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弟子

合集下载

梅兰芳艺名由来

梅兰芳艺名由来

梅兰芳艺名由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出生于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末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京剧胡琴演奏家。

父明瑞,字竹芬,小生改花旦,母为杨隆寿之长女长玉。

他8岁学艺,师从名小生朱素云的哥哥朱小霞,11岁登台,他刻苦钻研不断实践,继承并发展了京剧传统艺术,形成风格独具的“梅派”,成为四大名旦之首。

他的表演艺术很早就蜚声海内外,但他到16岁才起了“梅兰芳”这个艺名。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秋天,喜连成班主叶春善带领他的科班在吉林演出。

一天早晨,叶春善偕筹资组建喜连成的开明绅士牛子厚到吉林北山散步。

他俩边爬山,边闲谈,忽然发现有一人在小树林里练剑,但见他体态轻盈,动作敏捷,那剑被他舞得寒光闪闪,风声嗖嗖,把自己围在水泼不进的弧光圈里,牛子厚简直看呆了。

他生平酷爱京剧,也观赏过不少武术高手的表演,但像今天见到这样的绝伦剑技,还是不多,他情不自禁地连连拍手叫好。

那舞剑人听到有人喝彩,连忙把剑收住,两颊绯红,用手帕揩拭额头沁出的细密汗珠、恭敬地向牛子厚躬身施礼:“牛老板,喜群献丑了。

”牛子厚这时近前定睛细看,只见面前这个年轻人仪表堂堂,气度潇洒,举止端庄,真是一个挑大梁的料子,便问道:“你可曾有艺名?”叶春善接答道:“我给他起了个艺名叫‘喜群’。

”牛子厚沉吟良久说:“这孩子相貌举止不俗,久后必成大器,给他更名‘梅兰芳’如何?”叶春善师徒二人欣然同意。

从此,就用了“梅兰芳”这一享誉国内外的艺名。

小课堂:如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

在学生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刘梅兰芳五年级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刘梅兰芳五年级作文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刘梅兰芳五年级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最敬佩的一个人——刘梅兰芳老师。

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这个名字,她是中国京剧艺术的活佛,被称为"当代京剧舞台的最高典范"。

从小我就非常崇拜她,希望长大后能成为一个像她那样出色的艺术家。

刘老师1957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戏曲世家,母亲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女儿。

从小就耳濡目染,在艺术的熏陶下成长。

她8岁时就开始认真学习京剧,并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13岁时就参加了电影《红娘》的拍摄,可谓是"奇童"。

多年来,她一直孜孜不倦地钻研京剧艺术,对剧目传统有着独到的理解和创新。

刘老师的艺术造诣是令人敬佩的。

她演绎的每一个角色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舞台之中。

无论是刚烈豪放的武生角色,还是温婉大方的旦角色,她都能完美地驾驭和诠释。

她的表演无不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修养和对剧本的深刻洞见。

每看一场她的演出,我都会被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

除了舞台表演,刘老师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她热心培养年轻一代的京剧人才。

很多现在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都是她的得意门生。

不论是在台上台下,她都以自己的言传身教,将对艺术的执着热爱和严格要求传递给学生们,引导他们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

刘老师不仅有非凡的艺术才华,而且也是一位高尚的人品和有着远大理想的人。

她一直致力于振兴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让京剧这一国粹艺术薪火相传、代代相承。

虽然已年过七旬,但她始终怀抱一颗年轻的心,保持着对艺术永无止境的追求和好奇心。

她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艺术事业中,甘为人后,淡泊名利,只为能把京剧发扬光大。

这种对事业的执着和对艺术的忠诚,令我肃然起敬。

刘梅兰芳老师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艺术之魂,她是当之无愧的国之瑰宝。

她高尚的品德、卓越的艺术造诣和对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了我太多太多的启迪和力量。

[转载]我国京剧四大名旦及其代表作品(梅兰芳)

[转载]我国京剧四大名旦及其代表作品(梅兰芳)

[转载]我国京剧四⼤名旦及其代表作品(梅兰芳)原⽂地址:我国京剧四⼤名旦及其代表作品(梅兰芳)作者:梨园情怀《梅兰芳先⽣》梅兰芳——四⼤名旦之⼀⽣平传略梅兰芳,名澜,字畹华,祖籍江苏泰州,1894年10⽉22⽇出⽣在北京的⼀个梨园世家。

是世界⼈民熟知的戏曲艺术⼤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先⽣⼀⽣热爱祖国,热爱⼈民,把毕⽣精⼒献给了京剧艺术事业,在半个多世纪的舞台实践中,他继承传统、勇于创新、⼀丝不苟、精益求精,将我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集于⼀⾝,创作了众多优美⽽令⼈难忘的艺术形象,积累了⼤量的优秀剧⽬,发展并提⾼了京剧旦⾓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家风范的表演艺术流派--梅派。

