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罗马的教育总结
总结古罗马知识点

总结古罗马知识点一、政治1、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是罗马共和制和罗马帝国制度两种体制的演变。
罗马共和制是古罗马的政治体制。
公元前509年,罗马结束了被埃特鲁里亚追随的君主制,建立了罗马共和国,这也标志着罗马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罗马共和制是指由元老院和两位执政官等机构共同执政的政治体制。
罗马帝国制度是指公元前27年,属于罗马帝国时期,共和制时代结束。
罗马共和制时期实行的是“权力分立”,即执政官制度和元老院制度。
罗马帝国制度时期由君主一人掌握实权,并且实行一官多职制。
这两种政治体制的演变标志着罗马政治体制的成功和进步。
2、罗马政治斗争罗马政治斗争是古罗马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罗马共和制时期。
在罗马政治生活中,存在着两大政治派别:贵族党和平民党。
贵族党是由罗马贵族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的主要代表是元老院;平民党是由罗马平民组成的政治集团,他们的代表是保护官。
这两大派别之间的政治斗争,是罗马政治生活中的主要内容,新一批的政治领袖往往都是通过参政斗争而崭露头角的。
著名的政治斗争事件有坎尼的三次角斗、马里乌斯和苏拉的内讧、克拉苏、庞培和凯撒的三头同盟等。
3、帝国行省和地方政权罗马帝国行省是指帝国在地方设立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它是罗马政治和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
罗马帝国行省的设立,使罗马的政治和军事在地方得到了更好的实现。
二、军事1、罗马军队的建立和发展罗马军队在古罗马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在古代世界中占有重要地位。
罗马军队的建立始于罗马共和制时期。
罗马军队的士兵来源于罗马自由民和罗马奴隶,他们都是由国家征召,这些军队称为义务兵。
罗马军队是由精锐的军官领导的,他们是经过专门培训的。
罗马军队的发展始于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罗马军队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军事机构。
后来,罗马军队的战术和技术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同时装备也有所提高。
2、罗马军事征服古罗马对外征服是罗马史上的一大特点。
自罗马的建国之初,到罗马共和制时期,到罗马帝国时期,罗马一直以征服市镇和领地来扩大自己的国土。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教育古罗马人的民族性格与其教育的关系1、注重实用精神,因此不重视音乐和体育。
2、重视法律,如《罗马法》,出现了专门掌管法律的人员。
3、尚武精神和爱国精神,如罗马帝国的出现。
古罗马文化与古希腊文化之间的关系古罗马与古希腊文化可以说是继承的关系。
古罗马的教育深受古希腊教育的影响,但同时并没有失去本民族的特色,而是将古希腊文明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古罗马文明。
作为军事上的征服者,古罗马人并没有鄙视被征服者的文化习俗,而是积极的吸收、学习和改造,并将其传承于后代。
用一句可以说明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之间的关系:“古希腊人是天才般的创造者,古罗马人是天才般的实践者”。
试比较古代斯巴达和雅典教育体制:古希腊完成从氏族制度向奴隶制转变之后,形成了奴隶制城邦国家。
在众多希腊城邦中,斯巴达和雅典最具有代表性,二者的教育体制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特色。
相同点:(1)教育都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
(2)都重视体育训练。
由于奴隶制城邦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因此斯巴达和雅典非常重视体育训练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斯巴达和雅典都实行严格的出身体检制度。
(3)教育体制都比较完善。
斯巴达和雅典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制,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所受的教育有比较严格的规范。
不同点:(1)教育管理者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由国家控制,雅典的教育虽然国家重视,但并不完全控制和完全干预教育细节,国家只负责16-20岁青年教育,因此私人办学比较兴盛。
(2)教育类别不同。
斯巴达的教育又称为武士教育,雅典教育又称为公民教育。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不同。
斯巴达教育史为了培养武士,雅典教育是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4)教育内容不同。
斯巴达主要强调的是军事技艺和道德教育,雅典的教育内容则是多样化的,包括德智体美等方面。
古希腊“三哲”1、苏格拉底“产婆术”含义:“产婆术”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用于引导学生自己思索,自己得出结论的方法,也称为苏格拉底法、苏格拉底问答法、精神助产法。
教育史期末总结

教育史期末总结一、引言教育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事业,是每个国家的基石。
