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毕业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毕业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2007年 3 月 15 日

摘要

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远程化授课。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建立起了基于B/C的网络化教学系统。本网站采用当前最流行的JSP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动态、交互访问,具有强大的Server/Client交互能力。本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Win2000 +JSP(J2DK+TOMCAT)系统并且嵌入 JAVABEAN的一般原理;阐述整个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详细设计实现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栏目导航等程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且分析并解决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建立完整的实验网站,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JAVABEAN JSP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JAVASCRIPT JDBC

Abstract

Through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completed long-distance has taught regard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curriculum, was allowed to cause the student without the time space limit, and carried on the study through the network regarding this curriculu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C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is website uses the current most popular JSP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may realize the data to be highly effective, dynamically, alternately visits, and has the formidable Server/Client interactive ability. In this article does main work: Introduced Win2000 +JSP (J2DK+TOMCAT) the system and to insert JA V ABEAN the general principle; Elaborates the entir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outline desig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Has analyzed i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particularity, the difficulty and key; The detailed design realization institut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lass schedu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on-line Q/A, other curricula, class downloading, the message feedback, the station search, program module and so on announcement column, friendship link, campus scenery, news center, column navigation; Each module concrete realization, also in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alization certain technical questions; The establishment integrity experimental website, carries on the test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 JA V ABEAN JSP Network teaching JA V ASCRIPT JDBC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III 目录 ..................................................................................................................... I V 引言 .. (1)

第1章 JSP简介 (3)

1.1JSP与本系统的开发 (3)

1.2对于ASP,PHP,JSP进行比较 (5)

1.3利用JDBC访问数据库 (6)

第2章网站需求分析 (11)

2.1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11)

2.2网站的流程 (12)

第3章网站概要设计 (15)

3.1综合管理系统结构 (15)

3.2后台管理系统结构 (15)

3.3网站建设模式 (16)

第4章数据库设计 (18)

4.1数据库分析 (18)

4.2数据库实体关系设计 (18)

4.3系统数据字典 (20)

第5章网站详细设计 (22)

5.1登陆模块的设计 (22)

5.2课堂教学模块的设计 (22)

5.3留言反馈模块设计 (26)

5.4数据库的连接 (29)

第6章网站功能的实现 (31)

6.1登陆版块的实现 (31)

6.2主要信息版块的实现 (32)

6.2.1教学资源版块的实现 (32)

6.2.2课程表版块的实现 (32)

6.2.3其他课程版块的实现 (33)

6.3课堂教学版块的实现 (33)

6.4课件下载版块的实现 (37)

6.5留言反馈版块的实现 (38)

第7章网站的安全性 (40)

第8章系统开发难点与技巧 (42)

结论 (44)

参考文献 (45)

附录 (46)

谢辞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

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遍布全球,将世界各地各种规模的网络连接成一个整体。我们的教学也有了很大得发展与改革。现代信息技术是网络教学的技术标志,而教学活动,对人才的培养则是网络教学的根本。网络教学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其本质问题仍是教学问题,是培养人的问题。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或环境下培养人的问题。对这些带有根本性问题的把握,就必须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在分析研究学生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得精神,对网络教学做探索、借鉴、创新等工作。尤其要把创新放在主要地位。认真学习国外的经验,并要结合本学校、本课程、学生的实际,加以改造应用。坚持技术标准的统一与教学思想和风格的多样化相结合。而不是技术标准的多样化,教学思想和模式的单一化。要克服那种机械的、形而上学地看待网络教学的认识,把网络教学仅看成脱离课堂、学校、教师,一切依靠网络所进行的学习(教学)“E—Learning”。其实,这是网络教学的一种方式,或是说网络教学应用的领域之一。“E—Learning”作为课堂教学活动得有效补充,应该受到大家得重视[4]。

网络教学在教学中所扮演得角色越来越明确:一方面,计算机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学习资料、工具和创设学习情景,让他们操作、探索,为提高学习者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其创造能力营造了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另一方面,计算机网络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它既可以做到在不割裂学科系统知识的情况下,以多媒体的方式表现知识和经验;又可以对学科的系统知识进行延伸性链接,对不同学科所涉及的同一对象给予多角度、多层面的反映。为学习者掌握系统知识提供了书本无法比拟的信息化环境。计算机网络既能提升学习者主体地位,提高其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又能使他们学习和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既可以使学习者学习系统知识,又可以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既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必然受多种教学理论的影响,也必然要形成多元化或多种风格的发展格局。在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的时代,单一的教学观,单一的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各种教学改革探索,风起云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体系。但是,谁也包打不了天下,只有大家联合起来,才能迎接时代的挑战。”其实,国外的学者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把建构主义这种培养学习者处理‘问题’能力和技能的模式,推广至一切教学领域是不适宜的。”(Walter Dick

1991)。如果网络教学仅推崇某一个教学思想或模式,并认为它适用于一切类型的教学,那就是一种误解。

“资源学习观”关注的是非学校课堂时空间的学习现象,聚焦于借助网络进行的灵活的、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建构主义观”关注的是特定教学任务的完成,聚焦于学习者借助网络完成分析问题、取得资料、解决问题等活动;“传递信息观”关注的是学校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问题,聚焦于辅助教师的工作;“信息支持观”关注的是计算机网络与各种教学思想和模式的结合等等[4]。

现存的几种网络教学模式,如“问题”解决学习模式、探究学习模式、协作学习模式、讲授——发现教学模式和自学模式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任务、目标、内容甚至教学对象,它们都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和擅长发挥作用的领域。但哪一个模式都不能包打天下。因此网络化教学要走多元化发展道路。

作为体会比较深刻的大学学习,我深深地感觉到大学生有更位自由的成长空间。主要的课程一定要学进去,学透,否则对于以后自己主动地学习打下一个非常扎实地基础。大学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很紧张的,无论是课时还是课后地练习与实践。所以我在学习地过程中迫切地希望能够有这样一个更加灵活,更加方便的空间,来供我们进行自主学习。它可以是多方面地,全方位地,从课件下载,在线答疑,课堂教学到留言反馈,自我测试,再到相关网站的友情链接,以及新闻中心的设置。不仅加深了我们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理解,而且也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很好的培养了我们自主学习的精神。也位很多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进一步发展钻研的空间。作为老师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该系统具备了很多的特点。它是实时实地的,学生可以登陆这个覆盖全球的互联网,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同时系统还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自我检测的功能,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对于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学生还可以通过搜索查询关于本学科的最新动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与老师进行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的交流。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建设一个操作系统的教学网站是十分必要的。