他对现代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

在国内外,梅兰芳先⽣被誉为伟⼤的演员和美的化⾝。

因此,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三⼤主要表演体系之⼀。

梅兰芳先⽣在促进我国与国际间⽂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

他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演出,获得盛誉,并结识了众多国际著名的艺术家、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作家和画家,同他们建⽴了诚挚的友谊。

他的这些活动不仅增进了各国⼈民对中国⽂化的了解,也使我国京剧艺术跻⼊了世界戏剧之林。

1931年“九⼀⼋”事变后,梅兰芳迁居上海,先暂住沧洲饭店,后迁马斯南路121号。

他排演《抗⾦兵》、《⽣死恨》等剧,宣扬爱国主义。

1935年他曾率团赴苏联及欧洲演出并考察国外戏剧。

在京剧艺术家中,出访最多和在国内接待外国艺术家最多的当属梅兰芳,他把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和艺术家谦逊、朴实的优良品质介绍给了各国⼈民,因此⼈们称他为本世纪⼆⼗年代⾄五⼗年代中国京剧艺术的⽂化使节。

抗战爆发后,⽇伪想借梅兰芳收买⼈⼼、点缀太平,⼏次要他出场均遭拒绝。

梅兰芳考虑到在上海不能久留,遂于1938年赴⾹港。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信息的事件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信息的事件加主要内容

四年级上册23课《梅兰芳》讲述了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生平和成就。

梅兰芳是20世纪我国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国剧之父”,对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梅兰芳的生平和成就1. 梅兰芳的家世和成长背景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原名梅兰芳,号梅希澜,出生于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兰芳是一位著名的武生演员,父亲梅花卿也是一位京剧演员,梅兰芳从小就在京剧的艺术氛围中长大,对京剧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热爱。

2.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力梅兰芳擅长表演青衣、老生和丑角等各种类型的角色,其表演技艺精湛,行当全面,被誉为“一生扮四生”。

他将一生精力都投入到了京剧表演和艺术创作之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京剧剧目,深受观众喜爱。

作为一代艺术大师,梅兰芳对我国京剧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国剧之父”。

二、梅兰芳的艺术特点和表演风格1. 梅派艺术的风格和特点梅兰芳的表演风格以其细腻、端庄、大方为主要特点,他表演的角色形象各异,但都能够展现出他的高超演技和深厚艺术功底。

梅兰芳注重于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善于运用唱、念、做的表演技巧,将传统的京剧表演艺术发扬光大。

2. 梅兰芳的艺术创新和成就梅兰芳在京剧表演艺术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创新,他不断改革和完善角色表演技巧,提炼出了独具一格、深受观众喜爱的“梅派”表演艺术风格,成为我国戏曲历史上的一大奇葩。

三、梅兰芳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和影响1.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梅兰芳是我国京剧艺术的杰出代表和传承者,他的艺术成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梅兰芳通过自己的表演艺术和艺术创作,传承了我国古典文化精髓,使之继承发展。

他的表演艺术不仅取材于我国传统文学和历史故事,更是在每一个角色的演绎中展现了我国传统道德观念和民族精神。

2. 梅兰芳对京剧传统的贡献梅兰芳致力于京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创新,他秉承了京剧的传统技艺和表演风格,并加以发扬光大,使之成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2单元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人教版音乐八下第2单元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京剧大师梅兰芳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表演艺术的象征,是我国人民的骄傲。
三、梅兰芳人格魅力
梅兰芳是个有民族正义感、有良知的表演艺 术家。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9·18事 变”,侵占了我国东三省广大地域,他先后编演 了京剧《抗金兵》和《生死恨》,表达了中华民 族宁死不屈的抵抗侵略的决心。当1937年卢沟桥 事变发生以后,他毅然告别了舞台,先后隐居香 港和上海,蓄须明志誓死不为日本鬼子演出,为 了自己家人的生活和接济京剧界同仁,他靠出卖 丹青度过了艰难困顿的岁月,成了中国京剧界抗 敌的表率。
海岛冰轮初转腾
——京剧《贵妃醉酒》选段
【剧情】《海岛冰轮初转腾》是《贵妃醉酒》 中的一个唱段,剧情为唐玄宗与杨玉环相 约在百花亭饮宴赏花。杨玉环在亭中久候, 而唐玄宗迟迟不来,杨玉环哀怨自伤,乃 在亭中独酌,最后沉醉而归。
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
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 见玉兔(哇)玉兔又早东升, 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 皓月当空,恰便似(啊)嫦娥 离月宫, 奴似嫦娥离月宫。

