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三章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03第三章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03第三章 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第三章来访者问题的评估与分析

第一节心理诊断的四步骤模型

一、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诊断过程

(一)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来区分是否是精神病

病与非病三原则的内容: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同一)性原则。有的时候也以病人是否有主动求医行为来观察此点。

2.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知情意统一,高兴的说不开心的事不统一)

3.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二)根据6分标准来区分是否是神经症

神经症的诊断要点:

·时间上持久,常以年计,最少三个月。

·心理冲突指两种观念,欲望,行为倾向,价值观等互相对立,当事人无法使其协调。有常形和变形之分,常形冲突是大家能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冲突的一方和另外一方具有明显的道德区别。变形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不带什么明显的道德色彩,是神经症性的。

·神经症的病人感到精神痛苦,有症状自知力。

·影响其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无器质性病变基础,不是说神经症患者不能得器质性疾病,只是说神经症不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

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6分标准)

1.病程:不到三个月为短程,评1分;三个朋到一年为中程,评2分,1年以上为长程,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1分;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助别人的帮助或者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2分;重度者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3分;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扣除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回避,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守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

总分为3,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总分≥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

4-5分为可疑病例,需进一步观察确诊。

有时也参考心理冲突的性质(即常型或变型)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是否属于神经症:心理冲突常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涉及大家公认德重要生活事件,二是它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变形的特点:一是它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感到难以理解明明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

(三)根据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定义来判断来访者的问题性质诊断要点

1、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是现实性冲突引起;

·病程连续一个月,间断2个月;

·问题未泛化,情绪反映不强烈,社会功能完整。

2、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必须满足如下条件:

·强烈的现实性的刺激;

·二个月以上半年以内;

·泛化。

(四)参照其他诊断依据作出诊断

第二节识别神经症和精神病——变态心理学

一、区分不同类型神经症

神经症性反应:不到3个月,其他的症状都具备的情况下,可以诊断神经症性反应。

神经症是一组非精神病性功能性障碍,其共同特征是:

1.是一级心因性障碍,人格因素、心理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但非应激障碍;

2.是一组机能性障碍,障碍性质属功能性非器质性;

3.具有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4.具有一定的人格特质基础但非人格障碍

5.各亚型有其特征性的临床相

6.神经症是可逆的,外因压力大时加重,反之症状减轻或消失。

7.社会功能相对良好

8.自知力充分

9.神经症包括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

1、神经衰弱

症状可分三组:

(1)与精神易兴奋相联系的精神易疲劳。(精神易兴奋主要表现是联想和回忆增多而且杂乱无章,病人感觉到分心和控制不住,但不伴有言语运动增多)躁狂病人也联想多,但是躁狂人不痛苦,不想控制。注意力不集中,感觉过敏,精神易疲劳(是情绪性疲劳)(2)情绪症状主要有三个方面:

·烦恼(焦虑是针对未来,烦恼针对过去和当前);

·易激惹;(急躁发怒—后悔—加强压抑和控制,精神病性的易激惹病人不感觉痛苦和难受。)

·心情紧张。(过度紧张的人有紧迫感、负担感、自控感、精神过敏、效率下降)

并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人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

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

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常见的心理生理障碍:

·睡眠障碍;

·头部不适感;

·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焦虑症):

(1)焦虑的情绪体验;

(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

焦虑性神经症分为两种,一种是慢性焦虑,一种是急性惊恐发作。

3、恐怖性神经症

(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

(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受损害。

4、强迫性神经症

5、疑病性神经症(病人重病不重治疗)

(1)对健康过虑;

(2)对身体的过分注意;

(3)感觉过敏和疑病观念(妄想除外)。

6、抑郁神经症:

①兴趣减退甚至丧失;②对前途悲观;③无助感;④感到精神疲惫;⑤自我评价低;⑥感到生活或生命本身没有意义。

以上症状至少持续两年,且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抑郁状态。

抑郁神经症与抑郁人格:

首先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

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

人格障碍的诊断要点:

①人格障碍的诊断是成人诊断;

②表现的是一个人行为方式过分突出、过分显著,让别人不能接受,而影响到人际关系,造成适应不良;

③发病早,始自于童年,至少是青春期,而持续到成年。

(比诊断神经症还要长,损人不利己,行为方式每个人都有,但是他太突出,叫人无法接受)

抑郁症:

心情不好;天天如此;超过两周。(晨重夕轻)

7、人格解体神经症

狭义的人格解体,即“无我感”,感到“我”异乎寻常地不真实,似乎不存在。

现实解体,病人感到周围的世界似乎是陌生的,不真实了,像图片上了一层雾一样。

身体解体,感到自己整个身体的大小轻重软硬等到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失去了正当时的真体感和实质感,似乎不存在一样,什么感觉也体会不到,身体麻木不仁。

情感解体,感觉父母等都不爱他了。感到十分痛苦,伤心。

二、识别重性精神病

1、双相情感障碍—F31

主诉

患者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下面所描述的抑郁、躁狂或兴奋。

诊断要点(典型症状)

躁狂期间出现:

精力和活动增加心境高涨或易激惹

言语加快失去控制

睡眠需求减少自高自大

患者注意力容易转移

患者也可能在某段时期内出现抑郁:

心境低落或悲伤

兴趣或快感缺失

下列相关症状也经常存在:

睡眠紊乱注意力集中困难

自罪或自我贬低食欲紊乱

疲乏或精力减退自杀观念或行为

两者之任何一种形式可能占优势。

米F31为ICD一10的原来的编号,在此予以保留。

可能频繁发作也可能间以正常心境的时期。

严重的病例在躁狂或抑郁期间可能伴有幻觉(凭空听到声音或看到事物)或妄想(怪异或不合逻辑的信念)。

鉴别诊断

酒精或药物使用可能引起类似的症状。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一Fl0和药物使用障碍一Fll#。

2.抑郁症一F32。

主诉

患者最初可能表现出一个或更多的躯体症状(疲乏,疼痛)。进一步的询问会发现抑郁或兴趣的丧失。

有时易激惹是主要的问题。

某些群体是高危人群(例如,最近分娩或患过中风者,帕金森氏病或多发性硬化患者)。

诊断要点

心境低落或悲伤

水兴趣或快感缺失

下列相关症状经常出现:

睡眠紊乱

自罪或丧失自信

疲乏或精力减退或性欲减退

激越或运动、言语迟缓

食欲紊乱

自杀观念或行为

注意集中困难

焦虑或精神紧张症状也经常出现。

鉴别诊断

如果存在幻觉(凭空听到声音,看到事物)或妄想(怪异或不寻常的信念),参见急性精神病性障碍一砣3中这些问题的治疗。考虑会诊治疗问题。

如果患者有躁狂发作史(兴奋,心境高涨,言语加快),参见双相情感障碍一乃1。

如果存在严重的酒精或药物使用,参见酒精使用障碍--F10和药物所致障碍一F11#。

某些药物可能产生抑郁症状(例如:p受体拮抗剂,其他抗高血压药物,H:受体拮抗剂,口服避孕药,皮质醇激素)。

3、恐怖障碍—F40(包括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

主诉:患者可能因为恐惧而回避或限制某些活动。他们难于就诊、去购物或拜访别人。患者有时表现出躯体症状。询问会发现某些特定的恐惧。

诊断要点:对某些场所或事件的不明原因的强烈的恐惧。患者经常完全回避这些场景。

常见的引起恐惧的场景包括:

离开家空旷的场所当众讲话人群或公共场所

乘坐公共汽车,火车或飞机社交场合

患者可能因为恐惧而不能离开家或不能独处。

4.惊恐障碍—F41.0

主诉: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种或更多的躯体症状,进一步询问可发现下面描述的典型发作方式。

诊断要点:

难以解释的焦虑或恐惧发作,突然出现,发展迅速,可能仅持续数分钟。

发作经常出现一些躯体症状诸如心悸,胸痛,窒息感,胃部不适,头晕,非现实感,或是害怕遭遇灾难。

一次发作经常会导致对再次发作的恐惧并且会回避曾经发作的场所。

患者会回避可能产生类似于惊恐发作的躯体感觉的运动或其它活动。

5.广泛性焦虑障碍—F41.1

主诉:患者最初可能主诉与紧张有关的躯体症状,或者失眠。进一步询问会发现焦虑是主要的。

诊断要点:

多种焦虑或紧张性症状:精神紧张;躯体紧张;植物神经兴奋。

症状可能持续数月并经常出现。

常由应激性事件所诱发,尤其是那些具有慢性忧虑倾向的人。

6、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F41.2

7.适应障碍—F43.2

主诉:感到不能承受生活的重压或难以应付。可能存在与应激有关的躯体症状诸如失眠,头痛,腹痛,胸痛和心悸。

诊断要点

对近期的应激性或创伤性事件的急性反应。

由某一事件或专注于此事引起极度痛苦。

可以以躯体症状为主。

其它症状可能包括:

心境低落或悲伤焦虑担忧感到难以应付

急性反应通常持续数天到数周。

8.分离性(转换)障碍—F44

主诉:患者表现出不寻常或戏剧性的躯体症状。

诊断要点

躯体症状有下列特点:表现不同寻常;与已知疾病不一致;经常起病突然并与心理应激或困难的个人处境相联系。

急性病例的症状可能:富有戏剧性且不同寻常;随时间经常改变;与别人的关注有关。

在某些慢性病例,患者可能面对严重的问题,显得无动于衷。

15.精神发育迟滞—F70

主诉:

儿童期:一般发育的延迟;因为学习能力差,有学业困难及与其它孩子相处困难;行为问题。

青春期:同龄伙伴相处困难;不适当的性行为。

成人:日常功能困难;正常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

诊断要点:迟缓或不完全的精神发育会导致:学习困难;社会适应问题。

严重程度方面:严重的迟滞;中度迟滞;轻度迟滞。

16.多动(注意缺陷)障碍—F90

主诉:患者不能静坐;总在活动;不能等待他人;听别人说些什么;注意集中困难;年幼患儿可能难以完成学业。

诊断要点:

严重的注意力维持困难;异常的躯体性不安;冲动性。

有时可能存在纪律问题,学习成绩差,容易出事故。

这种行为模式存在于所有场合。

避免过早诊断。躯体活动较多并非总是不正常的。

17.品行障碍—F91#

主诉:父母或学校老师可能就如何应对破坏性行为而寻求帮助。

诊断要点:

某种持续的具有异常攻击性或反抗性的行为模式。

品行必须根据相应年龄和文化背景的正常规范来判断。

品行障碍可能与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应激相关。

18.遗尿症—F98.0

主诉:反复尿裤子或尿床。

诊断要点:排尿控制能力的发育延迟(注意:智龄不足5岁时夜间尿床是正常的)。排尿通常是不自主的,但偶尔是故意的或从出生之时持续至今,或出现于一段时间的正常排尿之后有时与更广泛的情绪及行为障碍合并出现可能在应激或创伤事件后出现。

19.居丧障碍—Z63

主诉:患者感到丧失不可承受;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丧失也可引起躯体症状。

诊断要点:正常的悲哀过程包括沉浸在失去亲人的痛苦之中。但是,居丧障碍伴随类似抑郁症的症状,例如:心境低落或悲哀、睡眠障碍、兴趣缺失、自责自罪、焦虑不安,患者

还可能日常行为和社会交往的退缩、很难考虑将来。

三、常见的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要素及人格障碍的特征

ICD-10指出人格障碍有三个要素

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

②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牢固和持久的适应不良;

③对病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

以下按CCMD-Ⅲ对人格障碍的分型描述人格障碍的特征。(参见本课程教学参考资料:专栏1-2 60 人格障碍)

1、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

至少要有以下三项

①对挫折和遭遇过度敏感

②对侮辱和伤害不能宽容,长期耿耿于怀

③多疑,容易将别人的中性或友好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视

④明显超过实际情况所需的好斗对个人权利执意追求

⑤易有病理性嫉妒

⑥过分自负和自我中心的倾向,总感觉受压制、被迫害甚至上告上方不达目的不罢休

⑦具有将其周围或外界事件解释为阴谋等的非现实性优势观念,因此过分警惕和抱有敌意。

2、分裂性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男性略多于女性。

性格明显内向;表情呆板;对赞扬和批语反应差;缺乏愉快感;缺乏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在遵循社会规范方面存在困难;

对与他人之间的性活动不感兴趣。

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

至少有以下三项。

严惩和长期不负责任,无视社会常规;行动无计划或有冲动性;不新生事实如经常撒谎欺骗别人;对他人漠不关心;不能维持与他人的长久的关系;很容易责怪他人;对挫折的耐受性低;易激惹,有暴力行为;危害别人时缺少内疚感。

4、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至少有以下三项: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有空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自我形象目的和内在偏好的不稳定;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5、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

至少符合以下三项

定于自我表演;肤浅;自我中心;追求刺激;渴望受到赞赏;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暗示性高

6、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符合以下至少三项

过分谨慎;很早以前做计划并不厌其烦;凡事需要反复核对,因对细节过分注意以致忽视全局;过份谨慎多虑过分专注于工作成效而不顾个人消谴;刻板固执;因循守旧。

7、焦虑性人格障碍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习惯性夸大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意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

8、依赖性人格障碍

9、其他或待分类的人格障碍

包括被动攻击性人格障碍、抑郁性人格障碍和自恋性人格障碍。

癔症(hysteria)旧称歇斯底里,是一种没有器质性病变,以解离(精神)症状和转换(躯体)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本症多以人格倾向为基础,在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产生自知力基本完整,病程多反复迁延。癔症是不是神经症现在存在分歧。

分离性障碍: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是癔症较常见的表现形式,包括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遗忘、癔症性身份障碍、癔症性漫游、癔症性精神病等。

转换性障碍:又称癔症性躯体障碍,表现为运动障碍与感觉障碍,其特点是多种检查均不能发现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有相应的器质性病变。

癔症的特殊表现形式,流行性癔症或称癔症的集体发作是癔症的特殊形式。

癔症的十个特点:

1.转换:生活事件产生的心理刺激引起当事人强烈的情绪反应,然后当事人出现躯体症状,比如失明,失音,瘫痪,感觉消失,昏迷,但此时情绪反应消失。

2.当事人对躯体的转换通常泰然处之,没有焦虑,好像当事人能从中获益,通常没有求治愿望,不配合医生检查,拒绝检查。

3.当事人的暗示性特别强,但是不是诊断癔症的唯一标准。

4.癔病病人发病症状用解剖学和生理学的知识不能解释,是矛盾的,不符合的。

5.分离:又称癔症性精神障碍,常见的有附体现象,身份障碍,遗忘,否认。

6.特殊的情绪反应,生动但是夸张,给人感觉做作,幼稚肤浅。

7.反应的延时性,常见的有盲目的盲动,发呆,假死,幼稚的模仿行为,其机制是高级神经活动麻痹,低级中枢的释放。

8.反应的目的性。

9.自我戏剧化,比如幻想自己是公主,比白日梦时间持久

10.具有引人注意的特点。用撒谎,自戕等行为引人注意,严重的可以用自杀来引人注意。

[VIP专享]聚类分析案例研究

聚类分析案例—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聚类分析又称群分析,是对多个样本(或指标)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 方法。对样本进行分类称为Q型聚类分析,对指标进行分类称为R型聚类分析。本案例 运用Q型和R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1.案例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但由于我国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加之高等院校原有布局使各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起点不一致,因而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特点。对我国各地区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进行聚类分析,明确各类地区普通高等教育发展 状况的差异与特点,有利于管理和决策部门从宏观上把握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 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我国高教事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592- 2.案例研究过程 (1)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高等教育是依赖高等院校进行的,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主要体现在高等院校的相 关方面。遵循可比性原则,从高等教育的五个方面选取十项评价指标,具体如图4。(2)数据资料 指标的原始数据取自《中国统计年鉴,1995》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5》除以 各地区相应的人口数得到十项指标值见表6。其中: 1 x 为每百万人口高等院校数; 2 x 为 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毕业生数; 3 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招生数; 4 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在校生数; 5 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教职工数; 6 x 为每十万人口高等院校专职教师数;7 x 为高级职称占专职教师的比例;8 x 为平均每所高等院校的在校生数;9 x 为 国家财政预算内普通高教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0 x 为生均教育经费。 图4 高等教育的十项评价指标

第3章 类分析答案

第三章 聚类分析 一、填空题 1.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根据变量取值的不同,变量特性的测量尺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间隔尺度 、 顺序尺度 和 名义尺度 。 2.Q 型聚类法是按___样品___进行聚类,R 型聚类法是按_变量___进行聚类。 3.Q 型聚类统计量是____距离_,而R 型聚类统计量通常采用_相似系数____。 4.在聚类分析中,为了使不同量纲、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能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常用的变换方法有以下几种:__中心化变换_____、__标准化变换____、____规格化变换__、__ 对数变换 _。 5.距离ij d 一般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对于一切的i,j ,有0≥ij d 、 j i =时,有 0=ij d 、对于一切的i,j ,有ji ij d d =、对于一切的i,j,k ,有kj ik ij d d d +≤。 6.相似系数一般应满足的条件为: 若变量i x 与 j x 成比例,则1±=ij C 、 对一 1≤ij 和 对一切的i,j ,有ji ij C C =。 7.常用的相似系数有 夹角余弦 和 相关系数 两种。 8.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 9.快速聚类在SPSS 中由__K-mean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 10.常用的明氏距离公式为:()q p k q jk ik ij x x q d 11? ? ????-=∑=,当1=q 时,它表示 绝 对距离 ;当2=q 时,它表示 欧氏距离 ;当q 趋于无穷时,它表示 切比雪夫距离 。 11.聚类分析是将一批 样品 或 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 的 亲疏、相似程度 进行分类。 12.明氏距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明氏距离的值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 ,第二 明氏距离没有考虑到各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13.马氏距离又称为广义的 欧氏距离 。 14,设总体G 为p 维总体,均值向量为()' p μμμμ,, ,=Λ21,协差阵为∑,则样品 () ' =p X X X X ,,,21Λ与总体G 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一.选择题 1. 中度发热是指体温在 A.37.4-38℃ B.38.1-39℃ C.38-39.5℃ D.39.1-41℃ E.41℃以上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 B.正常情况下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0 C. C.老年人体温比青壮年体温高 D.下午体温比早晨体温偏高 E. 以上均正确 3.以下哪一疾病发热最常见 A.肺炎

B.心肌梗死 C.风湿热 D.脑出血 E. 胃溃疡 4.体温持续在390C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0C.是指 A.稽留热 B.弛张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 不规则热 5.疟疾的典型热型为c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 波状热 6.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 以上都不是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E. 以上都是 8.头痛最剧烈的是: A、鼻旁窦炎 B、三叉神经痛 C、屈光不正

D、高血压 E、发热引起的头痛 9.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 D.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E. 以上都是 10. 金属声咳嗽常见于: A.纵膈肿瘤 B.百日咳 C.声带炎 D.喉癌 E.肺结核 1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呼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支气管哮喘 B.气管异物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三章常见症状评估 一.选择题 1. 中度发热是指体温在 A.37.4-38℃ B.38.1-39℃ C.38-39.5℃ D.39.1-41℃ E.41℃以上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 B.正常情况下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0C. C.老年人体温比青壮年体温高 D.下午体温比早晨体温偏高 E. 以上均正确 3.以下哪一疾病发热最常见 A.肺炎 B.心肌梗死 C.风湿热 D.脑出血 E. 胃溃疡 4.体温持续在390C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0C.是指 A.稽留热 B.弛张热 C.回归热 D.波状热 E. 不规则热 5.疟疾的典型热型为 A.不规则热 B.稽留热 C.间歇热 D.弛张热 E. 波状热 6.引起发热的病因甚多,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是: A.感染性发热疾病 B.皮肤散热减少性疾病 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性疾病 D.心脏、肺、脾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 E. 以上都不是 7.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弛张热指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以上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B.稽留热指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且都在正常水平以上 C.间歇热指体温升高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D.不规则热指发热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性。 E. 以上都是 8.头痛最剧烈的是: A、鼻旁窦炎 B、三叉神经痛 C、屈光不正 D、高血压 E、发热引起的头痛 9.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 B.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 C.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D.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 E. 以上都是 10. 金属声咳嗽常见于: A.纵膈肿瘤 B.百日咳 C.声带炎 D.喉癌 E.肺结核 11.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呼气性困难常见疾病 A.支气管哮喘 B.气管异物C.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D.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并感染 E. 以上都不是 12.吸气性呼吸困难严重时可出现“三凹征”,下列哪种疾病不是吸气性困难常见疾病A.气管肿瘤 B.气管异物 C.喉痉挛 D.支气管哮喘 E. 以上都不是 13.对发绀的描述你认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重度贫血,有时难发现发绀 B.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绝对含量增多所致 B.发绀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 D.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中毒时可引起发绀,经氧疗青紫可改善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docx