第1章 JSP简介

1.1 JSP与本系统的开发

JSP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倡导,许多公司参与一起建立的一种动态网页技术标准。是结合markup(HTML或XML)和JA V A代码来处理的一种动态页面。第一页第一次被调用的时候,通过JSP引擎自动编译成Servlet。然后执行,以后每次调用时,执行编译过的Servlet。Web应用的功能可以分为多个明确定义公共接口的组件,通过JSP将它们结合再一起。在选择本系统的开发语言时,作了非常全面的思考[2]。

1JSP的应用前景

一般企业采用JSP建设大型的分布系统;PHP快速简洁,而且同JSP一样具有跨平台的特性;ASP和.NET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ASP与PHP比起来差不多,不过没有PHP那么多的函数,所以遇到复杂疑点的就要做组件,此外也不如PHP安全高效,而且最重要的是:ASP已经被微软抛弃,停止技术更新了,属于是正在死亡的技术,而PHP正日新月异的发展着,前途很广。.NET基本上有着与JSP相同的功能和目的。将来,统帅网络编程的肯定时JSP和.NET。而PHP则时两者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和黑马。

2JSP技术

(1)将内容的生成和显示进行分离

用JSP技术,Web页面开发人员可以使用HTML或者XML标识来设计和格式化最终页面,并使用JSP标识或者小脚本来生成页面上的动态内容(内容是根据请求变化的,例如请求账户信息或者特定的一瓶酒的价格等)。生成内容的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JavaBeans组件中,并且捆绑在脚本中,所有的脚本在服务器端运行。由于核心逻辑被封装在标识和JavaBeans中,所以Web管理人员和页面设计者,能够编辑和使用JSP页面,而不影响内容的生成。在服务器端,JSP引擎解释JSP标识和脚本,生成所请求的内容(例如,通过访问JavaBeans组件,使用JDBC技术访问数据库或者包含文件),并且将结果以HTML(或者XML)页面的形式发送回浏览器。这既有助于作者保护自己的代码,又能保证任何基于HTML的Web浏览器的完全可用性[10]。

(2)可重用组件

绝大多数JSP页面依赖于可重用的、跨平台的组件(JavaBeans或者Enterprise JavaBeans组件)来执行应用程序所要求的复杂的处理。开发人员能够共享和交换执行普

通操作的组件,或者使得这些组件为更多的使用者和客户团体所使用。基于组件的方法加速了总体开发过程,并且使得各种组织在他们现有的技能和优化结果的开发努力中得到平衡。

(3)采用标识

Web页面开发人员不会都是熟悉脚本语言的编程人员。JSP技术封装了许多功能,这些功能是在易用的、与JSP相关的XML标识中进行动态内容生成所需要的。标准的JSP 标识能够访问和实例化JavaBeans组件,设置或者检索组件属性,下载Applet,以及执行用其他方法更难于编码和耗时的功能。

(4)适应平台

几乎所有平台都支持Java,JSP+JavaBeans几乎可以在所有平台下通行无阻。从一个平台移植到另外一个平台,JSP和JavaBeans甚至不用重新编译,因为Java字节码都是标准的与平台无关的。

(5)数据库连接

Java中连接数据库的技术是JDBC,Java程序通过JDBC驱动程序与数据库相连,执行查询、提取数据等操作。Sun公司还开发了JDBC-ODBC bridge,利用此技术Java程序可以访问带有ODBC驱动程序的数据库,目前大多数数据库系统都带有ODBC驱动程序,所以Java程序能访问诸如Oracle、Sybase、MS SQL Server和MS Access等数据库。

(6)JSP的扩展性

通过开发标识库,JSP技术可以进一步扩展。第三方开发人员和其他员可以为常用功能创建自己的标识库。这使得Web页面开发人员能够使用熟悉的工和如同标识一样的执行特定功能的构件来进行工作。

(7)JSP技术的整合性

JSP技术很容易整合到多种应用体系结构中,以利用现存的工具和技巧并且能扩展到支持企业级的分布式应用中。作为采用Java技术家族的一部分,以及Java 2(企业版体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JSP技术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由于JSP页面的内置脚本语言是基于Java的,而且所有的JSP页面都被编译成为Java Servlets,所以JSP页面具有Java技术的所有好处,包括健壮的存储管理和安全性。作为Java平台的一部分,JSP拥有Java编程语言“一次编写,各处运行”的特点。

(8)JSP的应用模型

利用JSP技术,动态信息由JSP页面来表现,JSP页面由安装在Web服务器或者使用

JSP的应用服务器上的JSP引擎执行。JSP引擎接受客户端对JSP页面的请求,并且生成JSP页面作为对客户端的响应。

(9)JAVA的扩展

JSP页面通常被编译成为JA V A SERVLET,这是一个标准的Java扩展。页面开发人员能够访问全部的Java应用环境,以利用Java技术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当JSP页面第一次被调用时,如果它还不存在,就会被编译成为一个JA V A SERVLET 类,并且存储在服务器的内存中。这就使得在接下来的对该页面的调用中,服务器会有非常快的响应(这避免了CGI-BIN为每个HTTP请求生成一个新的进程的问题)。

(10)JSP的灵活性

JSP页面可以包含在多种不同的应用体系结构或者模型中,可以用于由于同协议、组件和格式所组成的联合体中。基于JSP的动态信息发布技术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建立动态Web页面的标准。不论采用什么创建工具,开发人员都可以使用JSP页面来创建可移植的Web应用,在不同的Web应用服务器上运行[10]。

1.2 对于ASP,PHP,JSP进行比较

ASP(Active Server Pages)是一个WEB服务器端的开发环境,利用它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应用程序。ASP采用脚本语言VB Script(Java script)作为自己的开发语言。

PHP是一种跨平台的服务器端的嵌入式脚本语言。它大量地借用C,Java和Perl语言的语法, 并耦合PHP自己的特性,使WEB开发者能够快速地写出动态生成页面.它支持目前绝大多数数据库。还有一点,PHP是完全免费的,可以从PHP官方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自由下载。而且可以不受限制地获得源码,甚至可以从中加进自己需要的特色。

JSP 是Sun公司推出的新一代站点开发语言,他完全解决了目前ASP,PHP的一个通病--脚本级执行(据说PHP4 也已经在Zend 的支持下,实现编译运行)。Sun 公司借助自己在Java 上的不凡造诣,将Java 从Java 应用程序和 Java Applet 之外,又有新的硕果,就是Jsp--Java Server Page。Jsp 可以在Serverlet和JavaBean的支持下,完成功能强大的站点程序[8]。

三者都提供在 HTML 代码中混合某种程序代码、由语言引擎解释执行程序代码的能力。但JSP代码被编译成 Servlet 并由 Java 虚拟机解释执行,这种编译操作仅在对

