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1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小组报告
2011年度十大新闻概述总结及我看

事件概述:西方媒体所称的“阿拉伯之春”,指自2010年12月份突尼斯一些城镇爆发动乱以来,阿拉伯世界一些国家民众走上街头,要求推翻本国的专制政体的行动,西方媒体称之为“和平抵抗运动”,并乐观地把“一个新中东即将诞生”预见为这个运动的前景,认为这个“阿拉伯之春”属于谙熟互联网、要求和世界其它大部分地区一样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年轻一。 发生在突尼斯的自焚事件是整个运动的导火索。2010年12月17日,26岁年轻人穆罕默德·布瓦吉吉因经济不景气而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负担的重压下,无奈做起小贩,期间遭受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抗议自焚,不治身亡。这个事件激起了突尼斯普通大众的同情,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的潜藏的怒火,致使当地居民与突尼斯国民卫队发生冲突,随后冲突蔓延到全国多处,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并造成多人伤亡。
不得不注意到,这些原因中的一些问题,在我国也是存在的,我们要怎么防范这些问题继续恶化,而不产生类似于多米诺骨牌一样的效应,使问题得到疏导缓解、甚至解决,避免暴力冲突这样的悲剧发生呢?
中国社会最需要的是稳定,这一点对于安贫乐道容易满足且宽容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是不容置疑的,如果不是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很难相信在中国会发生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暴力事件来对抗政府解决问题争取权利。那究竟中国人民爆发的底线在哪里?众所周知,用于显示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基尼系数在2011年中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已达到0.47,远远超过国际上界定的安全警戒线0.4,说明中国的贫富差距已达到较大水平,即将迈入收入差距悬殊的行列。而大家都知道,收入和分配的不平衡极容易引起社会低收入人群的不满,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导致社会动荡,暴力冲突等。如果说中国国民是隐忍的,那这跳隐忍的底线应该已经即将被触碰。
2011年社会组织十件大事

社会公信力不高、公益服务 能力不足等 问题。广大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组织深刻反 动完善内部 管理 制度 、创 新科学决 策机制 、建立信息披露平台 ,出台 了一系列 加强 力和 队伍建设的措施。
管 理 研 究
热 点 关 注
党组 织 ,全 省有6 6 个社会 组织建立 了党组 织 ,党组织 覆盖率 大幅提 高。截止 2 1 年 07 0 1
底 ,全 国社会 组织 建立党组织接近6 万个 ,应建 已建率 达到9 % 以上。广大基层 党组织 广 5 泛开展 “ 党组织夺旗 ”、 “ 员争 星”、 “ 员先锋 岗”等多种形式的创 争活动 ,社会组 党 党 织党组织和 广大党员发挥作用 日益 明显。
6社会组 织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
今年 以来 ,中央和地 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广大社会组织采取建
立党支部、党 总支 以及联合 党支部 、临时党支部等多种形式 ,努力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山 东省按照党员 “ 方隶属 、多重 管理 、全程作 用”模 式 ,在专兼职 党员中建立 “ 一 兼合式”
虱 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取得阶段性成 果
2 1 年,全 国社会组织创 先争优活动深入推进 ,取得阶段性成 果。党建管理体制 01
步理顺 ,广东、山东、宁夏、海南、新疆、青海 、天津 、湖南 、辽宁等省 (自治区、 市 ) 相继成立 了社会组织党工委。全国广 大社会组织开展 了以 “ 服务企业、促进发展
热 点 关 注
文 章 编 号 】6 4 1 2 (0 ) 0 — 0 6 1 7 — 32 1 一 2 0 0 3 2
2 1 年 ,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取得新 的进步 。为更好 地盘 点年度工作 ,继续推进社会组织建设与发展 ,我1 0 1 I
2009年国际社会责任十大事件

美国总统 奥巴马 l全 球 供 应 链 社 会 责 任
__j
在 就职典礼 上发 l 管理门户网络中文版 表 “ 绿色 ”演说 1 在北 京上线 开通
联 合 国 秘 书 长 潘 基 文 在 达 沃 斯 世 界 经 济论坛上发表演说 欧 盟 多 利 益 相 关 方论坛探讨C R S
e
5月 1-2 8 2日, 国际标准化组织社 会责任工作组 (S IO
玉柴 以观察员身份 J行 iS 200 l l I 日本 推行 环 i
/ WG R)第 7次全 体 会议 于 在加 拿 大魁北 克 市 召开 , S 根据各方 意见对 I O 6 0 社 会责 任标 准指南 ”文本进 S 2 0 0“
调 整 自身 投资 战略 ,加 大 对 环 境 负 责 任 企 业 的投 资 。该 基
金 已拨 出大约 1 %的资金 ( 4 即 0亿 美元 ) ,投资于以发展 中国家为 目标 的 “ 环保股” 。
9
9月 2 1日, 碳 信 息 披 露 项 目 ( D C P)在 纽 约 发 布
●■
以 绿 色 作 为 主 题 演 说 ,突 出 能 源 为 主 的 美 国 复兴 和再 投 资 计 划 ,表 示 绿 色 是 美 元 的 代表 色 ,绿 色 经济 也 可 能成 为 美
国经济的主力 ,美国将实施节 能减碳 、降低污染 的绿 色能
源 环 境 气 候 一体 化 的振 兴 经济 计 划 。