健康评估常见症状 第一节发热 1.稽留热: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2.弛张热: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肺炎 3.间歇热: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波状热: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6.不规则热: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癌性发热 第二节咳嗽与咳痰临床表现: 咳嗽性质:(1)干咳:急性咽喉炎,胸膜炎,急性支气管炎早期,肺结核 ( 2)湿咳: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2.时间与节律:(1)咳嗽与起床体位改变时加剧:支气管扩张,肺脓肿 (2)子夜间平卧时出现剧烈咳嗽:肺结核,左心衰竭 (3)骤然出现咳嗽:突然吸入刺激性气体,急性咽喉炎,呼吸道异物 (4)长期慢性咳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3.音色:嘶哑:声带或喉部病变;金属音调:纵膈肿瘤,主动脉瘤,支气管癌,淋巴瘤等压迫气管 声调低微或无声:极度虚弱,声带麻痹 4.痰的性状和量:粘液性,浆液性,脓性,粘液脓性,血性,痰多分三层见于支气管扩张或肺脓肿 第三节呼吸困难 :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气管肿瘤) 1.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喉,大支气管,气管狭窄或梗阻(喉部肿瘤,气管异物) 2)呼气性呼吸困难: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支气管哮喘所致肺泡组织弹性减弱和小支气管痉挛或狭窄 3)混合型呼吸困难:重症肺结核,肺不张,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大量胸包积液,气胸,胸膜增厚 2.心源性呼吸困难:1)左心衰竭: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哮喘 2)右心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中毒性呼吸困难: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酸中 毒大呼吸)4)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重症颅脑疾病;癔症5)血源性呼吸困难 第四节咳血 呼吸系统疾病:1)支气管疾病: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 2)肺部疾病:肺结核,肺脓肿,肺炎 2.心血管疾病:二尖瓣狭窄 1)小量咳血或痰中带血丝:肺淤血致肺泡壁或支气管内膜毛细血管破裂引起 2)大量咳血:支气管内膜下层静脉曲张破裂 3)咳粉红色泡沫样血痰:急性肺水肿或任何心脏病所致急性左心衰竭4)粘稠暗红色血痰:并发肺梗死临床表现:青壮年: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大量吸烟史者:支气管肺癌 少量: <100ml 一天中等:100-500ml一天大量:一天500ml 以上或一次300-500ml 大量咳血导致并发症:1)窒息 2)肺不张3)激发感染4)失血性休克 胸痛p31 发绀(紫绀) 发病机制: 1.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超过50g/l ) 中心性发绀:1)肺性发绀:呼吸道阻塞,肺淤血,肺水肿,肺炎,大量胸腔积液 2)心性发绀: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Fallot ) (2)周围性发绀: 1)淤血性周围性发绀: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 2)缺血性周围性发绀:休克 2.血液中存在异常血红蛋白衍化物:(高铁/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临床表现:中心性发绀:全身皮肤黏膜出现青紫,但皮肤温暖,可伴有杵状指及红细胞增 多周围性发绀:肢体末梢与下垂部分皮肤青紫,发凉 第七节水肿 发生机制:1)钠水潴留: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毛细血管静脉血压升高:右心衰竭 3)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炎症,创伤4)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继发于低蛋白血症,如肾病综合症 5)淋巴液或静脉回流受阻:丝虫病或血栓性静脉炎 病因与临床表现: 1.全身性水肿: 1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首先出现于身体下垂部分(对称性,凹陷性) 2肾源性水肿:肾炎,早期晨间起床眼睑与颜面水肿

市场营销第三章 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练习题

第三章市场营销环境分析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品牌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种愿望的同种产品的各种品牌提供者。 产品形式竞争者:即能满足购买者某种愿望的各种产品型号提供者。 愿望竞争者:即能够满足消费者目前的各种愿望的提供者。 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进而能够影响公司运作和绩效的自然及社会力量的总和,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以及社会 文化环境。 微观环境:微观环境是指对企业服务其顾客的能力构成之直接影响的各种力量,包括企业本身及其市场营销渠道企业、市场、竞争者和各种公众,这写都会影响企业为其目标市 场的能力。 亚文化:又称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在主文化或综合文化的背景下,属于某一区域或某个集体所特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亚文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总体文化的次属文化。 恩格尔定律:家庭收入变化与各方面支出变化之间的比例关系的规律性,称为恩格尔定律。 二、单选题 1、企业经过努力可以程度不同地加以影响和控制的是( D ) A.宏观环境因素 B.微观环境因素 C.宏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 D.微观环境中的一些因素2、影响消费需求变化的最活跃的因素是( A ) A.个人可支配收入 B.可任意支配收入 C.个人收入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市场营销活动的最终归属是( A ) A.消费者 B.生产者 C.市场 D.人 4、不属于宏观环境的因素是(C ) A.人口环境 B.经济环境 C.竞争 D.技术环境 5、( A )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特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教育水平和语言文字等的总和。 A.社会文化 B.政治法律 C.科学技术 D.自然资源 6、威胁水平和机会水平都高的业务,被称为( B ) A.理想业务 B.冒险业务 C.成熟业务 D.困难业务 7、(C )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 A.社会习俗B.消费心理 C.价值观念 D.营销道德

聚类分析案例.doc

SPSS软件操作实例——某移动公司客户细分模型 数据准备:数据来源于telco.sav,如图1所示,Customer_ID表示客户编号,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OffPeak_mins表示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长等。 图1 telco.sav数据 分析目的:对移动手机用户进行细分,了解不同用户群体的消费习惯,以更好的对其进行定制性的业务推销,所以需要运用聚类分析。 操作步骤: 1,从菜单中选择【文件】——【打开】——【数据】,在打开数据窗口中选择数据位置以及文件类型,将数据telco.sav导入SPSS软件中,如图2所示。 图2 打开数据菜单选项 2,从菜单中选择【分析】——【描述统计】——【描述】,然后在描述性窗口中,将需要标准化的变量选到右边的“变量列表”,勾选“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点确定,如图3所示。

图3 数据标准化 3,从菜单中选择【分析】——【分类】——【K-均值聚类】,在K-均值聚类分析窗口中将标准化之后的结果选入右边“变量列表”,客户编号选入“个案标记依据”,聚类数改为5。点击迭代按钮,在迭代窗口将最大迭代次数改为100,点击继续。点击保存按钮,在保存窗口勾选“聚类成员”、“与聚类中心的距离”,点击继续。点击选项按钮,在选项窗口勾选“ANOV A表”、“每个个案的聚类信息”,点击继续。点击确定按钮,运行聚类分析,如图4所示。 图4 聚类分析操作

由最终聚类中心表可得最终分成的5个类它们各自的均值。 第一类:依据总通话时间长,上班通话时间长,国际通话时间长等特征,将第一类命名为高端商用客户。 第二类:依据其在各项指标中均较低,将第二类命名为不常使用客户。 第三类:依据总通话和上班通话时间居中等特征,将第三类命名为中端商用客户。第四类:依据下班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四类命名为日常客户。 第五类:依据平均每次通话时间最长等特征,将第五类命名为长聊客户。 由ANOVA表可根据F值大小近似得到哪些变量对聚类有贡献,本例题中重要程度排序为:总通话时长>工作日上班时期电话时长>工作日下班时期电话时

