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大学排行榜的指标及权重

合集下载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最新版2023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最新版2023

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最新版2023介绍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是由各大高校校友会共同推出的权威性排行榜,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参考以及为毕业后选择工作提供方向。

本次更新的排行榜为最新版2023版,本文将介绍榜单的组成、排名及其相关解析。

榜单组成排行榜共分为学术、就业、奖学金三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又分为多个指标。

具体指标如下:学术维度•学术声誉•科技成果•学科水平•学术领域-排名•高层次人才数量就业维度•毕业生平均薪资•就业率•行业前景-排名•就业区域分布-排名•就业学科-排名奖学金维度•奖学金数量•奖项层次-排名•奖学金额度平均数•教育投入-排名•国家层面奖学金数量-排名排行综合计算在各个维度下,不同指标的权重系数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在官网上查看。

综合加权各个指标,得到不同高校的总分,排名靠前的大学是排行榜的重点。

排行榜前十名2023年度校友会中国大学排行榜前十名分别为:1.清华大学2.北京大学3.上海交通大学4.浙江大学5.南京大学6.复旦大学7.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同济大学9.武汉大学10.中山大学以上排名只供参考,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考虑各位考生自身的情况,以及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等因素。

学术维度分析学术维度是排行榜的重要维度,主要衡量大学的学术水平。

其中,学科水平是该维度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它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内在实力。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依然位居前列。

但第三名的上海交通大学表现优异,一方面其机械、电子等专业在国内优势明显,另一方面该校重视学科交叉融合,推出新型学科。

南京大学作为其中唯一的地方高校,也在学术声誉、高层次人才等层面有较为出色表现。

就业维度分析就业是广大学生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就业维度的意义尤为重要。

就业率和毕业生平均薪资是该维度的核心内容,另外就业市场需求和就业区域分布也具有参考意义。

前几名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毕业生薪资颇高,其次的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则具有较高的就业率。

南京大学和中山大学不管是就业率还是薪资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具有一定竞争力。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MIT荣登第一!剑桥逆袭第二!清北跃升!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MIT荣登第一!剑桥逆袭第二!清北跃升!

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MIT荣登第一!剑桥逆袭第二!清北跃升!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MIT荣登第一!剑桥逆袭第二!清北跃升!留学择校重要参考!2023QS世界大学排名(前200名)!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Symonds)发布了2023年最新世界大学排名。

今年排名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在100个地区共有1418所大学上榜,多于去年的1300所。

在最新的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连续第11年荣登世界第一,剑桥大学排名世界第二位。

中国大陆院校中,北大超越清华,排在第12位,清华大学则排名第14,这也是清北在QS榜单成立以来的最高排名!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分析全球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了《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据了解,本次榜单囊括了世界各地100个地区的1418所大学,为QS历史上的最大规模!2023QSQS排名的权威性《QS世界大学排名》(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简称QSrankings),是由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Symonds(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评为“世界上最受注目的大学排行榜”之一。

QS排名包括主要的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及学科排名,还推出了地区性排名、世界年轻大学排名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等。

QS一开始是和泰晤士高等教育组织(THE)合作,两者从2004年起每年都联合发表《THE-QS世界大学排名》。

后来两者解散,至2010年开始推出各自的排名。

QS世界大学排名继续采用固有的排名准则。

目前,《QS世界大学排名(QS)》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及《全球最佳大学排名(U.S.News)》并列为全球四大权威排名。

2023QS排名的参考标准《QS世界大学排名》使用一系列学术指标来衡量世界大学的影响力,具体参考指标及其权重分别为:学术声誉(40%)、雇主声誉(10%)、单位教员论文引文数(20%)、师生比例(20%)、国际教师比例(5%)、国际学生比例(5%)、国际研究网络和就业成果。

qs排名计算方法

qs排名计算方法

qs排名计算方法
QS(Quacquarelli Symonds)是一家全球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
每年发布世界大学排名。

