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第十一课
历史必修三(全)

第一课道家学派老子庄子儒家学派孔子、孟子和荀子墨家学派墨子法家学派商鞅韩非子孔子的政治思想a核心是“仁”。
“仁者爱人”b恢复礼乐制,主张“克己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C民本思想为政以德。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和荀子荀子主张1“仁义”和“王道”2君民舟水说3性恶论老子思想1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2朴素辩证大3无为而治4以柔克刚战国时期的庄子庄周梦蝴蝶反映了庄子“齐物”的世界观,任何事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没有区别,放屁第二课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授”。
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第三课宋明理学主要流派1程朱理学程叉程颐朱熹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朱熹思想1三纲五常是天理2存天理,灭人欲陆九渊(1139~1193)陆王心学开创者王阳明思想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2致良知3知行合一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1527~1602)的离经叛道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鞭挞程朱理学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3反对有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否定三纲五常黄宗羲思想1猛烈批判君主专制2民本思想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王夫之思想1唯物主义2辩证思维第五课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主张“美德即知识”第六课文艺复兴14到17世界地点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誉为“文学三杰”1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桂冠诗人2欧洲短篇小说之父薄伽丘《十日谈》3但丁中世纪的最后,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神曲》~《地狱》《炼狱》《天堂》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出售免罪券~德国宗教改革的导火线莎士比亚1564~1616拉斐尔、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大卫》《创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微笑》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第七课启蒙运动源于英国,中心法国伏尔泰1694~1778思想1反对专制,主张自由平等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反对教会统治4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孟德斯鸠1689~1755卢梭1712~1778第八课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造纸术活字印刷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三(2019年新编)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教案

第11课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教学重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引言---图片导入《战场上的亚历山大》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这是亚历山大远征想象图。
大家思考一下,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对!古代著名的扩张战争。
那么,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演变有何关系?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1.了解并掌握亚历山大远征、“希腊化时代”和蒙古西征的过程及历史影响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学生认真读书、独立思考,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四、自学指导,紧扣教材(一)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蒙古西征的背景和过程如何?有何影响?2、分析蒙古西征对中西文化影响的两面性?3、学了以上知识有什么启示或收获?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二)蒙古西征与东西方交流1.蒙古西征的背景: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
2.蒙古西征的过程第一次西征:1218年后成吉思汗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蒙古军队直抵黑海北岸。
第二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
第三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忽必烈建立元朝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蒙古西征的影响(1)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
(2)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①第二次西征后,两位欧洲传教士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他们撰写的出使报告流传至今。
②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口述记录的《马可•波罗行纪》,展示了一个富庶而神奇的东方世界,对以后几个世纪的欧洲航海、探险活动产生了很大影响。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 (苏教版高一必修三)【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过程与方法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前预习阅读【助读材料】1.左传是一部什么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优秀的散文典范。
它原名《左氏春秋》。
又叫《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一称谓始于汉哀帝时的刘歆。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相传春秋时左丘明作,现在看来,它并非成于一人之手。
但它既以《左氏》为名,或与“左氏”有某种关系。
说它的大部分史料可能出于左丘明的传诵,大概是比较可信的。
此书记事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悼公14年(前453)。
它大约成书于战国初,与《国语》之成书同时或稍后。
《左传》不仅是杰出的历史著作,被誉为“立言之高标,著作之良模”(刘知幾《史通烦省》),称为“史之极也”(朱彝尊《经义考》卷169引贺循语),为历代史家所景慕、崇奉;而且是光辉的散文典范,为后世文人所激赏、取法。
陆游说:“前辈于《左氏传》、《太史公书》、韩文、杜诗,皆通读暗诵。
”由此可见《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高、影响之大。
2.此文如何评价?晋乃秦之敌也。
郑近于晋而远于秦,则郑又秦之唇,唇亡而齿有不寒者乎?故秦伯不但不围而且戍郑也。
[清]韩慕庐《批点春秋左传纲目句解》卷二引林非斋评最妙是“郑既知亡矣”一语,将郑撇开不顾,许多议论都是为秦,而不为郑。
教他退师,只是闲谈逗出,在有意无意之间,真善于立言者也。
战国策士,大半祖此。
然词气凌厉,多露圭角,不如此浑脱和婉耳。
[清]周大璋《左传翼》春十一天下求文字之紧凑,用利害两字,辘轳为用,移步换形,言简词悚,能使人不得不听者,此篇是也。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4单元《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教案3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单元设计文艺复兴以来,由于人的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视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众多领域,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多划时代的成果。
本单元共分三课,为我们系统地介绍了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划时代成果和人类社会的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
第一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伽利略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贡献及其意义,经典力学的建立及其积极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介绍生物学的进步及其影响。
第三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主要介绍三次科技革命的进程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本单元过程中要突出了解这一时期科学家取得的重要成果以及对人类生活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同时也要关注这些科学巨匠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