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而教育史是研究人类教育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对教育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人类教育的演进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到现代教育,对教育史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古代教育古代教育起源于古代文明社会,最早的教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培训男孩成为好公民和战士的目的。
例如,古埃及的教育主要注重训练人们为国家服务,培养官员和士兵。
古希腊的教育则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崇尚智慧和美德。
古罗马的教育以培养国家的未来领导者为目标。
这些文明社会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为后世所借鉴。
三、中世纪教育中世纪的教育受到宗教的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教会掌握了教育的主导权,宗教教育成为主流。
在教会学校里,学生学习拉丁文、神学和哲学等专业知识,以培养教士和神职人员。
这种教育方式迎合了当时的宗教体制,但也限制了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随着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教育开始注重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青年时期的教育,提倡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如伊拉斯谟、蒙台涅、洛克等。
他们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后世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近代教育近代教育是以工业革命为背景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普通教育开始兴起,为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同时,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六、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在近代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现代社会,教育成为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之一。
现代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教育开始引入电子教育和网络教育等新的教育形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七、总结通过对教育史的总结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古罗马时期教育家思想总结表格

古罗马时期教育家思想总结表格思想总结表格教育家名 | 时期 | 主要思想--------|-----|-------奥古斯丁 |公元354年-430年 |奥古斯丁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人们以正确的方式生活,并追寻真理。
他强调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养人的品德和灵魂的代价,而不仅仅是追求知识。
塞涅卡 |公元4年-65年 |塞涅卡主张教育应该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培养自律和控制欲望的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一个有益和愉悦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昆图利安 |公元120年-180年 |昆图利安主张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包括演讲、写作、辩论等。
他还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才华的培养。
塞尼卡 |公元40年-95年 |塞尼卡强调个人的自我发展和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他强调教育应该帮助学生认识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盖乌斯·穆西乌斯·普拉特·卡托 |公元234年-149年 |普拉特主张教育应该是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传统的学科如哲学、数学和文学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贺拉斯 |公元65年-8年 |贺拉斯主张通过文学和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味和人文素养。
他认为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的情感和艺术表达能力。
奥维德 |公元43年-17年 |奥维德认为教育应该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主张通过讲述神话和传说来激发学生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