JSP 页面的第一次请求时发生。在 ASP 、PHP、JSP 环境下, HTML 代码主要负责描述信息的显示样式,而程序代码则用来描述处理逻辑。普通的 HTML 页面只依赖于 Web 服务器,而 ASP 、PHP、JSP 页面需要附加的语言引擎分析和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的执行结果被重新嵌入到 HTML 代码中,然后一起发送给浏览器。 ASP 、PHP、 JSP三者都是面向 Web 服务器的技术,客户端浏览器不需要任何附加的软件支持。JSP技术很容易整合到多种应用体系结构中,以利用现存的工具和技巧,并且扩展到能够支持企业级的分布式应用。作为采用Java技术家族的一部分,以及Java 2(企业版体系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JSP技术能够支持高度复杂的基于Web的应用。由于JSP页面的内置脚本语言是基于Java编程语言的,而且所有的JSP页面都被编译成为Java Servlet,JSP页面就具有Java技术的所有好处,包括健壮的存储管理和安全性。之所以没有选择时下比较流行的PHP或是ASP,主要是因为作为一个毕业设计最重要的是学会开发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学会某一门语言,简单的说就是用什么语言开发最简单,最能达到锻炼的目的就用什么语言。

1.3 利用JDBC访问数据库

JDBC()是一种操作SUN所支持的数据库的新技术。在JSP中,JDBC可以看作是一个服务器组件(Server Component),更简单点说,是一系列的对象,应用这些功能强大的对象,即可轻松完成对数据库复杂的操作。本文中个性化页面的实现便大量地用到了JDBC技术。具体的操作步骤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步,安装J2SDK:

第一步:到SUN官方站点下载J2SDK的安装文件

j2sdk-1_4_2_04-windows-i586-p.exe,下载之后安装好J2SDK;安装完之后,设置环境变量: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选择---系统变量(S):设置JAVA_HOME环境变量:单击---新建,在变量名中输入:JAVA_HOME在变量值中输入:D:\Java(假设J2SDK安装在目录D:\Java下,反正就是J2SDK的安装目录。)然后---确定,到此已经设置好JAVA_HOME环境变量。设置CLASSPATH环境变量:单击---新建,在变量名中输入:CLASSPATH在变量值中输入:D:\Java\bin;.;D:\Java\lib; D:\Java\lib \dt.jar;D:\Java\lib\tools.jar(中间的点号“.”和分号“;”必不可少。)然后---确定,到此已经设置好CLASSPATH环境变量。所以设置PATH的环境变量:单击---新建,在变量名中输入:PATH在变量值中输入:D:\Java;.;D:\Java\bin(中间的点号“.”和分号“;”必不可少。)然后---确定,到此已经设置好JAVA_HOME环境变量。三个环境变量

设置好后,写一个简单的java程序来测试J2SDK是否已安装成功:在D:\下新建一个目录test[7];然后写如下程序: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 ("This is a test program.");

}

}

将上面的这段程序保存为文件名为Test.java的文件,保存在目录D:\test下。然后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转到用户的test目录,然后键入下面的命令:javac Test.java

java Test

此时如果看到打印出来This is a test program.的话说明安装成功了,如果上面的J2SDK安装成功的话,接下来继续安装Tomcat 。

第二步:安装Tomcat

到tomcat官方站点(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dist/jakarta/tomcat-4/)下载tomcat:jakarta-tomcat-4.1.30.exe,下载之后安装。(比如安装在D:\Tomcat下。)安

装完之后,设置环境变量:我的电脑---属性---高级---环境变量;选择---系统变量(S):设置CATALINA_HOME环境变量:单击---新建,在变量名中输入:CATALINA_HOME在变量值中输入:D:\Tomcat然后---确定,到此已经设置好CATALINA_HOME环境变量。设置CATALINA_BASE环境变量:单击---新建,在变量名中输入:CATALINA_BASE在变量值中输入:D:\Tomcat然后---确定,到此已经设置好CATALINA_BASE环境变量。然后修改环境变量中的CLASSPATH,把Tomat安装目录下的common\lib下的servlet.jar追加到CLASSPATH中去,修改后的CLASSPATH如下:CLASSPATH =D:\Java\bin;.; D:\Java\lib; D:\Java\lib\dt.jar;D:\Java\lib\tools.jar; D:\Tomcat\common\lib\servlet.jar接着可以启动tomcat,在IE中访问http://localhost:8080,如果看到tomcat的欢迎页

面的话说明安装成功了。如果上面的tomcat安装成功的话,接下来继续安装JSP访问SQL Server 2000的驱动程序。

第三步:安装JSP访问SQL Server 2000的驱动程序

从网站上下载驱动程序:SQL Server 2000 For JDBC 驱动程序,可在Google 中搜索。然后将它安装。(比如安装目录是D:\SQLDriverForJDBC。)然后必须将安装目录

中的lib目录下三个jar文件:msbase.jar,mssqlserver.jar,msutil.jar 拷贝到Tomcat目录下common\lib目录下,之后,修改环境变量中的CLASSPATH,把SQL Server 2000 For JDBC 驱动程序安装目录下的D:\SQLDriverForJDBC\lib\msbase.jar; D:\ SQLDriverForJDBC\lib\mssqlserver.jar; D:\SQLDriverForJDBC\msutil.jar; 追加到CLASSPATH中去,修改后的CLASSPATH如下:CLASSPATH=D:\Java\bin;.; D:\Java\lib; D:\Java\lib\dt.jar; _D:\Java\lib\ tools.jar;D:\LubeeTomcat\ common\lib\ servlet.jar; _D:\SQLDriverForJDBC \lib \msbase.jar;D:\SQLDriverForJDBC\lib

\mssqlserver.jar; D:\SQLDriverForJDBC \ msutil.jar必须重新启动Tomcat!这样做的目的是,jsp页面在编译过程中不会出现找不到sql server driver类库的问题写一个简单的用来测试连接SQL Server 2000的JSP代码:

<%@pageimport="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ng.*,java.io.*,java.sql.*,java.util.*"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2312"%>

<%Class.forName("com.microsoft.jdbc.sqlserver.SQLServerDriver").newInstance();

String url="jdbc:microsoft:sqlserver://localhost:1433;DatabaseName=pubs";

//pubs为用户的数据库

String user="sa";

String password="sa";

Connection conn=DriverManager.getConnection(url,user,password);

Statement

stmt=conn.createStatement(ResultSet.TYPE_SCROLL_SENSITIVE,ResultSet.CONCUR_ UP DATABLE);