聚类分析实例分析题(推荐文档)

5.2酿酒葡萄的等级划分 5.2.1葡萄酒的质量分类 由问题1中我们得知,第二组评酒员的的评价结果更为可信,所以我们通过第二组评酒员对于酒的评分做出处理。我们通过excel计算出每位评酒员对每支酒的总分,然后计算出每支酒的10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总的对于这支酒的等级评价。 通过国际酿酒工会对于葡萄酒的分级,以百分制标准评级,总共评出了六个级别(见表5)。 在问题2的计算中,我们求出了各支酒的分数,考虑到所有分数在区间[61.6,81.5]波动,以原等级表分级,结果将会很模糊,不能分得比较清晰。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细化等级。为此我们重新细化出5个等级,为了方便计算,我们还对等级进行降序数字等级(见表6)。 通过对数据的预处理,我们得到了一个新的关于葡萄酒的分级表格(见表7):

考虑到葡萄酒的质量与酿酒葡萄间有比较之间的关系,我们将保留葡萄酒质量对于酿酒葡萄的影响,先单纯从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进行分类,然后在通过葡萄酒质量对酿酒葡萄质量的优劣进一步进行划分。 5.2.2建立模型 在通过酿酒葡萄的理化指标对酿酒葡萄分类的过程,我们用到了聚类分析方法中的ward 最小方差法,又叫做离差平方和法。 聚类分析是研究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所谓类,通俗地说,就是指相似元素的集合。为了将样品进行分类,就需要研究样品之间关系。这里的最小方差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一个样品看作P 维空间的一个点,并在空间的定义距离,距离较近的点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点归为不同的类。面对现在的问题,我们不知道元素的分类,连要分成几类都不知道。现在我们将用SAS 系统里面的stepdisc 和cluster 过程完成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最终确定元素对象的分类问题。 建立数据阵,具体数学表示为: 1111...............m n nm X X X X X ????=?????? (5.2.1) 式中,行向量1(,...,)i i im X x x =表示第i 个样品; 列向量1(,...,)'j j nj X x x =’,表示第j 项指标。(i=1,2,…,n;j=1,2,…m) 接下来我们将要对数据进行变化,以便于我们比较和消除纲量。在此我们用了使用最广范的方法,ward 最小方差法。其中用到了类间距离来进行比较,定义为: 2||||/(1/1/)kl k l k l D X X n n =-+ (5.2.2) Ward 方法并类时总是使得并类导致的类内离差平方和增量最小。 系统聚类数的确定。在聚类分析中,系统聚类最终得到的一个聚类树,如何确定类的个数,这是一个十分困难但又必须解决的问题;因为分类本身就没有一定标准,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不同的分类。在实际应用中常使用下面几种

常见症状评估测试题

常见症状评估测试题 一.头痛 1.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头痛的颅内病变() A.脑膜炎 B.脑血栓形成 C. 颅底骨折 D.颅内占位性病变 E. 脑震荡 2.头痛伴喷射性呕吐的是() A.胃潴留 B.颅内高压 C. 急性胃炎 D.急性腹膜炎 E. 幽门梗阻 3.下列哪项是引起头痛的全身性疾病() A.贫血 B.偏头痛 C.三叉神经痛 D.脑供血不足 E.脑外伤后遗症 二.咳嗽.咳痰 1.咳粉红色泡沫痰,应首先考虑() A.肺结核 B.肺脓肿 C.肺癌 D.急性肺水肿 E.肺梗塞 2.剧咳时突然发生剧烈胸痛伴呼吸困难常见于() A.肺炎球菌性肺炎 B.心绞痛 C.急性心肌梗塞 D.急性左心衰 E.自发性气胸 3.听到病人带金属音的咳嗽时应警惕() A.喉炎 B.肺脓肿 C.肺癌 D.哮喘 E.肺炎 4.咳铁锈色痰可能是() A.肺炎球菌肺炎 B.支气管哮喘 C.肺结核 D.气胸 E.支气管扩张 5.痰液有恶臭味,应考虑感染的病原菌是() A.病毒 B.绿脓杆菌 C.厌氧菌 D.霉菌 E.化脓菌 三.咯血 1.小量咯血是指24小时咯血量小于() A.100ml B.300ml C.500ml D.400ml E.>500ml 2.咯血与呕血最大的鉴别是() A.血量 B.血色 C.便潜血 D.血内混合物 E.伴随症状 3.杨先生,36岁,咳嗽.咳痰伴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已3个月,今晨患者一次咯出鲜红色血液约400ml急诊入院。 (1)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扩张症 C.支气管肺癌 D.肺结核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2)此病人最易发生且危险的并发症是() A.继发感染 B.肺不张 C.失血性休克 D.营养不良 E.窒息 (3)此病人咯血为() A.小咯血 B.中等咯血 C.大咯血 D.特大咯血 E.不能确定 四.呼吸困难 1.引起呼吸困难的病因最多见的是() A. 呼吸系统疾病 B. 心血管疾病 C. 中毒 D. 血液病 E. 神经精神因素 2.吸气性呼吸困难常见于() A.支气管哮喘 B.喉头水肿 C.重症肺炎 D.喘息性慢支炎 E.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3.下列哪项可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 A.喉痉挛 B.胸腔积液 C.支气管哮喘 D.气管异物 E.白喉 4.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呼吸困难,其特点是() A.深快呼吸,呼吸节律异常 B.深长规则的呼吸,伴有鼾音

聚类分析Word版

附件5模板二 目录 第一章系统需求 (2) 第二章分析方法原理 (2) 第三章分析数据说明 (2) 第四章算法实现 (2) 第五章预测结果分析 (2) 5.1 聚类成两个簇: (2) 5.2 聚类成三个簇 (5) 结论 (5) 参考文献 (5) 结束语 (5) (注:此目录应该是自动生成的)

系统需求 介绍选题的背景以及意义 第一章分析方法原理 介绍使用的相关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分析数据说明 介绍各分析数据的含义,各数值的分布情况等第三章算法实现 依据分析方法原理介绍各关键的实现步骤 第四章预测结果分析 对聚类的各个情况进行分析: 5.1 聚类成两个簇: 划分为两个簇,每个簇区分其他簇特征是:

图5.4 聚类中心聚类结果 通过分类总结特征如表5.6

根据上面的统计信息特征描述信息,对聚类结果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10个客户群的特征,根据特征类型对用户群命名,并提出相应的营销策略. 第1类:本地中高价值群,总通话次数大于平均通话次数,客户入网时间长人数虽不多但也要保留改客户群,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应该提供本地套餐,向其提供体验式的服务,引导他们进行增值业务方面的消费.以保留改客户群,本群对长话漫游不敏感,我们应该提升他们的长话消费.以提高总体消费,具体方式可以采用促销和体验式服务. 第2类:业务中高价值群,本群的特点是,长途,漫游通话,本地通话一般,工作时通话占比大.针对此类客户,我们应该提供好的套餐,这套餐要适合长话和漫游的同时也适应本地通话.提供全套服务,以提升客户的消费,达到保留客户的目的. 第3类:典型低价值群体,该群体所占比例大,也是高危群体, 人数占总预流样本中数的85.7%以上,所以要特别关注,应该促进该客户群的月消费,多提供套餐服务,提高客户的月通话数.我们可以通过市话套餐的推广提升他们的月均消费额,向其提供体验式的服务,引导他们进行增值业务方面的消费. 第4类:本地业务型中价值,本地通话量较大,通话时间长,工作时间通话量大,基本无长途和漫游通话,主要通过主动联系他人,很少得到他人联系.客户忠诚度相对较高.针对此用户群我们应该提供工作型服务套餐,促进客户消费来保留该客户群. 第5类:商务中价值,国内长途通话多,本地通话一般,优惠时间通话较多.提供好的优惠政策,采用漫游优惠类套餐,稳定客户长期在网. 第6类:典型的商务型中价值,该预流客户类型的本地通话一般,但是漫游通话比较多,所以要保留这一类客户要采用漫游优惠类套餐,为客户提供好的漫游服务,稳定客户长期在网;漫游通话次数多,表明该类客户长期在外,因此可以提供机场绿色通道、预订酒店等类辅助服务 第7类:本地工作群高价值,该类型客户通话时间长,本地通话占总通话的90%以上,工作通话多,基本无漫游通话,客户入网时间短.该类型客户的发展对公司的发展很有帮助,该类型客户要需要好的本地服务,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本地套餐服务,来改善客户对企业的看法,从而保留客户.

常见症状评估

第四章常见症状评估 A1型单选题 1.关于中心性发钳,下述哪项不正确 A、由某些心肺疾病引起 B、全身性发绀 C、发绀部位皮肤温暖 D、发绀处加温或按摩发绀可消退 E、发绀在口唇、耳垂、四肢末端易观察到2.关于周围性发绀,下述哪项正确 A、由某些心肺疾病引起 B、全身性发绀 C、发绀部位皮肤温暖 D、发绀处加温或按摩发绀可消退 E、发绀在口唇、耳垂、四肢末端易观察到3.以下哪种呼吸见于酸中毒 A、Cheyne-Stokes呼吸 B、Biots呼吸 C、Kussmaul呼吸 D、叹息样呼吸 E、点头呼吸 4.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吸困难的特点 A、间断性、吸气性呼吸困难 B、持续性吸气性呼吸困难 C、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D、间歇性叹息性呼吸困难 E、反复发作的混合性呼吸困难 5.弛张热常见于 A、斑疹伤寒 B、风湿热 C、疟疾 D、肺结核 E、淋巴瘤 6.小量咯血是指每日咯血量^^B A、<50m1 B、<100m1 C、<200m1 D、<300ml E、<500m1 7.突发胸部剧烈刺痛伴呼吸困难和发绀,常提示 A、肺炎 B、肺结核 C、肺癌 D、肺梗死 E、渗出性胸膜炎

8.突然发生的全腹部持续性剧痛伴腹肌紧张或板状腹,提示 A、泌尿系统结石 B、急性胰腺炎 C、胆道蛔虫症 D、急性胆囊炎 E、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9.混合性发绀见于 A、心功能不全 B、阻塞性肺气肿 C、大量胸水 D、气胸 E、肺炎 10.腹痛伴里急后重,提示: A、消化性溃疡 B、泌尿系结石 C、胰腺疾病 D、直肠疾病 E、慢性肝脏疾病 11.体温持续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1℃,可持续数天或数周,为哪种热型 A、稽留热 B、弛张热 C、波状热 D、回归热 E、间歇热 12.下述哪种疾病可导致全身性水肿 A、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B、下肢静脉曲张 C、右心衰 D、丝虫病 E、血管神经性水肿 13.心血管疾病所致咯血,最常见的是哪种: A、高血压病 B、冠心病 C、房间隔缺损 D、动脉导管未闭 E、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14.呕吐伴眩晕、眼球震颤提示 A、急性胆囊炎 B、梅尼埃综合征 C、脑瘤 D、幽门梗阻 E、青光眼 15.头痛伴有剧烈喷射性呕吐提示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推荐文档)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 ——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聚类分析的案例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运用系统聚类法和K均值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从而实现聚类分析及其运用。利用聚类分析研究某化工厂周围的几个地区的 气体浓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这几个地区的污染程度。 经过聚类分析可以得到,样本6这一地区的气体浓度值最高,污染程度是最严重的,样本3和样本4气体浓度较高,污染程度也比较严重,因此要给予及时的控制和改善。 关键词:SPSS软件聚类分析学生成绩

一、数学模型 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认为各个样本与所选择的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 似性。可以根据这些相似性把相似程度较高的归为一类,从而对其总体进行分析和总结,判断其之间的差距。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这几个样本之间定义其之间的距离,在多个变量之间定义其相似系数,距离或者相似系数代表着样本或者变量之间的相似程度。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大小,将样本进行归类,将关系较为密切的归为一类,关系较为疏远的后归为一类,用不同的方法将所有的样本都聚到合适的类中,这里我们用的是最近距离法,形成一个聚类树形图,可据此清楚的看出样本的分类情况。 K 均值法是将每个样品分配给最近中心的类中,只产生指定类数的聚类结果。 二、数据来源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第一版164 页第6 题 我国山区有一某大型化工厂,在该厂区的邻近地区中挑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8 个大气取样点,在固定的时间点每日 4 次抽取6 种大气样本,测定其中包含的8 个取样点中每种气体的平均浓度,数据如下表。试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取样点及 大气污染气体进行分类。 三、建立数学模型 一、运行过程

第3章 聚类分析答案

第三章 聚类分析 一、填空题 1.在进行聚类分析时,根据变量取值的不同,变量特性的测量尺度有以下三种类型: 间隔尺度 、 顺序尺度 和 名义尺度 。 2.Q 型聚类法是按___样品___进行聚类,R 型聚类法是按_变量___进行聚类。 3.Q 型聚类统计量是____距离_,而R 型聚类统计量通常采用_相似系数____。 4.在聚类分析中,为了使不同量纲、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能够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常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处理。常用的变换方法有以下几种:__中心化变换_____、__标准化变换____、____规格化变换__、__ 对数变换 _。 5.距离ij d 一般应满足以下四个条件:对于一切的i,j ,有0≥ij d 、 j i =时,有 0=ij d 、对于一切的i,j ,有ji ij d d =、对于一切的i,j,k ,有kj ik ij d d d +≤。 6.相似系数一般应满足的条件为: 若变量i x 与 j x 成比例,则1±=ij C 、 对一 1≤ij 和 对一切的i,j ,有ji ij C C =。 7.常用的相似系数有 夹角余弦 和 相关系数 两种。 8.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八种: 最短距离法 、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重心法、类平均法、可变类平均法、可变法、离差平方和法。 @ 9.快速聚类在SPSS 中由__K-mean_____________过程实现。 10.常用的明氏距离公式为:()q p k q jk ik ij x x q d 11?? ????-=∑=,当1=q 时,它表示 绝 对距离 ;当2=q 时,它表示 欧氏距离 ;当q 趋于无穷时,它表示 切比雪夫距离 。 11.聚类分析是将一批 样品 或 变量 ,按照它们在性质上 的 亲疏、相似程度 进行分类。 12.明氏距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明氏距离的值与各指标的量纲有关 ,第二 明氏距离没有考虑到各个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性 。 13.马氏距离又称为广义的 欧氏距离 。 14,设总体G 为p 维总体,均值向量为()' p μμμμ,, ,= 21,协差阵为∑,则样品()' =p X X X X ,,,21 与总体G 的马氏距离定义为 ()()()μμ-∑' -=-X X G X d 12,。 15.使用离差平方和法聚类时,计算样品间的距离必须采用 欧氏距离 。 16.在SPSS 中,系统默认定系统聚类方法是 类平均法 。 17.在系统聚类方法中, 中间距离法和 重心法 不具有单调性。 18.离差平方和法的基本思想来源于 方差分析 。 , 19.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步骤主要有三个:第一,定义类的直径 ;第二, 定义目标函数 ;第三, 求最优分割 。 20.最优分割法的基本思想是基于 方差分析的思想 。 二、判断题 1.在对数据行进中心化变换之后,数据的均值为0,而协差阵不变,且变换后后的数据与变量的量纲无关。 ( )