恩尼乌斯·纳维格烈 |公元330年-388年 |纳维格烈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品德。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哲学和宗教来实现内心的修养和灵魂的救赎。
普林尼 |公元23年-79年 |普林尼主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他认为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掌握逻辑和推理,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思维方式。
马修斯·费基和塞福格 |公元366年-415年 |费基和塞福格主张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包括农业、木工和火务。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

外国教育思想史口诀总结外国教育思想史可以概括为一系列思想流派和重要教育理论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我将用口诀总结这些内容,并写出1000字的总结。
【导言】教育思想史,长河漫延达。
品读古今经典,汲取智慧化。
【古希腊】柏拉图理念多,思维纯粹高。
“天才有学前”,追求真理到。
亚里士多德智慧通,实际性更强讲。
感官启蒙重宝,德育内核放。
【古罗马】罗马法不亡,兴盛教育荣。
开设小学之道,培养公民全能。
提倡实用教育,研究师生关。
教师讲学严谨,律令统一管。
【基督教】圣徒缔造学校,培养天堂之教导。
教育皈依上帝,传统价值观传到。
圣托马斯修辞多,神权教义秉持。
奥古斯丁信仰高,智力启蒙提供。
【启蒙运动】伟大启蒙思想家,揭示出新道。
洛克关注心灵,塑造成活人。
卢梭强调自然,自由教育促。
康德道德伦理,人性发展护。
【进化论】达尔文一解谜,“物竞天择”题。
门德尔基因找,继承法则题。
生长迷信自由,蒙特梭利探。
发展自由探索,儿童启蒙赞。
【心理学】弗洛伊德隐情说,梦境显潜意。
皮伯特行为论,条件反射有用决。
悟先关注动机,自我发展存。
儿童情绪成长,塑造自我运。
【进步主义】杜威致力教育,实践中真。
“学校是小社会”,劳动自育人。
蒙特梭利发现,自我先行真。
教育革命需求,启蒙研究新。
【社会再建】杜尔凯现实应,实用知识强。
标准化教育启,推崇科学望。
韦伯社会改革,大学自主唱。
弗洛姆来解救,逃离自由畅。
【后现代主义】福柯看权力残,知识为谎言。
延伸辩护精神,保留文化传。
尼采解构权力,需求超越现。
巴迪厄去辨真,复杂观察看。
【总结】教育思想渊源流,众多学派争。
古希腊发轻盈,罗马重实干。
基督教传信义,启蒙流变迸。
进化论继承法,心理学探众寻。
进步主义劳动真,社会再建衍。
后现代弗洛姆,分析探求魂。
【结语】或古或今思想多,教育思想演化史。
通过口诀了解更,发展教育学规律。
愿这篇1000字总结,帮助你更好理解。
历史古罗马知识点总结

历史古罗马知识点总结一、古罗马的起源古罗马是一座城市国家,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
根据传说,古罗马的创始人是兄弟罗慕鲁斯和雷米斯。
他们在七丘之上建立城邦,并成为古罗马城的最早的国王。
古罗马城建立之初,尚处于贵族统治的阶段。
后来,随着城邦的不断扩张,其政治形式也逐渐演变为共和制。
二、古罗马的政治体制古罗马政治体制分为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和帝国时代三个阶段。
1、王政时代古罗马最初是由国王统治的。
国王拥有法律制定与执行的权力,负责外交与军事事务,并兼任国家宗教行政长官。
国王的权力是绝对的,由他的家族继承。
2、共和时代公元前509年古罗马推翻了国王的统治,建立了共和政体。
共和政体由元老院、两位执政官和民主机构三部分组成。
元老院是最高的决策机构,由贵族组成,对外政策、外交事务、宗教、财政等领域拥有全权。
执政官则由贵族担任,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
民主机构则代表平民,包括人民大会和立法官等。
3、帝国时代共和政体衰败后,古罗马最终由屡次内战和军事独裁者们的渐渐掌握了权力。
公元前27年,属于“共和不复存在”。
终于古罗马皇帝威尼斯托里乌斯奥古斯都建立了罗马帝国,并拥有凌驾一切的权力。
三、古罗马的经济发展古罗马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同时也有手工业和贸易业。
帝国各地的农业产品,经营了大量奴隶劳动使得古罗马的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
古罗马还建立了广泛的贸易网络,连接东西方的商业中心。
此外,古罗马还建造了许多公路和运河,方便了对外贸易发展。
四、古罗马的社会结构古罗马的社会结构分为贵族、平民和奴隶三个主要阶级。
贵族是统治阶级,拥有土地和财富,掌握政治和军事权力。
平民则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商人等,他们在政治上受到贵族的排斥,但是数量众多,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
奴隶则是社会的底层,没有人权,是贵族的私人财产。
五、古罗马的宗教信仰古罗马的宗教是多神教。
古罗马民众信仰的众神并无统一宗教信仰,民风淳朴但是崇拜神灵很多风格多样。
在皇帝加入生物和老神换种众多的神灵们在各地神庙供奉,大神殿和神庙随处可见。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总结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总结西塞罗(Cicero)是古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被誉为西方教育思想的奠基人之一,对罗马教育系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主要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言辞的修养以及政治的道德性展开。