String sql="select job_id,job_desc from jobs";

esultSet rs=stmt.executeQuery(sql);

while(rs.next()){%>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rs.getString(1)%>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rs.getString(2)%>

<%}%>

<%out.print("数据库操作成功,恭喜你");%>

<%rs.close();

stmt.close();

conn.close();

%>

将上面的JSP代码保存为sql_test.jsp,放在/Root目录下。在地址中输入:http://localhost:8080/sql_test.jsp,如果全部配置成功的话,将显示如下: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New Hire - Job not specified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2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Chief Executive Offic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3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Business Operations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4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Chief Financial Offici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5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Publish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6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Managing Edito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7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Marketing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8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Public Relations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9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Acquisitions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0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Productions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1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Operations Manage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2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Editor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3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Sales Representative

您的第一个字段内容为:14

您的第二个字段内容为:Designer 数据库操作成功,恭喜你

第2章网站需求分析

2.1与传统教学的比较

操作系统的教学网站目前的针对对象是教师和学生。以前,我们的教学主要是通过面对面的讲授。这样,有很多优势:教师可以与学生直接交流。但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浪费了教学资源同时对于学生的进一步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局限性[2]。

远程教育是以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教育发展为目标,它是传统教育的延续发展,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局限,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

1开放性

所谓开放,是指目标开放-即学校向学习的对象开放;教育资源-即教学课程开放;教育方式-即管理的方式开放;教育场所和时间开放。

2灵活性

远程教育的灵活性表现在:

(1)能满足受教育者个性化的要求,给受教育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受教育者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受。在远程教育中,受教育者对个人的学习进度负责,学习评价着眼于学习的进度而不是论其考试成绩的成败,受教育者的学习要求受教育者、教师的配合,以便学习的内容符合工作的要求。受教育者的学习以自学为主,学校更多的是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服务,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逐步为"以学生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所替代。

(2)程教育覆盖面广、传播手段灵活多样,教育资源和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为受教育者提供教育服务。

(3)远程教育可以实现多家高等教育单位的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作用。

3大众普及性

这个优点是建立在前两个优点的基础上的:正是因为远程教育的开放性,才有可能为不同基础、不同经历的受教育者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亦是由

于远程教育的灵活性,才能为不同背景、不同职业的受教育者接受继续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远程教育具有大众普及性的特点。

4学习的终身性

知识本身是需要即时更新的,掌握知识的人的知识也是需要即时更新的,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贯穿终身的持续性的活动。在当今社会,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在职人员必须适应资源社会化、配置市场化和使用价值化的要求,"创新人才是资本"成为一种基本的观念,新知识、新技术在当今社会环境中扩散速度很快,快速的扩散必然导致对知识、技术的更新要求也加快,从而又促使新的东西产生。由于知识的更新速度的加快、半衰期的缩短,在职人员必须不断的为自己补充新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才能赶上职业要求的变化,西方学者Dh an ar aja n认为,现代化的教育必须训练人们的创造力,能够适应迅速变化的工作环境,教育机构将根据社会的需要、学习者的要求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提供灵活多样的课程。远程教育利用网络实现了这方面的要求。

5社会资源共享性

教育部长陈至立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一文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是在我国的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

2.2网站的流程

通过浏览网站,在获取网站上提供的信息资源,并且利用网站提供的各项辅助学习的服务。使用该网站,使学习十分方便。比较网站教学与课堂实际教学相比较。整个网站功能很多,大体的流程如图2-1与图2-2所示[4]。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成功的实现了作为课堂教学有力补充的功能。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因为它是一个操作系统学习资源的集合,随着不断的更新,使学生有了更多的学习的空间与兴趣。节省了金钱,计算机的书本是相当贵的,有了网上课件下载,使得许多学生有了一个廉价而有效的学习空间。还有在线答疑使学生只要有一台电脑,可以上网,就可以随时随地向老师进行提问,没有任何的限制[2]。

总体来说: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主要实现的功能模块有如下几个:课程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自我测试、成绩管理、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烂目导航等程序模

块。上述功能为最基本的功能,必须实现。

图2-1 学生网上学习流程图

图2-2 教师网上教学流程图

操作系统的教学网站的实现必须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有兴趣有耐心自主地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之余将课堂上遗留的问题解决掉,消化掉。同时也与老师之间建

立起一种探讨学习的关系。老师也可以更加进一步的达到传道,受业,解惑的目的[2]。这对于我们大学生相对宽松的学习时间是一个很好的利用。相信对于大家都是不无裨益的。

第3章网站概要设计

3.1综合管理系统结构

根据网站的需求分析说明,对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进行模块化设计。其中包括一些静态的页面主要通过超链接实现包括: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其他课程等。使学生对于学校的概况以及网站的教学资源有一个比较完全的了解[2]。

设计了课堂教学这一模块,使学生可以像在课堂上一样,浏览幻灯片,接受学习知指导,进行课程学习,并且可以进行课堂练习,进行自我检测学习效果,查漏补缺。

课件下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版块,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将其下载在电脑上,用于自己平时的学习。成为老师课上教学的有效补充。

留言反馈是了解学生的意见与建议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向老师提出关于学习方面的问题,老师也可以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解答。使教师和学生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与空间。

自我测试是学生检测自己学习成果的模块。

成绩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块,分为多级管理员与用户。有登陆检测,取回密码,注销帐户。对于不同权限的用户进入不同的界面,进行成绩的管理。

其他的版块是网站中最常见的功能,如: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栏目导航等。

网站前台结构图如图3-1所示。

3.2后台管理系统结构

针对网站的多种资源,需要及时进行更新,才可以保持网站的有用性。所以需要后台管理员进行资源的更新。由于新闻中心的新闻采取的方法是超链接,所以只要及时更新链接就可以了。对于其他模块的信息进行后台的更新。以及在线答疑模块,对多余的时间过长的疑问与解答,进行整理删除。