第三章 多元统计分析(3)

第三章多元统计分析 §4 聚类分析 分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管理世界的有效手段。在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许多科学的研究都是从分类研究出发的。没有分类就没有效率;没有分类,这个世界就没有秩序。瑞典博物学家林奈(Carl von Linnaeus, 1707-1778)因为对植物的分类成就被后人誉为“分类学之父”,后人评价说“上帝创世,林奈分类”——能与上帝的名字并列的人不多,另一个著名的科学家是牛顿。由此可见分类成果的重要性。最初分类都是定性了,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定量分类技术,包括基于统计学的聚类方法和基于模糊数学的聚类技巧。本节主要讲述统计学意义的数字分类方法思想和过程。 1 聚类的分类 分类研究的成果的重要性决定了方法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任何一门语言的语法学中,都要对词词汇进行分类,词汇分类可以根据词性:名词,动词,形容词……;英文还可以根据首字母分类:ABCD……;汉字则还可以根据笔划,如此等等。在生物学中,将生物划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例如白菜(种)属于油菜属、十字花科、十字花目、双子叶植物纲、被子植物亚门、种子植物门、植物界;老虎(种)则属于猫属、猫科、食肉目、哺乳动物纲、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动物门、动物界。这样,整个世界的生物就可以建立一个等级谱系,根据这个谱系,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那些生物已经认识了,哪些生物尚未发现,哪些生物已经灭绝了。如果发现了新的生物,就可以方便地将其归类。在天文学中,天体可以根据视觉区域分类,也可以根据发光性质与光谱特征进行分类。在地理学中,城市既可以根据地域空间分类,也可以根据城市的职能进行分类。 表3-3-1 各种生物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举例 位置白菜虎 界植物界动物界 门种子植物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被子植物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哺乳动物纲 目十字花目食肉目 科十字花科猫科 属油菜属猫属 种白菜虎 当我们走进一家图书馆,如果它们的图书没有分类编目,我们要找到一本图书与大海捞针没有什么区别。分类的方式也会影响工作的效率。书店的图书一般根据科学门类进行分类摆设,但有一段时间一家书店改为按照出版单位进行分类排列,结果读者很难找到所需图书,这家原本效益挺好的书店很快收到了消极影响。 早期的分类,一般根据事物的属性与特征进行划分,属于定性分类的范畴。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和研究对象复杂程度的增加,单纯的定性分类方法就不能满足要求了,于是产生了定量分类技术,即所谓数字分类。本节要讲述的就是根据多个指标进行数字分类的一种多元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一篇文章透彻解读聚类分析及案例实操 【数盟致力于成为最卓越的数据科学社区,聚焦于大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领域,业务范围:线下活动、在线课程、猎头服务、项目对接】【限时优惠福利】数据定义 未来,2016年5月12日-14日DTCC2016中国数据库技术大会登陆北京!大会云集了国内外数据行业顶尖专家,设定2个主会场,24个分会场,将吸引共3000多名IT人士参会!马上领取数盟专属购票优惠88折上折,猛戳文末“阅读原文”抢先购票! 摘要:本文主要是介绍一下SAS的聚类案例,希望大家都 动手做一遍,很多问题只有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才会有发现有收获有心得。这里重点拿常见的工具SAS+R语言+Python 介绍! 1 聚类分析介绍1.1 基本概念聚类就是一种寻找数据之间 一种内在结构的技术。聚类把全体数据实例组织成一些相似组,而这些相似组被称作聚类。处于相同聚类中的数据实例彼此相同,处于不同聚类中的实例彼此不同。聚类技术通常又被称为无监督学习,因为与监督学习不同,在聚类中那些表示数据类别的分类或者分组信息是没有的。通过上述表述,我们可以把聚类定义为将数据集中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的数据成员进行分类组织的过程。因此,聚类就是一些数据

实例的集合,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彼此相似,但是它们都与其他聚类中的元素不同。在聚类的相关文献中,一个数据实例有时又被称为对象,因为现实世界中的一个对象可以用数据实例来描述。同时,它有时也被称作数据点(Data Point),因为我们可以用r 维空间的一个点来表示数据实例,其中r 表示数据的属性个数。下图显示了一个二维数据集聚类过程,从该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数据聚类过程。虽然通过目测可以十分清晰地发现隐藏在二维或者三维的数据集中的聚类,但是随着数据集维数的不断增加,就很难通过目测来观察甚至是不可能。 1.2 算法概述 目前在存在大量的聚类算法,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和具体应用。大体上,主要的聚类算法分为几大类。 聚类算法的目的是将数据对象自动的归入到相应的有意义 的聚类中。追求较高的类内相似度和较低的类间相似度是聚类算法的指导原则。一个聚类算法的优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可伸缩性:好的聚类算法可以处理包含大到几百万个对象的数据集;(2)处理不同类型属性的能力:许多算法是针对基 于区间的数值属性而设计的,但是有些应用需要针对其它数据类型(如符号类型、二值类型等)进行处理;(3)发现任意形状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系统聚类分析课程设计 《空间分析》 系统聚类算法及编程实现 学院: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专 业:遥感科学与技术班级: 2011260601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第1章前言第2章算法设计背景

2.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 2.2距离的计算 第3章算法思想与编程实现 3.1算法思 3.2用Matlab编程实 3.2.1程序代 322编程操作结果