QS排名是根据以下六个指标来计算的:
1. 学术声誉(40%):通过调查学者对大学的观点和声誉来评估。

2. 雇主声誉(10%):调查雇主对大学毕业生的看法和实际雇佣情况。

3. 学生-教师比例(20%):评估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以衡量教学质量
和师生互动。

4. 学术师资(20%):评估教职员工的学术资质、研究产出和引用次
数等。

5. 国际化(5%):评估国际学生和教职员工比例,以及学校的国际合
作和活动。

6. 研究产出(5%):评估学校的研究成果、论文引用次数和影响力等。

排名计算方法是将以上六个指标按权重计算得到总分,并据此对
大学进行排序。

具体计算方法QS并没有公开,但他们表示采用了严格
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确保排名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每年发布的排
名是基于最新的数据和评估方法进行更新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
排名机构可能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权重,因此排名结果会有所差异。

qs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指标

qs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指标

qs世界大学排名评价指标
q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估指标如下:
1、Academic Reputation 学术声誉(所占比重为40%)
2、Employer Reputation 雇主声誉(所占比重为10%)
3、Faculty/Student Ratio师生比(所占比重为20%)
4、Citations per faculty文献引用数(所占比重为20%)
5、International Faculty Ratio国际教职工比例(所占比重为5%)
6、International Student Ratio国际生比例(所占比重为5%)
QS世界大学排名简介:
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QS公司最初与泰晤士高等教育(简称THE)合作,共同推出《THE-QS世界大学排名》,首次发布于2004年,是相对较早的全球大学排名;2010年起,QS和THE终止合作,两者开始发表各自的世界大学排名。

QS全球教育集团一般每年夏季会进行排名更新。

大学排名榜的参考价值是什么?

大学排名榜的参考价值是什么?

世界一些权威知名机构每年都会发布大学排名榜,如留学界公认四大权威大学排名分别是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在申请时,这些榜单都可以提供一些参考。

这些排名的依据是什么?这些榜单能给大家提供哪些参考?下面就来为大家具体分析一下:1-U.S. News 排名《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简称U.S.News),中文为《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报道评论周刊,1948年由《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两种杂志合并而成。

U.S.News对美国的大学的排名开始于1983年,1985年以后每年更新一次。

U.S. News大学排名有三种,分为美国大学本科排名、美国大学研究生院排名和世界大学排名;本科称为Best Colleges,研究生院(包括硕士及博士)称为Best Graduate Schools,世界大学排名称为Best Global Universities。

U.S. News的排名,根据16项学术质量指标对高校进行评估。

它们可以让你根据一些被广泛接受的优秀指标,如第一年的学生保留率、毕业率和师资力量,对美国大学的相对质量进行比较。

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的主要指标及权重:毕业率和新生返校率:22.5%本科学术声誉:22.5%师资力量:20%新生水平:12.5%经济实力:10%毕业率表现:7.5%校友捐赠:5%U.S.News的榜单相对均衡一点,学术、教学质量、财力水平、学生满意度等因素等都综合考虑在内。

另外,U.S. News的榜单种类非常多,如对于本科留学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有:美国大学排名(Best National Universities)、美国文理学院排名(Best Liberal Arts College)、本科商科项目排名、本科工程学项目排名、世界大学排名。

2-Q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是由英国一家国际教育市场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简称QS)所发表的年度世界大学排名。

大学排名量化指标

大学排名量化指标

一、公办高校的三级评价指标体系1、“一级指标”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综合声誉”三个指标构成。

2、“二级指标”由科研基地、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培养基地、师资队伍、学生情况和综合声誉构成。

3、“三级指标”由科学创新基地、基础科研项目、重大科研成果、毕业生质量、师资水平、学科水平、国家声誉、社会声誉等8项指标。

其中三级评价指标的内涵:1)、“科学创新基地”包括知识生产基地和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

“知识生产基地”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含部省共建)重点实验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组成。

“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地”由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国家大学科技园、大学文化科技园等组成。