1、聆听《海岛冰轮初转腾》,感受
角色的形象,说说你的感受及理解。

2、朗诵唱词,体验京剧的语言美。

3、再次欣赏《海岛冰轮初转腾》,
体会角色委婉缠绵、哀婉凄凉的情绪。
梅派唱腔有何特点?
嗓音高宽清亮、圆润甜脆具备,音域宽 广,音色及其纯净饱满。由于功力深厚 ,以达到炉火纯青之境,故其唱功从不 矜才时期,始终保持平静从容的态度, 从而高音宽圆,低音坚实。
结束 谢谢观看
梅兰芳义愤填膺的毁画举动,很快传向大江南 北,大出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很多。梅
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 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 学。

豫剧五大名旦

豫剧五大名旦

陈素真女,1918年出生。

豫剧表演大师,陕西富平人,原名王若瑜,8岁拜师,10岁登台,是豫剧界第一代女演员.17岁就被誉为"豫剧梅兰芳","豫剧大王","豫剧皇后"。

豫剧五大名旦之首,对豫剧的改革做出转折性的巨大贡献。

经典剧目:《宇宙峰》,《三上桥》,《洛阳桥》艺术特色:刚柔相济,含蓄秀美,台步行走如飘,辫子功美妙绝伦京剧大师程砚秋先生看了她的《义烈风》后,亲笔题词:"清萍白壁原无价,海马云龙自不群."戏剧大师田汉生前有名句赠陈素真:"中州云起几歌仙,苦练勤修数汝先.几度弓腰明月下,何妨碎步铁窗前.袖舞辛酸艳容女,辫飞情焰叶含嫣.人民要汝添光彩,珍重金喉昔盛年."提起《叶含嫣》、《宇宙锋》,熟悉豫剧的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起一个名字——陈素真。

她那行走如飘的台步,美妙绝伦的辫子功,不知倾倒了多少观众。

1993年初冬的一天,我有幸见到了正在住院治疗的被称为“河南梅兰芳”的陈素真老师。

久闻她记忆力惊人,年轻时演新戏,经常是边化妆,边学戏,上台后竟能一字不差。

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谈起她的从艺经历,只略一思索,便如数家珍般地娓娓道来。

陈素真原名王若瑜,1918年3月生于陕西富平,继父陈玉亭是一位河南梆子(即豫剧)艺人,受家庭熏陶,从小她便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

小时的她,常被人带去看戏,只要看一次,回去她就能唱上几句,戏看的多了,她就学着模仿戏里的角色,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用竹篾子当雉鸡翎,用大手绢当裙子,边唱边耍,每当这时,她便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最幸福的人。

尽管她对唱戏如此痴迷,戏班的人也都觉得她是块学戏的材料,但历来河南梆子戏班中却没有坤角,女孩子是不允许上台的,谁敢破这个例呢?然而她抱定了学戏的决心,冲破了家庭和世俗的偏见,在同乐舞台开时的单经理的支持下,陈素真终于如愿以偿。

1926年的中秋佳节,8岁的陈素真和另外两个女孩子小喜、妮子一同正式拜师学戏,走上了一条漫长而艰难的从艺之路, 成为豫剧界的第一代女演员。

京剧“四小名旦”

京剧“四小名旦”

京剧“四小名旦”作者:顾建平来源:《北京档案》2013年第01期在京剧的发展史上,梅、程、荀、尚“四大名旦”,在继承和发扬京剧这一剧种上,尤其在充实和提高旦角的表演艺术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勋。

而于三十年代中期又涌现出来的“四小名旦”,他们虽都师法“四大名旦”,却又不拘泥于前辈的技艺,而是孜孜以求,有所创新。

“四小名旦”之中,除李世芳不幸遇难外,其余“三小”──张君秋、宋德珠、毛世来,于解放后除从事艺术实践而外,他们还都辛勤地培育了下一代的新葩。

李世芳:浑身璞玉雅秀新姿李世芳,原名福禄,山西省太谷县人,一九二一年出生于原绥远省的包头县(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

父亲李子健,艺名“红牡丹”,又名“独儿旦”,是山西梆子著名旦角演员。

母亲李翠芬,原为河北梆子旦角,后也改唱山西梆子。

李世芳自幼随父母去各地演出,就开始学山西梆子中的武把子,在《黄河阵》中能扮演“虎形”。

一九二八年,李子健演出于天津北洋戏院,梅兰芳则在春和戏院演出《洛神》,李世芳看了梅兰芳的演出,即能揣摩仿效,并从此对京戏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不愿再学山西梆子。