验证 。
4
3月 1 5日,丹麦 议会通 过 大型公 司社会 责任 法》 , 要求大约 1 0 0家丹麦 最大的私营 公司和 国有 公司以及机 1
- 一,
5月 1 5日,作 为政 府一 项补 充性 经济 对策 , 旨在 促 进节能环保家 电消 费的 “ 环保积分制 度”起在 日本全国实
2011年公民社会10大事件

2011年公民社会10大事件1、乌坎事件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事件:2011年9月21日,广东省汕尾市乌坎村村民三四千人因不满村委会私卖集体土地游行抗议,发生暴力冲突。
12月20日,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牵头成立工作组处理该事件,对村民维权诉求与抗争行为既往不咎并承认乌坎代表临时理事会的地位,释放被捕村民。
点评:“乌坎事件”暴露了基层治理中矛盾长期累积、且未能及时得到解决的现实。
在矛盾激化后,由于政府积极介入和信息公开,建立了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将社会维稳与民众维权统一起来,在法治框架下求解问题,成功化解社会矛盾。
该事件为政府部门冲突管理提供了成功样本。
2、“郭美美”风波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事件:2011年6月20日,新浪认证微博“郭美美baby”网上炫富,自诩为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引发网民如潮谴责。
媒体深度报道悉数展开,红商会运作筹划浮出水面。
7月1日,红会公布将邀请专业机构审计财务,承诺公开募款信息。
官办慈善机构如何自证清白,慈善传统结构如何革故鼎新,思考仍在继续。
点评:“郭美美”的个人际遇触动公益进化论之大命题。
“郭美美”引爆慈善领域的官民矛盾,质疑掀动社会大辩论,推动慈善公益从边缘进入公共生活的中心,预示着社会的成长。
3、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事件概述:2011年7月23日,D 301次列车与D 3115次列车发生动车组列车追尾事故,造成40人死亡、172人受伤。
在事故发生后的大营救中,附近居民和工人第一时间现场救援,自发相助,数十万网民祈福加油。
7月2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
12月25日,事故调查报告公布。
点评:温州动车事件中的民间表现,既显示出社会对于生命的敬重与悲悯,更彰显问责政府的权利觉醒。
难得的是,借助网络平台传达理性诉求,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
4、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事件概述:2011年4月2日,记者邓飞发起“免费午餐”活动,迄今募集资金超过2500万元。
盘点2011中的十事件

盘点2011中的十事件作者:来源:《求学·高分作文版》2012年第01期在这一年里,你欢呼着大运会的盛况,你痛惜着国足的崩盘,你激愤着人心的冷漠,你缅怀着革命的先烈……总之,在风风火火的大时代,一切都是为了我们渴望的小日子能够更加精彩。
那么回顾这一年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十个事件,让大时代与我们的小日子两相对应,生活才能朝着更幸福的方向迈进。
(本期列举前五个事件,下期连载)“十一五规划”追求的是“国强”,那么“十二五规划”追求的则是“民富”。
民乃国之本。
多少国家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民富虽然不等于国强,但民不富,国家必然不强。
改革开放30年来的加速发展,我国总GDP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按照联合国的贫困标准,我国至少还有一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
“十二五规划”以提高民众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为理念制定了“富民”的纲要。
全面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是2011年中国人最普遍的梦想。
双汇食品曾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今年双汇被曝光的“瘦肉精丑闻”而波及全国,最终引发了我国史无前例的对瘦肉精的清缴和打击行动。
“瘦肉精”是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化学用品。
若食用含大量“瘦肉精”的食品,对人体有着致命的危害。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毒食品对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食以安为先”成了亿万中国人最迫切的愿望。
今年七月,世预赛20强赛分组抽签揭晓,中国与约旦、伊拉克、新加坡分在了同一组,举国上下对“出线”翘首以待,然而,中国足球又迎来一个颗粒无收的崩盘之年。
中国已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并在多项体育竞赛上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但却总是在足球的赛事上连连脱节,在今年世界杯预选赛输给伊拉克后,央视主持人刘建宏分析说:“为什么输球总是我们呢?如果你是一个家长,你会让你的孩子踢球吗?如果你是一个班主任,你支持班里组成球队吗?如果你是校长,你们学校有足球队吗?如果你是市长,你知道你的城市有多少足球场吗?如果你是房地产商人,你光想着挣钱,你盖的小区里有足球场吗?”输球不是最大的悲哀,没人为输球负责才是最大的悲哀。
09年7月-10年6月时事

09年7-10年6月时事(仅供参考)1、09年7月5日,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的境外指挥、境内行动,有预谋、有组织的分裂破坏活动。
2、09年7月26日,马英九当选为国民党主席,得票率为93.87%。
3、09年7月26日,崔世安当选为澳门特区第三任行政长官。