4.1 K .均值聚类法的应用 4.2 K.均值聚类法的优缺点 (14) 第5章课程设计总结 (14) 主要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前言 本课题是根据李斌老师所教授的《空间分析》课程内容及要求而选定 的, 是对于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研究及利用相关软件的编程而实现系统聚 类。研 究的是系统聚类算法的分析及编程实现,空间聚类的目的是对空间 物体的集 群性进行分析,将其分为几个不同的子群(类)。子群的形成的 是地理系统 运作的结果,根据此可以揭示某种地理机制。此外,子群可以 作为其它分析 的基础,例如,公共设施的建立一般地说是根据居民点群的 分布,而不是具 体的居民住宅的分布来布置的,因此需要对居民点群进行 聚类分析以形成若 干居民点子群,这样便于简化问题,突出重点。 空间聚类可以采用不同的算法过程。在分析之初假定n 个点自成一类,然 后逐 步合并,这样在聚类的过程中,分类将越来越少,宜至聚至一个适当的 分类数目,这一聚类过程称之为系统聚类。常见的聚类分析方法有系统聚类 法、动态聚类法和模糊聚类法等。下面主要介绍系统聚类算法,并基于Matlab 软件用K-means 算法(即k-均值算法)来实现系统聚类的算法编程。 第二章算法设计背景 2. 1聚类要素的数据处理 假设有m 个聚类的对象,每一个聚类对象都有个要素构成。它们所对应 的要 素数据可用表3.4.1给出。在聚类分析中,常用的聚类要素的数据处 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第4章K .均值算法应用与优缺点 13 13

SPSS教程-聚类分析-附实例操作

各地区各行业工资水平的分析(2009年数据) 小组成员:张艺伟、赵月、陈媛、邹莉、朱海龙、曾磊、胡瑛、候银萍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工资水平是指一定区域和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产决定分配,只有经济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会产品,因此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 1.2 研究意义 1.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探究一个地区的工资水平与其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2. 将平均工资水平划分为3类,分析哪些地区、哪些行业的工资水平较高,可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宏观上的方向指引。 2.数据来源与描述 2.1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 (URL:https://www.360docs.net/doc/3111984904.html,/Navi/YearBook.aspx?id=N2011010069&floor=1###) 主编单位: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 简介:《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经济情况的资料性年刊。本刊收集了2009年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劳动统计数据。本书资料的取得形式主要有国家和部门的报表统计、行政记录和抽样调查。 2.2 数据描述 本数据集记录了全国31个省市(港、澳、台除外)的工资状况,各省市分别记录了其23个主要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23个主要行业包括:企业、事业、机关、金融业、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等等,具体数据格式参见图-0。

图-0 3.分析方法及原理 3.1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判断哪些行业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描述统计分析方法主要是从基本统计量(诸如均值、方差、标准差、极大/小值、偏度、峰度等)的计算和描述开始的,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整体的分布特征。 在本案例中,通过比较不同行业(诸如企业、事业、机关、建筑业、制造业……)工资的均值、极大/小值,可以从总体上判断哪些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较高,哪些行业的较低。 3.2 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判断哪些地区平均工资水平较高 聚类分析是依据研究对象的个体特征,对其进行分类的方法,分类在经济、管理、社会学、医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聚类分析能够将一批样本(或变量)数据根据其诸多特征,按照在性质上的亲疏程度在没有先验知识的情况下进行自动分类,产生多个分类结果。类内部个体特征之间具有相似性,不同类间个体特征的差异性较大。 在本案例中,我们将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聚类分析:一种是系统聚类法,另一种是K-均值法(快速聚类法)。 3.2.1系统聚类法 系统聚类法的基本原理:首先将一定数量的样本或指标各自看成一类,然后根据样本(或指标)的亲疏程度,将亲疏程度最高的两类进行合并,然后考虑合并后的类与其他类之间的亲疏程度,再进行合并。重复这一过程,直到将所有的样本(或指标)合并为一类。 系统聚类分为Q型聚类和R型聚类两种:Q型聚类是对样本进行聚类,它使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聚集在一起,使差异性大的样本分离开来;R型聚类是对变量进行聚类,它使差异性大的变量分离开来,相似的变量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在相似变量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参与其他分析,实现减少变量个数、降低变量维度的目的。 在本例中进行的是Q型聚类。 类与类之间距离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最短距离法(Near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小值; (2)最长距离法(Farthest Neighbor),是指两类之间每个个体距离的最大值; (3)组间联接法(Between-groups Linkage),是指两类之间个体之间距离的平均值;

常见症状评估

第五章常见症状评估 一、一、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1、1、刺激性呛咳常是××病的早期表现()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 D.支气管肺癌 E.肺炎 2、咳嗽与体位改变有明显关系的是() A.慢性支气管炎 B.支气管哮喘 C.支气管扩张 D.支气管肺癌 E.肺炎 3、关于咯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咯血量的差异可以很大 B.咯血量与病变严重性成正比 C.大咯血后可以排黑粪 D.出血量超过500ml即为大量咯血 E.肺癌多表现为持续痰中带血 4、下列并发症中与咯血无关的是() A.窒息 B.肺不张 C.继发感染 D.失血性休克 E.自发性气胸 5、咯血伴低热、消瘦等见于() A.支气管炎 B.支气管扩张 C.支气管肺癌 D.肺炎 E.肺结核 6、呕吐宿食常提示() A.幽门梗阻 B.肠梗阻 C.食物中毒 D.胃神经官能症 E.颅内压增高 7、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中,最常见为() A.消化性溃疡 B.肝硬化 C.急性胃黏膜损伤 D.胃癌 E.肝癌 8、对便血者来说,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的是() A.便血方式 B.便血的颜色 C.便血量及性状 D.伴随症状 E.既往病史 9、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呼吸是() A.呼气延长,吸气浅促 B.吸气困难呈“三凹征” C.呼吸深快 D. 呼吸浅快 E.呼吸节律异常 10、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的是() A.气管异物 B.支气管哮喘 C.肺炎 D.肺结核 E.气胸

11、大量咳痰者,若痰量骤然减少而体温升高,常提示() A.病情加重 B.病情好转 C.窒息 D.咯血先兆 E.排痰不畅 12、呕血与黑粪最常见的原因是() A.胃炎 B.消化性溃疡 C.急性胃粘膜病变 D.肝硬化 E.血液病 13、无痛性鲜血便应考虑() A.痔疮 B.菌痢 C.直肠癌 D.溃疡性结肠炎 E.小肠病变 14、晕厥与昏迷最大的不同点是() A.能否唤醒 B.有无自主运动 C.反射是否存在 D.意识可否迅速恢复 E.瞳孔是否散大 15、长期卧床的心衰病人最易出现水肿的部位是() A.下肢和足踝部 B.眼睑及颜面部 C.骶尾部 D.全身 E.胸腔积液 16、下列哪项不是导致便秘的因素() A.不及时排便 B.体格虚弱 C.长期服用泻药 D.肠粘连 E.甲状腺功能亢进 17、哪种病人用力排便时容易出现意外() A.心力衰竭 B.冠心病 C. 高血压 D.腹疝 E.肠癌 18、不符合浅昏迷特点的是() A.无自主运动 B.对疼痛刺激有反应 C.各种反射消失 D.生命体征无明显改变 E.可有大小便失禁 19、婴幼儿惊厥以哪种情况多见() A.高热 B.低血钙 C.低血镁 D.低血糖 E.中毒性脑病 20、惊厥病人的身心反应中,最重要的是() A.跌伤 B.舌咬伤 C.大小便失禁 D.潜在的窒息 E.自卑 多项选择题 1、下列病变中,可以引起发热的有() A.创伤B.心肌梗死C.恶性肿瘤D.脑出血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