后台具体结构图如图3-2所示。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技术方案 借助于网络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等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网络方式访问的共享资源,这些用户更倾向于通过一个统一的服务入口去无缝地访问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所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目前,广佛肇经济圈进程加快,教育的合作也签定了协议,内容包括了教育信息化的合作与交流,致力推进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此,建立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以数字化阅读内容资源,整合统筹三个地区信息资源,已成为三地教育信息化合作的重要内容。 一、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特性 区域数字是一种阅读资源共享系统资源与服务集成的应用框架,是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系统面向读者的统一服务窗口,能有效集成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内外的各类资源和应用,通过内容聚合和统一认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内容和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服务。 统一界面:允许不同类型的资源、服务和应用以组合方式显示在统一的页面上; 统一检索:支持多个异构资源的跨库检索(cross-search,metasearch,federated search); 这些资源包括OPAC、书目数据库、外部异构的商用资源和免费web资源等。检索协议包括HTTP、Z39.50、Zing、CALIS-ODL等。支持的元数据包括DC、Marc、EAD等; 资源链接:提供即资源调度功能,使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实现电子资源之间的无缝链接; 资源导航:对用户提供多种资源的多种分类导航浏览方式(如学科导航、其他分类导航等),便于用户快速找定位所需资源和服务; 内容聚合:将其他资源、数据库中的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通过收割(OAI、METS)、复制、导入等技术聚合起来,建立联合资源仓储(Union Catalog/Database)。这些内容可包括导航数据、元数据、全文数据、多媒体数据等。提供对联合仓储中多种类型元数据的联合检索 统一认证:即支持统一检索能够同时检索多个需要IP认证或帐号密码认证的商用资源,而无需用户自己登录这些资源 流量报表:记录用户对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和资源的使用情况、分析日志系统,用户行为挖掘。 二、区域数字阅读资源共享系统方案概述 2.1、方案简述 通过区域数字化阅读资源共享系统,将一个地区内各个阅读资源共享系统电子资源的导航与检索、馆藏书刊目录查询、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虚拟参考咨询、参考文献引用以及网络搜索引擎等扩展服务有机

局域网共享管理软件之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V4.1使用说明

局域网共享管理软件之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V4.1使用说明 作者:网络喵日期:2015年11月30日 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是一款专门保护局域网共享文件访问的软件,可以防止复制共享文件、禁止删除共享文件、禁止将共享文件另存为本地、禁止打印共享文件等,还可以监控用户的操作记录,可以禁止U盘复制共享文件、禁止将共享文件通过邮件、网盘、FTP上传、QQ发送文件等方式泄露出去,全面保护企业共享文件的安全。 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V4.1使用说明: 1、软件安装 大势至共享文件夹管理软件(百度搜索自己下载吧)基于B/S架构,纯绿色免安装设计,只需要将本程序复制在设置了共享的电脑或服务器上即可使用,局域网其他电脑不需要安装,也不需要调整网络结构。(注:对共享文件进行保护之前,需要先停止共享,否则无法对文档进行加密保护)如下图所示: 图:对文档保护之前需要停止共享,否则无法加密保护 2、选择文件 点击软件界面右上角的“浏览”按钮,找到需要管理的共享文件夹,选中,然后点击“确定”,如下图所示:

3、用户列表及权限设置 共享文件夹添加到被保护的文件夹路径中后,左侧的“用户列表”会出现当前电脑或服务器上所有的用户账户,根据自己的需要点击某个账户(或者不点击,则默认是所有用户)。右侧的“访问共享文件权限设置”,可以勾选想要赋予用户访问共享文件的各种权限。 软件默认只开启了“读取”权限,即所有访问共享文件的用户都只能打开、读取共享文件,而不能进行复制、修改、剪切、重命名、打印等操作。 例如,在左侧的“用户列表”选中“Administrator”账户,然后在右边勾选相应权限(复制、修改、删除等),即“Administrator”账户就具有了上述操作权限。没有选中下面的“Guest”账户,则其只有“读取”权限。选中了用户名和对应的共享文件访问权限之后,还需要点击下面的“保护”,这样就完成设置了。如下图所示: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docx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 1. 概述 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 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 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 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 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 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 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 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 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 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

论文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设计与实现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haring Campu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Exchanging Platform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审阅教师: 完成日期: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毕业论文(设计)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毕业论文(设计)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辽东学院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摘要 在教育领域,IT技术已经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使任何人、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都可以全球性地获得信息。它正在改变着教与学的环境、主旨、内容和实施方法。新的一代正在“网上数字式成长”,他们的学习方法、需要和兴趣,与以往的时代是不同的。依托校园网络的优势设计和开发网络教学平台,为教师、学生提供全面与快捷的教学信息,实现教学的资源共享,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并对高校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进行了项目概述,简单介绍了项目开发的背景、项目开发的目的和项目开发的意义;在系统规划阶段,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及总体设计原则;在系统分析阶段,采用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阶段主要完成了类图的设计,并介绍了系统的开发工具和采用的技术。 采用MVC模式、应用JSP+MySql 设计实现校园教学资源共享与交流平台的设计与实现,通过本网站可以进行下载教学资源、阅览教师校园博客、论坛交流等功能,减轻了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工作负担,同时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方便学生学习,教师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了师生的交流。 关键词:师生交流;资源共享;教师博客;论坛 -I-

泛微协同办公系统知识文档管理解决方案

e-Document: 知识文档管理 e-Document,创建知识积累、共享、利用和创新的平台。 1.问题的提出 作为公司最大财富的知识,没有得到积累、共享和利用,并且随着人员流动而丧失。我们需要从不同的地方收集信息:打电话,找文件,等待他人帮助,接收电子邮件和备忘录。但是,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取决于个人能力,以及他人是否愿意提供。总之,获取信息的效率太低。现在,很多公司致力于使用群组和网络技术实现对数据库的快速、便捷的访问――但信息仍然需要被复制,企业仍然需要维护不同的数据库。 2.解决方案 e-Document的解决方案:搭建知识积累、共享、利用和创新的平台。 ●人们可以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分析、判断、解释信息和采取行动上,而非最基础的收集信息上; ●市场信息、管理经验、专业技能,无论是成文的信息、还是脑海里的构思,皆可发布、分类和 归集; ●强大的搜索、个性化的分发,随时随地可迅速获得需要的信息和知识; ●一人对一人的交流,或多人对多人的沟通,充分运用群体智慧,知识在分享中得到更新。

3.模块架构 各种来源,各种格式的知识文档,都可以上传或下载,并通过一定的流程发布到公司知识库;知识文档分类存放后,员工可根据文档、目录的权限,以及搜索引擎很方便的利用知识库内的信息,同时系统可根据相关的设置将知识发送到不同的门户:包括内部门户、外部门户(外部网站,客户门户,分销商门户和供应商门户),这样可以为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 4.模块综述 e-Document提供了全面的知识文档管理的框架,对知识进行完全规范化的组织,并允许用户在任何地点和时间编辑、存储和创建任何类型的文档; e-Document可以管理内部和外部网站,并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制订不同的网站内容,通过与信息门户的结合,用户获得完全个性化的界面和内容服务; e-Document维护动态的知识库,用户可以自由地就某个主题进行广泛的讨论以获取信息和经验,同时,也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库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补充,还可利用各种知识管理工具提升对知识的分析、利用; e-Document严格的安全限制和完备的日志功能,保证文档的读取和操作的安全性; e-Document与其他模块的协同工作,完整地管理文档从创建、维护、审批、分发、归档的整个生命周期。