本单元的重点有:(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整体设计本节概述联合国大会指出“物理学是认识自然界的基础”“物理学是当今众多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教育为培养人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科学基础”,可见物理学在认识世界、改变人类社会、提高人的科学素质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
近现代物理学发展史是一部一代代物理学家精心实验观察、大胆质疑、开拓创新、发现真理、坚持真理、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历史。
伽利略以其勤奋、执著和智慧开创了科学实验的道路,开启了物理学的科学研究大门;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集前人之大成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石;20世纪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使人类的视野既深入到微观世界,又延伸到宇宙深处。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学案(带答案)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2、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重点:伽利略对物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经典力学的建立;相对论的提出;量子论的诞生。
难点:物理学各阶段发展的原因;对科学发展创新性的理解。
二、预习自学三、合作探究1.伽利略的贡献和牛顿的成就有何内在联系?2.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中的历史地位如何?3.相对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有何重要意义?4.(1)近代科学诞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说量子理论和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四、检测反馈知识点1 经典力学1.伽利略被称为“天上的哥伦布”,这是因为他A.发现了落体定律 B.为经典力学奠定了基础C.在天文学方面的重大贡献 D.注重实践和实验2.经典力学成熟的标志是A.惯性定律的发现B.作用和反作用等定律的发现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D.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3.下列人物属于经典力学创立者的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普朗克知识点2 相对论的创立4. 他常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当大多数物理学家沿着牛顿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他却走上了一条创新之路,最终对牛顿的力学体系和绝对时空观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他是A.牛顿B.达尔文C.法拉第D.爱因斯坦5.中新社台北2005年4月19日电: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大楼十九日晚七时许,呼应“物理照亮世界”的活动,点亮灯光,凸现“E=mc2”,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
相对论提出的历史意义有①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②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③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④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6.不属于狭义相对论内容的是A.尺缩效应 B.空间和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C.钟慢效应D.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加知识点3 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7.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的标志是A.量子力学 B.广义相对论C.经典力学 D.狭义相对论8.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量子理论发展的是A.牛顿 B.普朗克 C.波尔D.爱因斯坦9.有关量子理论,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B.改变着人们的生活C.引发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 D.是由普朗克完成的★10.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
必修三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第十一章知识点总结本章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探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深入分析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状况,以及在这种基本国情和基本状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指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坚持稳定、密切联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处理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矛盾。
一、本章要点(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生产力不发达、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必须经历的一个相对长的历史时期。
它的主要特征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还处于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比较薄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落后的国情。
因此它是在我国国情和国际条件下确立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在经济基础中具体表现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总体生产力比较落后,同生产关系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粮食短缺任务繁、生产力落后,还处于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比较落后的国情。
因此,发展生产力仍然是解放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先进政治制度。
这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基础上提出的基本纲领。
它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的战略任务。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 课时练习题 第11,12,13课 含解析

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 1 -12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6 -13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 11 -11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建议用时:40分钟)1.亚历山大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
这说明()A.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源于战争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暴力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暴力冲突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D[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行十年征战,建立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空前庞大的帝国,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选D项。
]2.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
“他”是()A.汉谟拉比B.大流士C.修昔底德D.亚历山大D[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
]3.据记载,东征之时,亚历山大就抱有一种把“已知人类居住世界”联合为一体,建立大同社会的愿望。