以下是对西塞罗教育思想的总结(约1000字):西塞罗的教育思想首先强调人的全面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智慧、心灵、品格、身体等各个方面的素质。
他主张通过广泛的阅读和学习,提高个人的智力水平。
他在《修苏善篇》中写道:“阅读使人全面而完美;交谈使人机智而谦虚;说理使人尖锐而严谨。
”这表明他强调通过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性。
在言辞的修养方面,西塞罗非常重视演说和修辞。
他认为演说是最高的艺术形式,通过演说可以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
他对修辞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强调通过修辞学的训练,能够提高个人的表达能力、说服力和影响力。
他认为一个有口才的人能够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取得成功,并且能够成为一个善于领导人民的杰出政治家。
他在《论演说术篇》中写道:“演说者应该使听众肃然起敬、动摇内心、感到恶心和哀痛。
”这显示了他对言辞的力量和有效性的认识。
此外,西塞罗还非常关注政治的道德性。
他认为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应该守正道、诚实守信,并且为人民谋福利而不是个人的私利。
在他的著作《国家论》中,他描述了一个完美的国家是如何管理和领导的,并强调良好的政治体制应该以公正和公平为基础。
他写道:“国家的目的是要追求公平,追求公正,追求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利益。
”这显示了他对政治的道德责任的重视。
西塞罗的教育思想对于当今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让学生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能够发展他们的兴趣和才能。
另外,我们应该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具备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在言辞的修养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技巧。
初中历史古罗马教案

初中历史古罗马教案一、古罗马的形成与扩张1. 古罗马城的建立和发展2. 古罗马王国、共和国和帝国的变迁3. 古罗马帝国的扩张与统一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1. 古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2. 凯撒和奥古斯都改革后的帝国政治制度3.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对世界法律的影响三、古罗马的文化传统与遗产1.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与工程技术2. 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及其影响3. 古罗马的宗教信仰与精神传统四、古罗马的衰亡与文化传承1. 古罗马帝国的分裂和衰落2. 古罗马文化在中世纪的传承和影响3. 古罗马的遗产对现代世界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古罗马的历史起源和演变过程;2. 理解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3. 掌握古罗马文化传统与遗产;4. 分析古罗马的衰亡原因和文化传承。
教学重点:1. 古罗马帝国的形成与扩张;2. 古罗马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3. 古罗马文化传统与遗产;4. 古罗马的衰亡原因和文化传承。
教学难点:1. 古罗马帝国的政治变迁;2. 古罗马法律体系的特点;3. 古罗马文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相结合,介绍古罗马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 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古罗马文化传统;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和艺术品。
教学过程:1. 教师介绍古罗马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2. 学生分组讨论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3. 学生展示古罗马文化传统与遗产的研究成果;4.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罗马的衰亡原因和文化传承;5. 学生策划展示活动,向全校师生展示古罗马文化的魅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罗马历史与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2. 学生能够明确古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3. 学生能够分析古罗马的文化传统与衰亡原因;4. 学生能够展示古罗马文化对现代世界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罗马时代的教育古代罗马教育思想的形成⏹吸收希腊教育思想的精华基础。