实验室资源协作共享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实验室资源协作共享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目录 1 引言 (1) 1.1 课题背景 (1) 1.2 项目开发的目的和意义 (1) 1.3 设计的目标 (1)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 1.5 项目工作流程 (2) 2 系统分析 (3) 2.1 系统需求分析 (3) 2.1.1 功能需求分析 (3) 2.1.2 数据需求分析 (3) 2.2 系统可行性分析 (4) 2.3 运行环境 (5) 3 系统总体设计 (6) 3.1 系统用例图 (6) 3.2 数据库的设计 (6) 3.2.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6) 3.2.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9) 3.2.3 数据库表的设计 (10) 3.3 系统总体描述 (12) 3.4 功能模块图 (13) 3.4.1 登录模块设计 (13) 3.4.2 用户注册模块设计 (13) 3.4.3 信息发布与查询模块设计 (14) 3.4.4 预约模块设计 (14) 3.4.5 预约处理模块设计 (15) 3.4.6 用户管理模块设计 (15) 3.4.7 后台管理模块设计 (15) 4 详细设计与系统实现 (16) 4.1 开发工具选择 (16) 4.2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7) 4.2.1 用户登录功能 (17) 4.2.2 用户注册功能 (18) 4.2.3 信息发布和查询功能 (18)

4.2.4 实验室资源预约功能 (19) 4.2.5 预约处理功能 (20) 5 软件测试与分析 (21) 5.1 系统测试 (21) 5.2 系统运行情况 (21) 5.3 系统评价 (21) 6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致谢 (24) 附录 (25)

网站资源共享模块的设计思路及代码

今天实训内容: 1、资源共享模块开发演示 2、检查剩余没有完成教学公告部分的同学 期末上课没回过问题、中期验收没通过、缺席、期末作品一塌糊涂,重修。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1)平台的简介,静态页面(参考课本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课程)(2)教学公告模块,包括公告标题显示、上下翻页显示、教学公告具体内容浏览、教学公告的录入。(做出任何一个二级学院网站,甚至一个中学网站)

(3)资源共享模块,包括资源上传功能、资源标题浏览、点击可以下载。这部分功能可以参考“广东省中职教育教学平台” 如何进行资源上传:使用fileupload控件 演示: (1)添加upload.aspx

页面,在页面添加一个fileupload控件以及button控件 (2)在网站目录下添加一个upload目录保存上传的所有课件和视频 (3)双击button编写上传文件代码: Try catch语句主要用在可能出现异常的地

方,例如访问数据库或者文件读写 (4)核心的一行代码: FileUpload1.PostedFile.SaveAs(Server.MapPath("upload/" + FileUpload1.FileName)); //fileupload1.postedfiel表示用户选择的文件 //fileuplaod1.postedfile.saveas(保存的路径),其中saveAs是一个方法 //Server.MapPath(),表示服务器的虚拟路径 //fileupload1.filename是用户选择的文件的名称,例如"讲课备注11.doc" 第2个问题: 如何将上传后的资源以列表方式显示出来? 答:使用数据库保存上传的资源路径。(1)表Res

重庆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简介

重庆大学城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简介 目的:一是实现大学城内各高校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高度共享,减少各高校的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二是为大学城实现“五个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强化服务师生功能,促进教育公平和和谐发展;四是统筹各高校教育信息快速流动,避免信息孤岛和数字鸿沟;五是扩展校园功能,拓展校园时空纬度,促进各高校协调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率。 功能:一是师生身份的统一论证;二是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三是图书文献资源网上检索、阅览、下载、预约、传递;四是科研资源的查询、科研需求和科研成果的发布、科研互助、专家库、科研信息上报与管理;五是学生、企业就业信息和服务的共享;六是网上商城的商品买卖、生活服务信息的查询;七是学生网上学习、交流,学校间信息发布、交流、宣传等。 网址: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学生可进入此网站先登陆(要先注册),然后选择大学城其它高校对外开设了的课程,按课程信息到相关学校听课学习,最后考试合格者取得相应学分。 学生注册流程 学生输入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登录大学城首页,如下图: 图1 大学城首页 在大学城首页选择登录,进入登录页面,如下图:

图2 登录页面 学生在登录界面中点击‘用户注册’进入用户注册页面(用户类型选择“学生用户”),如下图:

图3 学生注册页面 【注】:*号是必填信息,学生必须正确录入自己的真实信息(如姓名、学号、所在学校、院系)才能注册成功。 填写学号时,请各高校同学按照以下参考位数填写。 学校学号位数 重庆大学8位 第三军医大10位 重庆医科大学8-10位

重庆师范大学11位 四川美术学院10位 重庆科技学院10位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 10位 学校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 10位 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 10位 学院 重庆警官职业学院8位 学生选课操作流程1、学生选课

共享员工管理系统的制作流程

图片简介: 本技术介绍了一种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包括:求职端口、雇主端口、培训机构端口、运行机构端口、共享云平台,所述的共享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与求职端口、雇主端口、培训机构端口、运行机构端口分别连接。本技术可实现求职者与雇主在线上完成雇佣合同,节约双方的时间和精力,并且效率高;另外对于雇主来说,可通过系统给求职者的评估,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对用的求职者,从而提高工作与求职者技能的匹配度,提高工作效果;而对于求职来说,让时间充分用在工作上,工作报酬得到保证,不需要把时间花费在等待上,工作者可获得对等的劳动报酬,另外工作者也可以根据市场要求,不断的提高自己。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提高效率、优化市场秩序等优点。 技术要求

1.一种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求职端口、雇主端口、培训机构端口、运行机构端口、共享云平台,所述的求职端口为工作者下载使用的移动端app,求职端口可将工作者的信息进行上传,同时具有信息交互与支付交易的功能,还可以对各类信息进行查询,所述的雇主端口为雇主可下载使用的移动端app;所述的雇主端口为雇主下载使用的移动端app,雇主端口可将雇主的信息进行上传,同时具有信息交互与支付交易的功能,还可以将对雇佣过程进行信息反馈;所述的培训机构端口供求职方的虚拟教学机构,可提供自学教程、专业推送、水平评估的功能,另外培训机构端口自身具有网络数据更新的功能;所述的运行机构端口为计算机端口,为运行机构的操作端口,可提供后台控制、规则制定、信息交互的功能;所述的共享云平台为云端虚拟服务器,可对上传的数据进行审核,然后再对数据进行规则化转换,再将转换的数据进行标准的评估从而获得能力分布图,最后将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存储;共享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与求职端口、雇主端口、培训机构端口、运行机构端口分别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求职端口由信息录入模块、信息交互模块、支付交易模块、信息查询模块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雇主端口由信息录入模块、信息交互模块、支付交易模块、信息反馈模块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培训机构端口由自学机构模块、专业推送模块、水平评估模块、数据更新模块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运行机构端口由后台控制模块、规则制定模块、信息交互模块、市场监督模块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共享员工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共享云平台信息审核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分析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组成。 技术说明书 共享员工管理系统 技术领域