他不仅随军带有专家学者,而且还资助他们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亚历山大的所作所为()A.使亚历山大帝国长治久安B.世界开始从分散联合为一体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具有侵略性质,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详解关于历史时间轴和知识大框架是学会生关心的问题,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必修一的时间轴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历史必修一的时间轴1.公元前1046-77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公元前221-206:秦秦确立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3.公元前208-公元8年:汉内朝制度,削弱相权方法:频繁更换丞相4.618年到907年唐设立三省六部制削弱相权特点及影响:1、相权一分为三2、各部门分工和作,监督牵制提高行政效率3、保证君权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大创造5.960年到1172年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设枢密使管军事设三司使管财政6.元元朝的十个行中书省行省和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中书省直辖“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省官互迁7.明1368年到1644年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度。
8.清1644年到 1840年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后改名军机处。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处作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9.1840-1842(鸦片战争时期)鸦片战争(英国发动)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东南沿海门户洞开协定关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0.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法国发动)打开了中国的西南门户11.1894-1895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伽 利 略 的 折 射 式 望 远 镜
伽 利 略 的 手 稿
1609年,伽利略创制了天文望远镜。他 观测到月球表面凹凸不平,并绘制了第一幅 月面图。
伽利略出生于比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17岁进比萨大 学学医,但他对物理和数学很有兴趣。他做了大量的实验 和研究工作,首次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细心地观察了天体, 宣告了和哥白尼学说完全相符的结论。伽利略把他在望远 镜中所观察到的壮丽景象,到处宣传,并用观察到的事实 和力学原理作了严密的论证,进一步维护和发展了哥白尼 的体系。教会向伽利略发出多次警告,但是他无视这一警 告,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 的巨著,从实践和理论的高度批驳了地球中心说。伽利略 的“异端”活动引起了教会的恐慌,罗马教皇向宗教裁判 所带头提出控诉,于是这位体弱多病的科学家被送进了监 牢,遭到审讯,以至被终身软禁。软禁期间,他继续研究 物理学,写出《关于两门新科学的谈话和数学证明》。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 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哥白尼塔
1512年哥白尼迁到波兰 的一个古代城堡——弗隆堡。 在城堡的西北角,有一座箭 楼。这座箭楼,就是举世闻 名的天文学家哥白尼观察天 文的天文台、天文学史上著 名的“哥白尼塔”。无论盛 夏或严冬,他用自制的、粗 劣的仪器,不分昼夜地观察 天文,完成了对天体的观测, 写成了不朽的巨著《天体运 行论》。
伽利略受审
(2)贡献 B. 天文学方面
利用望远镜观察天体并取得大量成果第一人; 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
一、经典力学
2、建立者——牛顿
思考: 牛顿出生于英国的林肯郡,1665年毕 身前身后,牛顿为什么总赢 业于著名的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获得 得掌声不断、鲜花无数? 学士学位。三年后又获得文学硕士学
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高二历史备课组
一、经典力学
1、奠基者——伽利略
(1)背景
1564-1642
思考:为什么16c中期科学会出现新发展?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思想解放运动的 影响和推动
(2)贡献 A. 物理学方面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力学观的否定
外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的力学观:必须有力作用在 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 发现自由落体定律等定律; 体就会静止。如:“推箱子”的例子。 意义: 奠定经典力学的基础,开创了近代科学。 伽利略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得出结 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阻碍,它将速度保 持不变地持续运动下去。
1955年 4月18日因主动脉瘤破裂逝世于普林斯顿。遵照他 的遗嘱,不发讣告,不举行公开葬礼,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 火化时按照他的书面遗嘱:免除所有花卉布置以及所有音乐典 礼。骨灰撒在永远对人保密的地方,为的是不使任何地方成为 圣地。遗嘱执行者用歌德悼念席勒的诗结束了那朴素的葬礼:
我们全都获益不浅, 全世界都感谢他的教诲; 那专属他个人的东西, 早已传遍广大人群。 他像行将陨灭的彗星, 光华四射, 把无限的光芒同他的光芒永相连结。
1879-1955
2、过程 (1)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 (2)1916年,完成广义相对论的最终形式。 3、意义 (1)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否定?揭示?);
(2)发展了牛顿力学。
狭义相对论发表100周年,
也许全世界只有几十个人能完全理解他的真谛,
但这并不能掩盖相对论对人类生活的巨大改变。
经典力学中应注意的地方
1.特征 : 1)注重实验 2)数学化
2.适用范围:只适用于宏观物体(宏观世界) 的运动;只适用于物体运动的低速状态,是绝对 的时空论。
二、相对论的创立
1、背景:经典物理学的危机 19世纪末三大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 电子,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的新 问题,如:黑体辐射、光电效应等。
他的主治医生贺维博士认为如此伟大的大脑,应该进行研 究,所以他便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保留了下来,并切成200片带走。 但至今没有结论。
成功的秘诀
一个爱说废话而不爱用功的青年,整 天缠着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要他公开成功 的秘诀。爱因斯坦厌烦了,便写了一 个公 式给他:A=x+y+z 爱因斯坦解释道: “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 确的方法……” “z代表什么?”青年迫 不及待地问。“代表少说废话”爱因斯坦 说。
三大运动定律: (一)惯性定律:物体若不受力,则始 终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即静止或作等速度 运动。 (二)运动定律:物体受力必做加速度 运动,其加速度正比于作用力,反比于物体 的质量。 (三)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甲物体对乙 物体施力之同时,乙物体会对甲物体施以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另一个力。
经典力学的意义: 海王星的发现证明了牛顿理论的预见性、科 学性。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推动了物理学的发 展。
对地球认识的变化
地心说
中世纪时,基督教会宣扬的宇宙观是宇宙是一 个封闭的大盒子或大帐篷,天是盒(篷)盖,地 是盒(篷)底,圣地耶路撒冷居盒(篷)底的中 央,日月星辰悬挂在盖上,此即所谓的“宇宙帐 篷说”。后来,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所提出的希 腊宇宙体系逐渐深入人心,托马斯· 阿奎那将亚里 士多德理论融入基督教神学之后,地心理论即获 得了正统地位。地球居宇宙中心的思想被赋予了 宗教意义,人类及其居住的地球被置于上帝的怀 抱之中,沐浴着上帝的光辉,并被圣恩所笼罩。 上帝位处宇宙的最外层,推动着宇宙的运行,注 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
三、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背景 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的原理说明
2、诞生 1900年,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量子论诞生 3、发展
(1)爱因斯坦成功解释光电效应; (2)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3)20世纪30年代,量子力学建立。
(1)背景
1643-1727
物理学的成就: 位。牛顿曾经长期担任英国皇家学会 (1)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万有引力定律; 会长,他还担任过英国议会议员,授 (2)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 予爵士称号。 1727年,他病逝,被安 式的经典力学体系; 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这是一种极高 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