4、09年8月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宣布,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国家普惠式养老金。
5、09年9月11日,陈水扁夫妇被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新台币2亿元。
6、09年9月14日,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海南航天发射场在海南省文昌市开始动工建设。
这是我国首个低纬度地区航天发射场。
7、2009年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
8、09年9月28日,中央政府在香港面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发行60亿元人民币国债,这是首次在内地以外地区发行国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9、09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邮政法、保险法、全民健身条例、规划环评条例。
10、巴西的里约热内卢获得2016年奥运会举办权。
11、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反腐新罪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12、09年10月29日,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名为“天河一号”)在湖南长沙亮相。
13、全球10名儿童获“国际儿童之星”,其中有两名中国儿童。
14、09年11月6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0%,2020年将达到23%。
15、09年12月,经中国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艰难达成《哥本哈根协议》。
16、2010年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
17、被确定为全力推进建设的国际旅游岛是海南。
18、10年1月1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谷超豪和“两弹一星”元勋、航天专家孙家栋获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19、10年2月13日第21届冬季奥运会在温哥华开幕。
专家点评2009年十大热点民事案件

专家点评2009年十大热点民事案件2009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盘点这一年的民事案件,维权人物和他们的形形色色的维权行动更是一个注定逃不脱的主题。
“透视这一年热点民事案件,可以说特点很突出,一是维权的人士维权行为表现为东奔西突。
四面出击的热情;二是维权的结果则有悲有喜,有酸有甜,悲喜交织。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教授杨立新今天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意识空前高涨张海超的开胸验肺,触目惊心,令人心痛;范后军不惜一次又一次地买票、拒载,再买票再拒载;被剥夺了姓名权的罗彩霞,将维权的锋芒不仅指向侵权人,而且指向了侵权人背后的腐败者;被恶意诽谤为“艾滋女”的闫德利,尽管在网络上海量的负面信息压迫下,仍然在挣扎,在反抗……在这些维权人士中,既有平头百姓,例如主张自己作为祖父母对孙子女的探望权的张爷爷和张奶奶,也有当代笑星、文艺界大腕主张自己肖像权、形象权的赵本山。
从十件典型的民事案件以及其他案件中,我们可以鲜明地看到,每一个权利人都在通过不同的途径,寻求不同的方法,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
作为专门研究侵权责任法和人格权法的专家,杨立新告诉记者,看到这些,倍感欣慰和满足。
“30年前,当我刚刚开始涉及这个领域研究的时候,几乎没有人知道有一个法律叫做侵权法,几乎没有人知道我们有一种权利叫人格权。
”杨立新感慨到,30年后的今天,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侵权责任法,几乎没有几个人不知道人格权。
这样的巨变,正是几十年前我们在研究时所追求的。
2009年是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最后一年,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意识空前高涨。
自然人和法人的权利受到侵害,即举起民法的大旗,特别是侵权责任法的大旗,大张旗鼓地保护自己的权利。
尤其是《侵权责任法》草案经过二审、三审,已经深入人心,几乎人人都知道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权利的重要意义。
在杨立新看来,维权行为的东奔西突,反映的正是这种权利意识的高涨,反映的正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真实面貌。
2009中国十大宪法性事件

1、成都自焚抗拆事件2009年11月13日,成都市金牛区城管执法大队拆除违法建筑时,市民唐福珍阻止拆违。
其间,唐福珍往自己身上倾倒汽油并引燃,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点评:近年来,全国各地因房屋拆迁而引发的暴力执法和暴力抗法事件频发,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唐福珍事件是其中比较突出的典型。
国务院制定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合宪性问题,多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早在2003年7月,杭州市的刘进成、金奎喜等人即已就该条例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了违宪审查的建议,唐福珍事件后,北京大学五学者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该条例进行违宪审查。