李子健为培养这独生子,于一九二九年全家迁到北平,送李世芳入富连成社学艺。

李世芳童年就以演《宇宙锋》、《虹霓关》、《御碑亭》、《贵妃醉酒》等戏,博得观众的好评。

一九三二年后,富连成社“盛”字班的李盛藻、高盛麟、裘盛戎、贯盛吉、叶盛兰等相继脱离科班,使剧社的营业受到了影响。

一九三五年,尚小云出面大力支持,收李世芳、毛世来为徒,除传授《昭君出塞》、《梅玉配》等戏外,并为之排演《金瓶女》、《娟娟》、《昆仑剑侠传》和《酒丐》等新戏,李世芳在演出中崭露头角,并成为富连成社的台柱。

李世芳扮相、嗓音、身段,酷似少年时期的梅兰芳,故经过萧长华的倡议,让他往梅派戏路发展,排演了《霸王别姬》、《红线盗盒》、《凤还巢》和《廉锦枫》等戏,一时轰动京门,遂有“小梅兰芳”之称。

一九三六年,梅兰芳由上海回到北平,对李世芳特别喜爱,视为梅派传人,欣然收做弟子,悉心传授技艺。

王介禄:关于83位名琴师资料补充(转发)

王介禄:关于83位名琴师资料补充(转发)

王介禄:关于83位名琴师资料补充(转发)关于83位名琴师资料的补充作者:王介禄阅读:6252012-01-28 15:32标签:杂谈关于83位名琴师资料的补充作者:王介禄喜见83位著名琴师文章,增进许多知识,十分感谢作者的精心编排,同时又感到很惭愧,因为当时的戏校学生已经是著名琴师,而我这戏校教师至今仍毫无建树,是一个票友行列中的非著名琴师,实在是无地自容。

回顾五十多年的学琴生涯,也曾接触过许多老艺术家,听到、看到了他们的操作,得到其中一些老前辈的指教,成为他们的学生,朋友和粉丝,现回忆如下:上海:郝德泉---周信芳琴师,六场通透。

余根龙---郝德泉、查长生长期合作的京二胡名家。

景鸿根(秉臣)---共舞台场面头,是王克图、姚介秋和我的老师。

罗春宝---杜近芳、王玉蓉等名家的琴师。

查长生---江南青衣名琴,李玉茹、童芷苓的琴师。

卢文恝---上海戏校名教师,戏曲声乐专家,为言慧珠、梅葆玥伴奏。

吴大泉---上海戏校教师,青衣名琴,朱文龙的老师。

吴二泉---梅派名琴,徐兰沅的弟子。

姚介春---江西省京剧院琴师,曾与其弟姚介秋同傍赵燕侠。

姚介秋---上海黄浦京剧团琴师蒋霭秉(阿炳)---“智取威虎山”“磐石湾”的主要京胡,开创了京胡与交响乐大乐队合作的成功先例。

曾为张文娟、关怀操琴,琴音峻峭,挺拔刚劲,旋律有创新意境,不落俗套,并对样板戏的作曲、创腔有很大贡献。

朱文龙---长期与李炳淑合作,“龙江颂”的主要京胡,后在上海戏校教琴。

武正豪---杨宝森入室弟子,曾与关正明合作,晚年在香港、上海教学。

浦德馨---上海新华京剧团琴师。

高一鸣---原新民京剧团,转入上海京剧院,是“智取威虎山”剧组A组京二胡,为迟世恭伴奏出版唱片,对新编历史剧的编腔有重大贡献,其作曲作品有专场演唱会,学生有陈平一等新秀。

李寿成---上海京剧院一级琴师,曾出版京胡曲牌盒带,为样板戏“海港”伴奏京胡。

南京:李铁麟---王慧桢的“打金枝”“法场换子”录音中可领略他的琴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兰芳弟子
梅兰芳的弟子颇多,著名的弟子及梅派传人有:程砚秋、魏莲芳、李斐叔、李世芳、刘元彤、张君秋、言慧珠、杜近芳、丁至云、罗蕙兰、顾正秋、杨荣环、梅葆玖、沈小梅、陈正薇、杨秋玲、张春秋、李玉芙、李炳淑、夏慧华、李经文、杨葆荣、李胜素、董圆圆、魏海敏、张晶、梁维玲、李洁、王艳、郭睿玥、张馨月等。

梅葆玖,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之幼子,他致力于梅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李胜素、董圆圆、张晶等梅派后学。

程砚秋、张君秋已分别自成一家,杜近芳也有自己的特色,完全宗梅且能形神兼备的是言慧珠。

此外,陆素娟、顾正秋等也各有千秋。

杨荣环则兼学尚(小云)派,所演《霸王别姬》、《宇宙锋》、《穆桂英挂帅》等剧也有梅派风采。

近年习梅派的传人有沈小梅等。

票友中宗梅者极多,较著者有南铁生、孟广亨、杨畹农、包幼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