数据资源共享

附件: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学校数据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数据资源在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数据资源,是学校的公共资源,是指我校各职能部处(办)、直属单位、各学部(学院、部)(以下简称各业务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各业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信息化系统形成的信息化数据资源等。 第三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对数据资源的标准与规范,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与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 第四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建设原则。按照《大连理工大学数据标准》及教育部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化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和应用工作,坚持“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统筹建设信息化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 (二)全面共享原则。以全面共享为根本,不共享为例外。在保证数据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业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各类信息化

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使数据资源能够满足各种业务的使用需要及决策支持。 (三)依法使用原则。对学校数据资源进行合法、合理使用,不得滥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学校秘密和个人隐私,切实维护数据资源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安全可控原则。依托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安全。 第五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确保数据资源完整准确。建立学校办学中所需全部数据资源的产生和采集机制,按照业务部门要求和数据资源质量管理规范建立数据资源交换和质量核查机制,保障各个环节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和规范。 (二)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可靠。建立数据资源的分级管理与备份、容灾和恢复机制;建立数据操作日志记录机制,保证数据资源 更改可追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做好数据资源保密工作。 (三)确保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建立数据资源一次产生、采集机制,避免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建立公共数据平台交换机制,明确数据资源的产生单位和使用单位,确保一次产生、采集的数据可供多方使用。 (四)确保数据资源使用规范。规范数据的使用,建立数据使用的审批、公开等管理机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数据辅助管理与决策。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我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

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技术需求.

数据共享平台开发技术需求 项目名称: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数据共享平台 1项目背景介绍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在一张图工程中,实现了以现有GIS平台为基础,建设了从房屋拆迁系统、保障房建设销售系统、房地权属管理系统、商品房管理系统、房屋资金监管系统、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系统,电子档案系统等几十个业务系统,以保证日常的工作需要。 随着政务公开的程度提高,政府各个职能部门信息沟通共享要求的提高,开发本系统,以提高数据的共享利用和各个系统的数据支撑,减轻各应用系统压力。 2 项目建设目标和原则 2.1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建立一套符合统一数据标准的共享数据中心平台,能实现将局内现有各应用系统和即将开发的新应用系统中所需共享的异构和非异构的数据信息,使用通用的数据抽取(采集、清洗、转换或同步方法,自动地推送至平台中进行共享、发布、应用;除此之外,还要能实现利用平台发布的数据接口,即将开发的新应用能方便的实现共享数据的订阅和读取。 2.2项目建设原则 依据国土房管局信息化现状分析和工程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建 设原则: (1符合标准 系统建设必须符合我国相关部门制订的标准,对安全策略、密码与安全设备选用、网络互联、安全管理等必须符合我国信息安全法律法规。

(2数据的采集交换。所有数据来源于各个业务系统,不管是异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还是非异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求都能通过通用的数据抽取(采集、清洗、转换或同步方法自动地将数据推送至共享数据中心,并做出数据更新报告。另外,在操作上,对于任何业务应用系统(包括现有的或新开发的,能以便捷的方式,制定业务数据交换策略,最好不需要写代码即可实现业务数据的采集交换;同时,考虑到未来数据标准的变化情况,可以便捷地进行主题数据库配臵、数据交换策略配臵,以此达到对未来增加的任何业务应用都能方便地将数据采集交换到共享数据中心平台。 (3数据的共享发布。能以可视化界面或拖拉等方式,实现对数据共享接口的发布。通过授权,利用提供的通用数据共享接口,可以将共享数据中心的部分或全部数据进行共享和利用,并实时做出数据使用情况报告。另外,针对每一个数据共享接口,还需开发数据信息的存取编程实例,保证用户可以在新开发的业务系统中方便地访问接口。 (4易管理性原则 易管理体现在 ●强大的日志功能,系统可以记录关键内容修改或大范围内容修 改的相关信息并方便数据利用; ●方便统一的权限设臵功能,系统应建立集中的权限设臵模块, ●健全的备份和还原机制,系统应该可以数据定时备份、增量备 份、数据还原,同时也需要系统有相应的备份还原接口,将 本系统和第三方系统的备份还原集成到一起; (5易操作性原则 易操作体现在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2017年版)

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可行性研 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1 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技术及Internet的迅猛发展,传统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经历着极大的变革和挑战,多媒体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教学已成为一种新模式,其特征是将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应用于教育中,兼容多种教学形式,优化和有机组合不同媒体。教育信息化对教师的教及学生的学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首先,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资源的应用为学科知识的拓宽和加深、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教学过程的改革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方法,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教学和创新学习,树立以“学”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教学逐步由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其次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开放了教学时空,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学习资源及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观点的有力工具,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近年来,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教改的核心,而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关键是相应教学资源的配套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学校开展多媒体、网络化教学的成败,是提高现代化教学的“瓶颈”。建设高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成为当务之急,意义重大: (1)建设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可见,在信息社会里不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更特别注重人才所具有的创造性以及获取、分析、加工信息的能力。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人们通过各种通信设施和网络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眼界,进行创造性劳动。只有具备自学能力的人,才能在广阔的知识海洋搜索、

(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 2012年XX月

目录 一、建设背景 (3) 二、建设原则 (3) 三、建设目标 (4) 四、建设内容 (5) 4.1总体架构 (5)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 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 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 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 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 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 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 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 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 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 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 五.扩展主题应用 (24) 六.建设步骤 (24) 6.1准备阶段 (24) 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 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 6.4内容建设阶段 (25) 6.5培训阶段 (25) 6.6验收阶段 (25) 6.7服务阶段 (25)

一、建设背景 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 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 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 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毕业设计---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毕业设计(论文)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2007年 3 月 15 日

摘要 通过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完成了对于操作系统课程的远程化授课。可以使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网络对于这门课程进行学习。建立起了基于B/C的网络化教学系统。本网站采用当前最流行的JSP网络编程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高效、动态、交互访问,具有强大的Server/Client交互能力。本文中所做的主要工作:介绍Win2000 +JSP(J2DK+TOMCAT)系统并且嵌入 JAVABEAN的一般原理;阐述整个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的概要设计,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实现中的特殊性、难点和重点;详细设计实现学院介绍、教学资源、课程表、课堂教学、在线答疑、其他课程、课件下载、留言反馈、站内搜索、公告专栏、友情链接、校园风景、新闻中心、栏目导航等程序模块;各个模块的具体实现,且分析并解决实现中的若干技术问题;建立完整的实验网站,进行测试并分析结果。 关键字: JAVABEAN JSP 网上教学资源共享系统 JAVASCRIPT JDBC