2004年宪法修正案为保护公民个人合法的私有财产,规定只能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依照法律程序,才能进行征收或者征用。
而在房屋拆迁过程中,较难证明是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依照法律程序。
宪法修正案规定,即使在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并依照法律程序,对私有房屋进行征收时,必须给予补偿。
但在实际房屋拆迁过程中,不能及时补偿或者不能足额补偿的情况比较严重。
拆迁条例能否适用于对农村房屋的拆迁,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躲猫猫”事件24岁的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死在了看守所,死因是“重度颅脑损伤”。
晋宁县公安机关对此事件的解释是,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监室的狱友在看守所天井里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
结论遭网民一片质疑,后经调查系被牢头狱霸殴打致死。
点评:犯罪嫌疑人在被限制人身自由、身处不利境地的情况下,作为公民的生命权保护问题,是值得宪法关怀的。
在本案中,看守所是否尽到了保护的职责、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的义务,是值得讨论的。
《看守所条例》是国务院于1990年制定的,属于行政法规,而依据《立法法》第8、9条的规定,行政法规不得规定对公民人身自由进行限制的行政处罚和强制措施。
《看守所条例》仍然将犯罪嫌疑人称为“人犯”,属于有罪推定,与宪法规定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是否一致,值得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0年事件划分
• • • • 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成就“慈善问责”第一单 关键词:公益组织,舆论监督,行业创新 中国基金会中心成立提升基金会公信力 关键词:公益组织,信任,行业创新 “壹基金”中断引争议公募身份终成正果 关键词:争取权利,公益组织,行业创新 记者仇子明因揭黑被捕获同行声援解救 关键词:舆论监督,争取权利,公意的表达 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获中国新闻名专栏一等奖 关键词:舆论监督,行业创新,公民意识觉醒
十大事件梳理—从影响的视角
十大事件梳理—从影响的视角
• 从影响的视角 • 横向的展开归纳
二十个关键词
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公民意识觉醒、公意 的表达、舆论、监督、信任、法律法规、 公益组织、行业创新、政府主动求变、专 家、专业、争取权利(环境权、知情权 等)、
2009年事件划分
• • • “5.12”地震捐资去向成社会关注焦点 关键词:舆论监督,信任 北大法学院五教授联名建言废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关键词:法律法规,专家,公民意识觉醒 24家公益基金会建议国务院对财税部门免税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 查 关键词:行业创新,公民意识觉醒 农民工张海超坚持‘开胸验肺’推动职业病相关法规出台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舆论监督,法律法规 番禺居民理性抵制垃圾焚烧厂选址 关键词:公民意识的觉醒,专家
• •
•
2011年事件划分
• • • •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信任、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广东省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民间组织发展迎春盼夏 关键词:政府主动求变 甘肃悲剧影响公共决策,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舆论监督、法律法规 “中非希望工程”引发中国NGO国际化争议,民间辩论展现社会转 型内外压力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舆论监督、信任、 “社会管理”进入国家话语,社会管理创新进程全面启动 关键词:政府主动求变、专家
以政府为主体的事件
• 2009年: – 《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 有望改善 中国慈善制度环境 • 2010年: – “中国社会创新奖”创立 – “公民社会”首入深圳“十二五” 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影 – 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获中国新 闻名专栏一等奖 • 2011年: – 广东省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 案,民间组织发展迎春盼夏 – “社会管理”进入国家话语,社会 管理创新进程全面启动
以专家为主体的事件
• 2009年: – 北大法学院五教授联名建言 废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 例》 – 李德涛等公民以身“试”法 推进政府预算公开
• 2010年:
• 2011年:
以媒体为主体的事件
• 2009年: – 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 • 2010年: – 记者仇子明因揭黑被捕获同 行声援解救 • 2011年:
小结
媒体发挥的作用
媒体发挥的作用
• • • • 过去:传统媒体环境下 现在:新媒体环境下 国外:成熟公民社会环境下 未来(小结):中国媒体的方向
传统媒体环境下
新媒体环境下
中国媒体环境下
国外媒体环境下
中国媒体的方向
总结
谢谢大家!