2)、“基础科研项目”由973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组成。

3)、“重大科研成果”包括“国家级奖励成果”、“中国专利奖”和“Nature&Science论文”。

“国家级奖励成果”由国家最高科技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奖、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防院校科研特殊贡献等组成。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专利奖金奖和优秀奖组成。

“Nature&Science论文”是指高校被《Nature》、《Science》杂志收录的论文数。

4)、“学科水平”由“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二级学科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和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等组成。

5)、“师资水平”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外院士、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国家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长江学者及创新团队带头人和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组成。

国际四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国际四大大学排名指标体系

一文了解国际四大排名指标体系摘要:世界大学排名中,认可度比较高的主要有四大排行榜,分别为中国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英国THE世界大学排名和美国U.S.News世界大学排名。

当前,四大排行版已经形成了完整的评价体系,本文主要是基于最新的大学排名发布的数据信息,从世界大学排名、亚洲大学排名、学科排名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指标体系的整理与汇总,以期为大学排名的研究提供参考止目前,四大排名已经悉数发布了世界大学排名榜单。

通过对各排名指标的对比发现:与去年排名指标体系相比,QS、THE以及''软科〃三大排名指标体系未有变动,U.S.News 世界大学排名指标较去年新增一个指标维度,将国际合作这一指标细分为为国际合作发文量以及国际合作发文所占比例,但总权重保持不变。

四大排名指标体系汇总见下表:二、亚洲大学排名在四大排名中,只有QS以及THE对亚洲大学排名设置了独立的指标体系,ARWU以及U.S.NEWS的区域排名仍采用世界大学排名的结果。

2018年度QS亚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共涵盖十项指标,其中声誉调查维度仍然保持在50% 的权重,师生比由20%缩减为15%,增加拥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5%),论文指标维度由世界排名中篇均被引量20%权重缩减为10%,增加师均发文量10%,总权重保持不变;国际化程度上总权重较世界排名没有变化(10%),增加区域内/外交换生比例指标,国际教师/学生比例指标权重调整为2.5%,着重突出亚洲大学特色。

THE大学排名尚未发布2018年度亚洲大学排行榜,考察2017年度的亚洲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可以发现:THE亚洲大学排名在指标结构上与世界大学排名一致,涵盖13项指标,但在权重上有所调整,考虑到亚洲地区许多国家大学/机构收入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国家拨款, 因此将教学维度的权重由世界排名的30%调整为25%,增加产业收入指标权重到7.5%。

在研究维度,将声誉调查权重由18%下调为15%,各增加研究收入以及科研产出1.5%, 总权重仍保持不变。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指标体系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指标体系
10
思想政治教育
思政课程名师(折合数)
10
思政教育队伍(折合数)
10
思政教育基地(折合数)
10
新生质量
生源质量
80
培养条件
国家级与认证专业(总数)
10
国家级与认证专业(生均)
10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总数)
10
国家一流本科课程(生均)
10
规划与马工程教材(总数)
5
规划与马工程教材(生均)
5
国家教学名师(总数)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主榜)指标体系
模块
维度
指标名称
权重
备注
模块一:
办学层次
研本比
20
办学层次
本专比
20
模块二:
学科规模
硕士点数
10
学科水平
博士点数
10
学科实力
国内顶尖学科Ⅰ
5
国内顶尖学科Ⅱ
5
国内一流学科Ⅰ
5
国内一流学科Ⅱ
5国内优势学Biblioteka Ⅰ5国内优势学科Ⅱ
5
学科精度
顶尖学科Ⅰ精度
5
顶尖学科Ⅱ精度
5
一流学科Ⅰ精度
10
中文期刊论文(师均)
10
科研平台
科研平台(折合数)
10
科研平台(师均折合数)
10
模块七:
科技服务
企业科研经费(总额)
15
服务社会
企业科研经费(师均)
15
专利成果
专利获奖(折合数)
5
专利获奖(师均折合数)
5
成果转化
技术转让收入(总额)
5
技术转让收入(师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