⏹具有鲜明的罗马民族的特性。
⏹较为重视实用力行。
古罗马的民族特质及文化特性⏹农业民族,重实用,有毅力。
敬古尊古。
保守。
重父权。
⏹重视传统,力主安定。
⏹Monroe说希腊人是年青的,罗马人则是成熟的。
后者常产生杰出的法政人才。
⏹罗马以实用性来过滤希腊的理论性。
古罗马的文化成就─特别在法律方面⏹450B. C.制定了罗马的第一个成文法─十二铜表法(The Twelve Tables)。
为传统罗马人共同遵守的法律。
⏹公元后六世纪初编制了查士丁尼法典 (Justinian Code)。
为民法的大成,是中世纪大学的主要法学教材。
⏹建筑与道路建设发达。
十二铜表法Lex Duodecim Tabularum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至公元534年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的主持下编撰完成并颁布施行,后人称之为《民法大全》。
该法典对西方文明的影响被认为仅次于《圣经》,其基本思想和原则已融入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
读者可以从这里节选的一些条文中领略到罗马法的博大精深,如对证据、公正、思想自由和契约精神的肯定。
古代罗马历史的分期⏹公元前8世纪至六世纪─王政时期⏹公元前509年至前1世纪─共和时期⏹公元前30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帝国时期希腊罗马文教的交流⏹罗马人征服希腊后,两种不同型态的文教活动产生大幅度的交流。
⏹文化交流也像作战一样,都是在屈人之兵。
但文化战是渐进的,是透过双方原有文化优劣的比较,彼此取舍长短,而使双方人员能由衷吸取较高层次的文化价值。
⏹希罗文化交流有几种结果:希腊文教输入罗马;罗马人反对希腊文教;罗马文教希腊化。
希腊文教输入罗马⏹部份希腊人早在公元前八世纪时就定居于意大利南部。
⏹公元前四五世纪之交,罗马世界中不管宗教、艺术、甚至城市建筑,都有希腊文化的痕迹。
⏹荷马史诗翻译为拉丁文。
希腊人学者Livius Andronicus(c.284-204B.C.)被俘成为奴隶,他267B.C. 时至罗马。
其将奥德塞译为拉丁文,并被罗马人使用三四百年之久。
⏹罗马学者研习希腊学术。
有罗马学者赴希腊求学者,如Ennius(240-169B. C.)、Cicero、Caesar(100-40 B. C.)、M. J. Brutus(85-42 B. C.)、Horace, 65-8 B. C.);聘请希腊学者至罗马教学。
包括文法师、修辞师、辩者、画家、雕刻家等,贵族家庭还有沙龙(Salon),希腊学者经常出入其间。
⏹另外,罗马人学习希腊文字,认为熟练希腊文是一种身份高贵的象征。
希腊文教遭受罗马人反对⏹批评希腊文教带来了“松软”及“伤风败俗”的毒素。
⏹反对希腊修辞辩说术,如政治家M. P. Cato, 234-149 B. C.),认为希腊雄辩之士“油腔滑调,徒逞口舌之学”;痛恶伊比鸠鲁派哲学家,因其“宣扬快乐学说”;反对轻浮不具实用性举动,特别是舞蹈,Cicero:”没有人舞蹈,除非他跛脚“,罗马人也反对希腊体育竞赛。
罗马文教希腊化⏹Cato死后,罗马希腊化运动步入坦途。
公元前二世纪后的议员大都倾心希腊学术,整个罗马社会都有希腊文化的意味。
Horace:”罗马以铁蹄横扫希腊,希腊则以文化奴役了罗马。
“⏹罗马可说以实用的民族特质适应希腊的理论学术。
他们以文法与修辞两学科为主科。
⏹重视双语学习。
教育史上同时学习本国语文及外国语文大概始自罗马。
上重子弟大都有希腊教仆随待在侧,教仆先教他们学习希腊语,然后才研习拉丁语。
入学后的教学用语是是希腊语。
Cicero 时期是希腊文在罗马的极盛时代。
后来希腊语文在罗马开始走下坡。
Quintilian虽认为学童要念两种语文,但却认为希腊文的教学时间不可过长,否则学童易以外国音调来说本国话。
Quintilian本人并更常引用Cicero与Virgil(70-19 B.C.)的著作。
⏹重视文法及修辞的研究。
拉丁文地位在罗马晚期愈形重要,当时人愈来愈重视拉丁文法及修辞的钻研,奠立拉丁语言学的基础。
罗马人重视修辞,但把相关讨论对象放在实用的生活、政治及法律问题上。
修辞学校是罗马的高等教育学府,也是表现罗马教育注重实际的场所。
各分期的教育概况⏹共和时期,儿童教育主要由家庭承担。
⏹共和时期后期,罗马人开始扩张,大量吸收古代希腊的教育经验,并依希腊学校的模式建立带有罗马民族特点的小学(ludus)、中学和高等学校。
⏹共和时期初期,演说在罗马公民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已有重要地位,共和时期后期,演说术(雄辩术)更受到关注。
⏹帝国时期,演说家变成辩护士或律师。
演说术虽然衰落,但修辞学校仍受到重视。
古罗马时代教育思想的特点⏹罗马文化在“希腊化”过程中,使古代希腊教育思想和古代罗马教育思想相互融合。
例如当时的重要教育家多半认为,应该学习希腊文化、科学及教育中有价值的事物,但又应该保持罗马优秀的文化教育传统。
⏹重视雄辩教育,也重视普通教育及家庭教育。
⏹重视道德教育的论述。
⏹注意教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古罗马教育总述古罗马地处地中海的中部,原是意大利半岛上的一个小城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适宜于农业生产。
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居民在此定居。
不过,古罗马人的祖先并不是这些开拓者,而是公元前2000年从北方南下的印欧语系的一个分支,他们创造了古罗马的青铜文化和铁器文化。
公元前800年,古罗马部落中的一个分支——拉丁部落联合其他部落,在第伯河口建立了罗马城,逐渐形成了罗马国家。
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通过战争,不断扩张领土。
它从公元前3世纪起开始蚕食意大利南部的希腊城镇,并在公元前1世纪征服了马其顿,进而征服了希腊全境。
这次征服在文化上只是加速和加深早已进行了一二百年的罗马本土的希腊化过程。
在这以后的几个世纪里,罗马统治者又在其日益扩大的帝国版图内,大力推广希腊的文化和教育影响。