• •
2009年事件划分
• • • • 《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 有望改善中国慈善制度环境 关键词:法律法规,政府主动,行业创新 网民反对绿坝软件,工信部暂缓安装 关键词:信任,舆论,公民意识觉醒 李德涛等公民以身“试”法推进政府预算公开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信任 “公盟法律研究中心”受处罚 关键词:舆论监督,法律法规,公益组织 中华环保联合会启动全国首例社团组织环境公益诉讼 关键词:政府主动,公民意识觉醒,公意的表达
•
2010年事件划分
• • • • 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民意识觉醒,公意的表达 “中国社会创新奖”创立 关键词:政府主动求变 玉树地震善款被要求“汇缴” 关键词:信任,舆论监督,公民意识觉醒 “巴比”中国行引发社会对富人慈善的关注 关键词:舆论监督,信任, “公民社会”首入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影 关键词:政府主动求变,法律法规
2009-2011年中国公民社会 十大事件评析
——仰视 对视 凝视
小组成员及分工
• • • • • • • 刘润坤: 李雨竹: 路璐: 孔龙: 查正琳: 李瑞超: 闫名驰:
目录
一.背景介绍: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二.十大事件梳理—从影响的视角 三.十大事件梳理—从主体的视角 四.媒体发挥的作用
背景介绍
•归纳整理归纳源自理小结十大事件梳理—从主体的视角
十大事件梳理—从主体的视角
• 从主体的视角 • 纵向的展开对比 • 主体:
– 公民、社会组织、政府、专家、媒体
以公民为主体的事件
• 2009年: – “5.12”地震捐资去向成社会关注焦点
•
•
– 农民工张海超坚持‘开胸验肺’推动职业病相关法规 出台 – 番禺居民理性抵制垃圾焚烧厂选址 – 网民反对绿坝软件,工信部暂缓安装 2010年: – 玉树地震善款被要求“汇缴” – “巴比”中国行引发社会对富人慈善的关注 2011年: – 乌坎事件彰显基层治理困境,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 “郭美美”风波拷问红会,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 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 – PM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行动争取环境权 –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 甘肃悲剧影响公共决策,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2011年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乌坎事件彰显基层治理困境,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郭美美”风波拷问红会,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PM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行动争取环境权 小悦悦事件,叩问公民道德困境 广东省出台社会组织培育和管理方案,民间组织发展迎春盼夏 甘肃悲剧影响公共决策,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公布 “中非希望工程”引发中国NGO国际化争议,民间辩论展现社会转 型内外压力 10. “社会管理”进入国家话语,社会管理创新进程全面启动 1. 2. 3. 4. 5. 6. 7. 8. 9.
以社会组织为主体的事件
• 2009年: – 24家公益基金会建议国务院对财税部门免 税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 “公盟法律研究中心”受处罚 – 中华环保联合会启动全国首例社团组织环 境公益诉讼 • 2010年: – 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 成就“慈善问责”第一单 – 中国基金会中心成立提升基金会公信力 – “壹基金”中断引争议公募身份终成正果 • 2011年: –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
2011年事件划分
• 乌坎事件彰显基层治理困境,官民对话协商化解冲突 关键词: 公民意识觉醒/公意的表达/政府主动求变 “郭美美”风波拷问红会,引发官民慈善大讨论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舆论监督/信任 温州动车事件:民间网络问责政府渐成潮流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舆论监督/信任/ 免费午餐:民间社会设置公共议程的典范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行业创新 PM2.5检测纳入国家标准,公民行动争取环境权 关键词:公民意识觉醒/信任/政府主动求变/专家
2009年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5.12”地震捐资去向成社会关注焦点 北大法学院五教授联名建言废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24家公益基金会建议国务院对财税部门免税政策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 农民工张海超坚持‘开胸验肺’推动职业病相关法规出台 番禺居民理性抵制垃圾焚烧厂选址 《慈善法》进入立法程序 有望改善中国慈善制度环境 网民反对绿坝软件,工信部暂缓安装 李德涛等公民以身“试”法推进政府预算公开 “公盟法律研究中心”受处罚 中华环保联合会启动全国首例社团组织环境公益诉讼
2010年中国公民社会十大事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微博开启民意表达新方式 “中国社会创新奖”创立 玉树地震善款被要求“汇缴” “巴比”中国行引发社会对富人慈善的关注 “公民社会”首入深圳“十二五”规划建议正式稿未见其身影 中国扶贫基金会与曹德旺签署“对赌协议”成就“慈善问责”第一单 中国基金会中心成立提升基金会公信力 “壹基金”中断引争议公募身份终成正果 记者仇子明因揭黑被捕获同行声援解救 奥一网“网络问政平台”获中国新闻名专栏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