆叙高愍女、杨烈妇,岂尽出班孟坚、蔡伯喈之下耶?” 《新唐书·烈女传》所载杨烈妇之事与本文大抵相同,当以此文为据。 文章选取了人物的典型言行来塑造人物性格。 杨氏与夫君杨侃的对话,显示其“忠”;对智吏 百姓的激厉,显出其“智”;对李侃轻伤下城的 责备,显出其“义”。作者最后将杨氏的勇忠智义 同文臣武将“弃城而走”的行为对照起来阐发主旨, 不仅使杨氏形象更为突出,对现实的批判也更为深刻。
课堂讨论(3分钟,全体起立) 课堂讨论( 分钟,全体起立) 1、合作探究解决疑难之处 2、探究基础知识解释加黑的字 B1板书疑难之处 板书疑难之处, 3、由B1板书疑难之处,由下一 A1解决上一组的问题 解决上一组的问题。 组A1解决上一组的问题。
标出重点词语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忭州。 又将盗陈州, 建中四年,李希烈陷忭州。既又将盗陈州,分其兵 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 其男女, 数千人抵项城县。盖将掠其玉帛,俘累其男女,以 会于陈州。 会于陈州。 建中四年(公元738年),李希烈攻陷了汴州, 接着又将掠夺陈州,分出他的部队几千人,到 达项城县。将掠取这里的财物,俘虏抓捕这里 的男女百姓,到陈州会合。
背诵重点字词、句子(5分钟) 背诵重点字词、句子( 分钟)
背诵知识点, 分钟后检查 分钟后检查,背诵知识点,5分钟后检查,看哪组完成情况最好
【探究案】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重点字词 1 2 3 4 1-4 5-8 9-12 13-15 16-18
--四组 --四组
展示组 1组B2 2组B2 3组B2 4组B2 4 B2 5组B2 6组B2 7组B2 8组B2 9组B2
点评组 2组A2 3组A2 4组A2 5组A2 5 A2 6组A2 7组A2 8组A2 9组A2 1组A2
特殊句式
1、判断句:君县令。 判断句:君县令。 力不足,死焉,职也。 力不足,死焉,职也。 项城,小邑也。 项城,小邑也。 被动句:县为贼所得矣。 2、被动句:县为贼所得矣。 宾语前置: 3、宾语前置:国家何有 状语后置: 4、状语后置:和于娣姒 定语后置:无长戟劲弩、 5、定语后置: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分析、理 、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分析、 探究文章内容。 解、探究文章内容。 2、理解掌握文言词语。 、理解掌握文言词语。
班导学案——预习案完成情况 预习案完成情况 班导学案
一组 二组 三组 四组 五组 六组 七组 八组 九组
分钟) (独立探究10分钟) 独立探究 分钟
赞曰:凡人之情, 赞曰:凡人之情,皆谓后来者不及于古之 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 人。贤者古亦稀,独后代耶!及其有之, 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 与古人不殊也。若高愍女、杨烈妇者,虽 古烈女, 何加焉 古烈女,其何加焉!予惧其行事湮灭而不 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传,故皆叙之,将告于史官。 评论说:人们的通常观点,都认为后来的人比不上古人。 贤能的人从古代就很少,更何况后代!等到真的出现了, 和古人也没有差别。像高愍女、杨烈妇等人,就算是古代 的烈女,又比她们强多少?我担心她们的事迹被湮灭而得 不到流传,所以都记叙下来,并打算告诉写史书的官员。
【安静】 安静】
• 1、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深入研究, 、自主学习,反复朗读,深入研究, 准确翻译重点词语和句子, 准确翻译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解决课后 习题。 习题。 • 2、就文本梳理重点文言现象 、 并积累(实词、虚词、 并积累(实词、虚词、词类 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 • 3、标出疑难之处,准备合作 、标出疑难之处, 探究解决
杨氏亲为之爨 杨氏亲为之爨以食之,无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 长少,必周而均。使侃与贼言曰: 项城父老, 不为贼矣, 悉力守死 得吾城不足以威, 守死。 “项城父老,义不为贼矣,皆悉力守死。得吾城不足以威, 不如亟 徒失利,无益也! 贼皆笑。 不如亟去;徒失利,无益也!”贼皆笑。有蜚箭集于侃之 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 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手,侃伤而归。杨氏责之曰:“君不在,则人谁肯固矣!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 侃遂忍之,复登陴 与其死于城上,不犹愈于家乎?”侃遂忍之,复登陴。 杨氏亲自煮饭给他们吃,不论老小,一定照顾周到分配 公平。杨氏让李侃对敌人喊话说:“项城父老,守义而 决不从贼,都会全力守城至死,即使得到了我们的城池 也不能显示你们的威风,不如赶快离开,否则白白地失 利,没有任何好处。”叛贼都笑了。这时有飞箭射中李 侃的手臂,李侃因受伤而回家。杨氏责备他说: “你不在,那么谁肯固守阵地呢!与他们一起 死在城头上,不是要胜过死在家里吗?” 李侃就忍着伤痛,又登上了城墙。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 县令,诚主也; 于是召胥吏、百姓于庭,杨氏言曰:“县令,诚主也; 胥吏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 虽然,岁满则罢去,非若吏人、百姓然。吏人、百姓,邑 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 死以守其邑, 人也,坟墓存焉,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忍失其身而为贼 之人耶? 众皆泣,许之。 以瓦石中贼者, 之人耶?”众皆泣,许之。乃徇曰:“以瓦石中贼者,与 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 得数百人, 之千钱;以刀矢兵刃之物中贼者,与之万钱。”得数百人, 之以乘 侃率之以乘城。 于是把县衙差吏和百姓召集到县府庭院里。杨氏说: “县令,确实是一城之主,虽然这样,但是任期满后就 要离职而去,不像县衙差吏和百姓那样。差吏百姓,都 是本地人,祖坟在这里,应该一起献出生命来守卫自己 的县城,怎能忍心丧失自身而成为叛军的俘虏呢?”大家 都流泪了,答应一起死守县城。于是杨氏巡行说:“凡 是用砖瓦石块击中敌人的,奖给他千钱;用刀箭兵器之 类击中敌人的,奖给他万钱。”募集到数百人,李侃率 领他们登上了城墙。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君县令,寇至当守; 县令李侃不知所为。其妻杨氏曰: 君县令,寇至当守; 力不足,死焉,职也。 则谁守? 侃曰: 力不足,死焉,职也。君如逃,则谁守?”侃曰:“兵 与财皆无,将若何? 杨氏曰: 如不守, 与财皆无,将若何?”杨氏曰:“如不守,县为贼所得 仓廪皆其积也 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 皆其积也, 矣!仓廪皆其积也,府库皆其财也,百姓皆其战士也, 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 死士, 国家何有?夺贼之财而食其食,重赏以令死士,其必 济!” 县官李侃不知怎么办才好。他的妻子杨氏说: “您是 县官,叛军到了,就应当守卫,(虽然)力量不足,但 你即使死在这件事上,也是应尽的职责。假如您逃跑了, 那么谁来守城?”李侃说:“军队与钱财都没有了,该怎 么办?”杨氏说:“如果不能守住项城,县城就会被叛军 占领,粮仓里的粮食都成了叛军的储蓄,府库里的财物 都成了他们的财物,百姓都成了他们的战士,国家还有 什么呢?夺取叛军的财物,吃他们的粮食,用重赏的办 法来使百姓成为敢于拼死的勇士,事情一定能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