Abstract Through th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construction, completed long-distance has taught regarding the operating system curriculum, was allowed to cause the student without the time space limit, and carried on the study through the network regarding this curriculum.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B/C network teaching system. This website uses the current most popular JSP network programming technology, may realize the data to be highly effective, dynamically, alternately visits, and has the formidable Server/Client interactive ability. In this article does main work: Introduced Win2000 +JSP (J2DK+TOMCAT) the system and to insert JA V ABEAN the general principle; Elaborates the entire operating system teaching website outline design, the system struc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work; Has analyzed in the system realization particularity, the difficulty and key; The detailed design realization institute introduced, in the teaching resources, the class schedule, the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e on-line Q/A, other curricula, class downloading, the message feedback, the station search, program module and so on announcement column, friendship link, campus scenery, news center, column navigation; Each module concrete realization, also in analysis and solution realization certain technical questions; The establishment integrity experimental website, carries on the test and the analysis result. Key words: JA V ABEAN JSP Network teaching JA V ASCRIPT JDBC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介绍(简版)

资源数据共享交换系统(简版)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实现了平台中资源数据与数据资源、各应用行业数据资源的实施更新,保持中心资源数据和各行业权属数据的一致性和同步性;并提供数据共享机制,使资源共享数据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共享应用。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基于上级数字化平台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接上级数据共享和交换系统,为上级平台提供的基础空间数据;二是与范围内行业应用系统对接,为行业应用提供基础数据并交换行业内业务数据。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包括目录服务、交换服务、平台管理服务和安全服务。系统基于网络基础设施的支撑,连接面向的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为实现应用层的各种应用系统的搭建和运行提供支撑服务。系统通过目录服务可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组织管理,各部门可以了解和掌握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况,发现和定位所需要的信息资源,通过交换服务可以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资源,两部分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换。

图数据集中、交换及共享平台总体设计 1.1 数据交换系统 在交换系统建设中,利用面向服务的标准,通过事务、消息驱动等方式对服务进行集成,在统一的数据传输协议、数据内容标准等的支持下,利用服务交互、消息处理、安全性等功能组件提供数据交换服务,从而实现主管部门与各权属专业单位的实时数据交换。 ◆资源管理模块 1.资源目录体系的建立和管理 对资源范围内要交换的所有数据,分门别类的建立各行业的目录体系。实现目录体系的建立、删除、修改、权限指定、映射关系等。 2.映射关系

建立各行业数据与资源目录的映射关系,各行业只能对各对应的目录资源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交换模块 1.动态监测 通过中间件方式,实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并发出相应的交换请求;或者定时监测数据的变化,并发出相应的交换请求。 2.安全保障 实现交换数据的装箱与拆箱、签名与验证、加密与解密、压缩和解压等操作,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3.更新方式 实现各种数据的动态更新,采用全覆盖式、增量式的更新方式。 4.数据请求 实现各行业单位从资源中心获取数据时,需要经过数据请求的发送、审批、同意,并建立相应的数据通道,开通对应的权限。 ◆系统维护模块 系统维护是系统运行的保障和基础。主要包括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 1.2 数据共享系统 数据共享系统大大避免了数据的重复采集,节省了大量开发成本和投资,同时也为数据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使资源共享数据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社会和民众带来的便利。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模式探讨 高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要实现有效稳定的运行除了要以先进的技术体系作为基础,以合理的共享方式作为依托,以完善合理的组织管理结构作为协调,以公平的分配原则和相应的激励政策为动力,还要有行政干预机制和配套的法律保护制度为保障。 标签: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对策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209067.html,ki.16723198.2016.21.098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当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面临着如下两大问题:一方面教育资源的投入有限,造成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问题严重,导致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如何使优质而稀缺的高校教育资源尽可能地实现共享,已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 2高校教育资源共享面临的主要问题 2.1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意识淡薄所造成的资源共享内在拉动力不足 受传统高校办学观念的影响以及本位主义、自我封闭、传统陈旧思想的束缚,我国大部分高校只关注自身利益,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意识与规划。这种各自为政会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此外,传统高校固守重学历、轻能力;重专业、轻人文;重理论、轻实践等观念也禁锢了教育资源共享活动的顺利开展。 2.2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不完善和行政化干预过多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实现 目前,虽然我国省级政府承担着占全国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职责,但是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核心仍为中央,由中央采取行政手段遥控各级各类高校,地方政府的这种权利失位严重影响了资源共享决策的制定,制约了资源共享的实现。另外,当前我国高校的“行政化”管理特征明显,内部资源的分配也需要层层审批,且行政过程繁琐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也打消了高校师生对资源共享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内部也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一直缺乏交流与沟通,长期以来都形成了各自的管理模式,因此,在整体上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系统内很难达成协调与合作,导致高校内部资源难以合理利用,资源共享模式难以实现。 2.3共享资源平台的搭建、相关的技术支持以及制度配套已成为高校资源共享问题难以实现的主要障碍

文档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doc

文档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010.08

1概述 .............................................................................................................................................................................. - 4 - 1.1系统目标 (4) 1.2系统框架 (4) 2设计方案 ...................................................................................................................................................................... - 5 - 2.1系统管理 (5) 2.1.1组织机构 ........................................................................................................................................................ - 5 - 2.1.2人员管理 ........................................................................................................................................................ - 5 - 2.1.3编码配置 ........................................................................................................................................................ - 6 - 2.1.4权限管理 ........................................................................................................................................................ - 6 - 2.1.5文档后台管理 ................................................................................................................................................ - 6 - 2.2文档管理主页 (6) 2.2.1文档发布 ........................................................................................................................................................ - 6 - 2.2.2文档排名 ........................................................................................................................................................ - 6 - 2.2.3文档推荐 ........................................................................................................................................................ - 6 - 2.2.4文档分类 ........................................................................................................................................................ - 6 - 2.3文档管理功能 (6) 2.3.1文档上传 ........................................................................................................................................................ - 7 - 2.3.2文档下载 ........................................................................................................................................................ - 7 - 2.3.3文档阅读 ........................................................................................................................................................ - 7 - 2.3.4文档播放 ........................................................................................................................................................ - 7 - 2.3.5文档查找 ........................................................................................................................................................ - 8 - 2.3.6文档统计 ........................................................................................................................................................ - 8 - 2.4系统接口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