罗马诗人贺拉斯曾经咏唱道:“希腊被擒为俘虏,被俘的希腊,又俘虏了野蛮的胜利者。
文学艺术被搬进了荒僻的拉丁地区……”罗马文化是希腊文化的继续,西方的历史教科书通常把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并提为希腊——罗马文明。
在古代教育史上,古罗马的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罗马对希腊的文化与教育,在其吸收与消化的过程中,也曾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进行一些重要的调整、修改与补充;而且,希腊的文化、教育,主要是通过罗马的修订而影响到后代欧洲的。
古罗马的教育思想是随着罗马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在希腊文化教育的影响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罗马教育小结与古希腊相比,古罗马人在略输文采的同时,其民族精神中也有更为深刻、执着、质朴与务实的内蕴。
虽然在文化教育上,罗马人在共和初期的数百年中主要以学习和吸收希腊文化为主,但不是被动的和没有自己民族特色的。
他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更有“为我所用”的特色,并且罗马人对希腊教育的学习非仅限于一般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对其现实主义精神的学习。
就教育观念而言,一般的有教养的罗马人主张,教育的价值在于实用,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智力,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有效地应用到公共和私人生活中去,为社会和个人服务。
与希腊教育思想相比,罗马教育思想具有明显的几个特点,这些特点概括如下:(一)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密切相联系希腊的教育家之教育思想不仅仅是本人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更是哲学家们理论思辩的产物。
但在罗马的教育思想中,可以看出,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是其教育实践经验的总结。
昆体良的教育思想就最集中地反映了罗马教育思想的这一特点。
(二)注重道德教育希腊的教育家对道德教育问题也十分关注,但他们更强调理性和智慧的发展,并将之作为美德形成的基础。
而在古罗马的教育家心目中,道德始终占有主要地位。
他们认为,道德比知识更主要,道德既是获取知识的目的,又是获取正确知识的重要条件。
因此,如果说希腊的教育思想更注重理智和智慧,那么,罗马的教育思想则更注重道德。
罗马人在长期探索中总结出品德教育要培养的严肃、虔敬、质朴、英勇等品格。
按罗马教育家的理解,严肃指端庄稳重,处事审慎;虔敬指敬神守法、尊重传统;质朴则指简单朴素、讲求实效和脚踏实地。
(三)教育思想更具操作性而少思辨性罗马教育思想更关注教育的具体问题,而对纯粹思辩性的教育问题较少探索。
这与罗马民族注重实际的文化心理有关。
在希腊的教育思想中,教育家对教学方法、教师工作等实践性强,而理论性不足的问题较少关注。
因而,在希腊的教育思想中,似乎不存在具体的、技术性的教育问题。
而在罗马的教育思想中,罗马的教育家则对一些具体的教育问题提出了他们富有创见的主张。
但正是因为如此,罗马的教育思想也就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水平。
古罗马的教育古罗马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公元前8~前6世纪是王政时期;公元前6~前1世纪是共和时期;公元前1~公元5世纪是帝国时期。
第一节共和时期的教育王政时期的教育没有可靠的史料作依据,所以古罗马的教育一般只从共和时期说起。
一、共和早期的教育〃历史背景公元前578年,罗马第六代王塞耳彪〃都尔留(Servius Jullius)施行善政,设百人之议会,而授平民之议员资格,俾得参与政事,于是罗马之国家,一变为有共和的性质。
经济上,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教育形式主要是家庭教育。
家庭既是经济和生产单位,也是教育单位。
〃教育内容道德-公民教育。
即敬畏神明、孝敬父母、忠爱邦国、遵守法律的教育,以及勤劳、节俭、朴实、严肃的农民品质教育。
实践教育有骑马、角力、游泳和使用各种武器以及农业技术。
文化教育只有一些读、写、算得知识。
二、共和后期的教育〃历史背景公元前3世纪开始,罗马版图不断扩大,商业随着领土的扩张日益发达。
在共和国内形成了奴隶与奴隶主、平民(失地农民、手工业者等)与贵族之间、拥有大量土地的元老院贵族与商业金融贵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斗争。
怀有政治野心的军事统师凭借所率部队的力量和战功乘机转入复杂的政治斗争,导致“前三头同盟”和“后三头同盟”的不稳定统治,最后走向帝制。
〃教育形式学校教育。
公元前146年,罗马征服希腊本土后,大批的希腊人被作为俘虏带回罗马。
当时大多数罗马人认为,在希腊文化中有很多东西超出了自己的创造才能,因此,非常珍爱希腊文化。
在被俘虏的希腊人中,有的被聘为贵族家庭的私人教师,有的自己开办学校,声称他们可以教授人们愿意学习的一切内容,从希腊语基础到哲学和科学。
由此,希腊文化被罗马人得以继承。
但是,罗马人在吸收希腊的文化教育成果时并没有抛弃自己的文化教育传统,而是在学习、吸收、融合希腊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的拉丁文化。
于是,在罗马共和后期,便存在着几乎是平行的两种学校系统:希腊语学校和拉丁语学校。
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三个阶段。
(一)初等教育此时学校是私立的,收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